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傾聽為愛的旋律
-
2 # 簡單快樂198156795
謝邀,音樂文化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實在是博大精深,分佈在全世界的音樂文化更是無邊無際,其表現形勢更是層出不窮。說起欣賞二字,不管是貝多芬,施特勞斯,美國的鄉村音樂,奧地利的鋼琴協奏曲,本人都不喜歡,更談不上欣賞。就喜歡中國的民樂,中國的民歌。中國的地方風情,中國各地域勞動人民創造的地方花兒。之所以喜歡,欣賞中國音樂文化,並不是說外國的不好。主要原因我是華人更能理解中國音樂文化的內涵,我們中國的音樂文化歷史莜久,遠遠流長。一根竹笛就有七千年的歷史。中國內蒙,西藏,陝北,新疆,山東,河北三十多個地區,五十六個民族,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和不同的鄉土風情,都有著莜揚,動聽,美妙的聲音。別的太深的道理我講不來,只知道我們古老的中國音樂就是感人,就是好聽。這就是我對音樂的欣賞,和喜歡音樂的原因。個人淺見,謝謝。
-
3 # 小湯湯啊
每個人對每一種音樂的欣賞角度和感受都是各不一樣,千差萬別的,這正是音樂的奇妙之處與獨特魅力。而我想從我自身出發闡述我個人對流行音樂欣賞的心得體會。
我比較喜歡欣賞不同國家的流行歌曲。感受不同國家語言歌曲的風格。我平時喜歡國語歌,粵語歌,英文歌,韓文歌,泰文歌和日文歌。真的不同的語言音樂各有不同,但是卻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例如在欣賞國語歌曲的時候,我的感受是那麼熟悉,包括對於語言的熟悉,歌手的熟悉。特別對歌詞的體會會特別深刻。經常會聽到動情之時,潸然淚下。
粵語歌曾經是國內流行音樂的半邊天。很多經典老歌依然為大眾喜愛。我也對粵語歌曲情有獨鍾。像beyond,張國榮,張學友等歌曲都非常膾炙人口。粵語歌有一種經典的感覺。而且伴隨自己成長的歲月,特別有懷舊情懷。而且粵語歌的歌詞和韻律非常美。本身粵語的發音也很好聽。所以粵語歌更容易為人傳唱。
英文歌曲是很普遍流行了。受眾也很大。英文歌曲讓人感覺奔放和活力,一般歌曲都比較激揚,旋律奔放。加上對英文的理解,而且英文歌詞一般不難理解。雖然不像母語那麼深刻,也能大概瞭解意思。
韓語歌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歌曲。特別像我們喜歡看韓劇的女生,對於韓語歌曲都難以抵擋。聽韓語歌跟韓劇聯絡起來,會特別的有感覺。儘管對韓語不是很瞭解,但是還是能意會歌曲的內涵。
喜歡泰文歌是因為覺得泰語很可愛,自己去過泰國。也喜歡泰國的文化和語言。從而開始喜歡上泰語歌。泰語歌有一種自帶的歡樂氣氛。可能是語言的可愛,泰語我比較陌生,但我很欣賞他們歌曲的獨特韻律和歌詞發音。
音樂就是這麼奇妙啊,可以不分國界和語言,你都能在這些歌曲中領會到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享受。
-
4 # 陳皮枸杞
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在保持個人愛好音樂的天性而發展的,聽眾聽了高尚的音樂而更加愛好與瞭解,進而接受它的感化。 欣賞音樂的方法可以分為:知覺欣賞、情感欣賞和理智欣賞三個方面。聽音樂只求悅耳,只是知覺的欣賞;聽了之後,能喚起自己的喜怒哀樂,算是情感的欣賞;探求樂曲的結構,主題變化,以及作者技巧的運用,是理智的欣賞。 1.知覺欣賞:音樂的四種基本成分,都能引起我們知覺上的快感,生動或強有力的節奏,都能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手舞足蹈;輕快或婉轉的旋律,與富麗或雄偉的和聲,也給我們的知覺上帶來種種樂趣;最能誘惑聽眾的是音色之美,豐滿的管絃與嘹亮的歌聲之所以動人心絃,皆因它們富於表現的音色。 2.情感欣賞:音樂的材料是音,不能象文字一樣能明白地說出悲痛或歡樂,作曲家只能用聲音表情法來引起我們的情緒;通常以不同的調性(大調錶現愉快雄健,小調錶現悲哀憂慮),節奏的急緩(比如表現奮發激怒時,節奏緊張而短促。表現委婉柔和時,節奏舒緩悠長),聲音的高低與強弱(熱烈時音高且強,沉靜時音低而弱),和聲的變化(奮鬥爭執時多用不協和音,和平寧靜多用協和音),音色的變化(銅管表示戰爭,木管表示田野)等方法來表現他們的情感。 3.理智欣賞:有人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因為它極端重視結構美,理智欣賞的起點,是在能辨別何謂主題,並認清它的特性(音符的長短,節奏的組織);其次,再看作曲者怎樣來變化及展開這個主題,而進一步瞭解樂曲的全篇佈局;最後還要知道各種重要曲調之形式,以及各時代不同的派別與個人不同的作風。 這三點,對於真心想了解音樂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單靠知覺的欣賞,決不能得到音樂的真諦;即使音樂激動了你的感情,也不算了解音樂;應該再進一步,努力向理智的路上去尋求樂曲的奧妙,因為高深的音樂是萬萬離不開理智的。此外,真想了解音樂的人,還須懂得初步的樂理與樂器的常識,然後常常聚精會神去聆聽欣賞,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為音樂欣賞高手。
-
5 # 餘通浩Tony
1、官能的欣賞;
2、感情的欣賞;
3、理智的欣賞。
官能的欣賞主要滿足於悅耳(即好聽),是比較初淺的欣賞。要對一個音樂作品進行全面的領略,從而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就必須進入感情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
要從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賞一個作品,就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
2、作品的民族特徵。
3、作者的創作個性。
4、作品標題的內容。
5、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
6、曲式和體裁。
其中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及曲式和體裁知識,是基本樂理的常識。下面對這兩項基本樂理的常識,做簡單介紹。
首先音樂包括很多類別。聲樂器樂為基本兩類。
不要單單認為音樂是單純的娛樂功能,一定要知道音樂是人文類的一個分支。是文化。
其次不管是聲樂器樂作品,欣賞都分兩個點。
一、搞清楚人文欣賞點。包括作品背景,比如作品創作背景,時代啊歷史啊作者本身經歷等。
二、是音樂欣賞點,最基本的四個因素:旋律、節奏、和聲、音色。
當然如果你能搞清楚作品的和聲啊配器啊曲式啊之類的元素的話逼格就很高了。但一般非專業只要稍知一二就可。很多人只聽旋律,其實逼格提升些的話可以感知作品演奏的器樂音色或演唱者聲線音區。力度對比是強烈還是平鋪直敘,樂隊配器是重和聲音色還是重旋律音色,甚至可以最簡單的自己打節奏感知音樂。
-
6 # 搞笑外國人兒
首先,音樂包括很多類別,最為基本的要數聲樂器樂兩大類。
其實,音樂不單單是單純的娛樂功能,要知道,音樂是人類的文明一個分支,是獨有的一種文化。
其實不管是聲樂,還是器樂作品,它的欣賞都分為兩個點。
一、首先要搞清楚人文欣賞點。這就包括音樂作品的背景、文化,比如時代、歷史或者作者本身的經歷等等。
二、音樂欣賞最基本的有四個因素,旋律、節奏、和聲、顏色。當然了,如果你能夠搞清楚作品的和聲的話,那你就很厲害了,但如果你不是專業的,只要知道一點皮毛就很不錯了。
關於聽音樂,很多人都只聽旋律,專業的人,可以感知作品演奏的樂器、音色或者演唱者的聲線,音區力度是強烈的還是舒緩的。
要知道在音樂學院中,最厲害的系別就是作曲系,因為所有的音樂作品誕生都是需要作曲的,他們是食物鏈的最頂層。所以聽音樂,它的曲子很重要。
其實很多人最關注的,可能還是流行音樂的欣賞,必經它的受眾群更廣。聽流行音樂,簡單來說就是它好不好聽,它有沒有可以讓你記憶深刻的旋律、主題、持續的配合度或者演唱者的風格。
音樂欣賞是一件很考驗素質、品位和知識積累的事情,當然了,大家也不要認為聽交響樂的人就高雅,聽民樂的人就土氣,聽歌劇的人就高階,聽流行樂的人就低俗。
說白了,對於音樂,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審美的平衡點。
-
7 # 小強兒爬山
如何欣賞音樂,首先要看個人喜歡什麼音樂,喜歡古典的韻律,聽搖滾覺得燥,喜歡民謠的聽說唱覺得吵……但無論你喜歡什麼型別的音樂,首先你要明白一首歌想表達什麼,你欣賞它的是什麼,是曲風,是樂器的配合,是悅耳的聲音,還是這首歌的態度。每個人喜歡的都不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8 # 潘江坤
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修養,由簡到繁,樂隊編制由小到大徐徐漸進的原則,先從簡潔明快優美動聽,比較容易接受的使人感覺非常親近的音樂風格的曲目來聆聽。由於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修養不同,對音樂的感悟和接受能力不同,音樂又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在聽音樂時,應根據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應該有個側重{是喜歡大作品,交響樂或管絃樂,協奏曲,序曲等,還是室內樂,器樂獨奏或歌劇等}。在這一點上應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有了這個出發點就比較容易入門了。對於有些文化層次較高又有一定的音樂修養的朋友,可以進度快一些,聽的範圍可以廣一些。
發燒初友最關心的摸過於古典入門的曲目問題,但由於發燒初友的文化層次,生活經歷,性格愛好的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和正確的答案。這也正是一些資深發燒友和專業人事最感頭痛之事。所以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愛好來為初燒友抓方拿藥。在不知您的底細的情況下為您盲目的建議不免有些偏頗和不夠全面,但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好這樣為之了!
直截了當的說聽古典音樂我首推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因它被一些音樂愛好者稱為是古典音樂中,最通俗,最優美,最平易近人,最能打動人,最好聽的古典音樂。他們的音樂題材豐富,手法變換多端演奏基本是大作品形式(序曲,圓舞曲,進行曲,波爾卡等),通俗易懂,旋律優美,高雅華麗,氣勢磅礴美不勝收。被認為是離古典音樂殿堂最近的門。一首藍色多惱河使多少人魂遷夢繞,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又使多少人蕩氣迴腸。不聽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不叫古典音樂愛好者。君不見每年一次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維
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基本上全是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它讓世界上多少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培養了不知多少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所以聽施族音樂可以迅速提高你對古典音樂的鑑賞水平和能力。可見施族音樂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是無人能憾的。
-
9 # 美媒籃球打臉王
重視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
俄國作曲家格林卡說:“創造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不過把它變成曲子。”不錯,每一個音樂作品,總是會表現作曲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所以,如果要比較深刻的領會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我們就必須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特色。
例如,貝多芬的第三和第五交響曲等英雄性格的作品,是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影響下產生的,反映了人民群眾反抗專制暴政的鬥爭。

展開長圖
認識作者的創作個性
每個作曲家由於各自的生活環境、個人素養、經歷和藝術趣味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創作個性。
《時代》週刊把邁克爾·傑克遜描述為一個“挽救了唱片業的拯救者,定義了一個年代音樂潮流的作曲人,擁有不可思議雙腳的舞者,打破了所有喜好、風格與種族界限的歌手”。他的歌曲或展示夢想、或激發潛能、或揭穿謊言、或痛斥“黑暗”,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求“平等”的力量。

展開長圖
理解作品的標題
器樂作品有標題音樂和無標題音樂之分。曲名或文學標題的作用是在聽眾早已熟悉文學清潔的基礎上,按照特定的軌道推動聽眾的想象力,幫助他在意識中畫完作曲家向他暗示的東西。欣賞音樂標題,必須瞭解作品的標題內容,但不要過分依靠語言的解說,不要用解說取代對音樂的正常感知,否則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審美喜悅。

展開長圖
熟悉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
所謂音樂語言,就是作曲家創作音曲,也像文學家寫小說一樣也有一套表情達意的體系。音樂語言包括許多要素,級旋律、節奏、節拍、力度、音區、音色、和聲等。一首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美,要透過各種要素才能表現出來。

展開長圖
把握曲式和體裁
曲式是音樂材料排列的樣式,也就是音樂的結構佈局。體裁是音樂的品種,是在各時代、各名族、各階段和各階層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形成的。
反映風俗生活的樂曲採用三段式或復三段曲式,表現音樂形象的矛盾衝突則常用奏鳴曲式這一戲劇性的結構。
各種不同的體裁,比如歌曲、舞曲、進行曲、交響曲、夜曲等,各有其不同的特點,適合表現不同的題材內容,這也是欣賞音樂作品是應該把握的。

注意事項
“如果人心靈中所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言辭來表達,世界上就不會有音樂。”(謝洛夫)
-
10 # 孫青Singer
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涵著及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對於音樂的認識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說真正的欣賞音樂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方法。 音樂要懂得欣賞 如何欣賞音樂是一個非常老的話題。多少年來,一直有許多的專論。可到底該怎樣欣賞音樂,還是有人不明白。其實,欣賞音樂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隻要你喜歡就行。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音樂好,就是聽不懂。”可我也經常反問他們:你到底要聽懂什麼呢?音樂這東西,你只要覺得好聽就行。何必要這麼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實真是這樣。一首音樂名曲,你只要覺得好聽,能讓你感動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這曲子是描寫的是什麼故事。什麼曲式、調性、主題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須要覺得好聽,能被這音樂感動,否則再是什麼名曲對你也是白搭。至於那些東西是對音樂下一步瞭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樂感動那就什麼都好辦。因為你在被感動時,會有一種衝動的想法,你會去思考為什麼這音樂讓人感動萬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也就這樣,你就有了進一步瞭解音樂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開始就什麼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談音樂的感染力 音樂在剛剛開始欣賞時,它所具有的那種音響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幾乎能讓所有聽到它的人為之感動。這個時侯的音樂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讓人著迷。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甚至到伴奏的和聲等等,都會讓人激動萬分。我們可以從喜歡不同音樂型別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調音樂的差別。非常明顯的是音樂在這個時侯對感官的引誘力太大了,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真正接觸音樂或較少接觸音樂的人更是如此。他們會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鮮明的節奏或悅耳的和絃甚至纏綿的歌詞所吸引。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在這個時侯往往把音樂當作一種寄託,當作理想,當作禮物,當作遠離現實的逃避,甚至當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為如此,才有人經常參加電臺電視臺的點歌節目,把自己喜歡的某支歌作為自己的一種心意當作禮物送給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音樂(歌曲)使自己感動,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當然這無可非議,送什麼給別人那是自個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欣賞階段。在喜歡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肯定很少。為什麼?僅就閱歷而言,那些“為了愛夢一生”、“永遠相信愛情”真是一場比較虛的事。沒有人會永遠生活在這樣的歌曲裡,自己受不了別人也受不了。 音樂欣賞由淺入深有這麼一個過程,即從感性(被音樂感動)到理性認識(探究音樂知識)又回到感性認識(更深層次的欣賞)這樣三個階段。這是欣賞音樂的必經之路。一個學習樂器的人也許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因為他關注的是技巧。表達與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樂有自己的語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達含義,音樂裡的和絃、樂譜、速度、調性也有其含義。在剛一開始期間音樂能從感官上打動你,讓你激動讓你欣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審美活動。可如果就此而已,你還是沒辦法去真正聆聽音樂。● 音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這種感染力不僅是對剛接觸音樂的年輕人,對一個飽經風霜、歷盡人間艱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賞音樂的階段不同,所帶來的思想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你對音樂的理解還只限於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賞音樂中不是主動積極的,那麼你也許就沒法真正去領會音樂的真諦。比如《藍色多瑙河》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認識階段,我們會覺得它十分動聽,其實我們僅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以及這首名曲的故事名聲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們並不知曉三拍子的圓舞曲形式為什麼這麼吸引人;不知曉在這首曲子究竟由幾首什麼樣的小圓舞曲組成;我們也不知曉斯特勞斯圓舞曲與其他圓舞曲有什麼實質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們會被吸引會被感動。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面對一曲好聽的音樂而無動於衷,那才是最沒辦法的。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絕不滿足於簡單的感官感受和無意識的欣賞。這樣你才會去深入瞭解這首作品的其他內容,從創作背景到音樂流派以至於音樂曲式主題思想內涵藝術造詣等等。這樣,你對音樂的感悟就會比別人更深。在感性認識的第一階段,我們通常還會借用一些作曲家對曲目的標題或後人標註的文字說明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獻給愛麗絲》這首貝多芬所作的鋼琴小品,聆聽中結合音樂加上標題文字的聯想,我們就能很好理解這首溫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羅薩斯的《乘風破浪圓舞曲》,由標題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音樂所描寫的那浪花飛濺,海鷗飛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萊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一聽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國的五聲音調來表現出熱烈又歡快的情調。在浩瀚的音樂長河中有大量的標題性音樂,只要你願意走進這音樂聖殿,你就會發現這殿堂堂中滿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它就象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你受用一輩子。● 被音樂感動 在聆聽音樂時情感體驗以及對探求音樂的慾望將驅使你走入音樂聖殿的第二道大門:理性認識階段。如果不經過這個階段,你仍是一個被動無為的音樂聆聽者,儘管你也許會選擇音樂,也可能隨時都在聽音樂,可你仍然是被動的,因為除了你被音樂感動之外什麼也沒有了。優美也罷,歡樂也罷,悲傷也罷,僅僅只是聽感上造成你的情緒上的波動而已。你當然可以隨時隨地的聽音樂,連騎腳踏車上班或者進餐什麼的都可以聆聽音樂,但此時的音樂僅僅只是給你造成一個屏障,用音樂裡那些旋律節奏來隔絕城市的喧囂和人世的糾葛。我們在前面提到過,音樂不是調味品。音樂儘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決不是調味品。音樂是需要被人聆聽的。你真要拿它來做別的用途,如烘托氣氛、調節情緒、甚至於拿它來開胃,那它就不是音樂了。因為沒人會認真地聆聽餐廳重播的音響,更沒有人會被某候機廳的音樂激動。只有當你認真地聆聽音樂的時候,音樂才是音樂。因為一件響器如果能引起你內心體驗其中必定有某種內涵,這種內涵就是音樂內容本身。被音樂感動 進入到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階段,說明我們欣賞音樂從被動到主動的發展過程。在這個聖殿的第二道大門中,我們將認識巴赫、莫扎特,體會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總之,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中所有著名的音樂家都將一個個從我們前面走過,讓我們認識瞭解。我們還將知道音樂構成的要素: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知道什麼是巴洛克音樂,誰是浪漫主義後期的音樂代表;奏鳴曲和奏鳴曲式怎麼不同。一個剛接觸音樂的人對音樂的認識應該說是比較膚淺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樂,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是音色,你就根本無法去理解音樂。因為音色就猶如繪畫中那絢麗的顏色,從而決定了豐富的音樂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中那個感人至深的主題,其感染力實在讓人慾哭無淚。楊明望先生對這個主題有一段讓我覺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個睏倦的心靈,帶著不可磨滅的創傷,在無法撫慰的慟哭和悲哀絕望的熱潮中,終於投入永恆死亡的懷抱。”如果對音樂沒有了解,你能瞭解這個主題的深刻含義麼?在理性認識的這個階段,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條件去認真系統的學習音樂理論和音樂史。但我們仍可以透過其他一些書籍來獲取有關音樂的知識。用《名曲賞析》這型別的書來對比聆聽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樂曲分析、曲式結構、主題提示等對聆聽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了協奏曲與交響曲在結構上的差別;你也就知道變奏曲與迴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許就開始迷上了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揚的嗓音與阿姆斯特郎的沙啞聲可能你也同時都會喜歡。等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對音樂瞭解的基礎上的。也就在這個時候,你也開始發生變化了:你的談吐、你的見解、你的閱歷和涵養等等。“芝麻開花”,音樂這座巨大的寶藏已經對你敞開了大門。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 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你對音樂的瞭解就是對這些音樂內涵的認識過程。儘管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個階段去單純地探究音樂知識而置音樂內涵於不顧。藉助一些音樂欣賞名曲分析等一些輔助工具,認真聆聽一首音樂作品是必要的。在這個階段首先要了解音樂史,要知道音樂不同時期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你還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內容如貝多芬和瓦格納在音樂創作上的不同風格和思想;另外你還需要知道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比如曲式。其實曲式就是樂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鳴曲式。一般說來,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以奏鳴曲式為最多。奏鳴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樂曲的基本形式,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大都採用的是這種形式。奏鳴曲式有一個樂章,也有三至四個樂章的。曲式當然不僅僅只是奏鳴曲式,曲式還有很多種。如變奏曲,用一個主題進行各種演變:A-A1-A2-A3-.....AZ,對變奏曲的瞭解可以聆聽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一個主題變化為七個變奏;又如迴旋曲,它的基本含義就是由一個主題多次重複: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題,而B.C.D.....等則代表變化,每一次變化之後又回到主題。對這個曲式的瞭解可聆聽莫扎特的《A小調鋼琴迴旋曲》。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 音樂欣賞還應該瞭解主題,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在一首樂曲中,一個聆聽者必然牢牢記住這首樂曲中的音樂主題形象,它的變化對比發展等構成了音樂的全部內涵。所以我們在聆聽音樂時一定要學會記住主題。欣賞音樂主觀的因素很多 在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那個孱弱敏感的青年藝術家主題音樂形象,從樂曲的第一樂章一直貫穿到第五樂章,且每個樂章都有其不同的變化。從一開始溫柔純真到最後的怪誕瘋狂,仔細聆聽這個樂曲對理解主題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在聆聽音樂時連主題形象都聽不出來,你就沒辦法去很好地理解音樂。當然,音樂的主題不象視覺上的形象那樣鮮明清晰,電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場,你就知道了電影的全部過程中一定是以他為主。小說也一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是一個對比的主題,兩個主題形象的關係對比發展貫穿整個小說。儘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和賈府眾多人口,但主題形象卻依然是賈寶玉與林黛玉。音樂裡主題形象其實也是如此,只是音樂裡的主題形象不會象電影小說裡那樣鮮明。在一首樂曲裡,音樂形象也有許多,但不管再多它們全都是圍繞樂曲的主題形象的。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樂形象:悲哀、嘆息、撕殺、兇殘、深沉的思考與堅強的信念、光明、勝利,甚至還有憂鬱與彷徨,但這些都是由對比的主題形象而產生的。所以,在認真聆聽音樂時一定要緊緊抓住主題,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說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這樣你才能在一遍音樂的轟鳴聲中找到那個時刻變化的主題形象從而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 音樂欣賞還需要注意 在欣賞音樂的這個審美過程中,除了曲式,還有諸多的因素,如節奏、音色等。僅就節奏而言,音樂的最初的起源應與節奏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節奏產生的韻律美從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組合的強弱快慢節奏以及多次重複能使節奏產生出非常巨大的內涵和韻味,讓人瘋狂或痴迷,沒有人會拒絕節奏。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節拍通常用小節線和節拍符號來表示,如3/4,就表明這是三拍子。每一拍為四分音符,每一小節內有三拍;第一拍為重音,後兩拍為弱音。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圓舞曲的節奏型。改變重音的位置會引起一些嶄新的變化。把兩個以上不同的節拍組在一起又將形成新的復節奏。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節奏就形成了我們音樂的組成要素之一。僅就節奏而言,一個欣賞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體的音樂欣賞也是如此。說起節奏還不得不提及諸如《格利高利聖詠》之類的自由節拍的音樂體裁。在許多宗教早期音樂以及東方音樂中經常都有一些無節拍要求的音樂,其實這種自由節奏的音樂對節奏的要求更為精確的。只是這種精確已無法用節拍記號來標註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對它更深層次的瞭解和把握。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 音樂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在主題、旋律、節奏、色彩、曲式結構、調性等,有的時候甚至連作曲家的創作觀念、演奏家的風格、錄音師的錄音技術及愛好,在加上聆聽者的素質、閱歷、情感、性格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構成一個整體的音樂。單獨去分析其中的一個部分其實都是對音樂的肢解。結合歷史背景瞭解作曲家的創作個性,認真聆聽主題的發展變化與對比,讓你全身心都得到音樂及音響的感染,讓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緒都在音樂的體驗中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音樂欣賞的第二個階段中你需要了解的東西確實太多了,這很可能會嚇到一些愛好者:我的媽,欣賞音樂這麼難!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對音樂極大的興趣上的。對這些知識的瞭解又促使你對音樂發生更大的興趣。前提是你對音樂首先要有一種需要的慾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熱愛音樂!也就是因為這個前提,你才能進入到這個階段去認真的學習這些音樂知識。 進入音樂欣賞的第三階段,並不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對音樂認識的階段永不能說結束。進入欣賞音樂的第三階段,並不意味著要和過去的階段劃清界限。其實我們這樣分析和介紹僅僅只是一個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階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學,因為沒有人會詳細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樂曲)我們對音樂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時候我們再來聆聽音樂:當那神奇的樂音響起時,我們的心中就會泛起無際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與巴赫交談還是和馬勒神遊;抑或是傾聽莫扎特的心聲,總之,音樂就象是情感的源泉。這時候你已經步入了音樂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還是成家立業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輕或年邁;落魄或得意,歡樂也罷,憂愁也罷,在音樂的殿堂裡,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音樂!這時候音樂已經不再神秘的了。音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樂所表達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許主題還是那個主題,但“山遠水遠,你我的心不遠”,現在的你聆聽音樂時的內心體驗已經有了更深的心潮湧動。也就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轉變成為一個自由的音樂愛好者了。你不會用主題分析曲式結構來約束你思緒的自由飛翔,也不會在一個標題下用一個簡單的音樂形象來束縛想象力的馳騁和情感的湧動。儘管有的時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題、探究曲式結構什麼的,但真正在聆聽音樂時你已經確確實實是用情感來體驗音樂了。在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純音樂而不是什麼主題或名曲匯萃。名曲集錦和主題聯奏之類的音樂是最讓人倒胃口的。因為它實在無法讓人去產生什麼激情。這一類的音樂只能算是普及讀物,經常聆聽這樣的音樂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參加音樂有獎競猜活動。那跟欣賞音樂沒有多少聯絡。 在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中,內心體驗與認知活動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一發展過程永遠是不會停滯不前,我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永遠是無止境的。
回覆列表
在安靜的環境下慢慢的聽,慢慢的聽,安靜的聽。
音樂是需要喜歡的。對著一朵花你會靜靜的欣賞一段時間,對著一棵草你只會看一遍。
在你喜歡的前提下,慢慢聽上幾遍。再去了解一下作者,瞭解他是怎麼創作的。讓音樂的感染力傳染到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