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曠神怡一哥
-
2 # 隔壁老靈
我老家是湖北荊門的。我的父母都是1960-70年代因為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水庫的建設從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荊門,我們那個鎮叫柴湖鎮,原來是洩洪區,湖裡長滿了蘆葦柴,後來填湖造田,由周恩來總理起名叫柴湖,當時乃至現在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大鎮。
因為是整體搬遷過來的,從新開始,因此當時也是全國最窮的鎮之一。那時候沒有現在國家這好的移民政策,人們只有服從國家,默默無聞,所以我小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只有一些風俗,如吃餃子,貼對聯,並且還是延續河南的風俗,對於湖北的風俗一無所知。
一直到我讀大學的時候,貧窮的現狀還是沒有太大改變,物質上的貧乏加之背井離鄉多年,那裡的人們幾乎沒有文化風俗,也沒有人組織。
現在當時移民的那批人漸漸老去,在湖北出生的那批70後80後等慢慢的接受了湖北的風俗,河南的風俗和傳統也逐漸的忘記,尤其現在90後00後已經是完全的湖北人。雖然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但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鎮上沒有太多的文化底蘊,過年沒有什麼特色的活動。
我是80後,已離家工作多年,有好幾年沒回家過年了,但我一直教育我的孩子,每年都帶他回老家一趟,告訴他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告訴他那段歷史背景,要憶苦思甜,不要忘記祖輩那段艱苦奮鬥的歷史。
現在生活的進步已經讓太多的人們忘記了歷史和傳統,忘記了珍惜,在物慾橫飛的年代,我也特別期望有一天,鎮上的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定期舉辦活動,讓更多的人們記住曾經奮鬥的歷史,珍惜現在的一切,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當地過年的特色,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
3 # 北京湖北人
我是湖北的,在老家沒有太多的獨特,我媳婦是遼寧瀋陽的,大城市的過年相對簡單些,民間的活動較少,但特色不夠明顯。但有些地方是我比較感動的:
1.過年的時候,做子女的不管年齡多大,都要下跪給自己的父母磕幾個響頭,說聲年好。
2.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很自然的就變成群口相聲了,氣氛特別好,特別開心。
想想現在的自己和孩子,對過年沒有太多的感覺了,尤其是傳統的文化都忘記的差不多了。過年應該是一個傳統文化傳承和教育最佳時機。另外,現在的過年年輕人大多就是玩手機,很不禮貌,也浪費了和家人相處陪伴的機會。
希望不管在哪個地方,過年都能成為一個既有特色,又能真正傳承傳統文化的節日。
回覆列表
春節期間我們大淮安最具特色的遊樂活動就是文廟祈福活動。清晨去文廟燒香許願,然後去看地方特色的遊園演出,民間小調豐富多彩,唱腔古樸。印象深刻的有看花燈,劃旱船。猜燈謎,糖畫藝人的表演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