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史館

    後世之所以有“弱宋”之說,不是否定宋朝的文化、經濟、科技,而是在否定宋朝對外的作戰能力,軍事水平。那麼,宋朝為何在對外戰爭中無法“強大”呢?箇中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首先,“生不逢時”。宋朝的建立,缺少前人的“巨人”的肩膀,而是在一灘爛泥中建立起來的。相比與漢朝、唐朝擁有秦朝、隋朝的“前人財富”,宋代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一無所有,而且還要收拾前人留下的各種攤子。

    其次,“對手強大”。有時候兩方PK,落敗的不一定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對手太強大。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當時的宋朝周圍被契丹、女真、党項等強勁的民族所包圍。這些民族本身的農業經濟發展、民族獨立意識強,導致宋朝很難攻下。

    最後,其實宋朝軍事上實力的薄弱還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利相關,由於缺少產馬寶地的河套平原等地,導致軍事上戰馬不足,只好徒步。當然,最重要的還與統治者的鄭志、軍事政策有關,重文輕武,導致了宋朝的軍事戰鬥力急劇下降。所以說,“弱宋”也非是空穴來風之說。

  • 2 # LHC否極泰來

    宋朝時間長。

    唐朝(618—907),共289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

    宋朝分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19年。

    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末代皇帝:宋帝昺趙昺。

  • 3 # 綏綏默默

    唐朝公元618-907年,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

    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 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大輸出時期,相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統治者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後期,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變化,自中期以下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工商業的興盛上。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以上可知,唐朝只是比北宋時間長,如果把兩宋都算上,是宋朝存在時間長共379年。

  • 4 # herloo

    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是有毛病的,唐朝統治了大約290年(618年-907年),宋朝(960年—1279年)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實際上宋朝的歷史比唐朝還要多三十年。

    我們提到唐朝和宋朝經常用到的兩個詞便是盛唐弱宋;這就是很讓人費解的一個地方,明明是弱宋為什麼卻要比盛唐時間還要長三十年,宋朝真的弱嗎?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我們通常所說宋的弱不是否定宋朝的文化、經濟、科技的弱,而是在否定宋朝對外的作戰能力,軍事水平。真實的宋朝真的軍事能力作戰能力不行嗎?宋朝的弱並不是人的弱而是其他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宋朝的誕生時代用一個不太恰當的詞來說就是生不逢時,縱觀宋朝的崛起史它完全是從一個爛攤子中發現起來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白手起家,沒有可以依靠的大樹,也就是說底子太薄。

    2、遇上了不在同一級別的對手,我們先看一下宋朝的疆域圖,下圖,有時候我們真的要感嘆,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當時的宋朝周圍被契丹、女真、党項等強勁的民族所包圍。在如此的虎視眈眈之下,即使有心也只能感嘆無力。

    3、最重要的一點,缺失了最重要的河套地區,導致戰馬的不足,面對兇殘的契丹女真党項族這些馬上民族,他們只能靠步兵來抗衡疾如風的戰馬,結局可想而知。

    那麼宋朝在如此環境之下為何能夠比盛唐還長三十年,我認為

    1、當時的宋朝聚集了一大批治世能臣,比如包拯 富弼 狄青 岳飛 韓琦 折家軍 童家軍等等人才,與他們的努力分不開

    2、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宋朝有錢,我打不過可以花錢去買。僅靠銀子就換的百年平安,同時宋朝和契丹党項遼國又加深了貿易的交流,花出去的歲幣又透過貿易賺了回來,可謂一舉兩得。

  • 5 # 當代曹植

    唐朝不到三百年,兩宋共計三百二十年,但是,北宋滅亡後,趙構於臨安收拾半壁江山,形如開國,所以,兩宋應該分開算,這樣,唐朝就比北宋或南宋長。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隋朝統一全國,恢復漢姓及漢俗,修運河,建東都,建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修弛道,重視漢文化教育,避免了國家分裂與漢人胡化,加強了中央集權,打壓貴族力量,為下層提供了上升通道,為國家培養並選撥出更多尤其是寒族人才,便利了交通,使海量的農田得以灌蓋。

    唐朝建立後,只要領導人不瞎折騰,人口迅速滋生,經濟繁榮穩定,那是必須的,因此才有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

    唐玄宗中期,隋朝紅利吃完,土地兼併激烈,府兵制失去了根基,唐玄宗被迫在中央實行募兵制,在三北邊防建立藩鎮,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八年的戰亂,導致人口減半,中亞與新疆甘肅丟失,唐朝遭到重創,為了應對安史之亂,唐玄宗與唐代宗又大量建立藩鎮,以藩制藩,導致藩鎮內地化。

    安史之亂後,全國遍地藩鎮,中央政令不出長安,唐皇類似於周天子,雖然有幾位皇帝想加強中央集權,卻也無力迴天。

    藩鎮與藩鎮之間相互制約,藩鎮內部又有下克上的傳統,而下層士兵又通常短視,導致鮮有藩鎮反抗皇權,達到了一個恐怖的動態平衡,為唐朝續命一百多年,直到黃巢起義,削弱甚至削滅了一些藩鎮,打破了這個平衡,至使一些藩鎮坐大,才有了朱溫滅唐。

    而宋朝由於之前戰亂一二百年,趙匡胤被迫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練兵權與統兵權分開,將領出徵發陣圖打仗,還派監軍,導致了漢人失去了喪武之風,民族性格因此改變,割據政權不復存在,農民起義也因此變的不堪一擊,成不了氣候。

    但是,西夏、遼與金,吸收了漢民族的文化與制度,生產力極大提高,並仿造中原王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實力極具上升。

    而北宋喪失產馬區,無法大規模組建騎兵,連陸上絲綢之路也被西夏阻斷,燕雲十六州又落入遼手,無法憑藉長城防禦,遼人騎兵可長驅直入一馬平川飲馬黃河。

    因此,北宋國防壓力極大,並最終亡於金國。

    南宋建國後,由於權力的不斷下放,武將的權力與待遇逐漸提高,湧現出一批名將,再加上南方水網密佈,漢中山路崎嶇,不適合騎兵作戰,而適合南宋的水軍作戰,於是,宋金議和,以大散關與淮河為界。

    後來,蒙古崛起,掃平歐亞,南宋半壁江山雖然重創蒙軍,擊斃蒙哥汗,但還是難以逃脫亡國的命運。

    宋朝的重文輕武,強幹末枝,重內輕外政策,導致了其不會亡於內部,但是會亡於外部,宋朝也生不逢時,西夏、遼、金與蒙古,一個比一個生猛,而漢人無論是技術還是制度又沒有優勢,又無產馬區,被滅只是遲早的事。

    唐朝就比較幸運,周邊民族無論是生產力、科技與制度,都與唐朝存在代差,註定唐朝不會亡於外部。

    唐朝在李淵、李世民、李治之後,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存在了十幾年。唐朝因此中斷,後來唐中宗李顯復辟,其實與宋朝相似,北宋滅亡後,金人在開封扶植張宗昌建立偽楚政權,一個月後,張宗昌還政於趙構,改國號為宋。金人又在開封扶植劉豫建立偽齊政權,存在數年之久。

    綜上,說唐朝比宋朝長,極為牽強。

  • 6 # ETO幹事朱子明

    唐:618-907 ,總計289年。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兩宋合計319年。

    直接從年限來看,這個提問是站不住腳的,提問者應該是覺得宋朝歷史比較屈辱吧,所以才有這種李唐王朝比趙宋王朝長命的錯覺吧。但是,從歷史上兩個王朝的輝煌程度看,這麼說可能有點道理,唐宋壓根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第一,從政治上來看,唐朝政治比宋朝要好。講到唐朝,大家都能想到"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唐太宗李世民被周圍少數民族政權尊為天可汗,等等例子不可勝數。再看趙宋,我們記得什麼呢,宋代歷史上諸位皇帝明顯不如唐代,宋代皇帝喜歡到處認爹,喜歡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周圍少數民族政權看他不爽就揍他,皇帝被人攆著到處跑,宋代部分臣子很出名,秦檜,蔡京。即便是宋代人才范仲淹,王安石勵志進行改革,但是往往一邁步就被叫停,改革停滯不前。

    第二,從軍事上來看,唐代軍事簡直吊炸天,可以說是幾乎無敵的存在。唐代疆域廣大,歷代皇帝一直努力拓展疆域,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周邊小國皆向唐稱臣。唐代徵吐蕃,徵高麗,徵回紇,徵龜茲,徵南召,甚至擊敗了小日本,因此唐代萬國來朝。而趙宋呢,先後被周邊國家入侵,西夏人,金,遼,吐蕃,蒙古。宋初的檀淵之盟,是以宋勝利結束的,但是這卻是一個失敗的盟約,宋每年要給遼數十萬白銀,茶葉,布匹等等,可以說是荒唐至極。究其因,皇帝不行,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宋重文輕武,岳飛莫須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代軍隊萎靡不振,南宋更是不思北伐報仇,宋徽宗宋欽宗被囚黃龍府,歷史上哪個朝代有這樣天大的笑話。

    第三,從經濟上和文化上來看,唐宋大體持平,宋略優於唐。宋代商業發達,從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宋代文化是從唐代文化中繼承和發展出來的,唐詩宋詞千古傳誦,文學家書法家兩朝皆層出不窮,所以經濟文化上兩朝難分高下。

    以上三個方面,客觀點講,唐拿兩分,宋拿一分,所以唐代毫無疑問是遠強於宋代的,所以,繞了一大圈,最終這也就解釋提問者為啥覺得"唐代為什麼比宋代時間長了"。

    (個人觀點,很膚淺,班門弄斧了)

  • 7 # 黑叔講歷史

    我是小貝愛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整體來說,兩宋319年,唐朝289年,應該宋朝更長一點,才對。

    陳寅恪大師曾說過

    “華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

    宋朝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程度傲世全球的一個朝代。但是宋代也很不幸,最終遇到了蒙古這麼一個冷兵器時代橫掃世界的“不講理”對手,最終亡國,如果只是遼、金,而不是蒙古,實質是無法滅亡大宋的。那麼宋代為什麼會滅亡呢?主要如下:

    崇文抑武的國策,導致外戰不利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不重複自己親歷的五代十國之亂,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僅持續打壓將領在朝堂中的地位,也削弱軍隊將領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大規模輪換,讓軍中甚至有“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現象。軍隊裡不僅相互牽制陷害,弊端重重,而且文官奸臣可在朝堂上隨意抹黑戰功赫赫,征戰沙場的將軍。導致最終戰鬥力大幅下降。

    統治階層昏聵無能

    封建帝制的一大特徵就是,朝政大權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可是,宋朝的皇帝,如宋徽宗等等,雖然諸如詩歌、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修養奇高,也並不腐化墮落,但在軍事、外交、國政上猶如白痴。另外,糊塗透頂的奇葩皇帝--宋欽宗,居然寵信江湖神棍,結果大開城門導致都城陷落,被敵人俘虜押解北上而終。軍事天才趙匡胤要活活被他的子孫氣活過來。

  • 8 # 路遙lgy

    唐高宗李淵建立唐朝從公元618年,定都長安(今西安)開始,到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事件之後登基,建立了“貞觀之治”的盛唐天下,再到武則天期間稱帝十五年的“大周”,一直到公元907年唐朝的滅亡,經歷了二百九十九年,也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較長的封建王朝。

    宋朝是從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始建立的。到1127年北宋的滅亡,同年趙構在商丘登基南宋的建立,再到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滅亡,合計是三百一十九年。

    事實上,宋朝的統治時間更長一些。或許會有疑問,宋朝是分北宋與南宋的。是的,宋朝分南宋北宋,但是南宋的建立者趙構是北宋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是宋欽宗的弟弟。宋朝宗室的血脈是沒有斷的,所以北宋和南宋統稱宋朝。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歷史上大一統帝國滅亡之後,往往會因為其恩澤所及,殘餘勢力退往一方成為尾巴王朝,比如西晉與東晉、北宋與南宋、明朝與南明。因為這些尾巴王朝繼承的都是原大一統政權的法統,所以在習慣上這些政權也作為大一統政權的延續存在。

    北宋與南宋兩個朝代相加大約320年的國祚,因為朝廷的統治階級沒有變化,國家的主要執政方針沒有變化,因此就被史學家認為是一個王朝。所以題目中所說的唐朝的國祚要多過宋朝問題是不成立的。

    大一統王朝在正常的發展過程當中,一百多年是一個大的門檻,社會的各種矛盾都會激化。這時候會有很多變法、改革來試圖延緩王朝的趨於保守、垮臺的趨勢。如果成功了,就能夠煥發第二春,進入到平穩發展的階段。如果改革失敗,就會陷入到社會動盪,政治鬥爭更為激烈的階段。

    所以題中問的應該是唐朝為什麼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還能夠保有150多年的國作的原因吧?

    唐朝的歷史,其實可以以安史之亂為分界點分成上半場和下半場。

    在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的實力已經弱化很多。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也逐漸力不從心,唐朝的疆土也隨之大幅縮減。可是唐朝畢竟依靠河朔和隴右的軍隊恢復並保持了關中平原,以此作為唐朝中央政府的基本盤。這對於唐朝延續去國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關中平原腹地足夠廣闊,支撐得起一個王朝的基本的行政開支。與此相比,立都開封無險可守,一戰之下只能遷都避禍。立都於洛陽,在亂世中,由於洛陽盆地的狹小,能夠提供的戰爭物資有限,周邊強藩將中央王朝當作周天子一樣的存在。立都長安,則至少可以保證,中央政府有比較穩固的基本盤,這是唐朝中央政府能夠繼續存在的前提條件。

    其次,江南地區對唐朝中央的效忠一直在延續,而且漕運並沒有中斷,這使得唐朝中央政府還擁有較為充裕的財力來維持王朝的運轉。雖然藩鎮割據,尤其是河北一帶唐朝中央命令不行,但是藩鎮勢力一直到唐朝末年,都沒有切斷漕運。

    第三,藩鎮之間的矛盾。唐朝為了控制藩鎮,逐漸在內地也設定了越來越多的藩鎮,這些藩鎮與唐朝中央政府的關係,有敵對的、有中立的、也有效忠中央政府的,依靠這些藩鎮之間的矛盾,唐朝中央政府成為天下共主一般的存在,如同西周王朝。直到唐朝末年各地,藩鎮還將已經失去了軍事實力和經濟能力的唐朝中央政府作為旗幟進行政治鬥爭。藩鎮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唐朝中央政府能夠存在下去的條件。

    第四,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亂後,建立了一支神策軍,這支軍隊後來與宦官結合成為唐朝中央政府存在的基礎。在文官集團、宦官集團和藩鎮三角權力制衡的過程中,唐朝中央政府有存在的必要。

    直到黃巢起義徹底擾亂了江南的經濟,使得唐朝中央政府斷絕了經濟來源之後,唐朝首先失去了與藩鎮對峙而成和經濟基礎。神策軍系統也逐漸腐化墮落,在戰爭中被藩鎮消滅。後來宦官集團被朱溫剿滅,三方制衡的權力結構被打破,藩鎮開始獨大。在這些,反正截圖出來最終的老大後,唐朝中央政府就壽終正寢了。

    (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過於急切,在還沒有完全剿滅山頭勢力就匆忙篡位,導致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

  • 10 # 田村山語

    決定一個朝代存續時間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國際安全環境,更直接地說就是看周邊有沒有強敵,主要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力量對比。二是看國內安全形勢,主要是階層對立、族群矛盾、貧富分化、政治是否清明等。三是看皇帝本人為首的執政集團水平。特別是皇帝的執政才能和健康狀況。天下興亡事,繫於帝王身。四是天災,主要是早澇、癌疫情況。

    從第一類因素看,唐比宋好得多,唐時中國既安,四夷來朝。宋則始終面臨來自北方的威脅。先是遼和西夏,繼而是金和蒙古,這些敵人一個比一個兇殘。

    從第二類因素看,宋要比唐好些,但並無本質差別,封建王朝固有的矛盾發展到後來都將是官逼民反。

    從第三類因素看,唐代皇帝中的太宗、玄宗分別開創了貞觀和開元盛世,積累了些家底,比較抗折騰。宋雖有太祖和仁宗這樣的不錯的皇帝,但總體上水平還沒達到唐太宗和玄宗的高度。大臣們的情況也是唐代名臣能人更多些。

    從第四類情況看,宋也比唐更倒黴些。中國的災荒、饑荒發生之頻繁、為害之大為世界之最。秦漢兩代自然災害375次,三國兩晉南北朝304次,隋唐515次,宋朝874次,元朝513次,明朝1011次,清朝1121次。

    天時地利人和諸方面因素,決定了唐比宋生命力更強一些。雖然兩宋加一起時間比唐稍長一點,但靖康之後,統一的大宋就不復存在,只剩半條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塞米松有什麼副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