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嬿小妮88808

    2001年經鄉鎮規模調整後,劃為營上、留村、龍泉、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華山、靈山、段泊嵐、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20個鎮,環秀、通濟2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8月設立北安街道辦事處(原營上鎮)。2002年5月17日,龍山街道辦事處在原留村鎮的基礎上成立,目前全市共有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 2 # 大叔時尚風潮

    環秀街道 因即墨城南城門而得名。即墨城為隋代所建,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274年)擴建,城以土築,開南、東、西3門,南曰“景岱”。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易土以磚,因即墨城南面處在秀美山川的環抱之中,改題南門舊額為“環秀”。 通濟街道 因即墨城西城門而得名。即墨城為隋代所建,開西門“臨川”。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改題西門舊額為“通濟”。 北安街道 位於即墨城北,取其平安祥和之意。 龍山街道 因域內龍山(天井山)而得名。 龍泉鎮 源於域內有“金龍泉”“銀龍泉”“玉龍泉”等9個以“龍”命名的泉眼,故名。 鰲山衛鎮 源於明代衛城。明初,為抵禦倭寇入侵,明政府在萊州府的沿海一線建有大嵩衛、鰲山衛、靈山衛三衛城。據《重修鰲山上清宮碑記》載:鰲山衛乃北宋末年全鎮教龍門派創始人佈道至此,觀其僻處海隅,山脈蜿蜒來自西,十字街之東西南北有天然石壘數處,其形如“鰲”,遂名之。 溫泉鎮 因域內多溫泉而得名。此地溫泉,蒸騰如湯,故稱“湯上”。抗日戰爭後,改為溫泉。 王村鎮 由王姓居多的村名派生而名。 田橫鎮 因域內田橫島而得名,田橫島因秦末漢初的齊王田橫而彰名。 豐城鎮 相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2~1424年),于姓人家最早遷來此地立村,為祁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故以吉祥嘉言取村名為“豐城”。鎮名源於村名。 金口鎮 因域內金口港而得名。明代有金姓父女泊舟於此,故稱“金家口”。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金口港已被闢為商港,十九世紀中期達到繁榮頂峰,成為黃金口岸。 店集鎮 明初,馬、陳、李、鄒四姓人家由雲南遷來此地,馬姓居西,稱馬家莊;陳姓居中,稱陳家莊;李姓居東,稱太平莊;鄒姓居河南岸,稱河南崖。後來人丁興旺,四村毗連,亦因市集較大,村中開有多家旅店,常有來往旅客住宿,清以前稱“客旅店”,後簡稱“店集”。 華山鎮 因鎮內萬華山而得名,相傳為田單火牛破燕軍處。 靈山鎮 因靈山村而得名。村名源於村南靈山,靈山素以靈氣著稱,山上有碧霞元君和靈山老母廟,亦因山形靈芝,故又名“靈芝山”。 段泊嵐鎮 因鎮駐地原稱“四鋪欄”,明清兩代是即墨通往萊州府的七段鋪之四,系元代建鋪之初,因此地臨窪負嶺,多山嵐之氣,鋪卒立柵欄自衛,故稱“段鋪欄”,後演變為“段泊嵐”。 劉家莊鎮 明永樂年間(公元1424~1424年),劉、賈、莊三姓人家遷來此地立村,後來劉姓人日繁,就以“劉家莊”命村,鎮名源於村名。 移風店鎮 源於金代兵屯“移風寨”,當系金人佔領此地後,為強化治安,轉移風氣,改變當地居民文化習俗而命名;亦因此地明清時期為較大的市集之一,開有旅店,後演變為“移風店”。 七級鎮 相傳此地明代以前有一座七層古塔,七級源於佛教用語“七級浮屠”。明永樂年間(公元1402~1424年),張姓、丁姓人家遷來此地立村,因在塔之東,故名“東七級”,鎮名源於村名。 藍村鎮 明永樂年間(公元1402~1424年)此地荒蕪人煙,孫姓人家由雲南遷來此地立村,因見欒樹遍野,故命為欒村。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膠濟鐵路在此設站,稱“藍村站”,欒村也為之改為“藍村”,鎮名源於村名。 南泉鎮 明永樂年間,張、王、孫姓人家遷來此地,見有相隔千餘米的南、北兩個天然噴泉,遂在泉邊立村,村以泉名命名為“南泉村”、“北泉村”,鎮名源於村名。 普東鎮 據明萬曆《即墨志》載:普東社源於普東村,普東村為明代以前所建,因位於普救寺東而得名。鎮名源於村名。 大信鎮 由大信村而得名,大信村原名刁村,後該村無刁姓人居住,村人為圖吉利而改稱“大信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抵制西方外來文化入侵?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