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婉兮歷史

    張廷玉是歷經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老人,並且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張廷玉都備受重用,那麼張廷玉作為一個漢人為何能做到上書房首輔大臣的位置呢?其實張廷玉憑藉的是他對康熙與雍正絕對的忠心,其次是張廷玉的會揣摩康熙與雍正的臉色心思,能在康熙與雍正的問話或者眼神裡面揣摩皇帝的意思,並且還能很好的辦好康熙與雍正的事,這就是一種能力,在其次是張廷玉堅持中庸,不搞黨爭也不站位任何一個皇子,一切都看康熙,確定了康熙的心意然後再伺機而動,所以張廷玉能夠屹立不倒是有原因在的。

    張廷玉是大學士張英之子,並且張英家教很嚴,有一次張廷玉想要參加會試,但是那次主考官是張英,為了避嫌張英就沒有讓張廷玉參加,這件事得到了康熙的讚許,並且流傳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張英家的事,說張英老家鄰居想要蓋房子,卻偏偏過界要蓋到張英家,張英的母親忍不了,於是就寫信給張英讓他管一管這事,張英看見母親的急報還以為家裡出了什麼大事,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這點小事,所以就寫了一首詩“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信傳回去以後,張家就主動讓出三尺,鄰居家看見張英家如此大度所以也讓出三尺,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同時也說明一個好的家教真是太重要了。

    而張廷玉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他如此受到重用呢?其實善於看康熙與雍正的臉色心思固然重要,但是個人業務能力也同樣重要,張廷玉的貢獻主要在於他改革了軍機處制度,雍正時期那時因為朝廷頻繁攻打準噶爾部,所以軍事情報源源不斷的傳進來,所以雍正就設立了軍機處,但是如何防止情報傳進來不外洩呢?張廷玉就建議把軍事情報擬好以後,不必交到內閣重新抄寫,而是直接加蓋軍機處印章直接發出去,這樣就避免了洩露的嫌疑。

    第二點改革了奏摺制度,也就是把大臣上奏摺的時候先是上一些問題的大致描寫,等到皇帝批示以後,在把問題的詳細描寫傳上來,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提高了奏摺的保密制度。

    第三點就是整頓吏治,張廷玉為人正派清廉所以整頓吏治也是毫不手軟,尤其是整治“張老虎”的事也是如此,所以張廷玉受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當然了這也是康熙與雍正有識人之明,並且不因為張廷玉是漢人而輕視也有關係。

    那麼《雍正王朝》裡面為什麼張廷玉能受到康熙與雍正的重用呢?《雍正王朝》一開始演的就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事,當時的整治環境很是險惡,稍有不慎就會像佟國維與馬齊一樣登高跌重,所以張廷玉堅信的原則就是先不說話也不為皇子站隊,而是揣摩康熙,看康熙的意思然而決定自己該做什麼,所以當說太子領兵謀反康熙廢了太子以後,只有張廷玉提醒康熙太子手諭可能是偽造的,康熙這才知道自己原來是被利用了,利用自己的手廢了太子胤礽。

    康熙想要查證還是張廷玉勸阻了康熙,讓康熙靜觀其變,畢竟太子被廢對有些人是有益處的,不用急這人也會慢慢浮現,後來康熙回去就讓大臣推薦新太子,這時候八爺黨就算全部暴露出來了,滿朝文武幾乎都聯名推舉八阿哥胤禩,就連上書房大臣佟國維與馬齊也都戰隊八阿哥,但是隻有張廷玉自始至終不表態不說,還獨自一個人讀書靜心,這份心胸氣度誰比得上啊?

    後來康熙皇帝看了滿朝文武舉薦八阿哥的奏摺看著真是心驚啊,而且康熙自從知道太子手諭是假的以後,其實內心也後悔了,只有張廷玉知道康熙的心思,並且康熙先是出其不意的把太子一黨的胤祥放了出來,這一波操作令佟國維與馬齊瞬間懵了,只有張廷玉算是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所以在後來公開推舉新太子以後,康熙提出誰推舉了廢太子胤礽以後,只有張廷玉與四阿哥胤禛有奏摺推舉胤礽以後,這時候張廷玉算是打敗了佟國維與馬齊成為了真正的上書房首輔大臣,成為了康熙最器重最信任的人。

    後來二廢太子以後,張廷玉也明白了康熙逐漸看重雍正的心意,但是張廷玉依然沒有站隊,而是等到康熙病重親口傳位雍正以後,張廷玉才徹底站隊雍正不說還直面應對八阿哥胤禩一黨的攻擊,這一點如何不讓雍正看在眼裡呢?所以後來雍正重用張廷玉,任命他為軍機處首席大臣,張廷玉依舊成為了雍正最重用的漢臣。

    真正令雍正暖心的是八爺黨勾結弘時把旗主王爺弄進京城要恢復八王議政,企圖架空雍正,這時候因為雍正上位以後革職抄家的大臣不少,並且雍正還施行新政什麼“士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可謂是得罪了太多計程車紳官宦之家,這時候雍正被逼宮滿朝文武都默許不說,只有張廷玉出來痛斥八王爺胤禩圖謀不軌,痛斥八王議政是牽強之詞,來揭穿胤禩的陰謀,經此一事雍正則是更加把張廷玉當成自己的肱骨之臣了。

    張廷玉作為漢臣是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人,並且還是雍正親口交代乾隆的,不得不說張廷玉真是很厲害,只可惜在乾隆時期因為參與黨政而失寵於乾隆,所以乾隆對張廷玉多方打擊,但是張廷玉死後還是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也算是圓滿了。

  • 2 # 小虎愛看劇

    張廷玉作為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倍加信任和倚重的決策層大臣,經歷了“九王奪嫡”的殘酷鬥爭、經歷了雍正皇帝清算政敵和擁立功臣的冷血過程,卻還能位極人臣而不倒、備受恩寵而不驕,其政治智慧和站位藝術,可見一斑。

    在清朝初期和中期,清朝很多制度都是延續明朝舊制。此時的張廷玉,發揮的制度設計者和改革先鋒的作用。先後改革了奏章制度,完善奏摺保密制度,設計了軍機處制度。特別是軍機處,成為清朝中樞機構並深深影響了清代中後期的歷史。死後,張廷玉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的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的這份履歷堪稱完美。能夠得到雍正初始信任,主要基於兩點,其一是學問優長,其二是才華洋溢。

  • 3 # 使用者張喜貴

    謝謝邀請回答,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為何受到康熙如此重用,說說自己的看法。張廷玉在康熙,雍正時期,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傑出的政治家,安徽桐城人,他本是大學士張英之子,詩書世家,在康熙三十九中進士,入南書房進入權力中心。此人一生做事謹慎,從不拉幫結派,忠於皇上,在九位王子爭奪儲君之位的鬥爭中,他一直靜心旁觀,從不傾向那個,善於揣摩聖意。就連皇上走路的腳步聲都能聽出,這不是一般的聰慧與靈敏。在上書房有佟國維,馬齊,他們二人均為八旗子弟,作為唯一漢人的張廷玉卻能在皇上面始終得寵,立於不敗之地。

    雍正繼位之後,張廷玉更是殫精竭慮,為國為民辦事,每天清晨四點就到軍機處候著,隨時聽從皇帝的宣旨。有一天張廷玉正和皇上議事時突然昏倒,這可急壞了雍正皇帝,馬上傳御醫,御醫一看,笑著說張中堂沒有什麼病,只是餓得昏倒。這可把皇上感動得不得了,從此君臣更是上下一心,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毫歸公,等等一系列改革如火如荼。

    到乾隆時期,君臣關係漸漸疏遠,也可能張廷玉有點以老賣老,也可能乾隆慧眼識新人。總之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對張廷玉是心生介隙。但死後還是配享太廟的唯一漢臣。這也是雍正在位時親口許下的,乾隆也不好更改。

    張廷玉生於1672年死於1755年,活到八十三歲,三朝元老,不簡單的大人物啊!

  • 4 # 泰好玩THAIFUN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雖然是一位男性,但扮演了老康熙女兒的角色,溫柔體貼,承歡老康熙膝下,稱得上是康熙晚年的一件須臾不可離身的小棉襖。張廷玉放在一堆名臣中把當官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上忠於皇帝,中能堅守儒家傳統道德,下面還懂得官場險惡該伸則伸,該忍能忍。康雍乾都是非常強勢的皇帝,不好伺候,大臣敢專權等於找死,張廷玉能夠歷經三朝而不倒,自有其過人之處張廷玉充滿忠誠與善意,奉行“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宗旨,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 5 # 一抹微笑7100

    我先大概講下我對這部電視劇的看法,《雍正王朝》是1997年由胡玫導演,唐國強,焦晃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可以說這是一部很經典的歷史古裝劇,之所以優秀大概有兩點,1:演員演技的老練,演員深厚的功底為這部劇奠定了基礎,對手戲火花四濺,臺詞實力堪稱教科書,角色形象刻畫的非常傳神,2:劇情有內涵有深度,它所反應的是政治和權謀,所講述的故事無一不是紮根在社會背景之下,有著極其縝密的邏輯性,看膩了後宮戲,《雍正王朝》給人帶來的是更為大氣的上位者的謀略

    現在我來回答提問,張廷玉經歷了康熙到乾隆三任皇帝,做事非常合格靠譜,先說下他的政績吧,1:他完善了奏本制度,官員上報可以更加簡單,同時使用繳本制度,減少了事情洩密的風險,2:他推動建立了軍機處制度,提高了處理軍務的速度,也加強了嚴密性,3:他整改了刑律,從抓人到判刑到釋放等流程,給出了一些改進意見,讓這些事情變得更合理

    張廷玉對康熙的忠心特別是九子奪嫡上演的如火如荼時,張廷玉處心積慮為康熙和江山社稷著想,助了康熙順利傳位給雍正一臂之力,到了雍正繼位後,張廷玉對雍正皇帝也是忠心耿耿,能夠得到初始信任主要也是他學問優長才華橫溢,凡是皇帝交待的差事都能很好的完成,張廷玉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的這份履歷堪稱完美。

  • 6 # 老董說電影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除了康熙皇帝對皇位的最終歸宿擁有絕對決定權,身處大清王朝決策機構——上書房的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同樣擁有對康熙皇帝很大程度的影響,並透過自己的政治站位為奪嫡皇子們增添一份絕對不容忽視的砝碼。

    佟國維、馬齊為皇八子胤禩站位,讓“八爺黨”成為了皇子勢力集團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政治集團;而張廷玉卻自始至終沒有明確自己的站位,只是跟在康熙皇帝身後,和皇四子胤禛一樣,本著一心為朝廷著想,一心維護康熙皇帝地位和權威,時時事事處處為康熙皇帝站位。

    推舉新太子人選時,張廷玉地位上升,成為上書房首輔大臣,深得康熙皇帝信任和倚重;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升級為雍正皇帝以後,張廷玉的地位更為牢固,被雍正皇帝視為肱股之臣。

    佟國維透過和康熙皇帝的“政治交易”,換取了家族榮華的延續,但卻也落得一個“回家養老”的結局;馬齊雖然得以保留官職和祿位,但其影響和權威遠遠不如以前。就康雍兩朝最後的官職和地位而言,張廷玉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張廷玉作為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倍加信任和倚重的決策層大臣,經歷了“九王奪嫡”的殘酷鬥爭、經歷了雍正皇帝清算政敵和擁立功臣的冷血過程,卻還能位極人臣而不倒、備受恩寵而不驕,其政治智慧和站位藝術,可見一斑。

    應熱心粉絲要求,筆者選取了較為具有代表性的三件事,予以具體解析說明:01 江南歌謠傳至京城以後,張廷玉的語言藝術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在完成了江南募捐的任務以後,得罪了江南地區的官員和富商,於是向康熙皇帝上奏,狀告胤禛、胤祥縱容災民鬧事、逼迫江南富商捐款。

    康熙皇帝召集了上書房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和太子胤礽共同商討處理意見。

    康熙皇帝未至,最先到達的馬齊和佟國維說道:“四爺一個奏摺就參倒了三十多個府道官員,這是不是有些急躁了?”

    佟國維立馬接上:“這差事交給八阿哥他們幹,準不會這麼幹!不過,怎麼說呢,也難得四爺和十三爺這片心吶!那些個官員,一手從國庫裡面掏銀子,一手向百姓敲骨吸髓的!”

    而後,隨即趕來的張廷玉立馬接上話頭:“對,佟中堂說的對!......這大清的江山也非得四爺這樣的人痛加整治不可!”

    而後,康熙皇帝來到說道:“胤禛他們江南一行搞得很熱鬧,你們剛才說的,朕都聽到了,是各有各的說法!”

    康熙皇帝這一句“你們剛才說的,朕都聽到了”,就是張廷玉“接話頭”,給出對胤禛江南一行意見的目的所在。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李德全在遇見張廷玉的時候,說道:“哎喲,張大人,您那麼早就來了!皇上剛召見完大不列顛國和北韓國使臣,這會正更衣呢!”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張廷玉來的比佟國維和馬齊要早,可為什麼等到佟國維、馬齊來到康熙皇帝的召見地點,發表了對胤禛一行在江南所為的意見後,才最後出現呢?

    張廷玉等的就是佟國維和馬齊的意見!

    馬齊對於胤禛、胤祥的行為是不同意甚至不滿的;

    而按照佟國維先是貶低胤禛、為胤禩說話而後又有“難為了四爺和十三爺這片心”的話鋒轉換,佟國維接下來應該是對胤禛、胤祥等人繼續的褒獎之詞。

    張廷玉這才趕緊接過話頭,並且強調“對,佟中堂說的對”,而後才發表自己對於胤禛、胤祥的褒揚態度。

    張廷玉的一系列行為,目的何在?

    1、對於胤禛等人在江南“縱容災民鬧事、逼迫富商捐款”的行為,康熙皇帝肯定是默許甚至是讚揚的,要不然那份彈劾胤禛、胤祥的奏摺也不用召集太子胤礽和決策機構大臣來共同商議,康熙皇帝就可以直接下達處罰命令。

    張廷玉對此非常瞭解,所以才會依照康熙皇帝的心意,發表自己對於胤禛行為褒揚的態度和政治立場。

    2、但是張廷玉一直所秉承的政治態度乃系堅定站在康熙皇帝身後,並不具體站位任何一位皇子的勢力集團,那麼,張廷玉對此事的態度表述就要滿足兩個條件:一要保證順著康熙皇帝的心意發表自己的看法;二要讓康熙皇帝看到自己只是就事論事,沒有政治站位跡象。

    將佟國維的話強行搶斷,並且在佟國維開始誇讚胤禛的時候,強行搶斷,就能滿足這兩個條件。

    張廷玉搶斷佟國維的話,就向康熙皇帝表明:

    一、張廷玉是接著佟國維的態度發表的看法,是就其所說“那些個官員,一方面從國庫裡掏銀子,一方面向百姓敲骨吸髓”的具體情況,予以的態度表述。張廷玉想要表明的是他的態度只是贊成和認可胤禛懲治官員和富商的行為,而非其本人。

    二、張廷玉強行接過佟國維的話,予以相似態度的補充,就能很好的將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轉嫁到佟國維的身上。也就是說,他既讓康熙皇帝聽到了自己的意見,又能讓康熙皇帝認為是自己對佟國維意見的補充。即使對胤禛的認可態度會得到康熙皇帝的忌諱,也只會對最先表露態度的佟國維予以訓斥甚至處罰。

    三、佟國維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堅定支援皇八子胤禩,他對於胤禛的行為都能予以充分認可,說明胤禛真的是站在“一心為公”、“一心為國”的立場上辦差的。張廷玉接過佟國維的話頭繼續表述,就會讓康熙皇帝認為自己同樣是站在“公平公正”、“為民為公”的立場給予的看法,並不牽扯政治站位,同黨維護。

    既讓康熙皇帝明確了自己對於胤禛等人的態度,又將自己表露態度所可能觸及康熙皇帝忌諱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張廷玉的語言藝術,登峰造極。02 推舉新太子人選時,張廷玉的執行藝術

    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以後,康熙皇帝下達了“諸臣舉薦新太子人選”的命令。

    康熙皇帝和張五哥在雪地的一番對話,讓康熙皇帝明確了釋放皇十三子胤祥的決定,然後,康熙皇帝來到了忙於“議舉新太子”的上書房。

    上書房裡,佟國維想用一碗“奶子”拉攏張廷玉加入舉薦皇八子胤禩的陣營。

    張廷玉予以“喝不慣那個味,我還是喝茶”的拒絕態度以後,佟國維轉身遞給了馬齊:“馬大人,今兒茶房的奶子沏的不錯,趕快趁熱喝了吧!一會涼了,再喝,那味兒可就兩樣了!”

    這句話很明顯不是給馬齊說的,而是給張廷玉說的:

    推舉皇八子胤禩的諫章目前最大,胤禩就是那碗“熱奶子”,等到胤禩的太子名分定了,你張廷玉再想喝,“味兒”就不一樣了,也就是沒有了舉薦胤禩的巨大功勞了!

    張廷玉拒絕了佟國維的拉攏,就是決定了不支援皇八子胤禩?

    並不是!

    他只不過是還沒確定康熙皇帝的真正意圖,還不能過早的選擇站位。

    而後,康熙皇帝來到了上書房,張廷玉從康熙皇帝的一句問話中,就確定了康熙皇帝對“議舉新太子”的真正打算。

    康熙皇帝來到上書房,馬齊對於當前議舉結果的彙報,康熙皇帝一個耐人尋味的眼神和一句“你們弄吧”,給予了漠不關心的態度。

    而後,康熙皇帝問到:“這河南、四川、江蘇,奏摺上都說了什麼?”

    康熙皇帝此次前來上書房的目的,就是來問問地方政府的奏摺?這和康熙皇帝前後的具體行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有點突兀啊!

    既然要問地方奏摺,康熙皇帝為何單單對河南、四川、江蘇三省感興趣?沒有規律可循啊!

    張廷玉就是根據康熙皇帝的這個問句,確定的康熙皇帝對新太子人選的態度。

    河南有什麼?

    有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去年監修的黃河堤壩。

    但一個偌大的河南省,就只有這一份奏摺嗎?而且,河南巡撫奏摺上請示朝廷的重點是“能否免去受災州縣百姓一年的賦稅”,而並非那段“今年沒有沖毀的河堤”!

    四川有什麼?

    有年羹堯肅清了四川境內全部土匪、四川境內前所未有的安寧;同樣,四川就只有年羹堯清除土匪這一件事?

    江蘇有什麼?

    江蘇有一個請求朝廷旌獎的孝子;而且,張廷玉既然明確了“您看過這份奏摺”,為什麼還要拿出來專門強調一下呢?

    康熙皇帝將河南、四川、江蘇單獨拿出來詢問的時候,張廷玉已經明確了康熙皇帝的所指,明確了“河南”和“四川”都有一個共同點,而“江蘇”才是康熙皇帝的真正目的所在。

    河南和四川的共同點,就是都有皇四子胤禛的影子;

    而江蘇的孝子則代表了被圈禁在理藩院的皇十三子胤祥,這才是康熙皇帝“要大大旌獎”的目標人物。

    在絕大部分朝臣紛紛舉薦皇八子胤禩的關鍵時刻,康熙皇帝刻意將皇四子胤禛搬出來,而沒有給胤禩站位,就說明康熙皇帝心中對於胤禩繼任太子並不認可;但如果康熙皇帝真正心儀的太子人選就是皇四子胤禛,為何會在認可胤禛調教年羹堯的同時,又認可了胤禩舉薦年羹堯的“識人之明”?

    這說明,康熙皇帝此次心意的皇儲人選也不是皇四子胤禛,康熙皇帝真正的目的在於強調“胤祥的監修河堤之功”、“強調胤祥的孝子本性”,來為釋放皇十三子胤祥找到不容拒絕的理由。

    也就是在康熙皇帝將胤禛和胤禩對年羹堯的調教和舉薦功勞相抵的時候,張廷玉就明確了康熙皇帝將“河南、四川、江蘇”三省單獨拿出來詢問的目的並不在於皇四子胤禛,而在於皇十三子胤祥。

    只不過是,康熙皇帝還沒找到釋放皇十三子胤祥的恰當理由,需要張廷玉的“臨門一腳”,於是那份康熙皇帝早已經看過的“孝子旌獎奏摺”就被張廷玉再次拿了出來。

    而皇十三子胤祥是因為牽扯到了胤礽的罪行才會被圈禁理藩院的,胤祥被無罪釋放,胤礽當然也已經被康熙皇帝原諒了!所以,張廷玉就明確了康熙皇帝的真正想要選擇的太子人選仍然是胤礽。

    而後,就有了張廷玉“單獨有一份密摺”的出現;就有了佟國維“回家養老”、馬齊“被降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但排在張廷玉之後”;就有了張廷玉晉升上書房首輔大臣的結果。

    康熙皇帝對當前議舉結果的漠不關心和對三省奏摺的詢問,讓張廷玉明確了皇八子胤禩並非康熙皇帝的心儀太子人選;河南奏摺,讓張廷玉明確了康熙皇帝來上書房的真正目的乃系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四川奏摺彙報中,康熙皇帝又將胤禛和胤禩的功勞抵消,讓張廷玉明確了康熙皇帝的真正目的就是皇十三子胤祥。

    然後就是江蘇孝子的再次強調,讓康熙皇帝順理成章的完成了此次前來上書房的真正目的——釋放皇十三子胤祥,為朝臣舉薦皇八子胤禩起到負面影響,為胤礽復立做好輿論準備和政治站位。

    從一個問句中,張廷玉就窺探到了康熙皇帝的真正用意和其對太子人選的真正選擇,並根據康熙皇帝的心意予以逐步階梯的搭建和理由襯托。並在康熙皇帝面對佟國維釋放胤祥行為的“不解”詢問時,張廷玉趕緊用“賞畫”的由頭將康熙皇帝帶離這個尷尬境地,其執行藝術可見一斑。

    康熙皇帝給予的“好!妙!”評價指的就是金門畫吏冷吉臣所完成的“承德離宮避暑山莊圖”?

    分明就是對張廷玉“執行邏輯”和“深通上意”的完美藝術給予的頂級評價!03 乾清門前皇子打鬥,張廷玉的“範圍處理”藝術

    將佟國維和馬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罰以後,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這連個分屬“太子黨”和“八爺黨”的“武力擔當”於乾清門外大打出手。

    康熙皇帝趕到以後,皇十四子胤禵“刻意”和康熙皇帝進行了一番“辯論”,氣的康熙皇帝拔刀就要“宰了”胤禵。

    在此過程中,張廷玉就說了一句話:“十四爺,小杖受,大杖走,您怎麼還不走啊?難道真要陷皇上於不義嗎?”

    胤禵和康熙皇帝“強行辯論”的政治目的,我們已經另行成文論述,這裡僅對張廷玉的這句話進行解析。

    張廷玉的這句話看似是簡單的勸說,但卻有著“範圍處理”和“威脅勸阻”的雙重效果在內。

    張廷玉那句“小杖受,大杖走”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乃系儒家文化中對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認定,也是為了不讓父母陷於不義的最佳做法。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小受大走”的適用範圍更多的在於民間父母教育孩子的行為中。

    就此來看,張廷玉這一句話就能達到三個目的:

    1、將康熙皇帝和胤禵之間的“辯論”限定於普通父子之間的矛盾範圍,而非君臣。

    胤禵對康熙皇帝的“無禮爭辯”本就是對於康熙皇帝處理新太子人選的不滿情緒表達,如果按照“君臣之禮”,胤禵的狂悖犯上就會被認定為“大不敬”之罪,就被處以各種可能的懲罰。但張廷玉一句話就將這場爭吵界定在了“家務事”而非國家層面、法律層面的“君臣”關係。

    這就避免了康熙皇帝對於胤禵的懲罰,更避免了因為對胤禵處罰而嚴重影響康熙皇帝“慈父”形象的可能。

    2、用儒家文化中對於“孝子”的具體要求,讓胤禵能夠“體面”的逃走。

    面對康熙皇帝拔出的刀,胤禵心中肯定也會有所畏懼,畢竟拔刀的人不光是胤禵的父親,更是大清帝國的皇帝,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包括自己的親生兒子。

    但於大庭廣眾之下,皇十四子胤禵的慷慨之言和大無畏的形象已經設定,作為一個行伍出身的阿哥,胤禵下不來臺了!張廷玉一句話,就給胤禵搭設了一個“逃走也不丟人”的臺階,這才叫“勸架”。

    3、用嚴重後果來震懾胤禵、提醒康熙皇帝,完成“勸架”目的

    張廷玉最後的“難道真要陷皇上於不義嗎”既是對胤禵的震懾,又是對康熙皇帝的提醒。

    康熙皇帝真要“宰了”胤禵,他的“慈父”、“任君”形象就會立馬坍塌,“盛怒殺子”的不義之舉就會永遠跟隨康熙皇帝。這對於一國之君是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動搖其皇權統治的根基。

    胤禵在康熙皇帝舉刀以後,依然以言語相激,不僅違背了儒家文化“小受大走”的孝子行為要求;事情一旦成為了既定事實,就會讓“盛怒殺子”的康熙皇帝陷於不義境地,這是一個兒子的罪過,更是一個臣子不可饒恕的罪過。

    張廷玉一句話,讓康熙皇帝最後下達了“這次推舉新太子,除佟國維外,一律不予追究”的處理態度,也就是說,這個敢於和康熙皇帝“正面剛”的胤禵也被無罪略過了。

    這只是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巔峰表現的一部分,但僅從這三件事中,就能看出張廷玉登峰造極的政治智慧和語言、行為藝術。

    這樣一個將智慧、權謀玩到巔峰狀態的忠臣,下場會差嗎?

    他不是贏家,誰還能成為贏家呢?

  • 7 # 愛剪輯nice

    張廷玉是雍正帝特別信任的大臣,很多朝廷典章制度都是出自他的籌劃與參與,如軍機處的建立。在雍正在世的時候,留下承諾,給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待遇。

    雍正去世,乾隆繼位,這一年張廷玉63歲。他與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同為輔政大臣。但新皇帝已經25歲,並非幼童。最初幾年時間,新君舊臣相處表面還融洽。張廷玉晉封三公之太保,又以文臣封了伯爵,都是特別待遇。乾隆十年,政治對頭鄂爾泰死了,滿洲新貴訥親取代了他。在訥親與張廷玉的排名上,就暗潮湧動。實際上的背景是乾隆帝對鄂爾泰張廷玉兩位前朝大佬政治勢力的打擊,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十三年,張廷玉76歲,提出要申請退休。乾隆不高興了,“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不同意!接下來,張廷玉很多做法,打破了其多半生以來的做事風格。第二年又提出來申請退休,並多次向乾隆帝提醒,你爸爸承諾我配享太廟,你小子別忘了!幾個回合下來,弘曆同學真的怒了,免去張廷玉伯爵,撤銷配享待遇。這下子張廷玉真的回家養老了。又活了四五年,在乾隆二十年去世,卒年84歲。弘曆仍兌現了老爹的承諾,讓張廷玉配享太廟。成為清代配享太廟的唯一漢人。

    那位滿洲新貴訥親,在乾隆十四年以大小金川戰役的指揮失敗被賜自盡,用的刀是他爺爺遏必隆的。所以再看過去,張廷玉是不是老糊塗了?

    電視劇中最喜歡杜雨露老師在《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形象,但其情節與歷史差異較大。

  • 8 # 回看老電影

    張廷玉(1672年-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硯齋,祖籍安徽桐城,大學士張英次子,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其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他先後領導修訂《清聖祖實錄》《明史》《大清會典》等史書。晚年因多次請求歸鄉,觸怒乾隆皇帝而晚景坎坷。1755年卒於家中,死後諡號“文和”。

    看過雍正王朝的電視劇大概都知道康熙雍正為什麼信任張延玉,雍正一個眼神張延玉就懂其中的意思,是一個為人正派處處為雍正排憂解難,化險為夷是雍正身邊最信的過的人。

  • 9 # 雲小云

    張廷玉,安徽桐城人!大學士張英次子!1700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中進士,進南書房!官至刑部左侍郎!自從進入南書房,也就是權力中樞,每天面對皇上。張廷玉對康熙的忠心,也就得到康熙的首肯,特別是九子奪嫡大戲上演得如火如荼時,張廷玉處心積慮為康熙和江山社稷著想,助了康熙能夠順利傳位給雍正一臂之力!到了雍正如願以償登上皇位,張廷玉就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

    在清朝初期和中期,清朝很多制度都是延續明朝舊制。此時的張廷玉,發揮的制度設計者和改革先鋒的作用。先後改革了奏章制度,完善奏摺保密制度,設計了軍機處制度。特別是軍機處,成為清朝中樞機構並深深影響了清代中後期的歷史。死後,張廷玉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的這份履歷堪稱完美。能夠得到雍正初始信任,主要基於兩點,其一是學問優長,其二是才華洋溢。

    在康熙朝中,雖然已經有了太子胤礽,但是奪嫡之爭就沒斷過,所以有些阿哥都希望太子胤礽被廢,這樣他們就有機會繼承大統。其中就有一次,康熙在熱河,傳來了太子造反的訊息,康熙十分震怒,在康熙的緊密部署下,平息了這次叛亂,在康熙和張廷玉研究這次叛亂的問題時,張廷玉提出了關鍵的一點,給康熙提醒太子手諭是偽造的,這是康熙為了穩定朝局,恢復太子身份提供了有利的證明。

    雍正用人很看重學識能力,但他不喜歡用科舉出身的考生,認為他們善於隱藏心思,而且互相包庇,容易結成黨羽。在這點上張廷玉的一次經歷,更加讓雍正皇帝放心。張廷玉26歲這年想參加會試,但因為父親是那一屆的Quattroporte官為了避嫌,就沒有讓他參加。多年後他才有機會考中進士,見到張家家教甚嚴,雍正也很寬慰,而且張廷玉本人的能力也確實出眾,凡事皇帝交代的差事基本都能很好的完成。

  • 10 # 逗趣歡樂多T

    張廷玉,在1700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中進士,進南書房!官至刑部左侍郎!自從進入南書房,也就是權力中樞,每天面對皇上!張廷玉對康熙的忠心,也就得到康熙的首肯,特別是九子奪嫡大戲上演得如火如荼時,張廷玉處心積慮為康熙和江山社稷著想,助了康熙能夠順利傳位給雍正一臂之力!到了雍正如願以償登上皇位,張廷玉就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能夠得到雍正初始信任,主要基於兩點,其一是學問優長,其二是才華洋溢。在康熙朝中,雖然已經有了太子胤礽,但是奪嫡之爭就沒斷過,所以有些阿哥都希望太子胤礽被廢,這樣他們就有機會繼承大統。其中就有一次,康熙在熱河,傳來了太子造反的訊息,康熙十分震怒,在康熙的緊密部署下,平息了這次叛亂,在康熙和張廷玉研究這次叛亂的問題時,張廷玉提出了關鍵的一點,給康熙提醒太子手諭是偽造的,這是康熙為了穩定朝局,恢復太子身份提供了有利的證明。雍正用人很看重學識能力,但他不喜歡用科舉出身的考生,認為他們善於隱藏心思,而且互相包庇,容易結成黨羽。在這點上張廷玉的一次經歷,更加讓雍正皇帝放心。張廷玉26歲這年想參加會試,但因為父親是那一屆的Quattroporte官為了避嫌,就沒有讓他參加。多年後他才有機會考中進士,見到張家家教甚嚴,雍正也很寬慰,而且張廷玉本人的能力也確實出眾,凡事皇帝交代的差事基本都能很好的完成。以上觀點有認同的小夥伴歡迎一起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戶種植的板栗樹要如何管理才能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