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開的草268
-
2 # 敬瀟陽
小米公司從2010年成立開始,到現在已有四個年頭,其產品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公司也不斷在壯大,但在其發展的同時,各大小手機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更新,小米公司出現了一些問題。
1.銷售渠道單一
小米沒有實體店鋪來進行直銷,只有網路銷售,這樣就會使其覆蓋能力受限制,無法將線下各大小城市覆蓋。
2.潛在的智慧財產權訴訟
近段時間蘋果公司直斥小米“剽竊”,究其原因,無論是釋出會的方式、產品外觀的設計還是作業系統、生態系統,小米與蘋果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如小米4與iPhone4、路由器mini與蘋果觸控板的設計,MIUI6作業系統與蘋果IOS6的效能等等。對於產品智慧財產權,蘋果公司向來是十分保護,因此小米將面臨一場潛在的智慧財產權訴訟。
3.海外擴張前路未卜
成立四年後,代表“網際網路思維”的小米公司,在Quattroporte雷軍的主導下進軍海外市場。據有關資料顯示,小米公司進入印度市場還不滿4個月,就創下了驕人戰績。從起初一週銷售1萬部手機到後來一週銷售10萬部手機,總數已突破了50萬部。由此就銷量而言,小米在國外很成功,但實際上這條國際之路並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國外手機市場是以運營商通道為核心,而小米的電商模式不太行得通;其次,國外市場對進入的企業專利數量有一定要求,而小米的專利太少;還有就是在國外並不存在強大的米粉團,不存在米粉優勢。這些問題都無法使小米在國際市場站住腳。 4.降低產品價格、忽視品牌溢價
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中,小米憑藉15.6億元的銷售額,成為“雙十一”單店冠軍。對於今年的雙11,小米CEO雷軍採取了雙11促銷的“大招”:紅米手機移動4G版降到599元,紅米Note移動4G增強版降到899元,紅米Note 聯通4G增強版也降到899元,雙11當天還提供1799元的小米4特別版(2G記憶體版本)。小米如此大幅度降低價格,就是想將銷量拉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估值。但是聰明的小米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品牌溢價,這是影響企業估值的一個關鍵因素。小米單純地為增加銷量而不惜降低價格的舉措,會使小米從一個“為發燒而生”的高大上網際網路品牌,淪落到一個絲毫沒有逼格可言的品牌。而且小米手機均價的迅速下滑,勢必會影響小米的估值。據市場調研公司的調查顯示,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總計達10.04億部。一旦小米年銷量達到一定規模,其增長空間就會嚴重受限,這樣單純靠銷量拉昇估值絕對沒戲。所以,未來小米要想繼續拉昇估值,除了靠不斷拉高的銷量外,更多的是靠品牌溢價。由此可見,小米如果一味追求高銷量,忽視品牌溢價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
5.小米產品線上難買、線下價高
7月29日上市的小米4每週都會給人一次搶購的希望,但是這希望轉瞬就會變成絕望。這是因為小米的飢渴式營銷限制網上銷售產品數量,從而使人們很難購買到產品。於是人們就不得不將視線從線上轉到線下。我們都知道,在國內目前並沒有小米的線下專櫃或實體店,但各大手機賣場的那些小米手機是怎麼來的呢?毫無疑問是那些所謂的經銷商即黃牛黨透過倒賣小米手機給分銷商,使得分銷商的進貨價高於小米官網價,導致市場上的小米產品價格很高,從而出現了線上難買、線下高價的現象。
對此我也有些微薄的建議:
1.擴大使用者群體
智慧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高配低價”的手機更是受大家的歡迎。在中國十三億人口中,熱衷於使用並想使用智慧手機,但又不想購買價格太貴的消費群體所佔比例還是比較大的,除了其中一部分手機發燒友外,剩下的大眾消費群體無疑是可以被開發的。因此要開發更多的潛在使用者,使其目標群體不僅僅是發燒友,還有普通大眾。
2.拓寬銷售渠道
小米公司採取的是電商直銷模式,與聯通、電信合作,在線上進行產品銷售。這樣雖節省了成本,但對公司的發展不太有利,所以小米應該拓寬銷售渠道,使其不僅有線上的銷售渠道(小米官網、聯通、電信),還有線下的銷售渠道(零售商等)。
3.完善服務和系統體系
小米公司之所以能被大家熟知,絕大的功勞在於其營銷策略運用得好。但在當今智慧手機市場快速更新迭代的時代,光靠營銷是行不通的,因此小米應改變重心,將營銷轉換為系統、網際網路服務。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14年6月底,基於Android系統進行介面最佳化的MIUI,出現技術漏洞高達97項,由此可見小米轉移重心是必然趨勢。因此,小米應重視系統的完善和技術的穩定,同時給使用者一個快速、省心、滿意的售後服務。
4.提高技術水準和增加創新專利
據有關專家統計,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提交1141件專利申請,而蘋果公司則提交了2615件專利申請。從發明專利授權方面來看,蘋果公司被授權了473件專利,而小米公司僅有9件。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懸殊不是一般的大。因此小米應招攬更多的技術型人才,加強整體技術水準,從而開發更多的專利。
5.加碼建設產業鏈
如今國內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小米要想增長其業績,就得尋找手機之外的利潤增長點。目前小米三大核心部門為:手機部門(手機、平板)、電視部門(電視和盒子),智慧家居部門(路由器)。而小米現階段的任務是生態鏈建設和內容的運營,因此小米要整合好各部門之間的活動與聯絡,打通各個硬體終端的內容流動。
作為一個新生的中國產企業,卻能在手機領域激起千層浪,其實力是不可小覷的。小米的成功在戰略上雖與蘋果公司有些許相似之處,但這並不妨礙小米的發展,反而更體現出營銷的魅力,領導人的實力。小米公司的戰略定位和營銷策略,取得了中國中國產手機的一個巨大的成功。總之,小米現在雖有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在廣大使用者的建議與其自身的進步下,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一流中國企業。
最後我想說我也算是一名粉絲,希望小米能走出困境,越來越好,越努力越幸運,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加油吧 小米
回覆列表
要說賺錢,它可能還湊合,畢竟各種七七八八的貨都在貼牌作。但是這個檔次就比較低了。它作的是供應鏈整合,深度客戶分析,包裝銷售。你看它的產品,手機,手提電腦,已經是技術天花板了,雖然它掙到點錢但是這路數它玩不大。就像它的名字,就是個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