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翁426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可以肯定的說,沒練過楷書直接練行書是完全可以的!行書練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深入臨帖,且不得要領,功夫不到家;再有就是悟性不夠;還有就是天賦之因素。試問:練好楷書就可以把行書練好嗎?回答是:不能!因為楷書和行書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學書法,有人硬是把楷書和行書聯絡起來,還搞了個“學書三步曲”,即:學楷書,就像一個人一樣,先學會“站立”,楷書學好後再學行書,就像人站立後才“會走路”,學草書必先學行書,還說是行書是草書的基礎,只有把行書學好後才可以學草書,這叫人學會走之後才能學會跑。這樣的話似乎符合學習書法的邏輯,看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說這些話的人是對漢字演變和過程不瞭解,或者是全然不知的。根據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楷書早已行書,但行書創造者劉德升(東漢時期人)未必就先學過楷書。漢隸,才是草書、楷書和行書的基礎。從用筆和結體來說,楷書與行書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說,學書法,完全可以從行書入手,不必先練楷書之後再練行書。
記得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說過,學書法,完全可以從行書入門。當然,他的話是針對有漢字書寫基礎的成年人的,而不是針對小學生們說的。我的觀點是,未成年人學書法,應先學漢隸,再學晉楷、魏碑和唐楷。
-
3 # 穆如淸風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田老師就已經公開表示過了:不練習楷書,也可以直接就練行書,但是沒有楷書做基礎就直接涉獵行書,你的行書水平也肯定高不到哪兒去,同時田老師還在直播中敘述了你辛勤學書究竟是為的什麼?如果只是單單的想把字寫好看,那直接練行書也未嘗不可,但你若是想在書法方面有所建樹或有所成就,那隻能老老實實的寫楷書,然後等你楷書練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了之後再去慢慢學習行書,而那時你有深厚的楷書功底做基礎,那麼對於練習行書而言,自然是事半功倍矣!
而且以筆者和許多書友的學書經驗來看,認為直接從行書入手也是可以的,因為很多的書友楷書寫得好,但是寫出來的行書卻是不敢恭維,例如我們當代著名的楷書名家田英章老師,他的楷書在當代的書壇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但是他的行書,雖然看起來也算是行雲流水,自成一家,但畢竟楷書寫得太過於工整呆板,因此行書的筆法結構方面多多少少的還是有著楷書的影子,所以楷書寫得相當的完美漂亮,甚至對字型的間架結構還是很有利的,但是在適當的涉獵行書時,會間接的導致寫出來的行書呆板厚重不漂浮,甚至在行氣章法以及結字方面會有楷書的一些不足之處。
行書要當楷書來練
同時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啟功先生也曾說過:楷書要當行書來寫,行書也要當作楷書來練,因此在練習楷書之餘,也要適當的練練行書,以化解楷書佈局中的呆板無生氣,同時也可以適當的避免楷書佈局中的“狀如運算元”,而且一般楷書和行書都寫得相當好的書友,應該在之前的臨摹創作時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楷書與行書在我們書寫的點畫技巧以及外形氣質,還有佈局章法時都會有明顯的差別,而且雖然它們在某些字形方面也會比較美觀勻稱,或者是字正莊穩,但是在書法的理論上還是較為形似的,可能這也正是楷書能漸漸演變為行書的緣故吧!
書法入門先練楷書
同時老師在我們學書入門時,一般主張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要先練楷書,等楷書有一定的穩定功底之後再練行書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楷書練好了,不僅僅可以為以後去練習行書而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我們學書之人也都知道,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而且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既沒有楷書那般方正和規矩,更沒有草書那般雜亂無章,肆意揮灑,所以行書練好了,不僅僅在書寫時提高了效率,而且別人也能夠看的很清楚明白,同時往往也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所以在楷書練到家了之後再去涉獵行書,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中國漢字的結字規律
而且楷書又是行書的基礎,如果沒有楷書為功底而盲目的涉獵行書,寫出來的行書只會令人貽笑大方,雖然行書看起來較為隨意,而且不拘泥,不造作,同時行雲流水之間卻又大小相間,搭配得當,所以肆意揮灑的行書總能給人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但是若缺少楷書為功底,它的間接結構就會有所欠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中國的漢字,一般都是以方塊字為準,而且一個漢字的美觀與大小,都是由上下左右的平衡以及字型重心的位置來決定的,所以沒有練好楷書就去盲目的練行書,只會造成字型結構的缺失,最後醜態百出,跌倒書體的書寫規律,最後令人貽笑大方。
楷書行書同步練習
因此,筆者建議書友在練習書法的同時,儘量不要將行書和楷書剝離開來,若能同步練習則為最好,因為楷書的基礎功較為深厚硬朗,所以楷書練好了,以後在練習別的書體時都會有積極參考的作用,倘若楷書的基本功沒有過關,那麼不管你是練習漢隸還是晉行,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制約,而且行雲流水般的行書也絕非只是將楷書寫快而已,要學會多去領悟行書的筆法以及結字,章法,行氣,還有呼應,氣勢,佈局等,也只有這樣深入的研究行書的章法規律,方能在日後涉獵行書時做到了然於手,瞭然於心。
最後關於“不練楷書,能否直接練行書?田英章:當然可以,但你寫不出好作品”這篇文章,筆者就簡單的介紹到這兒了,同時筆者也是根據自己的一些學書淺見,在文中適當的敘述了為何在練習行書前,一定要先練楷書,以及在練好楷書之餘慢慢涉獵行書的優勢。
雖然筆者也曾說過楷書並非是書法的基本功,但是在練習行書之前,卻又偏偏繞不開基礎深厚的楷書,不知書友您覺得這又是為何呢
-
4 # 謝亞鐵
學行書要學楷書主要是求知平正,不必一定要練楷書到什麼境界,更不能被楷書框死了自己的筆法…認為一定要練習楷書到出神入化才可進入行書草書,這是清朝犬儒的詐人術…
明朝大家王鐸對楷書就不感冒,所以他的行書草書就沒有被框死,縱橫捭闔,雄強恣肆,古今難匹…最明顯還是明朝大書家張瑞圖,他的運筆起、止、轉、折幾乎不作任何回鋒、頓挫的處理,可見書法古筆法並無清朝犬儒的智障式的描字法,張瑞圖的行草峭拔尖厲,激盪怪戾,若崖斷石崩,一瀉千里,遠甩董米…也足以說明清朝犬儒的楷書寫法的描字法不但不是古法,而且這種死手描字法的筆法是極不利於行書草書的…
冥冥於書法者只要深入明朝以前大書家的字裡行間,就不難發現清朝的所謂書法多有奴性,與犬儒的智障描字法脫不了干係…剷除清帝制後,時入民國才出幾位頗有書法趣味的人物…可時下,一方面奴性又復而加,一方面妄性仍存而狂…書之法失落久矣…
學書法靠的是悟性,是法但並無定法,我佛雲,“所謂善法者即非善法”,“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書法並沒有死板的教條,可謂所悟一通百通…若言必工楷然後才可入行草書之法者是為未得法者…
孫過庭雲:“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應在“求”、“知”、“追”、“歸”中把握好這辯證過程,若不“知”亦不曾“追”就談不上“歸”,若解不了即使其楷如何正準談行書草書亦為空談,真得法者欹亦正,不得法者正亦斜,全出人心…
-
5 # 子衿書法
沒練過楷書直接練習行書,練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呢?
書法不單隻有外形,還要講筆法,更深層的,是對書法的理念。除了技能,一個人的學識,眼界,決定著一個人的書法層次。
或許有人會說,別扯那些與書法無關的東西,不就是寫字嘛,只要把字寫好了就是硬道理。確實,把字寫好了就是硬道理。但一個人的眼界不夠,是不可能寫好的。比如,不經過楷書的磨練,直奔行書去,就會因為你的控筆沒有在慢速的練習中得到錘練,直接寫行書的話,快了留不住筆,就會油滑虛浮。慢了又軟弱無力,臃腫無骨。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不按步驟來,由零檔直接掛五檔起步,想快也快不了。
為什麼要從楷書學習書法?現在普遍的認為在楷書以前不是還有隸書和篆書嗎?為什麼非要從楷書?如果我們要學習行書和草書,從篆書和隸書是無法過渡到行草書上的學習中來的。形體和筆法不一樣。我們的目標如果是篆隸,當然可以不用學楷書。但要學習行草書,就得從楷書開始。
楷行草三體的筆法是同類的。以慢速的楷書入門,才能一點一滴的把筆法的要領掌握。就和習武一樣,先把步子站穩了,才能進行套路的演練。套路的演練,先從馬步衝拳開始,然後弓步衝拳。逐步加高難度。誰一上來就傳授降龍十八掌?學了也不能去戰鬥啊!楷書就是對筆法的基礎練習和手的運筆掌控訓練。先站立起來,才能行走,才能奔跑。還不會站立,就要去奔跑,最終的結果是摔倒。
-
6 # 凌峰山顛
練不好行書和練不練過楷書沒有直接關係。
練的非常好的楷書,再練行書,練不好,是因為受楷書端莊,方正的影響,缺少靈動。
最後能夠跳出楷書的影響,都成了大師了。
楷書每一字筆順,筆型都是固定的,空間分佈固定。
行書靈動,筆順因人因特定的人,筆順可不同,變化很大,結體,空間分佈,差別很大。
練不好,最主要問題是控筆沒有自如。
讀貼不到位,臨貼不細。
反思不夠。
控筆不到位→筆型臨不到位→怎麼也不能重現原貼的形,意→走樣的字。
讀貼不細表現字型,筆劃形態,角度,方向,空間分佈,遠近,粗細,輕重等不夠,產生的結果形與意不夠。
剛學寫字心無旁騖,去努力體會筆與字,沒有過多參雜自已的意識,此為初心。
一兩年之後初有小成,字也沒有練成體系,自已會不自覺的加入自己的意識活動,本就沒有多高的書寫技能,就亂了,字也就隨興而寫了,就看自己的悟性吧。
如果能再沉下心,從頭開始,會有不一樣的天地。
-
7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其實學習書法的人並不多,沒有很多。怎麼學也是各有各的說辭,愚以為,學習時首先看是什麼年齡!為什麼?高中一下,先從楷書入手,而且必須是現代通行的(大陸)國家規定的規範漢字,而不是什麼繁體字,更不是其他書體——為何?孩子要考試,所以啊不用再囉嗦了吧?大學生,以及年齡大的,餘以為你愛怎麼學怎麼學,關鍵是你想幹嘛?成為書法家還是樂樂?自己定,書體,自己想怎麼就怎麼學啊。合法就好。
書法與寫字不同,必須區別對待。這就是為什麼高中一下,必須從楷書、從現代國家規定的字學習的原因,讓孩子明白字理——國家規定的書寫順序,(書法在這點上可以不遵守紀律的。)。
書法沒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別碰,不然就是瞎胡鬧,耍猴的。文化底蘊不是這學位那學位的。
-
8 # 行書一點通
每個人練不好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強調是因為沒有練過楷書的因素,大可不必。
有楷書基礎自然更好,而沒基礎,直接學行書,當然也行!
尚在糾結“不會走就想跑”的朋友,可看我6月3號我主頁發表了文章,寫的很是詳細,也參考了大量書法家的觀點,不再累贅了!
從起源上,大家練的楷書可是行書的弟弟,楷書是晚於行書而產生的,至於又說行書源於“楷書”,可是源於如下“楷書”――隸意十足八分體。
練不好行書的原因,據我的觀察,有如下原因:
1、 新手,直接學古代行書,多效果不佳。軟筆行書,硬筆去臨摹是難以把握的。再加上有的朋友是新手,對於行書的結構,線條的虛實,甚至是筆順都把握不到位的情況下。
這樣臨古貼,容易陷入畫字的囹圄而不能自拔,筆力淺,氣脈凝滯不暢。門還未入,就直接“取法其上”了。
我一直就是這個觀點:入門以現代硬筆字貼為宜,有一定審美功底,臨摹功底後,再學古代經典一點不遲!
2.說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其實也有道理的一面。但行書畢竟是動態書體,楷書是靜態書體。行書的線條,是流暢的,楷書式的頓筆很少。 有的朋友分得不太清,把楷書很多的頓筆,節奏感,帶到行書上去了,甚至於牽絲,也是刻意的。
這是對行書的結構認識不深刻的原因,建議可以多觀察古貼中的結構。
3, 只知道臨摹,不知道學以致用。我理解的行書,一定是自然書寫的――不是追求快,更不是描字,而是迴歸到行書應有的書寫速度下,寫正確行書的結構,才能寫出行書流暢的氣韻。
學以致用,說點爭議的――
“鐵”的行書寫法,有朋友說是繁體,簡體不能這樣寫。
別太在意,沈鴻根、荊霄鵬等名家的簡體行書都這樣寫(如圖),何必糾結這個問題呢?
再者,“釒”改變筆順,牽絲連帶一下,不也是如圖效果嗎?“釒”和“釒”本來一脈相承,多看多想別教條。
況且,繁簡不能混搭這個規矩,比賽姑且就不說了,就練字而言,你想想有多大意義?一、二、三,想想是不是挺無聊的?
-
9 # 四寶齋
什麼是書法?如果讓一百個人來回答,可能會得出一百答案。我這話的意思就是,學習書法,先練那一種書體也是沒有一定,就邀請者所言,各家各體楷書不下數十種,哪種楷書是最適合自己的呢?在沒練習之前誰也不知道,比如我當初學書法,最先練柳體,一練二三年,一天寫一大堆紙,可就是出不了帖,後來聽說柳體出自顏真卿,又轉而學顏體,可我本人不喜歡顏體肥嘟嘟的字,雖然強迫自己練,但還是出不了帖,後來發現鐘體,結果一下就上手,可別人不喜歡,寫出來的字都說不好著,沒人叫好,還是不練了。楷書練不下去就行書吧,還是有人說走都沒學會,就去跑,註定練出來。就折回去練趙體,就這樣兜兜轉轉過了很多年。
一天偶聽體育老師說到田徑,他說練田徑,不是說你能跑,力氣大就會出成績,短跑靠速度,長靠耐力,鉛球靠臂力,各有側重不同。這讓我想到練書法的事,書法不一樣嗎?篆隸真行草這麼多字型,雖然都是字,但各有各的側重點,先練什麼書體並不衝突。
記得幾年前有個朋友給我講過一個練書法的故事,說有個到深圳打工的年輕人,由於文化不高,又沒有一技之長,在用完所代的錢之後仍沒有找到工作,最後只能乞丐,一次餓昏在街上被一老頭所救,人雖救活可他的心都死了,以為自已這一輩子都沒希望。老頭覺得他雖然文化不高,但腦瓜子不笨,於是對那年輕人說,我教你一個技能,條件就是給我養老送終,年輕人答應了老頭。
老頭所謂的技能就找來一本王羲之的《十七帖》,讓年輕人就在橋洞下自己練,每天從天亮開始直到黑為止,除了練字甚麼也不做,連飯都是老頭送到手裡。你們猜一猜他用了多長時出帖?告訴你們吧,一年,僅僅一年他就把《十七帖》吃透了。接下來,老漢就天天代著年輕人地鐵站賣字,人們見到那一手漂亮的王羲之小草,還以他是一個大書法家嘞。
透過上的事例,說明一個道理,不管練什麼書體,只要是用心去作了,都會有收穫,都會有回報。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裡的“易”,其實是變化的意思,趙孟頫所傳達的資訊就是,書法用筆從未有過變化。
最後,我借用《賣油翁》中的一句話贈給廣大書法同好:無他,但手熟爾。
-
10 # 讀書耕田人王七
當下人們總是圍繞楷書是否行草書的基礎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其實沒有必要,行書如果指的是一種筆意,則其根源應為正書,而不單單指正楷,如果做為一種字型,其實和真草隸篆關係是對等的,儘管出現的順序有先有後,但其獨立的用筆及結字體系也是相當完備的,不能單獨的去講誰來源於誰,應該是相互傳承的。
但又不能否認書法的時代特點,就以當下而言,楷書是官方及社會公用字型,但凡行書,皆應由正楷而生,因為的確如此,對大部習字者而言,楷書與行書是站立和行走的關係,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沒有必要去反駁,儘管未必十分全面,但大部分是。
學習楷書主要是正其手腳,即如何用筆,如果不能熟練的用毛筆收放提按,別說行書了,筆都不會用,什麼體也寫不好,當然,用其它正書正其手腳的習書者例外。
先說這麼多,自己之言,見笑了!
-
11 # 1歲月無聲1
孩子在少年宮學習書法時,老師就是一位沒練過楷書的書法家協會的,行書草書據說挺厲害,可是楷書的基本筆畫的寫不好,當時感覺挺可笑的。
-
12 # donghaodong
我覺得在書法中,楷書和行書沒有多大的關係。我一開始就是從行書入門的。
-
13 # 讀書聲
楷書是其他書體的基礎,這是書法發展進入成熟階段時,前人總結出的經驗,並且得到歷史的驗證。“永“字八法的提出就是告訴我們: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也有學者提出,從篆,隸開始,同樣可以解決基礎入門問題,因篆隸的特點也是一筆一劃,需要執筆,運筆的功底,況且,篆,隸,楷,都屬於正書,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為入門之路的。蘇東坡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他認為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書法史上還有很多大家都強調,認同楷書是其他書體的基礎,事實上,這一經驗是被書法界肯定了的規矩。在我們鑑賞書法作品時,神韻,氣勢都是以點畫為載體的,而點畫的硬核,還是楷書的功底。有的行,草作品,之所以很耐看;有的雖龍飛鳳舞,卻不耐看,你說為什麼?很有可能是在功底上。強調楷書功底,絕非否認行草書體的技藝含量,也絕非說有楷書基礎就一定能寫好行,草。從書法創作角度說,草書的空間更大,他能更大限度的表現書家的才情,他是書法學習的更高階段。楷書是學習其他書體的基礎 ,可視為是書法的基本規律,而規律一般是不變的。當下的問題是,圖快,喜歡走捷徑,已成了一種傾向,認為一切皆可創新,一切眥有可能,認為不學楷,直接學行草,直奔大賽展廳,可一夜成名。按規律說這是不行的,可成名的人真有,我們標榜的規律在面對置疑和挑戰,這樣的現實也真讓人犯嘀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您說呢?
-
14 # 曉曉235359666
練楷書闆闆正正枯燥,行書則自由,練正書都有這樣狀況:練久了有進步還好,培養情感,興趣積累,耐心由然而生,反過來越寫越僚草,行書風格運應而生,說道底耐心缺失:基本功出現問題,指力對字的掌控力度不夠,不論在毛筆沾墨之後提按轉折切換連帶入筆後似乎少一點味道!不管外拓或內斂靠腕活(腕力)使轉飄飄不知所以然!有人說正書寫不好,行書未必寫不好,用筆之道在於腳踏實地:從指發力開始運筆懸腕至肘到肩回腰到臭腳牙子整個過程為以後書法更上一層樓不更好!
回覆列表
楷書是書法的基礎,行書要有楷意,沒有楷意的行書,跟繩子編的一樣,沒有生氣。和蓋樓一樣,地基打不好,樓是蓋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