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武

    英國梅首相內閣成員、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提出辭職,而結合近期英國內閣政府大臣辭職潮流來看,自然約翰遜的辭職與近期的脫歐工作有關聯。

    1.今日英國政府內閣辭職頻發。英國脫歐事務大臣大衛-戴維斯以及他的副手史蒂夫-貝克在當地時間週日宣佈辭職;而約翰遜在7月9日確認提出辭職。

    考慮到現在英國提出的所謂“軟脫歐”方案,自然約翰遜的辭職與此有關聯

    2.雖然英國當初因為卡梅倫的自信,還有威脅恐嚇歐盟,也想借公投來威逼歐盟答應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提出的所謂免去英國在歐盟成員內部應該擔負的責任,比如英鎊地位,比如難民問題等等,結果不小心就“脫了”!

    但目前所謂提出的設立“英國—歐盟貨物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也就是大家所謂的“軟脫歐”!而這種“軟脫歐”是約翰遜堅決反對的!

    3.其實約翰遜與梅首相的分歧,從去年9月就有訊息傳出:如果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週五於義大利佛羅倫薩的講話中傾向於與歐盟達成“瑞士形勢”的協議,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就會辭職。但最後梅首相還是站出來為約翰遜站臺,並表明對約翰遜的工作很滿意。

  • 2 # 閒看秋風999

    這個問題有點不倫不類——脫歐就是脫歐,何必又要扯上毫無瓜葛的事。

    好比兩夫妻鬧離婚,所有財產分割已經協議完成;突然其中一方提出一個一個建議:每月兩個人至少同居一次。

    荒唐嗎?當然。

    這就是目前英國脫歐所面臨的最大考驗,換句話說,也就是所謂“軟脫歐”與“硬脫歐”之間的區別。 軟脫歐希望繼續保留英國在歐盟裡的特權;

    比如,不久前就曾經傳出英國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定。但是卻遭到另外一些人“硬脫歐”的反對—離了婚,就應該一刀兩斷,沒有必要藕斷絲連。

    這位脫歐大臣(實際上的談判代表),主張“硬脫”,他不滿意早些時候梅首相與歐盟領導人之間達成的契科斯協議,因此而辭職。

    說白了,英國當初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看似非常民主,一人一票;實則是多數人的“民主暴政”。

    現在購物尚且都有一定時間的後悔期,一個國家的未來就這樣在“公投”中,成了部分人的兒戲。後悔啊!

    不過,二次公投已經沒有了任何可能性。現在的脫歐大臣辭職了以沒關係,梅政府內閣裡肯定有人前仆後繼。

    不管是“硬脫”,還是“軟脫”,反正歐盟內部以後不會再有大不列顛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3 # 雛菊西瓜Peterpan

    外交大臣鮑里斯辭職表面上與“脫歐”有些關係,以“梅姨”為首的保守精英勢力對待“脫歐”的問題是走:英國雖然脫歐了,但是在經濟方面甚至國防方面還要與歐盟緊密聯絡(軟脫歐)……說白了就是:我身體雖然離開了,但是我的心還在。而,鮑里斯和前一天辭職的“脫歐大臣”戴維斯看來,“脫歐”就是身與心都離開,完完全全的與“歐洲白左們”劃清界限(硬脫歐)!做事要果斷,不要拖拖拉拉!

    這其實就是英國傳統精英與草根精英們的外交理念不同!但“脫歐”這個事情只是外表來看,主要問題是還是“首相”大位!之前2016年傳統精英就與草根鬥了一次,當時的鮑里斯與Golf一起攻擊“梅姨”眼看就要成功了,結果就是Golf最後打了退堂鼓,使鮑里斯功虧一簣!

    但是,目前:阿蒙德,利定頓,安珀拉德,FOCUS這幾個人仍然有心思和慾望去挑戰“梅姨”,而“梅姨”則認為這些人並沒有威脅到自己的權威…… 但是,要應付這些人的車輪大戰也讓她頭疼,而鮑里斯辭職無非是一次逼宮罷了!

    至於什麼“雙面間諜中毒門”外交問題都是小事兒一段!英國有200多年的“懟”俄歷史,經常性往俄羅斯身上潑髒水是家常便飯!連俄羅斯都說:英華人是狡詐而殘忍的!幾百年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所以,一個間諜中毒門算得了什麼?不至於讓外交大臣辭職!

  • 4 # 小溪解局

    鮑里斯·約翰遜緊接著脫歐大臣戴維·戴維斯辭職,在我看來,這最主要的是在為“後特雷莎·梅”時代規劃自己的政治前景,謀求更大的權力。

    因為脫歐路線分歧(英內閣存在硬脫歐和軟脫歐兩派,兩者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英國是否還保留在歐盟裡的一些特權),梅內閣的對立已經激化,戴維斯在辭職時甚至說出“對首相忽視和邊緣化自己感到厭煩”,媒體報道稱,戴維斯更是在內閣會議上當面對梅首相發了脾氣。在議會內部,已經有不少保守黨議員私下醞釀對梅發起信任投票,足見梅面臨的政治危機有多麼嚴重。

    在這種背景下,約翰遜審時度勢宣佈辭職,以退為進,在風雲變幻的政壇為自己的再度更高崛起埋下伏筆。

    約翰遜擔任倫敦市長多年,後又任外交大臣一職,在英國國內和世界政壇的知名度都很高,他的“大嘴”和標誌性的髮型讓人印象深刻。在政壇耕耘數十年,約翰遜有很強的政治資本,如果此次大臣辭職形成氣候,必然對梅形成“逼宮”之勢,在保守黨可能罷免梅首相的情況下,如果保守黨重新選舉黨魁,約翰遜很有可能尋求作為黨魁的候選人之一。

    此外,我認為約翰遜的辭職和毒劑事件關係不大,作為出名的“大嘴”,約翰遜被打臉的事情不在少數,區區說謊小事,約翰遜是不會放在眼裡的。

  • 5 # 文韜武略64

    當約翰遜還是倫敦市長時,他的脫歐關點就很強硬,而且此人也具有反移民頃向。當了外交部長以後,大嘴的毛病有所收斂這必經事關國家利益不能亂講話。特立沙梅政府在接過脫歐事情後頃向於軟著陸,希望脫歐後不至於徹底於歐盟毫無關係,因為身在歐盟體系內必定好處有份,要知道當初梅傑政府推行脫歐公投時特立沙梅是持反對意見的。由於觀念不同,豪放不拘有著右翼思想的約翰遜在執行特立沙梅的政策時的確顯的不爽,加之毒氣門事件等對俄態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愈加有了讓他走人的念頭。說白了在西方政治中這很平常,有些人是為了自己政治抱負可以捨去一切,不會圖MISTRA利,即使失敗了也再所不息。

  • 6 # 幸福地帶2

    英國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民主主義就出在於英國。英國發明的民主生活,所以,英國是非常講究民主生活的,

    可是,要做英國的領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首相還是各個大臣,突然間辭職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現在的英國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國家,所以,經常都出現一些奇葩的事情。

    英國的事情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明明就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他們卻發明了民主主義政權,明明是加入了歐盟,他們卻要保留自己的貨幣,明明是美國的宗主國,卻要變成美國的跟班,明明是政治鬥爭,卻要說成為脫歐?或者是為中毒買單?天啊?我們這是怎麼了?

    英國的外交大臣,就是一個吃虧不討好的苦差事。

    外交風波,你要負責,政策不利,你也要負責,政治鬥爭,你是別人的下飯菜,實際權力,你只能夠聽人任用。真不知道你有什麼事情才是自己的?

    這位外交大臣辭職,更是說不清,道不明。什麼情況放在他的身上都是合適的,叫我怎麼來說呢?我只能夠說:你就是這樣的命,活該!

  • 7 # 建章君

    此次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提出辭職,並不是為脫歐工作開展不利引咎辭職,也不是為毒劑事件說謊背鍋。那是為什麼?肯定是在“宮鬥”中失敗而被逼辭職的。

    我們不妨可以合理地猜測:

    特蕾莎·梅利用約翰遜在毒劑事件中說謊的責任,鬥倒了約翰遜;從而保障了自己主導英國內閣實施“軟脫歐”。

    英國脫歐事務大臣大衛-戴維斯以及他的副手史蒂夫-貝克在當地時間週日宣佈辭職;而約翰遜在7月9日確認提出辭職。我們由此很明確的一點是這三個人是一夥的,沒鬥過特蕾莎·梅首相。

    前首相卡梅倫之所以下臺,在當初很重要的就是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和約翰遜聯合起來利用“脫歐”公投,鬥倒了卡梅倫。英國內閣中的“宮鬥”其實是很常見的,在議會制的政府中也不鮮見。如果我們看過英國版的電視連續劇《紙牌屋》就不難了解這種情形。美國版《紙牌屋》事實上是改編英國版而來的。

    約翰遜這個人其實野心勃勃的,看起來很有慾望隨時找時機挑戰特蕾莎·梅。

    約翰遜及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是堅持所謂“硬脫歐”的,而特蕾莎·梅雖然沒有明講但其實是主張“軟脫歐”的。也就是說,英國內閣在“脫歐”上有兩大派,在保守黨內一開始是勢均力敵的,一派以特蕾莎·梅為龍頭,一派以約翰遜為龍頭。

    特蕾莎·梅早就開始對約翰遜不滿,但是必須忍耐。這並不是外界的胡亂猜測,而是有根據的。此前,緊跟特蕾莎·梅的其他內閣大臣,就有一些人公開指責過約翰遜作為外交大臣卻干預“脫歐”事務!約翰遜干預本來不屬於職責的脫歐事務,說白了就是明擺著的對首相的挑戰。因此,外界早就有特蕾莎·梅不信任他,想找時機開除他的說法。但是,特蕾莎·梅則一直還是對外表態信任約翰遜的工作。

    真的信任嗎?恐怕未必,更多隻是因為特蕾莎·梅一直沒把握扳倒約翰遜而已。英國的內閣並不是首相獨裁說了算的;一旦內閣造反,對首相成功投出不信任動議,首相照樣得下臺換人。所以,特蕾莎·梅想進一步鞏固自己在黨內的位置,踢掉約翰遜的話,得瞅準好時機。

    應該說斯卡利帕爾與埃姆斯伯裡兩起中毒事件的先後發生,客觀上給了特蕾莎·梅大好機會。在斯卡利帕爾事件中,約翰遜是第一個跳出來指控俄羅斯的,並且釋出推特說國防部下屬波頓唐實驗室說神經毒劑來自於俄羅斯;然而不久波頓唐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毒劑型別與名稱,但是是不是俄羅斯生產,無法確認。後來導致約翰遜乖乖把原來的推特刪掉。

    而埃姆斯伯裡中毒事件的再發生,使得指控俄羅斯顯得越來越蒼白,英國政府目前其實處於比較尷尬的局面。而抵制俄羅斯世界盃,導致英國王室不能去給戰績甚好的英國隊加油,對於保守黨的選情肯定是有不利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英國內閣中推動指控與制裁俄羅斯的外交大臣約翰遜自然要負很大責任,在內閣中自然會失去影響力。在此當時,特蕾莎·梅自然可以趁機借脫歐政策問題首先向英國脫歐事務大臣大衛-戴維斯發難;而後,約翰遜自然會發現自己在內閣中已經成了孤家寡人,就只能主動辭職了。

    整個戲碼無非大體如此而已,絕非本人憑空瞎猜。這是英國內閣的基本運作方式所決定的。

    只不過,毒劑事件接下來對本屆英國政府的不利影響恐怕還會繼續發酵,特蕾莎·梅未來要安然度過猶未可知。但是鬥倒約翰遜後,未來她在內閣中肯定將會強勢得多了,而再任命的外交大臣接下來恐怕就會聽話得多了。

  • 8 # 憤怒野虎

    英國外交大臣辭職,是英國政府內部人員的一次正常變動。這些情況,在歐美國家很常見。

    英國外交大臣辭職,可能是梅首相的一種手段,也可能是外交大臣工作原因。而英國政府並未公報說明原因,因而引發媒體報端紛紛揣測。

    前期,英國以化學毒劑事件,掀起英、俄外交危機,英國利用北約關係,糾集系列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並揚言抵制俄羅斯世界盃,後來事情明朗之後,英國的外交陷入尷尬局面。

    近期,英國脫歐工作,遇到很大麻煩。雖然,英國女王批准了脫歐檔案,開啟了脫歐程序。然而,它受到民眾等很大阻礙,進展緩慢。

    還有,特朗普總統開始“美國優先”政策,對歐盟等大多數經濟體,提高關稅等。

  • 9 # 一號風手

    我認為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辭職是因為毒劑關係,約翰遜辭職說明英國要在毒劑事件上給社會一個交代,也意味著毒劑案件要水落石出了。

    在雙面間諜中毒案中,約翰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把事件指向俄羅斯的關鍵人物。而現在這次英國夫妻中毒案中有人死亡,並且英國已經宣告所中的毒素都雙面間諜案類似,並且一開始也指責俄羅斯所為。

    要是在不死人的情況下,在政治隨便攀咬,不管事情鬧的多大,最後都可以掩蓋過去,因為只要不死人,就不用向民眾交代。

    但是死人了就不一樣,如果不給民眾一個交代,那英國政府很難下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給民眾或者世界傳遞出是俄羅斯所為,那麼英國政府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需要向俄羅斯討一個公道。

    一個英華人被俄羅斯殺死了,英國不向俄羅斯討公道,那麼英國政府會給世界或者英國民眾留下一種軟弱可欺的形象,這對英國是非常不利的。英國去向俄羅斯討公道?英國敢和俄羅斯開戰嗎?

    假如在這個問題上英國依然指責和俄羅斯有關係,就會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為了避免英國進入這種境地,只好讓外交大臣約翰遜先辭職。這其實不是讓約翰遜背禍,而是變相的對約翰遜進行保護。

    事情已經脫離了英國政府的掌控,英國政府要給民眾、世界一個交代。而這個交代又並不能和俄羅斯產生關係,但是由於上次中毒事件約翰遜把矛頭指向了俄羅斯,如果最終公佈的結果跟俄羅斯無關,那麼約翰遜就會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同時也會拖累英國政府。由於先讓約翰遜辭職,撇開和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並且讓約翰遜躲在後面避免到時候在臺上受到千夫所指。

    再說了,把矛頭指向俄羅斯又不是約翰遜的個人行為,而是英國某些政治力量的指示,如果約翰遜在受到千夫所指的時候這些政治力量又不敢出來解救他,到時候約翰遜狗急跳牆,為了自救把所有的陰謀都公佈出來怎麼辦?

    所以在真相沒出來之前,約翰遜先辭職躲起來是最好的方法,就算到時候約翰遜“出了意外”,總比一個外交大臣在職“出意外”的影響要低。

  • 10 # 光芒萬丈34957

    主要是英國想利用俄羅斯雙面間諜中毒事件,抵制俄羅斯世界盃。

    可因特朗普不認可,默克爾不認可,無法形成共識,才不抵制俄羅斯世界盃。

    現在英國在俄羅斯世界盃上成績太好,一個三流教練帶領一群年輕菜鳥,在俄羅斯上演了格林童話,一路過關斬將,殺入半決賽,讓梅姨左右為難。

    不去俄羅斯支援英國隊,會被選民拋棄,去俄羅斯支援英國隊,又會被普京打臉,陷入兩難境界。

    現在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要去俄羅斯為法國隊加油,英法聯盟開始分裂了。

    更遭心的是克羅埃西亞女總統在俄羅斯光芒四射,親白去俄羅斯為球隊加油,幫助克羅埃西亞戰勝俄羅斯,成了克羅埃西亞女英雄。

    梅姨肯定要找人背黑鍋,外交大臣是最好的人選,才能在英國可能戰勝比利時進入決賽,去俄羅斯為英國隊加油,挽回英國球迷的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投基金的過程中定投額可以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