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志與梵志體是什麼意思?
王維詩《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注云"梵志體":
據說,梵志是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婆羅門;也是對於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的稱呼。《大智度論》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初唐時有一位著名的一位白話詩人,據說原名王梵天,他在50多歲皈依佛門,很可能因此被人稱為王梵志。
梵志體就是以王梵志為代表的一種詩風,語言通俗但是富有哲理禪機。
光緒26年5月26日(1900年6月22日)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在遙遠的敦煌,道士王圓籙僱人清理洞窟時發現了一個藏經室。
在洞中的敦煌殘卷裡,有著名的唐朝詩人韋莊有一首《秦婦吟》,這是唐朝最長的樂府詩,韋莊甚至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然而這首詩一度隱沒不見,直到在敦煌殘卷裡被發現。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證明了王梵志的存在。
敦煌佛窟竟出土了王梵志孫子王道的文章,署名為"大唐開元二十七年,歲在癸丑二月,東朔方黎陽故通玄學士王梵下直下孫王道",這是奠祭其友楊筠的祭文。
但是王梵志的敦煌殘卷詩卻流失到了國外,今天還在法國的圖書館,不知道是幸事還是不幸。
胡適在記錄了他在法國見到第一次見到王梵志殘卷的情景:
王梵志王梵志的詳細生卒年、字、號生平、家世都不甚詳細,經過胡適等人推算他大約生活在590年到660年左右,比初唐四傑要早生40餘年,和王績(約590~644)是同時代人,不過一個是官宦世家,一個是中下層的普通人。
據說幼年的王梵志家境頗豐,也讀過不少儒家經典。後因戰亂家道中衰,一時窮困潦倒,年過50半路出家,80多歲在唐高宗李治年間去世,一生留下了不少通俗卻富有禪機的詩篇。這些詩受到了無數人的仿效和推崇。
古人和今人一樣,書面語和平時的口語是有區別的。古人識字率低,因此詩人們寫的詩未必大家都能明白,所以才有白居易“老嫗能解”的故事。
王梵志完全用白話寫詩,對於讀者來說完全不存在理解障礙,甚至有宋朝柳永“凡飲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地步。
這種語言淺近通俗的詩拿到今天來看,估計大多數人會認為是打油詩。
我們一般學的都是文人詩, 像王梵志的這些詩較少被選入文人的選本,多被轉錄於古人的詩話中。但是王梵志的白話詩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為這些詩並不是簡單的打油詩。
1、 押韻
例如上面舉例的四首絕句,每一首押韻都是非常嚴格,要知道隋朝以前的詩是用口語押韻的,不免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
但是隋唐出現韻書以後,詩人押韻幾乎都是符合韻書的,王梵志的這四首詩分別押紙、未、寘、入聲藥、去聲嘯,基本和流傳至今的宋韻相符。
2、 哲理與思想
l 禪機 哲理
王梵志白話詩“言之有物”,淺顯通俗卻富有禪機和生活哲理,具有"教戒諸學道者"、"開悟愚士昧學之流"的作用。相比較白話文運動的詩來說,王梵志的白話詩至少強於胡適《兩隻蝴蝶》 。
l 避世 思想
現代著名學者鄭振鐸曾經舉了“吾有十畝田”和“城外土饅頭”兩首詩的例子。
鄭振鐸這樣評價王梵志的詩:
白居易作詩尋求“老嫗能解”,這是為了消除文人詩的一個弊端,今天我們閱讀文言文和古詩有障礙,古人文盲眾多自然也同樣有障礙。高曉松曉說《20180518雜書館收藏的時與光》裡講了中國的民間戲曲,介紹了雜書館收集的一些民間如木魚書一類的唱本,,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所接觸的文化,這些唱本及其通俗易懂,甚至可以看到政府和一些商人透過這種渠道來傳播政策和商品。
4、民謠的作用
古人為在民間傳播一些思想要看物件,對於讀書人和官員可以像駱賓王那樣寫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對不認字的老百姓經常要注意簡單易懂,例如劉邦的:"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還可以採用傳播民謠的方式,比如李自成的:"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王梵志詩就是以這種最通俗易懂的文字來傳遞他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
宋黃庭堅對王梵志的評價極高:
在唐朝的《云溪友議》記錄了王梵志的十幾首詩,並評價到:
這說明唐朝人早已認識到王梵志的價值,認為其詩言語雖然鄙陋,但是“其理歸真”,最重要的是對於愚昧之人,用王梵志詩來開導他,可以教化民俗。
王梵志對於後世的佛門詩人影響最大,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皎然等人秉承王梵志衣缽,寫下了許多梵志體詩歌。而著名大詩人王維、顧況、白居易等,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皎然在其著作《詩式》中盛譽梵志詩"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
例如前言裡王維的詩《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
與王梵志詩相比,這些大詩人的作品還是文雅得多。范成大化用王梵志"千年調"、"鐵門限"和"土饅頭"詩句,寫下"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的警句,還被曹雪芹寫入了《紅樓夢》。
結束語
關於王梵志的記載在唐朝就有,他的白話詩在唐宋時也非常流行,特別是很多唐宋詩話都錄有其作品。但是王梵志在唐朝正史不見其傳記,《宋書藝文志》也只收錄了王詩一卷,康熙年間的《全唐詩》一首也沒有收錄。造成明清以後其作品漸漸失傳。
梵志與梵志體是什麼意思?
前言王維詩《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注云"梵志體":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一、梵志是什麼意思呢?據說,梵志是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婆羅門;也是對於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的稱呼。《大智度論》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初唐時有一位著名的一位白話詩人,據說原名王梵天,他在50多歲皈依佛門,很可能因此被人稱為王梵志。
梵志體就是以王梵志為代表的一種詩風,語言通俗但是富有哲理禪機。
二、重見光日的王梵志光緒26年5月26日(1900年6月22日)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在遙遠的敦煌,道士王圓籙僱人清理洞窟時發現了一個藏經室。
在洞中的敦煌殘卷裡,有著名的唐朝詩人韋莊有一首《秦婦吟》,這是唐朝最長的樂府詩,韋莊甚至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然而這首詩一度隱沒不見,直到在敦煌殘卷裡被發現。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證明了王梵志的存在。
敦煌佛窟竟出土了王梵志孫子王道的文章,署名為"大唐開元二十七年,歲在癸丑二月,東朔方黎陽故通玄學士王梵下直下孫王道",這是奠祭其友楊筠的祭文。
但是王梵志的敦煌殘卷詩卻流失到了國外,今天還在法國的圖書館,不知道是幸事還是不幸。
胡適在記錄了他在法國見到第一次見到王梵志殘卷的情景:
“我在巴黎法國圖書館裡讀得伯希和先生(Pelliot)從敦煌莫高窟帶回去的寫本《王梵志詩》三殘卷,後來在董康先生處又見著他手抄日本羽田亨博士影照伯希和先生藏的別本一卷,共四個殘卷……三、這個和尚不一般王梵志王梵志的詳細生卒年、字、號生平、家世都不甚詳細,經過胡適等人推算他大約生活在590年到660年左右,比初唐四傑要早生40餘年,和王績(約590~644)是同時代人,不過一個是官宦世家,一個是中下層的普通人。
據說幼年的王梵志家境頗豐,也讀過不少儒家經典。後因戰亂家道中衰,一時窮困潦倒,年過50半路出家,80多歲在唐高宗李治年間去世,一生留下了不少通俗卻富有禪機的詩篇。這些詩受到了無數人的仿效和推崇。
四、王梵志白話詩古人和今人一樣,書面語和平時的口語是有區別的。古人識字率低,因此詩人們寫的詩未必大家都能明白,所以才有白居易“老嫗能解”的故事。
王梵志完全用白話寫詩,對於讀者來說完全不存在理解障礙,甚至有宋朝柳永“凡飲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地步。
這種語言淺近通俗的詩拿到今天來看,估計大多數人會認為是打油詩。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五、王梵志詩不是普通的打油詩我們一般學的都是文人詩, 像王梵志的這些詩較少被選入文人的選本,多被轉錄於古人的詩話中。但是王梵志的白話詩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為這些詩並不是簡單的打油詩。
1、 押韻
例如上面舉例的四首絕句,每一首押韻都是非常嚴格,要知道隋朝以前的詩是用口語押韻的,不免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
但是隋唐出現韻書以後,詩人押韻幾乎都是符合韻書的,王梵志的這四首詩分別押紙、未、寘、入聲藥、去聲嘯,基本和流傳至今的宋韻相符。
2、 哲理與思想
l 禪機 哲理
王梵志白話詩“言之有物”,淺顯通俗卻富有禪機和生活哲理,具有"教戒諸學道者"、"開悟愚士昧學之流"的作用。相比較白話文運動的詩來說,王梵志的白話詩至少強於胡適《兩隻蝴蝶》 。
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飢。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王梵志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胡適l 避世 思想
現代著名學者鄭振鐸曾經舉了“吾有十畝田”和“城外土饅頭”兩首詩的例子。
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遊自取足,誰能奈我何!鄭振鐸這樣評價王梵志的詩:
“這樣直捷的由厭世而逃到享樂的意念,我們詩裡,雖也時時有之,但從沒有梵志這麼大膽而痛快的表現!”3、文字通俗的優點白居易作詩尋求“老嫗能解”,這是為了消除文人詩的一個弊端,今天我們閱讀文言文和古詩有障礙,古人文盲眾多自然也同樣有障礙。高曉松曉說《20180518雜書館收藏的時與光》裡講了中國的民間戲曲,介紹了雜書館收集的一些民間如木魚書一類的唱本,,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所接觸的文化,這些唱本及其通俗易懂,甚至可以看到政府和一些商人透過這種渠道來傳播政策和商品。
4、民謠的作用
古人為在民間傳播一些思想要看物件,對於讀書人和官員可以像駱賓王那樣寫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對不認字的老百姓經常要注意簡單易懂,例如劉邦的:"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還可以採用傳播民謠的方式,比如李自成的:"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王梵志詩就是以這種最通俗易懂的文字來傳遞他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
五、對後世的影響宋黃庭堅對王梵志的評價極高:
"是大修行人也"。在唐朝的《云溪友議》記錄了王梵志的十幾首詩,並評價到:
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開其語,則吟以王梵志詩……其理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這說明唐朝人早已認識到王梵志的價值,認為其詩言語雖然鄙陋,但是“其理歸真”,最重要的是對於愚昧之人,用王梵志詩來開導他,可以教化民俗。
王梵志對於後世的佛門詩人影響最大,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皎然等人秉承王梵志衣缽,寫下了許多梵志體詩歌。而著名大詩人王維、顧況、白居易等,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皎然在其著作《詩式》中盛譽梵志詩"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
例如前言裡王維的詩《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與王梵志詩相比,這些大詩人的作品還是文雅得多。范成大化用王梵志"千年調"、"鐵門限"和"土饅頭"詩句,寫下"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的警句,還被曹雪芹寫入了《紅樓夢》。
結束語
關於王梵志的記載在唐朝就有,他的白話詩在唐宋時也非常流行,特別是很多唐宋詩話都錄有其作品。但是王梵志在唐朝正史不見其傳記,《宋書藝文志》也只收錄了王詩一卷,康熙年間的《全唐詩》一首也沒有收錄。造成明清以後其作品漸漸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