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策56

    保護?中國股市的新股發行制度是增量發行!發的越多,隔幾年後,“大小非”的減持數量就越大!股市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熊市中!在過二十年,指數連2000點也保不住!

  • 2 # LYA

    同意你的結論。市場低迷時發股越多肯定股價越跌,股價跌下去了,管理層覺得安全了,滿意了,並且也圈了大量錢,那些抽風似的監管也放棄了,然後股民的存貨再也跌不到哪去了,市值也基本穩定了,大股東惡意減持也收斂了,大家也安心持股過日子搬磚等什麼的,重要的是股民也懶得罵了,天下太平,這樣也算是對股民一種保護吧。

  • 3 # 琅琊榜首張大仙

    能說粗話嗎?如果不能我真的不想說啥了,哪個人說的??在2014年牛市的這種行情中過量發行IPO都會使得牛市提早夭折,那麼在熊市這種弱勢環境裡在加大IPO的發行速度和發行量等同於謀殺!這不是一個負負得正的結果,而是一個趁他病要他命的想法!

    保護投資者的最終目的是讓投資者能跟隨著上市公司的融資和發展享受到本應該有的紅利和利益。在這個角度下投資者才會更願意把錢長期的投資到上市公司裡,才更有利於發展出慢牛的行情!可是加快IPO對於市場來說確實是有一個抽血的效應,在強勢行情裡資金非常多,適當的IPO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是在弱勢環境裡,場內資金本就非常少,還過量發IPO,豈不是進一步加大i熊市的空間和時間嗎??

    我認為這不是一種保護投資和的行為,反而是給投資者信心的一種摧毀和打擊!!A股29年以來,都是以暫緩IPO為重大利好,從來沒聽過加速和加大IPO的發行是波阿虎投資者和利好的,所以我覺得這種觀點不切實際,更有些無理取鬧!!

  • 4 # 章鐵1

    記住A股一條鐵律,發新股即無牛市。上一波牛市是有人做局,推出融資融券,放大槓桿,狂拉指數,吸引社會資金進場狂賭,然後上屋抽梯,大肆砸盤,坑死多少股民!這麼惡劣的行徑,最後不了了之。

    理性分析,A股市場是真沒錢了!新股圈走一部分,大股東套現一部分,散戶已經套死,私募也在崩盤,基金也發不出了,連券商都被質押坑得死死的,哪裡有活水來。這麼大的市場,靠存量資金是怎麼也玩不出牛市來的,哪怕外資6000億真的進場,也無法改變熊市格局。

    監管層現在也是騎虎難下,新股不敢停,後續科創板是政治任務。還有為打新資格買入的股票,一旦撤離,那2000點能止住就不錯了!不停,市場是真沒錢了。

  • 5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投資者虧錢算保護?IPO越多場內抽血效應越明顯,老股持續的下跌,投資者的資金不斷的縮水,三年半時間90%的股民賬戶資金損失慘重,沒有考慮市場環境,沒有顧慮投資者血汗錢,還常態化發行,這應該是隻考慮融資,沒有想到保護吧。

    投資入市是為了賺錢,不是單單的保護,股市的問題已經人盡皆知了,卻沒有把關鍵性因素進行改革,導致在常態化發行IPO中面臨著萬億的解禁壓力,股市跌跌不休,投資者中籤後只能割老股買新股,股票越來越多,後期恐怕很多股民套牢的股票都不好解套了。

    而A股二十九年來,始終沒有把股民和股東的利益持平,或者強化股東上市後回報問題,導致圈錢行為愈發明顯,清倉式減持和忽悠回購是屢見不鮮,如果股東都想清倉自家股票,那買入的股民持有的意義是什麼?

    加上2018年千股跌停後還持續常態化發行新股,股票一漲大象股馬上發出,這是抑制股市上漲還是說不想股市漲,如果說股民投資股市就要承擔被融資大機率不賺錢的可能性,那麼後面還有人投資股市嗎?

    所以, IPO發的越多不算保護投資者,只能說一味的融資,最後股民越來越少,認清了股市的本質。

  • 6 # 風生焱起

    不同意,股票市場低迷,加速發更多的IPO只會容易引發市場進一步的雪崩走勢,此觀點的出發點並不妥。

    能說“趁市場低迷,ipo發的越多對投資者保護越好”的這種觀點的出發點恐怕是市場都已經那麼低迷了,趁機多發IPO,讓市場更慘,從此讓投資者不敢投資股票,進而起到對投資者的保護作用。但是這樣的話明顯保護的是場外、想進場的投資者罷了,對於場內高達1.4億戶的投資者來說,卻是一場災難,本來市場已經很慘了,還要趁機多發IPO,那置場內已經數量龐大的投資者的利益於何處?

    也可以看到,當市場低迷的時候IPO會降速發行,比如去年下半年A股加速下跌,IPO降速到了一週1-3家發行,並且歷史上更不乏市場非常低迷之時,IPO屢次被拿出來暫停祭旗,以刺激市場回升。如果真正想要高速核發IPO,請先把市場運營好,市場走牛像2015年前幾月那樣,即使一個月發行50家,股市也是蒸蒸日上!

  • 7 # 財道

    假如股市低迷,IPO發行的數量越多,那麼對於股市投資者是一種損害,而不是一種保護,所以小財是不同意的。

    IPO新發等於從股市吸血

    IPO新發,等於就有了新的上市公司從股市得到融資,也就意味著資金需要從股市進入上市公司手裡,發行的IPO越多,那麼這樣的效應就更加明顯,而且股市是處於市場低迷的情況,加劇IPO發行,只會導致更多的人損失,不利於穩定投資人的信心。

    本身賺錢效應不明顯,不斷髮行新股,垃圾股無法退出股市,股市的總股票數量增多,吸收的資金的更多,對於股市投資者來說是不利的,怎麼可能會保護投資者呢?

    暫停新股的發行則是有利於股市的投資者,同時最好讓股市裡面的垃圾股完成退市,清理股市,把優質的股票留下,把低質的股票清掃乾淨,這樣才是對投資者最大的好處,也促進了股市的發展和進步。

    小財說一說

    炒股有風險,需要謹慎選擇和投資,無論股市處於牛市還是熊市,都會有人賺錢,也會有人虧錢,股市低迷的時候賺錢相對更加困難,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和投資方法並且不斷改正才是最適合自己炒股。

  • 8 # 曹大新1

    答:市場低迷市況下加大發行ipo是立竿見影的不友好投資者,不利於市場短,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三年新發近700家對存量資金立竿見影抽血,並且造成解禁堰塞湖資本套現跑路,有違資本直接融資為了資本創生價值和資本貢獻社會這個根本,這在歐美是絕對不允許的,一旦發生這樣跡象的公眾公司及其控制人和大股東是絕對嚴厲查證然後嚴刑峻法的。保護投資者在任何市場只說一次就是制度只說一次,而鮮見歐美日等市場監管者常掛在嘴上三天兩頭說過去道過來。如此帶兒孫,帶壞幾代人。比如:對兒孫你不能過線,兒孫過了,過了不要求改正,不了了之,重申不能過線,如此往復地強調掛在口上,結果兒孫被慣壞了,怎麼能有出息?更有甚者,帶壞了兒孫,卻不反省己過,反以為榮地說“我大義滅親,將幾個都送去勞改了“,天底下哪有這樣成績?沒帶好自己的兒孫,首先應向社會道歉,承認自己失職失敗,請求社會原諒,民間有老人因沒帶好兒孫(只是因為孩子離婚而自責,上吊自殺的)自責自決的,臉面掛不住啊!

  • 9 # 庚子來了

    強烈反對。理由有三:

    一是證券市場要以平衡、照顧各方利益為公正公平前提。歷來只見上市公司和利益階層,在大口大口“吃肉”,散戶甚至連“湯汁”都輪不上半口。現在市場低迷,為何只看見所謂的“堰塞湖”,而看不見中小散戶大面積虧損之苦?

    二是市場低迷時,只有存量資金在博弈,在苦苦支撐,繼續IPO濫發新股,是變相“抽血”,焉知其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道草?

    三是誰能保證新股的質量問題?在“嚴審”之下,一些新股走完上市流程之後,不是照樣該虧的虧、該利潤大幅下降的大幅下降?趁市場低迷,多想辦法,拖慢節奏,照顧市場於當下,將這類善於“變臉”的公司杜絕於市場之外,不是更好?

  • 10 # 壹號股權

    我要說同意,評論恐怕得被人罵死,不過我還是同意。

    1、在牛市大量發行股票,看起來是對散戶好,因為股市都在上漲啊,發行股票也是漲勢喜人,好像人人都在賺錢。但是仔細一想,可能不是這樣的,因為在牛市市場估值高,發行的溢價更高,同時,在發行上市後股票更容易被炒高,市盈率高得嚇人,在牛市沒有終結的時候,大家都感覺不到風險,不在乎溢價。

    但是後面會迎來漫長的擠泡沫時間,高位接盤俠就進退兩難了,這種下跌時間長,跌幅大,還記得綠地控股嗎?儘管這兩年業績也不錯,估值也很低,但是價格一直很低迷,即便在2017年底的房地產行情中,依然表現很一般。

    2、熊市發行的好處就是,本來就是行情弱,發行的估值肯定不高,估值比較合理,當然因為限售股的原因,流通盤子小,被炒的可能性依然不小,但是相對牛市還是有較大差距。

    只是在熊市中發行股票對市場的心理作用更大,至於抽血一說,新股發行從來就不是最大的抽血方式,已經上市的公司的再融資才是在股市融資量最大的。

    根據過往的統計,在停止新股發行後,弱勢行情依然是弱勢行情。停止新股發行對股市行情的恢復效果不是非常明顯。

    但是大量也是有度的,竭澤而漁,股市也受不了。

  • 11 # k線背後的博弈

    在現有IPO發行制度及規則下,基本同意;當然是在市場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增加。

    由於主機板及創業板IPO一般採用不超過上一年度23倍PE估值發行,而目前大部分中小個股的PE均高於這一估值,這就給申購新股的投資者以持續持有市值並參加新股申購來獲得新股申購上市後普遍大幅上漲後賣出的無風險收益,至少採取新規以來新股不敗的神話一直維持著,近年來每年透過IPO而上市的新股每年的募資額基本維持在2000億左右,而近年來新股上市後至首日開板的漲幅平均在100%以上,且打新還向中小投資者傾斜,基本上中小盤股90%的發行股份最後都給了打新的散戶,因此每年打新的散戶僅從新股獲得額外收益就在2000億左右,而目前按滬深兩市參與打新的股民僅有2000萬左右,若一個投資者滬深各投資15萬元持續打新,每年光新股獲得的額外回報就有10%左右了。因此若每年IPO募資額能更多,甚至極限達到1萬億,那投資者的額外獲利估計更高,當然不能直線推測,因為畢竟若每年新股發行規模增加,一方面會帶來打新投資者數量的增加,同時也會導致新股平均漲幅的減少,以及整個市場指數漲幅的下降,因此最終透過持有股票及打新合計帶來的綜合收益的增幅會逐漸減少的。

    由於目前A股市場總市值已超過50萬億,自由流通市值也超過20萬億;因此目前IPO僅2000億對股市的衝擊並不大,若能增加到比如每年5000億IPO,市場仍基本仍承受得了;則每年IPO打新帶來的收益則有望由目前的10%左右增至比如15-20%;雖然近年來股市平均每年的漲幅(按更能代表市場真實交易及流通狀況的中證流通指數)估計維持在7-10%(略高於GDP,考慮到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速高於GDP),則由於IPO規模增加導致股市擴容速度快,導致股市漲幅可能會略有降低,比如年平均漲幅在3-5%;則整體上投資者透過投資及打新獲得的收益最後還是增加的。

    當然所說的投資者,也就是買入那些具有價值並有潛力成長的公司,而非透過市場投機及不進行鑽研而買入垃圾題材股或過高估值個股的人了;即使是好公司,如目前個股估值過高,特別是近兩年上市的次新估,普遍面臨較大的解禁壓力,若能持續加大IPO的發行,也能部分抑制這些高估值個股的投機,並降低其現有估值,以防以後其解禁時被大小非賣出後股價大幅下降的壓力。因此對大部分人來說,買入什麼樣的股票算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確實較為困難,因此還是透過購買規模適中的指數基金(由其參與打新)來獲取高於指數上漲的投資收益更安全些。

  • 12 # 使用者7265133275617

    資本市場好不好,應反應在實體經濟上,因為我不懂大資料,大的方面看不到,單就我們這裡來看,經濟真的惱火,昔日繁華的大街和商鋪,現在門可羅雀,都在說錢不掙,又不經花。實體不好,資本市場能好嗎?一個老師說,他-個月五千來塊,看起來多,但除以三十天,每天就一百多,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想抽點菸,真的是入不敷出啊。因為華人収入都低,有了吃飯的錢就沒了買其他東西的錢,沒錢消費,那麼上市公司的產品誰來買呢?沒人買,上市公司的業績會好嗎?沒有好的業績,這上市公司的一切的一切的費用都成問題了,既然問題多,這股市會好嗎?屁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斑可以吃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