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近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在劇中,右相林九郎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謀深算,工於心計。那麼,真實歷史中是否有林九郎這個人物?他又在歷史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其實,《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林九郎人物原型就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宰相李林甫。歷史上對於李林甫的評價幾乎都是貶義的,比如指責他蔽塞言路,排擠賢才,敗壞綱紀,重用胡將導致“安史之亂”等等。從這些評價上來看,李林甫的罪名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了。然而,令人頗感疑惑的是,李林甫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升任中書令(百官之首,因位列皇帝右側,故稱右相)後,一直在這個職務上幹了將近十七年,最後因病逝才自動離任。如果李林甫徹頭徹尾是一個陰險狡詐,口蜜腹劍之徒,他能在右相之職上工作了這麼長時間,身為皇帝的唐玄宗該有多糊塗呢?可事實上,唐玄宗儘管晚年荒於政事、沉溺酒色,但他卻絕對不是一個糊塗的帝王。他之所以能在這麼長時間內一直信任李林甫,自然有他的原因。

    歷史上對唐玄宗執政前期的評價非常高,稱讚他銳意進取、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歷史上的鼎盛時代——開元盛世。當時唐玄宗手下的名相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也因此備受世人讚譽。而到了執政中期,唐玄宗開始志得意滿,專注享樂,為後來的“安史之亂”爆發埋下了隱患。作為唐玄宗執政中期的右相,李林甫自然就被世人認定成是一個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奸臣。然而,事實真相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唐玄宗是一位有宏圖大志的帝王,他的目標不僅是要讓國內歌舞昇平,還想要將大唐帝國的疆域開拓到空前遼闊的程度。因此在唐玄宗執政時期,唐朝的對外軍事戰爭相當頻繁,杜甫在《兵車行》裡就這樣寫道:“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這裡的武皇就是暗指唐玄宗。

    然而,雖然唐朝在對外軍事擴張上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自身所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巨大。一方面是龐大的軍費支出讓國庫承受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是隨著疆域的擴張,以“兵農合一”為特點的府兵制開始出現諸多弊端。李林甫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接替張九齡擔任中書令,走上大唐帝國的政治舞臺最中心。

    姚崇、宋璟、張九齡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他們的治國理念就是儒家提倡的那一套輕徭薄賦,為政清廉等等。可是,唐玄宗要開疆拓土需要大筆銀子。這些賢相能幫皇帝省錢,卻沒辦法幫皇帝生錢。唐玄宗想要搞增收,就得啟用一批懂得如何生錢的大臣,而李林甫正是一位理財高手。

    李林甫上臺後,很快就幫唐玄宗想到了解決難題的辦法。當時大唐帝國主要的財政壓力是龐大的軍費支出。李林甫就提出在邊疆地區設立緣邊節度使,將當地的軍事、行政、財政大權全部下放給節度使。如此一來,朝廷只要提出大政方針,具體事務則都由節度使去操作,朝廷不需要為此費心,也不需要為邊防軍務撥款,因為權力都已經移交給了節度使,剩下的事情就是讓節度使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這一政策的好處顯而易見,不但朝廷的財政壓力頓時化解,而且唐軍的戰鬥力得到極大提高,因為節度使招募的都是專業士兵,其作戰能力比原來的府兵不知道要高出幾個檔次。但下放權力給節度使的弊端也很明顯,因為節度使掌握了當地的軍事、行政、財政大權,就可以趁機做大勢力,擁兵自重。節度使手下計程車兵們也不再聽命於皇帝,而是完全受節度使調遣。

    為此,李林甫也想到了應對辦法,那就是全部任用非漢人的將領擔任節度使。這些非漢人節度使在朝廷裡沒有根基,所以很難做到內外勾結。即便真有哪個節度使有了不臣之心,那也只是個體,不可能所有節度使同時造反。誰要是真打算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大唐帝國,那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因此,李林甫的這項制度設計從初衷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唐朝最終還是受到這項制度的重創,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李林甫掌權期間,對節度使掌控的非常到位。就連後來發動“安史之亂”的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李林甫面前也只能是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因為節度使們都很明白自己的權力來自朝廷,如果魯莽行事,朝廷也隨時有可能收走他們的權力。

    李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接替了右相之職。楊國忠不信任李林甫提拔的這些節度使,便想將他們一一排擠出去。安祿山在諸節度使中算勢力比較龐大的,因此楊國忠打算槍打出頭鳥。他不斷在唐玄宗身邊說安祿山遲早會造反,搞得安祿山惶惶不可終日。安祿山知道長此以往,朝廷的鐵拳終將打到他的身上,於是他鋌而走險,掀起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初期,安祿山的叛軍雖鋒芒畢露,但總體實力與唐軍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這跟李林甫當初的制衡策略基本相符。可關鍵時刻,唐玄宗和楊國忠的胡亂指揮導致唐軍主力遭叛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安史之亂”自此才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因此,李林甫的制度設計雖然間接為“安史之亂”爆發提供了條件,但要說這場亂局是由他導致的,那就實在是有點欲加之罪了。

  • 2 # 文儒風

    由古及今,除了極個別的野心家,大多數人都喜歡盛世太平。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是漢武盛世,大唐盛世,還是滿清時的康乾盛世,大體能被歷史學家稱為盛世的朝代,都是國強民富,社會安定,人民自信心爆棚的時期。但盛世也有盛世的痛,其中之一就是特別容易出現奸佞。有些位高權重的奸佞之人,在史書上也有詳細記載,他們的所做所為,輕則把朝堂攪得烏煙瘴氣,重則引發戰禍,殃及百姓,傾覆王朝。

    27歲(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便得以入軍機處的和珅,以善伺上意得寵幸,史書:“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進之。”擅政20餘年,升遷47次,權傾朝野,百官爭相諂附。公然勒索納賄,又排斥異己,致使吏治敗壞,官場充斥小人。和紳一生攀附朝廷、獻媚皇帝,但只是為權、為財,並沒有政治野心,但有些同樣位高權重的奸佞之人則危險得多。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因此,漢朝思想家陸賈嘆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即宗室,這裡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於行法,不在於信同姓。”漢末董卓,少時曾遊羌中,盡與其豪帥相結。初為兵馬掾。繼為羽林郎、軍司馬、郎中、東中郎將。公元184年,被黃巾軍擊敗,抵罪。公元190年,徵為少府,辭不受命,駐兵河東,以觀時變。八月,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自為相國,專斷朝政,激起全國反對。他掠奪錢財鉅萬,計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堆積如山。公元192年,為司徒王允等人所殺。中國的三國大分裂時代彼此開始。唐朝李林甫,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排斥賢才,卻厚結宦官、妃嬪,迎合玄宗;表面上示人以友好,而暗中陷害,世稱“口有蜜,腹有劍”。他廣收賄賂,生活奢侈,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接替李林甫出任宰相的楊國忠,依靠女兒楊玉環得寵飛黃騰達,直至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他任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越積越厚,直接導致了安史之亂,開啟了唐朝的衰敗。北宋秦檜,曾主抗金和反對立張邦昌為帝,被俘至北方。成為金太宗之弟完顏昌之親信。公元1130年,昌放棄南歸。聲稱殺金人監者奪船逃回。朝官多疑之,但宰相範宗尹等力排眾疑,遂為參知政事。繼任右相。次年,罷相。公元1134年,復為相。檜性殘忍陰險。為相十九年,殺岳飛,貶忠良,極力破壞抗戰,主持和議,向金納貢稱臣。晚年屢興大獄,冤案不可勝數。實為中國第一大奸臣,一直為華人所唾罵。

    明朝魏忠賢,少無賴,喜賭博。因輸錢,為一群惡少所逼,恨而自閹。萬曆年間,入宮,勾結熹宗乳母客氏。熹宗即位,為司禮太監,他因善導帝倡優伎樂及狗馬射獵而得信任,遂掌東廠。他與客氏相結,排斥異己,廣結黨羽,致有“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勢傾天下,媚事者拜呼他為“九千歲”,各地督撫競相為他建生祠。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唐朝時期的李林甫是如何從尋常小吏成為位高權重的奸佞相國?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長平王李叔良曾孫。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曆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長。他精通音律,深受舅父姜皎的寵愛,開元年間改任太子中允。侍中源乾曜與姜皎乃是姻親,其子源潔為李林甫求取司門郎中之職。源乾曜笑道:“郎官應有才幹聲望,哥奴(李林甫小名)也能當郎官?”李林甫因此只被授為太子諭德,後累遷至國子司業。

    累積升遷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後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生性陰柔,精於權謀,與宮中宦官、妃嬪交情深厚,對玄宗的舉動了如指掌,每逢奏對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賞識。當時,武惠妃寵冠後宮。唐玄宗非常寵愛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對太子李瑛則有所疏遠。李林甫透過宦官干謁武惠妃,表示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非常感激,暗中對他進行幫助。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侍中裴光庭病逝。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思的女兒,曾與李林甫有私情,而宦官高力士也出身於武三思府中。裴光庭死後,武氏向高力士提出請求,希望他能推薦李林甫接任宰相,高力士卻未敢答應。唐玄宗因中書令蕭嵩的舉薦,任命尚書右丞韓休為侍中。高力士將這個訊息洩露給武氏,讓李林甫提前告訴韓休。韓休拜相後,與蕭嵩不和,卻對李林甫非常感激,便推薦李林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武惠妃也暗中相助,李林甫因此被授為黃門侍郎。

    擔任宰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後又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當時,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皆因母親失寵而有怨言,被駙馬都尉楊洄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訴。玄宗大怒,與宰相商議,欲廢黜三子。張九齡極力勸阻,表示不敢奉詔執行。李林甫當面一言不發,退朝後卻私下對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欲為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加實封,並讓他兼領尚書。張九齡認為牛仙客學識不高,極力勸阻,引起玄宗不悅。李林甫私下言道:“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後以結黨為由罷去張九齡、裴耀卿的宰相之職,任命李林甫、牛仙客為宰相。李林甫被授為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後來,監察御史周子諒奏稱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宗杖殺。李林甫又趁機進言,稱周子諒是張九齡所引薦。張九齡又貶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聽信李林甫之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並將李瑛的妻兄駙馬都尉薛鏽流放瀼州。不久,唐玄宗又將三庶人賜死,時人無不稱冤。同年七月,大理少卿徐嶠奏稱:“大理寺監獄殺氣過盛,鳥雀都不敢棲息。如今刑部判定的死刑案件,一年僅有五十八例,而且有烏鵲在獄上築巢。”群臣都上表拜賀,紛紛稱讚這是社會治安良好的緣故。唐玄宗認為是宰相的功勞,便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林甫兼領隴右、河西節度使。當時,武惠妃已經病逝,東宮儲位空懸。李林甫數次勸說唐玄宗,想讓他立壽王李瑁為太子,而玄宗卻屬意於忠王李璵。他認為李璵年長,而且仁孝恭謹,勤奮好學,高力士也表示支援。同年六月,李璵被立為皇太子,後改名為李亨。次年(739年),李林甫又兼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銓選。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為右相兼尚書左僕射,加光祿大夫,但卻被免去兼任的節度使之職。天寶六年(747年),李林甫又加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實封三百戶。唐玄宗對他非常寵信,宮中每有御膳珍饈、遠方珍味,便命宦官到他府中賞賜,以致道路相望。當時,李林甫將性格柔弱的陳希烈引薦為宰相。他在家中處理政務,百官都集聚到府前等候召見。而陳希烈雖坐鎮政事堂,卻無人謁見,也從不敢參預意見,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排除異己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並無功勞,擔心日後會有禍患,便有興大獄動搖東宮的想法。他將目標對準李亨的妻兄韋堅,將韋堅引居要職,卻又命御史中丞楊慎矜暗中窺伺其過錯。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獻捷,見李林甫專權,曾建議唐玄宗罷免其相位,引起李林甫的嫉恨。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五,李亨出宮遊玩,巧遇韋堅,而韋堅則密會皇甫惟明。楊慎矜向玄宗揭發,稱韋堅身為內戚,不應結交邊將。李林甫便趁機誣奏,稱韋堅勾結皇甫惟明,欲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大怒,將韋堅、皇甫惟明貶官,並命李亨休棄太子妃韋氏。宰相李適之憂懼請辭,被罷為太子少保。

    同年十一月,李林甫再次發起一場針對太子李亨的冤案。當時,太子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與女婿柳勣不和。柳勣誣告杜有鄰“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李林甫命京兆士曹王鉷與楊國忠一同審訊。最終,杜有鄰、柳勣都被杖斃,杜良娣也被廢為庶人。在這次事件中,很多地方官員也受到波及。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覆被杖斃,韋堅、皇甫惟明被賜死。監察御史羅希奭巡察地方,大肆殺戮貶謫官員,自青州一路殺到嶺南。前宰相李適之已貶宜春太守,驚懼之下服毒自盡,其子李適則被李林甫命人杖殺於河南府。先天政變的功臣王琚貶任江華司馬,服毒未死,繼而自縊身亡。

    王忠嗣自幼在被養於宮中,與太子李亨交情深厚,後擔任四鎮節度使,掌控河西、隴右、河東、朔方,威震邊疆。李林甫擔心他會入朝拜相,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他非常忌憚。天寶六年(747年),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利,奏稱王忠嗣沮撓軍計,唐玄宗不悅。李林甫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唐玄宗雖表示不信,但仍奪去王忠嗣兵權,將他召回朝廷,貶為漢陽太守。李林甫雖屢興大獄,欲離間玄宗與太子的關係,但李亨仁孝謹慎,又有張垍、高力士的保護,他的奸謀最終也未能得逞。

    李林甫又對權位日盛的楊慎矜起了猜忌之心。他引薦王鉷為御史中丞,將其視為心腹。王鉷素受楊慎矜輕鄙,對他懷恨在心,便在李林甫的挑撥下製造流言,稱楊慎矜是隋煬帝玄孫,勾結術士,密藏讖書,圖謀恢復隋朝。唐玄宗大怒,將楊慎矜下獄,命三司會審。李林甫還栽贓陷害,命殿中侍御史盧鉉袖藏讖書,稱是在楊慎矜家中搜出。最終,楊慎矜被族滅。天寶八年(749年),咸寧太守趙奉章揭發李林甫罪狀二十餘條。結果罪狀尚未呈上,李林甫便以知曉,命御史臺將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斃。

    天寶十年(751年),李林甫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天寶十一年(752年),李林甫鑑於開元年間張嘉貞、王晙、張說等文臣以邊將入相的先例,欲杜絕出將入相的根源,以鞏固自己的相權。他請求辭去兼任的朔方節度使之職,舉薦安思順繼任,並奏道:“文臣為將,怯於戰陣,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驍勇善戰,而寒族在朝中沒有黨援。”唐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李林甫重用蕃將,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數民族將領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但也讓安祿山得以長期控制河北,為日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生死家滅

    起初,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才學淺薄,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況且他又是楊貴妃的族兄,因而對他善加禮遇。楊國忠與王鉷同為御史中丞,李林甫卻舉薦王鉷為御史大夫,楊國忠懷恨在心。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之弟王焊與刑縡圖謀作亂,欲殺死李林甫、陳希烈、楊國忠,卻遭到鎮壓。唐玄宗命楊國忠與陳希烈一同審訊。楊國忠奏稱王鉷也曾參與密謀,並藉此案牽引李林甫,稱他暗中勾結王鉷。陳希烈則從旁作證。最終,王鉷被賜死。李林甫雖未獲罪,也逐漸被唐玄宗疏遠。

    同年十月,南詔寇邊,劍南告急。當時,楊國忠兼任劍南節度使。李林甫便奏請玄宗,建議讓楊國忠到劍南赴任,想借機把他調離朝廷。楊國忠哭著對玄宗道:“臣一旦離朝,必為李林甫所害。”唐玄宗安慰道:“你暫且先到劍南處理軍務,朕很快就會召你回來,讓你當宰相。”李林甫得知,憤憒發病。不久,李林甫隨唐玄宗前往華清宮,結果病情加劇。巫師道:“只要您能見一下皇帝,病情就會好轉。”唐玄宗本欲前去探視,卻被侍臣諫止,便讓人將李林甫抬到庭院中,自己則登上降聖閣,舉起紅巾招手慰問。李林甫已病重不能起身,只能讓家人代拜謝恩。

    楊國忠剛到劍南,便被唐玄宗派宦官召回朝中,併到華清宮謁見李林甫,拜於床下。此時,李林甫已無力再對付楊國忠。他流著淚對楊國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會繼任宰相,我的後事就託付給你了。”楊國忠對李林甫仍非常忌憚,汗流滿面,連稱不敢。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由諸子護靈返回長安,發喪於平康坊府邸。唐玄宗追贈他為太尉、揚州大都督,並賜班劍武士、西園秘器。不久,楊國忠拜相。

    天寶十二年(753年),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告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約為父子,同謀造反。安祿山還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將入朝作證。唐玄宗命有司審理。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擔心自己受到牽連,便附和楊國忠,出面證實。當時,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沒家產。諸子被除名流放嶺南、黔中,親黨中則有五十餘人被貶。唐玄宗還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不過,相信再威猛的老虎、狡猾的狐狸,也躲不過獵手的不懈追擊。在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的今天,奸佞之人必將越來越沒有市場。但,始終保持警惕之心是非常必要的。

  • 3 # 宋新社

    人物生平

    李林甫(小名“哥奴”,683年-753年1月3日),號月堂,陝西人,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孫,父李思誨,唐朝宗室。

    早年經歷

    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長。他精通音律,深受舅父姜皎的寵愛,開元年間改任太子中允。侍中源乾曜與姜皎乃是姻親,其子源潔為李林甫求取司門郎中之職。源乾曜笑道:“郎官應有才幹聲望,哥奴(李林甫小名)也能當郎官?”李林甫因此只被授為太子諭德,後累遷至國子司業。

    累職升遷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後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生性陰柔,精於權謀,與宮中宦官、妃嬪交情深厚,對玄宗的舉動了如指掌,每逢奏對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賞識。當時,武惠妃寵冠後宮。唐玄宗非常寵愛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對太子李瑛則有所疏遠。李林甫透過宦官干謁武惠妃,表示願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非常感激,暗中對他進行幫助。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侍中裴光庭病逝。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思的女兒,曾與李林甫有私情,而宦官高力士也出身於武三思府中。裴光庭死後,武氏向高力士提出請求,希望他能推薦李林甫接任宰相,高力士卻未敢答應。唐玄宗因中書令蕭嵩的舉薦,任命尚書右丞韓休為侍中。高力士將這個訊息洩露給武氏,讓李林甫提前告訴韓休。韓休拜相後,與蕭嵩不和,卻對李林甫非常感激,便推薦李林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武惠妃也暗中相助,李林甫因此被授為黃門侍郎。

    擔任宰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後又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當時,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皆因母親失寵而有怨言,被駙馬都尉楊洄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訴。玄宗大怒,與宰相商議,欲廢黜三子。張九齡極力勸阻,表示不敢奉詔執行。李林甫當面一言不發,退朝後卻私下對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欲為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加實封,並讓他兼領尚書。張九齡認為牛仙客學識不高,極力勸阻,引起玄宗不悅。李林甫私下言道:“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後以結黨為由罷去張九齡、裴耀卿的宰相之職,任命李林甫、牛仙客為宰相。李林甫被授為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後來,監察御史周子諒奏稱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宗杖殺。李林甫又趁機進言,稱周子諒是張九齡所引薦。張九齡又貶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聽信李林甫之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並將李瑛的妻兄駙馬都尉薛鏽流放瀼州。不久,唐玄宗又將三庶人賜死,時人無不稱冤。同年七月,大理少卿徐嶠奏稱:“大理寺監獄殺氣過盛,鳥雀都不敢棲息。如今刑部判定的死刑案件,一年僅有五十八例,而且有烏鵲在獄上築巢。”群臣都上表拜賀,紛紛稱讚這是社會治安良好的緣故。唐玄宗認為是宰相的功勞,便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林甫兼領隴右、河西節度使。當時,武惠妃已經病逝,東宮儲位空懸。李林甫數次勸說唐玄宗,想讓他立壽王李瑁為太子,而玄宗卻屬意於忠王李璵。他認為李璵年長,而且仁孝恭謹,勤奮好學,高力士也表示支援。同年六月,李璵被立為皇太子,後改名為李亨。次年(739年),李林甫又兼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銓選。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為右相兼尚書左僕射,加光祿大夫,但卻被免去兼任的節度使之職。天寶六年(747年),李林甫又加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實封三百戶。唐玄宗對他非常寵信,宮中每有御膳珍饈、遠方珍味,便命宦官到他府中賞賜,以致道路相望。當時,李林甫將性格柔弱的陳希烈引薦為宰相。他在家中處理政務,百官都集聚到府前等候召見。而陳希烈雖坐鎮政事堂,卻無人謁見,也從不敢參預意見,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排除異己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並無功勞,擔心日後會有禍患,便有興大獄動搖東宮的想法。他將目標對準李亨的妻兄韋堅,將韋堅引居要職,卻又命御史中丞楊慎矜暗中窺伺其過錯。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獻捷,見李林甫專權,曾建議唐玄宗罷免其相位,引起李林甫的嫉恨。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五,李亨出宮遊玩,巧遇韋堅,而韋堅則密會皇甫惟明。楊慎矜向玄宗揭發,稱韋堅身為內戚,不應結交邊將。李林甫便趁機誣奏,稱韋堅勾結皇甫惟明,欲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大怒,將韋堅、皇甫惟明貶官,並命李亨休棄太子妃韋氏。宰相李適之憂懼請辭,被罷為太子少保。

    同年十一月,李林甫再次發起一場針對太子李亨的冤案。當時,太子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與女婿柳勣不和。柳勣誣告杜有鄰“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李林甫命京兆士曹王鉷與楊國忠一同審訊。最終,杜有鄰、柳勣都被杖斃,杜良娣也被廢為庶人。在這次事件中,很多地方官員也受到波及。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覆被杖斃,韋堅、皇甫惟明被賜死。監察御史羅希奭巡察地方,大肆殺戮貶謫官員,自青州一路殺到嶺南。前宰相李適之已貶宜春太守,驚懼之下服毒自盡,其子李適則被李林甫命人杖殺於河南府。先天政變的功臣王琚貶任江華司馬,服毒未死,繼而自縊身亡。

    王忠嗣自幼在被養於宮中,與太子李亨交情深厚,後擔任四鎮節度使,掌控河西、隴右、河東、朔方,威震邊疆。李林甫擔心他會入朝拜相,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他非常忌憚。天寶六年(747年),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利,奏稱王忠嗣沮撓軍計,唐玄宗不悅。李林甫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唐玄宗雖表示不信,但仍奪去王忠嗣兵權,將他召回朝廷,貶為漢陽太守。李林甫雖屢興大獄,欲離間玄宗與太子的關係,但李亨仁孝謹慎,又有張垍、高力士的保護,他的奸謀最終也未能得逞。

    李林甫又對權位日盛的楊慎矜起了猜忌之心。他引薦王鉷為御史中丞,將其視為心腹。王鉷素受楊慎矜輕鄙,對他懷恨在心,便在李林甫的挑撥下製造流言,稱楊慎矜是隋煬帝玄孫,勾結術士,密藏讖書,圖謀恢復隋朝。唐玄宗大怒,將楊慎矜下獄,命三司會審。李林甫還栽贓陷害,命殿中侍御史盧鉉袖藏讖書,稱是在楊慎矜家中搜出。最終,楊慎矜被族滅。天寶八年(749年),咸寧太守趙奉章揭發李林甫罪狀二十餘條。結果罪狀尚未呈上,李林甫便以知曉,命御史臺將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斃。

    天寶十年(751年),李林甫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天寶十一年(752年),李林甫鑑於開元年間張嘉貞、王晙、張說等文臣以邊將入相的先例,欲杜絕出將入相的根源,以鞏固自己的相權。他請求辭去兼任的朔方節度使之職,舉薦安思順繼任,並奏道:“文臣為將,怯於戰陣,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驍勇善戰,而寒族在朝中沒有黨援。”唐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李林甫重用蕃將,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數民族將領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但也讓安祿山得以長期控制河北,為日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身死家滅

    起初,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才學淺薄,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況且他又是楊貴妃的族兄,因而對他善加禮遇。楊國忠與王鉷同為御史中丞,李林甫卻舉薦王鉷為御史大夫,楊國忠懷恨在心。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之弟王焊與刑縡圖謀作亂,欲殺死李林甫、陳希烈、楊國忠,卻遭到鎮壓。唐玄宗命楊國忠與陳希烈一同審訊。楊國忠奏稱王鉷也曾參與密謀,並藉此案牽引李林甫,稱他暗中勾結王鉷。陳希烈則從旁作證。最終,王鉷被賜死。李林甫雖未獲罪,也逐漸被唐玄宗疏遠。

    同年十月,南詔寇邊,劍南告急。當時,楊國忠兼任劍南節度使。李林甫便奏請玄宗,建議讓楊國忠到劍南赴任,想借機把他調離朝廷。楊國忠哭著對玄宗道:“臣一旦離朝,必為李林甫所害。”唐玄宗安慰道:“你暫且先到劍南處理軍務,朕很快就會召你回來,讓你當宰相。”李林甫得知,憤憒發病。不久,李林甫隨唐玄宗前往華清宮,結果病情加劇。巫師道:“只要您能見一下皇帝,病情就會好轉。”唐玄宗本欲前去探視,卻被侍臣諫止,便讓人將李林甫抬到庭院中,自己則登上降聖閣,舉起紅巾招手慰問。李林甫已病重不能起身,只能讓家人代拜謝恩。

    楊國忠剛到劍南,便被唐玄宗派宦官召回朝中,併到華清宮謁見李林甫,拜於床下。此時,李林甫已無力再對付楊國忠。他流著淚對楊國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會繼任宰相,我的後事就託付給你了。”楊國忠對李林甫仍非常忌憚,汗流滿面,連稱不敢。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由諸子護靈返回長安,發喪於平康坊府邸。唐玄宗追贈他為太尉、揚州大都督,並賜班劍武士、西園秘器。不久,楊國忠拜相。

    天寶十二年(753年),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告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約為父子,同謀造反。安祿山還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將入朝作證。唐玄宗命有司審理。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擔心自己受到牽連,便附和楊國忠,出面證實。當時,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沒家產。諸子被除名流放嶺南、黔中,親黨中則有五十餘人被貶。唐玄宗還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 4 # 微史春秋

    李林甫從尋常小吏成為位高權重的奸相,出身、諂佞、和自身的能力都是重要的一個因素。

    一、出身

    李林甫是唐李,“高祖從父弟長平王叔良之曾孫”,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

    出生良好,根正苗紅,且擁有人脈,是其以後逐步發展的基礎。

    李林甫的舅舅是楚國公姜皎,而且姜皎對李林甫是“深愛之”,開元初年,李林甫由“千牛直長”升遷為“太子中允”,後升為“國子司業”。

    開元十四年,被宇文融推薦,成為御史中丞,此後成為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二、攀附武惠妃

    當時唐玄宗寵幸武惠妃,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也備受喜愛,太子李瑛之位岌岌可危。李林甫見狀攀附結交武惠妃。

    時武惠妃寵傾後宮,子壽王、盛王尤愛。林甫因中人白妃,願護壽王為萬歲計,妃德之。

    後來在武惠妃的幫助下,李林甫開始了火速升職。

    乃薦林甫有宰相才,妃陰助之,即拜黃門侍郎。尋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再進兵部尚書。三、李林甫的能力

    李林甫雖是奸相,但是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李林甫“善刺上意”,阿諛奉承不瞭解帝王之心是不行的,李林甫在這方面是個高手。

    如唐玄宗意欲廢除太子李瑛,宰相張九齡反對,李林甫卻說“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堅定了玄宗的想法。

    李林甫善用“小手段”。如他本答應和張九齡一道反對玄宗任用朔方節度使牛仙客,但是上朝後卻閉口不言,惹得玄宗認為張九齡專權,“善林甫不專也”。事後有將事情洩露給牛仙客,最終張九齡被罷相,李林甫開始專權。

    李林甫“善刺上意”,還在於他直到皇帝年紀大,“聽斷稍怠,厭繩檢”,那就少讓皇帝煩心雜事。

    李林甫還“善養君欲”,有意讓玄宗吃喝玩樂,沉迷酒色。

    李林甫還結交皇帝身邊人,理解皇帝的動向。

    林甫每奏請,必先餉遺左右,審伺微旨,以固恩信,至饔夫御婢皆所款厚,故天子動靜必具得之。

    這樣一來,唐玄宗十分信任李林甫,“任之不疑”,李林甫由此得以專權19年。

    雖然史家批評“李林甫以諂佞進身,位極臺輔”,但是諂佞擊中的恰恰是很多皇帝的軟肋,一味的諂佞也是難以持久的,李林甫雖然諂佞,但是能力也是一方面。

  • 5 # 鴻涵先生

    李林甫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奸臣,他成功的入選了《奸臣傳》,成語“口蜜腹劍”就是形容他的。

    先來介紹一下他的出身,李林甫,祖籍隴西,是唐朝的宗室,他的曾祖父和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是堂兄弟,李林甫擔任丞相十九年,是唐玄宗在位期間任職文官之首最長的一位大臣,李林甫在位期間,對上欺瞞,對下妒忌賢才,任用奸佞,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他可以說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同樣,他的升遷之路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

    歷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差不多,充當內廷侍衛的大多是皇親貴族子弟,我們的主人公李林甫最初就是皇宮的內廷侍衛,李林甫文化程度不高,可以說是一個學渣,大字都認不好幾個,但是這個人特別的精通音律,他這個愛好深得他的親舅舅姜皎喜愛,姜皎此人與唐玄宗在做皇帝之前關係就非常好,後來還被封為楚國公,可以說,姜皎是李林甫的引路人,有了舅舅的推薦,李林甫開始了真正的宦海沉浮。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又或者是稍微有點身份的大臣,都不屑於與兩種人交往,一種是皇宮內的太監,另一種是皇帝身邊的嬪妃宮女。大多覺得和這些人交往,會影響身份,而李林甫就大大不同了,他沒有那麼多的顧忌,為了一步一步往上爬,他不惜屈身迎奉這些人,李林甫非常圓滑,而且特別的會做事,說話辦事總是讓人很舒服,所以使得他在宦官和嬪妃之間總能夠左右逢源,八面玲瓏。這樣一來,李林甫在宦官和妃子們的幫助下,一步一步的走向高位。

    李林甫做官還非常圓滑,辦事辦的也很漂亮(咱們不提倡學習他,但是可以舉個例子)。曾經有個王爺想讓他提拔三個人,但是他既要保住自己的名聲,還要顧忌王爺的面子,於是他率先提拔了王爺要求的這三個人,後來又假意對外宣稱王爺又安排了第四個人,沒過多久他把最後一個給罷免了,這樣,李林甫在王爺那裡事情也辦好了,罷免的這第四個外人也以為是王爺的人,李林甫還落了個不畏權貴的好名聲,可見其有多麼的陰險狡詐,也足以證明李林甫非常善於炒作自己。

    孔子曾說“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其實並不是說正常的女子,而是說善於妒忌的女人,宮廷內這些嬪妃們大都善妒,而小人也可以認為是宮內的宦官,這李林甫就是靠女子和小人爬上位的,到了最後李林甫成為了一個大奸臣!

  • 6 # 我的文史哲哪兒去了

    首先李林甫是一個小官,他不是小吏,漢代之後,吏就是指的沒有品階的在官府做事的人,一般以提供知識性服務為主。李林甫因為是大唐皇族長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他一開始就擔任左右千牛衛直長。

    以上可以看出:李林甫是一個從九品下品級的小官,但是不尋常,因為他是皇宮的警衛人員,而且是皇族的後代。

    下面來看一下李林甫如何從小官員成為位高權重的奸佞宰相:

    一、李林甫的舅舅是他火箭上升的重要一環

    歷史書記載,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很喜歡他。

    (姜皎)

    李林甫的這個舅舅姜皎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唐玄宗上位前的好朋友,唐玄宗登皇帝位後,讓姜皎做了宮廷後勤服務部副部長,等到唐玄宗平息了事關自己生死存亡的太平公主的先天政變後,因為姜皎在平息叛亂中的功勞被唐玄宗提拔為宮廷後勤部部長,賜給楚國公的從一品爵位(最高是正一品的親王、公主爵位),接著調任國家教化禮儀祭祀部部長兼任正部級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

    唐玄宗的開元初年,李林甫升任為太子中允,是正五品下官階。李林甫從從九品下一躍成為正五品,飛昇了差不多有十六、七個官階的位置,這其中有沒有李林甫舅舅姜皎的大力舉薦,大家自己想去。

    這個時期,源乾曜擔任唐玄宗的宰相,他和姜皎是姻親的關係,源乾曜的兒子源挈還和李林甫是好朋友。

    源挈為李林甫求一個官——司門郎中(正五品上),這是大唐刑部的一個官,它掌管著門關出入之籍(想象成後代的戶口遷徙、護照等)及沒收違禁與無主之物(想象成後代的海關、公路關)。

    李林甫的追求很明確——絕對有油水的實職部門一把手。在他看來,太子中允不過是一個輔佐別人處理文書事務的清水副官。

    源乾曜素來看不起也看不上李林甫,他叫著李林甫的小名說:“哥奴,你不是當郎中的材料。你的才幹和聲望都不夠啊。”

    (源乾曜)

    雖然如此,他還是讓李林甫幹了諭德的官位,負責太子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享受著正四品下的俸祿待遇,但是沒有明確的顯要的品級。

    李林甫肯定是不滿意的,他想急於獲得權力,而不是在太子這裡儲備未來的政治資本,畢竟他年紀不小了,683年出生的李林甫看看685年出生的唐玄宗還比自己小兩歲——你叫李林甫等唐玄宗的兒子繼位後再在仕途上施展抱負,估計那時候李林甫也垂垂老矣,或許,牙齒都掉光了——吃麼麼不香啊。

    也許在這個時候,李林甫感到了屈辱,露出了他奸佞一面的萌芽:因為宰相看不起他的才學和聲望,所以李林甫發誓要混上高位,在實際事務中展現他的本事——不管採取什麼手段、不管他人甚至是後人怎麼評價他,他都不在乎了。

    他李林甫不要這些清談規勸的職位,他要的是管實際事務的權力。

    我們可以想象,李林甫肯定找到自己的舅舅姜皎為自己活動了下,逐步升到國子司業(從四品下)的位置,這樣他去了國子監(相當於大唐的教育部加最高學府)。

    開元十年(722年),39歲的李林甫遇到了一件人生的大事,他的舅舅姜皎因為洩露了和皇帝的談話而獲罪遭到發配欽州(屬於今廣東地區),死在趕去的路途汝州(屬於今河南地區)。

    李林甫的大樹倒了,整整到開元十四年,李林甫一直老老實實地待在國子監,直到他遇上了宇文融。

    (國子監)

    二、李林甫甜言蜜語拍馬屁攀關係的威力

    1.抱緊宇文融這棵大樹

    宇文融是個能人,他把唐玄宗前期的流民、賦稅、財政給治理的順順當當的,深得唐玄宗的喜愛,不過,開元十四年,宇文融正作為國家監察部部長正和中書令(宰相)張說鬧黨爭,也許是看到了李林甫的機靈,宇文融把李林甫拉攏到自己的一派人馬之中去。

    李林甫其後,緊緊地跟著宇文融的步伐,隨著宇文融升遷到宰相,李林甫也逐步的爬山了刑、吏部侍郎(副部長,正四品上)的位置。李林甫結交了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小手段、小聰明,去討寧王的歡心,這從一件事情之中能夠看出來:

    吏部要選拔十幾名官員,寧王舉薦了十個人給李林甫,李林甫把這十個人都列入了提拔的名單之上,準備張榜公示,為了做個公正牌坊,李林甫在徵得寧王的同意後,在張榜的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下,注寫下這樣的文字:“這個人恐怕是寧王的關係,最好是等到下一批冬季遴選的時候,再提拔吧。”

    (宇文融)

    2.依靠女人晉升正三品

    李林甫特別會拍馬屁,一張甜言蜜語的小嘴深得女人的歡心,他看到武惠妃(武則天的堂侄子武攸止的女兒)深得唐玄宗的寵愛,李林甫接近依靠武惠妃家族勢力出身的宦官高力士,透過高力士之口,向武惠妃表達了李林甫要誓死保護壽王李瑁的鐵石忠心。

    李瑁是武惠妃流產好幾次之後才得來的第一個孩子,武惠妃對他珍視得程度可想而知。

    李林甫這樣地對武惠妃表忠心,武惠妃自然少不了多說李林甫的好話,唐玄宗自然對李林甫的印象越來越好。

    這還不算,李林甫還玩了一手別的,來加深和武氏家族的關係,為此,他不惜和有夫之婦裴光庭的老婆偷情——裴光庭的老婆是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的女兒。

    武惠妃和武三思的女兒是一輩的,也就是說,李林甫同時把武惠妃的堂姐妹也許是好閨蜜給搞定了!

    從這裡看出李林甫很奸,而且有姦情!

    佞,有才智、善辯、巧言諂媚的意思,李林甫也都全佔了!

    (武惠妃)

    裴光庭這個侍中(宰相)死後,武惠妃不僅想讓李林甫代替裴光庭的閨蜜丈夫位置,還想讓李林甫代替裴光庭的宰相位置。武惠妃讓高力士去向唐玄宗推薦李林甫擔任侍中,高力士因為因相位重大,未敢說話。

    這時候中書令(也是宰相)蕭嵩舉薦韓休為侍中,武惠妃知道後,讓李林甫到皇帝面前為韓休請求侍中的位置,並且在韓休面前說蕭嵩的壞話,把推薦的人情攬到李林甫的頭上去。

    韓休任宰相後,感激林甫,於是向唐玄宗推薦林甫有宰相之才,武惠妃在唐玄宗枕邊吹風,唐玄宗迷了心竅,於735年一口氣接連提拔52歲的李林甫做了黃門侍郎、禮部尚書(正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幫著和中書省、門下省同皇帝協調國家事務的三品官,就是宰相)等大官,令其與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起擔任宰相,不久又令李林甫任兵部尚書。

    (武惠妃畫像)

    3. 巧言捕捉玄宗的心意終於達到了實質上獨掌相權的目的

    李林甫當了宰相還不夠,他要的是自己一個人掌握宰相的權力,於是他冥思苦想,處處用心揣摩唐玄宗的心意,試圖抓住張九齡和裴耀卿破綻,讓唐玄宗疏遠甚至罷黜另兩位宰相,換上李林甫能夠掌控的另兩位宰相。

    一是在皇太子的廢除上,張九齡不同意唐玄宗廢除太子,唐玄宗很不高興,李林甫當面不說,私下裡傳話到唐玄宗的耳朵裡“天子的家事,外人瞎摻和什麼。”

    二是736年,李林甫當宰相的第二年秋,唐玄宗想從東都洛陽回到正都長安,裴耀卿等人勸阻說,現在回去打擾農民的秋收,還是等冬天回去吧。李林甫卻偷偷的和唐玄宗說:“想到哪個都城去是皇上自己的事情,所路過的地方,假設打擾了農民的秋收,免除他們的租稅不就行了。”唐玄宗很高興,聽取了李林甫的意見立馬回到了長安。

    (張九齡雕像)

    三是唐玄宗想給牛仙客一個有實權的大封賞,張九齡不同意。李林甫靠拍馬屁上位的,素來嫉恨張九齡的才學和正直持重,他抓住這個機會,對張九齡說,我們要到皇上面前好好的討論下牛仙客的封賞問題。結果到了唐玄宗面前,李林甫一句話都不說,聽憑張九齡在唐玄宗面前堅持己見。李林甫還是讓人帶話給唐玄宗說:“皇上想怎麼封就怎麼封,想怎麼用人就怎麼用吧。”唐玄宗聽了,大為高興,罷免了張九齡和裴耀卿的宰相職位,而專用李林甫和牛仙客為宰相。

    三、李林甫的奸佞

    1.李林甫的陰險殘忍

    李林甫平時就不尊重張九齡和裴耀卿,三個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李林甫走在中間趾高氣揚,其他兩位微微彎腰,當時的人稱他們為“一雕挾兩兔。”等張九齡和裴耀卿被罷免了宰相,李林甫嘲笑他倆說:“怎麼不當宰相了?”李林甫帶著陰險兇殘的目光看著兩人離去,其他的人看到李林甫的眼光嚇得不寒而慄。

    唐玄宗進一步讓李林甫兼了中書令。

    唐玄宗被李林甫迷惑的鬼迷心竅,殺了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這三個親生的兒子。當時的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員徐嶠懼怕李林甫的權勢和兇殘陰險,竟然歌功頌德說:“今年我們才判了五十八人死罪。往年大理獄殺氣太重了,鳥雀都不敢接近這裡。今年喜鵲都在大理獄做巢安家了。”唐玄宗竟然提拔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李林甫畫像)

    2. 笑裡藏刀

    李林甫沒有忘記對武惠妃的承諾,他說服皇帝殺了舊太子後,想幫助穆王坐上太子的位置,可是唐玄宗沒有立壽王為太子,而是立了其他的兒子做了太子。李林甫表面上接近新太子,可是時刻謀劃著廢掉新太子的位置。他一手策劃了太子妃哥哥韋堅的冤獄,試圖絆倒太子,結果沒有成功。他又構陷太子的女人杜良娣的父親犯有謀反罪,太子也好不客氣的把杜良娣趕出東宮。李林甫又誣告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與太子聯合準備謀反,唐玄宗差點相信了。不過,太子自身正,李林甫的這些手段都落空了。

    李林甫喜歡在自家的後堂裡面深思,每逢高興地走出後堂,就意味著有很多的反對他的人要遭到殘殺了。不過李林甫喜怒不形於色,看著他和藹可親,可是誰也不知道他肚子裡是不是在釀醞殺人了,他殺的人往往死於精巧的冤案之中。

    (演員飾演的李林甫)

    3. 大權在握

    李林甫善於刺探皇帝的心意,又善於培養皇帝的個人慾望,他讓唐玄宗沉浸在歌舞聲色之中,同時收買了唐玄宗的親近左右,連那些做飯的、清掃衛生的也重金收買了,所以唐玄宗的一舉一動都在李林甫的掌握之中。

    唐玄宗不上朝的時候,李林甫有時候怕在辦公地點被人暗殺,竟然躲在自己防護重重的家裡,公卿大臣都去李林甫的家裡請示彙報,以至於各衙門內的辦公人員都空空的,另外的一個宰相陳希烈雖然在辦公地點辦公,卻無人去請示他。其實,去李林甫家裡的公卿大臣們也見不上李林甫,因為李林甫一天搬兩次家,李林甫的家人也不知道李林甫到底居住在哪裡。李林甫自己沒學問,說出話來粗俗淺薄,人人往往背後偷笑,可是李林甫重用了苑鹹、郭慎微這樣精通文法、律法的人來掌管機要工作,這倆人幫李林甫治理國務井井有條。

    不過,李林甫為了打擊儒家文人的力量,他大肆重用胡人武將,同時封死了言官勸諫的道路,終於使得安祿山在他死後起兵造反。

    (安祿山)

    等到安祿山之亂後,李林甫病死,唐玄宗成為太上皇。

    後記:

    太上皇唐玄宗為自己的兒子肅宗甄別宰相人選,判斷宰相的才能,前後十幾個,沒有說不準的。陪在唐玄宗身邊的裴士淹有一天問唐玄宗對李林甫的評價,唐玄宗說:“李林甫心胸狹窄,嫉妒能人,他推薦任用的都是不如他的人。”裴士淹接著問:“陛下什麼都清楚,為什麼還要任用李林甫當宰相這麼久呢?”唐玄宗陷入了沉默。

    李林甫的子孫被唐肅宗依法處置。

    附註:唐代中央機關執行三省六部制度,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一把手都是宰相。中書省一把手稱中書令,門下省一把手稱侍中,尚書省一把手為尚書令,不過因為李世民做過尚書令這個官職,後來尚書省的一把手一般是左、右僕射,無人再敢擔任尚書令了。

    (唐朝女性)

    唐朝的宰相有以下權力:是全國的軍政中樞,廢立太子和皇后、皇帝下詔令、皇帝任命官員、皇帝繼承帝位合法性都需要得到宰相的認可,否則非法。不過因為皇帝有廢除宰相的權力,所以,宰相的權力在皇權面前也就是那麼回事,真正確保權勢還得一方面討好皇帝,一方面結黨成勢,確保自己的宰相地位,這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哀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密封好的大米沒有開口會生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