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這個問題問的很尷尬,不知道我要是告訴你,古代蒙古的郡主以及丫鬟不洗澡,你會怎麼想。

    蒙古人為什麼不洗澡?

    這主要是跟生活的環境有關,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而草原最稀缺的就是淡水了,用來喝維持生命都不夠呢,又怎麼會浪費大量的淡水來洗澡呢!因此淡水稀缺,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因為淡水是上天賞賜的,如果誰浪費淡水是要遭受天譴的,所以一是本來淡水稀缺,二又給他加上了神秘的色彩,因此蒙古人從來不洗澡。

    一年只洗一次澡的蘇麻喇姑

    在清朝有這樣一個女人比較出名,本是孝莊太后的一個婢女,但是卻受萬千人敬仰,就連其死後,康熙大帝都親自給其戴孝,可見其地位尊貴。就是這樣的一個女性,一生竟然只洗一次澡,還僅僅是每年的除夕夜,用少量的水簡單的擦拭身體,擦拭完畢後還要將這個水喝下肚子中。蘇麻喇姑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她本是蒙古人,繼承蒙古人的傳統而已,不敢浪費一絲水資源,其擦拭完身體將這個水喝下去也是因為蒙古人認為浪費水是不祥的,所以還要喝下去,向上天祈求諒解。蘇麻喇姑都是如此,那麼土生土長的蒙古人自然更是如此。

    元朝的郡主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那麼元朝的郡主會不會洗澡呢?答案是肯定的,蒙古人入主中原,自然要繼承一部分漢人的傳統,而蒙古的郡主也都是小女子,愛美之心當然比誰都不少,中原也不缺少洗澡的水,所以洗澡必然也是很正常的了,那麼郡主們如何洗澡呢?其實也很簡單,跟大多數的漢人一樣,都是用浴桶洗,弄一浴桶的水,旁邊幾個女僕服侍,大家看過倚天屠龍記的應該看到過,元朝郡主趙敏是如何洗澡的,其她的郡主們當然也是大同小異了。

    有很多人嘲笑蒙古人不洗澡有味道,在這裡我想說,你要是生活在那個環境裡,你也不會洗澡的,畢竟人的生命還是最主要的,如果給你一缸水,你若用他生活你便可以存活下來,若你用他洗澡便會渴死,我看你洗不洗澡。

  • 2 # 薩沙

    嘎嘎

    蒙古郡主和丫鬟都是 不洗澡的。

    其實也不是蒙古人如此,遊牧民族基本都不怎麼洗澡。

    以前的說法是,遊牧民族一生洗三次,也就是出生時候洗一次,新婚當晚洗一次,死的時候洗一次然後下葬。

    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以蒙古人為例,卻是很少洗澡,無論男女都有嚴重的體味或者說體臭。

    當年,蒙古大汗曾經向金國求親,金國皇帝也批准了讓貴族公主嫁給他,但公主自己卻不同意。

    當時金國已經很漢化了,公主和漢人一樣經常洗澡,還用香料。她拒絕的原因很簡單:聽說蒙古那個部落男人終生不洗澡,全身惡臭,我受不了!

    為什麼遊牧民族不洗澡?

    原因如下:

    第一,容易生病。

    古代沒有抗生素,即便小的感冒也會有生命危險。

    蒙古人生活的蒙古高原,大部分時候天氣寒冷。在露天湖內河內洗澡,就很容易著涼感冒。

    一旦感冒,以蒙古人的醫學水平只能靠自己恢復,搞不好就把命送了。

    既然如此,誰會為了乾淨去送命?

    第二,宗教原因。

    蒙古人和藏族人差不多,多認為河流湖泊中有神靈。

    如果隨便去汙染喝水,尤其是洗澡和洗髒衣服,倒垃圾,會觸怒河神。

    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法典》裡就有明文規定:第五十八條 保護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於水中。

    洗手都不行,更別說洗澡了。

    第三,現實原因。

    有人說,不能下湖洗澡,那麼不能打水回到蒙古包洗嗎?

    其實,蒙古高原是非常缺水的。

    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年降水才100毫米,很多河流都是季節性的,全年有水的時候不多。

    今天蒙古高原已成為世界前二十位嚴重缺水地區 。

    所在,在古代,蒙古牧民是很珍惜水的,他們都是逐水草而居,為了爭奪這些有水的地區經常拼的你死我活。

    蒙古牧民能夠找到足夠的乾淨水源引用,已經不容易,何談拿來洗澡。

    所以,在蒙古大漠上,無論你是王爺還是郡主,在古代都不可能經常洗澡。

    那麼,如果你穿越到古代的蒙古大漠,成為大漢的金刀駙馬,娶了一個華箏一樣的蒙古美女。結果新婚當晚,將妻子往懷中一抱,頓時一股臭味撲鼻,性趣瞬間全無。

    話又說回來,當年北方漢人也很少洗澡,整個冬季不洗澡的人都不罕見。

  • 3 # 歷史寶藏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就是說蒙古人一輩子只洗三次澡。第一次是在出生時候,父親給剛生下來的嬰兒洗澡,寓意著乾乾淨淨的來。第二次是男女結婚之時,代表著兩個人開始新的生活。第三次是人去世時候,代表著清清白白離去。

    其實這只是個傳說,但是從這種傳說中,可以得知蒙古人不勤洗澡的歷史。

    古代的蒙古郡主、丫鬟們肯定不會一輩子只洗三次,但是沒有現在人這麼愛洗澡愛乾淨,這是必須的。

    主要還是與蒙古草原的環境息息相關。

    蒙古草原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本來就少水,因此特別珍惜水資源。

    蒙古有一個重要的禁忌,就是不能汙染草原上的河流,洗手都不行,更不能在水裡洗澡了。而如果取水運送到蒙古包裡,加熱洗個熱水澡,也是未嘗不可,但是這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關鍵是還要有相關的器具,這在古代的蒙古草原,是比較缺乏的。所以就算是公主,也不可能想洗就洗。

    《天浴》中,老金為女知青專門製作的野外浴池

    古代的草原民族雖然不常洗澡,但是身體還是很健康的,需要洗的時候,擦一下身子,“乾洗”一下,也避免了經常洗澡容易著涼。

    蒙古包內

    洗澡這個事情,確實是分地域差異的,北方和南方就差異不小。北方人到南方,會不借為何每天都要衝涼,其實這是和南方溼熱環境有關的,不洗一下不行的。而南方人到北方,也會詫異,北方人竟然可以一週洗一次,並且還用那種搓背的浴巾,背上擦得紅蝦子一樣,簡直是不能再爽了,其實也與北方少水乾的環境有關。

  • 4 # 花木童說史

    古代蒙古的郡主和丫鬟很少洗澡,多數是以樹葉的露水擦拭身體。

    之前流行一個說法,說蒙古人認為洗澡會傷到身體的元氣,所以他們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時、結婚前、去世的時候。其實傷元氣是古代認知不夠,蒙古缺水,古人就在下雨的時候露天沖洗,結果經常感冒,所以他們認為洗澡傷害身體。

    在《康熙王朝》中出現的一個人物蘇麻喇姑,她就是蒙古族人,她有個特點就是常年不洗澡,只有除夕才會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其實這就是蒙古人從小養成的習慣。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牲畜是他們生存的基礎,少量的水源要優先供給牲畜。而人除了飲用,哪還有什麼水給你洗澡呢?

    雖然很少洗澡,但關鍵部位還是經常擦洗的,不然容易生病啊。再說了,髒兮兮,夫妻咋睡覺啊?所以古代蒙古的郡主和丫鬟一般是用樹葉上的露水擦拭身體的。

    不過由於經常不洗澡,古代就算是蒙古郡主,身上味道也很大的。山西晉商經常同蒙古人做生意,他們給蒙古婦女起了一個外號叫“騷韃子”,一方面是指她們思想開放,更多說的是長期不洗澡身上的味道。

    古代蒙古主要還是生存條件差,水資源太匱乏,所以郡主、丫鬟很少洗澡。不過不知道這是不是郭靖沒娶華箏公主的原因呢?

  • 5 # 歷史小跟班

    知道郭靖為啥不娶華箏就知道古代蒙古人如何洗澡的了。

    古代蒙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時候、結婚的時候、死去的時候。這樣的習俗如今在一些偏遠落後的地方還流傳著,但大部分人已經跟上時代的節奏,勤洗澡了。。

    事實上不僅蒙古族,很多少數民族,諸如藏族、羌族等等,也有類似的習俗。著名的孝莊皇太后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就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用水擦拭身體,更噁心的是還要把洗澡水喝下去。那為何會出現如此的習俗呢?

    成吉思汗的禁令

    成吉思汗成精頒佈過一部法令,叫《大扎撒令》,翻譯成漢語就是《成吉思汗法典》。其中第五十八條明文規定了:為了保護水源,不準在水中洗手,不準在河裡大小便。

    蒙古人靠畜牧為生,乾淨的水源不僅對人類非常重要,對牲口也是很重要的。他們認為在河裡洗手、洗澡甚至是洗衣服都會汙染水源,會遭到長生天的懲罰。所以明朝的時候邊地的百姓對蒙古人有個“騷韃子”的蔑稱。

    嚴重缺水

    蒙古高原和西北地方都是乾旱地區,降水很少,缺乏用來洗澡的淡水,有時候為了水源豐富的牧場,甚至拔刀相向。直到如今,蒙古草原飲用水的問題都還沒有完全解決。生活都不能保障,還談什麼洗澡?!

    容易感冒

    古代可沒有現在的條件,淋浴、浴霸、風暖樣樣備齊,洗澡那是在享受。古代洗澡很容易感冒,萬一受了風寒,大部分只能等死,所以能不洗就不洗,味道大點總比丟了性命好。

    所以知道郭靖為啥不娶華箏了吧!更佩服的是張無忌的口味真重,居然不選周芷若選了趙敏。

  • 6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個人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區分蒙古發展的不同階段:即早期統一漠北諸部與擴張時期,以及蒙元時期。

    順便提一句:蒙古王女稱公主。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由於缺少水源,因此普通百姓很少/不洗澡,但貴族例外。

    五代十國時期,契丹族建立遼國,國中體制仿照唐朝設立,遼國上京的城市規劃與中原無異,也有專門的集體浴室(僅作為接待貴族和官員用)。

    但是蒙古族相當長的時間裡,依然視水如珍寶,少洗澡甚至不洗澡,這是因為自然環境不容許他們這麼做。

    根據1206年頒佈的《成吉思汗法典》(即大扎撒令)中第五十八條:

    保護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於水中。《楚留香傳奇.大沙漠》這裡有一大一小,兩個清綠的池塘。在較大的池塘邊,有叄個華麗的帳篷,帳篷前竟肅立著幾個手執金戈,甲冑輝煌的武士。較小的池塘旁,此刻圍著幾重紗幔,隔斷了那邊的視線,一個美麗的長髮少女,正在池塘裸浴。楚留香的呼吸都幾乎停頓了。

    話說龜茲國的琵琶公主,在大半夜的沙漠裡洗冷水澡,也不怕被凍死(不過楚留香之後的表現,可比董永啊、李逍遙啊的要光棍多了)。

    元朝在中原文化的薰陶之下,又受到後來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已經沒有洗澡方面的困擾。

    1. 據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元氏掖庭記》描述,在元大都(今北京)的皇家園林內,也建有一處豪華的露天浴池,名為“漾碧池”。

    每遇上巳日,令諸嬪妃祓於內園迎祥亭、漾碧池。池用紋石為質,以寶石鏤成。奇花繁葉,雜砌其間。上張紫雲九龍華蓋,四面幛幃,幃皆蜀錦為之,跨池三匝。橋上結錦為亭,中匾“進鸞”,左匾“凝霞”,右匾“承霄”,三匾雁行相望。又設一橫橋接乎三亭之上,以通往來。祓畢,則宴飲於中,謂之“爽心宴”。池之旁一潭,曰“香泉潭”。至此日,則積香水以注於池。池中又置溫玉狻猊、白晶鹿、紅石馬等物。嬪妃浴澡之餘,則騎以為戲。或執蘭蕙,或擊球築,謂之水上迎祥之樂。唯小娥體白而紅,著水如桃花含露,愈爭妍美。帝曰:“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寵愛有加焉。

    看看,還是皇帝會玩……咳咳說正事。

    漾碧池用帶有紋路的瑪瑙石砌鋪,並用寶石拼嵌成奇花異葩,組為絢麗的圖案,此外池裡還有玉雕的獅、白晶石雕的鹿、紅色石雕的馬等固定在池底,既是漂亮的裝飾物,同時也可以讓后妃們洗浴之餘,坐在這些石獸的背上休息。

    圍繞著池沿,豎立有若干根高柱,把一頂“紫雲九龍”紋樣的巨大華蓋張撐在半空,為浴池中的人遮住驕陽。另外,在池的周圍則設有三重錦帷,將浴所嚴密遮護起來。

    漾碧池有上下水口與皇家園林的整體水系相通,清澈河水源源流入其中。同時,在池畔還有一個叫做“香泉潭”的小水池,其底部有加熱裝置,當皇帝與妃嬪們洗浴之時,香泉潭裡便不斷燒煮熱水,同時,還有專人負責向潭內投灑玫瑰香水、蘇合香油等名貴香料。散發濃香的熱水被有節奏地從香泉潭注入到漾碧池內,不僅提高了池水的溫度,使之更適合人體的舒適感,同時還讓池內馥郁瀰漫,霑體生馨。

    圖三:帖木兒大帝正在洗浴(波斯細密畫,繪於1533年)

    2. 至今紫禁城中,還保留著一座完整的土耳其風格的浴殿。

    坐落在武英殿院西北角的“浴德堂”,其名源於《禮記》中的“浴德澡身”。

    元代宮城內遺存的土耳其浴室,相傳明代曾用作皇帝齋祓處。清代於武英殿設御書處,該室遂改為蒸紙處,供印刷書籍蒸燻紙張之用。

    最後是彩蛋:元朝平民如何洗浴(《馬可波羅遊記》節選)

    契丹所掘的黑石可以用作燃料

    契丹省的各地都發現了一種黑石。它從山中掘出,其礦脈橫貫在山腰中。這種黑石像木炭一樣容易燃燒,但它的火焰比木材還要好,甚至可以整夜不滅。這種石頭,除非先將小小的一塊燃著,否則,並不著火,但一經燃燒,就會發出很大的熱量。這個國內並不缺少樹木,不過因為居民眾多,灶也就特別多,而且燒個不停,再加上人們沐浴又勤,所以木材的數量供不應求。每個人一星期至少要洗三次熱水澡,到了冬季,如果力所能及,他們還是一天要洗一次。每個當官的或富人都有一個火爐供自己使用。像這樣大的消耗,木材的供給必定會感覺不足,但是這種石頭卻可以大量地獲取,而且十分廉價。   

    杭州,又稱"天城"*

    街道上有許多浴室,有男女僕人服侍入浴。這裡的男女顧客從小時起,就習慣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浴,他們認為這對健康十分有利。不過這些浴室中也有溫水,專供那些不習慣用冷水的客人使用。所有的人都習慣每日沐浴一次,特別是在吃飯之前。  

    (注:此處存疑,有學者認為此處是馬可波羅將杭州與蘇州搞混了。)

  • 7 # 歷史漫談君

    在古代,皇帝和妃嬪在祭祖或者舉行重要的活動之前,都要虔誠的沐浴更衣。

    秦漢時已有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禮儀,《禮記·內則》中說:“五日則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潘請;足垢,湯請洗。”潘是指淘米水,有一定的去汙作用,湯則是指熱水。

    漢代時規定:“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也就是官員每五天給假一天,可以回家休息沐浴,稱為“休沐”。

    秦始皇就喜歡沐浴,經常在驪山沐浴,驪山溫泉就是從始皇時才有的“神女湯”的稱謂。

    唐玄宗為了顯示他對楊貴妃的寵愛就賜浴華清池,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一句就是描述的此事。

    慈禧太后也愛洗澡,每次沐浴的時候要有四個女官同時侍候,在北京的小湯山上專門建了一座和蓄水池相連的豪華浴池。洗完之後還要全身進行按摩。

    在古代,蒙古人中甚至郡主、丫鬟等洗澡的次數比較少,這是因為蒙古族等遊牧民族認為水資源是非常珍貴,被認為是純潔的神靈,他們是真正地視為水位生命之源的民族。

    在蒙古《大扎撒令》有記錄:第五十八條 保護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於水中。

    在古代蒙古,據說大部分人一生只洗三次,出生時洗一次,結婚時洗一次,下葬時洗一次。有人一年洗一次,我覺得此說肯定有些誇張,但是不常洗澡是肯定的。因為水源太過珍貴,生活用水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何談洗澡呢?但是遇到下雨時,大家會利用上天的饋贈,盡情洗一下。

    孝莊的侍女蘇麻喇姑就是終年不洗澡,只有過年時候用少量水擦拭,據說她這樣用過的水,還會再喝下去,絕對不浪費一點,真正體現了對水的敬畏之心。

    其實,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洗澡也是非常不經常的事情。現在談論此事,覺得那時怎麼那麼不講究衛生呢?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得有講究衛生的條件才行。

    所以,對古代的蒙古人來說,不常洗澡也是可以理解的。

  • 8 # 大秦鐵鷹劍士

    蒙古族很少洗澡,一方面是水資源匱乏,另一方面是宗教原因。江南遍地都是水網,因此洗澡十分容易,但是在蒙古草原水資源十分珍貴,飲用尚且不足,就更不要提洗洗睡了。在蒙古人的信仰裡,水是長生天賜給的聖潔之物,豈可用汙濁的身軀去褻瀆聖物呢? 水資源是十分珍貴的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資源不足則無法產生足夠的文明。我曾經在淖毛湖的大戈壁灘從事工程技術員的生活,戈壁灘上沒有水,都是鑽的機井取水,取水時用發電機發電提供能源。吃飯洗衣都是從井裡抽水用水車拉過來的,水車平時要灑水做土方填築,因此水就就裝在膠桶裡。除了做飯洗漱洗衣外,真沒有多的水用來洗澡。我曾經三月不洗澡,一月不換衣,除了工作忙外就是水太冷,洗衣服容易凍感冒!蒙古地區一樣,早晚冷,中午熱,水少人多,能不洗澡就不洗澡! 蒙古高原地區天氣寒冷,下河洗澡容易感冒,感冒了後容易生病,生病後只能聽天由命。醫學不發達容易因病死傷無數人,一個小小的感冒也可以要人命!鑑於生存大於文明,也就儘量少洗澡或者不洗澡。不洗澡不代表不洗臉不洗腳不擦洗身體,這樣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身體也不會有異味,至少貴族有條件這麼做。郡主、丫鬟都會擦洗身體,以免身體臭氣熏天! 花剌子模的王后曾經無比鄙視的說蒙古人是野蠻人,身體臭氣熏天,骯髒無比,這大概就是對蒙古人不洗澡的批評。後來蒙古軍擊敗花剌子模,王后因為年青貌美,她去侍寢了鐵木真,後來還生了孩子。蒙古入主中原後,水資源多了,也學習了漢文化,於是蒙古貴族也有了洗澡的條件。蒙古的郡主、丫鬟們洗澡自然是學的漢族洗澡,也就是木桶浴,有條件的還可以溫泉浴。蒙古人在中原習得了許多漢族習俗,這些習俗提高了他們的文明水平,但是也消磨了他們的戰鬥力。

  • 9 # 歷來現實

    看到這個問題,十分自然就想起了《極品家丁》裡的金刀可汗月牙兒玉伽了。。。在大漠之中,天地做賬那次,三哥當時有木有注意到玉伽身上的味道呢?

    談到洗浴清潔這個問題,這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尤其是一些喜歡運動的朋友,經常會在運動完後痛快地出一身汗,然後舒服地洗一個澡。而且在夏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洗一次,以保持清涼和清潔。

    不過大家有沒有好奇過,在幾百年前,我們的先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隨時有熱水,還有種類很多的清潔用品,和現在比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水。

    水這個東西按理說放在整個地球範圍內是不缺的,它是萬物生長之源嘛,但是雖然都是生長,水多的地方和水少的地方,生長的出來的物種可就截然不同了。溼潤的地方生長的是闊葉林,不怕蒸發水分,那玩意兒有的是;乾旱的地方只有針葉林,憋著不讓水分蒸發,攢一點水分太不容易。當然,再缺水的地方,乾脆就沒有林,只有一些沙棘類的耐旱植物。

    你看,水資源的多寡,連植物都會必須學會適應,更不用說我們人類了。

    水這個東西在古代中國分配很不均衡,南多北少,其實到現在也是如此,要不就不需要南水北調了。在一些少數民族和偏遠的地方,水是很珍貴的,甚至為爭奪水源,還會起衝突。

    那麼,在條件不如現在的情況下,古人怎樣解決自身的清潔問題的?他們經常洗澡嗎?

    其實,在愛乾淨這方面,古人和我們比有過之無不及。而且在古時候,沐浴這個詞其實指的是兩種行為,“沐”指的是洗髮,“浴”才是清潔身體。

    在史籍的記述中,早在先秦時,人們就已經形成了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習慣。並且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個習慣越來越規範。

    到了兩漢時期,人們清潔身體的時間週期比秦朝時還要短,三天內至少洗一次頭,五天內全身沖洗一次。

    並且洗浴這個習慣形成規矩的標誌,是放浴假開始的。當時的官方語言叫“休沐”,這個是專門針對在朝官員的。

    早期的時候是每五天放一天的浴假,讓官員用這一天來洗澡。唐朝後將五天的週期改為十天,給官員每十天放一天假去洗澡。

    古人如此注重清潔,這和他們的理念有關係。他們認為做人的境界就是要做君子,要規範自己各方面的行為,做一個待人和善談吐不凡的人。

    但是要和人接觸,就不能讓人排斥自己,不能讓身體保持不清潔的狀態。因此,當時有頭臉的人都是經常洗浴的。

    古時候全國各地的人都經常洗浴嗎?

    怎麼會,直到現在,你聽說北方人天寒地凍時會天天洗澡嗎?

    古代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經常洗浴。就像上面說的那樣,官員和貴族因為自己的身份,所以經常保持乾淨。

    普通百姓就沒有這麼注重這個問題,但因為社會風氣的原因,也不會出現很久不洗澡的這種情況。

    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只有一些水源缺乏的偏遠地區。

    就像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一樣。大家都知道,他們屬於遊牧民族,本身過著四處遷徙的生活。居無定所導致的就是要經常面對新環境,而蒙古族生活的高原,本身就沒有很多水源,是世界範圍內比較乾旱的地區之一。

    族內不同部落之間有時會爆發衝突,原因就是因為水。因此,在缺水的情況下,他們將水看的特別重要。

    在篤信藏傳佛教的他們眼中,河流湖泊都是神聖的,絕對不能汙染,甚至洗衣服洗手也不行,洗澡自然更無從談起。

    普通人缺水洗不了,那麼貴族呢?身份高貴的郡主呢?

    像郡主這種身份不同一般的貴族人群,自然是有他們的特權的。我們的華箏公主或者是月牙兒玉伽,應該還是不缺水資源的。

    但她們仍然需要克服心理那一關,因為老傳統老習慣,大家就都不愛洗澡,你這麼浪費神聖的水,到底是幾個意思?遺傳變異麼?

    所以,正常情況下,她們洗澡的次數也很有限。出於對水的敬畏,早期她們洗澡可能一年只有一次。

    但是後來隨著蒙漢之間的交流,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這個民族開始受到漢族文化影響。當看到漢族人沐浴過後的清爽,在相互瞭解過程中,他們慢慢改變了自己的傳統,他們平時也會洗澡。隨著蒙古草原上人們的城市化比例的增高,集中居住的現象越來越普及,大部分人們已經改變了逐草而居的生活,也進入了現代化。

    早前有一種說法,說遊牧民族一生只洗浴三次,分別是出世,新婚,和去世。也許一些普通百姓確實是這樣,但是華箏公主這樣的貴族階層可能要多幾次吧。估計傻小子郭靖肯定不愛洗澡,也聞不出來人家華箏身上的清新味道。

    在和漢族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蒙古族的傳統發生了改變,周邊一些其他民族也將洗浴變成了一種高階享受,還有專門場所。身為貴族階層的郡主們,洗澡次數自然也更多了。

    然後,假如現在你去蒙古大草原上,你會發現,年輕人們也都很潮,思想觀念也許比你還開放,要是你再提洗澡次數這樣的陳年舊事,估計你離捱揍就不遠了。。。

  • 10 # 舊史風

    有的時候洗澡對某些地區的人來說是一種奢侈,不管你是蒙古郡主,還是蒙古大汗,更別提丫鬟了。

    霍去病因病去世,就是因為在漠北草原喝湖水,才導致感染疾病。

    霍去病在草原這麼幹淨的地方,為什麼喝水會生病?

    一種說法是,當時匈奴被漢朝打的支撐不住,實在沒辦法,才實行用動物腐爛的屍體汙染水源,以此來對漢軍實施毒戰。

    因為草原沒有水井,水只能從地表獲得,而霍去病隊伍中的人要喝水,馬同樣要喝水。

    本來視水源如生命的匈奴,為了不被滅族,才出此下策,想用來對抗漢軍。

    效果如何,我們不能亂猜測,但是肯定是有效果的。

    本來草原就是處在戈壁灘與沙漠附近,土層薄,樹很少,所以這是塊乾旱少雨的土地。

    所以匈奴,蒙古等民族,為了生存,都只能隨水草遷徙。

    這說明水源不穩定,一旦水源枯竭,只能尋找新的水源,如果兩個部落爭一個水源,那麼就需要用刀槍解決,死傷人命也在所不惜。

    這同樣說明草原缺水。

    而水資源對人和動物的生命極其重要,所以他們對水極其敬畏,不敢下水洗澡,以免汙染水源,給自己和牲畜帶來病災。

    而水不多的情況下,人畜都要飲水,所以節約水資源是必須要做的事。

    還有一點,北方苦寒,夏天短暫,冬天漫長,很多人對洗澡也就不那麼在意,而且他們長年累月,潛移默化的形成了誓死保護水源的傳統。

    傳說中,蒙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

    這是不準確的,人分很多種,有的懶的,估計一輩子就出生那天洗一下,以後直到死,也沒有洗過。

    有的很勤快,會洗澡,但是絕對不敢在河中洗,因為北方遊牧民族對河水是無比敬畏的,絕對不敢褻瀆,他們想洗,也就是拿沾了水的溼布擦一擦。

    如果有重要場合,必須洗澡,那麼他們用的水量也很少,而且會把洗澡水留著,用作其他用途,甚至是自己喝掉。

    這點可以參照純正的蒙古姑娘,孝莊太后身邊的丫鬟蘇麻喇姑。

    她就是每年洗一次澡,然後把洗澡水留著飲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盧中南的書法好,還是田蘊章的書法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