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這個概念很流行啊,感覺好多女性朋友都受到了影響,我和幾個朋友都在吐槽老婆照著這個概念做都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了。不知道各位網友對這個概念有什麼看法沒?反正我是覺得整理家務就整理家務唄,搞什麼斷舍離……又不是出家。
7
回覆列表
  • 1 # 父母學點心理學

    你的內在有多和諧、明瞭,你的外在就有多舒服、自在。

    斷舍離三個字是一種生活的指引,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想過什麼樣的生話時,快樂就變得簡單了,極繁也能過得好,極簡也能過得好,自己喜歡就好。

    家庭是生活的道場,家中的模樣,既是我不為人知的另一個模樣,也是家庭成員為愛妥協的結果。怎樣的家是最舒服的,自己肯定知道,實在無需哪個人、哪本書告訴我們哪個統一的式樣對我最好。

    屋子的整潔、舒服很重要;但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流暢更重要。如果為了一個概念而讓整個家庭氛圍變差了,那多半是我們弄錯了。斷舍離絕不是一個要求別人應該怎麼樣的概念,而是自己開始的內在世界和外界環境的提升之旅。

    所以,如果把斷舍離只理解和執行為扔東西,多半不好。一來費錢,有些物件不要說半年不用,就是三年不用,其實也挺有用的,放在合適的地方比放去垃圾桶好。二來平添了把幸福外包的妄念,以為扔扔東西就能使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更和諧了,忘了人是根本。

    當然,如果把斷舍離理解為內在成長和外在整理的和諧統一,透過對家中每個部分的整理來實現內心的清理:什麼是真正要的?以行為來觸碰內心,算是個簡單有效的通道。

    有些束之高閣不能碰也不願意碰的東西,可能是曾經缺失的象徵,可能是不願意放下的過去,只有完成了內在的道歉、道謝,才能真正道別。

    有些的混亂不堪,顯示的是自己在時間安排和事務安排上的一團亂麻,如果自己沒有做好準備願意面對自己亂如一團的心結,就算請專業人士整好了,那也只是斷舍離的假象,打回原形比想象中的還要快。

    當我們對自己更真實,更誠實時,極簡的生活是好的,極繁的生活也是好的。只要人對了,世界就是對的。

  • 2 # 減法生活

    斷舍離,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境界。

    斷舍離概念創始人山下英子認為,留在身邊的東西,一定要是最少量,最適合,最好的。要放棄不捨心,剔除身邊不再合適的東西。一但形成自動機制,你就會自覺開始清理身邊和內心的雜物,進而澄清自己的人生,體會前所未有的輕盈 。

    “斷”,斷絕接受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掉沒用的東西。“離”,離開對物質的執念。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

    足夠少,足夠好。做減法,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有時候,幸福的人生並不是累積而成的,而要透過割捨來獲得。

    比物質的斷舍離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斷舍離。清空自己的空間,清空自己的思想, 清空自己的身體,清理身邊的一切,才能輕鬆前行。當一個人對價值觀及生命意義有過深刻的思考,精神自然就會“自我歸位”。而精神的歸位,才是真正高層次的斷舍離。

    斷舍離不僅僅是扔,而是奢侈地愛惜自己,包括身體和心靈。

  • 3 # jinshanxinshan

    我覺得挺好,很多一年也用不上一回,穿不上一次的衣服趕緊扔了或者送人吧。我家裡兩個小孩子,再加上一個不幹活的爸爸,玩具衣服一堆,跟著屁股後面收拾都收拾不過來,剛收拾完不用半個小時就一塌糊塗,每看到屋裡亂糟糟心裡就煩躁到極點,每次一收拾的時候就雞飛狗跳,不是罵這個就是罵那個,早也知道斷舍離,但以前很多東西不捨得扔,以至於自己一邊收拾屋子一邊罵人,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年前有看到關於斷舍離的文章,下定決心該扔掉的扔掉,不捨得扔的就打包送給願意要的人,清理出去好幾麻袋,現在還有一麻袋在屋裡放著沒送出去的(因為快遞過年不收貨,還好是合作快遞,快遞費很便宜),一下子還下定不了決心都扔掉,慢慢來吧,明天星期天、繼續收拾整理不要的東西,家裡東西少了,不用老幹活心情也愉悅了很多,相比於好的心情、不要的東西就扔掉吧,環境真的很影響心情,能做到斷舍離,最主要的還是儘量要少買些不太需要的東西,我就是愛買東西,有些東西買回來用處真的不大,不要這邊扔,那邊買,那就沒有意義了。

  • 4 # 小沫媽媽99

    我學習斷舍離一年多了,最開始是因為購物慾望強烈,衣櫃裡衣服太多,有些標籤都沒有取下來。每次陪朋友買衣服,朋友沒買到,我買了一大堆,後期有個孩子,開始大量購置玩具等。家裡堆得滿滿的,導致大量時間精力都放在維護物品上,打掃衛生,收納整理,導致心煩 焦慮!偶爾接觸斷舍離,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物品,我們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人是主體。斷 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 處理掉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 捨棄對物質的迷戀。然後就先從扔東西開始,一年多扔了幾千件大大小小的東西,衣櫃也成了極簡衣櫥。孩子的玩具也大量送人,培養她的專注力。慢慢從捨棄東西到人際關係斷舍離,不喜歡的人舍掉,朋友圈負能量的人舍掉等。現在每天心情輕鬆,時間金錢精力放在健身 讀書 陪伴孩子。對我的生活有很大改變,而且透過斷舍離認識了幾個簡友,她們每天正能量滿滿,對我的工作 生活等提供了很大幫助。

  • 5 # 認知框架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直覺,斷舍離是【方法】,要挖掘出背後的信念是什麼,

    我的假設是【找出自己人生的範圍】以最簡單的方式活著。

    一個人想要以最簡單的方式活著,

    斷舍離只是其中的一種思考方法。

    減法思考也是其中的一種思考方法。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為什麼顏回能做到安貧而樂道呢。

    心中有一個範圍。

    老子說的為腹不為目,吃飯是為了滿足肚子的需要而不是滿足眼睛,

    這是一種舍,舍掉了眼睛的慾望。

    這種舍很難,一旦舍了就簡單了。

    為什麼要斷舍離呢?為了【得一】,為了找出一個範圍。

    不【得一】會什麼樣呢

    人生沒有中心,就失去了【範圍】,疲役而不知所歸。

    再回過頭看看顏回,顏回得一了。

    這就跟尼采所說的一樣,一個人心中真知道想要什麼,它就可以忍受一切。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是【1】的外圍,是可以忍受的。

    他心中要得是那個【1】。

    斷舍離,好不好,不在斷舍離。

    而在斷舍離背後的那個【1】。

    沒有了那個【1】,再斷,再舍、再離,也是無用的。

    如果不能理解那個【1】,就不敢再做【加】法思考了。

    只是斷舍離是不夠的,

    還要不斷、不捨、不離那個【1】,為了那個【1】還要做加法,把那個【1】養大、養正。

    人生有了那個【1】,一切才會簡單。

  • 6 # 騎馬看落花

    我不斷舍離,我一直極簡,四十多歲了,我從小就是極簡主義,和影響無關,必需品必須買,不需要的不買而不是扔。或者去閒魚買掉。我樓下有地下室,鄰居一處的不錯的人問我買不買,我說我有啥垃圾值十幾萬?家裡只有衣櫃沙發餐桌床書櫃床頭櫃書桌換鞋凳,因為有點小潔癖,所以儘量讓家裡好打掃。人不可能斷了和物質的聯絡,比如我換鞋凳上面有一個抽屜,裡面有針線盒尺,剪子,膠水,膠帶改錐鉗子亂七八糟一時用不到,也有可能永遠用不到的東西,但是臨時用到時候我不可能下樓去買。這些東西我保持它乾淨整齊的狀態就好。不要被斷舍離標籤化,提倡斷舍離,是針對那些家裡沉積了太多髒,用不到,淘汰的東西的人。自己認為怎麼舒適怎麼活就好,我不反對囤積,不反對東西多,但是我受不了髒。

  • 7 # 苑燕兒

    關於斷舍離,其實是提倡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最近剛看完這本書,有了一些啟發,大家看下,我是相信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扮演誰,物品是可以引導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大家可以看下我的讀書心得,歡迎一起討論,誰說重要的不是形式,但是儀式感真的很重要,能潛移默化的帶給你很多改變。

    如何透過整理房間,讓你過上夢想的生活?

    塵世繁雜,壓力叢生,現代的人們開始提倡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斷舍離、為生活做減法。透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東西、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來釋放壓力、緩解焦慮,過上夢想的生活,這就是斷舍離。

    斷舍離的生活理念透過同名書籍《斷舍離》引申而來,它提倡透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重新審視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重新認識梳理自己,找到內心焦慮與不安的源泉,不再從外界獲取力量,而是從深層次更加了解信任自己,獲得內心最強大的力量。

    作者山下英子,斷舍離創始人。《斷舍離》一經出版即在整個日本社會引起了轟動,全民參與斷舍離並迅速成為當年日本年度詞彙。累計銷量突破80萬冊,持續橫掃日本、臺灣地區各大暢銷書榜第1名。心靈作家張德芬盡情推薦,對於臺灣偶像劇女王林依晨影響深遠,宮崎駿父子更是強勢推出動畫《來自虞美人之坡》詮釋斷舍離的精神。今天我們將分享《斷舍離》的三個重點:

    第一:從扔東西開始,告別過去的自己

    我們從小被教育“一粥一食來之不易,要珍惜”,家裡總是留了很多沒有壞但是永遠派不上用場的物品,生存空間一次又一次被擠壓。

    而斷舍離告訴我們:整理自己的思緒從扔掉東西開始,放棄那些對於我們來說不需要、不合適、感覺不舒服的東西。

    每一個人都有執念,潛意識的東西在發生著巨大的作用,阻礙著我們前進。透過扔東西、收拾物品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理清究竟是什麼執念困擾著我們。

    我在整理自己書屋的時候,發現了幾年前買的學位英語教材,因為某些原因我錯過了考試,失去了學位的申請。我終於明白這些年來我一直孜孜不倦的去考證,提高自己的學歷,原來是對學歷的執念。

    可是當下的我已然不需要再用學歷加身,於是我果斷放棄英語教材,轉而把專業書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從此我的學習注意力放在了專業知識上,工作效率不斷提高,職場道路也越走越穩當。

    斷舍離提倡從扔東西反觀自己,並不是說浪費,你可以將不需要的東西送人或捐給公益事業,讓一直處於閒置的物品發揮價值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從扔東西開始,透過扔這一個動作來梳理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個簡潔的生存空間,更是消除自己內心的雜念,心通了路就好走了。

    第二: 七五一收納原則,理順現在的自己

    看到整潔乾淨的房間,我們總是會感到心情舒暢。但是我們有一個誤區:總是以為心情的變化才能導致行動的變化,就好像心情好才願意收拾房間,其實不然,行動可以帶來心靈的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靈就能跟上行動。

    所以從整理開始,行動起來,理順一下自己吧。

    關於居住環境的整理,我們可以參照七五一收納原則:

    在我們看不見的空間,比如衣櫥放滿七成的東西,可以便於我們拿取東西和整理;在看得見的書架、置物架放滿五成的東西,美觀大方,便於隨取隨用;在客廳這種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只放一成的東西,比如沙發後面的牆上只掛一幅畫,整體給人的感覺很精緻大方、美觀、寬敞。

    七五一收納整理原則目的是讓我們儘可能的擁有自由支配的空間,讓我們有意識的透過看得見的世界延伸到看不見的世界,疏通內心空間,發揮自我的能量。

    第三: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連線未來的自己

    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可以引導你成為你夢想中的樣子。

    我們使用的物品,都真實的反映自我的評價。

    如果你經常購買打折的物品,潛意識裡你是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高階的昂貴的物品。也許我們現在只是一個上班族,物質上不是那麼富足。沒關係,你可以用買十件打折衣服的錢用來購置一件得體大方的適合自己的衣服,穿上它,想象你的偶像或者你想成為的人是怎麼生活和工作的,按照你想像的去做,你要相信那件衣服有神奇的魔力,可以帶領你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使用精挑細選的自己喜愛的東西,能挖掘出全新的自己,尤其是自己經常使用的東西。每一個物品都是有能量的,讓我們充分發揮物品帶給我們的潛意識的作用。

    好了,這就是今天分享的《斷舍離》的三個重點,從扔東西開始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利用歸納原則整理自己的房間理順自己,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引導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透過物品,覺察、理順、連結內心,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過上夢想的生活。

    不知道你對於斷舍離怎麼想,我一直覺得適不適合自己只有試過才知道,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改變的開始,無論怎麼樣,願你能過上夢想的生活。

  • 8 # 木子居家美學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斷舍離立足的是本人,在當下的感受。是透過思考物品和人的關係,問自己“我現在需要嗎,對我是否有用”,來判斷物品去留的一個方法。

    為什麼這個概念一推出就立馬全球風靡呢?我想這和現在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物品過度氾濫,而很多人在數量龐大的物品中迷失了自己有很大的關係。當我們走入了一個極端後,往往會想要從加法生活,開始嘗試減法。

    但,斷舍離是要將物品通通扔掉,保持完全耳根清淨,跟出家人一樣嗎?當然不是,在斷舍離的概念裡也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有人沒有做深入學習,領悟斷舍離的精髓,就開始了扔扔扔,這又是走入了另一個極端了。

    說到底,斷舍離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斷和舍,代表著進和出。我們的房子就像一個蓄水池,裡面的物品就是水,如果只進不出,大量購買物品,而從來不做取捨,房子總有一天會溢滿而影響我們的生活。

    而“離”對我們的要求就越高了,有幾個人能夠擺脫對物品的執念呢?捫心自問,我也不能百分之百做到。古人云,先入世才能出世。同樣地,真正對物慾沒有執念的人,一定是經歷過豐富的物質生活,對生活和未來有足夠安全感的人。

    這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標。我也不能夠立馬就做到,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去努力。人生不就是一個精進的過程嗎?

    一個生活方式好不好是因人而異的。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如果自己覺得合適,就是好的方式。

    如果真的有因為斷舍離而導致夫妻之間有了嫌隙的,我們第一時間應該思考溝通的,應該是雙方應該如何達成相對一致的生活理念,將生活共同過好。再好的理論也只是指導和參考,真正能決定還改變我們生活的,還是我們自己。

  • 9 # 蘇芸笙

    你好,小夥伴們在家居整理實行斷舍離時,可能會引起家庭矛盾和衝突,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歸根到底,斷舍離並不是整理家務,斷舍離是一種概念,概念是乾巴巴的,操作的人是活的,至於個人運用起來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那是人的問題。在另一套家居整理書籍:《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也有提及。

    以下我可以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

    當進行家居整理和家人發生衝突時,首先會注重家人的感受。要先理清的思路是,要實行整理的人是我,而我是沒有理由去要求別人按我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所以斷舍離就要先從我做起,把屬於自己的東西先整理好,對自己持有的物品和空間進行斷舍離。

    家人共同使用的東西,如不想要,也要先徵求家人的意見。如果覺得不想徵求意見,怕家人認為你太麻煩、太浪費了,就先不丟棄。

    家人的東西,我更加不能丟掉,因為那是屬於他人的東西,我無權決定它的去留。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斷舍離後,自己的持有物越來越少、越來越精,屬於自己的空間也越來越整潔,心情也會越來越好,處事也會越來越果斷,家人發現我越變越好後,也會慢慢模仿,甚至提出讓我幫他整理的要求。

    就這樣,在我的帶動下,家人也對自己的持有物進行了斷舍離。

    斷舍離思想可以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家居整理而言,就是對持有物不執著,進而捨棄,最後斷掉一定要擁有某物的執念。這裡可以看出,斷舍離操作起來就是離、舍、斷。

    這是一種讓人越來越輕鬆的生活方式,相信我,只要你實踐一段時間,你就會愛上整潔的家庭環境,少買很多不必要的東西,省下很多錢和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 10 # 該餘淮已存在

    我很喜歡《斷舍離》這個理念。

    高中的時候我屬於桌子很亂的那撥,有時候抽本書出來東西都稀里嘩啦掉一堆,也被好友笑過,當時也不以為然。

    大學的時候我的東西跟其他宿舍的人相比不是很多,因為化妝品護膚品比較少,但是有一些小玩意和自己覺得是紀念品的東西,所以每次一整理總是要花費很久很久的時間,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整理出了七,八袋的東西。

    改變在大學畢業後的那個暑假,看了斷舍離那本書,從臥室開始,把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衣服,不適合的衣服,質量不好的衣服都淘汰。然後淘汰了一些娃娃,把他們送給妹妹們了,發現一開始雖然對娃娃捨不得,後來也發現確實沒啥用。接著又淘汰了一些小玩意比如掛件擺飾飾品明信片什麼的,跳選了合適的主人送人了。這樣做的結果是房間櫃子裡清爽了不少,還容納了爸媽的許多東西,自己的衣服一個櫃子綽綽有餘。

    之後買東西的時候都深思熟慮,考慮是不是真的需要,對物的需求減少了許多,還是會經常買買書什麼的,但是又不想佔地方也很矛盾。

    特別喜歡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希望以後我要是有自己的房子,也可以東西越少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應該如何挑選運動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