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學書院館
-
2 # 賀灝
簡爾言之,能稱聖人的有二個半人。第一位便是儒家的開山老祖孔丘,孔老夫子。他創立的禮、儀、仁、智、信可是治國安天下的利器,從漢元帝劉奭開始儒家的思想已是官方的正統意識形勢態,《論語》、《詩經、孝經、春秋》這些經典指導著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行為規範,及帝國臣民的精神世界。儒家理念已延續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在漢文化圈內仍是老大,無可出其右者。
第二位明代之王守仁別號陽明。他提倡格物至知、知行和一也就是說做人做事想到,便要去做到。陽明心學在當今的日本,東南亞影響都很大。
武宗時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平定之,因功封新建伯,他提倡為人臣者應做到立德、立功、立言雖久不廢,可謂之不朽。從此為成為聖人立了個標準。
第三位曾國藩號滌生,雖然後人只認他為半個聖人,但此人卻是近代中國牛人中的佼佼者。他這人天資不高,卻成就晚清名臣第一的作為,實為不易。
他組建湘軍平定東南太平軍起事,有再造玄黃之功,他創辦的安慶軍械所是中國第一家兵工,他同李鴻章於1865年共同組建了江南製造總局,並開翻譯館大量釋譯國外科技書籍,為中國的近代化可謂漚心瀝血;1872~1875年在容閎的倡導下曾國藩主持下,留美幼童~中國第一次官派留學生計劃得於施行。曾文正公實乃晚清洋務運動之父。他自著的曾氏家書,家信及他一生所記之日記已成當今文化人的顯學,這所以只得了半個聖人的名頭可能與他殺人太多有關,曾剃頭這個綽號影響了文正公的形像,實在可惜了。
-
3 # 廖偉棠
我心目中可以稱聖的人不多,而且有著不同背景,他們的共同點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主義、行世人所難行的行動主義。前為坐言,後則起行。同時,他們高度自律,不惜為理念而自我犧牲。
第一人當然是孔子(約前551年-約前479年),聖人二字,為他而設,不只是為了標榜他“化三千、七十士”的教育成就,他的周遊列國政治行為也失敗告終。孔子之聖,在於對仁愛的堅信,那是對人類本質的肯定;在於對禮和君子的堅信,那是對人類能超越自身侷限的肯定。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則是他在立功失敗之後改以立言的大業,以一己之力證明了聖人是可以超越亂世之齷齪崩壞的。
第二,木匠之子。
第三,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既稱詩聖,又稱詩史,可見他的超凡入聖跟歷史有關,見證歷史的人有很多,能用驚心動魄的詩句寫下來的不多,能驚心動魄又能與民同悲、與花濺淚、與萬木一起蕭蕭者,唯有此聖也。
第四,西西里的方濟各(1182年7月5日-1226年10月3日),當代的薇拉、切格瓦拉、、特蕾莎等都有聖人的品質,時間將會證明他們的光耀。
-
4 # 可食中國
孔孟老莊我就不說了,說說另外兩個吧,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范仲淹,尤其是范仲淹,很奇怪為何沒人稱其為聖人,我覺得他比曾國藩什麼的真是厲害的多,重要的多了。
范仲淹,國家棟梁,天地良相之典範范仲淹生於南宋,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寫《岳陽樓記》時,不但留下了文辭優美,意蘊深遠,氣象開闊的文學作品,其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然則何時而樂耶,則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謂萬世聖人之心。范仲淹年少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為得是天下蒼生,黎明百姓。他如此說也如此做,一生為官,盡心為民,建堤防洪,開倉放糧,直面貪官汙吏,治下百姓安居樂業,政績斐然。無絲毫私心,可謂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千秋典範。
范仲淹還做了許多深深影響了中國歷史的“小事”,例如將風水的最好的地方,拿來辦義學,而非用來自己居住,結果影響了范仲淹以後整個宋朝的人才格局,使得從此天下人才濟濟。他不遺餘力的舉薦賢才,因此出了大量名臣,成為國家棟梁,影響一個朝代的文化政治。
范仲淹不留私產,為了朋友願意傾盡囊中所有,這點他的兒子也是如此。范仲淹少年時代家道中落,受到宗族不公正對待,然後其死前竟然散盡家財,置下千畝良田,建立“範氏義莊”,並確立各種管理規範和規矩,使得從此之後八百年,族中無人受凍捱餓,範氏宗族人才輩出,賢能輩出,造就了後世無數國家棟梁,文化名人,幾乎成為僅次於孔子家族的另一個聖人家族。
范仲淹的道德文章,言行功業,在歷史上能夠與其媲美者可謂寥寥無幾,我覺得他無愧聖人之稱。
王陽明,立德立言,冠絕有明一代,影響後世百代王陽明,生於明朝,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從少年時代就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不是高官厚祿,光宗耀祖,可看出聖人的胸襟與氣象。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龍場悟道之後,在江西贛州和廬陵期間,學術和道德思想真正成熟,並開壇講學,所以弟子眾多,特別是廬陵,一時成為南方的學術和思想中心,後來,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現在江西仍然存有諸多陽明書院和王陽明講學處。
他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其崇高的歷史地位。
-
5 # 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 |聖人
聖人對於華人來說是一種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可以說是完美的精神象徵。
《漢書•古今人表》將古人大分類成上中下三級,又細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其中,上上為聖人。
一說到聖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孔丘孔聖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儒家學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實還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也被稱為聖人。
義薄雲天的關羽被稱為武聖,他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因其忠義神武,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武聖”,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關帝廟,義結金蘭時人們也會祭拜關羽。
杜康被稱為酒聖,他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
書聖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他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被唐太宗所珍視,後來模仿者數不勝數。
醫聖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不僅有著醫者仁心,更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其中的原理,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史聖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都極高,被魯迅譽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6 # 三分文說
中華自古以來就有著五千年的璀璨輝煌歷史,在五千年的歷史上也湧現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和大家,人們往往稱他們為“神”、“王”、“聖”,可見他們在古時候人群中的威望之高,在自己領域藝術文化的無人可及,大家都知道文聖人孔子,武聖人關羽關二爺,那麼其它三聖呢?恐怕就有一些讀者朋友不太瞭解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的五位聖人吧。
01 文聖人孔子文聖人孔子,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學術界尊稱為文聖人,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從漢代開始,歷朝歷代的皇帝就把儒家作為治國的正統思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孔聖人的地位。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孔子廣收門徒,周遊列國,留下了許多語錄,後被弟子們整理彙編成了四書之一的《論語》。
02 武聖人關羽關羽關二爺,相信是很多讀者朋友心中唯一的武聖人選,關羽是東漢末年的一員猛將,忠肝義膽一直被人們稱讚,其高超的武藝更是被人們所熟知。自從桃園結義之後就一直跟在大哥劉備身邊,為劉備建立蜀國、三分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所以關羽被後人稱之為“關二爺”,許多生意人也會吧關二爺作為武財神來供奉。
03 詩聖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於生活在晚唐時期的杜甫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相比於詩仙李白來說,杜甫的更多的以寫實為主。此外杜甫和李白也都是唐朝時期的兩大詩詞大家,只不過杜甫身在了安史之亂時期,而李白卻是一個實打實的富二代,二人也被人們稱之為“大李杜”。
04 醫聖張仲景說起醫聖張仲景,很多人會想到他的一部鉅著,那就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曾經遊歷於民間,收集整理了許多民間藥方和替人治病,最後彙編成了《傷寒雜病論》這本鉅著,這本書也為中國近代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張仲景還是餃子的發明者,因為張仲景對於醫學的貢獻,人們親切的稱他為醫聖。
05 酒聖杜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很多喜愛喝酒的人經常把曹操的這句話掛在嘴邊,一方面為了解除自己的憂愁,也為了放鬆自己。酒聖杜康原本是黃帝時期一位掌管糧食的小官,但是後來隨著農耕技術的不斷進步,糧食躲多到吃不完,都開始發黴了,杜康酒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物盡其用,就這樣一個機緣巧合之下“酒”被髮明出來了,杜康也被人們稱之為酒聖。
【三分語錄】三思而後行,再思,足矣-作者簡介-
-
7 # 海石花1819
還是別再提什麼聖人了,這個世界是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生物。當然,如果我們寫玄幻或仙俠小說,那倒不少。
聖什麼人啊,都是普通人一個,誰也配不上這個稱呼!華人能不能不要再用這個稱呼啊?只是歷史上比較出色的人,但放到歷史長河裡,總有一天會變成那小小一朵浪花。一個人曾經再了不起,也總有他的歷史侷限性的,他最出色之處總有一天會變成未來小學生都覺得不值一提的。
中國無疑有十分了不起的人,但看看我們對聖人的定義是什麼?才德全盡謂之聖人。別說中國,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直接說一句,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人!
中國已經足夠落後封閉了,咱們還是睜開眼睛,看看世界,看看宇宙,前看歷史,後看未來,別做那個夢了。聖人?咱到洪荒去找,那時天地靈氣足,有成聖的機會!
聖人兩字害死了華人!因為聖人已經是十全十美,無可質疑了,那也就無從超越,無從進步了!中國就死在這種所謂的聖人手上了!他們是中國固步自封的最大原因!
-
8 # 一往文學
聖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須得是萬里挑一,甚至十萬百萬千萬億萬裡挑一。
在中國歷史上,能被稱為"聖"的人並不少,像酒聖杜康、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茶聖陸羽、詩聖杜甫、曲聖關漢卿等,皆被冠以"聖"的名號,這代表了他們在專業領域的"至",說明其專業精通到了最佳的地步,可算作其領域內的第一,因此稱聖。
但人們其實對"聖人"這兩個字,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們要明白"聖人"這兩個字的定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一般指、人,即"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曰:"者,通也。可見,德才至高、知行合一謂之聖,至善至德謂之聖,通達完備謂之聖。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能被稱為聖人的也就那麼幾個,孔子真算是最沒有異議當選聖人的人了。下面筆者就來分析一下孔子為何能成為"聖人"?
一、于思想:代天地立言
光是"仁"之一字,就在人間灑下萬丈光芒。在春秋亂世,孔子極力主張"仁",不管是治國還是為人,都要以"仁"為本,實在是功在千秋。
孔子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還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為了進一步提倡仁,他還專門提出了君子,來與小人作對比,集中體現君子所代表的仁德。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也漸漸成為我們所說的德行完備,光明坦蕩的"仁"者。
"仁"體現了人道精神和將心比心的人文關懷,報人以"仁",得"仁"而歸,這是最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最基本的治國安邦的原則。
二、於學問:道德政治經濟美學無所不成
孔子的學問自然是沒什麼可懷疑的,在如今仍被奉為尊師,可見其學問之高。在道德上,他倡導君子之行,提倡待人以"仁",還說出許多教人為人的話,如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像他的政治思想我們都較為熟悉,但除了政治,在經濟和美學上,他亦有很高成就。
在經濟上,他的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與"富民"思想亦對後世有較大影響。商業往往講求誠信,就與此相通。
在美學上,孔子提倡文質合一,即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強調"美"和"善"的統一。孔子還提倡"",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雖然如今我們更提倡迴歸文學本身的美感,但文學與道德聯絡起來仍然是一個無法抹去的方向。
三、於教育:萬世師表
孔子被封為萬世師表,除了他學問本身的魅力,也在於他的教學思想。孔子弟子三千,但他的教育並不死板生硬,而是能"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些觀念放在今天也是流行的教育思想。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的教育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學問,更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強調學問和品德的合一。
四、於社會:德治禮治,天下大同
孔子的"仁""禮"治國方案,在後世統治者的施用下已經得到了明證,貞觀之治就是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大同"和"小康"的概念。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實在是美好的社會景象。
而 "小康"社會是孔子主張的較低的政治目標。小康社會"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與這種貧富不均、貴賤不等相適應,產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倫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雖然比不上大同社會,但能先做到小康也是可以了。
而他的"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的提倡,更是暗合了中國如今的理想社會追求。
五、於道德:仁善相依,中庸之道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道德也不是一下子就顯現出來的,而是要經過歲月洗禮才能被人們認識到其魅力。
孔子講求"善",講"仁德",厭惡小人與惡人。他還提出中庸之道,成為現在很有哲學思想的一個觀點。許多人對中庸之道都有誤解,以為這就是和稀泥、獨善其身。這就完完全全誤解了這個詞的意思。孔子的中庸之道講求的是和諧,是把握正確的度,這無論是做人做事,都是十分有參考意義的一種道德學問。
總之,孔子一手開創了儒學,其思想以仁、禮為核心,長久以來都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甚至其中不少思想和觀點至今仍對華人乃至世界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語錄《論語》,詳細記載了孔子的言行,既是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也是人生、教學、治國、安邦所可參考的重要典籍。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靠著這些成就,孔子能被稱為聖人,實在是當之無愧。
-
9 # 手機使用者慕
非周恩來總理莫屬:總理年少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青年時期,先後東渡日本遠赴歐洲考察學習列強的文化內涵和強國的特點,培養出了鄧小平、陳毅等治國大匠。歸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東征軍政治總教官,廣東省軍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打響了南昌起義第一槍。1928年當選政治局常委,組織部長,軍委負責人,實際上的中央最高領導人。離開上海到中央蘇區在朱德的協助下粉碎了第四次反圍剿。遵義會議上力挽狂瀾,幫助毛澤東進入中央核心,成為周恩來的主要助手。西安事變,從大局出發,聯蔣抗日。建國後,實際上的總參謀長,打贏了北韓戰爭。總理一心為國,鞠躬盡瘁,保下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第二代領導核心。聯合國評價最高的政府首腦,逝世時聯合國破例降半旗一週致哀。
第二位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臣範仲俺。
第三位是提倡“知行合一”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其學說在日本和東南亞影響深遠。
-
10 # 新人A1
在我心中對聖人定位的標準來說聖人至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以後出現的可能也不大,但偉人比較多,在我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毛主席和周總理。其次就是為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獻出青春和生命的英們!
回覆列表
一,何為“聖人”
有說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有說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百科:“聖人”,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德,德行遍處施行。
即:聖人:有學問,明晰世間道理;宣揚道理,教化眾人;還能遍施德行。
取百科的綜合定義,以孔子為例,詳細論述。
二,孔子根據以上對聖人的定義,從學識、能力、傳道受業解惑三個方面論述。
1,學識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時候,就已經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讚為“博學好禮”。此外他還帶著弟子游歷列國,眼界見識非凡非常人可及。
他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任何一本都是流傳後世的皇皇鉅著,不可謂不博學。
孔子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
2,能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從“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到中都宰(市長)、司空(建設部長)、大司寇(公檢法司最高長官)、代理宰相,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孔子執政僅三個月,魯國內政外交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
同時,孔子還透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齊國畏懼孔子,設法逼迫孔子離開魯國。此外,吳伐陳、楚救陳之際,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隨即出發。陳、蔡大夫懼怕孔子為楚國所用,便將孔子圍困在陳、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絕糧七日,許多弟子病倒不起。後來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
無論是被齊人畏懼,還是被困於蔡,都能側面說明孔子能力之強,讓他的對手望而生畏,不敢正面和他交鋒。
3,教育——澤及後世孔子開創私學。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樑。
但他最了不起的是:他的哲學思想流傳2000多年,影響了一代代人。直到今天,他的許多思想——仁、義、孝、禮等,滲入華人的生活中,是許多人一生為人處世的標準。
政治思想: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經濟思想: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也被許多人推崇。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注重學生品行、學思結合等等,都是今天學校教育所施行的。
孔孟老莊墨子韓非等等,多在品行、能力、傳道方面有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