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上老君的葫蘆
-
2 # 天命蜉蝣
公孫瓚從來不曾將趙雲送於劉備,趙雲當時只是白馬義從中的一名小將,在界橋之戰的初露鋒芒,打退了文丑,而當時劉備也這只是公孫瓚麾下的將領,所以趙雲與劉備相熟,後來劉備被公孫瓚派往青州協助田楷抵擋袁紹,趙雲則為劉備副將,執掌騎兵,他們當時只是同僚,後來趙雲兄長去世,趙雲向公孫瓚請辭,回常山為兄長守墓,等趙雲再次出山已經是七年之後了,當時公孫瓚已經敗亡,趙雲去投奔與他有舊的劉備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並不存在公孫瓚將趙雲送於劉備這種說法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公孫瓚哪裡有把趙雲讓給劉備呢?《三國志-趙雲傳》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石家莊之北真定)人。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趙雲由郡人推薦率一對地方武裝投靠公孫瓚。公孫瓚當時為幽州刺史,是北方一大的割據勢力,初始很有名聲,也很強盛。趙雲在公孫瓚處遇到劉備,劉備以前和公孫瓚一起師事名儒盧植。劉備起事後不是很如意,就投靠了公孫瓚。 趙雲與劉備一見如故,十分相投,從此結下深交。公孫瓚得勢後驕傲起來,見過忘善,妒賢嫉能。趙雲看公孫瓚是個不能圖大事的人,就藉口兄長去世需回去奔傷,歸家靜觀時局變化。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消滅,劉備輾轉徐州到曹操處,後又到袁紹那裡。當時袁紹的本部在鄴城(今石家莊南部),趙雲聽說劉備在那裡,便去投奔,從此一直跟隨劉備,直至劉禪,最終病死! 《三國演義》裡,是曹操父親曹崇在徐州被人殺害,曹操報仇討伐陶謙,陶謙派糜竺去北海孔融處求救。孔融不敢得罪曹操,又不好不救陶謙。這時部署管亥叛亂,孔融正好平判不能發兵救陶謙。可是孔融也打不過管還,就命太史慈去請劉備來幫忙,結果劉備帶領關羽張飛打敗了管亥,並被關羽給殺了。糜竺就請劉備往徐州救急。劉備路過公孫瓚處借兵五千,並借來趙雲。劉備叫趙雲後十分喜愛。徐州解圍後,趙雲請辭劉備,劉備含淚不捨。趙雲回公孫瓚處後,感覺公孫瓚不能做大事,回家奔傷去了。此時公孫瓚被袁紹消滅。趙雲落草!關羽千里走單騎路上收了周倉,與劉備張飛古城相見。周倉去收回舊部,回來說,山被人搶了去,劉備帶關羽張飛前去看個究竟,不想佔山得正式趙雲。趙雲急忙下馬拜見劉備。從此,趙雲跟著劉備征戰一生!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趙雲是主動離開公孫瓚的,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翻翻《三國志》不難得出趙雲是一個道德高尚,為人正直,心繫百姓的人,歷史上有三件事記載:
1、智辭美女。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趙雲被任命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趙範有一名姿色貌美的寡嫂名為樊氏,趙範想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但趙雲拒絕了。
2、勸諫劉備愛民。劉備平定成都後,有人建議將財寶田產分給有功之臣,這時候趙雲站出來勸諫劉備說: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分還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3、勸諫劉備不要討伐東吳。孫權偷襲荊州,襲殺關羽後,劉備震怒執意伐吳。大臣都不敢勸諫,只有趙雲勸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應該先打曹魏,後伐孫權,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那公孫瓚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其出身、長相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逐步做到中郎將,成為幽州牧劉虞的部下,劉虞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而公孫瓚正好相反,為人殘暴,剝削百姓,搜刮民財。公孫瓚與劉虞政策不合,最後還殺了劉虞,成為北方勢力最強大的諸侯。
趙雲之所以投奔公孫瓚,是因為家鄉父老的推舉,率領本郡軍民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問其原因,趙雲回答了:要追隨仁政所在。趙雲的家鄉父老以為公孫瓚是仁政,才會讓趙雲去追隨。
經過三年的追隨,在公元194年,趙雲以兄長去世需要回家奔喪為由,主動離開公孫瓚,而在同一年,投靠公孫瓚的劉備也離開了,去徐州投靠陶謙,劉備與趙雲的同時離開,不是沒有道理的。
趙雲在離開的時候,還對劉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由此可見,趙雲是發覺了公孫瓚不是個施行仁政的人,並且做了很多有違背道德的事情,才主動離開公孫瓚的,並不是公孫瓚送給劉備的。
而趙雲在復出後,第一時間投靠的人就是劉備,而劉備身上正好有仁義的品質,與趙雲情同意合,也恰恰說明趙雲投靠的標準就是仁義道德。
-
5 # 子軒影院
趙雲不但十分的有勇略,曾被劉備稱讚為"渾身是膽"的趙子龍,年輕時可以說是一位常勝將軍,為劉備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深得劉備的信任。而且趙雲還是一位文武全才,他曾經多次給劉備獻計,而且多次正義直言勸諫劉備,並且他十分的心繫天下、不貪圖名利,是一位難得的德才兼備的名將。
但是我們應該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趙雲最初投靠的並不是劉備,而是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而且他本人被稱為"白馬將軍",戰鬥力十分的彪悍。但是實際上我們應該也知道,公孫瓚的帳下卻並沒有十分出眾的名將。這個時候他正在和冀州的袁紹進行武裝衝突,而劉備帶領著關羽和張飛前來投靠他,但是卻並沒有得到十分的重用。
等到冀州的趙雲來投靠她的時候,公孫瓚感到非常的好奇。因為冀州當時在袁紹的統治之下,所以冀州的人一般都會投靠袁紹,而趙雲卻千里迢迢的跑到袁紹的死對頭公孫瓚帳下,所以公孫瓚感到很意外而且很好奇。於是他便問趙雲: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向南投靠袁紹,而你卻千里悄悄的向北來投靠我呢?
趙雲的回答很簡單而且很明確,他說:"我是想投靠一位善待百姓的仁君",而袁紹顯然就不是這樣一個人,所以趙雲就前來投靠了公孫瓚。但是我們不禁就很好奇,因為相比於袁紹來說,公孫瓚並算不上什麼任主。那麼趙雲為什麼會捨近求遠呢?
但是面對這樣優秀的一個將領,公孫瓚竟然絲毫沒有重視趙雲,反而將趙雲送給了劉備,在劉備帳下擔任一名騎兵將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也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也是趙雲的硬傷,因為趙雲的出身很低,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而且因為是從冀州來的,所以就並沒有引起公孫瓚的重視。而這個時候劉備剛剛投靠袁紹不久,作為東道主,袁紹自然要給劉備是一點恩惠。而且因為劉備帳下兵丁不多,按照慣例,既然需要劉備出兵打仗,公孫瓚就自然要分一點兵給他。但是這些兵就需要有一個將領來帶領,公孫瓚不捨得將他自己手下的老將給劉備,便順手把剛剛投靠他不久的趙雲給了劉備。
第二個原因,我們前面說過趙雲是想投靠一個任主,而公孫瓚顯然不符合他的標準,在這樣一個人的長相做事,趙雲肯定就不會顯露自己的才華和本領。因此,公孫瓚並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能耐,所以他並沒有重視他,其實這也是趙雲做需要的。
但是巧的是,趙雲跟隨劉備之後,發現劉備跟他的價值觀十分相同,而且劉備是一個忠於漢室的人(表面上是這樣的),並且十分的愛護老百姓,於是趙雲便有意長期追隨劉備。有了這個決定之後,趙雲便在劉備的帳下施展出了自己的才能,使得劉備對趙雲讚歎有加。不過後來趙雲的母親突然去世,趙雲不得不回家奔喪,因此便回到了冀州守孝。
守孝結束以後,聽說了劉備已經到袁紹之處,於是便趕忙趕到袁紹處面見劉備,自此便一直追隨在劉備的左右,深得劉備的信任。趙雲在劉備帳下雖然沒有做到封疆大吏,但是卻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劉備將保護自己的職責交給了趙雲,甚至將調兵之權也交給了趙雲。
-
6 # 豫北老崔
常勝將軍趙雲的大名想必大家已經如雷貫耳了,雖然正史中的趙雲並非五虎之列,當然五虎將也是藝術作品的杜撰,趙雲也只是劉備的貼身保鏢,但一身是膽趙子龍卻是名副其實。
在演義中趙雲更是如神將一般,百萬大軍之中如若無人之境,為救少主而七進七出,敵將聞趙雲之名不無心怯膽寒。
我們要知道,趙雲開始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後來才奉劉備為明主,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為蜀漢南征北戰,直到病逝在蜀國。
我們不僅要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公孫瓚會將其讓給劉備呢?難道公孫瓚不識趙雲之才?
其實我們產生一個誤區,並不是公孫瓚將趙雲讓給劉備的,是劉備投靠公孫瓚之後,劉備被公孫瓚派往青州,趙雲是被公孫瓚派出去協助劉備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由於黃巾起義爆發,漢朝已經無法鎮壓黃巾軍,隨即讓各地郡守諸侯自行募兵平叛,自此東漢進入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所謂時勢造英雄,亂世之中自然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有想在亂世之中成就霸業者,也有想在亂世功成名就者,自然也會有匡扶漢室江山的義士。而趙雲跟其同鄉就是想在亂世之中,匡扶漢室,保家衛國。
趙雲當時在家鄉,趙雲的家鄉這裡就不用介紹了吧,常山趙子龍的大名人人皆知,趙子龍武藝出眾,被同鄉義士推舉為領頭人一同前去投靠仁政的公孫瓚。
起始之初,公孫瓚未識得趙雲的能力,只是安排趙雲做了一名百夫長,也許你會好奇,劉備投靠公孫瓚沒用多久就知道了趙雲的能力,公孫瓚為何不識得趙雲之才?
其實,不能怪公孫瓚,主要是趙雲及其同鄉乃是投靠公孫贊,況且當時趙雲家鄉的人大部分投靠了袁紹,而公孫瓚見趙雲相投之時所說之言也能看出公孫瓚的心境。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趙雲相投公孫瓚的場景,“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而公孫瓚的答覆卻是,“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顯然我們可以理解為,趙雲確實有才能讓同鄉義士推舉為領頭之人,而在公孫瓚的認知裡,趙雲成了迷途之反的人,迷途知返可以理解為投降。投靠與投降一字之差,意思卻差之千里,這也是趙雲認為公孫瓚不是明主的原因之一。
沒過多久,劉備也來相投與公孫瓚,劉備有漢室後裔的金字招牌得到了公孫瓚的款待,而後,公孫瓚派劉備前往青州,趙雲任主騎隨行。
後來,趙雲的兄長病故,趙雲回家奔喪,在此期間,公孫瓚被袁紹所敗而自焚,趙雲與劉備成了無主之將。
劉備的匡扶漢室之舉深深觸動著趙雲,劉備也深知趙雲之才是少有的虎將,劉備所表現出來的仁義之舉讓趙雲認為劉備乃是明主,自此趙雲跟隨劉備成就一生之美名。
不能怪公孫瓚不重用趙雲,乃是當時的環境所至,趙雲出身本身不是名門望族,加上其家鄉義士皆投袁紹,趙雲不被公孫瓚重用也是情理之中。劉備多次寄人籬下,對於人際交往來說,說好話總比惡語傷人要好,無心之舉得到了趙子龍這樣的將才。
最後一句話,是我個人妄自揣摩,並沒有貶低匡扶漢室的劉皇叔之意。
-
7 # 大黃扯點歷史
趙雲是三國裡一個很受歡迎的人物,他武藝高強,智勇雙全,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政治頭腦與大局觀,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物。我這麼說並不僅僅是基於演義中對趙雲的種種褒美,正史記載中的趙雲,雖然沒有演義描寫的那樣傳奇,但演義中所寫的事情基本上都有跡可循。
而趙雲最初是在公孫瓚手下當將領的,對於趙雲這麼有能力的人,為何公孫瓚會讓他跟隨劉備?這個問題還要從《三國志》原文以及裴松之注引的《雲別傳》中來尋找答案。根據史書記載,趙雲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被郡裡推舉,率領鄉勇民兵,投奔到公孫瓚的麾下。公孫瓚在幽州,當時正和冀州的袁紹對峙相持,由於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在朝野都很有人望,因此在招攬人才方面公孫瓚很吃虧。
這時趙雲領兵來投,讓公孫瓚既意外又高興,一時得意忘形和趙雲開起了玩笑,問他:“你是冀州人,為什麼不去投奔袁紹,反而來幽州投奔我?”我猜測公孫瓚的本意應該是想聽到趙雲拍拍馬屁,說點類似於“名公天下聞名,故特來投奔麾下”的話。結果趙雲一點沒慣著公孫瓚,直接打臉回道:“現在天下大亂,我也不明白誰對誰錯,百姓生活艱難,我們冀州人私下議論,你們幽州這施行的是仁政,因此前來投奔,並不是覺得將軍你有多強,袁紹有多差。”(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這裡需要稍微解釋一下,公孫瓚負責的只是幽州的軍事工作,幽州的仁政跟他完全沒關係,完全是幽州牧劉虞做出的成績,相反,公孫瓚在幽州有嗜殺的名聲,跟“仁”這個字一點不沾邊。此外幽州政軍之間不睦,公孫瓚和劉虞政見不同矛盾很深,後面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最終公孫瓚擊敗了劉虞並將其殺害。
趙雲來投的時候,雖然還沒發展到互相攻打,但至少已經彼此看不上了。趙雲當面稱讚幽州的仁政,並以此作為投奔幽州的理由,基本上就是指著和尚罵禿驢了,完全是在當面打公孫瓚的臉。因此我猜測公孫瓚應該在第一面的時候就不喜歡趙雲了。後面劉備也來投奔,公孫瓚安排劉備去青州田楷那裡抵抗袁紹,直接藉著這個機會把打自己臉的趙雲打發到劉備那掌管騎兵了。雖然趙雲暫時跟隨劉備,但他倆畢竟都屬於公孫瓚的部下,之後趙雲藉口給哥哥奔喪,直接脫離了公孫瓚集團,公孫瓚也並未挽留,正好討厭的人走了。趙雲臨走前和劉備相約以後再見,後面公孫瓚兵敗身死,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了袁紹,和趙雲在鄴城再次相會,終於這一對君臣在一起了。
可以說,公孫瓚對於趙雲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但後面並沒有直接讓他跟隨劉備,只是安排他離自己遠遠地輔助劉備,而不是輔佐,因此後面趙雲並沒有直接成為劉備的屬下,而是先脫離了公孫瓚,好幾年後才正式成為了劉備的臣屬。
-
8 # 雨打沙灘萬點坑hcy
綜合考量有以下幾點原因
1.在大的環境下是公孫瓚被袁術殺得打敗,公孫瓚沒有了立足之地。英雄遲暮,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勇氣,面對一直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既懷有無限的虧欠,又充滿了無奈。本想成就一番霸業,現實卻不允許,所以公孫瓚選擇了面對。
2.公孫瓚和劉備很早就相識,既是同鄉,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曾幾個時公孫瓚還是十八路諸侯中比較有實力的一支。有一次劉備在徐州幫助陶恭祖退曹兵,勢力單薄,特向公孫瓚借兵和將。公孫瓚慷慨激昂,特意把最有實力的趙雲借給了劉備。從這裡可以顯示出兩人關係莫逆,感情深厚。一般人是不會這麼慷慨的,劉備當時沒有實力,誰又看的起呢?
3.男女有一見鍾情,男人和男人之間很投機的話就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劉備和趙雲之間就是如此!從那次劉備借兵,兩人從第一次相見就彼此的欣賞。趙雲的意氣風發給劉備深深的印象,劉備的謙恭和處事低姿態很深深的打動了趙雲,故而兩人一見如故,為以後趙雲投靠劉備埋下了伏筆。
公孫瓚失敗後,考慮過趙雲的去留問題,相對於讓趙雲去投靠曹操,他還是傾向於讓趙雲去輔佐劉備的。其實趙雲和劉備私下已定定下約定了,而公孫瓚不知道罷了。最終趙雲成了劉備的四弟,蜀漢的五虎上將!
-
9 # 愛尚文史
雖然公孫瓚是個沒有政治頭腦的純武將。但他畢竟不傻。怎麼可能主動將自己麾下的將領送給劉備,去輔佐劉備坐大坐強呢?就算公孫瓚不待見趙雲,他也絕對不會去做這種損己利人的事。
事實上!趙雲去投靠劉備集團,並不是得到了公孫瓚的指示。所以何來公孫瓚將其讓給劉備一說呢?
公孫瓚是漢末割據諸侯之一,平生從不體恤民間疾苦,喜歡窮兵黷武,在幽州一帶很不得人心。在他與袁紹爭奪冀州前夕,冀州還有一個總老大叫“韓馥”。不過當時冀州的這些能人志士們,都不喜歡去投靠韓馥,也不願意投靠在“窮兵黷武”的公孫瓚麾下。他們大多都衝著袁紹四世三公的威名,甘願去為袁家效力。
但是,有一個人與眾不同,他帶領著本郡的義從吏兵,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投靠在公孫瓚的麾下。這個人就是趙雲。
公孫瓚對冀州人士本來就不甚友好,對趙雲來投非常不解。甚至嘲笑趙雲“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雖然趙雲的回答很有深度,但公孫瓚並不以為意。沒有重用趙雲。他沒有給趙雲拜將,甚至於都尉、校尉的職位都不肯讓趙雲擔當。
倒是依託在公孫瓚處的劉備獨具慧眼。劉備見趙雲異於常人,料定趙雲實為可塑之才,每每向其示好,想招攬其為己用。
冀州爭奪期間,公孫瓚命劉備配合田楷駐防邊境,趙雲也跟隨其中。劉備便主動示好,提拔趙雲為主騎郎,專職負責統領騎兵。但趙雲在劉備這邊看不到前途,並不想為劉備做事。
不久後,由於不得重用,趙雲以兄喪回老家奔喪為藉口,打算脫離公孫瓚去另尋明主。公孫瓚不以為然,劉備則依依不捨。因為劉備深知趙雲此去,絕對不是奔喪這麼簡單,他是要去另尋明主。
趙雲脫離公孫瓚期間,有沒有依附在別的勢力之下,這點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不過從時間間隔,趙雲的遠大志向,以及他再遇劉備的地點來看,他應該是投靠了袁紹。
劉備脫離公孫瓚的時間,是在公元193年北海援助孔融之後。而趙雲脫離公孫瓚的時間在劉備之前,大概是隨劉備、田楷抵抗冀州牧袁紹之後,191年到192年之間。
當趙雲再遇劉備的時候,是劉備投靠冀州袁紹期間,也就是公元200年之後。期間差不多相隔了十年之久。
像趙雲這樣不甘平庸,有青雲之志的憤青,怎麼可能默默無聞的躲在鄉下十年之久。當初他率義從投靠公孫瓚,為的就是平步青雲,一展宏圖。所以他勢必會再尋新主。
而盤踞在幽、冀、青、並一帶的諸侯,唯有袁紹最被天下看好。
趙雲很有可能投靠了袁紹,原因如下:
第一、趙雲有青雲之志,不甘於平庸。早年跋山涉水去投靠公孫瓚便是證明。
第二、趙雲脫離公孫瓚,是因為不被重用,脫離公孫瓚將近十年,在十年的時間內,他肯定會再找新的平臺。
第三、袁紹是天下最強諸侯,冀、青、幽、並一帶,袁紹一家獨大,是最好的依託物件。
第四、趙雲再遇劉備,是在鄴城境內。鄴城是什麼地方?相當於袁紹的“國都”。趙雲是常山人,離鄴城千里之遙,沒理由平白無故出現在袁紹的都城。
第五、趙雲見了劉備之後,很輕鬆的為劉備招募了幾百親隨。這點是最重要的。劉備匹馬奔入冀州,身無分文,招兵買馬最需要的就是錢糧。何況是秘密拉起幾百人的隊伍。若不是倚靠趙雲長時間在鄴城混跡的人際關係,他招不來這數百親隨。
所以!在趙雲投靠劉備期間,早就跟公孫瓚脫離關係十年之久了。如今的趙雲,及有可能是袁紹麾下的將領,不過仍然沒有被重用。所以才會選擇投靠劉備。
他投靠劉備,跟公孫瓚沒有任何關係。
-
1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個問題,你若想知道真相,就必須把三國演義裡趙雲那種偉光正的形象先訴諸一邊,瞭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趙雲。
真實的趙雲啥情況呢?他首先是常山真定人,東漢末年河北山西這一帶,是騎將人才聚集的一個重要地區(另一個自然是西北地區)。所以在漢末三國,強悍的武將,確實來自這裡的比較多。如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袁紹陣營的麴義、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此外如公孫瓚自己,也是名重一時的邊關飛將。甚至曹操帳下的張遼,也是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徐晃,則是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這些人,在當時的歷史舞臺上,都曾劃下過濃重的一筆。
所以相對這些人而言,演義裡的趙雲其實是比較欠缺的。這欠缺,首先欠缺在表現的機會,他既不能象關羽那樣,一上來就斬華雄(當然這是虛構的);也不能像張飛那樣,動不動就要和呂布單挑(雖然也是虛構的)。
同樣,歷史上的趙雲,在這些人面前其實也很難超過他們一籌,譬如演義裡沒啥搞頭的麴義,在歷史上曾以八百兵為先登,殺得公孫瓚三萬兵屁滾尿流,甚至“拔其牙門“,而此時,請注意——趙雲就在公孫瓚陣營,說不定就是麴義的手下敗將之一。
而河北大將張郃,其智勇雙全的領兵統御能力,也不是趙雲能比的。趙雲一生之中,從未統御過大兵團作戰,不但公孫瓚這樣,就是劉備、諸葛亮也如此,這是他們的一致認定,至於是否準確咱不得而知,但張郃,至少是得到曹操這邊的充分認可的。甚至劉備也對他很仰慕,聽聞夏侯淵被斬殺,劉備就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而夏侯淵死後,郭淮也說:“現在形勢緊迫,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於是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軍心安定。
相對而言,敵我雙方,沒有人對趙雲有這樣的認識。
所以,當時各界對趙雲的基本判斷,就是他是個單打獨鬥的猛將,或者帶一支小部隊打打也還可以,但並不具備統御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關羽、張郃甚至張飛,都是有這個能力的。
而公孫瓚,顯然也是把趙雲當作猛將來用,並不認為他是統軍之才。而他這邊的猛將,又實在是很多。他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我認為,趙雲在公孫瓚這邊最好的待遇,就是名列這數十人之中,且不是這數十人中公孫瓚認為最優秀的。
既然如此,公孫瓚把他送給自己的老同學劉備,也就稀鬆平常不過了。這樣的人,在老子這裡多的是!
而劉備為什麼這麼重視趙雲呢?很簡單,因為他身邊就缺趙雲這樣一個樣貌不錯身手也還可以的保鏢。至於大將,第一是關羽,第二是張飛,至於趙雲,估計是從來沒這機會的。
當然,你可以說公孫瓚、劉備都不識貨,委屈了趙雲。但事實是無情的,趙雲自己也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戰鬥型將領,而非戰役型統帥。
回覆列表
傻缺,誰告訴你公孫瓚把趙雲讓給劉備的?
劉備為就徐州,去公孫瓚處借兵,借到了趙雲!解了徐州之圍後,趙雲就回公孫瓚處了!
然後袁紹攻打公孫瓚,公孫瓚掛了袁紹招降趙雲未果,趙雲遇到劉備才加入劉備陣營的!
所以,提問題的傻缺,你是怎麼得出的公孫瓚讓趙雲給劉備這麼傻缺的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