回覆列表
  • 1 # 北周南唐

    李衛的聰明得自天成,他因與翠兒相好,犯了胤禛的家規,本應該被嚴懲,但是鄔先生喜愛他的聰明而又無壞心機,加之李衛對胤禛一向忠心耿耿,鄔思道內心也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他如此告誡李衛,也是希望李衛做個好官。

    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好自為之。一是暗示李衛要對胤禛忠誠無二,不要有反叛之心,否則誰也救不了他,二才是真正的內涵,那就是做好自己胤禛家奴的工作,在四川盯住年羹堯,這才是真正的好自為之。

  • 2 # 江北陸遜

    問題我沒有太看明白,重點是鄔思道和李衛呢,還是在後一句話上面。

    其實,從劇中來看,鄔先生在四爺的府邸,是沒多少朋友的。尤其是他跟雍正亦師亦友的關係,使得他的地位很特殊,他實際上扮演的是主子的角色,比如李衛、年羹堯見了鄔先生都是要請安的。

    這種半個主子的角色,而且鄔先生在雍正府邸除了教導皇子,主要的工作就是給雍正做一些戰略謀劃,出頭露面的機會並不多,實際上是一個頗為神秘的角色。事實上,根據二月河小說的描述,由於鄔先生過於低調,甚至外部都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

    這樣神秘的人物,其實他註定是孤獨的,尤其是這裡又是一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也許一剎那的疏忽,換來的就是萬劫不復。波詭雲譎,欠缺的恰恰是那一點點的真情。

    電視劇中,年秋月註定是四爺的,一則是情感,二則是雍正需要年羹堯。

    只有李衛才能給鄔思道一點情感的支援。

    有一句話說得好,其實男人更需要關懷,尤其是這種刀光劍影的世界,沒有那一抹亮色支撐,人或者變成魔鬼,或者直接崩潰。

    李衛之所以能得到四爺鄔思道十三爺的賞識,是因為他能幹以外,難得的保持了一份真。在那個地方,錢和權都不是最重要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那裡最缺的就是人性,就是真。

    所以原著和電視劇,李衛和鄔思道的感情都是最好的,鄔思道無兒無女,也是把李衛當自己的子侄輩看的。

    但隨著雍正的上位,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鄔思道需要急流勇退避禍,而雍正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處理國家大事,李衛沒有人羽翼他了,需要獨自去面對官場,去面對名利場。

    這是一個最大最汙濁的大染缸。那麼,李衛得自天性的真,沒有高人親人的護持,他還能保持那份真麼?

    他會不會一樣迷失,沉溺於美酒佳餚,沉迷於美色,放縱自己,進而毀了自己?

    鄔思道見到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而對於自己不多的親人,在離別的時候,自然是需要囑咐幾句的。

    當年,我離開家的時候,我父親也是這麼囑咐我的。

    一晃二十年了。

  • 3 # 布夫舟

    李衛、高福和翠兒三個人是雍正在路上收留的,三個人一起長大,感情極為深厚。李衛和翠兒好上以後,二人的事情被福晉發現,年羹堯出面求情。於是,李衛和翠兒便隨同年羹堯到了四川,李衛也因禍得福成了一個官。畢竟李衛是雍王府的人,四川又是年羹堯的地盤,加上李衛本身就聰明機智,所以李衛很快的便做上了糧道。

    不過高福就沒有那麼好運了,李衛和翠兒離開以後,高福意志消沉。一方面來說高福是喜歡翠兒的,可是翠兒卻喜歡上了李衛,他年紀輕,自然容易為情所困。另一方面,三個人都是孤兒,長期呆在一起,突然李衛和翠兒離去,高福必然絕對孤獨,容易傷感。高福本身運氣不好,這個時候正好遇到了八爺的人,被八爺身邊的人所迷惑,做出了一些背叛四爺的事情。以雍正的性格,這自然是不能夠饒恕的,最後高福便被雍正毒殺了。

    李衛回到北京去看望雍正,知道了高福之死,於是他便跑到高福生前的住處。李衛這個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聰明機智,自然能夠明白高福是死於非命。此時,鄔思道便進來了。鄔思道雖然精通帝王之術,但是他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義的人。高福、李衛和小崔,他們幾個和鄔思道朝夕相處,幾個人關係是非常好的。鄔思道不希望李衛因為高福的事情而遷怒於雍正,因為以雍正的性格,李衛如果有這種心思,多半也是和高福同樣的命運。

    於是鄔思道便說出了這句話:

    “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因為鄔思道清楚他是沒有辦法掩飾高福之死的。所以他只能透過另一條道路來勸說李衛,即使雍正有些事情做得不對,但是你李衛現在的一切都是雍正給了。天底下的讀書人幸辛苦苦十年寒窗,也未必能夠帶上這頂紅頂子。

    李衛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也對鄔思道表明了自己的對雍正的忠心。

    “有了四爺,才有了我的今天。”

    畢竟四爺是李衛的主子,李衛是四爺的奴才。二人雖然都是人,但是地位卻不是一樣的。主僕之間原本就不公平,李衛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做了多少事情,他的根在雍正這裡。沒有雍正,便沒有李衛。所以李衛永遠要以雍正的利益為出發點,永遠要忠心於雍正。

    鄔思道對李衛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有這樣的意識是非常滿意的。因為李衛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他和雍正的利害關係,李衛必須以雍正為根本,這次是他的應該做的事情。李衛只有這樣,才能安穩的度過其一生。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HannibalLecter

    鄔先生對李衛的話,透著羨慕和敲打。而這一集其實也是職場表忠的教科書式演繹。

    所謂伴君如伴虎,當年跟著四爺在潛邸裡做事,為四爺奪嫡登基鞍前馬後立下汗馬功勞的奴才,走上正途的,就只剩下了年羹堯和狗兒李衛,而最後善終的,只有李衛。

    四爺一登基,高毋庸和一眾奴才不見了,高福死了,年秋月嫁了成為棋子人質,鄔先生跑路。

    鄔先生是才智過人,年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高福是玉樹臨風,高毋庸是老管家,年羹堯是進士還到處浴血奮戰,哪一個都比狗兒更有功勞,更應該發達,而偏偏就這個斗大字不識一個的小叫花子(劇情)幾混幾混就深得器重,飛黃騰達,這不得不說李衛天資過人,鄔先生的敲打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到位。

    《雍正王朝》第18集,四阿哥推舉十四阿哥去西北做大將軍王,而年羹堯升任陝甘總督,實際上就是節制大軍的糧草,是牽著十四阿哥的風箏線,而李衛也被派到年羹堯手下,是雍正牽著年羹堯的風箏線。換句話說,李衛是四爺最信任的人。

    李衛回京看四爺的時候,是個青金石頂子,大概算是四品錢糧道的級別。

    這麼年輕就官居四品了,以後必然是前途無量的。

    鄔先生十年寒窗,早年科舉,夢寐以求就是出仕為官,然而時運不濟,已經是年過半百,雖然滿腹經綸,運籌帷幄,這輩子卻都不可能混到李衛這個頂子,所以看到自己調教出來的這個狗兒,必然是欣慰的。但是他也是擔心的,擔心人太年輕了,扛不起,就在這一集前,高福剛剛才掛了,所以,對現在正在上坡的李衛,一回來就是現場教育——

    而李衛這次回來的表現,也絕對不是蓋的。

    首先,離王府很遠就不用轎了,走路,尊重四爺,不能在主子面前嘚瑟。

    四品的官員,四抬起大轎,混出息了回來光鮮靚麗,給主子長臉,也不為過,然而,李衛知道分寸。所以換來的是主子的笑臉和肯定——

    這是表忠。

    接下來馬屁馬上就順著上來了,兒子的名字還叫李忠四爺。

    又把主子樂得——

    雍正這一關,就算是過了,滿分!

    接下來是董事長夫人——福晉。

    福晉和翠兒本來就熟,順手就把雍正用過的物件賞給李衛的兒了,然而翠兒也知道分寸——

    這個叫主僕有別。

    然而福晉說了,戴了王爺的東西給你填福,翠兒才恭敬不如從命。

    然後說到納妾,也是時刻不忘本——

    納妾背叛翠兒,就是不給福晉面子,所以這個也是忠誠度測試。福晉這一關也就算過了——

    當然後來李衛還是去了煙花巷,雍正也破例特許他,說明雍正對他的器重和寬容。

    再接下來,過鄔先生的關,先是看了高福的房間,殺雞給猴看。

    然後是聊感想。

    注意李衛在鄔先生面前是畢恭畢敬的,帽子是取下來端在手上的,這是對鄔先生的尊重,鄔先生只是把題丟給他——多少人十年寒窗才換這麼個頂子,你要好自為之。

    然後李衛自己就做了思想總結——

    這表情,這神態,這思想覺悟,所以鄔先生也不多說,考核就算通過了——

    雖然李衛沒多高的出生,沒什麼學歷,沒什麼戰功,但就憑這麼一個忠,和恰如其分地表忠的能力,他後來飛黃騰達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當然,電視劇不是歷史,但是這個情節,確實對今天的職場實踐頗有教育意義,很多像年羹堯一樣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的人,不正是因為缺乏李衛這些優點,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麼。

  • 5 # 日小堯茗居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10

    作為一個乞丐出身的“李衛”這官帽而來的的確不容易,高福的神秘失蹤李衛心裡明鏡似的,他的這位自小在一起的玩伴,曾經有過多少同甘共苦,可如今不明不白的失蹤讓李衛心中有一種失落感,有可能對自己未來的仕途產生一種疑惑。鄔思道對李衛的告誡雖然是發自內心的關懷,也更是對那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籠絡真正人才。(鄔思道在鼓勵李衛)

    李偉自從玉翠兒在雍親王府違反了家規以後,由於年羹堯的求情,雍親王胤禛也就做個順水人情,實際是在利用李衛去監視年羹堯,現在已經把官兒做到了布政使,雍親王傳他回京述職。

    李為對主子雍親王胤禛的忠心那是發自內心的,這次回京述職,他還帶著老婆翠兒還有他的孩子,為了表示對主子的忠心,他連轎子都不坐,一家三口步行走到雍親王府,在他看來這也是忠誠的表現,就連他的小兒子起名兒聽起來都好笑,叫李忠四爺。

    這次回京述職回到雍親王府,那就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唯一最大的變化就是高福不在了,據說是得了急病死了,可是按照李衛的機靈勁兒,他看出了這裡邊的事情不簡單,但又不能仔細過問,鄔思道看出了李衛的心思。(鄔思道暗示李衛不要多嘴)

    李衛,高福,翠兒這三人是自小的玩伴,在一起長大,同甘苦,共患難,是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胤祥南下揚州賑災時收留了他們,他們來到京城雍親王府死心塌地地跟隨著四阿哥胤禛做事,從不敢含糊。四阿哥胤禛好多私密事情都由他們二人在做。

    翠兒給四阿哥胤禛的福晉做了使喚丫頭,由於李衛與翠兒相好偷情被太監總管高無庸發現,四阿哥胤禛介裡為犯錯之機把他派到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帳下。至於四阿哥胤禛為何把他派到年羹堯這裡,李衛心中自然十分明白。

    可是這次回到雍親王王府發現高福不見了,李衛不僅心裡有些失落,他的這個心思被鄔思道看得清清楚楚,鄔思道與李衛也是在雍親王府相處多少年了,他不想李衛在高福失蹤的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以免李衛心理有變化。(鄔思道對李衛的良苦用心)

    鄔思道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多少讀書人求之不得的這個官帽,狗兒,你可要好自為之啊!

    鄔思道的這句話,既語重心長,又充滿了無限的愛護,既有點晴之語,又有希望和寄託,更有點化他知道四阿哥胤禛就是他的靠山並且是不可改變的。

    精明的李衛哪能不知道雍親王府的玄機和戒備深嚴的家規,對於鄔思道的點化心領神會,他知道此刻對鄔思道的回話就等於向主子四阿哥胤禛表忠心,他這李衛不能含糊,更馬虎不得。(李衛堅定了自己的忠心)

    李衛說:有了四爺才有了我李衛的今天,做人和做官一個理。

    李偉想到了在雍親王府做事,有兩條出路:有可能升官發財,前途一片光明,前提是要對雍親王胤禛絕對忠貞不愈。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下地獄,高福有可能就是這種下場。這就是王府的高深莫測,有可能給你送入天堂,更有可能把你嚇到地獄。

    李衛自打進了雍親王府這麼多年,見過了許多血雨驚風,更是琢磨透了自己主子雍親王胤禛那冷颼颼的脾氣,雖然獎罰分明,但是那多變的面孔誰知道哪天變臉。

  • 6 #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之後,趁著康熙帝做壽,打了一個大勝仗。在這個時候,李衛回京述職,見到老四胤禛之後,雙方寒暄一頓,隨後老四胤禛讓他去楓晚亭鄔思道處等他。

    那麼老四胤禛讓李衛去鄔思道處有什麼特殊用意?鄔思道又為何對李衛說“你要好自為之”?

    一、

    伴君如伴虎:

    正如小標題說的那樣,伴君如伴虎,一個不小心就會惹了虎怒,能活下來就是萬幸。

    這對於老四胤禛這隻虎來說一樣的適用,縱觀整部劇,曾經有很多人為老四胤禛的上位而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年羹堯、鄔思道、坎兒(高福)、李衛、高毋庸等。

    他們這些人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屬於雍親王府,是老四胤禛在府邸時的忠實手下。

    我們也都知道,這些人大都結局不太好,尤其是坎兒,連雍正帝即位都沒有熬到就被殺了。

    其他的人,年羹堯,最後死於雍正帝的聖旨;高毋庸隨同雍親王府的眾人,在雍正帝即位後都消失不見了;鄔思道也利用自己的智謀最終實現歸隱;只有一個李衛,官職做到了直隸總督,並得以善終。

    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之後,李衛和高福(坎兒)兩次假扮富家子去當鋪取百官行述,隨後,老四胤禛怕引起旁人的懷疑,要支開李衛和高福,這在李衛跟翠兒約會時就提到過:

    “翠兒,我要走了……就為了萬永當鋪賣假當的事,四爺怕人家認出我,因此要攆我走!”

    這次鬼混楊角風之前的文章也有分析過,有人說這是老四胤禛跟李衛商量好的計謀,目的也是為了派他去監視年羹堯。

    其實這時候的李衛和高福對於老四胤禛來講,沒有好壞之分,這次鬼混透過李衛的種種表現,倒更像是無意中發生的。

    二、

    幕後操盤手:

    李衛跟翠兒的鬼混肯定不是第一次,從他給翠兒戴戒指來看,這是年羹堯給他戒指後他跟翠兒的第一次約會。由此可見,他們鬼混已經有段時間了,所以幕後操盤手其實是四福晉,她多多少少也知道老四胤禛當初跟鄔思道關於派人監視年羹堯的對話,她這樣做也是為了保全翠兒和李衛。

    因為最後高毋庸抓到他們後,說的是找福晉說說去,而翠兒跟李衛鬼混的時候,四福晉撥開床簾喊了幾聲翠兒,隨後若有所思地抿了下嘴。

    而當年羹堯跟老四胤禛提出要帶李衛和翠兒走的時候,大家注意老四胤禛的表情,他是心中暗喜地瞄了四福晉一眼。

    這下意思就很明確了,老四胤禛這是暗示四福晉,我們的計策成功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老四胤禛特意授意四福晉如此這般行事。

    不管怎麼說,李衛算是脫離了老四胤禛這隻猛虎,脫離了政治中心,也就暫時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相對來說,高福(坎兒)就沒有李衛看的遠,不管李衛跟翠兒鬼混是別人特意安排的,還是他自然發生的,但是他說的那句話是正確的,那就是:

    “四爺怕人家認出我,因此要攆我走!”

    四爺怕人家認出李衛,難道就不怕人家認出坎兒?

    所以,不管坎兒背叛不背叛老四胤禛,他只要不離開京城,那麼他就早晚會喪命,鄔思道後來講,害坎兒者,鄔思道也,其實有多重含義:

    一方面,出主意讓坎兒去給老八胤禩送信是鄔思道,還讓他別跟老四胤禛講,這是坎兒的表面死因。另一方面,派坎兒和李衛去萬永當鋪賣假當其實也是鄔思道的主意,包括提議派人去監視年羹堯,也是鄔思道提出來的,李衛不走,坎兒不會買醉,所以從根源上,是鄔思道把坎兒推進了火坑,能活下來,很難!

    三、

    李衛回京述職:

    一晃,好幾年就過去了,李衛也有了孩子,他也正式成為老四胤禛的心腹,其實很簡單:

    老四胤禛要想順利繼位,必須死死看住老十四胤禵,而看住老十四胤禵的人是年羹堯,死死看住年羹堯的人就是李衛,只要牽住李衛這條繩,就等於牢牢控制住了京城外武裝勢力干涉奪位。

    我們再看李衛回京這段,大家要掏出小本本好好記下來,這可謂教科書般的表達忠心的典範!

    李衛回京時圍繞頭戴的帽子,展開了很多劇情,包括老四胤禛看了一眼他的帽子張口就是:

    “做糧道了,小氣得連轎錢都捨不得啦?”

    糧道可是四品官,小小年紀能混到四品,相當了不得,可是李衛跟後來得勝回朝的年羹堯截然不同,他是早早就下轎,步行至雍親王府,離老遠就喊著“主子,主子!”奔跑而來。

    三點表現,讓老四胤禛樂得合不攏嘴:

    一是步行見主子,放低姿態,把所有的成就歸功於主子的培養;二是講實話,告訴主子,自己只是步行了一小段,表明對主子沒有秘密可言,也不耍小心思,這比當年血洗江夏鎮私藏金銀的年羹堯要高明的多;三是給兒子起名都是李忠四爺,不僅自己記恩,還讓下一代牢牢記住四爺的恩情。

    就這三點,就讓老四胤禛心中樂開了花,但是高興之餘的老四胤禛並沒有得意忘形,因為他心中明白,自己要想持續獲得李衛的忠心,還需要一個試探:

    “你們先去看看福晉,過後李衛到楓晚亭,鄔先生那等我。”

    四、

    鄔思道的教導:

    李衛跟翠兒拜訪過福晉之後,李衛開始去楓晚亭,而這需要路過一處老房子,那就是李衛跟坎兒曾經住過的院子。

    坎兒的死雖然對李衛講的是突發疾病,可是聰明的李衛就是用腳趾頭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正在李衛回想往事的時候,鄔思道突然就開門進來了,李衛默默地喊了聲“鄔先生”,隨後鄔思道說了:

    “人已經沒了,你就別傷心了。”

    這時候配樂是非常悲傷的,李衛跟鄔思道默默地在秋葉往下落的林間小路行走,手託著帽子,不停地撿掉落在上面的葉子。鄔思道可能看出了李衛的心思,首先開口說:

    “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李衛馬上明白過來,對鄔思道講: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這就是老四胤禛讓他見鄔思道的真正原因!

    李衛跟翠兒回京述職,其實是連過三道大關,分別是老四胤禛一關,四福晉一關,鄔思道一關:

    不管是老四胤禛口中的狗兒,還是四福晉手中的長命鎖,還是鄔思道提到的好自為之,其實都在跟李衛強調一件事,那就是,你的這一切都是老四胤禛給的,你只有忠心,才能確保平安。

    否則,就跟你剛剛看見的荒涼院子的原主人坎兒一樣,命喪黃泉!

    鄔思道畢竟跟狗兒和坎兒都是來自一個地方,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所以,他也敲打李衛,讓他珍惜手上的帽子,千萬不要做違背主子的任何事。

    顯然,李衛明白了鄔思道的意思,也發誓表明忠心。

    其實我們從劇中也可以看出來,不管是鄔思道、坎兒、年羹堯、高毋庸,甚至是年秋月,哪一個都不比李衛差,偏偏這個不認字的李衛過得最好,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絕對忠誠!

    最終鄔思道給予了李衛一個評價:

    “孺子可教也!”

    估計這是李衛的人生中,最驚險的一次考驗了……

  • 7 # 趣談國史

    鄔思道對李衛說這句話,一方面是砥礪李衛要好好做官,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他自己內心的巨大失落。

    而這種失落,與鄔思道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

    鄔思道本是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對於讀書人來說,誰不曾想著透過科考正途,金榜題名,然後身穿蟒袍,為國為民做點大事?年輕的鄔思道,當然也是這個想法。

    可是,一直很聰明的鄔思道,在考舉人時卻考了個末榜。對於一般人來說,考中就行了,什麼頭榜末榜,都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鄔思道不是這種人,他恃才傲物,不相信自己只能忝列榜尾。

    於是,鄔思道透過調查得知,當時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收了銀子,很多考中者,靠的並非真才實學,而是送了銀子。

    這讓年輕氣盛的鄔思道怒不可遏,他召集了幾百名落榜者,大鬧貢院,連孔子像都砸了。這件事鬧得太大,最終鬧到了朝堂之上,結果主考副主考皆被追責,而領頭鬧事的鄔思道,也成了朝廷通緝的罪犯,永世不得再進考場。

    為了躲避朝廷追捕,鄔思道隱姓埋名,流落江湖。在期間,路遇盜匪,腿被打折了。直到十年之後,得逢大赦,鄔思道才得以重見天日。所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整整十年,鄔思道不僅失卻了科考之路,而且嚐盡人間苦楚。這份打擊,不可謂不大。

    所以,面對升官的李衛,鄔思道心中自然是羨慕的。因此,他真情流露,勸告李衛一定要珍惜,要做一個對朝廷對百姓有利的好官。這,其實也是鄔先生內心的自況。可惜,他永遠沒有這個資格了。

  • 8 # 宋安之

    因為鄔先生在提醒和教導李衛,要好自為之,不要在重蹈高福的覆轍!

    我們先來看看高福之死和李衛離京的原因。

    高福之死和李衛的離京,其實都跟二廢太子有關係,當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以後,帶回來了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親筆信和任伯安寄存在老八旗下萬永當鋪的“百官行述”當票。

    老四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選擇讓高福拿著當票去取“百官行述”,但當鋪要求必須本人才可以取,高福只能無功而返。

    老四、老十三、鄔先生密謀以後,來了一招欲擒故縱之計,先讓李衛假裝山西的紈絝子弟,將四爺府上的東西典當在萬永當鋪,造成四爺府失竊的假象,然後再叫老十三去萬永當鋪搜查。

    在這個過程中,李衛假裝的可謂是滴水不漏,使人都相信李衛就是一個敗家的紈絝子弟,使老四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這件事過後,李衛馬上就要被老四趕走,畢竟他假扮紈絝子弟,如果被老八查到他是四爺府的人,那麼順藤摸瓜之下,老四就會被暴露出來。這時候說不得老四就想要殺人滅口了,不過鄔先生提議年羹堯升為了四川巡撫,要安排一個人監視他,於是李衛化險為夷上演了一出苦肉計,被安排到了年羹堯,隨著年羹堯前往四川。

    這時候我們再看看事件的另一個主角高福,按理說高福也應該被送出北京,免得被老八一黨查到,但是偏偏就沒有。

    這說明老四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順便要考驗高福是否忠心。至於是什麼棋呢,自然是要故意露一個破綻,借老八之手完成廢太子。

    而高福就屬於這個破綻,在這個過程中高福沒有離開京城,還經常大搖大擺的出入酒樓,自然被老八旗下的萬永當鋪之人認出來。

    於是老八開始查高福,並且順藤摸瓜的查到四爺府,於是老八開始派自己的管家胡管家出馬來套高福的話。

    這時候一向精明的老四開始裝聾作啞,竟然不知道高福在被老八的人誘惑收買。到了老十三發現以後,去提醒老四,一向暴脾氣的老四也是反常的沒有說話。

    這說明老四肯定故意這樣的,接下來老四藉著鄔先生助他上位的急迫心理,故意將太子親筆信這種重要的東西讓鄔先生交給高福,再讓高福交給了老八,讓老八完成了二廢太子的關鍵一步,擔負了廢太子的罪名,使老八被利用了還不知道。

    事後一開始沒經過老四考驗的高福,即使後來在鄔先生的教導下迷途知返,也還是被老四賜死,以殺人滅口。

    可以說二廢太子之事,是高福和李衛兩個患難兄弟的人生分水嶺。李衛是因禍得福跟隨年羹堯跑到了四川,遠離北京這個危險萬分的政治漩渦,從此踏上了仕途,最後官至兩江總督。而高福沒有脫離這個政治漩渦,加上自身不堅定,最後落得一個被賜死的淒涼下場。

    再來說說李衛回京以後的表現。

    李衛隨著年羹堯在四川,一去就是好幾年,這期間他肯定知道高福已經死了。

    所以李衛回京以後,表現的很是小心翼翼,首先就是他身為四品糧道,還沒有到四爺府門前就下轎步行過去,向老四表達在主子面前,奴才沒有坐轎的份,以表示自己對老四的尊重。

    然後見了老四以後,更是說道自己的兒子叫李忠四爺,以表示自己的忠心耿耿。老四高興之下,將李衛兒子的名字改成李忠,可以說相當滿意。

    這時候要上朝的老四是這樣安排的,先讓他們去見福晉,然後李衛再去楓晚亭去找鄔先生。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設定之中,李衛出身是一個小乞丐,而高福跟他是沒有進四爺府時的患難兄弟,兩個人一起乞討一起為了翠兒與惡霸王三發子大打出手,雖說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

    李衛這麼多年第一次回京,雖然早已知道高福的死訊,但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並沒有去見鄔先生,而是直接到了高福曾經居住的地方,在哪裡觸景生情,回憶曾經三個人無憂無慮一起玩耍的場景。

    這時候實際上李衛已經很危險了,畢竟老四這種人是相當冷血霸道的,如果李衛對高福的死表示很傷心很憤怒的話,那麼老四不說賜死李衛,但肯定會猜忌李衛會不會有著替高福報仇的心理,必然會打壓李衛,到時候李衛就真的完了。

    這時候鄔先生來救李衛了,進來只是說了一句“人已經沒了,你就別傷心了”。意思是人都死了你再傷心有什麼用呢,然後帶著李衛離開這個傷心地方。

    到了王府之中,鄔先生開始敲打李衛,說道:“多少人十年寒窗,求這個頂子而不可得呀,狗兒你可要好自為之”。

    當然看似是敲打,實則是提醒李衛要注意了,要珍惜眼前這些得之不易的東西。

    李衛很聰明,馬上說道:“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李衛的意思很明顯,說道自己不是一個忘本的人。

    鄔先生可李衛這麼聰明,馬上引導的問道“你說說什麼才叫不忘本啊”。

    李衛繼續說道:“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拿我來說吧,原是個小叫花子,有了四爺才有了我的今天,四爺就是我的本,什麼時候忘了四爺,我這個樹枝尖兒上的葉子,也就沒了根就會枯死,鄔先生您說我說的對嗎”。

    李衛很聰明自始至終沒有提到高福的死,只是說道自己曾經是一個小乞丐,有了四爺才有了自己今天的一切,四爺對於自己來說,肯定比性命還要重要,所以自己一定會忠心耿耿別無二心的。

    鄔先生一看李衛表達出這樣的意思,馬上評價道“孺子可教也”。說明對李衛的說法很滿意。

    可以說鄔先生看似是敲打李衛,其實一直是在提醒李衛,免得李衛成為下一個高福。而李衛也的確聰明,回答的很完美,給鄔先生還有鄔先生背後的老四,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那麼為什麼鄔先生會這樣教導李衛呢?

    因為李衛本性不壞,跟高福更是與鄔先生一前一後進入四爺府的,雖然鄔先生是世子先生,他們是王府奴才,但說白了都是寄人籬下,都是底層出身,所以共同語言很多。可以說鄔先生對於李衛和高福二人來說是亦師亦友的存在,當時高福已死,鄔先生本來就愧疚不已,對於還活著的李衛,自然是教導他走上正道,選擇活路了。

    那麼李衛為什麼會這般表忠心,放下患難兄弟高福的仇恨呢?

    因為李衛是為了活命,如果他表現的很憤怒,甚至做出過激行為,那麼馬上會被賜死的,因為老四不允許身邊留下這麼一個不定時炸彈。

    當然深層次原因也很簡單,鄔先生那句“人已經沒了,你就別傷心了”就說的很現實,人都死了,何必再傷心?再何必為此賠上自己的小命?

    而且高福之死,雖然透露出老四的腹黑之處,但高福身為一個奴才,一開始的確有著被老八收買的傾向,並且接受了老八為了拉攏他,送給他的妓女和四合院,無疑是背叛主子的行為,在封建社會,奴才這樣做,王爺主子殺死他,並不算是很過分。

    可以說高福的死,他自己也要承擔一部分原因,並非是無緣無故的被賜死。所以李衛更不可能因為一個犯錯誤,而且已經死去的高福,將自己的命搭進去。

    最後老四雖然對高福心狠手辣,但對李衛可謂是仁至義盡,當年一個小乞丐,能成為四品官員,無疑是再造之恩,可以說老四就是李衛的再生父母,對於李衛可謂是恩重如山,李衛又怎麼可能怨恨老四呢,表忠心才是正常的選擇。

  • 9 # 步武堂

    十年寒窗,只為入仕。這是中國封建社會讀書人的真實寫照。鄔思道對李衛誰說的“千萬要珍惜”的話,既是對李衛的希望和教誨,也是鄔思道發自內心的感慨。此時叫花子出身的李衛已經是五品道臺,而飽讀詩書的鄔先生只能做一個師爺。

    鄔思道對李衛說這句話是有一定的背景的。

    和李衛一起被四阿哥胤禛收留的小叫花子高福(坎兒)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當了胤禛的貼身隨從,和李衛(狗兒)一起在胤禛左右伺候當差。胤禛也是對他們一視同仁。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衛和高福的命運卻有了“天壤之別”。高福因為李衛的外放當官以及自己一直喜歡的翠兒最終卻跟了李衛,高福的心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他最終沒能禁得起誘惑,上了八阿哥胤禩的賊船。

    高福的這種行為,作為一個奴才來講就是“背叛”,而背叛的奴才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高福被胤禛發覺後,很快就被秘密處死。

    當了五品糧道的李衛回京述職,在前往胤禛府上拜見主子的時候,胤禛告訴“先去看看鄔先生”。

    鄔思道把李衛領到他和高福曾經住過的那個小院,眼前的破敗景象讓李衛瞬間明白,他的最好的兄弟已經和他陰陽兩隔。面對此情此景,李衛自然是很傷心並唏噓不已,一時間不免會有“伴君如伴虎”的感慨。

    李衛的唏噓和感慨應該是人之常情,如果沒有這種心態,那麼這個李衛就是一個極端可怕的人。但是,鄔思道讓他身臨其境並非是為了讓李衛唏噓感慨。他是要透過此情此景引起李衛的思考和警覺。這也是四阿哥胤禛的意思。

    胤禛必須要讓李衛過這一關,說到底就是要促使李衛徹底的成為一個最忠誠的奴才。因為胤禛認為,李衛是一個“可堪大用”的人才。所以胤禛對李衛的忠誠就格外關心。

    所以,在李衛為高福的死唏噓不已的時候,鄔思道告訴他:不要傷心。鄔思道要求李衛從高福之死汲取經驗教訓,想想自己該怎麼辦。鄔思道這個時候說了這樣一番話:這頂官帽多少讀書人求之不得,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鄔思道說的沒錯,李衛這麼一個小叫花子出身的幾乎是一個大字都不識的人,能夠官至五品,的確是讓天下多少讀書人由羨慕到嫉妒。而李衛要非常清楚自己的這個地位是從哪裡來的,必須要讓李衛知道“飲水思源”的道理。

    實事求是的講,李衛能夠做到五品道臺是很多的讀書人一輩子都可能無法達到的高度。十年寒窗,兩榜中弟也不過就是一個七品芝麻官(或九品)。要做到五品道臺不知還要經過多少的魔難和艱辛,而李衛能輕易地成為五品道臺,其實就是胤禛的欣賞和重用。這一點鄔思道並未誇張,而李衛卻真的要珍惜。

    李衛是一個聰明人,沒文化但是悟性強懂道理,這是李衛最大的過人之處。他很快的就明白了鄔先生的良苦用心,或者是胤禛的良苦用心。其實,李衛在此之前就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他給自己的兒子起的那個“李忠四爺”的名字雖然有明顯的“獻媚”色彩,但也是一中真實的表達。那就是對主子(而不是皇上)的感激和忠誠。

    鄔思道領李衛去“目睹”高福的下場,一方面是告訴李衛,對於他來講“忠誠”永遠是第一位的,當一個奴才沒有了“忠誠”幾乎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種忠誠還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和誘惑,甚至是挫折和誤解,甚至是生命的威脅。

    總之,胤禛對李衛的要求,首先是忠誠,其次才是能力。而對於忠誠,胤禛的要求是“無條件”和“全天候”。

    鄔思道理解了,李衛做到了。

  • 10 # 逝去即歷史

    要想知道鄔思道為什麼對李衛說這句話,我們要把這句話隱含的沒有說出來的意思解讀出來。

    鄔思道的意思其實是:天下的讀書人十年寒窗都不一定能夠做官,更不要說你現在這個位置了,你都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能夠做到現在這個位置,要想清楚是為什麼,影響自己前途的事不要去做。而且當時的背景是李衛回京,四爺讓他到鄔思道處等著自己,李衛趁機到曾經和高福一同居住的宅院緬懷了一下過去。這個時候鄔思道先生出現了,並告訴李衛不要再傷心了。

    在李衛和鄔思道兩人在園子裡散步,聊天時,鄔思道問了這句話。

    我們看看李衛是怎麼回答的: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

    鄔思道又問李衛什麼是不忘本?

    李衛繼續說道:“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拿我來說吧,原是個小叫花子,有了四爺才有了我的今天,四爺就是我的本,什麼時候忘了四爺,我這個樹枝尖兒上的葉子,也就沒了根就會枯死,鄔先生您說我說的對嗎”。

    李衛的意思簡單明瞭,自己能當這個官是四爺的恩典,沒有四爺的提拔,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自己肯定會忠於四爺的。一切以四爺利益為前提。

    所以鄔思道跟李衛說這句話的原因是雍正安排鄔思道對李衛的敲打和安慰,告訴李衛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你能有今天是四爺的恩典,不要忘記這一點,沒有四爺,你什麼也不是。

    而李衛的反應也非常迅速,回答非常得體,鄔思道稱讚他“孺子可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會請月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