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牧從業者

    一、出苗、間苗、定苗、補苗:

    播種後7天開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齊。當苗高5-7釐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透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釐米留壯苗1株。

    二、灌水防澇:

    出苗前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要少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在將要開花時適當灌水,種子成熟後應不澆水或少澆水。

    三、施肥:

    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加過磷酸鈣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後翻入耕層,最遲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勻。

  • 2 # 農村小文文哥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全國大部分地區可種。

    【生長環境】

    黃芪為深根性植物,植株有較強的抗寒能力,但忌熱怕澇。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栽培。當氣溫過高時,植株生長受抑制;土壤溫度大時,常引起根的腐爛,土質粘重,植株生長緩慢,主根短,側根多,產量低。種子的種皮較堅硬,吸水性差。種子萌發不喜歡高溫,當地溫7-8度時,土壤保持一定溫度,一般1-2周即可出苗,發芽適溫14-15度。忌重茬,不宜與馬鈴薯、白朮、菊花連作。重鹽鹼地、澇窪地不宜種植。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黃芪為深根性植物,平地栽培應選擇地勢高燥,水良好,疏鬆而肥沃的沙壤土;山區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好,背風向陽的山坡或荒地栽種。地下水位高、土壤溼度大,質地黏緊;低窪易澇的黏土或土質瘠薄的沙礫土,均不宜栽種。選地後進行整地,以秋季翻地為好,一般深耕30~45釐米,結合翻地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500~3000千克,春耕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後耙細整平,作畦或打壟。

    2、繁殖方法:

    ①水溫變換浸種。在播種前幾天,白天用40℃溫水浸泡,晚上再換冷水,連續處理3個晝夜,撈出後裝入瓦罐內,上用溼布蓋住放在溫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發芽,即可播種。也可將種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攪拌1分鐘,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溫冷卻至40℃,再浸泡2小時,將水倒出,加蓋溼麻袋悶12小時,待種子膨脹或外皮破裂時播種。

    ②機械損傷。按1份細河砂與2份種子均勻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鋪3―4釐米厚,碾至種皮起毛刺時為止。碾好後篩取種子,在20℃溫水中浸泡1天,堆漚在溫暖的地方,5天左右發芽,即可播種。注意勿使種子碾搓過度。

    3、播種方法:

    -般採用穴播、條播。穴播,在起好的種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0公分×25公分開淺穴,每穴播入種子6—7粒,覆土厚2公分,畝用種量1—1.5千克。條播,在畦面按行距40公分開橫溝,溝深3公分,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朩灰、有機肥拌勻後,均勻撒入溝內,播後覆蓋細土1—2公分,稍加壓實。近幾年,山東菏澤巿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大面積基地種植時,把經過處理的黃芪良種,用播種機-次性完成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程式,可有效減少用工和提高播種質量,畝用種子2千克。

    【田間管理】

    ①灌溉:出苗前保持士壤溼潤,出苗後少澆水,多鬆土,促使根下扎,在早晚進行澆水,如遇中午大雨後驟晴,應及時排水。

    ②中耕除草和追肥:當年苗出齊後即可鬆土除草,一般進行2~3次。當苗高7~10釐米時進行疏苗,按15~20釐米株距定苗。以後每年於生長期視土壤板結和雜草長勢,進行鬆土除草。播種1~2年生黃芪生長旺盛,根部發育較快,可結合中耕除草適當追施磷鉀肥料。

    【病蟲害防治】

    蚜蟲:7-8月份發生,為害嫩梢,高溫乾旱年份尤為嚴重,可用40%樂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霧2000-3000倍噴霧防治。

    豆莢螟: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包上產卵,孵化後幼蟲蛀入莢內咬食種子。老熟幼蟲鑽出果莢外,入土結繭越冬。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直到種子成熟為止。

    黃芪白粉病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燒燬殘株落葉,減少越冬菌源。根據黃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葉上越冬的習性,待收割完黃芪以後,掃除殘枝落葉集中燒燬,以壓低越冬菌源。

    藥劑防治:黃芪白粉病發生期較長,6月—10月份防治黃芪白粉病為最佳時期。在發病初期、中期及後期各噴藥1次,用25%粉鏽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達90%以上。調查發現,粉鏽寧的藥效期長達1個月左右,粉鏽寧對白粉病理想農藥。另外,可用70%甲基託布津、7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噴霧防治

    黃芪鏽病:主要為害葉片。6~7月為盛發期。田間種植密度過大、氮肥過多、高溼多雨有利發病。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向陽坡、土質深厚的砂壤土種植。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降低越冬菌源基數。發病初期可用25%粉鏽寧600~8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噴霧,或用敵鏽鈉噴霧防治。

    黃芪根腐病:選擇砂質土壤種植。黃芪為深耕性藥用植物,要求土壤有較好的通透性,防止溼氣滯留,切忌在黏土地中種植。進行輪作,實行條播或高畦 栽培。種子處理。播種種子用溫水浸泡6 h,然後用種子重量4 %的50 %多菌靈WP拌種,晾乾後播種,可降低苗期發病率。拔出病株。齊苗後,發現病株及時銷燬,並用50 %多菌靈WP 800~900倍液澆灌病穴。

    【收穫與加工】

    1、收穫時間: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各技術指導基地種植經驗,各地區黃芪的生長年限為:黃淮地區,生長1-2年收穫;西北、東北地區生長2-3年收穫。收穫過早,黃芪質量差;年久不收,極易黑心或木質化。收穫時間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因此時根生長充足,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黃芪產量高。採收時要深挖,不要傷根,防止挖斷主根,影響藥材產量與質量。大面積種植基地,在收穫前,把地上部莖稈割去,然後用黃芪收穫機一次性收穫。

    2、產地加工:黃芪根部刨收後,去掉根上附著的莖葉,抖落泥土,趁鮮切去蘆頭,剪光鬚根,即行晾曬,待曬至六七成干時,將根理直,紮成小把,再曬至全乾。晾曬時避免強光曝曬,應放在通風的地方,其上可平鋪一層白紙,曬至全乾或炕幹即成。黃芪藥材以跟條粗壯、直順、質硬、粉性足、味甜者為佳。要求做到乾燥、無蘆頭、無須根、不黴、不焦、無泥、無雜質。

  • 3 # 鄉里阿金

    黃芪是一種豆科植物,黃芪在藥材界中還是佔據了很大的地位的,尤其是在中藥界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黃芪具有利水消腫和補氣固表的作用,能和許多的藥材一起搭配使用,如今黃芪的種植已經被廣泛實施,但是有些產量不是很理想,那麼下面阿金就給大家講講黃芪如何種植才能高產吧!

    一、選地整地

    想要高產,首先就要選好土地,黃芪種植要選擇排水性好且深厚的土壤最好,在播種前我們要對土地進行整改,首先要對土地進行施肥,增加肥沃度,一般都是施濃肥和磷肥,保證輪作後的土地的營養度和肥沃度。

    二、種子處理

    黃芪的種子要經過處理才能播種,首先我們要將種子放在五十度的溫水中攪動,浸泡24小時即可,然後再蓋上一塊溼抹布,等到裂嘴出芽後播種。

    三、播種

    播種分為幾個季節,分為春波和秋播,播種首先要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中,然後覆土後將種子蓋嚴實,最後往溝裡面灌水,讓土壤保持溼潤,十五天後即可出苗,但是這種情況發病很多。

    四、栽培管理

    保持每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經常給地裡除草,不要讓雜草跟黃芪搶營養,除草兩到三次即可,期間還要進行追肥,肥料可以選擇磷肥和硫酸銨,將其混合後用水稀釋然後澆灌。

    五、病蟲害防治

    黃芪的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可以使用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另外就是紫紋羽病,這種病會危害到根部,造成黃芪爛根的現象,一旦發現要使用石灰粉進行消毒,發現其他蟲害可以噴灑對應的殺蟲藥劑。

    以上就是黃芪高產種植技術了,阿金建議大家在選地的時候不要選一些輪作了幾年的莊稼地,這些地的質量已經非常差了,對於種植藥材這類植物不適合,有條件的可以購買一些肥沃的土地,或者租用場地,希望本文可以幫助到大家!

  • 4 # AAAAA雪狼39

    中文名

    黃耆

    學名

    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

    別稱

    膜莢黃芪、黃芪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釐米;葉柄長0.5-1釐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黃耆

    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長3-4毫米,連同花序軸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鍾狀,長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時萼筒近於無毛,僅萼齒有毛,萼齒短,三角形至鑽形,長僅為萼筒的1/4-1/5;花冠黃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形,長12-20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長圓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較瓣片長約1.5倍,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瓣柄較瓣片稍長;子房有柄,被細柔毛。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長20-30毫米,寬8-12毫米,頂端具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地區,喜日照、涼爽氣候,耐旱,不耐澇。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多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陽坡及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時節大部分葉子已脫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發出新苗。種子萌發溫度比較低,平均氣溫約8℃時滿足黃耆播種的溫度要求。

    分佈範圍

    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及西北(甘肅、四川和西藏等),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黃耆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

    種子處理:播種前要進行選種,除去癟粒及黴腐種子以確保全苗,減少病蟲害。由於黃耆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狀態,為提高發芽率,應採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儘快發芽。

    沸水催芽: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分鐘,立即加入冷水,將水溫調到40℃後浸泡2-4小時,將膨脹的種子撈出,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脹時撈出,加覆蓋物悶12小時,待萌動時播種。

    機械損傷:將種子用石碾快速碾數遍,使外種皮由棕黑色有光澤的狀態變為灰棕色表皮粗糙,以利種子吸水膨脹。亦可將種子拌入2倍的細沙揉搓,擦傷種皮時,即可帶沙下種。

    酸處理:對老熟硬實的種子,可用70-80%濃硫酸溶液浸泡3-5分鐘,取出迅速置於流水中,沖洗半小時後播種,此法能破壞硬實種皮,發芽率達90%以上,但要慎用。

    播種方法

    播種時間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約1個月齊苗。播種時在整好的畦壟上按行距45-60釐米耬一淺溝,溝寬8-10釐米。施入三元素複合肥(氮、磷、鉀各15%)10千克作種肥,覆土5釐米,踩底格子後採用條播方式,把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然後覆1.8-2.4釐米厚的土,腳踩1遍或鎮壓1次即可。每畝用種量為1.5-2.5千克。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黃耆遇積水會發生爛根和死苗,平原地區栽培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滲水力強的砂質土壤種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區宜選擇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種植;山區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壤滲水力強的向陽山坡地種植。黃耆為深根性植物,為促進根部發育健壯,在秋天要求對土地進行深翻達40釐米以上,作高畦,開深溝,這是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區防止黃耆爛根的一條重要措施。畦連溝寬160釐米,畦面做成龜背形,每隔兩畦開一條深溝,淺溝10釐米,深溝50釐米。

    栽植管理

    移栽: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當苗高10-15釐米時進行移栽。在壟上開溝,順壟向移栽,幼苗平放或斜放於溝中,覆土踩實,澆透水即可。

    施肥:

    基肥:黃耆根深,生長期長,為滿足其生長髮育對營養成分的需要,整地時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加過磷酸鈣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後翻入耕層,最遲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勻。

    追肥:追肥要根據氣候條件及長勢而定,一般追肥2次或3次。第1次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苗高10-20釐米時,澆稀薄的糞水,每畝需人糞尿750千克或豬糞尿1500千克沖水澆;第2次在6月上旬苗高30-40釐米時,每畝施尿素25-30千克;如果前期脫肥,葉色黃,則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苗高60-80釐米時,再進行第3次追肥,這時已封壟,可施入氮素化肥、餅肥和過磷酸鈣。

    出苗、間苗、定苗、補苗:播種後7天開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齊。當苗高5-7釐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透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釐米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將小苗帶土補植,也可用催芽種子重播補苗。

    中耕除草:黃耆幼苗生長緩慢,如果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釐米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於苗高8-9釐米時進行,第3次於定苗後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2年以後於5月、6月及9月各除草1次。要經常保持田間無雜草。

    灌水防澇:出苗前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要少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在將要開花時適當灌水,種子成熟後應不澆水或少澆水。黃耆生長旺盛時期的6月、7月和8月,正逢雨季,田(畦)間發生洪澇和積水要及時排除,並隨後進行中耕,保持田間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於根系生長,防止爛根。秋後,當上部莖葉枯萎時進行培土,以利越冬。

    收穫留種

    收穫:黃耆生長2-3年後採收為佳,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本地區在10月下旬採收,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淨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鬚根,曬至半乾,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曬,反覆晾曬,直至全乾,將根理順直,紮成小捆,即可供藥用。質量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畝可產幹品300千克左右。

    留種:選3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地塊作黃耆種子田。黃耆種子的採收宜在9月果莢下垂黃熟、種子變褐色時立即進行,否則果莢開裂,種子散失,難以採收。因種子成熟期不一致,應隨熟隨採。若小面積留種,最好分期分批採收,並將成熟果穗逐個剪下,捨棄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實,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莢。若大面積留種,可待田裡70-80%果實成熟時一次採收。採收後先將果枝倒掛陰乾幾天,使種子後熟,再曬乾,脫粒、揚淨、貯藏。

    病蟲防治

    病害

    白粉病:黃耆白粉病一般在7月後花蕾結莢期發生,主要為害葉片和莢果,多發生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症狀:發病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狀斑,嚴重時葉片被白粉覆蓋。被害植株早落葉,嚴重影響生長。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5%粉鏽寧15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2-3次;也可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枯萎病:黃耆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6月開始發生,7-9月為害嚴重,高溫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質黏重容易發病。症狀:鬚根變褐色並腐爛,主根發生紅褐色或焦褐色爛斑,病株的葉子發黃、脫落。地上部枯萎,根部完全腐爛。防治方法:不在酸性土壤上種植,不在低窪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澆病穴。

    蟲害

    小象鼻蟲:黃耆小象鼻蟲的成蟲和幼蟲為害黃耆幼苗和幼根,嚴重時吃光地上部分,造成缺苗斷壟。防治方法:出苗後,隔10天用敵百蟲2000倍液噴霧,以殺死成蟲。

    食心蟲:黃耆食心蟲以幼蟲鑽入莢內蛀食種子,為害嚴重時,種子失去發芽能力。防治方法:在成蟲孵化期,用燈光誘殺幼蟲或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3-4次,直到種子成熟為止。

  • 5 # 燕趙農業

    “黃芪常喝百病少”。生活中常用的很多中藥都含有黃芪。河北省最近幾年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黃芪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選擇推廣黃芪是因為它對生長環境要求不是十分苛刻,一般氣候清涼,土質肥沃的沙壤土就可以生長,而且耐寒又耐旱,種植簡單。下面我就結合在河北省的種植經驗說說如何實現黃芪的高產栽培。

    黃芪是一種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具有保肝、殺菌、利尿以及降壓的中藥材,在用途上非常廣泛,種植面積也比較大。主要產自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黃芪的特點

    黃芪一般株高達到40到80公分,主要收穫它圓形的柱狀根為藥材,最近幾年河北省很多產區也採集嫩尖製作中藥茶飲黃芪茶。黃芪的植株為直立生長,複葉互生,小葉12—18對,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蝴蝶形狀,淺黃色,花開時漫山遍野一片金黃,在河北省一般每年的六、七月份開花,七到九月份結果。

    黃芪的習性

    黃芪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喜歡寒涼乾燥的氣候,具有耐旱、耐寒、怕高溫,忌澇等幾個主要特點,春季、夏季和秋季都能種植,可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透水透氣效能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最好,為提高產量和保證藥性,不建議在黏重板結、土質瘠薄的低窪地塊栽培,另外黃芪不耐連作,咱們種植時應該注意以上這些特點,才能取得好的收成。

    黃芪的高產栽培

    1.用心選地整地。黃芪要想產量高,咱們要根據它的特點和習性,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和滲水能力較強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播種前結合整地每畝施用有機肥1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然後對土地翻耕30到40公分,耙細整平,作寬120公分的高畦,畦面呈上拱形,即兩邊低中間突出。

    2.仔細繁殖選種。黃芪用種子繁殖,購買種子要選擇顆粒飽滿的成熟種子,播種前去掉雜質和蟲害種,一般按照每畝4斤種子備播。自留種的話,一般兩年生黃芪才開始結籽,當秋季果莢下垂黃熟、種子變褐色時可以提前採收,將莢果採下,曬乾脫粒,除淨雜質,選籽粒飽滿有褐色光澤的種子用來播種繁殖。無論購買的,還是自己繁育的在播種前都要提前進行處理。因為黃芪種子硬實,吸水力差,播後不易發芽,播前一定要先用攝氏40度的溫水浸泡10個小時,然後將種子撈出,用細沙拌勻摩擦,使種子發亮或種皮被磨損,當然也可以把黃芪的種子裝入潮溼的布袋內堆悶12小時,讓種子受熱受潮膨脹或者露白後再進行播種。3.嚴播種促全苗。黃芪選擇春播、夏播、秋播都可以,春天播種一般選擇在3月底;夏季播種一般選擇在7月的中旬;秋季播種一般在10月底。播種的時候在畦面按行距30—40公分開溝條播,播種溝深3公分,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上細土然後淋水或蓋草,保持土壤的溼潤。春播的話如果溫度合適一般10天左右就發芽了,夏播一般需要8天左右就能出苗。而選擇秋播一般要在第二年的春天出苗。

    黃芪的高產管理

    1.間苗定苗。黃芪苗子出全後,在小苗長到5公分時進行標準間苗,去弱留壯,這時候暫時不要定苗,為了保險起見最好要等到20天后,小苗長到15公分的時候,按株距10—13公分定苗。

    2.中耕除草。黃芪苗子長,地裡的雜草也會隨著生長,所以這時候一定要及時除草。黃芪長到5公分高的時候,咱們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一次,第二、三次分別在苗高8公分和10公分定苗時進行,防治雜草與黃芪爭水爭肥。

    3.適度追肥。採收黃芪根一般需要兩三年的根最好,但是根據需求不同,有的採收一年生的根,這時候就一定要注意進行一次追肥,追肥可以選擇在6月份,每畝施尿素20斤就可以。如果2-3年採收的,為了保證品質,不建議施用化學肥料,可以從第2年起,在每年早春或冬季枯苗後,每畝溝施堆肥或圈肥3000斤。

    4.澆水排澇。黃芪怕澇,適當乾旱可以正常生長,但在苗期不能幹旱,一定要注意適當澆水,促進苗子儘快發棵齊苗;當黃芪長到半米高的時候基本就不需要人為澆水,一般情況下,正常的雨水就可以保證它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在雨季一定要及時排水,以免雨水浸泡發生爛根問題。

    5.去花打頂。如果不需要結籽留種,在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底要進行去除花穗,減少結籽造成的營養損耗。另外還要注意打頂控制株高,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根部生長。

    黃芪的病蟲防治

    黃芪適宜的生長環境主要是在氣候冷涼的地區,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根據最近多年的種植經驗,目前主要發生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根腐病等。蟲害主要又菜葉蜂、豆莢螟以及廣肩小蜂等。結合一些主要病蟲害,我專門製作了一個表格,大家可以結合我製作的下面的圖中介紹注意預防。

    1.病害。簡單介紹幾個危害黃芩較為嚴重的病害,咱們需要注意的主要有白粉病和根腐病。白粉病發病後,黃芪葉子的兩面都會出現白色絨狀黴斑,手摸有黏感,傳播較快,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會造成黃芪葉片的乾枯死亡。根腐病一般是由黃芪的鬚根開始發病,然後逐漸向主根蔓延擴散,最終造成根部腐爛死亡。防治方法:白粉病發病初期咱們可以使用25%粉鏽寧或者70%甲基託布津或者77%可殺得等進行噴防;發現根腐病時要及時挖除,並在病穴內及周圍植株撒上石灰粉,防止真菌擴散蔓延,同時也可以使用甲基託布津進行灌根治療。

    2.蟲害。黃芪的蟲害也相對不是很多,容易給黃芪造成傷害的主要有豆莢螟、蚜蟲、擬地甲和廣肩小蜂。豆莢螟主要時在幼蟲時鑽入果莢內咬食種子;蚜蟲主要危害黃芪幼嫩的頂部;擬地甲危害幼苗;廣肩小蜂以幼蟲危害嫩籽。防治方法:在花後及時噴辛硫磷或水氨硫磷等防治豆莢螟、廣肩小蜂;蚜蟲、擬地甲發生期可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抗蚜威等。

    黃芪的採收加工

    1.全根採收。 黃芪播種後1-4年都可以收穫,當然一般在河北省安國中藥材市場收購,2-3年生的根價錢最好,2-3年的根採挖質量最上乘。一年生的根過於細,藥效偏差,生長年限過長的根,容易產生黑心或嚴重木質化,因此建議廣大種植戶最好選擇2-3年進行採挖。採挖一般選擇在秋季落葉後至次年春季解凍前,需要提醒的是,採挖黃芪的時候一定要深刨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

  • 6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一、黃芪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黃芪屬於典型的深根系植物,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另外,黃芪比較喜歡涼爽氣候,抗旱、耐寒、怕熱,但忌積水澇窪,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適宜生長的年平均氣溫在4-12度即可,在年日照時間大於2600小時的平原或山區,遇澇能排、微鹼性的鈣質壤土或砂質壤土上均可以正常種植。

    二、黃芪的主要特徵

    1、植物學特徵

    黃芪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度為50-100釐米。黃芪植株的主根肥厚,木質,常伴有分枝,顏色為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有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植株為多羽狀複葉,常有13-27片的小葉,長度在5-10釐米,葉柄長為0.5-1釐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為4-10毫米。總狀花序稍密,具有10-20朵花,子房有柄,被細柔毛。黃芪的果實為莢果,薄膜質,稍膨脹,為半橢圓形,頂端具有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大約在3-8顆。

    2、生物學特性

    黃芪具有喜冷涼、耐乾旱向陽、怕澇的習性。植株的根系深扎,吸收貯藏功能強,生長週期可達5-10年。黃芪從種子播種到新種子成熟需要經過5個生育時期,即幼苗生長期、枯萎越冬期、返青期、孕蕾開花期、結果種熟期,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

    三、黃芪的高產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1)選地

    選擇地勢高燥,海拔在1400-1800米,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滲透力強、坡度在15-45度、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砂質壤土坡地進行種植。另外,種植地要求周圍無任何汙染源,符合有關國家標準,遠離居民區,且距離公路主幹道500米以上,但需要交通運輸方便,以利於生產管理。

    (2)整地

    一般採用人工或機械,刨除芪坡上的雜草和灌木叢,翻刨深度需要達到30釐米以上,並將刨出的雜草、灌木清理出地塊之外。將地塊沿等高線打成4-6米寬的條形梯田,並用石塊或帶草根的土塊堆砌畦塄,以有效防止下大雨時,形成徑流,造成水土流失,導致黃芪植株被衝出。同時,我們需要根據地形整好排水溝渠,以保證田間積水能夠順利排出。

    (3)深施基肥

    在清除雜草之後,我們需要結合整地,先在表土撒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2500-3000公斤,然後將肥料翻入土壤中混合均勻。坡度小於30度的地塊,我們可以用畜犁翻耕,而30度以上的坡地,需要人工翻刨。

    2、種子處理

    由於黃芪的種皮堅硬,播種之後不易發芽,所以,在正式播種之前,我們應該進行種子處理。首先將種子浸泡在50度的溫水中攪動,在水溫下降後,再浸泡24-30個小時,隨後澇出洗淨,並攤放在溼毛巾上,再蓋上一塊溼布催芽,在裂嘴出芽後進行播種。另外,我們也可以在種子中加入2倍的河沙進行搓揉,以擦傷種皮,促使種子快速發芽。黃芪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在15度左右。

    3、播種方法

    在對黃芪播種時,我們可以採用條播與穴播兩種方式。

    (1)條播

    在畦面上,每間隔40釐米開一個橫溝,溝深約為3-4釐米。在播種時,我們需要將草木灰、種子與肥料進行有機攪拌,均勻撒入種植溝內,然後及時覆蓋上1-2釐米厚的細土,稍稍進行壓實。

    (2)穴播

    在起好的畦面上,我們可以按照30釐米×25釐米,挖掘淺穴,每個穴中可以播下5-7粒種子,然後覆上1-2釐米厚的細土。在荒山荒坡面積較大時,我們也可用撒播,能夠大量節省人工費用。

    4、大田管理

    (1)間苗、定苗、補苗

    在黃芪幼苗高度為5-7釐米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第一次間苗,並透過2-3次間苗之後,每隔8-10釐米保留壯苗1株。如果遇到缺棵,應該用小苗帶土補植,也可以重播催芽籽補苗。

    (2)中耕除草

    當年生的黃芪地中耕除草與間苗、定苗同時進行,一般用小鋤頭或小鐵鏟操作。在這以後,每年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黃芪返青後封壟前用大鋤頭進行,第二次可以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小鋤頭或小鐵鏟操作。如果田裡雜草太多,可以採用人工拔除的方式。

    (3)打頂去蕾

    在植株80%的主莖現蕾時,我們需要進行第一次打頂去蕾,當80%的側枝出現花蕾時,就要進行第二次打頂去蕾,一般進行兩次即可。黃芪植株的去蕾應該選擇在晴天露水曬乾後進行,用手直接掐去植株頂部蕾穗,並將摘除的黃芪花蕾裝入袋子裡帶出田外,集中處理。

    (4)水肥管理

    黃芪的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在黃芪間苗之後的6-7月份,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適量進行追肥。在播種之後,可以採用噴灌的方式澆水,以達到床面溼潤,確保齊苗。在植株出苗之後,我們需要根據降雨情況,進行田間水分管理。在天氣乾旱時,應該進行噴灌澆水,雨季田內積水的時候,就需要注意排水,以防止黃芪爛根。

    5、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大多發生於多雨季節。在剛發病時,主根發生紅褐色病斑,以後植株的葉子逐漸發黃,地上部開始枯竭,最後導致根系完全腐爛。

    防治方法:我們需要及時清除雜草,儘量不要連作。在發病初期,推薦用70%杜邦克露1500-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或直接灌根部。

    (2)白粉病

    在植株發病後,由葉片、葉柄到莖部都佈滿白粉,最後直接使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25%粉鏽寧1500-2000倍液、70%代森錳鋅或三效靈600-800倍液葉面噴霧,每次間隔10-15天,連續用藥2-3次,藥劑儘量交替使用。

    (3)地老虎

    在每年的初夏期間,幼蟲常咬斷黃芪幼苗。

    防治方法:在蟲害發生之前,我們可以用辛硫磷拌細土,均勻撒於植株周圍,並及時中耕鬆土進行防治。在蟲害發生期間,可以用40%硫酸或0.2%茗苦參鹼水劑1000-1500倍液,噴灌受害植株周圍的土壤。另外,我們也可以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地老虎的成蟲。

    (4)黃芪種子小蜂

    黃芪種子小蜂的雌蟲用產卵器刺入種,夾內產卵,幼蟲為害黃芪嫩子,僅留種皮,嚴重影響到黃芪種子及藥材的生產。

    防治方法:首先,我們要清除田間雜草和冬季清潔田園,並選用抗蟲品種。在播種之前,要做好種子清選工作,除去有蟲種子,以減少小蜂傳播。在植株的盛花期及種子乳熟期,各噴1次40%樂果EC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EC1000-12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1500-2000倍液,以殺滅大量羽化的成蟲,防治效果很明顯。

    (5)螻蛄

    螻蛄屬於直翅目螻蛄科。螻蛄為多食性害蟲,成、若蟲均喜食各種藥材種子和幼芽,造成嚴重的缺苗斷壟,也會咬食幼根和根莖,被害部常咬成亂麻狀,使幼苗凋枯死亡。

    防治方法:在黃芪藥材收穫後,我們要及時翻耕以減少蟲源,不施用未經完全腐熟的有機肥。也可以設定黑光燈誘殺成蟲,並根據螻蛄早春可在地表造成虛土堆的特點,查詢蟲窩,將雌蟲和卵一併消滅。

    6、適時收穫

    黃芪以定植後2-3年的秋季霜降後,採挖根系質量最好,藥用成分較高。在開花結籽之後,採挖根則藥用質量較差。在植物莖葉乾枯之後,即可進行採挖。在黃芪採挖時,先從地邊挖開深溝,然後逐漸向內採挖,應該儘量保全根,以避免傷皮斷根。要整株挖出,切去蘆頭、鬚根,並去盡浮土,清理乾淨。隨後將收穫的根按要求分等級,置放於通風向陽處晾曬至7成幹,紮成10-20 釐米的小把,繼續晾曬至幹,切忌不可將溼根堆放在一起,以避免黴變。

  • 7 # 以文溫暖三農

    黃芪在中國應用的歷史悠久,是常用的中藥材,在醫學中廣泛應用。黃芪有野生品種,和家庭種植的品種,在中國分佈為東北三省,內蒙古,山西,甘肅,四川,寧夏,陝西等省區,家庭種植的主要是山西的渾源、繁峙、應縣、代縣這些地方。黃芪對生長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中藥材黃芪對生長環境有什麼要求?它的高產栽培技術是什麼?一、黃芪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根據日常找到黃芪的情況,黃芪一般生長在海拔800至1300米的山區和半山區,而且要半乾旱的草地上,也可能是長在向陽的緣樹叢間。

    黃芪具有喜歡冷涼、耐乾旱怕水澇的生長習性,生長週期一般為5至10年,如果水分過多容易發生爛根。

    但是黃芪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根,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功能較強,這段時間要加強對水肥的管理,隨著黃芪的生長,吸收的功能逐漸減弱,儲藏的功能逐漸增強,主要的根系逐漸變粗變大,形成了可以出售的黃芪。

    二、黃芪的藥材形狀。

    黃芪的根呈圓柱形,有的還有分支,黃芪的上端較粗,下端逐漸變細。表面呈淡棕黃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者是縱溝,質地堅韌而且有韌性,不易折斷,氣味微甜,嚼起來有豆腥味。

    根據黃芪的生長習性,黃芪為深根性植物,所以在平地栽培的過程中,要選擇地勢高,而且乾燥,排水效能良好,疏鬆而且肥沃的沙性土壤。

    如果是在山區進行種植,要選擇土壤深厚,排水效能好,背風向陽的山坡地進行種植。

    地塊選好後要進行整地,在整地時候,要以秋季深翻地塊為好,要進行深耕,深耕為50釐米左右,同時施入基肥,每一畝施入農家肥4000公斤。

    如果是在春天耕種翻地,要做好的土壤保山墒工作,然後把地塊耙細整平,作畦,這樣有利於排水。

    ①採種。

    在採取黃芪的種子時,要採收生長3年以上的黃芪種子最好,在採收黃芪的種子時,要做到隨熟隨採,採收到莢果以後,進行曬乾脫粒,就可以留做黃芪的種子。

    ②選種和浸種。

    在選用種子的時候,可以用水漂洗,或者是用吹風的方式,要除去雜質、不飽滿的種子,或者是被蟲蛀了的種子。

    選出種子以後,在播種以前要進行種子處理,要採用粗砂輕度的摩擦種子的表皮,除去種子的表皮。還可以將種子置於50度的溫水中,浸泡7至11小時,撈出來以後用紗布瀝乾水分,放入布口袋中進行催芽。

    黃芪的播種可以分為春播、伏播和秋播三種。

    根據時間段計算,春播一般以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進行播種,伏播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播種,而秋播已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進行播種。

    在現在生產的過程中,多采用直播的方式,採用直播,方便田間管理,能節省用工的數量,而且能提高產量,所以一般不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①進行中耕除草。

    當黃芪的苗出齊以後,就可以鬆土除草,一般進行2至3次較好,當苗長到10釐米時,要進行疏苗和間苗,按18釐米的株距定苗。

    然後結合黃芪的生長情況,或土壤的板結,以及雜草的長勢,及時的進行做好鬆土除草工作。

    在黃芪播種下去1至2年以內,由於生長旺盛,需肥和需水量非常大,根部發育快,所以要結合進行中耕除草的時候,適當的追施鱗鉀肥,促進黃芪的生長。

    ②灌溉和排水。

    黃芪出苗以後,和返青的時期,需要的水分較多,如果遇到乾旱的年份,應該及時的進行灌水,保持土壤溼潤。但是遇到雨季到來,要及時的做好排澇工作,防止黃芪爛根。

    ◆黃芪的白粉病防治。

    黃芪的白粉病,從一出苗到長成植株都可能發生病害,而且一般集中在7至8月份,主要是危害黃芪的葉片,也可能危害黃芪的莢果。受到白粉病危害的黃芪,葉片或者莢果的表面生出白粉,然後病斑上出現了小黑點,可能造成黃芪早期落葉或整株的枯萎死掉。

    【防治的方法】

    發病前和發病的初期,每隔10天,用50%的託布津1000倍液噴霧,連續的噴3至4次,能起到預防和防治的作用。

    ◆根腐病。

    黃芪的根腐病,主要是危害黃芪的根部,造成黃芪爛根,發生病害以後,植株自上而下的萎焉、枯黃甚至死亡,一般發生在6至8月,特別是高溫高溼,和土質黏重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根腐病。

    【防治的方法】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的拔除生病的植株,病穴採用石灰消毒。在整地的時候,每一畝施入70%的五氯硝基苯本1公斤進行土壤消毒,還可以施入石灰氮 25公斤作為基肥。

    ④防止蟲害。

    ◆芽蟲的危害。

    芽蟲的危害多在6至8月發生,主要是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莖葉,造成植株的正常生長髮育。

    【防治的方法】

    用50%的樂果乳液2000倍液進行噴灑,每隔7天噴灑一次,連噴2至3次。

    ◆豆莢螟的危害。

    豆莢螟對黃芪的危害,一般在6至9月的時候發生,成蟲產卵於嫩莢和花苞上,幼蟲卵化以後危害種子。

    【防治的方法】

    在成蟲多發的時期,用80%的敵百蟲2000倍液進行噴霧,每隔10天噴一次,連續的噴5次,直到種子全部成熟為止。

    黃芪一般3至4年才可以採收,以秋季11月為採收期,要進行深刨100釐米左右,才可以連根拔起,在刨的時候不要損傷外皮,更不要折斷。

    然後洗淨泥土,將黃芪置於沸騰的鍋內,浸泡1至2分鐘,然後取出來,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削去頭尾,用細繩捆成把曬乾,在進行搓直,然後進行上市銷售。

    總結

    要結合黃芪的生長習性,喜歡冷涼,耐乾旱怕水澇的特點,選好地塊,選好種子,做好田間管理,預防好病蟲害工作,才能種植出產量高,質量好的黃芪。

  • 8 # 星哥說農

    黃芪為豆科紫雲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為傳統的大宗藥材,黃芪適應性很強,一般土壤都能種植,耐旱、耐寒,以土層深厚疏鬆的沙質土壤為最宜,適於乾旱、半乾旱山區種植,那高產栽培有什麼技術呢?今天就談談這方便的栽培方法,以供參考。

    一、 選地

    選擇土地平整、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黑鈣土或沙質土壤。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宜,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為主。

    二、 整地

    深翻地30釐米左右,把雜草秸稈深翻入地下。每6畝底施有機肥1500千克、磷酸二銨25千克、硫酸鉀肥10千克後深翻,整平耙細呈待播狀態。播前土壤墒情好,利於黃芪種子萌發。

    三、種子處理

    種子適宜發芽溫度為14~15℃,因此,每年4月20日以後開始播種,種子需要機械破皮,以不損傷種子為度,用40℃溫水浸泡3~4小時,撈出後按種子重量的1%拌入多菌靈,裝袋催芽,第2天播種。

    四、播種方式

    可採用條播、穴播或機械直播方式播種,採用穴播行距35釐米、穴距25釐米挖淺穴;採用條播按行距35釐米開3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2釐米左右。

    五、間苗、定苗

    苗高5~7釐米時開始間苗,以免植株擁擠互相遮蔭爭肥奪水。苗高10~12釐米時定苗,按株距10~15釐米留壯苗1株,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壯苗。實踐表明適當密植可以增加黃芪種子產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黃芪品質有所降低。一般來說土壤肥沃、供排水暢通的地塊可適當密植,肥水條件差、養分不足的地塊不宜密植。

    六、中耕除草

    苗高4~5釐米即可中耕。黃芪幼苗生長緩慢,出苗後往往草、苗齊長,雜草生長快,若不及時除草易造成草荒。一般每年中耕2~3次,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草,當苗高8~10釐米時第2次中耕,結合定苗,以後視田間雜草情況除草。一般人工除草效果差,建議使用苜草淨除草。

    七、追肥

    黃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有必要在生長期追肥,以提高產量。1年生苗高30釐米、2年生苗在5月中旬,結合澆水追肥1次,每畝用複合肥15千克在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澆水,禁施尿素等氮肥防止瘋長。

    八、抗旱排澇

    黃芪苗期需水量少,根系下扎不需要過多水分,在足墒播種情況下,苗期可不澆水。若底墒不足、天氣乾旱、出苗率低,可以採用拖拉機噴灌,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種子或苗被沖走。小面積可以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在結果成熟期應及時灌水,一般需灌水2~3次促使種子正常成熟,以降低硬實率,提高種子質量。土壤溼度過大,會導致根部腐爛,低窪地塊應注意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溼度,以利於根部正常生長。

    九、打頂、摘蕾

    7月中旬需及時打頂摘蕾,打頂摘蕾可以打破主莖頂端生長優勢,抑制黃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長,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根部生長,提高黃芪產量,通常每年摘蕾1~2次。

    十、病蟲害防治

    白粉病7月初發病,8月為發病盛期,高溫多溼易發病,苗期和成熟期都發病,防治方法是收穫後及時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忌連茬、迎茬,合理密植並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在發病期,用50%多菌靈8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根腐病5月中旬開始發病,一直持續到7~8月,低溫多雨、排水不良,易發生此病。防治此病應加強栽培管理,實行輪作倒茬,雨後及時排水,保證地面無積水。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根基部。還有食心蟲、蚜蟲病害,均需要及時噴藥防治。

    綜上,黃芪為名貴藥材,農戶要要因地制宜,適期播種,科學管理,日常注意大田管理,以預防為主、醫治為輔的植保方針,即可獲得黃芪高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洋是南明的救命稻草?為何南明不到南洋臥薪嚐膽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