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莊家漢喝寶豐酒
-
2 # 炎黃是我的祖先
海納百川,劉邦比項羽好的多。忍耐,劉邦比韓信要強。聰明,很多事一點就透。好學,從流氓一直學到皇帝。軍事有天份,從流氓打群架到他可以掌握10萬的大軍,除了項羽和韓信,劉邦可以排第三了。親民和藹,不論真假,至少他做出來給人看了。知錯能改,識人善用,是個好皇帝。
-
3 # TiandirenisAmituofo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為漢朝開國皇帝。這個人物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特別是人們對其殺戮功臣,卸磨殺驢的做法有些不解和憤怒。是非功過,任人評說。本人願意將劉邦放在當時歷史環境下進行一個儘可能客觀的評價。
1.豁達開朗,善於交友,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劉邦早年的時候,不事生產,遊手好閒,喜歡飲酒作樂,如果天下太平,沒準他就這樣一輩子無所事事,沒有什麼事業地混下去了。但當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國家大亂,豪傑並起,馬上糾集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別小看這個封侯,有了這個封侯,劉邦終於從一個農民變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這在當時比較看重世襲和門望以及社會地位的民眾眼裡,卻是有著名正言順的效應的。攻入秦國地盤,隨機約法三章,籠絡民心,奠定了其可以和天下豪傑抗衡的基礎。例如,當有人反映陳平盜嫂的事情,劉邦一問清事情原委,就不再計較陳平的缺點,而只是充分發揮陳平在智謀方面的長處。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後來全部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
2.知人善任,善於納諫,有自知之明,能伸能屈,獎罰分明,將士用命。
劉邦是喜歡結交朋友的性格,因此人緣比較不錯。又是懂得人情世故和具有洞察人心的能力的人。他深深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劉邦稱帝后不久,在洛陽南宮設酒席宴請群臣。劉邦問:“大家說說看,我為什麼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為什麼失掉了天下?”高起、王陵進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段意思是說,劉邦輕慢他人,項羽仁愛他人。但是劉邦叫將士攻城掠地之後,就大賞有功之人,這是與天下人分享利益。而項羽卻嫉賢妒能,有功者不賞,又有疑心病,難以信任他人,有個范增這樣的謀士也得不到重用,所以就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和擁護。
劉邦聽到二人的回答,覺得不是很滿意,就接著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即劉邦說,你們都只看到了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沒有看到。那就是我有三個有才能的人,我知道如何使用他們。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劃能力,自己不如張良;做好後勤保障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自己不如韓信。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就是因為我知人善任,而項羽不能做到知人善任的緣故。
劉邦知人善任的能力還體現在劉邦即將去世之際和自己老婆呂雉的對話中。呂后問劉邦:“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劉邦說:“曹參可。”呂后問還有誰,劉邦說:“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3.審時度勢,靈活調整策略,與時俱進,完善社會法律制度。
劉邦在弱小的時候,懂得如何獲取民心,擴大軍力。在與項羽作戰的時期,懂得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付這個強敵。終於在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在沒有打敗項羽這個強敵之前,封韓信為齊王,又分別許諾給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封為諸侯王,並賜給土地。在取得天下,坐了皇帝寶座之後,就開始盤算如何削去這些異姓王,以消除日後天下大患。在消除這些異姓王的同時,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在消滅異姓王之後,又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讓人民你休養生息。並下令各諸侯子弟留在關中的,免除賦稅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國去的免除賦稅徭役六年,國家供養他們一年。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同時,對北方強敵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緩和矛盾和穩固天下。
與此同時,令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蕭何在保留《秦律》六章的基礎上,補充了《戶律》、《廄律》、《興律》三章,史稱《九章律》。
總之,劉邦的一生,也許是天命所定的一生。在其統一天下和鞏固天下的過程中,做出了剪除異姓王的舉措。這雖然看來有卸磨殺驢,走狗烹,良弓藏之嫌,但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如果不剪除異姓王,很有可能在後世又引起戰爭四起,人民生靈塗炭,社會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雖然可能有人說,為什麼不像宋太祖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呢?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劉邦所遇到的情形和宋太祖趙匡胤的情形還是有巨大區別的。因為劉邦所處的情形是這幾個功臣都已經被封為異姓王的情形。彼此都有著自己的軍隊和獨立財政和人口。對於劉邦那樣智慧的人,他也許會比我們現代人更能夠看清當時那個時代的江湖險惡。所以,其缺點,與其優點相比,與其建立的大漢朝,大漢民族和文化相比,都是功勞遠遠大於其過錯的。當然,功是功,過是過。他因為功勞而被後人惦記,也因為過錯而受後人指摘。有道是,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究竟他有多少是非功過,豈能說得清?
西方學者約瑟.湯恩比如此評價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在秦始皇死去之後48歲起兵,50歲攻入咸陽滅秦,55歲擊殺項羽稱帝,62歲離開人世。短短十四年,完成了其一生的偉大壯舉。世界歷史上又有幾人能有這樣的好運氣呢?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4 # 蔡哥談
漢高祖劉邦,出身就是一個懸念,據說劉太公不是親生父親,劉邦是母親和一條龍在一個湖邊野合而生下的一種龍種,出生就是個當皇帝的命。還有劉邦在沛縣起義後曾經從中斬殺一條大莽蛇,後來傳說劉邦是赤帝,斬殺了白帝,白帝后來投胎人門口,來報復漢朝的王莽。可能這出都是人們神化了漢高祖劉邦。
÷
應該說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可能讀了私熟,有一些文化,他從小不務農活,是一個鄉俠,他把當時國俠信陵君當英雄,是劉邦幼小時偶像,後少年時尋訪信陵君死,他投奔信陵君門徒張耳,實現遊俠英雄夢。
後來劉太公要這個小兒子回鄉,既然是遊俠應該有些功夫,他還有些文化,被聘為亭長,說穿了就是一個只管飯,不發工資的村治保主任,透過崗位,他認識了殺狗的樊噲,縣牢看守夏候嬰,縣辦公室主任蕭何。靠他們接濟混生活。
後來,陣勝吳廣起義,他在沛縣起義,又投項梁,和項羽結為異性兄弟,滅秦後,又同項羽進行四年楚漢戰爭,項羽兵敗自殺,漢高祖在咸陽稱帝,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高祖。
先在我們來談一談劉邦這個人。
早年,劉邦在當亭長時,一次去差秦都咸陽,看到秦始皇出行氣概,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此,可見其志不小。劉邦這個人有很多缺點,貪財,貪色,為人有點狡猾,行事有點卑鄙,沒有項羽光明磊落。但劉邦是從社會底層起來,懂得老百姓需要什麼,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不懂民心民意,所以後來失敗,對於老百姓來說劉邦是一個好皇帝,但對於為他打天下的功臣來說,劉邦這個人過河拆撟,飛鳥盡,良弓藏,免子盡,獵狗烹。劉邦當皇帝后殺了包括韓信,英布,彭越等八個異性王,劉邦這個人顯得不厚道,做人不地道,但劉邦這樣做是為了漢朝江山長久永固,防止異性王造反,無可厚非。
劉邦是一個政治家,雖然軍事不怎麼行,但政治手碗很高,籠絡人的手段極為高明,用現在話說,他善於揣摸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有較強人凝聚力,能吸引許多人才,如蕭何,張良,陣平,韓信,英布,彭越,盧涫,樊噲,周勃,夏候嬰,韓王信,等等許多人材為他所用,為他賣命,說穿了,劉邦是老闆,其他人都在為他打工。
另外,劉邦寬容,仁慈,有大量,做事有分寸。遇事比較冷靜,只鬥智不鬥力,有時能夠忍受。所以劉邦成功做了皇帝,而項羽,遇事不冷靜,只有勇無謀,不會利用人材,向韓信,英布,彭越,陣平先是跟著項羽幹活,後才投奔劉邦。
-
5 # 學歷史蠻有趣的
1.劉邦實用主義,鴻門宴該低頭低頭。項羽性情中人,好逞能,戰敗還要想著自己的虞姬,演了史上動人的霸王別姬。
2.劉邦老油條任憑項羽拿他爹來嚇唬他,他也是隻為自己的利益為重。項羽小孩子氣眼裡揉不得沙子,劉邦設反間計讓範曾與其不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項羽都能上當。
-
6 # 漢軍將至
很多人覺得劉邦是一個地痞流氓,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會,只是運氣好,手下有能人,所以才當了皇帝。果真如此嗎?
我們在一些劉邦事蹟上,可以看出劉邦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年輕人都有理想,有偶像,劉邦也年輕過,劉邦的偶像是信陵君魏無忌,為了偶像,劉邦來到大梁,這時信陵君魏無忌已死,於是投奔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魏國被滅後,張耳被通緝,劉邦就回老家了。(劉邦是見過世面的)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劉邦是有擔當的)
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如果劉邦真是沒有文化的流氓,能跟張良這個沒落貴族談的來嗎?)
酈食其謂監門,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乃求見說沛公。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度量非凡)
劉邦入咸陽,善待子嬰,與秦國百姓約法三章。(政治水平高,為後來韓信出兵能快速定關中奠定了政治基礎)
劉邦入咸陽,想住到宮裡,準備好好享受,張良勸阻,於是劉邦率軍退到了灞上。(看看李自成)
鴻門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頓飯,我們多數人只看到張良的表演,卻忽視了劉邦的膽識過人)
立韓信為大將軍(一個簡歷負面的人,歷史上只有劉邦敢用)
陳平貪汙,諸將不滿,劉邦問推薦人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於是劉邦沒有怪罪陳平,還升了陳平的官。(劉邦用人水平之高,後人難望其項背)
陳平離間范增,費五萬金,劉邦不問。(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要問陳平那錢怎麼花的了,還剩多少)
劉邦被項羽擊敗,幾乎全軍覆沒,來到韓信軍駐地附近,而不入,次日凌晨,趁韓信還沒有起床,入營調兵,事定後,韓信才知道劉邦來了。(劉邦有大智慧,白天孤身去,會不會被韓信殺了,取而代之?)
立韓信為齊王(劉邦隨機應變能力,連韓信使者都騙過去了,不然韓信反了,後事難料)
英布被項羽擊敗,投劉邦,劉邦又在洗腳的時候見英布,英布覺得受到侮辱,英布來到住處,發現與劉邦規格一樣,於是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打項羽
立雍齒為侯,殺丁公(仇人為侯,恩人被殺,劉邦的政治手段,歷史上還有誰用過?)
白登之圍後,劉邦立赦樓敬,當面認錯,封二千戶,為建信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向一個戍卒當眾認錯,歷史上還有誰做到過?)
劉邦放棄廢太子劉盈立如意為太子(避免了秦,隋二代而亡)
立劉濞為吳王后,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劉邦對屬下每個人能力品行都非常瞭解,怎麼用才能把屬下的才華發揮的最大,劉邦是非常清楚的。也幾乎把國家未來五十年的大事都預測出來了,在歷史上,好像沒有人能做到這點)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我們很多時候只記得劉邦說的話,其一卻沒有記得,與天下同利也是劉邦奪取天下重要原因。任正非其實可以擁有華為大部分股份,但任正非只有1%,這就是與天下同利的道理,所以華為才有現在的成就)
-
7 # 一個人的歷史
我們能瞭解劉邦的唯一歷史著作就是《史記》,在史記中,劉邦給人留下的性格模糊,特徵不清晰的印象。作為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有多層次的性格,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在我眼中劉邦究竟是一個單怎樣的人物?
無所顧忌,自由隨心自古開國之君,都會被賦予天命神授的故事,即使身為凡人,也一定存在一些異數。但在我看來,劉邦的成功是性格使然,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對劉邦的格性是這樣描述的: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這說明劉邦喜歡“施捨”不吝嗇,他可以釋放押解的囚徒,也可以在戰爭中慷慨的割地封王。劉邦對別人不吝嗇,對自己更不吝嗇,表現得十分隨性。劉邦既不是克己奉人的聖人,也不是循規蹈矩的良民,更不是一個賴皮自私的流氓,他只是一個無所顧忌,有著自由精神的人。
長者之風,能屈能伸劉邦有一個特別有效的面具,就是所謂的“大人長者”。這裡的“大人長者”是指的給人有安全感,它既不像項羽那樣盛氣凌人,飛揚跋扈,也不像其他人那樣咄咄逼人。劉邦給人的印象總是大度而有安全感,這也是他能夠得到眾人支援原因。面對生命威脅時,劉邦會毫無顧忌的選擇求生,併為此付出一切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能屈能伸。而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或者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因為劉邦選擇的是做君主做王者而不是君子。
不從於眾,不拘於禮劉邦是沒有所謂原則的,他不願意受任何禮數的限制,因此很多人才會認為劉邦是個無賴潑皮。不過所有循規蹈矩、拘泥於禮數的人,最終都敗在了劉邦的手裡。其實劉邦所做的,只不過是突破常人所認為的禮數,打破世人眼中的是非榮辱之念而已。“不從於眾、不拘於禮”才是真正的劉邦,這才是成為王者所應該的素質和能力。
雙贏思維,成就你我很多人說劉邦濫殺功臣、不念舊情,但是卻沒有看到劉邦實際上是一個具備“雙贏思維”的人。劉邦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劉邦不僅自己成為西漢開國之君,跟隨他的人也都封侯封王、入閣拜相。劉邦確實殺了一些異姓諸侯,但這些人都是對劉氏統治有威脅或潛在威脅的人。而跟隨他出生入死的蕭何、曹參、張良、樊噲等人則無一被殺,反而位極人臣。一句話以蔽之,跟著劉邦混有前途。
制衡維穩,安劉興邦很多人為戚夫人惋惜,為劉如意嘆息,認為劉邦選擇呂后和劉盈並不是明智之舉。而在我看來,劉邦選擇呂后和劉盈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劉盈仁厚,呂后兇悍,有德有威,則可控制群臣。劉邦對呂后也不是完全信任,為了制衡呂后,他留下的王陵、陳平、周勃等人身居要職以防不測。同時也可以牽制呂后,控制諸呂的勢力發展,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
8 # 懶人說史
劉邦推翻秦帝國,與霸王爭奪天下,在垓下一舉圍殲項羽,項羽走投無路自刎在烏江邊,至此楚漢爭霸以劉邦陣營完勝,劉邦成就帝業,建立大漢帝國!功彪史冊!劉邦成就帝業與個人才幹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劉邦具有天生的領導氣質!劉邦出身亭長,地位並非高貴!但劉邦長相不凡,先有呂公將愛女下嫁,沛縣的蕭何,樊噲等皆聽從於劉邦,這說明劉邦說話辦事大家信服,具有領導人的潛質!這種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觀察以下週圍的人。
二、劉邦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併為之努力。雖然屢受挫折,但從未放棄,意志堅定!劉邦爭奪天下從弱小到強大,前期與霸王處處示弱,勝少敗多。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垓下之圍徹底滅掉項羽!
三、劉邦具有識人用人的本領,有分辨是非的才能,有接納正確意見的心胸。劉邦周圍團結一大堆文臣武將,很多是從項羽陣營投奔過來的,韓信是突出代表!他聽從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後為了團結韓信,有賜封齊王。劉邦具有很強的政治手腕!
四、劉邦個人身上充斥了地痞的特性,或者說平民百姓都有的缺點,與項羽身上的貴族氣質有鮮明對比,這種缺點也只有在危難的時刻才表現初來。比如,他在受追趕時將親人推下馬車,在父親被捕時表現的冷漠。這種自保為先的個性在劉邦身上體現的十分明顯!
總之,漢高祖劉邦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大,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帝王,取得天下後承襲秦制,於民修養生息,建立了大漢帝國!影響後世深遠!
-
9 # 關東俠客
漢高祖劉邦是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開拓者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劉邦出身農民,不事生產做過秦的泗水亭長。為人豁達喜歡交友。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等漢朝重臣都是劉邦沛縣同鄉和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是劉邦能夠勝出的原因之一。陳勝吳廣起義時,劉邦四十八歲,在那個年代是老年人了已經沒有多少雄心壯志和精力了。劉邦志向遠大,率沛縣三千多子弟響應起義,因為是仁厚的長者尊為沛公。投項梁公封武安侯帶領碭郡兵馬成為一方諸侯。後被楚懷王封為沛公西向伐秦。於公元前206年入咸陽,子嬰率群臣投降,廢秦苛政與秦地父老約法三章,善於收買人心得到關中父老廣泛支援。劉邦最大優點是善於帶將,知人善人,從諫如流能夠聽取下屬意見有長者之風,張良,陳平,韓信,麗食奇等奇異之士相繼歸附併為之所用。劉邦的另一個長處是有識人之能,能夠預見將來發生的事,所以他徵淮南王英布中流矢病危後向呂后安排後世,蕭何百年後,曹參可為相,然後周勃繼之,並說“安劉天下者必勃也。”後來剷除諸呂之亂的果然是周勃,這種未卜先知的能力非尋常人可比。另外劉邦的軍事指揮才能邊是槓槓的,除了項羽,韓信和冒頓單于外打遍天下無敵手。用毛主席的話說劉邦是封建皇帝裡最歷害的一個。
-
10 # 永樂年華
劉邦以一個地痞流氓成為一代帝王,為中華民族開了一個最最壞的頭,成王敗寇!不論你如何不擇手段,如何齷齪無恥,還是心狠手辣,亦或是極盡人間的醜惡,只要最後成功了,那就是大英雄,也就是最偉大的人!
-
11 # 使用者104502318119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君王都憑藉其較為突出的歷史功績或者殘酷暴力的罪行而被人所記著,而如果要研究皇帝,那麼劉邦則是無法跳過的一部分。
對於這位開國皇帝來說,能坐到後來的位置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劉邦出生於地位低微的農民家庭,在劉邦年幼時,他經常跟隨一些鄉間的無賴四處作惡,讓許多鄰居都對他很厭惡,因此劉邦的名聲可以說是非常的差。而在秦朝末期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劉邦從草莽中崛起,先是做了一個小小的亭長,但這完全不能填滿他的心中志向,所以劉邦也透過參軍的方式讓自己得到了歷練,因為在軍營中十分的驍勇,並且表現良好,所以劉邦很快就得到了一些上升的機會。
後來他透過不斷的收攏人心,而讓他的威信在軍營中得以樹立,這也為劉邦後來的起兵和發動戰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這也正是劉邦能力的體現,他能夠讓那些跟隨自己的兄弟為其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也足以看出劉邦善於籠絡關係。雖然劉邦也算是一位英雄,他卻從來不做那些正直的事,反而總是躲在陰暗的角落裡耍一些心機和計謀,在那樣一個名聲不如權勢的亂世中,即使不顧後人的看法也要使出自己所能想到的暗招來讓敵人認輸,項羽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在項羽先攻佔城池,並在城中舉行鴻門宴的時候,他就請劉邦一同前來趕赴宴會,但是項羽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想透過正大光明的較量來奪取王權,於是他以為自己率先完成了約定就會讓劉邦乖乖的交出政權,但劉邦只是在嘴上答應,而實際行動方面他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讓步,而範沛早就看出了劉邦的心思,於是他決定要刺殺劉邦,雖然這都是為了項羽的一統大業而著想,沒想到他還不領情,反而阻止了這一行動,因為在項羽眼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用英雄的方式去做,絕不會用那些陰暗的手段來讓對方屈服,但是劉邦不同,他只想先在口頭上承認交出兵權,以後的計謀可以再商量,先保住命最要緊。
雖然後來的劉邦逃了出去,並且又帶兵返回完成了統一的功業,但這並沒有因此而讓他受到整個時代的尊敬,因為劉邦贏的並不光彩,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並且只是在一場小的爭鬥中用這種方式獲勝,那麼這也許並沒有什麼,但偏偏他要完成的是國家統一的功業,這容不得半點的馬虎,但是劉邦卻用自己不光彩的勝利而讓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座位,後世也是對他的這一點批判有加。
而劉邦不僅是一位心思狡詐的君主,還是一個善於猜忌,非常冷血的領導者,在他建立功業後,因為懼怕許多老臣擁有和他相近,並在日後的發展中對他的政權構成威脅,所以劉邦在剛安定社會統治的時候,就將那些跟隨著他浴血奮戰的老臣全部殺害,用這種方式來穩顧自己的政權和統治,因此,歷史上也說劉邦是一個冷血的皇帝,在多年的征戰過程中,他們一起捨生忘死,這些年的友情絕不是一點沒有的,但是劉邦卻寧願犧牲出他們的生命也要把自己的政權牢牢的握在手中,可以看出他的猜忌和疑心。
而在優點方面,劉邦既沒有指揮軍隊運籌帷幄的計策,沒有直接運用於作戰的戰術,對說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用人,他手下的將士分管著軍隊的各個部門,因此再有序地運作下,劉邦的軍隊充滿了活力和鬥志,而不得不說,這一切的功績都來自於那些老臣,而劉邦只是善於發現人才給了他們輔佐自己的機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而在這一點上,劉邦也是要勝過項羽的,因為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可以使用,但卻因為自己的武斷而放棄了他的建議,這也是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雖然說後世對於劉邦的看法在各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角度,但無可否認的是,劉邦的優點和缺點都較為突出,因此分析劉邦歷史功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他的缺點,以此來作為借鑑,其實劉邦的成功在現代社會中仍有非常大的借鑑意義,不論是他善於籠絡人心還是志向高遠,這些優點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回覆列表
英雄天子漢劉邦!秦始皇很偉大,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但是僅歷二世,時間太短。而劉邦開創大一統漢朝400年基業,多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漢民族,漢文漢語,基本確立了中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