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波瀾壯闊
-
2 # 一個大蘑菇
第一,他壓根就沒弄清什麼是庶子。
皇帝不小心下種生的兒子,或者偷偷生的兒子,都不是嫡子,都叫庶子。在古代妻妾有別,妻生是嫡子,妾生是庶子。和妻妾以外不小心下種偷偷生的兒子,其母親連妻妾的地位都沒有,何來庶子的名分?這種兒子統稱為“奸生子”或“私生子”,他們的地位遠比不上庶子。
第二,他壓根也沒弄清大宗小宗的關係。
從情理上,立朱標為太子以後,朱元璋對他是悉心教導,一心一意的培養他成為未來的繼承人。朱標這一死,按他自己定的規則,本來應該輪到第二個嫡子——秦王朱樉。但是朱元璋沒有這麼幹,而是把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因為朱元璋的心裡,早已經預設太子朱標就是皇帝了,兒子是皇帝,那他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自然也應該成為皇帝。而且,到朱元璋死之前,馬皇后生的包括朱標在內的三個兒子都死了。那麼,這樣看來,朱元璋生前把皇位傳給太孫朱允炆是再合理不過了。因為朱允炆是嫡孫啊,而其它的活著的兒子都是庶子。但是,皇位沒傳給兒子,卻傳給孫子,這個合理性很受質疑,朱元璋又不是沒兒子了。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允炆是因為秦王晉王薨了?要知道,秦王晉王也好,燕王也好,相對於太子家都是小宗,而朱元璋-朱標-朱允炆一脈是絕對的大宗。只要大宗還有子嗣可以繼續繼承血食祭祀的主祭人地位,那繼承人一定是從大宗裡出,絕不會輪到秦王晉王燕王這些小宗。而且朱元璋也在族譜字輩裡明確規定了太子位下、秦王位下、燕王位下等等諸王子孫的名字,就是為了明確區分大宗小宗以及小宗之間的關係,非太子位下(後為燕王位下)的小宗絕不可能入祧大宗,成為皇帝繼承人;小宗之間也要儘量的涇渭分明。
第三,他還沒弄清朱允炆和他母親呂氏的地位。
朱允炆也不是朱標的結髮之妻孝康皇后(朱標沒當過皇帝,這個皇后是後來追諡的)生的呀,而是繼室呂氏生的,繼室雖然也是正室,但是這個嫡是不是嫡得有點欠火候啊?況且,這個呂氏,是為了讓朱允炆當太孫才讓她成為繼室的。
呂氏是繼母不假,但是這個繼室的地位可是與正妻相同的,名分上沒半點差別。
首先,他哥哥叫朱雄英不叫朱允瑛。其次,朱元璋的兒子死了哥哥,但是哥哥還有兒子,哥哥的兒子仍然應該繼位,這叫父死子繼;孫子死了哥哥卻可以繼位,那是因為哥哥沒兒子了,這叫兄終弟及。
所以,綜上所述,在太子家大宗尚有子嗣的情況下,於情於禮都應該由太子的兒子繼位;儘管朱元璋偏心朱允炆給他母親扶正,但是程式上地位上名分上都是符合禮法的。因此,從宗法的角度上講,朱棣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
3 # 虔誠者路易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從法理上來看是皇太孫,繼位肯定是比他的其他叔叔們要來的正統。
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其實說到底,不是朱元璋特別喜愛朱允炆或者怎麼樣(可能有但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皇帝也不可以違背中國古代的一個制度——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最早起源於西周的宗法制,眾所周知,商代的繼承製度很亂,有時父死子繼,有時兄終弟及,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後果:政權的不穩定。因為各個兒子都想稱王!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周的王侯貴族們制定了大小宗繼承製來解決繼承問題。規定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才有繼承的權利,其他嫡子和庶子都不行。這個制度也沿襲了下來。直到清朝滅亡。
強如朱元璋,他也不可能違背這個制度。
法理和血統:皇帝制度的紐帶嫡長子繼承製中有一條規定,就算嫡長子意外身亡,那麼也是嫡長子的嫡長子繼位,要是實在找不到直系後人了(比如明武宗就沒兒子),才從旁系血統中找傳人!
再舉個例子,朱棣篡位後,費盡心機把自己的生母改成馬皇后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嫡子(就算這樣也被罵)再看朱元璋的後代明神宗(萬曆皇帝)就是不想立自己的嫡長子為太子,就給大臣口誅筆伐,千夫所指。您說說,這制度是有多森嚴哪。
一句話,其他藩王是旁系,而朱允炆是直系,地位都差多了,怎麼可能讓其他藩王繼位?
-
4 # 亮哥轉身
愛屋及烏吧,朱元璋老了,在把全部心血用來培養的接班人比自己還命短,看到孫子就好像看到了兒子一般,這是中國父母的通病 也是優點,不能說朱元璋固執,只能叫愛吧,父親對兒子的愛,轉移到了爺爺對孫子的愛,但朱元璋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去造孫子的反,天算不如人算,朱元璋看不透,看不太透啊。
-
5 # 滄海一粟7528
朱元璋傳位給孫子而不是自己的兒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朱元璋的皇權構想。朱元璋登基後有兩項歷史倒退決策,一個是殉葬制度,另一個就是分封諸子到各地。朱元璋雖然大肆屠殺功臣但他不失為歷史傑出君主,前有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他為什麼不吸取這個教訓呢?主要是他對外臣的不信任,害怕出現權臣威脅仁厚的朱標,想出了讓朱標系坐鎮中央,諸子率軍鎮守四方皇權構想。為了不破壞這樣的構想,朱元璋立了孫子為帝。
二是出於對朱標的感情。朱標仁厚恭孝深受百官愛戴,對於朱元璋也沒了歷史上其他太子對皇位的不擇手段,對朱元璋更多的是兒子對父親的敬愛,再加上朱元璋生世悲慘,朱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那種感情更是無人可以替代,所以出於對朱標的感情,朱元璋選擇了朱允文。
三是諸子虎視眈眈。老子英雄兒好漢,朱元璋的兒子中老二朱樉、老三朱剛、老四朱棣都不是省油的燈,由於他們長年駐守邊境,練就了不俗的軍事能力,立他們誰,都有可能,引起其他人的不服。
-
6 # 公元前
如果朱標沒有死的話,估計也沒有後面的朱棣造反,首先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而生育他的正是朱元璋同甘共苦的馬皇后,所以朱標是皇位的繼承人理所當然,而且朱元璋對朱標是十分的重視,朱元璋特意為他選了聞名天下的人才做他的老師對他進行全方面的培養。可是朱標卻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
朱標的死對朱元璋的打擊可謂是非常大,一向勤政的朱元璋甚至一個月都沒有上朝,除了喪子之痛,朱元璋對自己建立的國家前途命運非常擔憂。所以他需要儘快選出繼承人。
當時朱元璋選擇的目標有:秦王,晉王,燕王以和孫子朱允炆。剩下的兒子要麼是沒出身,要麼就是沒能力,所以只能從四個人之中挑選。
秦王雖然也是馬皇后的兒子,但是他整天荒淫成性,秦王曾犯罪朱標為他求情,朱元璋放過了他所以他的王位得以保持,所以秦王絕不可能成為繼承人。晉王雖然性格和朱元璋很像,手段殘忍,但他天生懦弱,所以他也不可能成為繼承人。
那麼朱棣為什麼也不可能成為繼承人呢?朱棣的能力在朱元璋所有的兒子中是最出色的,但他卻不是馬皇后所生,明史中關於朱棣的記載也是經過他的篡改的,他是另外一個妃子所生,所以他根本不符合繼承人的標準。
所以朱元璋只能把眼光放在朱允炆身上,並且朱允炆一方面是血脈純正,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並且他性格和善,這一點他和朱標的性格非常相識,這些朱元璋心知肚明,有著這麼一個仁善的孫子朱元璋還是非常滿意的,並且建國需要強硬的政治手段,但是治國卻需要像朱允炆這樣的性格。所以最後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
為了幫助朱允炆建立統治地位,朱元璋不惜在自己的晚年將那些對皇族有威脅的勢力一一產除,為朱允炆鋪好了路,可是朱元璋卻忽略了手握重兵的朱棣。從結果來看朱元璋的選擇是錯誤的,歷史最終相信的還是實力。
-
7 #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朱元璋為啥不讓其他兒子繼承皇位,這個問題涉及到順位繼承問題。我們中國的歷史,當家人的位置就一個,誰來?原始社會是誰能有技能技巧讓人不捱餓不受凍,就都有優先權,結果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紛紛脫穎而出。到了炎黃二帝時,人多地也多,大家都開闢新的根據地,那就比拳頭,炎帝被北上的蚩尤打哭了,西北南下的黃帝說咱倆打他。平了蚩尤,黃帝說咱哥倆也得分家,你還得聽話,炎帝又傷心了一回。這樣,華夏文明就由黃帝一脈傳承。高陽被高辛取代後,摯承高辛,不賢,同父弟陳鋒氏子放勳立。放勳就是賢明的堯。舜承堯,禹繼舜,《史記》記載是禪讓,《竹書記年》說堯幽求舜野死。這裡我們取人性惡說。到了啟,大喊一聲:老子不裝了!遂家天下。夏的傳承應該是父死子繼,到了商,壞了,又出了個兄終弟及。啥意思呢,就是哥哥死了,弟弟也有權繼承,這制度要是哥哥沒兒子,也可以操作,關鍵是人家不是絕戶!所以商有七世之亂。到了周朝,出了個大聖人周公旦。他大手一揮:前朝制度不合理,我們得改,不但我們現在,就是將來,也得按老子安排的順序玩兒!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看到沒,這是好幾千年血的教訓才換來的真知灼見!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是朱標。別的兒子,要說都是充話費送的也不為過。為了朱標,朱元璋煞費苦心,史上最強太子培訓班伺候著,最大許可權給予著。要說史上最牛最威風的太子是朱標,九泉之下,十八層地獄以上所有的成功或失敗太子應該都沒有不服氣的。朱標這麼完美,老天爺都眼熱,直接收天上當儲君去了。朱元璋老淚縱橫,肝腸寸斷,雖然死了一個兒子還剩二十幾個,看看哪個都不如意。又回頭看了看大孫子,得了,就是你小子了,你爺爺我培養的了你爸,大不了從頭再來培訓你一回。就這樣,皇太孫冊立了。別的兒子想跳塔,估計沒有誰敢,包括後來造反的朱棣。朱元璋殺人,不光不眨眼,還有個性,拔皮實草是起步價,誰覺得命長誰來試試?
所以說,朱元璋傳位給孫子,不是孫子太優秀,也不是兒子們太遜,是宗法制的必然產物。
-
8 # 丁強888
簡單來說,當時立朱標的兒子(注意不一定是朱允炆)是最平穩,也是對初建的大明王朝最容易平穩過渡的方案。
皇明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女皆封郡主,賜誥命。以上是《皇明祖訓》裡關於明朝皇位繼承的相關規定,當然這個規定可以說是朱元璋鑑於元朝沒有一個明確的皇位繼承製度,從而皇室內訌激烈的一個撥亂反正。所以大明一開國就明確的回到了儒家推崇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上來。
並很早就樹立了朱標的儲君地位。而且朱標這個儲君和朱元璋一代雄主之間可是相得益彰。朱標可從來沒有像他的前輩劉據、孫登,後輩胤礽那樣備受父親提防,最終悲劇收場。
可惜的是1392年,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太子朱標病死。這既是朱元璋這個古稀老人的悲劇,更是大明王朝的悲劇。
於是這個操勞一輩子的老人,不得不開始重新佈局大明王朝的權力繼承機制。
根據先例,這時候無外乎兩種情況:在其他兒子裡另選一個或是培養朱標的兒子做隔代繼承人。
最終我們知道他選了第二種方案,而且把這個結果用《祖訓》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那為什麼他會這樣選擇呢?
選兒子怎麼選都是錯朱元璋建國以後,為了避免前朝兄弟相殘的從慘劇發生,一開始就確定嫡長子在京做繼承人培養,其他所有親王到年齡就之國的制度。而且洪武年間的各王爺在封國每個人都是承擔了一定的國防任務,手握重兵的。換句話說都相當於邊疆地區軍區司令。
這時候如果選擇其中某個兒子,一是打亂了剛剛開國佈置完整的邊疆佈防形式。而我們知道明朝初年北方邊疆的蒙古可是不太安分的。二是本來大家都已經安分的做一個親王了。結果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看起來大家都能公平競爭的機會,如果朱元璋但凡放風出去要在諸王裡面重選繼承人。會不會導致諸王明爭暗鬥大洗牌。三是諸王已經早就封國。大家其實在中央都沒有什麼根基。如果選擇某個王爺。那朱元璋要花更大的代價給他重新在朝堂培養勢力。
退一萬步講,朱元璋決定了選兒子,那選哪個兒子呢?朱元璋可是有名的高產皇帝。就算給他縮小選擇範圍,在嫡子裡面去選。當時還在世的嫡子有秦王、晉王、燕王、周王(暫且忽略燕王的身世爭議)。
我知道很多人的想法是根據後面的結果來推如果是朱元璋選擇傳位給燕王的話,可能就沒有靖難之役這樣的皇室內訌了。可是站在那時候的朱元璋的角度,憑什麼就要選燕王?秦王、晉王是無爭議的比燕王年長的嫡子。本來立嫡以長就是要按順序來才不會出現混亂。你跳過這兩人算怎麼回事?
選擇朱允炆的理由剛才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是站在已經晚年的朱元璋,出於朝廷權力交接的平穩和不精心構造的權力平衡不被打破。選擇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是最佳結果。那為什麼最終選擇了朱允炆呢?
朱允炆是朱標在世的孩子裡面年齡最大的,而且他家後族不會導致外戚專權。
其實朱標的嫡妻是常遇春的女兒,而且常妃還有一個兒子朱允熥,比朱允炆小兩歲,其實按禮法來說才是更純粹的嫡子。畢竟常妃一進門就是朱標的嫡妻,而朱允炆的媽在常妃還在的時候只是妾。雖然後來呂妃被扶正,但這個嫡子的純度比起朱允熥來其實要打個折扣。
但誰叫朱元璋是開國之君,他說朱允炆是嫡子就是嫡子了唄。其實朱元璋有他的想法,如果立朱允熥,他舅舅是常升(常遇春之子),而常遇春的老婆又是飛揚跋扈的藍玉。在朱元璋死後,朱允熥到底能不能鎮得住這些個親如一家的大功臣,會不會有外戚專權?
而且朱標一死,朱元璋為了權力繼承的平穩和繼承人掌握大局,已經準備把留給朱標的藍玉給弄死了。要是選朱允熥,這事情還怎麼幹。
所以朱允炆就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最佳二選擇了。
-
9 # 王晗說歷史
在古代妻妾有別,妻生是嫡子,妾生是庶子。和妻妾以外不小心下種偷偷生的兒子,其母親連妻妾的地位都沒有,何來庶子的名分?這種兒子統稱為“奸生子”或“私生子”,他們的地位遠比不上庶子。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朱標剛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還是一方諸侯,這時候朱元璋已經把朱標做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因為朱標對朱元璋來說不僅是自己的嫡長子,更是他對未來的希望,而且朱標一直跟隨朱元璋在兵荒馬亂中長大,更是讓朱元璋覺得朱標與馬皇后才是與自己共患難的一家人,至於其她的嬪妃和兒子則都少了這一層的意思,所以朱元璋對待朱標與對待其他的兒子就非常的不同。
立朱標為太子以後,朱元璋對他是悉心教導,一心一意的培養他成為未來的繼承人。朱標這一死,按他自己定的規則,本來應該輪到第二個嫡子——秦王朱樉。但是朱元璋沒有這麼幹,而是把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因為朱元璋的心裡,早已經預設太子朱標就是皇帝了,兒子是皇帝,那他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自然也應該成為皇帝。而且,到朱元璋死之前,馬皇后生的包括朱標在內的三個兒子都死了。那麼,這樣看來,朱元璋生前把皇位傳給太孫朱允炆是再合理不過了。因為朱允炆是嫡孫啊,而其它的活著的兒子都是庶子。
秦王、晉王、燕王也好,相對於太子家都是小宗,而朱元璋-朱標-朱允炆一脈是絕對的大宗。只要大宗還有子嗣可以繼續繼承血食祭祀的主祭人地位,那繼承人一定是從大宗裡出,絕不會輪到秦王晉王燕王這些小宗。而且朱元璋也在族譜字輩裡明確規定了太子位下、秦王位下、燕王位下等等諸王子孫的名字,就是為了明確區分大宗小宗以及小宗之間的關係,非太子位下(後為燕王位下)的小宗絕不可能入祧大宗,成為皇帝繼承人;小宗之間也要儘量的涇渭分明。
綜上所述,在太子家大宗尚有子嗣的情況下,於情於禮都應該由太子的兒子繼位。因此,從宗法的角度上講,朱元璋其他兒子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
10 # 墉上閒人
馬皇后陪伴他一路走來,歷經坎坷,始終如一不離不棄。多次救他於危難之中,這種感情是別的女人無法擁有的。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沒有再立皇后,僅此一點可以看出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忠貞不渝,馬皇后在他心裡的位置無人可替。
朱標作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嫡長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倍受朱元璋寵愛。朱元璋為了培養朱標,讓當時的大儒宋濂對他悉心教導。朱標在他的影響下,學業日有所進。性格仁慈寬厚,禮賢下士,親近賢臣,在兄弟諸王中威望最高,深受文武百官擁戴。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太子,正式成為大明王朝的接班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392年,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喪子之痛讓朱元璋痛苦不堪。“愛屋及烏”朱元璋把對兒子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了孫子朱允文。
朱允文自幼在宮中長大,和祖父朝夕相處,那種感情不言而喻。就是當今社會,很多老年人也是感覺隔代更親。朱元璋最終把皇位傳給朱允文,更多的體現了一個“愛”字。愛結髮妻子馬皇后,愛嫡長子朱標,愛長孫朱允文。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終逃不脫七情六慾,愛恨情仇。
後來朱棣起兵靖難。朱允文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撤調唯一能打的耿炳文,讓毫無統兵經驗的李景隆帶兵。一手好牌就此打亂,幾十萬大軍的家底也被他很快敗光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回覆列表
一:朱元璋是推翻蒙元帝國建立的明朝,所以重新伸張推崇以儒家禮法為代表的漢人文化,所以他在各種和禮制有關的問題上十分追求完美,而且也是相信這種制度是完美而穩定的。這種主張也影響了整個明朝的朝政風格是重名教的,明朝政府對“合乎禮法”的追求遠超歷代。
在嚴格的禮法制度下,嫡長子繼承是唯一的合法繼承,太子去世,自然是由太子的嫡長子繼承。在朱元璋的觀念裡,除了朱標一系,其餘諸子都是沒資格繼承皇位的,更不可能是血統還不太純的皇四子朱棣。
二:朱允炆的父親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假如朱標沒有子嗣,朱元璋很可能考慮讓他的兒子繼承皇位。按照封建傳統,長子一脈才是繼承家業的正統。因此雖然皇太子已經死在朱元璋的前面,他仍然把繼承人定為皇太孫而非其它兒子。
三:據史,記載,朱棣薨,朱元璋考慮到這位第4子較是賢能,而卻英年早逝,便有傳朱棣之子之意,再者他的眾多子嗣都是在外已為藩王,按習慣一般帝王如若還有子嗣是不會立此為皇儲的,朱允炆出身宮廷長期伴朱元璋左右,在感情上是要深於那些數月,甚至幾年才來朝拜一次的藩王兒子的 。
在朱允炆16歲即被立為皇太孫,當時朱元璋是一心想培養這為孫兒的,卻是世事難料孫兒太是懦弱為帝4年便被叔父取而代之 雖然朱元璋聰明一世,也曾擔心孫兒的軟懦。在死前曾囑:皇太孫懦弱,望各位卿家扶持.但靖難之變,或是他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