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河南望

    李鴻章的評價在我們的歷史上歷來說法不一。

    之前很多人都在說,李鴻章是漢奸走狗賣國賊,因為他簽署了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後來又說,李鴻章其實是在嘔心瀝血的為了中國的生存而搭上自己的名聲和性命,實在是一個偉大的人物,連西方人都稱他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為什麼有這種作為呢?

    其實首先李鴻章是滿清的臣子,當時腐朽的清政府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威脅。不得已重用了一批之前他們從來也都沒看上過的漢人。李鴻章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個相當能幹,也願意接觸世界的洋務派代表。為了維護滿清的統治,他開辦了諸多的現代工業,又進行了很多的中國近代外交,提提出“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想要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滿清續命。

    只是個人的努力不僅沒有能挽救腐朽的滿清王朝,反而被滿清利用,承擔了滿清政府賣國反動的大部分罵名,實在是不值得啊。

    我想他確實是個能人,如果放在民國一定是個出色的外交家,他的悲劇就在於他出生在滿清時代,成了滿清賣國的犧牲品。替慈禧太后這些蛀蟲背了鍋。

    李鴻章不算是偉人,只算是被滿清利用的可憐之人罷了。

  • 2 # 葉亞堂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環境下去看,要辯證的看,才能反映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

  • 3 # 吉月文

    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

    首先,這種說法把李鴻章的責任完全撇清了,與歷史事實不符。李鴻章在對外作戰和談判過程當中,並不完全受制於清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權,而同時很多事務他也是高度參與的,對於事情的後果並不是全無責任。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都是在李鴻章主持下籤訂的。李鴻章辦理外交過程當中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本質上就是以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清政府的穩定。當然這確實是得到清政府認可的,不過李鴻章本人也並不是全無責任。

    其次,如果真要說李鴻章背鍋,那麼清政府也已經用功名利祿這種方式對他進行了補償,後人更不必要為他感到惋惜。李鴻章雖然身背罵名,但卻是晚清重臣,個人仕途上順風順水,不僅為自己,也為自己的家族爭得了利益。可以說,李鴻章之所以鼎力支援清政府,也是因為他自身利益和清政府密切捆綁,不能區分。

    再次,晚清時期積貧積弱,而改革舉步維艱,根本原因在於滿清內部的滿清貴族利益小團體。如果真的要為中國近代改革找一個背鍋的話,那麼他們是最合適的人選。

    最後,李鴻章是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嚴格來說,功過皆有。但總的來說,功不抵過。李鴻章是晚清主張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洋務運動的主力。但問題在於,李鴻章始終把維護清廷的統治放在第一位,這就導致了各種改革終究歸於失敗。從整個歷史過程來看,李鴻章並沒有能夠真正順應歷史潮流,從這個角度上看,不能給他太高評價。不過對於李鴻章的某些改革舉措,還是應當給予客觀公允的評價,在那個時代能夠做出一些改革,也還是有進步性的。

  • 4 # 歷史神秘人

    李鴻章的形象並不好,畢竟他簽訂那麼多的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賣國賊的形象從此就固定了。其實李鴻章也沒辦法啊,碰上個那麼爛那麼無能的清政府,能有多大作為啊,李鴻章是有責任,其實更多責任是那幫腐敗無能的滿族當權者,慈禧等人總是正事不幹,壞事總讓李鴻章幹,有點李鴻章替滿清背黑鍋的感覺!

    弱國無外交,弱國無自尊,弱國只能任人宰割,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弱者只能被欺負,而滿清就是個弱者。李鴻章本身當然不願意賣國啦,有良知的人都不會那樣做。李鴻章在清朝晚期可是手握大權的重臣啊,其實李鴻章一心都想國家強大啊!李鴻章是鎮壓太平天國出身的,後來當到了北洋大臣,手握北洋水師,可以說是清朝的頂樑柱了。他大搞洋務運動,發展清朝的近現代化工業,創立北洋水師,修建鐵路等等,這些無非都想國家強大嘛!可惜李鴻章碰上個只會撈錢無能的清政府,慈禧那些滿族統治者怎麼可能讓漢人的李鴻章走的更遠,更有實力呢!所以處處打壓李鴻章,那是必須的。鐵路不給錢修,北洋水師軍費拖著不給,反正李鴻章要辦的事沒有一件是完全辦成的,說白了慈禧那些滿族人無非就是把李鴻章當狗來用,狗是不能變成狼的,所以處處限制李鴻章。清政府不是沒錢,寧願自己享受也不拿錢出來加強國防,畢竟滿族統治者是自私自利的嘛,什麼國家大義通通沒有的,碰上這麼爛的清朝,李鴻章只能處處碰壁,左右不是人啦!

    李鴻章可以走人不幹,那就沒有簽訂什麼條約的事,也就沒有什麼罵名了。只是出於對國家還有良心,還有負責的態度,李鴻章總想為自己國家爭取那小小可憐的尊嚴,儘量維護國家的利益,李鴻章真的很努力啦!李鴻章用自己年老的身體去乞求一點點尊嚴,甲午戰爭戰敗後的談判就說明了一點。甲午戰爭輸了,李鴻章本來閒賦在家,清政府逼著他去談判,沒人願意背罵名,沒人願意去,無奈李鴻章只能自己去了。李鴻章明知是輸,明知要割地賠款,就是據理力爭,聲嘶力竭,就是想能少賠一點,最終李鴻章被刺殺,日本才少賠一點,馬關條約簽訂,李鴻章也就成了賣國賊了。其實派其他人去,結果就會好一點嗎?也不見得,也許賠的更多呢!誰都不願意當賣國賊,只是事情總要幹啊,李鴻章去了,也努力了,滿清政府無能不爭氣,李鴻章又有什麼辦法呢,至少勇氣可嘉啊,畢竟人人都躲著不去,李鴻章去了,能說什麼呢!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國強決定尊嚴。當時的形勢,作為重臣的李鴻章只能幹多少,算多少了,他內心絕沒有當賣國賊的意願,他也想國家強大,無奈碰上那麼爛的滿清啊!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滿清政府強大,不是弱者,我想李鴻章一定是個能臣,維護國家利益的幹臣,罵名不會有,美名可能會有啊!當然李鴻章也不是純粹的好人,他也貪汙過,也犯過錯誤,滿清的黑鍋他也背不少,不是單純的好與壞說的清楚的!

  • 5 # 振果平談

    這個很難回答,李鴻章肯定要負責任,但是清朝腐敗無能李鴻章不辦,不簽字,還會有其他人,這是他個人正直命運的悲哀!

  • 6 # 博士科普

    這個要看怎麼理解了,這些所謂的鍋可以理解為是他的責任,也可以理解為是替清政府背鍋,畢竟他不是直接的決策者,只是奉命行事。

  • 7 # 仁者厚德載物

    李鴻章是著名的大漢奸賣國賊大貪官,與慈禧狼狽為奸禍害國家,談不上背鍋。

    李鴻章勾結西方侵略者血腥鎮壓太平天國,即使投降李鴻章的十幾萬太平軍也被李鴻章全部屠殺。

    李鴻章死後遺產四千萬餘萬兩白銀、辦洋務撈、簽訂賣國條約撈、辦軍務撈;

    為了討好慈禧,李鴻章用260萬兩白銀的海軍經費為慈禧過六十大壽。年經費八百萬兩的北洋水師讓他搞得煤彈兩缺、李鴻章挪用北洋軍費400多萬兩在日本茶山煤礦投資、其子李經芳在日本有三處洋行,父子兩個在日本大做軍艦動力煤貿易,李鴻章外甥張士衍盜賣炮彈軍火給日本獲銀數十萬兩,而北洋水師只能攜帶半個基數的彈藥參戰、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廉價的實心彈、鎮定兩艘主力艦主炮一共只三發開花彈,因所燒煤劣質不達標實際航速只能達到標準航速15節的一半,這樣海戰如何能打贏?

    在日本侵略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李鴻章卻下令不抵抗,導致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更何況李鴻章反對收復新疆國土、中法戰爭一心求和葬送了福建水師和馬尾造船廠及馬尾船政學堂,主動放棄中南半島利益在陸戰打贏法國空前孤立的情況下籤訂了《中法新約》。

    李鴻章還向日本出賣琉球檯灣遼東半島等,正是因為李鴻章李經芳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經濟利益《馬關條約》才談得比《辛丑條約》還要巨大!

    庚子事變李鴻章更是與八國聯軍侵略者達成諒解,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徹底讓清朝財政崩盤,李鴻章組織漢奸性質的“東南互保”至使四大總督區和山東袁世凱部置身於國戰之外;主動以中國東北利益勾引沙俄簽訂《中俄密約》索賄三百萬盧布!

  • 8 # 濱城老王

    個人以為,不存在李鴻章為清政府背黑鍋的問題,因為,李鴻章作為公職人員,與列強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是在履行政府賦予他的職責,在其位謀其政,職責所在,履職而已。李鴻章不過是清政府的代言人罷了,這個代言人可以是李鴻章,也可以是張鴻章,趙鴻章等人,把所有指責都指向李鴻章不免有失公允。僅從《馬關條約》來看,垂垂七十多歲的李鴻章,作為戰敗國的代表,受到的冷落蔑視,不言而喻。日本方面根本沒有重視大國代表清廷權臣李鴻章的安保,以至於李鴻章被日本憤青青天白日之下,當街行刺,血流滿面。槍傷在身的李鴻章不忘使命,據理力爭,為清政府減少了一個億的賠款,這是十分難得的。當然,在腐朽昏暗的晚清官場,李鴻章身上的貓膩是少不了的,貪腐行為,在所難免,指揮失當,用人失察,也多為後人所詬病。既使這樣,由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交涉談判,簽訂曲辱條約也是不二人選。因為,在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環境下,清政府中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懂得外交事物的實在是沒有幾人,李鴻章應該算一個。他的見識的確要比絕大多數權臣高出許多。他沒有像某大臣,提出把新疆出讓給沙俄,換其出兵,制衡日本這樣的荒謬主張。他練新軍,建北洋艦隊,發展工業等等,這些都是很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的。

  • 9 # 破乞

    李鴻章活著的時候,其實腦袋頂上就已經有這麼倆大帽子了,第一是漢奸,第二是誤國權臣。當時有兩個對聯,就把這個說得很明白。第一幅叫“楊三已死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

    第二幅對聯叫“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地上荒”。

    但是隔著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來看這兩幅對聯,多少有點當時人那種自作聰明的文字遊戲那個特色。真要把這兩頂帽子給李鴻章安上是有點不公平的,客觀地講。

    首先說這漢奸,李鴻章這兩頂漢奸帽子都是別人塞他懷裡的,因為他當漢奸嘛,無非就是倆證據。第一,馬關條約他籤的;第二,辛丑條約他籤的,第一跟日本人賣國,第二跟八國聯軍賣國。可是要知道,身為臣子也沒辦法呀,原來打甲午戰爭的時候,他說不能打不能打。光緒皇帝說什麼不能打?跟英法打,打不過還好說;這跟日本,蕞爾小國,小日本嘛,這有什麼打不過的?打!結果打輸了,李鴻章已經為自己這場敗仗付出了政治上的代價,拔去三眼花翎,革職。

    但慈禧太后說,革職,哪兒那麼便宜的事啊?跟外華人談判,尤其是跟日本人談判,還得你去,就你有這能耐。所以李鴻章不得不又揣著一個帽子,特命全權談判大臣,跑到日本去籤馬關條約。在過程當中他還遇刺,滿臉血刺呼啦,他周邊的僕人還說,哎呀,老爺子給你擦擦吧;他說甭擦甭擦,就帶著這一臉血去談判現場最好。果然,後來日本人因為李鴻章遇刺而不得不在談判條件上還少做讓步。所以你說他是漢奸嗎?

    庚子年籤辛丑條約,老頭就更冤了。當年慈禧太后帶著端王這幫王八蛋跟義和團在北京胡鬧的時候,李鴻章在哪兒呢?在兩廣,在廣州當兩廣總督,他根本跟這件事沒關係。慈禧太后把這攤子給弄得一塌糊塗,然後帶著光緒皇帝跑到西安了,路上給李鴻章打一個電報,得,你回來吧,把屎給我擦了,把爛攤子給我收拾了。老頭八十了,哆哆嗦嗦從廣東趕到北京,去在這個賣國條約上簽字,然後簽字之後兩個月,憂憤而死。所以你說,能說他是漢奸嗎?這公平嗎?

    當然誤國嘛,就更談不上了,要說誤國,那是整個晚清的官僚和皇家那個系統。而李鴻章在這裡面畢竟扮演的是引導這個國家往近代化方向走的,說他誤國,這個更不公平。

  • 10 # 老孟哥

    這麼說吧,李鴻章確實為清政府背了黑鍋,當然,他本人也有一定的責任。

    一直以來,各界對李鴻章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甚至到了譭譽兩極的地步。毀之者稱他為“賣國賊”、“劊子手”等等,譽之者稱他為“中興名臣”、“東方的俾斯麥”、“推進中國近代化的代表人物”、“中國自強的首倡者”等等。可以說,李鴻章的一生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個縮影。

    李鴻章病危的訊息傳來時,慈禧當時便落下眼淚,感嘆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作為當時清朝的實際領導人,慈禧是最知道李鴻章對於大清的重要性的。李鴻章為了這個遲暮的帝國,真算是盡完了最後一份力。

    梁啟超對李鴻章有一個公正的評價,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可以說是對李鴻章一生的一個精確的概括。

    一、時危始識不世才,晚清衰落、動盪的局面給了李鴻章一個青雲直上的機遇,這個不世出的人才在亂世中憑藉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走向了仕途巔峰。

    二、李鴻章的見識在當時是少有人能與之相比的,“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他清楚的知道,對當時的大清來說,只有變,才能圖強。他創辦江南機械製造總局、海軍基地、軍校、現代化海軍,強中國武力;選派幼童赴美留學,強中國智力;創辦實業,強中國經濟。

    三、李鴻章一生簽下了30多個不平等的條約,可以說清朝捱了多少次打,他就簽訂了多少個條約。他自己也深知,一旦在那些條約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他將會揹負一世罵名。

    可是,弱國無外交,他沒有辦法,他不籤自然還要有其他人去籤,可能大清的損失還會更大,他願意用自己的一世榮耀去為苟延殘喘大清去續命。

    “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這是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時說的一句話,每次簽完字,都像是在他的心頭上深深的割了一刀。晚清的格局給了他榮耀,也給了他屈辱。

    《華盛頓郵報》評價李鴻章說:他無數次將華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謾罵、指責。

    當然,李鴻章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他重視海防、輕視疆防而主張放棄整個新疆;甲午海戰中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1885年中國勝利的情況下還與日本簽訂《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了日本駐兵北韓的權利;簽訂中俄密約等等。

    大廈之將傾,只靠李鴻章這些人又怎麼能撐得住,可惜可嘆!最後還是用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來收尾吧: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選另一半,你會選你愛的還是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