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北魏景明元年(五〇〇年)牛伯陽三尊像,為石灰岩質背屏式一佛二菩薩造像,通高一百六十四點八釐米。中尊像坐高七十六釐米,下部配有另做的石質四腳臺座,像背面刻有銘文,由銘文可知這是一件由牛伯陽等人於北魏景明元年四月一日為皇帝所造的石像。
北魏景明元年(五〇〇年) 牛伯陽三尊像 通高一六四·八釐米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件造像是日本關西地方企業家山口謙四郎(一八八六年〜一九五七年)收藏的東方美術作品中的一件,山口過世後他的家人將此像捐贈給了大阪市立美術館。
此尊造像破損及修復較少,另配石制臺座也是當初的。透過發願文和供養人旁的榜題,可以讓我們瞭解其製作年代及造像集體的構成。
正面
牛伯陽三尊像主尊及左右脅侍 石松日奈子 攝
主尊佛坐姿,著雙領下垂的袈裟,內衣帶子系在胸前。著裝接近於雲岡石窟第五窟前壁的中國式如來像,但沒采用衣襬垂在腿前的「裳懸座」,屬於中國式的初期階段。用波浪形花紋表現頭髮,頭部正面上下刻兩個大渦旋,這種波浪形頭髮在雲岡石窟集中出現於第六窟,屬於一種「折衷式」。面部淺刻眉毛和眼睛輪廓,鼻子和嘴唇造型簡潔。又長又大的耳朵扁平,用陰刻表達耳輪形狀,手法簡單,完全忽視耳朵複雜的凹凸結構。
左右脅侍是中國式菩薩像,綰高發髻,天衣掛在消瘦的身上交叉呈X形,皆作合掌狀。右邊脅侍像面部用陰刻線表達眼睛等,手法簡略,左邊脅侍像面部缺損。包容三尊像的大型背光為尖頭形,主尊頭部周圍有一圈蓮瓣,其外一週有多軀小坐佛浮雕,再外一週是多軀奏樂天人浮雕。飛天為中國式,長衣裹著腳部,頭後有頭光,而在雲岡和龍門石窟的中國式飛天一般不表現頭光,此外,龍門石窟的中國式飛天乘於雲上,而這尊造像上的飛天沒有云彩。
牛伯陽三尊像側面 石松日奈子 攝
三尊下部的方形基臺上雕刻力士捧持香爐,左右各一比丘和各三位世俗男性供養人。男性供養人都戴帽,穿著對領上衣和寬鬆褲子,淺履。香爐右側依次為「牛興宗」「牛靈」「牛法興」,左側為「趙桃侍佛時」「趙同侍佛時」「趙國侍佛時」,牛氏和趙氏左右對置。
側面
背光左右兩側面各浮雕彎曲的雙龍。其下分三層,每層有男性供養人像(面向正面)和榜題。獨立雕像上方刻龍的手法,象徵上天世界,是源自漢代的石碑裝飾。
背面
牛伯陽三尊像背面 石松日奈子 攝
背面共分十一層,第一層(最上層)為二佛並坐像龕,以下各層是男性供養人像,最下層為發願文。第一層的二佛並坐像位於尖拱龕中間,兩側各有一男性供養人像和題名。
第二層至第十層,每層都是自左右面向中間排列的供養人浮雕。第十一層中間刻發願文:「景明元/年四月/庚午朔/一日庚/午封□/牛伯陽/共諸邑/子為皇/帝造/像一區。」發願文右側供養人題名為「牛金洛」,左邊兩軀供養人,分別題名「牛乞□」「牛文□」。北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年)四月駕崩,宣武帝(四八三年〜五一五年)即位,翌年開始景明年號,這裡的「皇帝」即指宣武帝。
四腳臺座
牛伯陽三尊像臺基 石松日奈子 攝
石質的方形四腳臺座四周刻有雙重蓮花花瓣,其下有淺浮雕供養人像。
四腳臺座正面雕刻的內容跟三尊像下部的方形基臺相似,正中為捧持香爐的力士,左右分別排列比丘一軀和拱手的男性供養人三軀。香爐左側的供養人榜題「牛文達」「牛文定」「牛惠達」,右側是「牛下陽」「牛□陽」「牛伯陽」。名字都很相近,應屬近親關係。
牛伯陽三尊像背面所刻發願文 石松日奈子 攝
右側面排列著六軀男性供養人像,均面向正面方向。左側面也是六軀面向正面方向排列的男性供養人像。背面是十軀女性供養人像,面朝右排列。都綰高髻,上身穿著對領上衣,拱手,下身穿著的裙子後有縱向折褶。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北魏景明元年(五〇〇年)牛伯陽三尊像,為石灰岩質背屏式一佛二菩薩造像,通高一百六十四點八釐米。中尊像坐高七十六釐米,下部配有另做的石質四腳臺座,像背面刻有銘文,由銘文可知這是一件由牛伯陽等人於北魏景明元年四月一日為皇帝所造的石像。
北魏景明元年(五〇〇年) 牛伯陽三尊像 通高一六四·八釐米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件造像是日本關西地方企業家山口謙四郎(一八八六年〜一九五七年)收藏的東方美術作品中的一件,山口過世後他的家人將此像捐贈給了大阪市立美術館。
牛伯陽三尊像的造型此尊造像破損及修復較少,另配石制臺座也是當初的。透過發願文和供養人旁的榜題,可以讓我們瞭解其製作年代及造像集體的構成。
正面
牛伯陽三尊像主尊及左右脅侍 石松日奈子 攝
主尊佛坐姿,著雙領下垂的袈裟,內衣帶子系在胸前。著裝接近於雲岡石窟第五窟前壁的中國式如來像,但沒采用衣襬垂在腿前的「裳懸座」,屬於中國式的初期階段。用波浪形花紋表現頭髮,頭部正面上下刻兩個大渦旋,這種波浪形頭髮在雲岡石窟集中出現於第六窟,屬於一種「折衷式」。面部淺刻眉毛和眼睛輪廓,鼻子和嘴唇造型簡潔。又長又大的耳朵扁平,用陰刻表達耳輪形狀,手法簡單,完全忽視耳朵複雜的凹凸結構。
左右脅侍是中國式菩薩像,綰高發髻,天衣掛在消瘦的身上交叉呈X形,皆作合掌狀。右邊脅侍像面部用陰刻線表達眼睛等,手法簡略,左邊脅侍像面部缺損。包容三尊像的大型背光為尖頭形,主尊頭部周圍有一圈蓮瓣,其外一週有多軀小坐佛浮雕,再外一週是多軀奏樂天人浮雕。飛天為中國式,長衣裹著腳部,頭後有頭光,而在雲岡和龍門石窟的中國式飛天一般不表現頭光,此外,龍門石窟的中國式飛天乘於雲上,而這尊造像上的飛天沒有云彩。
牛伯陽三尊像側面 石松日奈子 攝
三尊下部的方形基臺上雕刻力士捧持香爐,左右各一比丘和各三位世俗男性供養人。男性供養人都戴帽,穿著對領上衣和寬鬆褲子,淺履。香爐右側依次為「牛興宗」「牛靈」「牛法興」,左側為「趙桃侍佛時」「趙同侍佛時」「趙國侍佛時」,牛氏和趙氏左右對置。
側面
牛伯陽三尊像側面 石松日奈子 攝
背光左右兩側面各浮雕彎曲的雙龍。其下分三層,每層有男性供養人像(面向正面)和榜題。獨立雕像上方刻龍的手法,象徵上天世界,是源自漢代的石碑裝飾。
背面
牛伯陽三尊像背面 石松日奈子 攝
背面共分十一層,第一層(最上層)為二佛並坐像龕,以下各層是男性供養人像,最下層為發願文。第一層的二佛並坐像位於尖拱龕中間,兩側各有一男性供養人像和題名。
第二層至第十層,每層都是自左右面向中間排列的供養人浮雕。第十一層中間刻發願文:「景明元/年四月/庚午朔/一日庚/午封□/牛伯陽/共諸邑/子為皇/帝造/像一區。」發願文右側供養人題名為「牛金洛」,左邊兩軀供養人,分別題名「牛乞□」「牛文□」。北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年)四月駕崩,宣武帝(四八三年〜五一五年)即位,翌年開始景明年號,這裡的「皇帝」即指宣武帝。
四腳臺座
牛伯陽三尊像臺基 石松日奈子 攝
石質的方形四腳臺座四周刻有雙重蓮花花瓣,其下有淺浮雕供養人像。
四腳臺座正面雕刻的內容跟三尊像下部的方形基臺相似,正中為捧持香爐的力士,左右分別排列比丘一軀和拱手的男性供養人三軀。香爐左側的供養人榜題「牛文達」「牛文定」「牛惠達」,右側是「牛下陽」「牛□陽」「牛伯陽」。名字都很相近,應屬近親關係。
牛伯陽三尊像背面所刻發願文 石松日奈子 攝
右側面排列著六軀男性供養人像,均面向正面方向。左側面也是六軀面向正面方向排列的男性供養人像。背面是十軀女性供養人像,面朝右排列。都綰高髻,上身穿著對領上衣,拱手,下身穿著的裙子後有縱向折褶。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