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頭號看電視
-
2 # 希爾大大
太平公主雖然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但無論是女兒、妹妹還是姑姑,一旦出嫁,對孃家的發言權就有限了。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先天的巨大矛盾之中,她之所以有勢力,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因為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她就沒有對大唐王朝指手畫腳的真正權力。在這一點上,她不僅不如武則天,連韋皇后也不如。 太平公主的政治實力不如武則天。武則天在當皇帝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和五年的太后。她一生一直致力於培養官員,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從軍隊到政府,到處都是她安插的人手,她把這個帝國控制得很穩。而且因為她長期參政執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所以在官民之中已經樹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們很習慣她的統治,也很認同她的統治。 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雖然從武則天晚年就開始參政,此後勢力節節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達到巔峰;但是,睿宗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繼續掌權的一年,也不過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雖然勢力強盛,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員其實很有限,僅僅限於最高層,缺乏真正的社會基礎。因此,當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消滅了追隨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將軍後,她也就再無還手之力了。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
3 # 奧宇何成
太平公主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武則天對自己這個女兒的評價是什麼?兩個字,“類我”!
事實也證明武則天的這個評價非常精準,太平公主不僅和母親武則天一樣擁有強烈的權力慾,也很會玩弄心機和手段。
試想想她能夠歷經武則天、李顯和李旦三個時期,卻始終屹立不倒,這就足以證明她的能力了。
估計夜深人靜的時候,她還會感嘆自己錯生了女兒身呢!倘若真讓太平公主是個男子的話,哪還有李顯李旦和李隆基什麼事?她可一力承之。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薛紹,原本已經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可是因為薛紹的弟弟涉嫌謀反,所以連帶著薛紹也遭了殃。
薛紹被打得遍體鱗傷,然後被扔到了獄中,飯也不給他吃,最後被餓死了。
薛紹死的時候,太平公主才二十多歲,她會甘心自此當一個在家帶孩子的孀婦?顯然不會。
所以,武則天又給太平公主找了個夫家,誰呢?是武則天的堂侄子武攸暨,為了讓武攸暨能夠娶自己的女兒,武則天還找了個由頭處死了武攸暨的夫人。
所以,薛崇簡的少年時代過得並沒想象中的那麼好。
武則天病重的時候,太平公主為了上位,選擇了站在李顯這一邊,選擇了配合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
這也是太平公主之前明明是武則天一派,卻在神龍政變之後不僅沒受到牽連,反倒取得了更大的權力的原因。
李顯時期,韋后當權亂政,唯一一個還能夠和韋后對抗的人可以說也就只有太平公主了,所以李顯死了之後,李隆基選擇了和太平公主合作,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誅了韋后一黨,將李旦扶了上去。
這個時候的薛崇簡,也站在了李隆基這一邊,和李隆基一起出力。
經過了唐隆政變之後,太平公主在唐朝的地位更上一層,尤其是李旦超級信任並且放縱她的情況下,她已經到了“瘋狂”的邊緣。
當時的太平公主有多瘋狂呢?她知道李隆基這個侄子很有能力,所以不想讓他繼位當皇帝,一度策劃要廢了他。
後來李旦當了太上皇,讓李隆基當了皇帝,可是權力卻沒有移交給李隆基,仍然掌控在太平公主和李旦二人的手上,太平公主仍然還是沒有放棄廢了李隆基的想法。
所以說太平公主的存在,對李隆基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威脅,一個除之而後快、除之而安心的威脅。
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多大?朝堂上有七個宰相,結果五個是她的人,直接聽命於她,禁軍將領也投靠了她,所李隆基面對她的時候也只能投鼠忌器。
對於這樣一個威脅,任何一個皇帝恐怕都忍受不了,都想要剷除。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站到了對立面,而李隆基為了奪回皇權,想要剷除太平公主,那麼薛崇簡應該如何抉擇?
唐隆政變的時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同一個陣營,所以薛崇簡不用做出選擇,可是這一次先天政變卻不同。
他的母親和皇帝李隆基站到對立面,那麼他就不得不做出選擇了。
選擇幫助太平公主,那就是謀反,成功了還好,失敗了的話估計要被抄家夷族。
選擇幫助李隆基,那就是要和母親作對,成功了可能功過相抵,即便李隆基失敗了,太平公主也可能因為母子一場而放過他。
不過,薛崇簡實際上早已經和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產生了分歧,他早就猜到太平公主這樣專權不可能有好下場。
所以,他最終選擇了站在李隆基這一邊,選擇支援李隆基,那就代表了他政治正確。
因為在唐隆政變中,薛崇簡選擇了政治正確,所以在李隆基事後算賬的時候,他也因此而得到了倖免。
太平公主逃到山裡躲起來之後,李旦還去給她求情,可是李隆基連她的兒子都不想放過,還會放過她本人?
太平公主被賜死了,她的兒子當中出了薛崇簡之外,也都被處死了。
薛崇簡在先天政變中不僅沒被處死,還被李隆基賜姓“李”,但卻被貶出了長安,一直到了開元十二年才起復為袁州別駕,只可惜沒多久便病逝了。
-
4 # 赤峰天樂
太平公主的對手遠比武則天的對手強大。武則天當皇帝的對手是她的兩個兒子,在他們面前,武則天有名分上的優勢。中國古代講究孝道,強調“百善孝為先”,母親對兒子擁有莫大的權威。母親控制兒子是順,兒子反抗母親就是逆。以順取逆,焉有不成之禮!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樣了。她最終的政敵是侄子李隆基。姑姑雖然也是長輩,但對侄子並沒有母親對兒子那麼大的權威。即使我們承認侄子對姑姑也要講孝道,那也是因為姑姑是父親的妹妹,愛屋及烏。所以,李隆基在政變之前反覆跟謀臣探討,殺死太平公主是不是就意味著對父親不孝?謀臣都說絕非如此,你幹掉太平公主,恰恰是安定你父親的位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父親呢。這麼一解釋,李隆基的倫理困擾沒有了,心裡壓力也就沒有了,換言之,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權威,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這樣名分上的優勢。
再看實力。武則天稱帝的兩個對手,無論是李顯還是李旦,從他們一生的表現來看,都只能說是個庸才,政治能力遠遜於武則天。武則天對付起這兩個兒子來並不費力。但是,李隆基就不同了。李隆基不僅在李唐王朝,就是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也是難得的英主,政治能力遠比父親睿宗和伯父中宗強。拿實力不如母親的太平公主來對付實力強於李顯、李旦的李隆基,當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如此,太平公主雖然有政治抱負和政治能力,但是,她離皇帝的目標始終非常遙遠。直到生命即將結束時,她還只是在廢強立弱,在更換一個更好控制的人當皇帝這一步上下工夫,就算這一步走成了,她離皇帝的目標仍然有距離,何況連這一步都沒有實現呢!
-
5 # 小黃論道觀天下
為什麼太平公主會敗給李隆基,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當時斗的天翻地覆,太平公主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如果說在策動武力政變的話,應該是沒有的,太平公主對付李隆基主要靠攛掇他爹李旦,加上太平公主當時已經佔了上風,七位宰相五出其府,而且李隆基馬上就要巡邊去了,局勢對太平公主是有利的。策劃個政變多麼複雜危險啊太平公主老司機能不知道麼,我感覺當時太平公主犯不上。
可是對於李隆基就不一樣了。太平公主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脅而且是死敵,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兩個無如何是要死一個了。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是要想盡辦法除掉她的,否則下去的早晚就是李隆基。謀反在這裡更多是一個由頭。
太平公主敗就敗在她大意了。兩個都是一等一的權謀高手,經歷過那麼多政變,在關鍵時候,李隆基搶先一步
-
6 # 公元前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改元先天。李隆基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間。當時的唐王朝是內憂外患、百廢待興,李顯軟弱無能,被韋皇后和武三思把國政搞的亂七八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玄武門發動政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最後被誅殺。在這次政變中太平公主功勞最大,而李隆基次之。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周王朝的舊勢力,而李隆基代表的是革新的少壯派,而新勢力會早晚取代舊勢力,武周舊勢力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而太平公主也會交出所有權力,李隆基最後也會順利登基。然而太平公主卻有武則天的志向,也想當女皇。但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雙方明爭暗鬥,矛盾日逐漸加劇。
因為太平公主從武周時期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而且又有擁立之功,所以在雙方的鬥爭之中處於優勢。她先說李隆基並不是李旦的嫡長子,不應該繼承太子之位,並派了很多眼線監視李隆基,而李隆基如芒在背。隨後又罷免了支援李隆基的宰相韋安石。李隆基對此也進行了堅決反擊,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進言,要李旦將李憲和李守禮外放,這兩人正是太平公主的太子後備人選。
當時李隆基想讓太平公主去洛陽,而李旦不想讓太平公主去。李旦說:兄弟們都死了,只剩下太平公主這個唯一的妹妹了。我怎麼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陽呢。李旦雖然懦弱,但他並不糊塗,他也怕李隆基和兄弟之間搞出喋血玄武門手足相殘的事來。而太平公主得知訊息之後後勃然大怒,當面責問李隆基為什麼這麼做。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太平公主命親信欽天監負責人向李旦彙報說:天上出了彗星,帝座非常危險,預示著太子要篡奪皇位,這是逼李旦對李隆基下手。但太平公主沒想到李旦非常清醒,既然上天如此預兆,我敢逆天而行嗎,我馬上傳位給太子。太平公主直接懵逼了,她沒想到萬無一失的計策竟然弄巧成拙,她極力反對李旦這麼做,李旦非常生氣,既然是上天都這麼安排了,你為啥還要反對呢。於是李旦不顧別人的反對,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李旦也當了太上皇。李旦這麼做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就這樣李隆基當上了大唐的皇帝。
-
7 # 3思而後行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唐睿宗李旦復位過程中,太平公主立下大功,深受李旦的信任,以至於權勢滔天。因懼怕太子李隆基的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因此二者之間矛盾尖銳。
唐玄宗繼位後,太平公主與其黨羽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結果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為強,一網打盡。
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準備以羽林兵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廢掉李隆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先發制人,首先誘殺左、右羽林將軍,然後迅速除掉了參與陰謀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後出,賜死於第。
太平公主失敗的主要因素有:
太平公主在經濟上暴斂財物,與民爭利,生活上驕奢淫佚,不得民心。自從武則天稱帝、韋后當權後,當時的朝野上下對女人干政有一種本能的警惕,自然不許有後來著。太平公主旗下的勢力,多數都是威逼利誘而來,只會爭權奪利,能力平庸有限。對手能力超強。 -
8 # 登哥讀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太平公主的實力太平公主是一個極具政治天賦的女人,”公主類我“是對她最高的評價。她深得武則天信任,武則天遇事會主動與她商量,而且還聽取她的意見。
(天后:武則天)
在武則天后期,由於朝政紊亂,天后寵幸張氏兄弟,導致張氏兄弟胡作非為,迫害大臣。當時的太平公主聯合李顯和張柬之發動了神龍之變,成功將皇權奪回到李氏手中。對皇帝有著從龍之功。李顯登基後封太平公主為鎮國公主。
後來由於李顯的昏庸,讓皇后韋氏慢慢奪權。為了保護自己手中的權力,太平公主又聯合自己的侄兒李隆基將韋氏剷除,扶持李隆基父親李旦上了皇位,太平公主再次掌權。
此時的太平公主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可以說是相當的強大。這也讓她開始圖謀成為武則天第二。
(太平公主)
但即使如此強大的太平公主也有失誤的地方,而這些也是她沒能打敗李隆基的原因。
太平公主失敗的原因1、唐睿宗李旦的性格太過於善良。
在權力鬥爭中,皇帝心性向來可以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問題是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這個皇帝,太奇葩,完全沒野心。他兩次登基都是別人安排的,自己對皇位完全沒貪圖。最開始的時候,太平公主多次在李旦耳邊說他兒子李隆基想謀反,但李旦根本不為所動。甚至還主動讓位給兒子。這讓太平公主的離間計功虧一簣。
(唐睿宗李旦)
2、李隆基掌握了軍隊
雖然太平公主掌握了人事任免的權力,朝中大臣大多都是她的人,但是他忽略的一點,就是軍隊中的人都是李隆基的人。而她提拔的人也都心向李家的。當太平公主覺得要剷除這些人的時候,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成功奪得帝位。
3、李隆基城府深
李隆基在自己實力不夠的時候,從來不和太平公主硬碰硬,做事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在父親李旦面前也非常的乖,這讓太平公主難以抓住他的把柄。
(李隆基)
總結這些因素都是太平公主鬥不過李隆基的原因,在李隆基上位後將太平公主處決。可以說太平公主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想到天下人心都是向著李家的。
-
9 # 時光山人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滅了企圖反叛的太平公主一黨。按說,太平公主的實力遠在李隆基之上,那她為什麼敗亡的如此迅速,就原因來說小編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李隆基先行動手,掌握了主動;二是李隆基以皇帝的名義誅殺叛賊,站在了輿論制高點。
太平公主權勢顯赫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後,韋后立中宗之子李重茂為皇帝,韋后開始臨朝稱制,並企圖效仿武則天稱帝。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一黨。之後,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禪位給唐睿宗李旦,李隆基被封為太子。
太平公主憑藉政變之功權勢顯赫,且深受睿宗李旦的信任。李旦經常與太平公主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朝廷大事都需先有太平公主定奪,然後經過太子李隆基,他們同意後李旦才拍板決定。太平公主的要求李旦基本都會應允,所以朝廷大臣紛紛投入到太平公主的陣營,朝廷七位宰相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文武百官有一半依附於太平公主。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矛盾重重身為太子的李隆基英明神武、滿懷抱負,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則是一心要干預政治,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李旦一心想做個和事佬,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妹妹,他盡力維持著雙方勢力的均衡。太平公主不斷想利用李隆基非嫡出的身份廢掉這個厲害的太子,卻未被李旦同意。
公元712年,李旦終於打破了這個平衡,他正式宣佈退位為太上皇,傳位給李隆基。但是,在太平公主的提議下,李旦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及大政方針的決策權。
太平公主密謀奪權李隆基登基稱帝,對於太平公主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為此,她開始採取各種手段企圖謀害李隆基。
她的第一個方案是:派人暗殺。由太平公主安插在李隆基身邊的臥底宮女元氏在湯藥中下毒鴆殺李隆基。假如行動失敗,立即執行第二個方案:發動政變。計劃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大將軍李慈率領羽林軍突入武德殿(玄宗舉行朝會、批閱奏章的地方),誅殺李隆基;另一路由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四位宰相率衛兵在南衙(中央各機關所在地)響應,控制帝國的政治中樞。政變時間定在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計劃洩露,太平公主失敗太平公主的這個計劃是相當完美和厲害。可是,這個計劃被宰相魏知古全盤獲悉了,魏知古本是處於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中立,在這緊急時刻他倒向了李隆基並告知了計劃詳情。
公元713年七月初三,李隆基緊急向親信發出了行動指令。首先,他命龍武將軍王毛仲率三百餘名萬騎衛士埋伏在虔化門,同時發出一道敕書,緊急召見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將軍李慈並將其誅殺。解決掉常元楷和李慈,禁軍就完全掌握在李隆基手中,之後他迅Superb出各路人馬抓捕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倉皇逃出長安,躲進了終南山的一座寺院,在那裡整整躲了三天三夜。回到長安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於家中。
結語太平公主本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沒想到卻敗在了最後一刻,李隆基的隱忍及果斷使得他笑到了最後。試想,如果太平公主勝了,恐怕大唐還要繼續搖擺於亂局之中。慶幸的是,天佑大唐,李隆基平定了太平公主,迎來了屬於他的輝煌—開元盛世!
-
10 # 書蟲跳跳糖
我們從歷史的記錄中不難看出,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武則天所有的兒女中最肖母的一個。她不僅僅具有指點江山的野心,更是擁有著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她的政治才能是經過實戰的考驗的。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她畏懼於母親的聲威,並未建立起可以讓她登基稱帝的勢力。我們要知道,就算是武則天掌權幾十年,她依舊沒有能力改變當時所盛行的宗法制度和人們心中的正統觀念,而這些東西正是太平公主通向唐宮主人的最大障礙。而從武則天對待女兒的方式上來看,儘管她是女主臨朝,但是她應該沒有想過將太平公主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而隨著其哥哥李顯繼位,她成為皇帝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皇位傳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繼,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有可能是兄終弟及,但是從來都沒有傳位給妹妹的情況。而武則天之後朝堂面臨的一系列的動盪使得朝臣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接受一個女皇的存在。所以,這時太平公主名正言順登上帝位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將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兩個人聯絡在一起,真正緣於他們共同策劃了除掉韋氏的唐隆政變。就是在這場政變之後,李旦被他們兩人聯手推上皇帝的位置。以太平公主的頭腦,難道她不知道一旦李旦繼位,身為李旦兒子的李隆基將比她這個妹妹更加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這個國家的繼承者?如果她真的繼承了其母親的狠辣,她就應該趁政變之時趁亂除掉作為盟友的李旦和李隆基。而之後,她完全可以以自己在李唐王室和朝堂的影響力擁立幼主,像她母親那樣透過時間來加深自己的影響力。
當然,她並沒有,所以李旦繼位後,李隆基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從這時,李隆基便擁有了身份上的天然優勢。之後,李旦傳位李隆基,更是使得太平公主的女帝之路就此斷絕。我們無法從史料中準確的預測出太平公主這位女政治家,她從此的目標究竟是成為像她母親那樣的帝王還是隻是保住她公主的實權,畢竟權力的滋味太過誘人,爭權奪利的遊戲一旦開始,並不是誰可以輕易地喊停。但我始終相信,作為一個失敗者,太平公主是沒有權力選擇關於她的歷史改如何被記錄。
回覆列表
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的權力之爭前後長達3年,在這3年間,太平公主聲勢鼎盛,然而玄宗一旦採取行動,僅僅用了三天就消滅了太平公主,如此容易,讓人詫異,為什麼太平公主如此容易被打倒?
(1)君臣地位懸殊。在中國古代,君與臣不在同一個階層上君主不僅在政治地位上統治全國,在心理上也有極大的威懾力,臣民在Regal面前惟有俯首聽命。比如中宗神龍三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殺武三思,攻玄武門,索拿韋后和安樂公主,中宗對太子李重俊的部眾就進行了心理戰:“眾將士皆是我的宿衛之人,素稱忠義,為何跟著李多祚造反?朕知道大家都是脅從,反者只是李多祚等人。若是有人能殺了禍首,何患不輕取富貴榮華!”這番話果然奏效,在樓下按兵不動的千騎營戰士反戈一擊殺死了李多祚、李承況等人。李重俊發動的政變失敗了。玄宗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之前,崔日用曾對玄宗說:“太平公主謀逆有期,陛下往在宮府(太子),欲有討捕,猶是子道臣道,須用謀用力。今既光臨大寶,但須下一制,誰敢不從?”在政變發生之後,太平公主黨羽並沒有反抗,真的如崔日用所說,“誰敢不從”,可見Regal之重。
(2)突發性政變令太平公主措手不及。玄宗雖然早有意除掉太平公主,但遲遲未發;而太平公主預定七月初四發動政變,沒想到玄宗提前一日動手,使她及其黨羽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付,遂致全無反抗。從事變中斬殺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李猷、賈膺福等人可以看出,太平公主黨人幾乎是在無抵抗情形下就擒。
(3)太平公主未能掌握兵力實權。中國古代政治實力以武力為主要後盾,太平公主計劃以其黨人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掌握皇宮武力,此支武力如果是被太平公主略論太平公主的失敗黨。”北軍即皇宮禁衛軍,對整個皇宮具有最大的威脅。唐自高祖至玄宗共經歷四次政變,都是以玄武門的得失以及屯衛北門禁軍的偏向成為政變成敗的關鍵。崔日用建議“先定北軍”,即是先要控制北門禁軍及玄武門要地,然後政變才有成功的可能。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建議步驟行事。值得注意的是,玄宗在行動時使用兵力僅300餘人,常元楷、李慈兩位北門禁軍將領竟束手就戳,而北門禁軍也沒有任何反抗,可見常元楷、李慈未能真正控制羽林軍,玄宗才能獲勝。
(4)太平公主手下能人不多。太平公主擴充她的勢力,主要靠金錢收買。“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致在他手下計程車人大多品行不正。這些人不是以如何將國家治理好為宗旨,而只熱衷於權力,熱衷於維護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們遠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張說等臣僚。
(5)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少有建樹。太平公主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權力,實現干預朝政的願望。可舉一例,唐中宗時,安樂公主、上官昭容等一批女人干預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說,如果按正常程式授官,是由皇帝下詔封好交中書省辦理,而這些女人則納賄授官,只要交錢30萬,哪怕你是商賈屠夫,也可以授你官。這時的授官為了區別正常方式,就另寫詔書“斜封”後交中書省辦理,這種官叫“斜封官”。當時以這種方式得官的“凡數千員,內外盈濫,無廳事以居”。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璟將這數千“斜封官”全部停罷,但4個月後,在太平公主幹預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復了。在太平公主看來,“斜封官”存在與否,是女人能不能幹政的個象徵,但對民眾來說,它卻是一種腐敗政治的體現,所以當時人說“姚、宋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6)朝野對女人參政很瞢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即自從武則天稱帝,將唐朝改姓“武”以後,朝野上下對女人參與政治有種本能的警惕。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下,任何女人參政都是很艱難的。韋后、安樂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唐朝自武則天以後,陸續出現了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參政的女人。這樣一種現象的出現,自有它社會的、種族文化的以及個人的因素。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的參政時代,在唐朝政治舞臺上,婦女自此以後不再成為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