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都是平民皇帝出身,一位是亭長級別,一位乾脆就是乞丐。

    秦統一六國,亂天下是朝廷開始,其餘郡縣等等大都還完整,純粹是老百姓們苦秦已久,揭竿起義,加上六國餘孽作妖,這才推翻了秦朝,而後再經過短暫的霸王時代,很快進入楚漢爭霸,不久便天下歸一統。

    劉邦在這裡做了哪些貢獻?

    斬蛇起義,說好聽點是如此,其實就是帶著一群逃犯躲深山,在大澤鄉風暴之後才帶槍投靠,混了個將軍,而後憑藉這點實力搞了個先入關中為王,由項羽與六國軍隊去啃秦軍主力,偷摸著入了關,攢下威望。

    之後就很簡單了,政治多過軍事,拉攏不爽項羽的,也就是拉幫結派鬥項羽,最終將霸王幹掉。

    寧鬥智而不鬥勇,這就是完全的寫照。

    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必須面對千年之後的不一樣的世界,人的智慧,軍事的殺傷力比起秦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說蒙古騎兵,單單那些割據軍閥,哪個是好相與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九個字就說明朱元璋的情況比劉邦還險惡,連王都不能自號。

    等待時機,積攢力量。

    不像劉邦,硬仗都由項羽打了,屆時只要削弱這位傻大個就夠了。

    小媳婦似的發展,而後還得面對通往皇位的障礙,逐一清除,真正做到了創業艱難百戰多啊。

    故此,朱元璋與劉邦,朱元璋更艱困。

    運氣嘛,應該差不多,成為皇帝嘛,還有啥可比。

    天命所歸嘛,成功就是,不成功就不是唄。

    至於真本事,都有,各有所長,重要的一點是能整合資源,利用資源,發展壯大。

  • 2 # 海牛哥

    劉邦和朱元璋那個起點更低,當然是朱元璋的起點更低。原因如下:

    朱元璋出生於貧困家庭,從下就給地主放牛,是個名副其實的放牛娃,從小吃不飽穿不暖,吃了上頓沒下頓。父母死的時候還是朱元璋賣身給地主家換來了2張涼蓆將他父母包裹才安葬,後來朱元璋為了活下去,就出家當了和尚,後來鬧饑荒,寺廟也化不到緣了,朱元璋被迫當遊僧。四海為家,最後參加了郭子儀的義軍,後面一步一步開啟了大明王朝的基礎。

    而劉邦在他起義的時候,他就是泗水亭亭長,官雖不大,但也是個官,劉邦在泗水亭就是個無賴,好吃懶做,他是因為要押送囚犯去修築長城,行程耽誤了,當時耽誤了行程是要砍頭的,所以劉邦是為了逃命才去造反的。

    他們的成功是不是運氣所在還是真本事?

    我個人認為還是真本事:

    第一,要籠絡人心,起義造反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的,而是要很多人聚集起來,大都是驕兵悍將,沒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魄力是不行的。

    第二、戰略方針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軍事能力。

    第三、要有治國方略。

    所以最終的成功是他們的真本事。

  • 3 # 錢品聚

    從最初的眼光和格局上來看,單純論兩人的起點,似乎是朱元璋更低一些。

    劉邦是家裡有幾畝農田,但從小到大都不愛幹農活兒,長到身強體壯的年紀以後,也還是不愛幹,可照樣沒捱過餓,這樣就能看出劉邦的家境,相比朱元璋來說還算優渥,起碼能夠自給自足,而且他就算耍性子不幹活兒,也真沒人能管得了他。

    朱元璋就不一樣了,打小就是個放牛娃,整天給地主幹活兒,恨不得飢一頓飽一頓,他當時能看到的天空,也就頭頂上的巴掌大,而且祖祖輩輩都是貧農,往上數三代,也都是跟著地主混飯吃,這就是朱元璋最初的格局,也是他後來即使打下江山但也耿耿於懷的事情,老覺得自己的出身不好,於是尋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朱姓大佬,最後找到朱熹身上,想跟人攀個親戚混個後人出身,可後來他又覺得不太妥,怕被天下人說笑,這才不了了之。

    而劉邦少年時期就崇拜“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無忌,這說明劉邦本人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並且有一種不同於鄉野村夫的前衛意識,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劉邦是正兒八經的無良混,我個人認為卻非如此,畢竟他要真像傳說的那樣,是一個遊手好閒胸無大志,每天只知道跟寡婦媾和,連家務都不幹的小混混,呂雉的父親也不可能心甘情願把閨女嫁給他。

    而且當時的呂公,也就是劉邦的老岳父,平日裡可是跟沛縣縣令稱兄道弟,在外又因為姜子牙後人這一沾親帶故的身份背景,也挺吃香,走哪兒都被人叫一聲呂公,七里八鄉的都很有聲望,然而最後他還是選擇把閨女呂雉嫁給了劉邦,如果劉邦真是一個傳說中的小混混,像呂公如此德高望重的一個長者,自然也是不會如此選擇。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慧眼如炬的呂公早早就看出劉邦絕非等閒之輩,反而是大有前途的人傑。

    雖說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平民草根,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劉邦的出身顯然更好,而且從小到大都有口飽飯吃,這就註定他不用把心思完全放到生存上,而是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去思考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但朱元璋就不一樣了,最早很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古時候的地主基本都是周扒皮,除非心地著實善良,不然對待家裡幹活兒的,尤其是朱元璋這種祖輩三代都是貧農的放牛郎,更不會有好眼色。

    所以結論就是劉邦的起點顯然更高,出身也更好,而朱元璋不論出身,還是起點,都跟劉邦沒法比。

    其次再說二人打下江山,究竟是靠的真本事還是運氣?

    劉邦就不用多說了,正兒八經的人中豪雄,多方面能力出眾,不然日後也壓服不了韓信和陳平這類世上少有的人傑,《史記》裡頭有一個細節,足以證明劉邦的智謀,也遠在普通人之上。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

    這段兒說的正是楚漢之爭的時候,滎陽之戰(滎:xíng),劉邦謊稱自己是漢王的使者,成功混入韓信軍營,大清早的就直搗黃龍,當場奪了韓信的兵權。

    如果劉邦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他怎麼可能單槍匹馬完成這一壯舉?

    所以要說運氣,我覺得劉邦的確是有,朱元璋也是有,畢竟二人都當上了皇帝,運氣成分在結果面前是旗鼓相當的,不存在誰更好。

    但要說完全靠運氣,這就純屬扯淡了。

    朱元璋就更不用多說了,他率領明軍發動的北伐戰爭,是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從南方向北方全面進攻,最後大獲全勝的北伐,哪怕都說陳友諒抗元的功績更大,但在潘陽湖一戰,有幾十萬大軍的陳友諒,愣是沒幹過乞丐出身的朱元璋,足以可見朱元璋的軍事才能,遠超常人所想。

    所以結論就是,即使傳說劉邦如何遊手好閒無良混,朱元璋出身如何卑賤,但兩個人的個人能力均是不俗,打下江山這種事兒本身靠的就不是純運氣,而是一刀一槍從萬軍叢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就好比千軍萬路過獨木橋,能安然無恙走過去還能笑到最後的,絕對不會是幸運兒,只能有一個原因,都是靠著真本事,真刀實槍從無到有,從一窮二白到登臨九五,最後建立起千秋霸業。

  • 4 # 鈺文話歷史

    肯定是朱元璋更低,因為,劉邦好歹也是一個亭長。

    其實,他們兩個人都是出身布衣,最後奪取天下,都有實力和運氣成分。

    劉邦,一個亭長,因為押送犯人去修築長城,途中下雨,導致耽誤行程,可是當時按照秦朝律法,耽誤修長城是要被斬首的,於是,他們覺得橫豎都是死,不如起兵造反,還有一線生機。於是,開始起兵,當時秦末天下大亂,六國貴族勢力都想要復辟,其中,最強大的就是,項羽領導的楚軍,項羽因為在鉅鹿之戰勝利,劉邦才順利進入咸陽推翻秦朝,而且,當時各路反秦義軍,都規定,先入咸陽者王之。而且,劉邦懂得籠絡人心,當時的約法三章取得了民心。後面,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掉劉邦,這也為後面的楚漢相爭埋下了伏筆。楚漢相爭中,劉邦知人善用,任用賢才,大將有韓信,軍師有張良。能讓賢才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也是實力嘛。

    朱元璋,當過乞丐,又當過和尚,因為一封信而被迫起義,當時,參加起義軍後,勇猛作戰,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把女兒嫁給他。最後郭子興早死,他也就代替郭子興成為了這隻義軍的統帥。其實,當時朱元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元軍都是攻打其他實力比較強的義軍,自己採取,高築牆緩稱王的戰略,增強自己實力。後面,和陳友諒鄱陽湖大戰,因為運氣好,所以,取得戰爭勝利,這場戰爭後,一舉成為了當時南方最強大義軍。於是,東滅張士誠後,陸續北伐和消滅其他各路軍閥,有名將徐達常遇春藍玉,北伐取得極大的成功。於,1368年登基為帝,是為洪武帝,國號大明。

    總的來說,兩人能從布衣出身奪取天下,都有實力和運氣的成分。

  • 5 # 覓史說事

    我是歷來都會意,我來回答。

    劉邦跟朱元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布衣皇帝,分別建立強大的漢王朝和大明王朝,對後世影響深遠。

    比起出身,劉邦比朱元璋要高點,起碼劉邦家中還有房有田,當時還有東西可以吃,同時劉邦當時還是做官,雖然亭長官微位低,但劉邦卻從來沒有沒有停下酒肉飯局,因此交際圈還是挺好的。

    朱元璋生長在元末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相當於流民,朱元璋小時候家中異常貧窮,以放牛為生,父兄死後,朱元璋先後做過乞丐跟和尚,所以相比劉邦,朱元璋的出身可以說是困苦不堪。

    然而一個身為混混,一個身為乞丐,為什麼能創立不世偉業走向成功呢?我認為他們他們是有真本事的。

    一、膽色過人,看清時勢

    揭竿而起,看似豪邁衝雲天,實則是犯上作亂隨時掉腦袋的危險之舉,劉邦他反秦朝,自己落草為寇,觀望大勢,終於在形勢明朗下佔領沛縣,被推舉為沛公,劉邦他反西楚,彭城之戰後,劉邦的老爹老婆都被項羽抓去,險些做成肉湯,同時造反的陳勝吳廣等人,不是死於敵手,就是亡於屬下,能成功的萬里挑一,如果造反是門生意,絕對是風險最高的生意,並且心理承受素質要極高。

    二、能夠積累政治資本

    單父縣的門閥呂公因避仇而移居沛縣之時,劉邦以不離糟糠的諾言娶了呂公的女兒呂雉,從此劉邦地位高漲,雖然這是呂公的政治眼光,但是何嘗不是劉邦的高瞻遠矚,劉邦藉助呂公的聲望,在地主門閥階級之中提高了名聲與地位,為其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朱元璋更不用說了,他娶了郭子興的的養女馬秀英,名聲地位開始顯赫,從此在郭子興義軍中大放光彩。

    三、聚人才、識人才、有魅力

    劉邦雖是混混,卻是個很有魅力的混混,蕭何、曹參、韓信、張良,一大幫人中龍鳳圍在他身邊,捨命保駕。用劉邦自己的話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這三位就服劉邦,縱然造反機會,全無造反之心。

    朱元璋的人格魅力遠遠不如劉邦,但他是實幹派,他用自身的實幹苦幹巧幹折服了身邊眾人,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朱升等,這些都是獨當一面的好手,但他們能做的朱元璋也能做,他們服朱元璋看重的就是朱元璋的能幹有能力。

    劉邦和朱元璋起義之所以能夠成功,個人認為識人才、聚人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劉邦和朱元璋身邊的人可以說什麼型別的都有。知識分子、官員出身、農民出身、商人出身等都有。這些人可說能把領導者看不到的東西給看到,想不到的東西給想到,完全抵消了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所以起義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才和物力。這裡面最重要的是知識分子,這些人由於文化程度較高,所以能夠看到的、想到的比較多。一旦起義的時候得到這些人、重用這些人,這些人能在起義中發揮重大的作用。而且這些人一般在當地有名望、有影響力,其能夠號召更多的人,聚集更多的人才為義軍增加實力。

    有遠見、有能力、有魅力、有政治資本、同時能夠聚集英才為己所用,這都是能夠成就偉業的必備條件。

    因此劉邦跟朱元璋有很多的相似點,畢竟朱元璋是視劉邦為偶像的,但是要說天命註定我就有點不認同了,無非是他們遇到好的時機,而且他們抓住了時機,自己也擁有常人不能擁有的本事,所以他們成功了。

  • 6 # 珍珍兒的新新

    一、明太祖朱元璋

    1.朱元璋是窮苦百姓出身朱元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貧苦出身的皇帝了。青少年時期,朱元璋的家鄉鳳陽縣發生旱災,他的父母都被餓死了,可他連埋葬父母的錢都沒有。身為人子,眼見父母被餓死,卻無能為力,可憐又可悲。朱元璋走投無路,便出家當了和尚,可惜還有磨難等著他。當和尚還不滿一個月,寺廟裡就產生了糧食危機。朱元璋只好離開皇覺寺,四處遊歷,當了一名遊僧,其實就是乞丐。

    2.朱元璋起點是起義軍追隨者幾年以後,朱元璋又再次回到廟裡,因為被冤枉偷東西,一氣之下投靠了元朝末年的起義軍郭子興。投靠郭子興是朱元璋一生的轉折點,他的人生開始從谷底開始反彈。不僅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郭子興死後,還繼承了他的勢力,人生逐漸走到了巔峰。所以就出身來說,朱元璋的前半生怎一個“慘”字了得。

    二、漢高祖劉邦

    1.劉邦是尋常小吏出身劉邦是小官,拿現在的官職來講,相當於一個鎮長或者是鄉長,相比於同時期的項羽,劉邦的起點不高。但他的祖上曾經是魏國貴族。同樣是娶妻,劉邦因為面相好,娶了呂公的女兒呂雉。後來劉邦押送囚徒服役,半途中很多罪犯跑了,劉邦害怕朝廷責罰,帶著剩下的幾十人上山當了山大王。

    2.劉邦的起點是起義軍首領

    不久之後,陳勝和吳廣起義,沛縣也跟著起義,結果,蕭何和曹岑害怕當首領連累家人,便推舉了年齡大的劉邦為頭頭,稱他為沛公,這個時候劉邦都快五十歲了,當了沛公之後,劉邦便開始自己的發家史。

    幾項對比之下,朱元璋比劉邦起點低多了。劉邦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種地,整天遊手好閒,還當了亭像,沒有捱餓受冷,後來起義居然還是小頭領。反觀朱元璋,最底層出生,父母兄弟都因大旱被餓死,自己舉目無親,十幾歲的少年孤身一人,迫於生計才參加起義軍從底層做起。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都是出生極好,像楊堅和李淵都是西魏八柱國的後代。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皇帝,像石勒和朱元璋是奴隸或者是乞丐出身。

  • 7 # 林子說歷史

    劉邦是大漢王朝的開創者,通常稱其為漢高祖。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創者,通常稱其為明太祖。

    這二人起兵前與普通人相比,並無明顯差別。可就是這樣的兩個普通人,確建立了兩個王朝。他們二人成功有人說是運氣好,有人說是有真本事,也有人說是天命所歸。從身份開始到底如何,我們好好說道說道。

    出身

    劉邦起兵前是個亭長,這個職位是個低階到,與普通百姓相差無幾的,這麼個職位。家裡多少也有些田地。至少吃飯還沒問題。

    朱元璋起兵前是個遊方(乞討)和尚,沒有職位,就是個普通百姓。家裡也沒有田地,因此其父去世時,還要借別人的地安葬。

    由此可見朱元璋起兵時,他的起點更低。連吃飯都比較困難。

    運氣成份

    要說到亂世,通常很多人都會想到,十八路反王、十三六路煙塵啥的。

    可見在每個王朝的末世,都有無數股起義軍,無數個帶頭大哥。秦末的劉邦與元末的朱元璋,在這麼個情況下,他們都能夠脫穎而出。

    你說他們有一兩次好運氣還行。若說他們天天好運氣,這個是不可能發生的。

    由此可見他們的成功,與運氣好壞並無關係。

    有真本事

    劉邦的本事是不會打仗,不會治國,不會出謀劃策,但他會用人。朱元璋打仗也是一般,治國也不如手下能吏,出謀劃策也不如劉伯溫,但他會用人。

    俗話說王朝是人組成的,他們會用人,這就是最大的本事。所謂降伏普通人靠能力,降伏小人靠手段,降伏高人靠格局。

    在亂世想做大事業,就要順應歷史趨勢的發展,引領歷史趨勢的發展,創造新的歷史趨勢。

    社會是人的社會。趨勢就是大多數,人心中所希望的方向。劉邦與朱元璋有這個格局,且他們會用人,不僅僅是手下的能吏、大臣、大將,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由此可見,他們是有真本事的。

    所謂天命所歸

    這個事兒嘛,他們是歷史的選擇。說他們是天命所歸,也說的過去。

    可歷史之所以選擇他們,是他們主動順應歷史趨勢,再引領歷史趨勢,然後創造新的歷史趨勢。這樣歷史自然選他們。

    由此可見劉邦和朱元璋,他們的天命所歸,是無稽之談。

    綜上所述劉邦和朱元璋相比,朱元璋起點更低。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好運氣,而是因為有真本事。至於天命所歸也是沒有的事兒。

  • 8 # 賤議你讀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我來回答!

    和劉邦比起來,朱元璋的起點要更低!

    我從下面兩點來進行分析:

    第一、身份地位

    劉邦是泗水亭亭長,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來看,他是吃皇糧的公務員。

    反觀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後來還失去了土地和家人,為了生計,被迫去和尚廟當和尚。最後,和尚廟被一把火燒掉,就成了無家可歸的遊行僧。可以說,朱元璋是真正的無產階級。

    第二、身邊的人才智囊庫

    1、劉邦:擁有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

    這三人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人中龍鳳。一個指揮千軍萬馬;一個保障後勤供給;一個制定大戰略方向。這三人在一起,那就是妥妥的王炸啊!

    2、朱元璋: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這幾個——徐達、常遇春、湯河、藍玉、劉伯溫、李善長。

    如果把朱元璋這些開國功臣放在漢初,徐達比之韓信、李善長比之蕭何、劉伯溫比之張良,高下立判。

    從上面兩點就能看出,朱元璋的起點比劉邦,低了太多。

    我在來說說他倆是如何成功的呢?是運氣?天命所歸?還是有真本事?

    1、劉邦是一個特別會善用人的一個帝王。若是讓他領兵打仗,那肯定會輸的一敗塗地。就像韓信所評價的那樣:善將將(善於管得住將軍)。

    作為一個集團的最高領袖,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知人善任。

    讓自己手裡的人才,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並適當的放權,才能讓這些人才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本事。而作為集團領袖,沒必要事事親為,把握住大方向不出亂子就行。

    劉邦知人善任的本事,幫助他最終奪取天下。

    2、朱元璋的軍事才能,要高於劉邦。畢竟是從小兵做起,一步步從基層走上領導崗位的。

    但凡開國皇帝,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重視人才,並且能做到不偏聽偏信。

    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一戰略被朱元璋所採納,為他後期奪取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元末亂世群雄之中,只有朱元璋身上具備了一個開國皇帝的所有素質。

    再看看朱元璋的對手們: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何真等等,除了陳友諒有爭雄天下的野心,其他都是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的小地主。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奪取天下,還是得靠真本事!

  • 9 # 波波戲說歷史

    單從起點看,朱元璋簡直沒法跟劉邦比。 朱元璋是個苦命的窮人家的孩子。

    自幼貧寒沒讀過書,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從小以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後入皇覺寺為僧,做了小行童,在寺裡是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入寺不到二個月,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一流浪就是三年,後跟著郭子興鬧起義。

    劉邦是個遊手好閒,混吃混喝的“黑老大”。

    劉邦父母雙全,家裡尚有幾畝薄田,從小衣食無憂,年齡稍長後,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大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能治理商業,也不能幹活,沒有收入。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人到中年當了個亭長。

    從眼界來看,身為放牛娃的朱元璋,在田間地頭放牛時,做的最大的夢應該是有天能當上地主,娶地主的女兒。

    身為亭長的劉邦,混跡於白道黑道中間,心高氣傲的他,是否也曾想過哪天弄個縣令噹噹。

    有一個經典的古代笑話。

    三個老漢在吹牛。

    拾糞的老漢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全亭的糞全部歸我,誰都不許動。

    砍柴的老漢冷笑道:你眼裡只有糞,要是我當了皇帝,就打一把金斧頭,天天用它去砍柴。

    討飯的老漢聽完後眼淚都笑出來了,他說:就你倆這層次!都當皇帝了,還用得著幹活嗎?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什麼也不幹,左邊一個油條攤,右邊一個包子鋪,想吃油條了就吃油條,想吃包子了就吃包子。

    至於兩人最終都能以布衣出身奪取天下,肯定都有實力和運氣的成份。

    人要實現逆襲有多難!更甭提當皇帝!你懂得! 

  • 10 # 鄭桂軍zgj

    劉邦的起比朱元璋高點,孬好家裡有田,年輕時做了個類似村組長的小官亭長。而朱元璋是標準的窮苦農民出身,窮到父母兄長死了都無錢無地安葬。

    至於他倆的成功是運氣好還是有真本事或者是天命所歸。我認為,肯定有運氣好的成分,本身也得有過人的本事。

    做皇帝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武功,但情商、智商必須要高,還得有超人的人格魅力,否則憑什麼成千上萬人甘心跟著你打拼江山。

    做皇帝成功的條件還有能識人、會用人、審時度勢、乘勢而起,尤其是開國皇帝,不能大樹底下好乘涼,等著接班即位做皇帝。必須膽識過人,不懼兵火,不怕丟命,堅忍不拔,唯其如此,在運氣好的前提下,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至於說到是否天命所歸。這個涉及宿命論和天命的範疇。

    什麼是宿命論呢?所謂宿命論是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偶然因素造成,是不可預測,不可預知而又是註定的、不可改變的一種命運觀。

    劉邦和朱元璋註定是皇帝命嗎?答案如果是否,怎麼解釋他倆做了皇帝?答案如果是“是”,這世界上真的存在“宿命”嗎?

    為什麼古時扯旗起義的人那麼多,到最後卻落了個造反不成反丟了性命?

    後半部分的題,留給哲學家、儒學家、研究易經、命理的專家學者去論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莓芝士蛋糕最正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