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志遠思想空間
-
2 # 科沁雜談
中程導彈威力大是因為可以較短距離部署,使敵對方對導彈的預警時間不夠充分,增加了攔截中程導彈的難度,再加上中程導彈的機動性,使得中程導彈的生存率極高。如果攜帶核武打擊的話,那將是致命的毀滅,所以,這種威脅讓美國和俄羅斯一度簽署了《中導條約》,相互銷燬中程導彈並限制中程導彈的發展。
美國和俄羅斯限制的中程導彈射程在1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一個國家擁有中程導彈的話,就可以有效威懾5500公里之內的敵對勢力。理論上使自己擁有5500公里的打擊能力和防禦。一旦發生戰爭5500公里內的敵人都在其打擊範圍內。這也是為什麼伊朗和北韓要大力發展中程導彈的原因。這樣可以威懾住中程導彈打擊範圍內的美軍基地,為自己爭取不對稱戰爭的籌碼。
同時中程導彈也是最具實戰使用的導彈,中程導彈在軍事衝突中往往被使用,而遠端洲際導彈是戰略威懾武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遠端洲際導彈都是攜帶核武攻擊的,即使使用的是常規彈,哪怕是空彈,也會引起核大戰。況且遠端洲際導彈的發射也容易被探測到,而被對手提前預警並被攔截。
而中程導彈的射程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較精確的打擊能力,即可以常規打擊,也可以小當量核武攻擊。使用現代景象匹配和衛星制導技術的話,可以使打擊精度達到10米。除去核武的攜帶,10米的打擊精度為攜帶子母彈創造了極佳的打擊效果。
中程導彈除了固定部署外,最大的特點是公路機動部署,採用筒式冷發射設計,極大提高了機動中程導彈的生存機率,打了就撤,撤完就重新裝彈,伺機進行下一波的打擊。
中程導彈的經濟成本也比較低,打擊價值高,即可以打擊短程目標也可以打擊中遠端目標,全能打擊,具有極高的戰略打擊價值。
這就是中程導彈威力大的原因,生存機率大,打了就撤,撤完換彈;核常兼備,具有常規實戰打擊可行性;打擊精度10米;可以打擊短程和中遠端目標;經濟效應大打擊價值高;一波齊射無法預警。
-
3 # 國平軍史
美國退出《中導協議》,戰略目的是在威懾俄羅斯時,把歐洲和自己綁得更緊,畢竟德法拒絕了特朗普提出的將北約成員國軍費提高到佔比GDP的2%,且要建立屬於歐洲自己的軍隊;因此,美國要在歐洲部署中導,就是要透過北約這個軍事組織持續強化對歐盟的掌控。
洲際導彈,儘管是戰略核武器,但一般情況下,也就藏著掖著,起到對他國的威懾作用,平常是不可能對他國發射的,一旦發射的話,這個事情就鬧大了,有同死落棺材的打算,要死大家一塊死;所以核武器除了投擲在廣島、長崎上空的那兩顆原子彈以外,戰後將近80年來,就一直沒有真正使用過。
中程導彈,就不一樣了,射程5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都能稱為中程導彈,簡稱“中導”,是屬於常核兼備的武器,由於不似戰略洲際導彈那般動輒上萬公里以上的飛行距離;因此,對於中導是極難防禦的,從發射起飛到打擊目標,視作戰距離不同,也就數分鐘到15分鐘的時間,彈頭以數倍音速高速襲來,令對手防不勝防,且難以攔截,基本上都攔不住。
即便中導攜帶的是常規高爆彈頭,那爆炸的破壞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更要命的是難以判斷來襲的中導攜帶的是常規彈頭還是核彈頭,作為對等打擊,防禦方有中導的話,就極有可能裝上核彈頭來報復對方。
因此,部署中導,引發的軍事衝突中,極有可能雙方會互扔核彈,導致戰爭的不可控,以及有毀滅人類之虞,一旦雙方爆發核戰爭,會引來其他國家的擔憂和參戰,那對整個人類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一幕。
中導的可怕,就是極易引發核戰爭,這是人類不能承受之重;因此,任何一方部署中導,對他國都是嚴重的威懾,特別是擁有中導的國家,本身擁有大量核彈頭的話。
由於中導具備強大的進攻性,因此,如果美國在亞太部署中導,將引發相關大國的極大反彈,陸基中短程導彈部署在境內,完全出於防禦目的,不威脅任何國家,特別是不會打到美國本土,在某國“家門口”挑釁,絕不會坐視自身利益受損,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
4 # Global防尉
中程導彈是指那些射程在1000到3000公里範圍的彈道導彈,在威力上其沒有洲際彈道導彈威力大,但是同樣可以搭載小型核彈頭,對目標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為何美國和蘇聯會簽署中程彈道導彈銷燬條約,而不是威力更大的洲際彈道導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程彈道導彈甚至比洲際彈道導彈更具威懾力,這其中中程彈道導彈其造價沒有洲際彈道導彈昂貴,而且維護起來同樣也沒有洲際彈道導彈麻煩,部署地點多樣化,隱蔽性較強。這就造成了處於冷戰時期的美蘇超級大國開始了中程導彈的爭霸,好用而且還不貴。
而且美國還將這些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了蘇聯的家門口,美國在很多歐洲北約成員國均有部署,直接威脅到了蘇聯,而蘇聯也在和北約臨近的地區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一旦開戰,歐洲將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美國在迫於北約成員國的壓力之下和蘇聯達成了《中導條約》這一協議。
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再一次將世界推向了核戰爭的邊緣。特朗普倡導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一步步改變國際局勢,還呼籲其他盟友國家加大軍費比例,提高美軍駐軍費用,遊說亞太地區盟友國家部署美國中程彈道導彈,這很明顯就是針對一些大國。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還是想擴大自己的軍事影響力,由於美國盟友國家遍佈全世界,中程彈道導彈基本上可以部署到世界絕大多數地方,不僅如此,美國還在很多國家部署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反導系統,例如“愛國者”防空導彈和“薩德”反導系統,這樣美國就可以不在美國國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威脅到其他國家。特朗普不愧是一個商人,對於美國來說,這筆賬還是蠻划算的。
因此,中程彈道導彈威力不一定會很大,但其威懾力卻不容小覷。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冷戰時期的兩個主要大國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在70年代可以說是劍拔弩張,在1977年美國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為了迴應美國的挑釁蘇聯也在1979年在東歐部署SS-20中程導彈,蘇聯和美國之間的核大戰幾乎一觸即發,而在70年代美國在軍備競爭上落後於蘇聯,所以在1983年,美國開始尋求和蘇聯之間的談判,要求舉行消除中程核武器談判,最初蘇聯是拒絕的但是後來做出讓步,於1987年12月雙方簽訂《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條約》,這就是所謂的《中導條約》
這條約規定雙方禁止試驗、生產、並部署500~5500宮裡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但這一條約並不對海基和空射巡航和導彈導彈作出限制,這一條約的簽訂對雙方核大戰減小了不少摩擦,歐洲不用再提心吊膽的擔心發生核大戰。並不中程彈道導彈的威力有多大,而是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的時間非常短,留給對方反映攔截的時間就更加少,由於體積較小在發射時具有較高的突然性和隱蔽性,所以撤銷中程導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降低對抗摩擦的程度。
不過隨著新一輪的摩擦與對抗的出現,美國決定一意孤行退出中導條約,主要是因為除了鷹醬和毛熊遵守條約以外,兔子並不加入條約,所以也就不受條約的限制可以發展中程導彈,而自從從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再平衡後將重心放在亞洲這邊,但是這邊有沒有加入條約,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導彈多的是,所以美國處於戰略上的考慮便決定退出條約。
-
6 # 李曉偉
中程導彈可以裝核彈頭並且大多數時候用不上洲際導彈,中程導彈的適應範圍更廣打擊靈活發射簡便精度高。
通常來說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決定了射程越大精度越低,現在的各式彈道導彈由於採用的複合制導所以精度增加的很高,但是還是會有累計誤差畢竟沒有100%的精度,所以在飛行過程中飛行路程越遠積累的誤差越大,現在的複合制導模式末端甚至有目標自主選擇的功能,末端會修正目標中程導彈的精度在彈道導彈中可以做到很低,一般在兩位數級別。
速度通常情況下來說中程彈道導彈的再入速度屬於高超音速,就拿東風21來說再入的速度超過十馬赫,就這個速度末端防禦系統是無效的,只能在中段攔截。並且由於速度快所以發起打擊的突然性很強,在加上它高精度以及核常兼備的模式可以當做快速突擊力量,讓敵人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摧毀敵人的大後方。
在彈道導彈序列中比較適合戰術打擊任務的就是近程和中程彈道導彈,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一般用來運載核武器在使用靈活度上不如中程導彈,中程導彈可以配屬二線部隊對對方一線部隊的重要節點實施突擊,在現代戰爭中中程導彈的射程已經能夠對對方一線部隊的後勤設施造成威脅,而遠端導彈通常射程有多餘的並且體積更加龐大透過不方便,比起靈活性還是中程導彈好畢竟中程導彈兼顧威力、射程、靈活的多種特性,而近程導彈離戰線太近沒有防空掩護容易被摧毀,中程導彈的射程可以安全的在對方一般空地武器和戰機打擊範圍外發射。
-
7 # 魂舞大漠
美國退出1987年的中導條約,使中導問題熱度猛然間增高,原因就在於,特朗普政府自認為有百利而無一害。對自己有迷之自信,以為傷不到美國;傷不了美國,卻能傷害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美國正好趁機漁利;多造一點反導系統可以大量外銷,只要能掙到錢,哪裡管得了他國生存安全,哪怕是加劇全球軍備競賽;以照顧盟友安全的名義,進駐中導系統,正好被他綁得更結實,只得乖乖聽命於以自己;可以削弱潛在對手實力,使其陷入疲憊的被動應付狀態,不能有效構成對自己挑戰,或無力在戰略武器發展上專心針對自己;對手實力的削弱,就是美國霸權力量的增強;美國國力開始衰落之際,自視很妙的絕招和高招,縱火燒起一把火,可以趁火打劫,重新領導世界一百年不是夢等等。怎麼算怎麼有利,因而退群,毫不猶豫。
天上的“高鐵”傳說此前“潘興”,美國又何止一個“潘興”,中導都是核常兼備的,戰略導彈改巴一下就能用,美國早已完成了核彈頭的小型化,並自恃先進,部署在盟友國家和地區,可以對任何對手形成有效威懾。近日試射了一枚導彈,擊中了500公里外的目標,可以說是處心積慮之作,早已按捺不住,已經悄悄發展多年,退出中導不到半個月,就試射成功,就是最好的說明。今後還會試射更多的中程導彈,各種射程的都有,從500公里到5500公里,要什麼有什麼,並要透過一次次試射來證明,他的就是最好的。“潘興”又算什麼,都是過氣的裝備了,何況早已被銷燬。開啟“潘多拉”,美國說,中導就是天上的“高鐵”,算計著反導與中導,都會狠狠火一把。
美國沒有“匕首”重點在歐洲亞洲,歐洲是重點,亞洲也會,“愛國者”與“薩德”會開足馬力生產,中程導彈,特別是帶彈頭的導彈,會如期進駐,前者是為了外銷,後者則會加強給自己在當地的駐軍。別看現在反對國家有不少,他的如意算盤不會落空。抽掉國際一塊安全基石,安全感,從來就是發達國家最脆弱的一根神經,經不起美國挑逗。只是美國還沒有像俄羅斯一樣的高超音速導彈,沒有“匕首”,要對付“匕首”,不能只有“匕首”,比如更先進的隱形飛機和無人機等等,都是必不可缺的選項,試問債臺高築的美國,哪裡來的這麼好的精神。挑動軍備競賽,首先自己也得有個本錢呀,想玩空手捉雞嗎?各國現在的態度,正能說明問題,都說不要,要防止的正是美國這一招。顯而易見,盟友並非都是豬隊友。
-
8 # 偉大光榮正確
中程彈道導彈是將彈道導彈依射程進行分類時的一個子類。按照一般的定義,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範圍1000~3000千米。
中程彈道導彈
按照一般的定義,地對地導彈按照射程的遠近分為短程(射程1000千米以下)、中程(射程1000~3000千米)、遠端(射程3000~8000千米)、洲際(射程8000千米以上)導彈等型別。但這一標準東西方並不統一,各國對於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範圍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例如著名的美蘇《中導條約》規定射程在1 000~5500千米的為中程導彈,而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為中短程導彈。
中程彈道導彈曾經在世界上大量裝備。1987年,美國與蘇聯簽訂中導條約,根據此條約,這兩國的中程彈道導彈被全部銷燬。目前中程彈道導彈主要在中等大國和第三世界國家服役。北韓和伊朗研究中程彈道導彈的可能計劃引起了西方國家普遍的擔心,因為這兩個國家擁有的中程導彈將威脅到歐洲和美國的亞洲盟國。在全球範圍內,這一型別的導彈有著特殊的發展歷史。
中程導彈的發展
彈道導彈發展之初都將提高射程作為追求目標,因此導彈射程很快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普遍接近或達到1000千米,代表有蘇聯的SS-4,SS-5,以及美國的“潘興”1,"潘興”1A(射程760千米)。這時的導彈屬於第一代,蘇聯基本採用低溫、不可貯液體推進劑,作戰適用性較差,而美國採用固體推進劑,適用性相對好一些。
到70年代中期,俄軍推出了全新的SS-20中程彈道導彈,美軍主力則換成“潘興”2型彈道導彈。由於這兩種武器都採用固體推進劑和較為先進的制導方式,而且都部署到了歐洲地區,射程相互覆蓋,且部署距離較短無法預警,加之機動發射生存性較高,因此雙方都認為是剋制對方的有效手段。雙方生產和部署數量都較大,蘇聯共實際部署了441套SS-20導彈。
SS-20的出現不僅使蘇聯導彈的生存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而且使蘇聯核武庫迅速膨脹,1980年蘇聯擁有5500枚核彈頭,到1985年急劇上升到了9 300枚,而美國同期的彈頭數基本在7 800枚左右。
這使蘇聯在核彈頭數量上首次超越了美國,從而改變了東西方核力量對比,使美國感到了自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的第二次恐慌。這實際使雙方都意識到這是一種相互毀滅的方式,於是雙方從部署伊始就著手此類武器的削減。
中程導彈裁減銷燬
蘇聯在歐洲部署SS-20是用以威脅西歐城市,而北約採取“雙軌戰略”應對,這就是在進行軍控談判的同時,在歐洲部署美國的“潘興”2導彈和BGM-1096陸射巡航導彈,但是最終戰略對比並未發生改變,西萬世界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談判於1981年11月開始,共舉行了6輪會談,111次全體會議。美國先後提出了“零點萬案”、“臨時協議萬案”、“逐步削減萬案”、"420顆彈頭萬案”等;而蘇聯則先後提出了“凍結萬案”、“分階段裁減萬案”、“同等削減萬案”等。
由於雙萬各懷鬼胎,都希望透過“萬案戰”獲得優勢,雙萬最終不得不放棄談判。1982年後,蘇聯由於長期大規模軍備競賽對於資源的消耗和阿富汗戰爭的拖累,已無力維持對抗,最終不得不接受把部署在歐洲的中短程核導彈與中程導彈一起消除的“雙零點”萬案。因此美蘇很快在1987年12月簽署了《中導條約》。條約規定,銷燬射程在1 000~5500千米的中程導彈和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中短程導彈。該條約是東西萬關係緩和的重要標誌。但中程導彈發展在美俄一踞不振。
擁有中程導彈的國家
蘇聯:R-14中程彈道導彈R-12(北約代號SS-4“涼鞋”)、R-14(北約代號SS-5“短劍”)、RT-15(北約代號SS-14“替罪羊”)、RSD-10(北約代號SS-20“佩刀”)
美國:朱闢特雷神潘興2
中國:東風3A、東風4號(可視為準洲際導彈)、東風-21
法國:S-2、S-3
印度:烈火2、烈火3
巴基斯坦:沙欣2
伊朗:流星-2、流星-3
北韓:大浦洞-1、大浦洞-2、勞動、舞水端
俄羅斯ss-26戰術彈道導彈
俄羅斯ss-26戰術彈道導彈又稱"蜘蛛b"導彈,其前身是曾被命名為"蜘蛛"的ss-23導彈.ss-23曾一度使北約對其毫無招架之力"蜘蛛b"更是能突破"任何反導系統",連大名鼎鼎的"愛國者"導彈也速手無策。
-
9 # 銳度何老師
中程導彈,它的射程居中,比洲際導彈短,比短程導彈長。
其實它的威力也是居中,談不上大,但也不算小。射程、威力全卡在中間。
中國的長劍10,美國的戰斧屬於巡航導彈,也屬於中程導彈,射程在2500公里。彈頭的重量大約是500公斤。東風21、東風26屬於標準的中程彈道導彈,載荷大一些,彈頭質量在1噸左右。美國和俄國現在還沒有正式服役的中程彈道導彈,如果有,也差不多這個水平。
也就是說彈道中導可以把1噸的彈藥扔到敵人的頭頂,巡航中導能扔500公斤的彈藥。
這是什麼水平呢?咱們可以對比一下。
B2轟炸機的載彈量是30噸,也就是說它出動一次,扔下的彈藥,相當於30枚東風21或者60枚戰斧。
彈道導彈雖然體積很大,但它是由火箭發動機和彈頭兩部分組成的。火箭發動機佔了導彈90%的體積,彈頭只佔十分之一。導彈發射,到達一定高度以後,彈頭和發動機分離,彈頭飛向目標,發動機則自由飄走了。能落到目標頭頂的只有彈頭這部分,發動機不參與最後這步。所以一枚10噸重的導彈,在它擊中目標的時候,只剩下了1噸。發動機只是負責把彈頭送過去。
而用轟炸機投彈,其實就是用轟炸機負責火箭發動機這個角色,扔下去的炸彈自身已經沒有發動機,相當於導彈的彈頭。
轟炸機是用飛機把炸彈送過去,導彈是用火箭把炸彈送過去,只是運載工具不同。
但轟炸機送過去炸彈是火箭送過去的20倍!
如果採用常規戰鬥部,中導這1噸的威力咋說呢?能摧毀半個機場吧。幹掉一個雷達陣地,摧毀一座指揮中心......這都沒問題。威力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太大。
中導想獲得駭人的威力,那得換上核彈頭。但如果轟炸機也扔核彈,威力依舊是它的30倍。
中導曾經把美蘇兩個世界大國都搞的很頭疼,彼此都沒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中導,最後索性籤個協議,大家都不搞了。最近美國退出了中導,又掀起風波,中導又熱了起來,感覺是一款威力非常大的武器。
實際上中導最大的優勢並不是威力,而是因為:這是一款走量的武器。中導的威力不如洲際導彈和大型轟炸機,但成本也遠遠低於這些武器,可以大量的裝備。以中美俄的國力,裝備2000枚中程彈道導彈+4000枚巡航導彈,然後再來200枚裝核彈頭的中導+400枚核彈巡航導彈,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不論是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沒問題。
6000枚常規中導+600枚核中導,這規模看起來就有點恐怖了。
而且這幾千枚中導是:無法攔截的。美國也好,俄國也罷,再把中國算進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誰都攔不住對方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當然這個攔截指的是中美俄開發的正規導彈,不是伊朗北韓那些東西。現在的彈道導彈攔截,還屬於實驗室階段,而且水分......
中導,威力一般,真正要命的是量大而且根本攔不住,只能挺著捱打。
中國如果部署2000枚東風21和東風26,再加上4000枚東風10,即使只用常規彈頭,也可以把南韓、日本到關島這一片的美日韓的軍事基地全敲掉。而且這只是火箭軍一個軍種,自己不出家門就能做到的。
俄羅斯要是也來個這配置,就可以把烏克蘭、波蘭到德國這一圈全覆蓋。如果美國把這規模的中導部署在歐洲,也可以把俄羅斯在歐洲的繁華城市,軍事基地,部隊......全瞄上。
中導想有效果必須得夠量,要是隻生產100枚,那就沒啥意思了。
-
10 # 東方鐵鷹
首先來說,什麼是中程導彈?
按照一般的定義,地對地導彈按照射程的遠近分為短程(射程1000千米以下)、中程(射程1000~3000千米)、遠端(射程3000~8000千米)、洲際(射程8000千米以上)導彈等型別。但這一標準東西方並不統一,各國對於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範圍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例如著名的美蘇《中導條約》規定射程在1 000~5500千米的為中程導彈,而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為中短程導彈。
它威力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可以較短距離部署,使敵對方對導彈的預警時間不夠充分,增加了攔截中程導彈的難度,再加上中程導彈的機動性,使得中程導彈的生存率極高。如果攜帶核武打擊的話,那將是致命的毀滅。
二、中程導彈也是最具實戰使用的導彈,中程導彈在軍事衝突中往往被使用,而遠端洲際導彈是戰略威懾武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遠端洲際導彈都是攜帶核武攻擊的,即使使用的是常規彈,哪怕是空彈,也會引起核大戰。況且遠端洲際導彈的發射也容易被探測到,而被對手提前預警並被攔截。
三、中程導彈的射程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較精確的打擊能力,即可以常規打擊,也可以小當量核武攻擊。使用現代景象匹配和衛星制導技術的話,可以使打擊精度達到10米。除去核武的攜帶,10米的打擊精度為攜帶子母彈創造了極佳的打擊效果。
總結總的來說,中程導彈生存機率大,打了就撤,撤完換彈;核常兼備,具有常規實戰打擊可行性;打擊精度10米;可以打擊短程和中遠端目標;經濟效應大打擊價值高;一波齊射無法預警。
回覆列表
中程導彈威力大,是相對於短程導彈而言,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而且沒有貨比三家。不會製造但能買到,美國認為關係就相當不錯了,但沒有國家願意買,因為那叫惹火燒身。
中程導彈是指500~5500公里的導彈,包括一切導彈,主要是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一般巡航導彈不超過2500公里,2500~到5500公里幾乎都是彈道導彈,一般是技術和成本的問題,當然裡面有交叉。
最重要的是中程導彈是幹什麼的?進攻武器呀,現在是和平時期,沒有國家願意沒事找事。當年的基德防空導彈,屬於戰術和戰略防禦導彈中間的導彈,南韓部署了,招來大國反對,導彈不算什麼,但電子探測達到了5000公里以上,大國當然不願意。
電子探測還可以打擦邊球,看不到摸不著。真把中程導彈部署,這是純粹的想侵略,那中小國家在大國面前成了真正的馬前卒,大國戰爭的炮灰,任何國家都不想當炮灰,澳洲也不例外。放著日子不過,幹什麼要當別人的墊背?這是切身的利益,他們當然不能不發聲。
美國撕毀了中導條約,美國把壓力給了他的盟友,他的盟友們叫苦連天。所以美國推行應該特別難,當盟友是為了得好處,這叫有福共享,有難各當。有人說不對呀,有難共當了,那只是那麼說,即使能夠共當,也是為以後的能夠得到更大好處。如果中程導彈讓自己當了炮灰,將來的好處灰飛煙滅,那誰還去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