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豬貓張讀書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奧野宣之把讀書當作是一個人與書相處的過程,分解為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五個步驟。基本每一步都用到筆記。同時,他把這一個過程程當作是購買食材、洗菜切菜、開火炒菜等一系列活動。

    作者之所以做這樣的比喻,主要是他提出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讀書法。

    作者提倡將整個讀書過程作為一個主動地、有選擇性的活動。

    那麼如何選購食材——書呢?

    他建議我們把任何地方,比如報刊、雜誌、甚至是廣告,看到的和想看的書羅列在筆記本里,並按照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羅列在一張表格裡,並找到“樞紐書”。以“樞紐書”為出發點,找到更多書。這類似我們說的主題閱讀。在購買書籍的時候無需過多考慮,直接按照購書清單上的書指名購買,減少因為思考購買哪本書的時間。

    若沒有購書清單的幫忙,很有可能我們會浪費了很多時間卻買了一些不太好的書。而購物清單讓讀書的前提充滿主動性和目的性。

    洗菜、切菜階段——讀書,奧野宣之給出了具體的方法,即通讀,重讀和標記。

    對於重點部分進行摘抄和記錄自己當時讀書時的想法,以激發思想的火花。這就是以讀書筆記作為目標的“蔥鮪火鍋式”的讀書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具體做法是:

    摘抄部分用“O”表示,而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五角星的符號,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書要挑重點的讀,而且要做讀書筆記。

    作者也提到“積極地"跳讀"和"速讀",保持張弛有度的節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書的精華內容上。”

    對於一些讓自己心動經典的語句,要一字不差地記在讀書筆記裡。

    “值得注意的是,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是件一舉多得的事。”

    讀書筆記不僅要做,還要重讀,才能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甚至會帶來新的發現。

    接下來菜洗好、切好後,如何炒——活用呢?

    如果說讀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那麼寫讀書筆記和書評就是一個積極輸出的過程。透過輸出可以促進思想內化,產生新的創意。這樣下來,一本書才真正能夠價值最大化。

    為什麼說可以產生新的創意呢?

    當你翻看自己的讀書筆記時,迸發出新的思想火花,會為你的創意提供寶貴的素材。

    作者在書中講得最多的還是如何利用筆記本對讀書進行一元化管理,還介紹了19個充實讀書體驗的小技巧和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

    作者一年可以使用18本筆記本,平均一個月用1.5本,著實讓人震驚。而我自己一年最多用2-3本,自從用了有道雲筆記後,手寫的筆記本只是偶爾用用了。

    由於作者使用筆記本的數量比較多,如何管理筆記本作者也做了相應的介紹。對筆記本製作檢索標籤,將檢索數字化,達到對筆記的有效歸檔和管理,幫助你及時地找到你要找的筆記。

  • 2 # 陽光下的偎依1

    名人們均有一套自己的筆記方法,作為普通人,每天的筆記可以從幾個字開始。每天的幾個字長久積累下去,就是一大筆財富,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8。《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即是一本介紹筆記術的書籍,作者奧野宣之是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娛樂節目和論壇中,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生活。

    書中介紹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從一元化筆記到“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筆記寫好後須重讀啟用,達到將書本化為己有的效果。

    大雜燴——一元化筆記本

    在奧野宣之看來,讀書可分為五個階段: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這五個步驟裡牽涉到的資訊量均可融匯到一個筆記本里,也可將日常生活所思所想記入筆記本,以便閱讀查詢。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我會在廣告宣傳下買些看起來不錯實際無用的東西堆放在家裡,有些東西甚至連包裝都沒來得及拆。選書也是如此,往往會一時衝動買下一大堆只買不看系列的書籍。根據“極簡原則”,不買無用的物品,在筆記本上列下購書清單,購書清單,可在書中提到的檔案,報刊雜誌中提到的書籍,不要放走任何書本相關的資訊。關鍵是選好“樞紐書”,以“樞紐書”為基準,四周擴散,讀書範圍也不斷擴散,將書單列好。

    購書時,書單上的所有書籍就作為參考依據,自己充分的考慮買所需要的書。網路購書,只能看到內容提要,能購到新書;實體店購書,選擇最新版本,翻看大致內容。二者對比,買到真正所需要的書籍。

    一元化筆記術裡有一種特別重要的筆記,即“隨想筆記”,隨想筆記可記錄平時的靈感。正如書中所說“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想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時就能信手拈來。”將靈感實體化,生活中,靈感有時就如一團霧,看得見,摸不著;又如同泥鰍一般,滑滑的就溜走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下來才能感受到,靈感要用時方知其難能可貴。

    一元化筆記還可記錄日常生活瑣事,傷心的,難過的,痛苦的,每天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筆記的方式記下,粗略幾筆,順帶加上當時心境。情形可能重現,心境不同,結果也就不同。在一個地方尋找比在多個地方尋找要簡單得多。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花30分鐘儲存了30本書的資訊,也不如花30分鐘抄寫一本書的內容有效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現代社會各種電子產品隨處可見,讀書中“咔嚓咔嚓”動動手指,書中資訊就以圖片形式儲存下來,30下即為三十本書的內容提要,眨眼間即為知識,所謂的知識也只能是圖片,一時的衝動算不上自身能力。

    “○”後是摘抄,儘量保持與原文一致

    奧野宣之說過“只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裡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眼睛看過,就如同攝像頭一般,留住的是影像,不是書本本身的內涵。“書讀百遍,而義自見”,每次閱讀,書本帶來的震撼都不一致。摘抄金句,只能說明書本內容對你產生共鳴,寫下自己評論,重新閱讀時能發現當時的感覺震撼。

    重讀啟用筆記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

    •想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

    重讀是一個過程,即便是漫無目的的重讀,也能發現不一樣的精彩,靈感往往就此而來。“日產Serena(賽Verna)”的廣告詞——“要物質,更要回憶”,即是由小西利行在思索無數,偶然重讀之前的筆記整合而來,這句廣告詞持續使用了四年,小西利行本人也藉此機會成為了獨立的廣告人。

    重讀時間自由安排,如若不能保證時間,可確定每週的某一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獨處以重讀筆記。華爾街一位全美著名的銀行家將自己多年的成功歸功於每個星期六的獨處反省筆記所記下的得失,他覺得剛開始會懊惱不已,多年以後,覺得這一做法遠勝其他方法,對他的決策、為人處世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根據二八定律,一本書的20%擁有80%的內容,重讀一本書,不必從頭開始,找出書中重要的20%,重點解讀,再次寫下筆記。如果將書本比作一棵樹,那麼重要的20%就好比樹的根部。以這20%為樞紐,四周擴散,輻射到整本書,另外加以補充,就是一本獨創的專屬筆記。每寫一次讀書筆記,都是對書本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對自己思想的進一步深化。

    重讀書本時,很多書籍的內容都是相同的。選擇幾本相同內容的書籍同時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聯想記憶到相同主題書籍中是如何闡述這一問題的?日常生活中,多想想同類書是如何解決此類問題的,作出記號,將書籍和讀書筆記合二為一,發現關鍵詞及文章的精華點。

    一書一觀念、一筆一世界、一筆記本一生活,現在一小步,未來的一大步。想要改變自己的你,從筆記本開始!

  • 3 # 謙謙卮言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窘境。如果有人問你最近讀了什麼書,或者你最喜歡什麼書,你肯定很容易就能給出答案。但是,如果他繼續發問:“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它的優點又在哪裡?”僅僅這四個問題,就足以令很多人啞口無言。

    漫長閱讀之旅和我們有限的記憶力,似乎總是充滿矛盾。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讀完一本書之後,依然牢記書中精華,並且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呢?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給出了答案:我們可以用讀書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合理地利用筆記,我們不僅可以精確地購書,高效地閱讀,而且可以在讀完每一本書的時候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奧野宣之出身於傳媒行業,在出版社和報社摸爬滾打了很多年。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他經常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他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反響熱烈,把無數人的讀書體驗變得更加科學,更加高效。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把讀書的過程結構化為五個步驟: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他喜歡把讀書比喻成做菜,選書、購書就是購買食材,讀書、記錄就是洗菜切菜,而活用就是開火炒菜。而讀書筆記是關鍵性的道具,在每一步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01.選書&購書

    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漫無目的的逛書店。有時候,我們好不容易去了一趟書店,卻什麼好書都沒找到,只能悻悻而返;有時候,我們在選擇恐懼症的驅使下,輕易地被海報和廣告詞吸引,自動走進商家的“營銷陷阱”,買下了許多並不適合自己的暢銷書,為自己的衝動消費而懊惱不已。

    奧野宣之製作的“購書清單”就很好地避免的上述情況的發生。購書清單是一張極其簡單的表格,通常包含四項內容: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備註。它不僅可以培養讀書的目的意識,還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將想看的書寫進購書清單的列表中,去書店的時候就可以輕鬆地“指名購書”了:找到清單上的書籍,翻看確認真的想讀,付錢回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買到了真正想讀的書,可謂一舉兩得。

    02.讀書&記錄

    讀書筆記法,讓我們讀書的目的發生了變化:從“讀完就好”到“寫讀書筆記”。因此,讀書的重心也隨之而變: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當我們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奧野宣之創造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一個將讀過的好書銘記於心的妙方。讓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含義。蔥鮪(讀音同“偉”)火鍋,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段和金槍魚為原料烹製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段屬於配菜而非調料。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也就是摘抄和評論並存的讀書筆記。它通常由五部分構成: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摘抄

    帶著主觀的心情去讀書,摘抄下讓自己心動的或者顛覆自己以往觀點的語句,並在下面寫下自己的實時感受,還要記得用不同的記號或彩筆將二者區分開來。這樣可以讓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保持思考,從而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知識,鍛鍊思維能力。讀過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後,我驚喜地發現我的筆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截取了三張圖,用作對比。可以明顯的看出,後面兩張圖中的讀書筆記更加清晰明瞭,讓人更有重讀的慾望。

    03.活用

    我們讀書,都是為了學以致用。只有在讀完一本書後,對讀書中內容做出反應,進行主動思考,積極地進行輸出,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書中的內容。其實我們在製作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時,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開始了輸出。接下來,就要透過不斷地重讀筆記,對已經消化的知識進行精細的咀嚼。養成重讀的習慣,才能不斷地為思想增色。同時,撰寫書評,與朋友交流書中內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思想輸出方式。

    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將我對讀書的看法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讓我第一次體會讀書真的是一門藝術。我很贊同奧野宣之說的那句“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炫耀或攀比,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許我們遇見某一本書,既不是巧合也不是意外,它是一隻算好了時間出現的孤舟,在我們尋找自己的漫漫旅途中,以特別的方式渡了我們一程。

  • 4 # 悠遊夏
    從收集資訊到頓悟,我們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積累,回顧並咀嚼積累來的資料,找到“我明白了”的感覺。在有了這種感覺之後,演化出新的想法就是很順利成章的事情。作者將整個過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收集——積累日常,帶著所思所想生活就夠了;在這個階段,我們將自己置身於環境之中,開啟你的耳朵,睜開你的眼睛,像海綿一樣的收集資訊。比如,和你聊天的小姐姐們聊天時言語觸發了你;公司開會時,發現各方的交涉點,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先記錄下來;路上聽到寫的很好的歌詞;被同事安利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裡覺得很讚的場景。這些日常中觸動到你的點,都是來自你靈魂的渴望,先記錄下來。在當下看來,這都是些零散的,沒有系統的資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你的老闆需要你儘快給出一個想法的時候,你也不必慌張,這些你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的積累說不定就能幫到你。這是日常思考所具有的潛在價值。第二階段:咀嚼——回憶+深入思考日常;紙質筆記本可以隨手翻開,翻著一張張的記錄,思緒也就跟著記錄而重新思考。無目的的重讀這本筆記本,從最遙遠的過去讀到現在,你會有意外發現,這樣的時機是可以考慮當下根本不會考慮的事情,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同一個事物。在這個過程裡,平時看著不起眼的、零散的小想法,可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無數次撞到了,是時候到了正式面對的時候了。我們將針對同一個主題的記錄,打上標籤,將這些素材挑選出來。這樣平時的積累就開始發揮潛力了。第三階段:發酵——脫離課題,在潛意識層面思考;某個主題的想法已經在心中落下了印記,如何讓這些資訊更系統化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由一個主題而演化的構思,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操作:第一,標記與修改時,在書的切口貼上便籤;第二,表示相同主題的便籤貼在同一高度;第三,回顧時,如果發現新的關聯將便籤貼在上切口;用一張卡片對應一條資訊,一條大概在80個字左右;將這些卡片貼在一章大號的紙張上;這樣做下來,自己的潛意識層面,對資訊就做了一次篩選,並脫離了原有的架構,構思腦海中的想法,這是創意衍生的前奏。還記得,奇葩說裡的姜思達,突然在第三季大爆發,成為大美玲之夜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驚覺思達表現的驚豔,但是事後,他自己在被採訪的時候說到,我第一季帶著朵花就回家了,心理特別的難過,回到家裡,我就翻看所有辯論過程,馬薇薇、肖驍都是怎麼辯論的。一點點的拆解,所以大概積累到第三季就有了這次的大爆發。對日常的拆解和思考才是大爆發的前奏。第四階段:頓悟——能從心裡驚呼到“我明白了”的感覺;當我們重新梳理過的資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就建立了一次系統的篩選,明白各條資訊之間的關係,自己心中有個體系,在建立的過程中,心中驚呼對某件事的“明白了”和“懂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第五階段:具體化——實踐自己的創意;最後的這一點,應該是見仁見智的。因為每個人積累了那麼多的體驗和見識,最後是輸出了文章、設計概念、一幅畫或者是具體的某款產品只是一個結果。這些都是在你日積月累中,思想不斷碰撞後,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功夫都是在日常的沉澱中得來的,就相信自己的直覺,最後會產生一個基於自己的結果。總結《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中提倡的記筆記的方法,踐行了一段時間,看到這一個月的筆記對比,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對周邊的資訊的感受更敏銳,最重要的是,我知道面對客觀的事情,不再鬱結於情緒的奔騰,而是看到自己在面對這件事的時候具體態度。真實的記錄下了你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你還差一個筆記本。

  • 5 # 天色文創

    本書主線非常清晰。先總述讀書筆記對買書、讀書的好處,然後闡述如何用筆記本選書,再到如何記筆記、如何重讀筆記。

    1.列購書清單-------培養目的意識

    “所謂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焦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樣。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2.讀書筆記------堅持是基礎

    其實讀書筆記可以很簡單。簡單的幾個字記載,也一定能讓我們有所收穫。正是這句話的存在,讓這次閱讀成了一次看的見的體驗。我們潛意識裡就會抗拒寫筆記,導致最後的無法堅持。只有把寫筆記控制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去寫,才能把這件事長長久久的堅持下去。

    3.積極輸出------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每天堅持輸出。在輸出的同時,他們也把那些資訊知識內化成了自己的。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算是最常見的思想輸出。人並不是因為無所不知而去發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透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達到新高度,成為某一領域內的專家。

  • 6 # 松塔的後花園

    在寫作課中,同學們普遍反映的閱讀問題,最多的就是看完一本書,第二天醒來,書中的內容全都忘了,都白看了。這樣不僅沒學到什麼東西,反而浪費了當時看書的時間。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的筆記讀書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書看過就忘的問題。書中介紹了看書的五個步驟: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檢索。透過邊讀書邊記錄的方法,幫助我們記住書中重要內容,並且吸收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奧野宣之原來也是記憶力不好的人,看過的書過後就忘,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也無法理解其中內容。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他研究並創造了“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同一本筆記本中記下所有想記錄的內容,將筆記設計得簡單易懂,成為我們讀書的好夥伴。奧野宣之因此成為了著名的“筆記本作家”,這種筆記本記錄的方法,也在日本引起熱烈反響。

    1. 在閱讀之前,先做好購書清單,有目的性地購書。可以透過清單記錄的方法,只買清單中記錄的書。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圖書宣傳吸引,買來一堆並不需要的書籍。只買需要的書,從一開始就把握閱讀的主動權。

    3.一本書閱讀之後,再將筆記整理歸檔,並定期重讀筆記。今年三月去世的臺灣大作家李敖先生,他在閱讀之後整理出厚厚的素材資料,分門別類進行歸檔,便於以後隨時調取。這個方法讓人歎為觀止,成為他寫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庫。

    奧野宣之介紹的筆記本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而來,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可以參照他介紹的具體方法,再結合自己的習慣和喜好,最終找出適合自己的筆記本讀書方法。

  • 7 # 丸子9780

    詞到用時方恨少,日常交流時,是否往往會驚訝於一些人的詞彙量和知識面,然後反觀自己就感覺相去甚遠。仔細回想,大部分人都有種經歷就是突然出現一些想法、點子,一閃而過,經別人提起時,恍然大悟,可是自己就是用不起來。造成這種差距,未必真的是書讀的比對方少,而是用錯了方法,人的記憶有限且短暫,可能半年一年後,也許能準確記得所讀過的書的名字,可是對於內容,基本上只有個大概印象,更別提詳細說出到底講了什麼。這個時候,進行一些資訊的記錄和積累會有一定的幫助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經過時間檢驗過的“真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是一本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去記錄和查詢資訊的書,詳細地介紹了讀書筆記的正確開啟方式,展現了從選書到購書到讀書的完整路線。

    奧野宣之,日本作家,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奧野宣之認為讀書就需要真正有收穫,而收穫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筆記,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資訊,並且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此外,他還創造了《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著作。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從如何選書到讀書,並能有效記住書本內容且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最後為塑造自我加分的方法。而達到這個目標所需要的只是一本普通筆記本。

    1. 有效選擇閱讀目標

    要實現有效閱讀顯然不是什麼書都去看,而是要讀有效的書,如何從紛亂繁雜的圖書世界裡選到真正想看的書呢?除了花大量時間泡在書店裡,或者向朋友諮詢外,如何快速、準確選到目標書籍其實是有辦法可循的。朋友介紹的未必是自己喜歡的,去書店瀏覽買下的書也許是帶有流量光環的,所以制定自己的閱讀清單會更有對症下藥的效果。

    就像去超市前列一個購物清單一樣,帶著目的去購物,不僅不會出錯,還有高效完成任務的滿足感。不經意間看到的有趣資料,雜誌、報紙上留下的故事,交通途中的廣告,網路書評等,每次看到感興趣的就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清單,明確讀書的目的。

    日常積累的效果會讓你大吃一驚,記得隨時隨地用筆記錄下來,這是誰都拿不走的屬於自己的財富,這能讓買書過程變得簡單,讓讀書變得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效率,並且實現資訊一元化的第一步。

    2.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讀過就忘可能是大部分人閱讀中的困惑,那麼怎樣才能對讀過的書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許多名人、書籍都提到過筆記這回事,比如列夫·托爾斯泰:“身邊永遠要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可見讀書筆記確實是個有效選擇。那麼筆記該如果寫,什麼時候寫又是另一個問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所謂蔥鮪火鍋式就是像蔥段和金槍魚二者搭配,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地製作火鍋。用在筆記上,就是摘抄原文+自己的想法,交替進行。摘錄一段自己感興趣的原文,在下面記錄評論和想法,這樣作者和自己的想法都留了下來,這樣不僅形成筆記,還可以讓讀書體驗變得更為深刻以及加深對原書的理解,這些都是隻讀一遍書所不能比擬的。

    在剛開始學習記錄筆記的時候,不要摘抄太過大量的內容,選擇真正感興趣的或者有共鳴的部分,以享受和感受為主,慢慢地增長信心,這樣才能堅持下去。讀書筆記的第二點就是堅持,每本書都認真的進行記錄,即使簡單,也能留下印記,長久下來會形成一筆不可替代的財富。

    拋開形式主義,記錄真正有效的筆記,有三個步驟:1. 閱讀,2. 畫重點, 3. 記筆記。第一步閱讀時,可以隨手畫上重點,等到有大量空閒時間時一起完成筆記,這樣可以避免為了做筆記而再重讀一遍書,提高效率。平時雜誌、報紙上看到的有趣內容、好看的圖案,可以隨手剪下來,貼在筆記裡,相應的在下面寫上自己的評論,也讓筆記更加豐富多彩。奧野宣之認為,讀書清單和讀書筆記都可以記錄在一個筆記本上,形成資訊一元化,更方便日後查閱。

    3. 溫故而知新

    有時候一本書看完捨不得處理掉,總覺得哪天會再翻出來看一看,這其實是潛意識裡覺得一遍書沒讀好,沒有真正吸收,需要的時候還得再次翻一翻。然而,使用讀書筆記這一技巧,可以解決這個煩惱:日後需要時,直接翻出筆記就行,因為筆記中記錄了你曾經覺得重要的資訊,還有當時的感受,更全面的,可能還有同類書籍的清單。重讀筆記還可以溫故而知新,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長,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時間去看,理解也會不一樣,這時候,可以在原來的想法下面加上新的見解,讓筆記更加豐富。

    在工作、學習需要資料時,也可以翻閱讀書筆記,或許可以找到激發靈感的點子,這樣書中的內容就可以被有效運用到生活中。

    此外,《如果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介紹了19個小技巧以及26款實用工具,這些都是作者奧野宣之根據自己的豐富經驗總結出來的,可以讓讀書更加高效,體驗更深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看,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一些技巧和工具。

    《如果有效閱讀一本書》讓讀書變成了一次看的見的體驗,閱讀不在僅僅是眼睛的勞動,而是眼睛+筆+大腦的合作,透過改變輸出目的提升輸入質量,從而形成思維的飛躍,並能把書本真正運用到生活工作中,實現看得見的作用,而這些只需要一本筆記本就可以達到。

  • 8 # 荔枝雅

    這本書對於提升閱讀效果,節約讀書時間還是挺有幫助的。

    上學時,老師常說:“記進腦子裡的知識才是你們自己的,一本書,你讀懂多少,就看這本書你記進腦子裡的部分有多少。”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透了就能成為個人的氣質涵養,於是,我們現在更講究讀書的方法論,如何在讀完一本書後獲得更多知識,並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我們個人的智慧,成為了我們探討的話題。

    而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創造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教了我們一個新方法,也許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發。

    一、閱讀只是讀書過程中的一環

    這麼多年來,我看書一直為了閱讀而閱讀。但現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告訴我,“閱讀”只是讀書步驟中的一環,完整的流程包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檢索。只有流程完整了,讀書才更有效率,而有目的性地去購書,則使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主動性。

    二、購書清單更好地提高我們的主動性

    主動地去做一件事,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這件事對我們的樂趣。那麼,應該如何主動性地去購書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建議我們在購書環節有效地利用“購書清單”,將日常想讀的書籍及時新增進書單。購書清單的作用很大,可以幫我們找到真正想讀的書,掌握選書主動權。這樣,我們在購買書籍時,也不存在不知道該買何書的難題了。

    三、樞紐書的存在拓展我們選書的視野

    奧野宣之還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樞紐書”,即不斷引領我們找到其他書的書稱為樞紐書。以樞紐書為基準開始找書,讀書的範圍會不斷擴大。

    有一些名家在其作品中也會提到喜歡的作家和作品。張愛玲就特別喜歡《紅樓夢》。名家推薦的書籍,一般也都是精品,文學性和藝術性高於其它。在閱讀張愛玲作品時,將她推薦的書籍記錄下來,加入自己的想讀清單,這樣就能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書籍。

    四、讀書筆記使我們更好讀懂一本書

    古典老師曾經說過一個概念,叫做“知識輸出”。《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也提到了輸出的重要性。書裡說,只有我們在給別人講解書籍內容的時候,我們自己才真正理解它。當我們能更好地輸出一本書時,我們也就更好地讀懂了這本書。

    那麼,如何去輸出呢?奧野宣之提出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重點倡導使用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具體怎麼做呢?準備一本專門的筆記本作為讀書筆記專用,將讀書過程的感悟記錄下來。很多時候,我們害怕寫不好,導致不敢動筆。但奧野宣之說,只要寫的是發自內心的語句,那麼這次讀書筆記就是有意義的。

    同時,他提出摘抄和寫評論並存的讀書筆記方式,並稱其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我們自身和書的對話,當我們帶著主觀的心情去讀書,記錄讓我們有感而發的內容,那麼,這次讀書體驗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書籍也因與我們的關聯而變得有趣。所以,只要堅持記錄就好了。

    作者奧野宣之非常重視筆記本在讀書過程中的作用,他因此也得名“筆記本作家”。而他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甚至還介紹了二十餘款實用文具,以便於讀者更好地書寫讀書筆記,真是日本人嚴謹、細緻作風的體現。

    無論怎樣,看完這本書後,我馬上也準備了專門的筆記本,準備認真地按照書裡的推薦,以後都堅持寫讀書筆記。不去記錄,不去輸出,如何能夠將書籍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呢?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現學現用,用筆記法進行了這本書的筆記記錄。同時,靈活運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而不是照搬作者的模式,上圖給題主參考,希望有幫助。

  • 9 # 愛讀書的嘉莉妹妹

    拒絕思想上的懶惰,從做筆記開始吧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亞瑟▪叔本華

    週末參加了一場線下讀書會,請的嘉賓是馬伯庸老師,在互動環節,一位讀者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讀完一本書之後感覺什麼也沒記住,就像沒讀過一樣?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大多數人面臨的共性問題,就連馬伯庸老師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如果你讀完一本書,卻想不起來它的主要內容,也說不出你最喜歡它那一部分,甚至對你沒有產生一點影響,那麼不如來讀讀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吧。

    雖然這本書很單薄,只有短短的200多頁,但卻是我們閱讀的基礎,作者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到的筆記讀書法,尤其是其獨創的“蔥魷火鍋式”筆記法,是我們實現有效閱讀的重要途徑,也是寫原創文章和書評的重要素材來源。對於想從事文字工作者的人來說,還是蠻基礎和重要的。

    作者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以筆記本的形式來記錄。雖然在電子書,閱讀軟體等電子裝置齊頭並進的現在,記筆記的方式就像一股清流,顯得那麼古樸而又不合潮流。但往往越傳統的方式,反而是越有效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等。當然,作者奧野宣之講解的方法只是作為參考,是否實用還要結合自身情況靈活調整。

    在“如何選書”、“如何購書”環節,我會根據他的建議列一個購書清單,在之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清單,增添內容。不過購書只是形式,重要的是閱讀,而你閱讀後的收穫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當你開啟一本書,漫無目的地隨意翻翻,草草地讀完,卻好像什麼也沒讀過一樣。雖然功利地來讀書是一件很讓人不恥的事兒,但如果你讀書之前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那可能時間也會打發你。

    但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在讀書的過程中,你會著重做筆記,進行摘抄並進而思考,這一系列的過程就是我們有效閱讀的過程。

    所以,作者奧野宣之提到的做筆記,並不僅僅只是摘抄書中的原句,而是在摘抄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可能是一句很簡短的話語,比如“這個觀點很新穎”,也可能是一大段情真意切的感想。總之,隨手記錄下自己在讀書時腦袋裡產生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有可能是我們日常創作的素材。

    在這裡就需要提到作者奧野宣之獨創的“蔥魷火鍋式”筆記法,包含五個要素:

    1.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 書名

    3. 作者名

    4. 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大概是這個樣子:080715指的是2008年7月15日,也就是記筆記的日期。圓圈代表摘抄,星號代表自己的想法,區分開來,有利於以後的重讀筆記。

    雖然準備筆記本,手寫摘抄確實很麻煩,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讓讀書更有效率,不妨試一下這種方法,在嘗試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不斷調整,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畢竟所有的方法只是參考,和自己是否匹配,還得嘗試後才能明瞭。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打算把之前擱置的摘抄本拿出來,重拾手寫的樂趣。以前的我是一個對文字敏感的文藝女生,看到中意的句子心中甚是欣喜,用筆一遍遍摘抄,從初中到大學,樂此不疲。

    時隔多年,回看曾經的摘抄本,會發現那裡面記錄的並不只是文字,還有我的整個青春。從高中時的“高考誓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我們像糖甜到憂傷”,到大學時的“紅豆生南國”、“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我不想將就”,再到畢業後的“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也從一個懵懂的小女生跌跌撞撞變成了一個北漂大齡女青年。

    其實,我們看到的並不只是摘抄本上面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後的東西,比如感情、比如回憶。就像我們在閱讀一本書做筆記一樣,摘抄的筆記只是形式,而自己對書中筆記的想法,思考才是重點。

    就像亞瑟▪叔本華說的那樣: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

    拒絕思想上的懶惰,不如從做筆記開始!

  • 10 # 蟬的行囊SEC

    翻閱完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略有失望。總體而言,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略有收穫。

    日本作家寫的這類指導書,確實是廢話比較多,整本書230頁,讀完將核心概念和觀點整理下來差不多正好一頁紙。從“讀完每本書都應該有紮實收穫”這個目標出發,概括提出了讀書應該”主動性讀書;積極消化內容;要深入理解,隨時可以參考及使用;要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的相關要求。提出以思想輸出為前提讀書時,輸入即吸收的質量也會提高。

    ”進行主動性讀書,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寫讀書筆記’,即由‘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變成‘為了寫而讀‘“。這個觀點雖有失偏頗,但從讀書獲得的實效性方面來看,還是不無道理。我們現在讀書往往是讀完就算,講究數量,忽視了做做概括提煉,謝謝書評總結等需要更動腦的步驟,確實經常導致看了就忘,讀了好像沒讀的窘境。

    方法上,作者提出來”資訊一元化筆記法“,是一種進行長期知識積累的有效方法,提倡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剪報,讀書筆記等各種各樣內容。不拘泥形式,在筆記本上按日期順序記錄所有資訊,可以書寫任何內容,即使是簡單的一句”今天天氣真好“之類的話語。並建議可貼上自己感興趣的任何文字或標本等。這種方法確實十分簡單,關鍵在於想記錄任何資訊時無須思考要記錄在哪裡,十分易於堅持。

    讀書筆記方面側重提出了摘抄,感想,書評,重讀,檢索等比較容易實施並還算系統性的方法。”摘抄可促進和加深對書的記憶和消化,內容可以是當時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隨時記錄當時的問題,思想和方法思考,這些都是原創思考的源泉“。這些觀點我也深表認同。

    同時作者對讀書的整個過程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描述。

    整體而言, 作者要表現的內容比較狹窄,最有用的觀念是”一切都可隨時隨地記錄“,最有價值的方法是”資訊一元化“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及”透過閱讀多本書相互對照來撰寫書評“,這兩部分的內容已經在體現深度拓展知識和橫向拓展知識的思維了, 不過沒有進一步觀點的深入與方法的探索。

    如果還沒有學習方法,或還在淺層次的讀者,本身還是有較大的價值; 學習達人則無需閱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貿易便利化是什麼意思?貿易便利化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