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藝術偽造者偽造的作品讓很多鑑定師、收藏家難辨真偽,那他能不能被稱作藝術大師?
8
回覆列表
  • 1 # 眾生法妙

    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藝術造偽的心理起源和社會動機。

    1.最直接的動機,當然是現實經濟目的。

    古往今來,藝術圈都難混;而且,比我們一般人想象的,還要難混。很多無名之輩,在技藝上,比起受到藝術史和當代業界認可的那些“大師”們可能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時運不濟,單靠技巧和才氣並沒有“卵用”。這就像娛樂圈,靠美貌和演技都可能紅不了一樣。 所以,那些有技巧有能力卻混不出頭的,只好靠造偽,從摳門兒的中間商那裡賺點麵包渣渣。

    當然,並不是說,藝術圈就一定要會搞“事兒”、搞關係的那些人才能混好,也不是說,市面上的大師們不是真大師。而是說,一個時期流行什麼,藝術標準是什麼,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在內,從政治經濟到宗教因素,全都有,那些成為“大師”的藝術家,往往不是被“貴人”選中的,而是被時代選中的。

    如下圖這樣的繪畫(德國畫家 Paul Klee 著名的色塊畫作《Farbtafel》),不管業內人士怎麼在藝術史脈絡上解讀它,一般人總是難以逃脫“老子也能畫!!!”的內心彈幕吧。但是,這是被時代選中的人。

    舉反例來說,像梵高這樣的天才,他一生如何?怎一個“窮愁潦倒”了得!一生的畫都賣不出去,過得那日子,比向老闆討錢回家過節的農民工還慘。

    其實,梵高那個時代,歐洲藝術圈的“整體革命”已經來臨,跟他同時代的塞尚、莫奈這些反抗傳統畫派的先鋒畫家們,都曾飽受指責,但是,他們都幸運地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了高評價。梵高不幸,沒有中獎。是的,他死後哀榮,而且是死後幾年就成了“大師”,過了百年,梵高熱還是隻增不減,但是,這畢竟跟他本人的苦與樂,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活著時沒有享受到,也就不要指望什麼“泉下有知”了。

    從整體歷史的角度來說,個人沒有被時代選中,其實沒什麼可惜,只是大河中的小浪花而已。但是對藝術家個人來說,那就是殘酷的命運,杯具的一生。因為藝術行業,特別、特別、特別的燒錢。你可以不成名,但是要維持你的基本職業生存,你得有本事買得起畫布和顏料,以及各種為了達到你心中的創意效果而必須使用的工具。

    不成名,就是窮畫家——這是一個兩極化的圈子。(在此要說明一下:雖然有特例,但是有理想有報負的藝術生,也不要天真到指望能在繪畫輔導班教畫畫,這種教育工業流水線裡,就一定能賺夠生活費)

    ——以上,是出於現實的無奈之舉。你可以說,造假者,是一些被剝奪了成為“大師”之機會的杯具屌絲。

    2.奇葩的藝術衝動。

    但是,其實,在詭異的藝術圈,還有一種不為利益、也不是出於委屈,而是出於一種特別的美學觀的興趣而造假的人。這些人,可以說是一些真正的“大師”:所謂大師,是有著自己的世界觀體系,並具有足夠的能力將之表達出來的人。

    這些人“造假”不為混飯吃,他們感興趣的,就是造假這門技術中那些精妙之處,就像一個廚師做菜的興趣,不在於自己品嚐,而在於烹飪過程中那些彼此連屬的精妙步驟,那種掌控複雜操作的陶醉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圖為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偽造者”的偽畫)

    我推薦你去看美國作家布拉德福德 莫洛的小說《偽造者》,其中涉及到對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手稿的偽造,你就會了解“偽造”這一“藝術和文學行當內的地下行當”本身的有趣和令人激動之處了。

    至於說到道德和法律問題:請不要輕易下結論。在藝術領域內,“偽造”的性質可跟金融詐騙不一樣。事實上,正統藝術史內部,就有相當多的大師是偽造出身。

    因此:

    繪畫是不是對大自然的“造偽”?原始人在山洞牆壁上“塗鴉”,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不是也是“藝術大師”?東方的工筆畫和以肖似為主業的西方古典繪畫,是不是對大自然的“造偽”?

    模仿與真實的關係其實就是藝術的命題之一。有些藝術珍品本身就是對其他作品的偽作。而“偽作”的“偽作”,就像“從前有座山”一樣,是個無限的迴圈。

    有人認為,造偽者是“技術工匠”,他們沒有原創理念,所以成為不了“大師”。其實,藝術造偽比你想象得困難:因為它必須完全恢復當時創作的情境,包括所用的畫布年代性問題、包括藝術史記載所有細微的瑕疵,甚至必須特別揣摩原作者的心境。——這是一個難度和創造力上,都與原作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過程。先撇開道德和法律不談,高明的藝術造偽,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個藝術過程。

    像下圖2,瑞士藝術家烏爾蘇斯·威爾利(Ursus Wehrli)這樣的對梵高作品的“戲仿”,當然它不是造偽,而是一種新的公開創作了。不過,那些造偽者的“複製”裡,也未嘗不藏有自己的某些別樣的心思和機關。

    再比如上面那幅色塊畫,還真的不要認為這種賣理念的繪畫就一定很好複製。

    讀者諸君可以參考一下英劇《飛天大盜》當中某集的情節:一位造偽者模仿蒙德里安的風格,原創了一幅畫,聲稱其是未被髮掘的草稿。竟然讓蒙德里安的資深收藏者用X光檢驗和各種專家評審後都信以為真:因為,造偽者熟知蒙德里安喜歡同一張畫布重複使用的節儉或摳門兒習慣,並且熟知其畫風轉型的情境和年代,甚至在偽作的油畫塗層下面又作了另一幅蒙特裡安“傳統時期”風格的畫!(下圖為蒙德里安著名畫作及其創意“周邊”)

    ——這需要的,可不僅僅是小聰明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過最無助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