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周王朝的典章制度,禮樂文化,由周公制訂。儒家思想就源自周禮。

    周王朝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言論自由,人民有批評政治的權力。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執政者忠於人民——敬天保民。我在《左傳》札記一文有詳細解析,不再贅述。

    以法家思想為指導的秦朝,是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扼殺思想,扼殺言論,實行法家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愚民的政策,實行文化專制。暴政虐民。

    老子曰:驟雨不終日。狂風暴雨往往很短暫,只有和風細雨,才能持續數日,才能長久。

    所以,周王朝能延續800年,而秦朝不到15年就滅亡,成為最短命的王朝。

    隋朝的滅亡,是因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所至。

  • 2 # 時光之意

    這個問題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有一個原因需要闡述下。

    為什麼秦、隋享國很短?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新朝的建立是否透過農民起義而來的,是否具有對於前朝滅亡歷史因由經驗的汲取。

    秦朝的建立是透過商鞅變法,透過軍事手段打通了底層人民向上流通的渠道,激發了底層人民的軍事積極性,從而強大了秦國,並透過吞併六國,實現全國統一。但秦國統一後,隨著軍事功能的弱化,底層人民失去了上升通道,進而也失去了對底層人民的關注,錯估了底層民力的潛力,從而激發了農民起義。

    隋朝的建立與秦朝相似,也是透過兼併其它國家而統一全國的。缺少對於底層人民的關注和民力的正確估計。當然由於隋朝有隋文帝的存在,所以比秦朝要常點。但對於隋朝統治階級來說還是缺少對民力的正確估量。從而也激發的農民起義。

    對於周朝為什麼有800年的囯祚,則需另行分析。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同時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奴隸制度時期。所以周朝建立後,對天下實行了分封,因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出現各個諸侯國發展快慢,強弱的區別,進而實現相互之間的吞併,而不是立馬對周天子進行推翻,所以享國較長。

  • 3 # 陸棄

    秦朝與隋朝,實際上都亡在透支國力上。秦朝滅六國、掃匈奴,徵百越,修長城,建阿房宮,修秦皇陵,國力透支的太厲害,結果官逼民反,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大亂;隋朝也是一樣,楊廣親征土谷渾,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也是國力透支,遇到災害,又捨不得開倉賑糧,結果激起各地反王,就連表兄弟李淵都反了。兩個朝代都亡在了不恤民力上。

    周朝和秦朝與隋朝大一統江山不同。周朝表面上是大一統江山,實際上是封建制。天下幾百個小諸候國,尊周王為共主。那時生產力落後,沒有哪個小國有覬覦周朝的野心,因為有了這個野心,天下就會群起而攻之。後來生產力越來越發達,諸候之間便互相兼併,但還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直到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才有大國敢對周王示威。最後秦王廢了周朝。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周天子自有他的統治方法,那就是制定一套規範制度,各諸侯國遵守。周禮的偉大在於,這套制度深入人心,直到現在人們還受其影響。孔子的儒家就是深受周禮的影響而來。誰違反了這套周禮,是要受到輿論譴責的。這也是周朝能夠持久的原因。

    實際上不只是周朝,之前的夏朝、商朝,都歷史非常悠久。原因首先就在於生產力不發達,一般不敢挑戰中央權力。二是諸候國之間互相兼併是有的,但無力挑戰中央;三是制度規範深入人心。

  • 4 # 石悟語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難的,很容易引起爭議。

    首先周朝不同於秦朝及以後的朝代,應該和夏朝商朝分在一起,秦朝之後的朝代屬於傳統上說的封建王朝,個人覺得皇權社會更符合,封建並不是這些社會的主要屬性。同類對比,商朝550年左右,夏朝470年左右,周朝大概800年。

    但是周朝比較特別,分東周和西周,西周是258年,東周是515年。這兩者的區別非常大,西周是具有真正意義上統治全國,東周卻不是,真正主導全國的是各大霸主。諸侯之間只是把周天子當擺設,只是名義上的共主,所以東周又被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五霸,誰最有實力,就是誰主導,並不是周天子。鄭莊公不僅不聽從周天子,還和周天子發生戰爭,將周天子打敗稱霸天下。

    當然西周這麼久能夠共認周天子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有兩個。

    第一,分封

    周朝能夠攻克商朝,除了商朝的殘酷和無能外也離不開各大支持者。因此西周將天下土地分封給了很多個諸侯,諸侯之間的實力均衡較好,沒有特別強大的。要成為霸主需要經過漫長的擴充套件和戰爭,統一天下更是異常艱難和漫長。

    第二,周禮

    周禮形成了一整套關於管理和制度的規定,貴族之間透過學習周禮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共識,整個社會的秩序得到了有效的規範,周天子的合理性也是得到了共識,沒有絕對的力量之前不會打破這個共識。

    秦朝以後的朝代開始進入到越來越高度集權的社會,權力和利益越來越集中到皇帝手裡。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沒有一定程度上的制衡,很容易走向窮奢極欲的地步。開國時期能夠剋制自己,讓百姓休養生息,但是一旦社會繁榮穩定後就開始追求享受了。

    皇帝一個人當然不能搜刮天下財產,只能藉助部分忠於自己的人。這部分人隨著勢力壯大形成了穩固的利益集團。所謂的改革必然會觸動這些集團的利益,阻力非常大,打破這種利益集團需要強有力,相當明智的君主才行,這對君主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一個朝代能出兩三個這樣的君主就已經算是小機率事件了,指望在幾百年的時光裡一直有明君出來拯救社稷終究是妄想。

  • 5 # 嚴維權

    凡是認為周朝有八百年,都是錯誤理解了《呂氏春秋》的“凡周867年”,此處”凡周”包括兩部分周人歷史,武王克商前四世114年周人立基歷史,以及克商後七百多年曆史!周人不等同於周朝,兩者雖有聯絡,但卻屬不同概念!

  • 6 # 注意歷史的細節

    嚴格來說夏商周都屬於真正的封建制,對於國土的控制遠遠不及後來的大一統王朝,他們的實控範圍,往往就是自己的“王領”。而夏商周則是透過自身實力才能證明自己是天下共主,注意,僅僅是天下共主,而不是天下之主。一字之差,千差萬別。而實際上週朝自平王東遷後,威望大損,基本上已經墮落成了一箇中等諸侯國的身份,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春秋時期會對五霸爭雄來一個承認一個,因為不承認,周連自己的安全都難以保證。此時的周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擺設,所謂八百年江山的後六百年,其實就是在苟延殘喘而已,也就是“社稷雖未亡,實亡矣”。

    所以,所謂周朝江山八百年,不過是後來人的粉飾而已。

  • 7 # 愛讀書的小芳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88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但是官方說辭一直是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由其子遷都洛邑,建立東周,其實這我們都知道。

    在電視劇《封神榜》中還有個劇情,姜子牙讓周文王拉車,而自己坐在車上,看起來雖為不公,但是最後我們明白了,走多少步,周朝就存在多少年,朝代更迭我們阻礙不了,但是周朝能存在八百年,已經是有史以來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這不得不讓人佩服。

  • 8 # 潛夫5

    (1)這個……還是說段子,當初周文王初得姜尚,拉了800步,故享受天下800年!……(2)西周地廣人稀,生產力低下,西周實施的井田制,禮儀制,封建制是適宜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的。(3)任何政治制度都其適用範圍,西周末年,加之西周封國建邦400年,人口稠密,列國林立,鐵製農具提高了生產力,但土地兼併厲害,這就要求有新的社會關係來重組生產關係,不可避免進入春秋戰國的紛爭年代。(4)周代立國之初的封建制只會使中央權力控制逐步降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日趨沒落,積累到一定時間,量產必然轉為質變,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5)所以西周立國之初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就決定了他的歷史走向會有一天滅亡,至於800年,801年?709年?何必深究,牛角之辯呢?!

  • 9 # 江水為盡

    正是因為分封所以堅持的時間長,加上當時所有人都沒有相信過天下統一的樣子是什麼樣,周天子的分封八百諸侯國把整個天下分的稀碎,個個諸侯國都不能聚集起強大的力量,周天子獨大,誰冒頭就敲誰一下,掌握巨大的公共權利,各國就都得仰賴周天子的權利,所以個個諸侯互相攻伐可以,但是不能過分,因為有周天子在旁邊看著,直到周桓王伐鄭,大敗在繻葛周天子臂膀被鄭國大將祝聃射了一箭,天子威嚴掃地,才慢慢開啟了春秋爭霸的時代,即便是到了春秋周室天子餘威猶在,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看起來還像是運動會,但是各地小國也開始被慢慢吞併,大國之間續集力量,直到三家分晉,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巍巍到來,至此周室已名存實亡

  • 10 # 浸淫之辭

    一、

    沒有慈禧武則天,人們不知道女人能當皇帝。沒有陳勝劉邦,人們不知道百姓能當皇帝。凡是都有第一次,第一次有了,後來人也就有藉口了,反對的聲音也就小很多。那麼改朝換代也更加容易。

    二、

    孔儒之前的封建制度,人們大多都是有產階級,所以大多會對自己的財產負責,矛盾一般也就是侵吞別人的財產變為自己的,小到人與人,大到國與國。而孔儒產生之後,出現了一大批儒生無產階級,他們沒有自己的財產,只能靠給上位者打工生存,而他們又可以對下位者進行剝削。加上儒家主張的君主專制完全確立,社會就都是在矛盾累積,爆發,平定,再累積中不停迴圈。

  • 11 # 開卷讀史

    一家之言,聊作引玉!

    其實封建王朝幾乎都是按照同一個模板不斷地重蹈覆轍,而且只要是封建制度似乎就沒辦法避免。無論是掌舵的是誰,還是變法革新。矛盾的主體始終是封建地主和農民,王朝初期,戰爭,災後後地廣人稀尚可調和,王朝中期,盛世光景之下,開始衝突,矛盾突顯,即使統治者發現了問題,改革圖新,也無濟於事,而在每個王朝末期幾乎都是朝野腐敗,王權旁落,土地兼併,財政空虛,民生凋敝,流民四起。而這種時候,靠封建集團內部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因為他們的敵人正是自己。那就只有外部的力量介入了,打亂局勢,重新分配 “蛋糕”而後再次迴圈往復。在這種制度下,蛋糕增長速度跟不上分配分化程度,這是生產力問題和生產關係問題。其次300年左右發展,王朝也幾乎發展到了上述描述的情況了。而周朝之所以有800年,主要是春秋戰國,諸侯之間相互制約,任何一國勢力都不足以迅速滅亡他國,而秦國也是奮六世餘烈統一六國。這期間周王朝的存在感其實極弱。或者說對戰國七雄毫無威脅,周朝早已名存實亡。自秦之後,中央集權,郡縣制削弱了地方諸侯的實力,會有些許地方勢力變大,但也很難形成過多的地方集團,拉鋸對抗也不會向春秋戰國那樣僵持數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魔mars這款手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