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03672330490

    謝邀。這事兒其實是這樣的: 1.定義“在乎”:介意,在意2.定義“眼光”:對事物的看法3.定義“別人的”:除自己之外的他人其實這個問題最tricky的部分在1,什麼叫介意和在意。我所理解你所指的“在意和介意”是指:1.自己的情緒因為別人的看法而產生波動(通常是不良的)2.自己對所做的事情的思路和認識因為別人的看法而產生變化(通常是盲目的)3.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因為別人的看法而發生變化(通常是負面的)那麼在這些分類下討論這個話題“可以不顧他人的眼光”則指的是:是否能夠同時做到非1,非2和非3.========================================================================================那麼回答就相對簡答了:首先我說我自己:總體來講,我是不可能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的,甚至可以說,一直都對別人的眼光保持著一定的注意力。那麼我能做到的,一般是指非1。 也就是杜絕情緒受到太大影響。不論是領導老師家長的批評建議還是支援熱挺,都儘量不要產生較大的情緒變化。強烈的情緒本來無所謂對錯,但是常常會在一定時間內擠壓理性的執行空間。這事兒稍微細說一下是這樣的:興高采烈還是悲痛欲絕在一錘子買賣裡都是無所謂對錯的,在博弈結束後隨便你怎麼慶祝或者憂傷都沒關係;無奈人生常常都是多次重複博弈,或者一個博弈接著另一個博弈;而激烈的情緒帶來的理性下降會提高你之後博弈的失敗風險,所以我們常常說,excited!那麼如果做到了非1,那麼2和3實際上是需要我們去做到的。雞湯不表,經濟學上路人皆知的bounded rationality,說白了就是講了這一個道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好了全人類的理性都是不足的,更別說一個人的想法了。於是我們需要做到2和3,需要透過他人的看法來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進行判斷,分析和校準。而常常耳熟能詳的詞彙:積極聽取意見——中的“積極”,就是要求做到非1,做到情緒不為意見所動(負面),甚至聽取到好的意見,還能興高采烈。那麼這和偏執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道理都是懂的,為什麼很多人聽到意見還是會暴跳如雷惱羞成怒破罐子破摔或者顧左右而言他呢?因為a.提意見者本身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很多時候就是衝著1來的,讓你情緒上受到打擊,而不是為了改善你或者他的狀況而b.被提意見者的情緒控制能力有問題,閱讀理解聽力有問題,或者最最糟糕的情況:三觀 不正,勇氣不足——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陷。但這屬於“為什麼”的範疇,就此打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想象的寫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