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隨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輾轉內避,漸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強入。樵者窘迫,見旁一小竇,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數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運數石,窒虎退路,兩穴並聚柴以焚之,虎被燻灼,吼震巖谷,不食頃死矣。此事亦足為當止不止之戒也。
出自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
二、譯文:
有個打柴的人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裡,老虎也跟著進來了,山洞空隙狹窄而且曲折,打柴的人沿著迂迴的縫隙往裡躲,漸漸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打柴的人,就奮力勉強前進。
打柴的人陷入窘境,發現旁邊有一個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體,於是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爬進去,沒想到迂迴了幾步遠,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於是奮力搬來幾塊石頭,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兩個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燒,老虎被煙熏火燎,吼聲震動山谷,不一會就死了。
這件事足以讓那些應該停止卻不停止的人引以為戒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始於乾隆五十四年終於嘉慶三年(1789——1798),歷時十年,約在紀昀66歲到76歲之間。
十七世紀是中國歷史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大動盪、大斗爭的社會條件瞬息萬變,有力地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發展。紀昀在前輩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崇尚漢學的徵實,鄙薄宋學的虛偽與空談。在紀昀看來,這夥道學家滿口的“存天理,滅人慾”理論,視人慾為罪惡,才是最大惡。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紀昀開始用文字勾勒諷刺這些假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假道學進行了極其嚴厲的斥責與抨擊。
二、作者簡介
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一、原文: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隨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輾轉內避,漸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強入。樵者窘迫,見旁一小竇,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數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運數石,窒虎退路,兩穴並聚柴以焚之,虎被燻灼,吼震巖谷,不食頃死矣。此事亦足為當止不止之戒也。
出自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
二、譯文:
有個打柴的人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裡,老虎也跟著進來了,山洞空隙狹窄而且曲折,打柴的人沿著迂迴的縫隙往裡躲,漸漸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打柴的人,就奮力勉強前進。
打柴的人陷入窘境,發現旁邊有一個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體,於是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爬進去,沒想到迂迴了幾步遠,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於是奮力搬來幾塊石頭,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兩個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燒,老虎被煙熏火燎,吼聲震動山谷,不一會就死了。
這件事足以讓那些應該停止卻不停止的人引以為戒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始於乾隆五十四年終於嘉慶三年(1789——1798),歷時十年,約在紀昀66歲到76歲之間。
十七世紀是中國歷史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大動盪、大斗爭的社會條件瞬息萬變,有力地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發展。紀昀在前輩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崇尚漢學的徵實,鄙薄宋學的虛偽與空談。在紀昀看來,這夥道學家滿口的“存天理,滅人慾”理論,視人慾為罪惡,才是最大惡。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紀昀開始用文字勾勒諷刺這些假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假道學進行了極其嚴厲的斥責與抨擊。
二、作者簡介
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