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吃魚(單口相聲)遠看忽忽悠悠,近瞧飄飄搖搖,也不是葫蘆,也不是瓢,在水裡一衝一冒。這個說像足球,那個說像尿泡,二人打賭到江邊瞧,原來是和尚洗澡!這是跟和尚開玩笑的一首[西江月]。那位說啦,誰跟和尚開玩笑哇!還真有,不是現在的事,什麼時候的事呀?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在宋朝的時候,有兩位名人。一位是蘇軾,蘇東坡;一位是個和尚,法名了元,號佛印,人稱了元禪師。這二位可有學問,不但是文學家,而且都是詩人。這個佛印和尚原來是書生,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無一不知,無所不曉。論文才,他跟蘇東坡不相上下。兩個人經常來往,談古論今,吟詩答對,以文會友嘛。有時候二位也用文字開個小玩笑。這天,蘇坡到廟裡找佛印閒談,臨走的時候,佛印說了:“蘇兄,明日敬請光臨敝寺,我有‘半魯’相敬。”“好,告辭。”佛印把蘇東坡送出山門。蘇東坡一邊兒走一邊兒琢磨:這和尚真有意思。明天這是請我吃飯哪,又不告訴吃什麼,說有“半魯”相敬。“半魯”是什麼意思呢?“半魯”,吃麵條兒,拌滷?那叫“打滷麵”哪!一半兒打滷,半滷;那一半兒哪?炸醬!也不對。他……沒那麼吃的呀。嗬,挺大的學問,愣琢磨不出來。要不怎麼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哪。多聰明的人也有矇住的時候。第二天,蘇東坡公事完畢,就奔廟裡來了。心說:我倒看看這個“半魯相敬”是什麼。來到禪堂跟佛印寒暄了幾句,獻茶之後,把菜端上來了。蘇東坡一看,特別高興。這是他最喜歡吃的呀,什麼哪?魚!據說,蘇東坡最愛吃魚。而且自己還研究出一種烹調方法。他做的魚,清淡適口,風味特殊。這種做法一直流傳到現在,您到江南的飯館裡,菜譜上有“東坡魚”,哎,這菜就是從蘇東坡那兒傳下來的。蘇東坡看見魚,心裡明白啦。“半魯”在這兒哪,“魯”字兒上邊兒一個“魚”字兒,下邊兒一個“日”字兒。“半魯”,“魯”字兒的一半兒是“魚”。嗯,可惜我這麼大學問,愣叫“半魯”折騰得半宿沒睡著覺!兩人談笑風生,連吃帶喝。吃完飯以後,蘇東坡就說了:“法師,明天請到寒舍,我亦有‘半魯’相敬。”佛印一聽:噢,剛躉來就賣呀!“好好,明日一定造府叨擾!”第二天,佛印身穿大領長袍,準時來到學士府。剛要進門兒,裡邊兒出來一個書童。“法師,我家老爺正在書房會客,請暫屈法駕,庭院稍候。”讓在院裡等著。佛印一想:誰也備不住有事兒,院裡等會兒也沒什麼。一瞧,花圃之中有石桌兒,石凳兒。好,先在石凳兒上坐會兒吧。就坐那兒啦。那天哪,正是七月初八,“三伏”頭一天,響晴白日,萬里無雲,連點兒風兒也沒有,這份兒熱就別提啦。按現在的鐘點兒說吧,由上午十點多,一直等到下午一點半,愣沒人理他。把佛印曬得禿腦瓜兒上冒油啊,身上,甭說小褂兒啦,連大袍全溼透了。心說:這頓飯!早知道這樣兒,甭說“半魯”,“全魯”我也不來呀!一琢磨:得了,別這兒乾耗著啦,我到書房看看去吧,這客人也該走了。才到書房門口,隔著窗戶往裡一看哪,佛印差點兒沒把鼻子氣歪了。怎麼?一瞧,蘇東坡桌子上擺著盤兒魚。心裡這個氣呀:噢,請我來“半魯相敬”,魚在屋裡擺著,讓我到外面兒挨曬!不行,這魚我得吃!剛要推門,一想:直接闖入書房不合適。嗯,先打個招呼吧。“蘇兄,‘半魯’備妥否?”蘇東坡一聽:喲,他怎麼找到書房來了。一抬手,就把這盤兒魚擱到書架子上邊兒了。這可不是蘇東坡小氣,就為開玩笑。佛印在進門兒的工夫一眼就看見了。心說:哎?不是請我吃“半魯”嗎?怎麼把魚藏到書架兒上邊兒了?嗯,我看你怎麼說。“蘇兄,天已過午,我腹中空空,快把‘半魯’端出來吧。”蘇東坡說: “‘半魯’您已嘗過,怎麼還要‘半魯’啊?”佛印一愣:“噯,我進府以來,未曾吃魚,只是曬了半天太陽!”蘇東坡樂了: “對呀,‘半魯相敬’嘛。昨天您請我乃上半魯--吃魚;今天我請您是下半魯……”佛印一琢磨:下半魯?“魯”字兒下邊兒是個“日”字兒。噢,請我挨曬呀!嘿!蘇東坡真有你的啊。好,這曬我不能白挨,魚我得吃上!可是直接讓他端下來,那太俗氣,靈機一動,嗯,有了。“蘇學士,您確實才識過人,貧僧望塵莫及啊。”蘇東坡忙說:“噯,哪裡哪裡,您太過謙啦。”佛印說: “我的文才就是不如您。別的不說,經常提筆忘字。就說您這‘蘇’字兒吧,我就寫不上來。”蘇東坡一聽:不像話呀,你那麼大學問,連我這“蘇”字兒全不會寫?好,我告訴你。“噢,蘇字兒啊,是一個草字頭兒,左邊一個魚字兒,右邊一個禾字兒,合在一起就唸蘇。”這是過去繁體字的“蘇”,草字頭兒,一個魚字兒,一個禾字兒。佛印說:“噢,草字頭兒,左邊兒一個魚字兒,右邊一個禾字兒,這念蘇。”“對!”“可我看有的人寫成是草字頭兒,左邊兒一個‘禾’字兒,右邊兒一個‘魚’字兒,這是怎麼回事呀?”“這蘇字兒有兩種寫法。魚字兒擱左邊兒,擱右邊兒,全行。”“噢,把魚擱左邊兒,擱右邊兒,全行?”“對了。”“要是把魚擱上邊兒呢?”“唉,把魚擱上邊兒可不行。”“噢,魚擱上邊不行?”“不行!”“那你拿下邊兒來吧!”噢,在這兒等著我哪!得,端下來吧。佛印吃上了。吃完以後,說:“蘇兄,明天請到敝寺,我還有‘半魯’相敬。”蘇東坡一聽:怎麼著?明天要曬我呀!又一想:不能,他一定有別的主意。嗯,我得去領教玲教。忙說:“好,明日到寶剎親領法師厚賜!”佛印心說:厚賜啊,明兒給你剩點兒魚刺吧。第二天,佛印把魚做好了,正這兒琢磨著今兒這玩笑怎麼跟蘇東坡開哪?隔著簾子一瞧,壞了,蘇東坡來了!這怎麼辦呢?魚擱這兒擱著,他瞧見準吃。嗯,我呀,先藏起來再說。藏哪兒呢?一看旁邊兒有個磬,就是和尚唸經敲的那個磬,跟個小盆兒似的,佛印把魚就放到磬裡邊兒了。心說:今兒我也逗逗你吧。蘇東坡在外邊兒一瞧:哎,這和尚什麼毛病呀?幹嗎把魚擱磬裡邊兒啦?噢……他還記著昨天那碴兒哪?我呀,非讓你端出來不可。蘇東坡假裝不知道,進屋剛坐下,就故意嘆氣:“唉!”佛印納悶兒啦:“蘇兄,為何愁眉不展呢?”蘇東坡說:“別提啦,今兒早上想了個上聯,可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了。”佛印一琢磨:這對子一定錯不了,絕對兒。嗯,我得聽聽。“蘇兄,您能不能給我念念這個上聯啊?”“可以,可以,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長在。”佛印一聽,差點兒沒閉過氣去!心說:我以為什麼絕對兒呢,就這個呀!這副對子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啊。“啊,蘇兄,我是不是給您對個下聯呀?”蘇東坡說:“好啊,我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長在。”“我這下聯對: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聽完一撇嘴:“唉,你這下聯對不上啊!”這下兒佛印可有點兒掛不住了:“怎麼會對不上哪?對得上。”“我是‘向陽門第’。”“我對‘積善人家’。”“我這兒‘春長在’。”“我這兒‘慶有餘’。”“我這兒‘春長在’!”“我這兒‘慶有餘’!”“噢,磬裡有魚,端出來吧!”哎,他又吃上啦!
三吃魚(單口相聲)遠看忽忽悠悠,近瞧飄飄搖搖,也不是葫蘆,也不是瓢,在水裡一衝一冒。這個說像足球,那個說像尿泡,二人打賭到江邊瞧,原來是和尚洗澡!這是跟和尚開玩笑的一首[西江月]。那位說啦,誰跟和尚開玩笑哇!還真有,不是現在的事,什麼時候的事呀?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在宋朝的時候,有兩位名人。一位是蘇軾,蘇東坡;一位是個和尚,法名了元,號佛印,人稱了元禪師。這二位可有學問,不但是文學家,而且都是詩人。這個佛印和尚原來是書生,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無一不知,無所不曉。論文才,他跟蘇東坡不相上下。兩個人經常來往,談古論今,吟詩答對,以文會友嘛。有時候二位也用文字開個小玩笑。這天,蘇坡到廟裡找佛印閒談,臨走的時候,佛印說了:“蘇兄,明日敬請光臨敝寺,我有‘半魯’相敬。”“好,告辭。”佛印把蘇東坡送出山門。蘇東坡一邊兒走一邊兒琢磨:這和尚真有意思。明天這是請我吃飯哪,又不告訴吃什麼,說有“半魯”相敬。“半魯”是什麼意思呢?“半魯”,吃麵條兒,拌滷?那叫“打滷麵”哪!一半兒打滷,半滷;那一半兒哪?炸醬!也不對。他……沒那麼吃的呀。嗬,挺大的學問,愣琢磨不出來。要不怎麼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哪。多聰明的人也有矇住的時候。第二天,蘇東坡公事完畢,就奔廟裡來了。心說:我倒看看這個“半魯相敬”是什麼。來到禪堂跟佛印寒暄了幾句,獻茶之後,把菜端上來了。蘇東坡一看,特別高興。這是他最喜歡吃的呀,什麼哪?魚!據說,蘇東坡最愛吃魚。而且自己還研究出一種烹調方法。他做的魚,清淡適口,風味特殊。這種做法一直流傳到現在,您到江南的飯館裡,菜譜上有“東坡魚”,哎,這菜就是從蘇東坡那兒傳下來的。蘇東坡看見魚,心裡明白啦。“半魯”在這兒哪,“魯”字兒上邊兒一個“魚”字兒,下邊兒一個“日”字兒。“半魯”,“魯”字兒的一半兒是“魚”。嗯,可惜我這麼大學問,愣叫“半魯”折騰得半宿沒睡著覺!兩人談笑風生,連吃帶喝。吃完飯以後,蘇東坡就說了:“法師,明天請到寒舍,我亦有‘半魯’相敬。”佛印一聽:噢,剛躉來就賣呀!“好好,明日一定造府叨擾!”第二天,佛印身穿大領長袍,準時來到學士府。剛要進門兒,裡邊兒出來一個書童。“法師,我家老爺正在書房會客,請暫屈法駕,庭院稍候。”讓在院裡等著。佛印一想:誰也備不住有事兒,院裡等會兒也沒什麼。一瞧,花圃之中有石桌兒,石凳兒。好,先在石凳兒上坐會兒吧。就坐那兒啦。那天哪,正是七月初八,“三伏”頭一天,響晴白日,萬里無雲,連點兒風兒也沒有,這份兒熱就別提啦。按現在的鐘點兒說吧,由上午十點多,一直等到下午一點半,愣沒人理他。把佛印曬得禿腦瓜兒上冒油啊,身上,甭說小褂兒啦,連大袍全溼透了。心說:這頓飯!早知道這樣兒,甭說“半魯”,“全魯”我也不來呀!一琢磨:得了,別這兒乾耗著啦,我到書房看看去吧,這客人也該走了。才到書房門口,隔著窗戶往裡一看哪,佛印差點兒沒把鼻子氣歪了。怎麼?一瞧,蘇東坡桌子上擺著盤兒魚。心裡這個氣呀:噢,請我來“半魯相敬”,魚在屋裡擺著,讓我到外面兒挨曬!不行,這魚我得吃!剛要推門,一想:直接闖入書房不合適。嗯,先打個招呼吧。“蘇兄,‘半魯’備妥否?”蘇東坡一聽:喲,他怎麼找到書房來了。一抬手,就把這盤兒魚擱到書架子上邊兒了。這可不是蘇東坡小氣,就為開玩笑。佛印在進門兒的工夫一眼就看見了。心說:哎?不是請我吃“半魯”嗎?怎麼把魚藏到書架兒上邊兒了?嗯,我看你怎麼說。“蘇兄,天已過午,我腹中空空,快把‘半魯’端出來吧。”蘇東坡說: “‘半魯’您已嘗過,怎麼還要‘半魯’啊?”佛印一愣:“噯,我進府以來,未曾吃魚,只是曬了半天太陽!”蘇東坡樂了: “對呀,‘半魯相敬’嘛。昨天您請我乃上半魯--吃魚;今天我請您是下半魯……”佛印一琢磨:下半魯?“魯”字兒下邊兒是個“日”字兒。噢,請我挨曬呀!嘿!蘇東坡真有你的啊。好,這曬我不能白挨,魚我得吃上!可是直接讓他端下來,那太俗氣,靈機一動,嗯,有了。“蘇學士,您確實才識過人,貧僧望塵莫及啊。”蘇東坡忙說:“噯,哪裡哪裡,您太過謙啦。”佛印說: “我的文才就是不如您。別的不說,經常提筆忘字。就說您這‘蘇’字兒吧,我就寫不上來。”蘇東坡一聽:不像話呀,你那麼大學問,連我這“蘇”字兒全不會寫?好,我告訴你。“噢,蘇字兒啊,是一個草字頭兒,左邊一個魚字兒,右邊一個禾字兒,合在一起就唸蘇。”這是過去繁體字的“蘇”,草字頭兒,一個魚字兒,一個禾字兒。佛印說:“噢,草字頭兒,左邊兒一個魚字兒,右邊一個禾字兒,這念蘇。”“對!”“可我看有的人寫成是草字頭兒,左邊兒一個‘禾’字兒,右邊兒一個‘魚’字兒,這是怎麼回事呀?”“這蘇字兒有兩種寫法。魚字兒擱左邊兒,擱右邊兒,全行。”“噢,把魚擱左邊兒,擱右邊兒,全行?”“對了。”“要是把魚擱上邊兒呢?”“唉,把魚擱上邊兒可不行。”“噢,魚擱上邊不行?”“不行!”“那你拿下邊兒來吧!”噢,在這兒等著我哪!得,端下來吧。佛印吃上了。吃完以後,說:“蘇兄,明天請到敝寺,我還有‘半魯’相敬。”蘇東坡一聽:怎麼著?明天要曬我呀!又一想:不能,他一定有別的主意。嗯,我得去領教玲教。忙說:“好,明日到寶剎親領法師厚賜!”佛印心說:厚賜啊,明兒給你剩點兒魚刺吧。第二天,佛印把魚做好了,正這兒琢磨著今兒這玩笑怎麼跟蘇東坡開哪?隔著簾子一瞧,壞了,蘇東坡來了!這怎麼辦呢?魚擱這兒擱著,他瞧見準吃。嗯,我呀,先藏起來再說。藏哪兒呢?一看旁邊兒有個磬,就是和尚唸經敲的那個磬,跟個小盆兒似的,佛印把魚就放到磬裡邊兒了。心說:今兒我也逗逗你吧。蘇東坡在外邊兒一瞧:哎,這和尚什麼毛病呀?幹嗎把魚擱磬裡邊兒啦?噢……他還記著昨天那碴兒哪?我呀,非讓你端出來不可。蘇東坡假裝不知道,進屋剛坐下,就故意嘆氣:“唉!”佛印納悶兒啦:“蘇兄,為何愁眉不展呢?”蘇東坡說:“別提啦,今兒早上想了個上聯,可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了。”佛印一琢磨:這對子一定錯不了,絕對兒。嗯,我得聽聽。“蘇兄,您能不能給我念念這個上聯啊?”“可以,可以,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長在。”佛印一聽,差點兒沒閉過氣去!心說:我以為什麼絕對兒呢,就這個呀!這副對子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啊。“啊,蘇兄,我是不是給您對個下聯呀?”蘇東坡說:“好啊,我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長在。”“我這下聯對: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聽完一撇嘴:“唉,你這下聯對不上啊!”這下兒佛印可有點兒掛不住了:“怎麼會對不上哪?對得上。”“我是‘向陽門第’。”“我對‘積善人家’。”“我這兒‘春長在’。”“我這兒‘慶有餘’。”“我這兒‘春長在’!”“我這兒‘慶有餘’!”“噢,磬裡有魚,端出來吧!”哎,他又吃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