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
2 # 澹奕
管仲,今安徽穎上人,乃是周穆王的後裔,被奉為“聖人之師”與“華夏第一相”。管仲在齊桓公的支援下,進行了著名的“管仲變法”,使齊國成為了當時天下第一個霸主。
管仲在齊國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助齊桓公成為霸主。
政治方面:管仲改革吏治,主張“以勞受祿”、“受祿不過其功”,並且將齊國劃分為縣、鄉、卒、邑四個等級,原本的部落殘餘影響被逐漸去除。
經濟方面:不得不說,管仲是個商業天才,而其改革的首要就是商業領域,他認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
管仲不僅重視農業的發展,而與古代很多其他變法者不同的是,管仲非常重視工商業發展。管仲認為:“無末利,則本業何出?”
除此以外,管仲進行了最早的鹽鐵專賣經營,利用齊國的天然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漁業與鹽業,同時利用“輕重之術”進行了經濟站,擊潰了當時很多小國。
法律方面:管仲以法治國,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同意了管仲的主張,進行“事斷於法”,齊國內政迅速整頓。
外交主張:這也是管仲變法的一個重中之重,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衰落,但仍舊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管仲讓齊桓公“尊王攘夷”,擊潰北戎與楚國,又在葵丘會盟中,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成為了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
更戲劇化的是,管仲是周王室後裔,而齊桓公是姜子牙後裔,當年姜太公輔佐周天子得天下,幾百年後,天子後裔又助太公後人稱霸一方。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管仲助力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主要致力於以下方面:
其一確立了以制度創新作為國家發展基石的理念——齊國國君齊桓公第一次接見管仲時請他說出自己的治國理念。管仲胸有成竹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整飭政治秩序,而整飭政治秩序的根本在於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所以治理國家一定不能急於求成,必須用三年的時間來從事教育宣傳新政,用四年的時間來選拔優秀可用的人才,再用五年的時間來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而要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根本是在於在順應民心,如果拂逆民心那麼政事就會沒法收拾了。平常百姓不喜歡勞苦,所以要讓他們快樂起來;不喜歡貧賤,所以要使他們富裕起來;不喜歡陷入危惡的境地,所以要使他們有安全感;不喜歡絕子絕孫,所以要讓他們有安家生育的機會。這樣人民自然就會擁護政府了。”齊桓公聽罷說:“先生說得精采,可是怎麼才可以使人民畏懼我呢?”管仲答道:“這不是為人君主所說的話,要人民畏懼並非難事,但是這並不是治理國家的方法,如果人民畏懼主公你而避而遠之,那麼主公的的禍患也就要到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做了善事,百姓會稱讚我,我做了錯事,百姓會責怪我,所在百姓的觀察是很細緻的,所以以前歷代明君都敬畏人民。”齊桓公再問:“那麼如何來使政府正常地運轉呢?”管仲答:“關鍵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法律制度,有了完備的法律制度,國家才會有正常的秩序。法律由君主主持制訂,但是也不能憑一時意氣,任意為之,而要以人性的天則作為制訂法律的標準。如果君主和臣民都可以遵循法律制度,那麼國家就可以大治了。不過依法治國,一定要令行禁止,法重於情,不可因喜惡而枉法,賞與罰都應該依據法律規定,而不可依據個人的喜好。推行法治最難的莫過於無私,而危害法律最厲害的,莫過於心存私心。”齊桓公又問:“那如何使國家富強起來呢?”管仲答:“要重在發展國民經濟,而不單單是增加國家財政,國民經濟發達了,國家財政自然增收。百姓貧困,就會逃離,教育就無法施行,法令就無法推行。而人民貧困的原因,在於生產力不足,或者貴族君主的剋扣,或者是豪強的兼併,或者是民俗上的奢侈的習慣,或者是財貨的外流。因此要獎勵人民的經濟生產,注重商品的流通。國家不要過分的奢侈和揮霍,但是合理的積極的消費對生產也是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要善於利於天下的財貨,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使國家的經濟強大起來。”齊桓公在問:“那又如何來提高國防力量呢?”管仲說:“要實行軍國民主義。可以將國家分為二十一個區域,其中六個區域用來發展工商業,作為工商行政區;十五個區域是培養士兵的地方,作為士級行政區。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每個士級行政區安置兩千個家庭,每個家庭必須要出一個人來充當戰士,因此每個區域可以有二千名士兵。把這十五個區域劃分為三個軍區,每個軍區就有一萬名士名,這樣全國的常備軍就可以達到三萬人。實際的操作是,五個家庭組成一軌,各出一名士名,總共五人,五人為一伍,為軌長來管理;十軌組成一里,共有五十個家庭,士兵五十名,由里長來管理;四里組成一連,共有二百家庭,士兵二百人,由連長來管理;十連組成一鄉,共有二千個家庭,士兵二千人,軍事編制是一個旅,旅長就由這個鄉的有幹才的人來擔任。五個鄉(士級行政區)有一萬家庭,士兵一萬人,軍事編制是是一個軍,由五個鄉的最高軍政長官擔任統帥。所以全國三萬人的常備軍,共計有三個軍,十五個旅,一百五十個連。為了加強軍隊的戰鬥力,在每年的春、秋季的狩獵時節,要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樣將軍事上的編制與民政上的編制相統一,使得全國除工商業者之外,每個家庭都是國防的中堅,這就是軍國民主義。”從管仲和齊桓公這番對話中個人以為我們現代人至少應該得到如下啟示:其一,國家要生存並發展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錢糧、軍隊和國家誠信,沒有錢糧則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國家自然無法生存,沒有軍隊則無法保護人民和人民手中的錢糧,沒有國家誠信就會人心渙散;其二,盲目秀肌肉只會讓人們害怕自己,而不會讓人們發自內心敬重愛戴自己,用鞭子驅趕別人為自己服務,不如讓他們在共同的事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其三,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必須依賴法律制度建設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不能寄希望於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性自律;其四,單純增加國家財政總量是不可取的,只有藏富於民,讓人民真正富裕起來才是國家長久可持續發展源源不竭的強大動力,因為當國家的強盛建立在人民的富裕基礎上時當每個人為他自己而奮鬥時就是在為國家的強大添磚加瓦;其五,培養國民自強自立自信的尚武精神,寓兵於民,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鐵軍;其六,治國理政不能頭腦發熱心血來潮,無論是加強法制建設或是改善經濟民生、強化國防建設制度創新是關鍵,只有根據時代的發展適時適度適當創新改革體制才不至於被時代淘汰。
其二明確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治國理念並由此引申出兩大治國原則:一、穩定壓倒一切;二、先富民,後強國。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先構建一個民眾生活富裕和諧穩定的社會。一個國家怎麼樣才能和諧呢?怎麼樣才能穩定呢?管仲認為:分業管理是要點。他把老百姓分成四個類別:士、農、工、商。這四類人之間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們之間最容易出現矛盾,也容易使人見異思遷,導致社會混亂。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業、三國五鄙制度。讓士、農、工、商四民互不雜處,各歸所屬,父子相襲,安居樂業。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於國都,農民居於郊野。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家和高家各管五個鄉。國都中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就是“三其國”。每級各設官長,各負其責,每年正月鄉長向國君報告治理情況。對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十邑為一卒,十卒為一鄉,三鄉為一縣,十縣為一屬。這就是“五其鄙”。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彙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這一套管理方法簡稱“分居”和“定業”,“分居”不是如今的夫妻分居,而是四業分居,好處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定業”就是父業子承,促進社會分工的專業化和技術化。這樣的社會管理體系十分科學,成為其後各個朝代的範本。令人敬佩的是這樣的管理體系並不是戶籍制,並不限制人口流動,更沒有像後來的秦國那樣搞成連保和連坐,十分人性化,完全符合管仲以民為天的思想。
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和諧社會建設嘗試——管仲設計了九種福利制度:第一叫作老老,第二叫作慈幼,第三叫作恤孤,第四叫作養疾,第五叫作合獨,第六叫作問病,第七叫作通窮,第八叫作振困,第九叫作接絕。每個城市都設有“掌老”官,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一個兒子免除兵役,官府三個月送一次肉;八十歲以上,兩個兒子免兵役,每月有肉送;九十歲以上,天天有酒肉送。所有老人去世,國家負責喪葬費用,這叫老老。每個城市都設有“掌幼”官,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三個小孩的就可以免除徵收的布帛,五個小孩的政府配備保姆,發給兩人份額的糧食,直到孩子長大,這叫慈幼。每個城市都設有“掌孤”官,凡是孤兒,有親戚鄰里收養的,收養幾個就免幾個兵役,“掌孤”官定期瞭解孤兒收養情況,必要時進行救助,這叫恤孤。每個城市都設有“掌養疾”官,對於那些因為各種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住進國家設立的“疾館”生活,由國家負責養活,直到去世。這叫養疾,就是福利院制度。每個城市都設有“掌媒”官,負責撮合鰥夫和寡婦,給他們田宅,三年之後還為其中的男人提供公職,這叫合獨。所謂問病就是凡士民有病的由官府來加以慰問:九十歲以上的,每天一問;八十歲以上的,兩天一問;七十歲以上的,三天一問;一般病人,五天一問。重病的,向上報告,國君親自慰問。所謂通窮就是若有貧窮夫婦沒有住處的,貧窮賓客沒有糧食的,其所在鄉里要及時上報。所謂振困就是凶年的時候官府發放倉糧來救濟百姓。所謂接絕,就是對烈士親屬給以撫卹。仔細看看管仲這些政策不就是要著力打造一個和諧社會嗎?就是要讓作為社會整體一份子的齊國的一個個家庭全都美滿和諧。在這個社會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得到關懷,流浪人員得到救助,貧窮之人得到國家福利補貼的教育和醫療,單身之人由國家介紹物件,在這個社會中沒有飢餓、病痛和家庭暴力,國家還定期給老百姓發放酒肉。其實禮物不需要貴重,哪怕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餅都能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員,自己從來沒被拋棄放棄過。
其三樹立了領先世界的總體戰爭觀——管仲認為強兵是與富國緊密聯絡的:國家不富裕,強兵就沒有基礎;富裕起來後不強兵財富就沒有保障。《管子》對軍事在國家興衰存亡中的重要作用有相當充分的認識,對軍事與政治的關係也有著深刻的論述,對戰爭的具體規律進行了深入探索。在處理富國與強兵的關係時,管仲自覺地使治國與治軍互為聯絡,結成一個系統的整體,充分體現了大系統的戰略思維。戰略是對戰爭全域性的籌劃和指導,依據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地理等因素,照顧戰爭全域性的各方面、各階段之間關係,照顧戰爭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以及與大系統之間的關係,規定軍事力量的準備和運用,力爭使戰爭能量高效準確地釋放出來。按照大系統的戰略觀,管仲提出了“八無敵”的總體戰爭觀:“存乎聚財而財無敵,存乎論工而工無敵,存乎制器而器無敵,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存乎政教而政教無敵,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無敵,存乎明於機數而明於機數無敵。”這種總體戰思想,把戰爭聯絡到整個國家社會的各個領域,認為只有交戰一方在經濟、製造、器械、軍隊、紀律、訓練、情報、時機這八個方面都勝過敵方,才能有必勝的把握。管仲的全維戰爭觀,跳出了單純的軍事範疇,把戰爭同政治、經濟等因素聯絡起來,體現出整體戰和超限戰的思想,給戰爭以新的內涵。
其四構建了尊王攘夷的外交思路——管仲的外交主張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前656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公元前654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
4 # 方山中人
齊桓公即為後,急需人才,請鮑叔牙為相,但鮑叔牙則表示管仲才能俱佳,可為相。當時管仲是公子糾的人,後鮑叔牙用計殺死公子糾,俘虜管仲。齊桓公選吉日,以重禮親自迎接管仲,並拜他為相,稱為“仲父”,以成霸業。
在管仲幫助下,消滅不尊禮法的譚國,然後與宋陳蔡鄭會盟,安定宋國。後消滅遂國,然後打敗魯國,威震九州。然後又幫助鄭復國,到公元前679年,魯、宋、陳、蔡、衛、鄭等國皆臣服於齊,而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公元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國,管仲認為山戎等夷狄皆為中原禍患,於是勸齊桓公出兵救助燕國,一舉打到孤竹才撤軍。後兩年,西北狄人也出兵中原,先後消滅衛國邢國,齊桓公在管仲建議下,擊退狄人,並幫其復國。楚國攻鄭國,又是在管仲的幫助下,成功的齊楚聯盟,保護了鄭國。
葵丘之盟時,幫助周王室,時人皆歎服齊君之有禮。
下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體講一下:
大力推行行政改革,“叄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這樣,使士農工商各司其職,維護了社會穩定。以政績來任用官員,“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選賢任能。
重視經濟和農業,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所謂“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而在外交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九合諸侯,以諸侯長的身份幫助周王室重建威嚴,打擊夷狄,保護中原文明,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
5 # 書房記
鮑叔牙和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曾經是合夥做過生意的好朋友。分利的時候,鮑叔牙總是讓管仲總多拿一些。鮑叔牙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裡窮。”管仲三次做官都被撤職,鮑叔牙說:不是管仲沒有才幹,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後來,管仲為齊國公子糾效力,而鮑叔牙為齊國公子小白效力。兩位公子在王位爭奪戰中,管仲引弓射中公子小白的腰帶,小白裝死騙過管仲回到國內,繼承了王位,史稱齊桓公。公子糾被殺,管仲為階下囚。
齊桓公拜鮑叔牙為相,要殺管仲報仇。鮑叔牙指出管仲之才遠遠在他之上,辭掉相位,並勸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正如鮑叔牙所說,管仲輔佐齊桓公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那麼,管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管仲在齊國改革的核心是弘揚齊國開國之君姜尚的治國方針。從必先富民”的思想出發,發展國家。經過改革,齊國在齊桓公時代,國力超乎列國諸侯之上,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霸”。 管仲也博得了功名富貴。
在管仲死後的100多年後,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曾對弟子這樣評價管仲,他為人不算儉樸、廉政。孔子認為管仲做人不上一個道德完人,有點缺陷。然後,孔子又說,但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若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成為蠻人統治下的百姓了。可以看出,孔子對管仲之功業還是盛讚的。
-
6 # 許多謙0768
以上回答把管仲是誰,主要成績都說的很明白,百度的回答也很詳細,我覺的管仲已經把社會、國家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搞的非常透徹了,就像玩FPS類遊戲開透視一樣,也就是說只要桓公聽管仲的,就能無往不利,事實上桓公在稱霸上確實做到了無為而治,放手讓管仲去幹,所以說管仲也離不開有個好伯樂。
讀史明鑑,雖然科技在發展,但國家、社會、個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有很多亙古不變的道理,當今社會無論政府部門、私人公司離不開管理、競爭,在《東周列國志》中管仲的說法和做法,也同樣適合當下,有這麼一段與大家分享。
文言文我就不貼出來了(有人看的頭疼,還有人說我佔字數就不好了),只說白話,桓公問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就告訴他說:“凡治理人民,一必須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罰恐嚇,四是不用強力禁制。注意這四點,就可以治理好了。”那麼桓公又問了,他說:“你說的我知道,這四條是很好,不過我下轄的人民少,該怎麼辦呢?”管仲回答說:“人民少,沒關係啊。從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備上述四條,怎麼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則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則人民多怨,用刑罰恐嚇則人民多行欺詐,用強力禁制則是去者不肯再回,來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高明的管理者,不在乎手下有多少的。”桓公聽了以後很高興,說:“好,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光說不練不是假把式嗎?”管仲回答說:“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桓公說:“請詳細加以說明。”管仲回答說:“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懷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讚美。常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強加於人,就是仁;內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桓公說:“真TM精彩!”
其實桓公稱霸不光是靠管仲一人,桓公本身我覺的在列國國君中能力平平,但他是一個真正的大領導,有大氣魄,識人用人手段高明(晚年被易牙、豎刁害可以真是老糊塗了),懂的無為而治的真正含義,除了管仲的智慧以外,桓公也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
7 # 尾條使用者666
齊桓公把所有政事扔給管仲,自己吃喝玩樂,管仲累得生病而去世,齊桓公卻贏得美名。還好管仲人品好,兢兢業業。詳見《辨姦論》
-
8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僅表達個人觀點。在政治上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尊重周王。極力維護周天子的權威。努力實現睦鄰友好的外交關係。同勝國魯國等周邊小國搞好關係。並且幫助燕國打退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樹立的大國形象。在經濟上。鼓勵開荒發展農業。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更重要的是積極發展商業。藉助同周邊小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不斷的發展貿易。為齊國積累財富。在軍事上訓練軍隊。打擊那些不服從周天子德小國。在北方趕走了遊牧民族。使齊國的影響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9 # 劉爺說
在政治上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尊重周王。極力維護周天子的權威。努力實現睦鄰友好的外交關係。同勝國魯國等周邊小國搞好關係。並且幫助燕國打退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樹立的大國形象。在經濟上。鼓勵開荒發展農業。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更重要的是積極發展商業。藉助同周邊小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不斷的發展貿易。為齊國積累財富。在軍事上訓練軍隊。打擊那些不服從周天子德小國。在北方趕走了遊牧民族。使齊國的影響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10 # 小黑侃大山
題主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額,小黑就來侃一侃了。
管仲一直以來被稱為賢相,後來的賢相諸葛亮不一直自比管仲、樂毅麼,當然這也可能是羅貫中給他安排的稱號。
管仲是如何輔助齊桓公稱霸的呢,這個當然是管仲看清了當時的天下大勢。主要有兩個原則:
第一個就是,努力發展齊國的實力,雖然齊國一直是東方大國,但是經濟軍事內政上面不比周邊的國家強太多,所以管仲就努力發展工商業、整治齊國內政。齊國變強後邊就能收拾周邊的小國了。
第二個就是,尊王攘夷,這個更加重要了,雖然當時的周天子式微,可人家依然是天子亞,管仲並沒有因為齊國強大,就慫恿桓公藐視天子,反而透過尊重天子使齊國獲得了更大國際威望,還是就是討伐夷人,保證華夏族群不受欺負。這也是後世最稱讚管仲的地方。
-
11 # 曙光即將來臨
齊桓公沒有進取心?你從哪聽來的?
如果齊桓公自己沒有進取心,根本就不可能稱霸。
-
12 # 謀士說
齊桓公並非沒有進取心,管仲在歷史當中有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胸襟寬廣的齊桓公。換做是另外一個君主,早就把管仲殺了。要知道管仲是齊桓公政敵,還是自己的仇人,管仲曾用箭射齊桓公。
齊桓公不計前嫌不說,禮賢下士,親自將管仲從牢籠當中放出來,重用管仲,給他宰相的職位。齊桓公這種肚量和胸襟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估計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以和他媲美了。雖說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如果齊桓公生活在唐朝,我相信也會造就一個盛世。
回覆列表
管仲是個大牛人。
百家之祖!
儒,法,道,兵,農,商,外交,商戰之祖,鹽政之祖,甚至青樓,都是以管仲為祖。
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他們幾乎所有的思想都是管仲思想的流支。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這是儒家思想。
“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戮必信,民畏而懼。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君一置其儀,則百官守其法;上明陳其制,則下皆會其度。君之置其儀也不一,則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 “明君察於治民之本,本莫要於令。故曰:虧令則死,益令則死,不行令則死,留令則死,不從令則死。五者死而無赦,唯令是視。故曰:令重而下恐。” ――這是法家思想。
“道,不遠而難及也,與人並處而難得也。” “虛無無形謂之道,大道可安而不可說。” “是故有道之君子,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 “道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這是道家思想。
《道德經》發揚了辯證法的部分,而《墨子》注重唯物主義部分。
“霸王之形,德義勝之,智謀勝之,兵戰勝之,地形勝之,動作勝之,故王之。” “夫爭強之國,必先爭謀,爭形,爭權。” ――這是兵家思想。
《孫子兵法》脫胎於管仲的軍事思想,是管仲軍事思想的整理版。
其餘所謂縱橫家,其權術的使用,也都是脫胎於管仲。
管仲的治國策略:
一、和諧社會
四民分業,三國五鄙。辦戶口本:國都居民分為四類:士、農、工、商,互不雜屬,各屬所歸。國都劃成士鄉,工商鄉,農鄉,兵鄉,兵鄉由國君,上卿和高家各自統屬,就是“三其國”。鄉野農民分成邑、卒、鄉、縣、屬各個級別,五個大夫統屬負責,這叫“五其鄙”。行業分居,百姓定業,促進行業分化,這就是和諧社會。
二、以農為本
對氣候,農作物,土壤性質,灌溉方式,進行研究,提高農作物產量。 不注意還以為是袁隆平呢。
三、減免農稅
“相地而衰徵”,減免農業稅,政策向農民傾斜。 “案田而稅,二歲而稅一。上年十取三,中年十取二,下年十取一,歲飢不歲”
真是人民的好總理。
四、包產到戶
“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五、興修水利
“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首就是水患。 管子首先任命了一名大夫作為水官,專門負責水利建設和防洪抗災。配備工作人員,常年在河流堤壩四處巡視,隨時報告水情。每年秋天統計人口,徵集人員。冬天開始準備協調。每年三月,春耕來到之前,動工興修水利。 所以,齊國的水利建設是春秋各國中最完善的。
六、發展副業
我好像在講鄧設計師?不,我就是說管仲。 管仲積極扶持副業生產,強調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廣開財路。一是種植桑麻,促進紡織業。二是飼養六畜,發展畜牧業,不適合糧食生長的地方作為飼養麋、鹿、牛、馬的牧場。三是多種瓜果蔬菜,“民之能樹瓜瓠葷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 四是植樹造林。五是發展漁業。
七、因地制宜,控制鹽鐵
管仲不把農業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麼,國家財政靠什麼維持呢?鹽,還有鐵,也就是山海資源。 管仲進行了改革,將鹽場收為國有,鹽的交易由齊國國家專營,大幅度提高價格。於是,財政收入大幅增加。 鹽業專營,從前齊國的財政收入靠齊國老百姓,現在成了外華人來貢獻齊國的財政收入了。 對於鐵來說,也是一樣收由國家專營。所謂的鐵,並不是單單指鐵,它包括所有礦山資源譬如金銀銅等等。這一項,也為齊國財政帶來很大貢獻。 正是從管仲開始,其後的幾千年直到現在,鹽業都是國家專營,因此,管仲被奉為鹽政和鹽商的祖師爺。
八、控制通脹
“人君挾其食,守其用,據有餘而制不足,故民無不累於上也。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盡也。” 意思是說,政府支出太儉省,金價就會降低,那麼對於國家的gdp增長就不利;如果支出太大,金價就上漲,商品就會貶值,對資源不利。等到商品消耗光了,才發現不足;或者等到產出了,才發現多餘,這都是不懂得計量和調節的結果。 要控制通脹,就要限制商品價格,讓商家薄利多銷。 管仲用平衡法控制通脹指數,這個辦法就是在豐年的時候低價購糧食,災年的時候加價出售,加價的幅度不能太大。即能控制價格的過度波動,國家還有賺頭。
九、加強軍工
管仲很重視軍工業, 他派人收購了天下各地的戰車和武器樣本進行研究,從各地請來最好的工匠和武器製造專家,還大量收購最好的戰車生產材料和武器用金屬,研製新式武器。 還搞軍演,所有生產的兵器參加春秋兩季的軍事演習,質量上乘的戰車和武器才允許入庫,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十、善於理財
國家有錢了就要理財。 管仲是一個理財天才,理財方法多得驚人,《管子》一書的後一百頁基本上都在說理財。 也不明白管仲當初做生意為什麼能賠了錢。
十一、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尊重周王室,代天子行事,扯虎皮拉大旗。積極開展外交,提高國家威望,對有不服管理的而有威脅的國家進行聯合征討。遠征孤竹,討伐蠻楚,為齊國稱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
管仲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即使放到今天,他也依然是個出色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