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視紀
-
2 # 狼煙火燎
沒有了蘇聯的歐洲已經不聽話了,沒有伊朗的中東會不會是一樣的結果呢?
蘇聯時期,世界一半的海軍感覺都在蘇聯,陸軍有幾萬輛坦克,空軍幾千架飛機,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抖,於是整個歐洲領導人隔三差五就往美國跑,求著美國派兵來保護歐洲的安全。後來蘇聯崩塌了,威脅不存在了,自然歐洲就不需要美國的保護了,這時候的歐洲國家就是想盡辦法怎麼將美國的軍隊趕走,歐洲國家要主權,要地位,要平等,不要美國了!
中東目前也是一樣的局勢,沒有了伊朗的中東,那些遜尼派國家失去了威脅還會這麼聽從美國嗎?他們會不會和歐洲一樣要主權、要地位、要平等?不要美國了?這是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伊朗的位置可以威脅到所有的中東國家,卻對西方主要運輸航道沒有任何影響,壓根就威脅不到蘇伊士運河,自然對美國戰略存在也構不成重大威脅,這是美國不打他的主要原因!
但是伊朗目前確實有些玩火了,而且玩得有些過大了,做出來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大國影響力擴張,所以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可能是對伊朗的跨過紅線的一種警告,以色列狂轟濫炸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也是對伊朗軍事擴張的一種警告和壓縮,伊朗目前在中東組織了伊朗、胡塞武裝、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這麼多的國家的反美聯盟,甚至給胡塞武裝提供彈道導彈,在敘利亞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等等都超過了美國對伊朗的容忍,如果伊朗繼續玩火,可能會遭到美國空海軍武力轟炸,但是極大可能只是削弱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並讓他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
3 # 海之波濤3
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在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從盟友變成了敵人,由於伊朗的桀驁不馴,使美國對其恨之入骨,近四十年對其用盡了各種手段,試圖降伏這顆眼中釘和絆腳石。那麼美國除了制裁外,為什麼沒敢對其動武呢?無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1.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實行了政教合一的統治模式,最高領袖在伊朗具有絕對的威望和權力,國民普遍對領袖有狂熱的崇拜。
2.伊朗具有完備的工業和軍工體系,能自行研製生產飛機,坦克,艦艇,導彈等武器裝備,還有僅差一步就擁有了核武,並且伊朗還擁有龐大的軍隊人數,特別是共和國衛隊,對國家和領袖絕對忠誠,戰鬥力強悍。3.伊朗控制著世界能源的生命線——霍爾木茲海霞,一但美國對伊朗動武,伊朗則會切斷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石油供給,那樣會給世界的經濟以沉重的打擊。所以綜上所述,美國是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的,美國假如對伊朗動武,在初期是絕對佔據優勢的,但進入相持,真不知道美國怎樣收場?一個小小的阿富汗美國都沒能徹底制服,何況是面對強勢的伊朗呢?所以,美國不會用“國運”去下這個賭注的……
-
4 # 軍武最前哨
眾所周知,自從巴列為王朝在伊斯蘭革命中轟然倒塌後,伊朗就踏上了一條"反美"的不歸路!對於伊朗而言,在美國"遍地是親人"的中東顯得鶴立雞群;對於美國來說,伊朗的"不配合出演"明顯是不看劇本!鄧公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咯!可以說美國已經把中東"不聽話小朋友"的屁股打了個遍: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但唯獨對處處挑刺兒的伊朗手下留情!
許多人認為:伊朗的水平和當年的伊拉克相差不大,甚至總體來看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似乎還略佔上風,雖然近幾年伊朗有所發展,但在美國發起的全面制裁下日子也不好過。既然美國能"輕而易舉"地幹掉薩達姆,為何就不能推翻魯哈尼呢?首先,要知道薩達姆主政伊拉克期間,國內的什葉派和遜尼派矛盾已經激化很深,這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薩達姆倒臺的程序。而伊朗作為什葉派國家,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內部的團結保證了伊朗自身堡壘的堅實,不會輕易出現從內部攻破的情況。
其次,伊朗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尤其是伊朗扼守下的霍爾木茲海峽,從那裡通過出口的石油總量佔全部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美國對稍有動作,伊朗就會封鎖這條"海上咽喉"。另外,伊朗雖然飽受制裁,但其國內完備的工業體系足夠支撐起地區強國的武裝力量:80萬常規武裝外加許多外購的裝備,即使強如美國,面對這樣一支隊伍也要三思而後行!
最後一點,也是美國發動戰爭必須的一點:合理藉口!每次發動戰爭,美國都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但對於伊朗,即使恨的咬牙切齒卻沒有足夠的藉口,這麼多年就一直圍繞著核問題糾纏。可對於伊朗而言,努力發展本國國防,不受外來侵略有錯嗎!
-
5 # 天太2
美國不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朗有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的目的是制裁伊朗,讓伊朗的石油不能出口,以便讓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飆升,讓其它國家都來買美國的油氣,從而帶動美國頁岩氣石油的出口,增加國內就業,經濟繁榮。一打,反而可能陷入戰爭泥潭,得不償失。
第二,伊朗軍力不可小覷,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學生佔領了美駐伊大使館,扣壓了美國外交人員,美尚沒敢動武,可見入侵伊朗是有一定難度的。登陸根本不可能,波斯灣水域盡在伊朗導彈射程之內,空襲則可能受到伊朗導彈的迴應,而且,俄羅斯一定會在防空襲方面給伊朗以幫助。伊朗據瞭解是世界上第四導彈大國,戰端一開,美軍在中東的所有基地及盟友都會受到打擊。
第三,特朗普的指導思想與以往美國曆屆政府不同。特朗普是商人出身,賺錢是他的長處,他的想法就是增加就業,增加收入,讓國內形勢變的更好,讓他繼續取得下一次的總統位置。他也增加軍備,但更多是用來訛詐,以配合他的經濟計劃。因此,能不動武的,他當然不會動武。
第四,特朗普目前在國內的處境開始好轉,沒必要借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視線,美國的總統過去遇到國內問題脫不了身時,總是借對外戰爭來轉移目標。但特朗普近來國內形勢非常有利於他。油巖氣的開發,產量上升很快,帶動了相關行業。就業增加,失業率跌破4%,這是美國多年來未有的好成績。形勢非常有利於共和黨中期選舉和特朗普執政。原來的,包括“通俄門”在內的各種醜聞,已有跡象表明是對特朗普的誣陷,特朗普已開始反擊。一手好牌在手,特朗普似乎沒必要和伊朗開戰,以免把一手好牌打臭。
-
6 # 五嶽掩赤城
打是不可能的,既沒有正當理由,代價又太大,完全是虧本買賣。再加上特朗普已經是四處狼煙,更沒可能。
伊朗實力較強,想要打大仗,代價太大根據中東研究所2011年統計,伊朗軍隊總兵力約42萬人,伊斯蘭革命衛隊約13萬人,另外還有約60萬的預備役人員,在戰爭爆發情況下,其動員總兵力約120萬人。而且伊朗這個半宗教國家,洗腦之後戰鬥力比其他中東廢材強太多了,波斯人也比阿拉伯人能打太多了。在兩伊戰爭時期,伊拉克薩達姆在美國、蘇聯、沙烏地阿拉伯等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國家支援下,先挑起戰爭,卻被伊朗按地上打,被逼到用生化武器的地步。
伊朗雖然長期以來遭到制裁,但是他卻是中東地區極少數擁有武器裝備生產能力的國家,比其他阿拉伯廢材強太多了。特別是彈道導彈,其目前彈道導彈數量至少1500枚以上,這些彈道導彈可以對美國在中東以及歐洲的軍事基地都構成威脅。再加上伊朗地形不同於伊拉克,他是多山的高原山地國家,地形要複雜的多,空襲效果和難度差不說,還比較利於打游擊。彈道導彈是伊朗最大底牌和反擊武器
所以,美國如果想要打下伊朗,那動用兵力和規模可不小,當初伊拉克戰爭,美國打已經被制裁十年的伊拉克,照樣是動用了30多萬兵力。想要打伊朗這個國家,估計至少要動用50萬左右兵力才行。伊朗地形比阿富汗好不了太多
即使打下來之後,更擔心的維護治安,以免變成極端組織的溫床,這個代價和花費更是天文數字。美國2003年打下伊拉克,推翻薩達姆,僅陣亡362人,但之後十多年的治安戰,美軍陣亡了14869人,另有4403死於意外事故。徹底的成為美國的傷心地,對於人口更多,國土更大,地形更復雜的伊朗來說,徹底跳進去,那無疑是以伊拉克更大更深的坑。
如果僅是小規模轟炸一頓,又要擔心伊朗的報復,不划算既然大規模全面進攻行不通,那麼諸如對敘利亞那種小規模空襲呢?
關於這一點,先是打擊效果如何的問題,伊朗地形更加複雜,而且防空體系要強於敘利亞,除了自己山寨的一大堆防空導彈不說(包括從東亞某國獲得紅旗-7防空導彈技術並自產),較先進的也有5個營的S-300PUM1防空導彈系統,單純的防區外打擊效果成疑。是不是很眼熟?
但更主要的問題在於,伊朗報復的問題,不同於敘利亞,伊朗還是有相當的報復能力的。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彈道導彈,可以對周圍美軍基地構成威脅。另一方面就是霍爾木茲海峽問題,在那個位置,用點反艦導彈,對來來往往的美國船來幾發,就要頭疼死。
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沒美國國內,都很難允許特朗普再興烽火國際上因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整個歐洲都已經非常不爽,想要重現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那樣,拉上英國等讓他們搖旗吶喊助威都已經不可能。歐洲現在一方面安撫伊朗,只要伊朗繼續遵守核協議,歐洲也就繼續遵守核協議。另一方面醞釀反制裁,如果歐洲與伊朗貿易公司受到美國製裁遭受損失的話,那麼歐洲就對美國公司進行制裁來彌補損失。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說歐盟應該“感謝”特朗普最近採取的行動打破了歐美合作的任何“幻想”,特朗普教育了歐洲國家,告訴他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美國國內,同樣反特朗普聲勢一直很大,以CNN等傳統媒體為平臺,以FBI為爪牙,關於通俄門等調查一直沒斷,連同他桃色事件,侮辱女性等等不斷爆料,其身邊的律師等都被調查。再加上之前貿易戰,因為鋼鋁關稅等,日本、澳洲這些小弟也舉起反旗,特朗普之所以提前結束與我們的貿易戰,最主要就是四處狼煙,對華貿易戰代價太大,影響其國內支援率。
甚至中東那一塊,因為特朗普大嘴巴,美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事件,又給中東地區核心問題,巴以問題和耶路撒冷問題點了把火,引發最嚴重的傷亡事件。現在屁股都來不及擦了,別說伊朗,連敘利亞問題都放到後面去,要知道這段時間阿薩德是在打大馬士革南部的耶爾穆克難民營,要知道敘利亞之前打過兩次,都是難民營的特殊敏感身份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而放棄,現在順利的打了下來,從始至終沒有什麼生化武器事件,巡航導彈襲擊等么蛾子事情,阿薩德都笑死了。
-
7 # 儒道之主
美國連敘利亞都不想打,更別說是伊朗了。打仗是要負出代價的,即便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戰爭也不是想發動就發動的。美國當年聯合多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現在看來,伊拉克正在脫離美國的掌控:什葉派正在壯大。伊朗閱兵式上的導彈方陣
回答題主的問題:美國為何不敢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朗?
第一,美國搞亂中東,打壓伊朗,要的是利益。美國雖然到處點火,卻不想自己去打仗:美國經濟很難再支撐伊拉克那樣規模的戰爭。“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是說說而已的。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一場戰爭耗費7萬億美元,還不包括戰爭結束後的費用,人員傷亡等等費用。伊朗流星彈道導彈發射
第二,伊朗擁有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視,儘管與美國無法相提並論,但也能咬美國一口肉下來。尤其是伊朗的導彈,對美國形成了不對稱的威脅。根據西方媒體估算,伊朗擁有1萬枚導彈,還有一種說法是1.2萬枚。這其中有超過1500枚是彈道導彈,最大射程達到了2000公里,能夠覆蓋美國在海灣的軍事基地。伊拉克戰爭,美國付出了1.45萬士兵的生命,伊朗只會讓美國的傷亡更大。
第三,美國打伊朗無法在國際上獲得支援,尤其是歐洲盟友、英國的軍事支援。打擊伊拉克,並沒有美國宣稱的“有49個國家支援軍事行動”,實際出兵參戰的包括英國、澳洲、波蘭,丹麥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日本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伊朗遵守伊核協議,美國卻單方面撕毀該協議,已經招來了各國的強烈反對,發動伊朗戰爭,恐怕只有以色列、沙特能夠出兵了。
第四,打壓伊朗符合美國的利益,打掉伊朗符合的是以色列的利益,不是美國的利益。特朗普上臺後,把中東搞的是一團糟,敘利亞戰場上已經失敗,俄羅斯已經站穩了,伊朗的影響力反而進一步擴大。打壓伊朗,使其威脅不到美國的中東利益,還能給美國帶來經濟利益:美國石油等就會賣到歐洲。打掉伊朗,以色列獨霸中東,其它國家也沒了伊朗的威脅,翅膀硬了難免會飛,這些國家還能否像以前那樣聽話,實在是值得懷疑。
-
8 # 無奈且向上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伊朗在上世紀後期還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朋友,可現在就成了最大的敵人。誰又能預料若干年後,伊朗和美國又會成為朋友呢?
美國的中東政策是掌控中東局勢,保證石油美元的地位。非不得已,並非要消滅某個國家,顛覆某個政府。因為如此並不一定就符合美國的利益。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教訓,美國耗費數萬億美元打了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可如今的伊拉克政府,並非一味的親美 ,某種意義上反倒是為伊朗做了嫁衣。
一個強大的伊朗不符合美國利益,但一個弱小到在中東無足輕重的伊朗,同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一個穩定團結的中東不是美國需要的中東,同樣戰爭激烈不止的中東,也不會為美國帶來利益。
美國需要的是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平衡 ,需要兩派之間永遠紛爭不止。雙方誰也戰勝不了對方,中東永遠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大。那美國就永遠是中東地區的老大。
如果徹底打壓伊朗,那無疑就給了沙特迅速崛起的機會,沙特強大到在中東無人制約,也就不需要美國這個大哥撐腰,那時的美國在中東的地位豈不非常尷尬。
所以,伊朗只可以削弱,但絕不可消滅。如果不是伊朗一味的搞什麼核武器,又要搞什麼什葉派之弧抗衡美國,美國也會樂見伊朗對沙特等國的牽制。但伊朗這些動作,顯然觸及到了美國的利益,尤其是擁核,這是美國堅決不能答應的底線。這才有了奧巴馬的伊朗核協議,也才有了特朗普的退出,其實他們方式不同,但目標一致,就是伊朗不可以擁有核武器。
至於美國所謂的民主,普世價值,那些都是騙人的鬼話。沙特還有皇帝,為什麼美國不去推翻他的獨裁呢?美國在乎的是國家的利益,並非國家制度,更無關什麼人權民主。那不過是霸權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
9 # 迷斯特里斯基
美國不敢動手打伊朗,說到底還是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
美國這些年來在世界各處拉幫結派,煽風點火,不就是為了掌握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的霸主地位嗎?核心利益擺在那裡,再加上國內外勢力的角逐,不打伊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一,國內外的不穩定。特朗普的總統之位本來就飽受爭議,特朗普上位之後,很多承諾未能兌現,再加上國內的反對勢力不斷地爆料出特朗普的負面新聞,導致特朗普在國內的支援率不斷下降。再加上在特朗普執政過程中,四處樹敵,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嚴重損害了歐洲等國的利益,連他的小弟日本和澳洲也跳出來反對,可想而知特朗普是多麼的不得人心。第二,中東局勢。美國在中東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佈局,中東的石油,是美元霸主地位的重要保證。雖然現在中東比較動盪, 但仍然可以說在美國的掌控之中。一旦美國對伊朗下手,中東局勢並不是美國可以控制的了的了,甚至可能把俄羅斯捲進來,進行新一輪的美俄對抗。第三,伊朗的實力。伊朗雖然受到美國的制裁,但伊朗確實是中東為數不多可以自己生產裝備的國家之一,尤其以導彈最為突出,而且 伊朗經過多年的核發展,現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核能力,其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如果美國對伊朗下手,或許經過戰爭可以摧毀伊朗,但美國一定會大出血甚至傷筋動骨,隨之而來的經濟問題,民生問題,以及美國國內的恐怖主義 是美國難以承擔的。更何況伊朗地理位置優越,地形複雜,美國想在短時間內攻下伊朗顯然是不可能的,或許伊朗就是下一個戰爭泥潭。所以說,一個相對穩定的中東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這樣美國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至於美國對伊朗的態度,強硬是必須的,但要對伊朗動手是不太可能的。
-
10 # 賽門之略
伊朗和美國之所以反目,主要是因為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政權巴列維王朝,開創了新時代,建立起了世界唯一政教合一的國家。德黑蘭人質危機事件中美國挽救人質失敗而導致兩國關係徹底決裂,而在兩伊戰爭中,美國暗中支援伊拉克以借薩達姆之手打壓伊朗,兩國關係徹底反目成仇。從此,美國開始對伊朗不斷的經濟制裁。
特朗普在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宣佈恢復推伊朗新一輪最高等級制裁,並宣告任何為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國家都將被列入美國製裁的物件。而就在21日晚,伊朗總統魯哈尼針對美國發出的制裁警告給與了強勢反擊,聲稱“美國作決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繼續走我們的路”,伊朗這次明顯已經劍走邊鋒了。
伊朗已經多次跟美國唱反調了,而美國未從軍事行動上做出大動作,甚至多次呼籲伊朗政府“有話好好商量”,而始終不敢使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伊朗是中東大國。伊朗不是伊拉克、利比亞樹倒猢猻散的三流獨裁國家,不是美國隨便能拿捏的“軟柿子”,伊朗是個什葉派大國,國土廣闊、資源豐富,是政教合一的國家(美國從沒敢拿伊朗民主說事),擁有8000多萬的人口,流淌著波斯人的熱血性格,其中什葉派佔的人口總數的90%,具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是一塊“硬骨頭”,美國要啃勢必付出高昂代價。
2、伊朗是中東軍事大國。伊朗有五十多萬的現役部隊,豐富的人口資源能保證兵源的穩定輸出,再加上伊朗擁有比較完善的工業基礎設施,常規武器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包括各種中短程導彈、完全可覆蓋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足以和美國打消耗戰。美國在經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所付出的上萬美元的財政支出令美國苦不堪言,所以美國耗不起。
3、伊朗是是石油大國。歐美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都沒有嚴重危及到伊朗的石油輸出,因為伊朗石油極為豐富,一旦國內出現局勢動盪必定會導致國際油價跌宕起伏;再加上伊朗控制著國際石油運輸咽喉要到——霍爾木茲海峽,一旦伊朗長期封鎖住霍爾木茲海峽可能會導致世界性油慌,美國全球利益輸出集團很有可能導致崩盤,所以美國對伊朗動武,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伊朗在同奧巴馬簽署核協議後,美國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得以穩定發展,而特朗普和以色列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伊朗逐步強大,擔心“養虎為患”而退出了伊朗核協議,重啟新一輪更為嚴重的經濟制裁。所以,美國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武,也在權衡利弊。
回覆列表
因為伊朗不是巴拿馬、也不是敘利亞,伊朗是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經濟軍事強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為反美反以的國家之一
伊朗被視為美國在中東的最大戰略競爭對手。但美國雖然對伊朗咄咄逼人,在中東處處圍堵伊朗,伊朗也與美國處處作對。美國可以說對伊朗恨之入骨,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但恨歸恨,強大的美國就是不敢對伊朗動武,為何呢?
伊朗是中東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擁有一支100多萬人的軍隊,而且經歷過多次實戰的檢驗,其戰鬥力在中東僅次於以色列和土耳其。而且伊朗還具有彈道導彈的研發的製造能力,可對美國的中東盟國及美軍基地構成極大的威脅,考慮到伊朗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美國近年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中的巨大開支,美國還不敢拿伊朗怎麼樣。
而且伊朗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伊朗位於波斯灣沿岸,扼守著被稱為世界工業生命線的霍爾木茲海峽,一旦伊朗遭到外部的襲擊,伊朗肯定會選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對波斯灣沿岸的產油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打擊都是巨大的,美國在對伊朗發動打擊前,要先考慮到中東土豪國家的感受,還要給依賴中東石油進口的域外國家一個交代。
伊朗作為什葉派的領袖國家,在中東還有不少的盟友如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等國,美國若對伊朗動武,必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引起中東地區的大規模戰爭,在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美國是不願意介入到衝突中的。而且伊朗還有某些域外大國的支援,想打伊朗很容易,但想打贏,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