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錄歷史人生
-
2 # 賺一哥億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
國家要印多少才算合理,計劃經濟時期,說是印一元錢的貨幣,要有八元錢的物資作保證,現在就不知道了。
擴充套件資料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準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
3 # 父母年代記憶
想要弄清楚錢是什麼,先看一下貨幣的發展歷程。
一
我們都知道,最開始的貨幣,並不是紙幣,而是其他物品,比如說貝殼、金銀。
但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金屬鑄幣已經不能再滿足需求了。
比如你要到很遠的地方換取貨物。
如果路上還要帶著一車的銀錢,既重又不安全。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即使是金銀,也會有磨損。
原本10克變成了9克,那價值自然就變低了。
這不就讓我們平白損失了嗎?
所以說錢莊就出現了。
錢莊大多實力雄厚,全國到處都有分行,類似今天的銀行。
所以大家對錢莊的信任度比較高。
商人只要帶上憑證,到目的地之後,再拿憑證去錢莊取錢就可以了。
後來我們進入到工業社會,社會財富積累的速度加快了。
原來的金銀儲備,滿足不了需求,現代貨幣體系就誕生了。
我們放棄了金本位,開啟了石油本位美元的時代。
在這裡跑題幾句:
從此以後解開了貨幣超發的封印,超發的美元氾濫到全世界。
40多年裡,美元的貨幣總量增加了400倍。
而各國為了避免自己國家的財富遭受損失,紛紛繫結美元,採用固定匯率。
也就是美元超發多少,本國貨幣就超發多少。
所以說世界性的通脹,隨著石油美元制度到來了。
而且通貨膨脹註定會長期存在,我們終其一生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錢跑贏通脹。
至於怎麼跑贏呢,在後面會單獨科普。
所以我們現在說的錢,其實就是紙幣,但是紙幣只是貨幣符號,它只有使用價值。
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只有在流通的過程中才會創造價值。
二
接下來我們看錢從哪裡來?它是怎麼創造價值的?怎麼去影響我們的生活?
1、錢從哪裡來?
我們都知道,錢是由央行印發的,然後傳導到我們手中。
其實這個很簡單,就是央行放錢給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給個人和企業放貸款,企業給個人發工資,錢就到了我們手上。
2、那有了錢以後,它又怎麼創造價值的呢?
錢在流通的過程中就是在創造價值
舉個例子:
光頭強有100塊錢,他用這100塊請熊大幫他蓋房子。
熊大掙到錢之後,再用這100塊僱熊二幫他採蜂蜜。
然後熊二又用這100塊錢向光頭強買木材。
這樣一圈下來之後,整個社會比之前是不是多了房子、蜂蜜和木材呢?
這就是錢在流通中創造的價值。
當然我們的經濟活動比這個要複雜得多。
但是要攤開了講,其實也就這麼回事。
就是錢不停的在不同的人手裡不停地流轉,這個過程中創造了價值。
但如果社會上流通的錢多了,同樣的100塊錢就不值錢了。
也就是能夠買到的東西相比之前就少了。
央行發的錢多了,市面上流通的錢就多了,錢就貶值了,不值錢了。
所以央行能夠透過調控貨幣的數量和流通速度,來調節經濟的活力。
3.錢是怎麼影響生活的?
如果我們搞清楚這一點,那麼很多經濟現象就很好解釋了,很多政策我們也能夠理解了。
比如說我們經常說的央行降準,降息,其實就是在控制錢的數量。
央行降準,降的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比如你存100元,但是銀行需要留20元存在中央銀行。
這個20元就是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佔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幼兒園化說,就是央行怕這些商業銀行瞎折騰,出了問題。
要他們先放點錢在自己這裡以防萬一。
央行操的心真不少,是吧?
如果央行降低了這個準備金率,那麼商業銀行就會有更多錢貸出去,流動的錢就多了。
比如說本來要你在我這裡存20塊,現在只要你存15元。
那麼多出的5塊錢,你就可以拿去放貸了,這就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再比如說近期央行下調了一年期MLF利率,下調了10個基點。
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也是在朝社會上撒錢。
我們在這裡降維解釋一下,MLF,戲稱是:麻辣粉
也就是央行把錢借給各大銀行。
M的意思是中期,指的是時間的長短。
央行把錢借給銀行,收取的利率叫做MLF利率。
降低10個基點,等於借給銀行錢收的利息變少了。
也就是銀行拿錢的批發價降低了。
銀行再把錢放貸給個人和企業,銀行收的利率就是LPR(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可以理解成零售端的價格。
批發價降了,零售價自然也會跟著降。
比如2月20號,1年期LPR是4.05%,下調10個基點。
我們從貨幣數量上來看,表面上看是投放了3000億,但實際上沒有這麼簡單。
很多事情它不是線性的。
貨幣裡有一個乘數效應,也就是央行借給各大銀行的錢,會隨著它的流動,自動膨脹變多。
什麼是貨幣乘數呢?
比如你在銀行存100元,如果存款準備金率是10%的話。
那麼銀行會把90元再貸出去給企業。
企業拿著這90元給員工發工資,比如給老王發工資。
這90元就變成了老王的個人收入。
老王再把這筆錢存進銀行,接著銀行又貸出去90%
也就是81元,這樣反覆滾動下去。
最後100元在流通的過程中變成了700元。
目前理論上,貨幣乘數大概是7倍左右。
所以你覺得央行朝社會上投放了多少錢呢?
不過我們也別一看到央行撒錢就恐慌,擔心這是什麼全面通貨膨脹
比如這次1000億7天期逆回購,其實就是給缺錢的商業銀行先墊墊肚子。
等7天之後,這筆錢就收回去了。
就好像是光頭強突然多了一筆錢,他能同時請熊大和熊二蓋房子。
但是這筆錢7天后就要還回去。
那麼這7天拼了命幹活,房子也不會多蓋多少,最多就是加快了進度。
所以只有在時間比較久,央媽又給的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我們擔心的局面。
三
4、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創造錢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很多人的財富,它是怎麼來的?
現在網路上戾氣很重,很多人會說什麼資本剝削論。
其實富人致富的根本原因,是為他人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
並不是什麼資本家賺取了工人的剩餘價值。
實際上,沒人會甘心被偷走價值。
只有在自己也得到好處的時候,才會心甘情願替別人工作。
比如說馬雲的財富,就是因為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幫所有想花錢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消費渠道。
幫所有想掙錢的人開創了一個新的售賣渠道。
找到了需求,然後滿足需求,帶來了有價值的東西,錢自然就來了。
站在我們的角度,也是先創造價值才能賺到錢。
社會根據每個人的貢獻分配金錢。
社會是流動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生產中的一環。
無論你是去工作,還是開公司。
不管你是付出勞動,還是投入資源,都是在給社會增加貢獻。
比如我在流水線上生產口罩,廠家把口罩賣出去。
獲得了經營收入,這就創造了財富。
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讓社會財富總量不斷增加。
但是每個人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到手的錢不一樣。
為什麼我月入3000,隔壁老王卻月入3萬呢?
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貢獻不一樣。
拉開人和人距離的,不是錢本身,而是對錢的看法。
為什麼很多人貧窮?
那是因為很多人本質上對花錢感興趣,而並不是對賺錢感興趣。
比如很多人渴望賺錢,但目的就是為了有錢以後去消費,去買買買。
但在有些人眼裡,錢不只是用來花的。
它還可以是一種生產資料,就像農作物,可以播種,可以長大。
比如把錢放在能夠上漲的資產上,就是讓它不斷長大。
真正要關注如何賺錢。
應該做的是打磨自己賺錢的能力。
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這種能力,而不是關注錢本身。
至於這種能力,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你可以打遊戲,對於你是一種消耗。
但是對於遊戲主播,他就是在賺錢。
你可以直播買口紅,也是在消耗。
但是口紅一哥背後的團隊,年收入至少上億了。
至於賺錢的技能,這又分為不同的賽道。
說起來就太多了,以後我們再去講。
四
不過,在你絞盡腦汁想著怎麼開始賺錢之前。
我倒有個建議,那就是先避開消費主義的陷阱。
世界不是線性的,而是在震盪裡向上發展的。
不管是投資還是生活,都是這個邏輯。
二級市場上,大部分人只看短期收入,追漲殺跌。
生活裡也是,很多人被消費主義洗腦,要及時行樂、要即時滿足。
我們處在物質極豐富的時代,也是產能過剩的時代。
錢只有不斷流通,你不斷消費。
才能給社會經濟創造價值,消費主義就被扶正了。
大到國家層面,為什麼都鼓勵你結婚,因為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消費。
單就結婚這個環節,就已經被消費主義洗腦了。
給你灌輸有車有房是結婚的必備條件。
還有各種鑽石珠寶,婚紗攝影,到整個婚慶產業。
這些相關的行業,每年都把大把的預算放在廣告投放上。
不斷給你洗腦,強行把情感需求和物08質消費捆綁在一起。
結婚後得生孩子,養孩子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消費。
比如在一線城市,把孩子養大,養到他28週歲結婚。
養育的費用超過了200萬,這僅僅是普通家庭的開支。
在三四線城市,養大一個孩子,平均費用也要100萬左右。
假如你不結婚不生孩子,養孩子的開支就沒有,至少要減少消費100萬。
如果2000萬人不結婚,那就減少了消費10萬億。
小到企業層面,雙十一,各種直播帶貨,都是為了讓你消費。
你消費了,企業才會有營業額,利潤也能夠增長,更有動力繼續生產。
我們都處在經濟鏈條裡,一起維護整個經濟運轉。
所以放眼全球,只要是現代商業社會,都是鼓勵消費,甚至是透支消費。
資訊氾濫,開啟手機,為了讓你消費,是各種商家和網紅想方設法的誘惑、刺激,甚至恐嚇。
比如女孩口紅永遠不要嫌多。
還有各種匪夷所思的鄙視鏈:
穿香奈兒的看不起穿美特斯邦威的,背LV的看不起背小CK的等等
海量的資訊,一遍遍對你洗腦。
讓很多人過度消費這些沒有投資屬性的商品。
那你要是沒錢買怎麼辦呢?
沒關係,有各種平臺借錢給你。
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信用卡,用哪個付款隨你挑。
在消費主義的裹挾下,很多人越來越焦慮、空虛、疲憊、脆弱。
但是幾萬塊的包包,你買它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能是我以己度人了。
大家也可以在彈幕裡說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我反而覺得,其實沒有必要去買這麼多東西。
衣食住行上,我的花銷是比較小的。
對於各種包包、不同品牌的衣服沒有什麼感覺。
對於各種彩妝、大牌護膚品也沒有什麼追捧。
有功效的普通醫用護膚品,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至於什麼抗老抗皺,隨它去吧,自己舒服最重要。
反而覺得時間是最貴的。
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有屬於自己的每個小時。
還有那種會花錢才會賺錢的毒雞湯,也沒有必要迷戀。
吃喝玩樂這叫會花錢嗎?
錯,這叫消費。
一切表象的背後,都是利益。
真正會花錢的人是把錢花在資產上。
漲知識,提高技能,讓錢增值,這些都是在增加資產。
這種花錢叫投資,這才是會花錢會賺錢的真正含義。
錢只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工具是沒有好壞之分,人卻善惡有別。
公開談錢,說自己喜歡錢,想要賺錢,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但是賺錢這件事上,我最討厭的兩個字就是:暴富
人生裡一個殘酷的真相是,不存在暴富。
暴富是個偽命題。
超高收入的背後,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暴富的背後是各種陷阱,想想這些年收割過你的那些智商稅
收的還不夠嗎?
我倒祝願大家能夠慢慢變富,而不是經歷什麼大起大落。
但是這幾天市場上投機炒作的氣氛很濃。
一些熱門題材和相關的基金,價格都被炒到了天上。
中小創一路上揚,市值漲到懷疑人生。
對應的科技股,更是估值高到十年以後,這些都是追求暴富的操作。
放眼看去烈火烹油,繁花似錦,散戶追漲殺跌,一路揚眉吐氣。
但其實是危機四伏,人性難測。
歷史總是在上演,2007年的教訓還在,狂歡盛宴過後,總是一地雞毛。
人性一直如此,所以市場上才會有七虧二平一賺。
我就比較笨了,主動放棄這種短期的機會,用定投追求長期確定性的收益。
用時間換空間,換未來資產的上漲,也就是慢慢積累。
-
4 # 使用者46401212138824行
人類社會的出現,必然產生私有制,私有物品。當私有物品,有剩餘的時侯。就會產生剩餘價值,物品交易。隨之貨幣出現了!
-
5 # 波波紀事
錢又稱為貨幣。
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以物易物的階段。後來經過金屬貨幣、金銀、紙幣以及金銀本位制度,演化至近代之面貌。
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約十萬年前,只是沒有證據說明有任一個社會或經濟體曾經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沒有貨幣的社會可能是用債務或禮物經濟原則交易,若以物易物沒有發生,一般是出現在完全陌生或是潛在為敵的群體中。
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文化最後都出現了商品貨幣。像希伯來人使用的舍克勒本來是重量單位,後來指特定重量的大麥,屬於商品貨幣。第一次使用貨幣一詞是在公元三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
-
6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中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中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中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材料收集不易,望採納!
-
7 # 寶貝國學愛朗讀
【錢幣的歷史】
最初在中國古代的原始社會,人跟人之間的經濟交往,是以物易物。從商代開始,人們為了方便和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開始用貝殼來進行商品交換。春秋戰國以來,人們交換商品是用真刀、真鏟等工具來進行。因為極不方便,後來人們仿鑄成鏟狀的銅幣。銅鑄的刀幣、布幣流行,貝幣漸漸失去了貨幣的資格。戰國時期的初級錢幣有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四大體系。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即用秦國後來的圓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中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多年。漢代所鑄的方孔錢仍稱“半兩”,但重量不斷減輕。如呂后)減為八銖,漢文帝減到一銖以下,稱為“莢錢”。漢武帝元年又鑄三銖錢。並於元狩五年(前118年)廢“半兩”,改行五銖錢,鑄文“五銖”。王莽稱帝期間,實行寶貨制,時稱錢為“泉”,又增加了“泉貨六品”和“布貨十品”兩套錢幣。
年號錢由五胡十六國的成漢國率先鑄造。338年,李壽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為自立為帝,國號為漢、年號漢興。開始鑄“漢興錢”。元以後,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寶”、明代的“嘉靖通寶”、清代的“康熙通寶”等。
通寶,是中國唐以後錢幣的一種名稱,因鑄文中有“通寶”字樣而得名。在錢幣上鑄“通寶”字樣,起源於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五銖錢而鑄的“開元通寶”。從此,銅錢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來鑄名了,改稱“通寶”流通。錢幣也真正開始成為貨物交換的符號,不再以貨幣自身價值來交換了。以後歷代都沿用通寶,並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鑄在幣面。
通寶錢幣一直沿用到民國,民國時期還曾鑄造過一批“民國通寶”,而後我們學習、借鑑外國先進生產力的同時,貨幣也逐漸與國際接軌,就出現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紙幣。
【擴充套件閱讀】
中國最早的紙幣
中國最早發行的紙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是北宋時期稱為“交子”的貨幣。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起初為私營性質,由十幾戶富商主持發行,可以兌現,也可以流通,稱為“交子”。後由官府接管,改為國家辦理,且分界發行,定期回收。所謂“界”就是交子的有效使用期限,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北宋從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到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前後共發行了42界官營交子。
交子開始發行時,以本錢36萬貫為準備金(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首屆發行“官交子”126萬貫,準備金率為28%,絕不濫印濫發,因而幣值較為穩定。後來,朝廷為了彌補財政虧空便經常兩界並用,延長交子使用期,或者濫印濫發,因而造成紙錢貶值。
南宋建立後,又由戶部發行紙幣,改為三年一界,並改稱為“會子”。會子發行之初,天下就流傳開這樣一首民謠:“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這首民謠是預言將會貶值。後來它竟果真應驗了。
-
8 # 望江邊的河畔
錢又稱貨幣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歷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曆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錢幣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以中國錢幣為例,由幾千年前貝幣,布幣發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偽技術先進的紙幣,再到“一卡走天下”的電子貨幣……貨幣的變化濃縮了幾千年的歷史程序一看歷史價值。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中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由於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二看現存數量。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的“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為稀世珍品。
三看文化價值。一些傳世並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青睞。如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
四看品相。無論錢幣珍罕與否,凡有幣面模糊、輪廓缺損、鏽蝕嚴重、看相較差者,儘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錢幣時還應注意是否有月紋、星紋等標識,古錢的鑑別以背文來區分鑄造年代和地址,品評其稀珍。一般來說,錢幣背面有月紋、星紋等記號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價值。值得收藏的錢幣中,用金、銀、白銅等精製而成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
-
9 # 愛歷史與地理的老丁
錢(貨幣)的歷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是目前公認的最具說服力的說法是,貨幣是在早期原始部落進行物物交換時產生的。
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確定一個精確的時間點,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完整還原當時的及時,事實上,越古老的歷史,我們所掌握的資訊也就越少,因而也沒有辦法確切說明貨幣具體是在什麼時間產生的。只能大概的說,物物交換大概是在十萬年錢左右隨著人類開始產生群體社會概念時產生的。最初的物物交換是一種純粹基於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需求而產生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A部落擅長種植糧食,其生產的糧食經常有餘,而B部落擅長手工製作,能夠製造比其他部落經久耐用,效率更高的工具,而C部落則擅長狩獵,能夠獲得更多的肉類食物。當A部落食物有餘,想要更換自己的生活工具時,就可以和B部落進行交換,或者當B部落想要獲得更加能夠增加能量也更好吃的肉類食品時,也可以用自己多餘的工具和C部落交換。你會發現,只是簡單的三個部落,就可以根據各個部落自身的需求和條件進行物物交換。
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物物交換也會出現一些不方便的地方。首先他們會發現,互相之間的需求並不總是同時存在的,在時間上有時候會存在差異。這種情況在大學一萬年前左右的時候變得尤為突出,那時候正是人類大規模從狩獵採集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的過程,農業的發展,讓A部落有了更多剩餘的糧食,但是卻並沒有長期儲存糧食的技術,這時A部落就想把自己的剩餘的糧食用來和B部落換取工具,或者同C部落換取肉食,但是卻發現B部落或者C部落並沒有足夠的等價工具或者肉食可以進行交換,或者B部落C部落對A部落的糧食並沒有需求,不需要交換。這樣的困惑不僅會產生在A部落,隨著大家的技術進步,其他部落也都會出現這樣問題,即物物交換無法解決需求在時間上錯位的問題。
同時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物物交換無法解決一些緊急情況,比如說B部落因為意外,損失了大量的糧食,當想和A或者C透過物物交換獲得食物時,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手工製品進行交換。這樣的問題的出現使得大家不得不開始思考一種新的交換方式,人們需要一種能夠長期儲存的東西來讓人們可以儲存這種東西,以便解決時間錯位的問題。而且這個東西需要得到部落間的認可,能夠互相流通,否則使用起來會變得非常複雜,最後這個東西應該是人們一般難以得到的,因為如果容易得到的話那麼沒法保證其價值。而這個東西就是最初的貨幣。說到這裡我並沒有說貨幣具體是什麼,那是因為,在古代,不同的地區,人們對於什麼樣的東西算是不常見,不容易得到的有著不同的認知。
在中國,根據考古發現,最早出現的貨幣是貝殼,而在全世界也是大同小異,有的會以一些稀有動物的羽毛,牲畜等作為貨幣。
直到人類開始了金屬鑄造,逐漸掌握了分割金銀並進行度量的方法後,金銀開始在公元一兩千年前作為支付貨幣出現。到了公園前七百年左右,全世界開始相繼出現鑄幣。
到了後期,隨著商業的發展,人們發現要想實現大宗貿易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不管是金銀還是鑄幣數額都變得非常巨大,因而難以攜帶,因此,紙幣的出現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紙幣最先出現在了中國的北宋,紙幣在中國最先出現也不是偶然,因為造紙術是我們發明的,有技術支援嘛。
現在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在之前,紙幣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更多的開始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我們不免感到困惑,那麼到底貨幣成了什麼呢?這個問題就更復雜了,簡單來說就是,以前人們都用金銀來作為貨幣,但是人們後來發現,這樣並不合理,因為有的時候一個國家金銀的儲量實際上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真正的經濟實力,所以現在各個國家,包括中國都採用的信用本位制。信用單位制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國家貨幣的價值大小不再是根據國家金銀儲量來計算,而是根據一個國家目前的一個整體經濟狀況,包括國家的經濟措施來計算的。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實物作為貨幣帶來的諸多問題了。
-
10 # 知趣野文史
錢是一種交易貨幣,其實錢這種東西在古代就出現了,一般都是以物換物,到後來出現了衡量物品價值的東西,那就是錢最初的錢是一貝殼的形式出現的,現在錢是以金銀或者是紙幣的形式等存在。
0
-
11 # 生生相關
中國最早是以海貝作為交易的!
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範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海貝是產自南方暖海的遠方外來交換品,是美麗珍貴的裝飾品。
它開始起貨幣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國家產生的時候。商和西周時已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在商代晚期和西周,還出現無文字的銅仿貝。至東周發展成為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形成正式金屬鑄幣,主要流通於南方楚國地區。
-
12 # 導演我要加戲
錢是一種交易貨幣,其實錢這種東西在古代就出現了,一般都是以物換物,到後來出現了衡量物品價值的東西,那就是錢最初的錢是一貝殼的形式出現的,現在錢是以金銀或者是紙幣的形式等存在
回覆列表
錢又稱為貨幣。
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以物易物的階段。後來經過金屬貨幣、金銀、紙幣以及金銀本位制度,演化至近代之面貌。
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可以追溯到約十萬年前,只是沒有證據說明有任一個社會或經濟體曾經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沒有貨幣的社會可能是用債務或禮物經濟原則交易,若以物易物沒有發生,一般是出現在完全陌生或是潛在為敵的群體中。
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文化最後都出現了商品貨幣。像希伯來人使用的舍克勒本來是重量單位,後來指特定重量的大麥,屬於商品貨幣。第一次使用貨幣一詞是在公元三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
美洲、亞洲、非洲及澳洲曾使用貝幣,一般是用寶貝科貝類的殼。依照希羅多德的記載,呂底亞人是西方最早使用金幣及銀幣的民族。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硬幣出現在公元前650–600年[28]。
宋朝的交子,世界最早的紙幣
有些文化的商品貨幣慢慢變成了代用貨幣,金或銀的商家或銀行會針對存入的商品貨幣提供收據,並且可以依收據換回商品貨幣。馬可·波羅在元朝到中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紙幣[30]。斯德哥爾摩銀行在1661年發行紙幣,是歐洲第一個發行紙幣的銀行,後來也發行硬幣。
金本位是曾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盛行的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兌換。
國際標準組織(ISO)指定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在貨幣匯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裡,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情況。
擴充套件資料:
發行者分類,可分為公錢法定貨幣、私營貨幣和區域貨幣社群貨幣。公錢一般說來由政府來發行,當它存在的時候,一般說來占主導地位。 若依貨幣本身的價值來分類,可解貨幣學,其價值是由法令強制規定,其商品價值小於貨幣價值。
也有些不屬於貨幣的工具稱為貨幣,例如信用卡會稱為塑膠貨幣信用的代價-塑膠貨幣症候群],但其僅為延遲支付的工具,不屬於貨幣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