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雪闌珊

    在此之前王琰向康熙遞了本章,保舉四爺胤禛為太子,但康熙並未回覆。千叟宴那天,王又舊事重提。康熙問他是否留意半個月前賜給他的藥,這個藥就是斷續。

    康熙隨後說到,此藥需要火候,火候不到效用不明顯,急不得。並讓王安心。

    聯絡前面的情節,康熙並未把王的本章駁回。這次王又問,康熙說火候不到。

    這很明顯的就是默認了王琰的提議,只不過時機未到,還不能此時宣佈。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題主說的應該是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中,王掞在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上奏立褚的事。但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我沒看見有這一段戲。當然,也有可能我看的是刪減版。

    在康熙六十大壽的“千叟宴”上,王掞在西華門外等候康熙,就是為了向康熙詢問他一個月前上奏的摺子的事。康熙把摺子留中了,所以也沒有直接回答王掞奏請的“天下第一事”(立太子的事,可能還是支援胤礽作太子),而是問他“朕賜你得藥用了嗎”,還提醒他,要理解“朕的”深意。

    康熙還說,這個藥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藥不見效,讓他耐心等著。王掞想起來,康熙賜的藥叫“續斷”,此藥能"續折接骨"。

    王掞恍然大悟,康熙是在暗示他要把斷了的再接上!難道就是還要讓廢太子胤礽重新復位?難道康熙已經秘密立胤礽為儲君?

    哎!其實,康熙在忽悠他。王掞這種太冥頑不靈的人,康熙實在不想再和他糾纏。

    太子二次被廢都好幾年了,他還敢趁著朝廷選大將軍王,給胤礽謀大將軍王的職位!氣的康熙破口大罵:好啊,靜極思動了,還想躍馬疆場!將來好又來帶兵逼宮,又來篡逆!氣的康熙都想把胤礽關進了上駟院,跟馬關在一起。王掞也被太監攙了出去。

    還有,原著中,只是說奏摺裡面是“天下第一事”。並沒有提及,王掞的奏摺就是向康熙推薦老四胤禛。“續斷”這件事以後,王掞才對胤禛表明支援他即位的態度。

    康熙六十大壽上,康熙本身身體抱恙,最後被一隻死鷹氣暈。王掞覺得康熙命不久矣,才到胤禛府上,表明自己支援胤禛的態度。他認為,皇子們一大半人都是在養尊處優,剩下的不是在看景,拆臺;就是心藏險詐,要做篡位的楊廣。只有四爺心裡裝著大清的江山和大清的百姓。所以,他盼著四爺能繼承大統。並直言,讓四爺趕緊處理掉跟胤礽通姦的鄭春華!鄭春華的事,八爺他們都知道了,早晚會被揭發!

    王掞看胤禛沒有同意弄死鄭春華,後來自己私自見了鄭春華,隔著門把她罵死了。王掞自己也回到家中喝毒酒死了。

    歷史上,王掞做事有“沽名”的嫌疑。他竟然在康熙六十大壽上,奏請釋放二阿哥胤礽!這不是打康熙爺的臉嗎。我也沒有找到王掞支援雍正登基的史料。

  • 3 # 日堯居

    不必細講,王琰;康熙朝重臣,關鍵他是太子太傅,即太子的師父,職位非常重要,涉及到皇儲的教育及如何治國安民的方略。

    在《雍正王朝》的劇中有是這麼表現的,,,

    第一次廢太子的那年冬天,康熙由承德回京,到了正陽門前,百官跪迎,當康熙帝看到王琰也在跪迎之例時候,他叫張五哥是這麼辦的:

    康熙帝讓張五哥把王琰師父攙到皇帝的車上來,為什麼?

    這是康熙帝的心思,他明白王琰這位帝師是盡力了。太子的這一切都是太子不休德的結果,怨不得這位太子的師父並表示愧疚。

    康熙也公開對王琰師父說道,朕為什麼召你共乘玉攆,意思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這個待遇的。

    對於康熙帝的這些禮遇,王琰師父也是心知肚明,不過;對於太子胤礽走到今天這一步,王琰也是有話要說的。

    他認為;其餘的阿哥哪個不是各自為政,包括上書房的各位大臣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但是,康熙帝的一句朕意已決,使王琰已無回天之力。

    第二次廢太子,那是因為太子胤礽謀反造孽,真正的不可活了!王琰回想自己的一生,用盡了心血,可太子胤礽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王琰不死心,再次上書於朝堂差點沒讓康熙帝給宰了,這是康熙六十一年的事。

    不過王琰對於大清的江山社稷是忠心耿耿的,他看到了雍親王,皇四阿哥胤禛在眾皇子中的敬業精神。

    王琰要出頭保舉四阿哥胤禛了!

    可是這位高深莫測的康熙帝對於王琰師父的保舉不置可否,說,你王琰有病,應該吃藥,只是給出了一副藥方:續斷

    對於王琰這位博學多才的大儒來說他明白了,他要把他揣測的帝王心術為四阿哥清理障礙,急急的來到雍親王府要見四阿哥胤禛。

    雍親王胤禛對這位曾經的帝師是敬重有加,剛剛坐下來就聽王琰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說的:

    四爺;您得爭取繼位呀!嚇死四阿哥胤禛了,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

    王琰接著說出了一個大問題;

    四爺,您和我說實話,那個女人是不是在您的府裡,四阿哥胤禛回答道,您聽誰說的?王琰又說,就你矇在鼓裡,那個不知道,八阿哥胤禩他們在就掌握這事了,就等著最後打你這張牌。

    這就是康熙帝給王琰出的藥方,他指的就是與太子私通的鄭春華!因為此刻的王琰已經被康熙帝免職了,康熙帝旨意是說王琰妄議太子之事,煽動朝綱,賜回家致休。

    不顧生死的王琰這才來到雍親王府為四阿哥胤禛處理這個棘手的又致命的女人。

    王琰是與四阿哥胤禛一同被康熙帝免職的,四阿哥胤禛豈能不知。

    胤禛不得不說實話,這是十三阿哥胤祥託付我的,十三阿哥胤祥還在宗人府圈禁,將來怎麼向他解釋?

    王琰說,她是一個不祥的女人,這個女人罪大於天,太子胤礽已經被她害死了,我不能讓她再害了你,她不死我羞死她!

    這位與太子胤礽私通的女人鄭春華她這日真的死了,被王琰羞死的。

    當四阿哥胤禛發現鄭春華死了,覺得事情不好,可能王琰師父要出事的時候,連忙趕到王琰師父的家裡,只見王琰師父一個人,見四阿哥胤禛來了,說出了最後一句話:

    王琰說: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第一步棋我下輸了,第二步棋我下贏了!

    王琰這位康熙王朝的重臣、太子的師父的意思是,第一步在太子胤礽身上下了這麼大的心血卻輸了,最後的第二步下的大棋就是四阿哥胤禛,是贏了!

    最後王琰師父對四阿哥胤禛說:我這一輩子是一輸一贏,最後還是不輸不贏啊!

    這就說明康熙帝透過王琰師父不但傳遞了資訊,而且是非常巧妙,同時康熙帝也看到了王琰這位老臣的忠誠度。

    總之:四阿哥胤禛順利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這可能也有王琰師父的一份功勞。不知朋友們怎麼看?(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 4 # 炒米視角

    王撣這個人深為太子太傅,典型的“清流”書呆子,論學識,引經據典、長篇大論,大儒風範。然而“軸”得很。

    他所慮者,更多是出於公心。國本為大,康熙日益衰老。無國本則國之不穩。因此必須儘快立儲,然而太子兩次被廢,其實已無希望再復立。然而王掞並不懂得帝王心術。

    他只會“剛”。這也是從明朝開始,傳承下來的“清流”風範。所以王掞每次“剛”得康熙都下不來臺。然而康熙寬仁,所以數次避之。

    而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給王掞加了這樣一場戲,純粹是為了給“雍正”加合法解釋。雍正在電視劇的確包裝得過“正”了。

    實際原本套路應該這樣解釋,康熙問他“朕賜你得藥用了嗎”,還提醒他,要理解“朕的”深意。康熙賜給王掞的藥叫“續斷”。

    因此王掞誤以為是康熙有意要重新恢復胤礽儲位。所以王掞第一件著手要做的事情便是去除掉鄭春華,以”洗乾淨”胤礽。然而一介大儒卻要逼死一個女人,所以自己也羞憤自殺。

    但經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改編,則變成了,王掞透過“續斷”,領悟了原來康熙看中了雍正。於是一邊要雍正去爭取繼位,一邊要雍正”處理”掉鄭春華。結果雍正不同意,於是為了避免鄭春華影響到雍正,親自上陣,去逼死鄭春華。最後自殺前還說自己下了兩盤棋,一盤輸了,一盤贏了。意思很明確,胤礽那盤棋下輸了,而雍正這盤棋下贏了。

    其實這樣解釋也蠻好,只是感覺太“主角光環”,“白手套”太多,雍正自然就有些“婊”。

    元芳,你怎麼看?

  • 5 # 時間無言一盞燈

    我的一點薄見,敬請見諒。 個人覺得,處理鄭春華的問題,不是康熙給王掞的“藥方”。當時,康熙已經風燭殘年,因為眾皇子奪嫡,已經精力自顧不暇,基本沒有閒心去考慮這些瑣事,更何況,康熙未必清楚鄭春華的詳情。 但是作為一心保太子的太傅王掞,他心裡明鏡一樣。這是王掞在離世前的最後一搏,押注對了,他的後世子孫尚能保全,如果不博,家族命運堪憂。這是王掞自己的主意。

    至少,康熙給王掞開的藥方不是處理鄭春華。

  • 6 # 楊角風發作

    這件事說起來話長啊……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王琰,一直堅定的支援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在“死鷹事件”後上書康熙帝舉薦老四胤禛為儲君呢?

    更蹊蹺的是,舉薦失敗被免職之後,他還不吸取教訓,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勸他奪位,這是為何?

    一、

    王琰是太子胤礽的老師,可謂德高望重,也深受康熙帝的信任。

    可是後來隨著太子胤礽失勢,王琰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最終在幫助老四胤禛除掉鄭春華之後,服毒自盡,臨死前說了一句話:

    “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第一步棋我下輸了,第二步棋我下贏了!”

    那麼他所謂的第一步棋是指什麼?第二步棋又是指什麼呢?

    如果我們按照劇情的理解,他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第一次保太子胤礽是失敗了,但是第二次保老四胤禛是成功了。

    可是,他服毒自盡的時候,老四胤禛並沒有即位成雍正帝,他怎麼就這麼有把握成功了呢?

    要想解釋清楚這句話,我們必須把王琰在劇中的心理變化做一個詳細的描述,也就明白了他的苦衷。

    王琰第一次精彩表現莫過於大罵康熙帝是昏君了:

    這件事發生在熱河狩獵之後,由於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十分惱火太子胤礽,再加上熱河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導致康熙帝有了廢太子的心思。

    當然,他的這次廢太子,還有另外的目的,這個另外的目的就是套出假傳太子手諭的人到底是誰?關於這個問題,之前講過多次,這裡不解釋。

    因為訊息早就傳到了京城,所以太子老師王琰也早早就等在城門口,只等康熙帝的到來……

    在城門口等待的眾大臣都知道康熙帝是要廢太子了,可是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他要跟王琰共乘皇輦呢?

    二、

    其實這代表康熙帝的三個心態,一方面見到嘔心瀝血三十多年教育太子的王琰等在門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一時心軟,拉他進來。

    第二點心態,則是馬上就要宣佈廢除太子了,不能讓其他官員看出來,所以刻意拉了太子胤礽老師進來。

    第三點心態,則是帶有一點內疚,同時也給他最高待遇,希望一會兒宣佈廢除太子的時候,他別那麼激動!

    從康熙帝拉王掞坐下後他的一臉壞笑就可以看出,他一方面算計了王掞,一方面也給佟國維等人打了一個煙霧彈。而王掞也是傻傻的笑,顯然他不知是中了康熙帝的計。

    結果沒想到薑還是老的辣,王掞前一秒的表現還讓康熙帝放了心,結果下一秒就發飆了:

    “臣以為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黜……時至今日,將所有過失歸於太子一身,這是不教而誅!”

    其實他說的並沒有錯,確實太子胤礽不好乾,前有強勢老爹,後有虎視兄弟,到處拆臺,怎麼幹?而且他有錯,你可以指出來啊,你這就是不教而誅!

    氣得康熙帝也火了,好啊你個王掞,合著我白把你拉一起坐車了,你竟然如此說我:

    “說得好,說得好,朕是不教而誅,無道昏君。那麼你是他的師傅,他變成這個樣子你又該當何罪呢?”

    結果王掞嘿嘿一笑,我早就準備好棺材了,這時候給康熙帝就出了一個難題:

    如果你教育不了我,說服不了我,就把我咔嚓了,那麼我就說中了,你就是“不教而誅”!如果你不咔擦我,我就一直在這裡喊,你就不能廢除太子!

    康熙帝也不是吃素的,心想,你還跟我玩忠臣這一套?行啊,玩吧,我把你兒子也套進去,我看你怎麼辦?

    “把王掞送回家去,交給他的兒子看管,倘若有個三長兩短,朕就問罪他兒子忤逆,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三、

    王掞第二次精彩表現,則是在舉薦大將軍王人選上,在選拔之前康熙帝講:

    “朕決定從皇子中擇一賢者代朕出征,封為“大將軍王”。”

    關鍵在這個“賢”字上,結果大家都舉薦老八胤禩出任大將軍王,而讓他出任大將軍王,顯然不是康熙帝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為之前老十四胤禵已經在老八胤禩面前表過態,而自薦又是朝堂之上的大忌。所以老八胤禩一夥把難題甩給了老十四胤禵,讓他無可奈何,康熙帝也不傻,忙說:

    “是呀,胤禵是管兵部,但朕現在想聽聽你的見解。”

    聽到老九老十都舉薦老八胤禩,王掞突然蹦出來:

    “十爺的話至為允當。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雲“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贖前愆……”

    王掞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老十講的老八胤禩能勝任的話,那麼太子胤礽也能勝任,而顯然太子胤礽是不可能復出的。

    很多人以為這是王掞仍不忘太子胤礽復立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其實他就是替康熙帝解圍,透過舉薦廢太子胤礽類比老八胤禩,把老八胤禩跟廢太子類比,來表明這個提議是多麼的荒唐。

    也就是從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後,他就把目光轉向了其他人,而此時最先排除的就是老八胤禩。

    四、

    結果,他敏銳的發現康熙帝不對勁,同時李德全也在問康熙帝:

    “皇上,您不要緊吧?”

    王掞就此知道康熙帝要不行,必須得立儲君了,這才有了他上書請求康熙帝立儲。

    而遍觀整個朝廷,符合他心目中的條件的只有老四胤禛,於是舉薦了老四胤禛,但是卻被打回來了,很多人看到這裡非常不理解,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隱情啊?

    是的,確實有隱情,這段隱情其實發生在一個月前,那是王掞第一次上書康熙帝請求立儲,而這次舉薦老四胤禛已經是第二次了。

    而第一次上書並沒有回覆,所以他才在這次“千叟宴”門口等康熙帝,問奏書的事,康熙帝問他:

    “朕賜你的藥用了嗎?”

    緊接著康熙帝又囑咐了一句:

    “這個藥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藥不見效……”

    王掞這才猛然醒悟,康熙帝送他的藥名字叫“續斷”,藥效是續折接骨,難道康熙帝還想復立太子胤礽?

    那麼太子胤礽復立最大的障礙是誰呢?

    鄭春華啊!

    所以,他才急於要替老四胤禛除掉鄭春華,可是隨後他一想,不對,太子胤礽已經大逆不道,萬劫不復了,那麼康熙帝是啥意思呢?

    很簡單,就是讓王掞等待,等到了火候,自然就揭曉了……

    可是王掞不能等,等下去的話黃花菜都涼了,於是他就上了第二封奏書,請求立老四胤禛為儲君。

    結果康熙帝卻把他的職務撤掉了……

    由此,他知道他猜對了,假如他猜錯的話,康熙帝不會撤他職務,就像撤掉張廷玉等人職務一樣,目的就是給老四胤禛鋪路,給他留下顧命大臣,讓這個人情由下一屆皇帝來給。

    只是王掞真的一心為國,也想給後代留後路,於是選擇了自殺,讓雍正帝念及自己的犧牲,保全自己一家。

    這才是他說做錯了一件事,又做對了一件事的最深層含義!

  • 7 # 小崔讀書說事

    引子:首先糾正一下提問者的一個小錯誤,太子的師傅叫做王掞(shan,讀四聲)而不是王琰。書歸正傳,就這個問題我來具體分析。

    王掞看到康熙駕臨說道:“臣恭逢萬歲大喜,欲有所奏聞。”王掞雙手捧著一個折本遞上來,又道:“此乃天下第一事,敬請萬歲默查!”

    “哦?天下第一事?”康熙一笑,接過折木,翻開一看,八分楷書恭恭正正寫著:“為請立皇四阿哥胤禛為太子事:臣王掞跪奏……”康熙怔了一下,卻不說折本的事,問道:“看來你身子骨兒好多了,朕賜的藥用了麼?”

    王掞因患紅痢,康熙賞的藥名曰:“續斷”,他就是衝著這味藥,大膽建言的。因見康熙問,便道:“老臣己經痊癒,蒙聖上賜藥,令臣感激之至!”

    康熙語帶雙關地說道:“朕賞你的藥是治紅痢的神方,《本草》中載得明白。你要細看。此藥要火候,火候不到,效用不顯,你且安心吧。”

    注“續斷”,一名接骨,即今所呼續骨木也。又有草續斷,其葉細而紫色,根亦入藥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續斷》:“根苦,微溫,無毒,主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

    說完王掞瞬間就明白,因為他之前就上過保本要保舉四爺當太子,康熙留中了,王掞不死心,於是在千叟宴上再次提出了這件事兒,康熙做出了迴應。

    為何康熙專門要給王掞強調“續斷”二字呢?這是因為,王掞是廢太子胤礽的老師,是專門負責教導胤礽,胤礽兩次被廢,王掞傷透了心,差點自殺,後來他想通了,他要保舉一個為國為民實實在在辦事的阿哥,他看到了胤禛,所以要保舉,這是其一。

    第二點是因為,胤禛之前是屬於廢太子胤礽的支持者,胤礽第一個被廢,四爺依然保舉廢太子胤礽復出,但胤礽復出後,還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四爺在謀士鄔思道的策劃下暗中自立門戶。

    康熙對王掞的迴應就說明了四爺已經是默定的即位人,如果選其他的阿哥,康熙就不會對王掞做出這種迴應,因為那不是“續斷”而是“重做”。

    康熙看到王掞就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王掞是個很執著的人,之前胤礽兩次被廢,王掞幾次到找康熙討要說法,並說康熙是無道昏君,康熙沒跟他計較,康熙知道王掞是個正直忠心之人,只是一時腦子轉不過彎來。

    康熙心說:老東西,上次給你賜的藥你沒看明白啊,那我這次再說一遍,我給你那藥並不是讓你治病,是給你傳遞資訊的,可惜你這貨沒看明白,我已經決定把位子傳給老四了,這種事不用你操心了,我比你著急,以後沒事少來煩我,我要操心的大事多著呢。

    王掞心說:我不是腦子轉不過彎來嘛,我也是為你操心呢,你照直說不就完了嘛,得了,這次我明白了,我先溜了,回家補個覺。

    於是兩人相視一笑,各忙各的。詳細情形,且聽我細細道來!

    從王掞和廢太子胤礽的關係說起

    王掞是太子太傅,是專門負責輔導胤礽的,家裡世代大儒,是典型的書香世家。康熙曾給胤礽選過很多師傅,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人品方正,品格高尚,不涉黨爭。

    王掞嚴剛方正,崖岸高峻,康熙就是看中他這一點,特簡他來做太子太傅,循遵師重道的禮,其實帶著管教的味道,胤礽於百官之中,最不耐煩也最怕的就是這位從來不苟言笑的清癯長者,但無奈這是他老子康熙指定的師傅,胤礽表面上很尊重王掞,但背過去從來不聽王掞的諫納。

    既然康熙讓王掞當了太子師傅,王掞對胤礽非常盡心輔佐,可以說是為胤礽操碎了心,甚至願意搭上自家性命,無奈胤礽不領情。康熙第一次廢了胤礽,王掞聯合他的一些門生顧舊上書保胤礽,並當著眾人的面說康熙是昏君,氣的康熙差點把王掞收拾了,可見王掞為了廢太子胤礽也是蠻拼的。

    胤礽廢而復立之後越來越難侍候,變得武斷專權,結黨營私,原先的胤礽優柔寡斷疲軟得跟一攤泥似的,事事沒有決斷,如今則又變得剛愎自用一言不納。八爺和與八爺有關聯的人上的條陳無論對與錯,見一本駁一本自不必說,就連保他的四爺胤禛上的條陳,也常是橫條鼻子豎挑眼的。

    上書房大臣馬齊的話更是聽不進,有一回為選官的事,一言不合,竟然罰馬齊在毓慶宮前當眾跪了一個時辰,位極人臣的宰相如此受辱,還是開國第一回,連康熙都不曾對大臣這樣,馬齊自知是因保薦東宮的事挾嫌報復,又氣又愧又怕又無可奈何,便索性告病。王掞諫勸胤要有“包容天下之量”,對這師傅,胤還有幾分忌憚,面情上答應得好,下來還是我行我素,王掞也沒什麼辦法。

    胤礽再立東宮,本來就十分勉強,王掞十分清楚。按他的想法,康熙對太子是期之過高,恨鐵不成鋼。太子為人並不笨,只要審時度勢,小心守成,總不至於出大的差錯。王掞力諫太子不能以私情意氣用事,無奈胤礽壓根不聽他的。

    不作死就不會死,胤礽作到家了,康熙看在眼裡,他不能把江山交給這樣的人,所以,康熙果斷第二次廢了胤礽。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後,執著的王掞又找到康熙保胤礽,康熙這回可不給他面子了,康熙說:“太子本來就有罪,復位之後不思改悔,變本加厲,會飲聚議,結黨營私,打擊異己,事實俱在。你王掞也直言不諱!就這麼一個人,難道能受任於天下?你王掞捫心自問,你一味保胤礽,是出於公心,抑或以死力爭,邀取不二臣之名?”

    一番話說的王掞啞口無言,之後王掞幾次想自殺,但被康熙制住了他的這個毛病,康熙說你如果自殺了,我就拿你兒子開刀,王掞一聽也就作罷了。

    王掞上保本保舉四爺之前和四爺有一番深談

    康熙五十七年,傳爾丹輕敵冒進兵敗西寧,康熙準備從眾阿哥里面選一個人出人大將軍王,王掞託十七阿哥胤禮找到四爺表露衷腸。找到四爺之後王掞先是嗚哩哇啦的苦了一會兒,訴了內心之苦。大概就是:我的命好苦啊,我在廢太子身上用了多少心血啊!我不置田莊,不娶妾、不續妻,一門心思想教出一個好皇帝,全都付之東流,王掞雙手掩面,發出似哭似笑的嚎啕聲,令人撕心裂肺。

    四爺和十七阿哥勸了一會兒才勸住,王掞嘆道:“實言相告,太子爺二次被廢,我幾次服毒,萬歲爺看得緊,都沒有死成。我先祖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終於成功,沒想到我一生心血化到二爺身上,到頭化為一場煙雲……午夜捫心,愧對萬歲寄託,愧對祖先神明。我這人,算得是大清無能之臣,王家不肖子孫……”說著眼圈一紅,老淚奪眶而出。胤禛忙勸道:“是二哥不爭氣,我也拼命保他來著,他自己是阿斗,你就是孔明又怎麼樣?”

    “如今我想清楚了,”王掞擤了擤鼻涕,“我要做天下第一事,也得輔佐一個明達知禮的。看看我們這些爺,養尊處優,只知道看戲玩鷹的就一大半,有的做事,有的拆臺,有的看笑話兒,有的心藏險詐,一心要做楊廣!有幾個操心天下實務的?我今兒見你,就是明一明心跡。我快死的人了,未必夠得上侍候下一代主子,但我心裡想著,盼四爺將來有福繼位!”

    四爺嚇得抬起頭來,他的臉色蒼白,良久顫聲道:“王師傅,這……這是妄言不得的!”王掞一擺手道:“我燈幹油盡之人,沒什麼可怕的。我今晚來此,不為攀附你,只為提醒你,十四爺為將,八爺如虎添翼,你要小心加小心!”

    四爺被王掞的真情所打動,不由地點頭道:“師傅風燭殘年的人了。說不上攀附不攀附,我只隨遇而安罷了,只告訴師傅,我雖愚笨,別人想怎樣,心裡明白著呢!”

    康熙為了“續斷”可謂煞費苦心

    康熙對王掞說過續斷的話之後,出現“送死鷹”事件,禮物本來是十四爺從西北送來的一塊壽石,結果八爺給換成了死鷹,老爺子的心情被攪和的很鬱悶,但他沒有徹查這件事,他要安排後事。他為什麼不查呢?康熙不查八哥、十四阿哥,自有有他的道理,這一條已足以證明,康熙決心傳位四阿哥胤禛!為何這樣說呢?

    如果默定即位人是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出了這種糟心事,怎麼能不查呢?康熙老爺子不查是有深意的,如果查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送來的,八爺抵死不認,九爺十爺這兩二貨跟著鬧起來,就亂套了康熙老爺子還想多活兩天呢,如果查恐怕他想善終都難吶!康熙之所以不查,就是要穩定大局,大局穩,對朝局,對自己,對默定的即位人四爺有利,大局亂,對八爺有利。遠在西北的的十四爺更是盼兩個哥哥打個平手,他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查十四爺,八爺聯合眾人在內,十四爺帶著數十萬大軍在外,後果不堪設想。

    送死鷹這事就是八爺乾的,他就是為了氣倒老爺子,雖然是走的險棋,卻是瞧準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個亂局,他好得利。但康熙是何等樣人,豈能不知他這個心思,所以,老爺子沒上當,而是選擇了冷處理這事,他要穩定大局,還有好多後事沒安排呢。

    出了這件事後,康熙做了一系列安排,立好遺詔,召見九門提督隆科多。接著康熙來了幾齣讓人捉摸不透的騷操作,罷黜了很多能員幹吏,比如王掞,給王掞安排了一個罪名:“王掞黨附胤礽,至死不悟,著革去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職銜,發往烏喇打牲軍前效力,念其年邁,著由其長子代父前往。”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等等,這些操作大家都看不懂,以為康熙老昏了頭了。

    其實,這是康熙老爺子在位四爺鋪路呢,所有罷免的都是能員幹吏。這些人如果陷入黨爭,於將來朝局不利。跟錯了人,新主子一登基這些人就要倒大黴,跟對了人,這些人有容易拿大,你沒登基前我幫過你,難以駕馭,比如後來的年羹堯就是例子。所以,康熙老爺子統統將他們監押保護了,一旦新主子到來,發上一紙赦書,立馬這些人搖身一變就成了新皇帝得用臣子,他們自然會感激不盡,康熙老爺子這一招實在是高明啊。

    寫在最後

    康熙說了“續斷”之後,王掞之所以明白,是因為他和康熙、廢太子胤礽以及胤礽和四阿哥胤禛之間的淵源,他之前一直被康熙安排負責教導胤礽,胤礽兩次被廢之後,王掞還想做“天下第一事”,他看到了四爺胤禛一心為國辦事,所以想要保舉四爺當太子,上了幾次保本給康熙,康熙不便明說,所以給他賜了“續斷”這味藥,斷了的終於給續上了,王掞自然就明白了。

  • 8 #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王掞是真正為了大清江山社稷而活著的人,可以說王掞活得既明白,又悲劇,他是太子胤的師傅,用一生心血苦心培養太子,把一生的政治抱負都傾注於太子身上,希望太子將來成為一個好皇帝,他就心滿意足了。而後來,為何王掞轉向舵盤,力薦四爺胤禛呢?康熙說給他中藥“續斷”,這是何意呢?

    王掞是王陽明的後人,祖上家世顯赫,康熙皇帝慧眼識英才,把太子交給了王掞教導,王掞對太子胤礽的教育盡心盡力,忠心耿耿,可以說十分勤勉。久而久之,倆人師生感情更勝於親情,王掞對太子是越來越溺愛,太子身邊的誘惑太多,導致太子沒有跟著他好好學,終究還是走了歪路。王掞希望太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可這個不爭氣的阿斗扶不起來。當然,也可能王掞的教育的方法也不太得當,這就導致太子沒從他身上學到精髓,王掞到最後徒勞無功。

    胤礽當這個太子也是一個很尷尬的立場,一是自己當太子將近四十年,對自己這境遇感到十分苦悶;二是又怕其他阿哥篡奪了自己太子的之位。長時間的壓力使他逐漸喪失自我,後來太子的行為更不可理喻。王掞畢竟是他師傅,對太子感情之深,還是想盡力再扶太子一把。後來,王掞為什麼又轉擁立了四爺胤禛了呢?這就要從東窗事發,太子兩廢說起。

    東窗事發,王掞徒勞想復位太子

    在國庫追繳時,太子因欠款苦惱,他知道太子急缺銀兩,給太子送了幾千兩的銀票,可以看出王掞對於太子的期望,王掞還苦心將銀票夾在《大學講義》書籍中,通送銀子的方式告訴太子,以後懂得節制不要大手大腳了,希望他能從書中學習到為君之道。他的一片苦心感動了太子都哭了,太子還理直氣壯的說:“他當上了皇帝以後一定會好好孝敬王掞。”

    王掞語重心長的迴應:“只要太子能成為一個好皇帝,為師就心滿意足了。”但太子哪還記得他師傅的教誨,早把王掞的苦心教誨都拋腦後了,只是一時間的感動,並沒有認真去參透書中之道!

    太子胤也是多次發牢騷,說自己做了四十年的太子,壓力太大實在受夠了。後來八爺黨趁機陷害太子,康熙又誤以為太子胤要發兵謀反,導致康熙和太子的關係鬧僵。

    後來太子的行為越來越不可理喻,竟然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還被康熙碰見了,這讓康熙非常生氣,這絕對是宮廷的一件醜聞,太子的行為讓康熙感到恥辱,這置於皇帝的顏面何在,所以對胤已經是恨之入骨。康熙想不明白,自己悉心培養四十年的太子竟然會變成這樣的不堪。這也是導致太子一廢的主要原因。

    太子被廢之後,王掞無法接受,於是開始努力的挽回,先是頂撞康熙,然後以全家三十餘口的性命要挾康熙,希望康熙能太子改過自新的機會,復立太子。大家都覺得王掞是老糊塗了,太子給康熙戴那麼大一頂帽子他不是不知道,還叫康熙復立太子。

    王掞是老頑固,但他並不糊塗,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在康熙回京時候,康熙邀請王掞一起乘坐龍輦,從這一舉動就大有深意,這個就說明康熙並沒有完全放棄太子,王掞和康熙此時就商量等會演出一齣戲。太子畢竟是康熙悉心培養了四十年的了,太子在朝中的勢力也是樹大根深,突然被廢了,太子之位其他皇子虎視眈眈,這一空著恐怕要大亂,到時無法控制朝局的穩定。王掞不是一個為利益的人,他一心為江山社稷著想,為了理想抱負,誰當皇帝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下一任皇帝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康熙帝也是為了大局著想,所以必須要和王掞默契演這麼一出好戲,這無非是殺雞給猴看。所以王掞在御前活躍,讓太子黨看到替太子說話都有如此下場,太子黨替太子說話的,就要掂量掂量了。王掞是個精明之人,不僅學問高,也懂得帝王心術,活的最明白的人,他懂得康熙的用意,並且演技高超。

    後來太子圈禁出來復位後,想殺鄭春華滅口。於是找老十三替他去殺鄭春華滅口,老十三被太子要挾不得已就答應了,但是老十三是個老好人,看鄭春華可憐,就暗中保護了鄭春華。在太子二次被廢后,老十三也被圈禁起來,老十三又囑咐四爺照顧,所以鄭春華一直就藏在四爺府上。

    鄭春華的存在就是八爺黨對付太子的一張好牌,但太子被廢后,她在四爺府上,這也是給四爺帶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也將會成為八爺黨的把柄。

    王掞保舉四爺,康熙給他的“續斷”之意是什麼呢?

    後來太子兩立兩廢徹底出局,王掞心灰意冷之下幾次想死,康熙派人看的緊兒沒有成功,再者還把王掞的兩個兒子發往軍前效力,王掞再次御前活躍,想再次挽回,在競選大將軍王時力薦被廢太子出任。被康熙堅決駁回後,王掞覺得無望了,從康熙言行就看出康熙心裡已有選定的儲君了。

    後來王掞看準了四爺胤禛才是將來的帝王之材,是為社稷著想的好皇帝,於是轉而四爺胤禛。寫密奏給康熙保舉四爺胤禛,結果康熙把他免去一切職責,還說:“你的中藥火候不夠,等火候夠了再續斷。”王掞聽後就明白康熙深意了。

    所以王掞連夜前往四爺府上,問四爺:“四爺,您跟我透個實情,鄭春華是不是在你府上藏著?”王掞看四爺模糊迴應了一下,就直接跟四爺透個底:“鄭春華是不祥女子,你一時糊塗保她,她是個害人精,害了太子,我不想再把你也給害了。百密一疏,我知道,八爺黨想必也會知道,這就成為八爺對付你的一副好牌,留她想必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吶。當機立斷除掉,才避免被八爺黨利用。”

    鄭春華因為是老十三囑咐的四爺照顧的,所以四爺猶豫不決,最後王掞說出利害,鄭春華干礙到國務社稷,四爺不可操婦人之仁,落下把柄別人手裡就麻煩了。王掞主動要求幫四爺除掉鄭春華這個隱患,四爺才默許王掞去見鄭春華,王掞用他讀書的一套說教把鄭春華羞辱了一頓,後來鄭春華羞愧難當,選擇自殺了。

    王掞為了王家,為了大清,再一次接手了這單髒活,完成的很出色。幫老四掃清了一個障礙,自己總算再無牽掛了,開始自己自殺行為,臨走時還跟四爺說:“我這輩子下了兩步棋,最後擁立四爺給我挽回了一局,給王家的將來留下一個好的前途,總算不輸不贏了。

    話說王掞真的不輸不贏嗎?看未必,要是太子胤登基,他可能不會自殺。只不過在他是一個以社稷為重的人,夕可逝的骨氣,只要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皇帝,不在乎誰當皇帝,最終他自己卻為康熙江山的延續,保舉可靠的新君,更是給他思想扳回了一局。

    結語

    康熙高深莫測的“續斷”的深意,王掞領會之到位,為了給王家清理障礙,寧願為康熙背黑鍋而自殺,雖然太子輔助不成,最後改變大勢,擁立雍正有功,因此才得以立於不敗之地,可謂堪稱為官場的聰明人,活的最明白的人。王掞不是不輸不贏,而是從輸到贏!

    —END—

  • 9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身邊有一個最為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太子胤礽的老師王琰,王琰這個人物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王琰把半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太子胤礽,可是太子胤礽後來卻讓王琰失望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雖然太子胤礽被廢了,康熙皇帝對於王琰依然是禮遇有加,其中有一次百官跪迎坐在車裡面的康熙皇帝時,康熙皇帝特別交待侍衛張五哥將太子胤礽的師傅王琰請上馬車,與他同坐,而太子胤礽的師傅王琰在馬車裡與康熙皇帝交談的時候,言語和神情中無不表現著對康熙皇帝的愧疚之情,在王琰心裡認為太子胤礽之所以走到現在的地步,都是自己沒有教好的原因,而康熙皇帝顯然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太子胤礽之所以會走到現在的地步,跟太子胤礽自身失德有關,王琰確實已經盡力了。

    不過很快太子胤礽又被複立,復立之後的太子胤礽行事乖張,王琰見到太子胤礽如此的情況之後,不由得感到擔心,多次去太子胤礽的府中規勸,太子胤礽只是口頭上老實的答應了,行事卻沒有任何的改變,很快太子胤礽迎來了第二次被廢,這次被廢之後,太子胤礽已經再無任何繼位的可能,失望之下的王琰多次想要自殺,但被康熙皇帝派的人看的緊,一直未能如願。

    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後,王琰看到雍親王胤禛是真心為國之人,加上還與太子胤礽關係不錯,於是在康熙皇帝的面前,舉薦四阿哥胤禛,不過最後失敗了。

    之後王琰又因為西北戰事推薦大將軍王的人選中,不合時宜的提到了廢太子胤礽,使得康熙皇帝十分生氣,隨即便罷黜了王琰在朝中的官職,不過王琰並沒有就此消失在劇中,而是又在康熙皇帝舉辦的千叟宴同時也是康熙皇帝的壽辰。

    這個壽辰也是康熙皇帝生前最後一個壽辰,在康熙皇帝的千叟宴中,康熙皇帝對王琰說了兩句特別有深意的話,朕賜你的藥,你用了嗎?隨後康熙皇帝又說到,這個藥需要火候的,不到火候的時候,是不見效的。

    王琰透過康熙皇帝的這兩句話中,想到前一陣子,康熙皇帝給他的藥方,藥方上除了續斷兩字,沒有其他的文字,此時的王琰便立刻明白了康熙皇帝的用意,因為此時的太子胤礽已經再無繼位的可能,那麼皇上中意的人選就是四阿哥胤禛。

    因為王琰之前在舉薦四阿哥胤禛的時候,康熙皇帝的態度就有些讓他捉摸不透,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康熙皇帝在朝堂上說他已經年老多病,需要用藥了,並且後來派人送去只有續斷兩字的藥方,雍親王胤禛也因為王琰的舉薦,使得康熙皇帝免去了四阿哥胤禛在朝中的一切職位,因為康熙皇帝不能太過明顯地表露出心儀的人選是雍親王胤禛,這才將雍親王胤禛免職。加上康熙皇帝此時說的這兩句話,讓他想到了康熙皇帝這是在為雍親王胤禛清理障礙,,而這其中除了八阿哥胤禩這些人以外,還有鄭春華,在康熙皇帝的壽辰上,發生了死鷹事件,從表面上看十四阿哥胤禵所送,但是康熙皇帝心裡明白是八阿哥胤禩他們做的,只是因為康熙皇帝不想宣揚家醜,才沒有追究此事,將此事擴大,不過想到自己的兒子這樣對自己,康熙皇帝還是較為心寒的,急火攻心之下病倒了。

    在康熙皇帝病倒之後,敏銳的王琰看出康熙皇帝可能沒有多少時間了,因此才會在後來去到雍親王胤禛的府中,說了讓雍親王胤禛儘早繼位的話,說完這句話後,王琰又提到鄭春華,說八阿哥胤禩他們已經知道鄭春華在你府中的事情了,就等著有機會用鄭春華來對付你,雍親王胤禛無奈只能說出事情,還提到鄭春華是十三阿哥胤祥救出來的,也是十三阿哥胤祥託付要我好好照顧鄭春華的,如果鄭春華有什麼不測,等到十三阿哥胤祥從宗人府放出來,我沒有辦法交待。

    王琰說鄭春華是個不祥的女人,她已經害了太子,不能再害了你,我與她見一面,她要是不死的話,我拿話羞也要羞死她。

    於是王琰在第二天來到雍親王胤禛的府中並且見到了鄭春華,王琰與鄭春華見面後,沒過多久鄭春華就死了,鄭春華死後沒多久,回到家中的王琰也自殺了,因為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了,王琰不想自己在成為雍親王胤禛的障礙,他要用他的死,為王家贏得好的前途。

  • 10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了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瞭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早在康熙的“千叟壽宴”之前,王掞就已經向康熙請求過立雍正為儲君,不過康熙並沒有像之後的那樣對王掞嚴加指責,相反,康熙還用到了中藥“續斷”,來向王掞進行了暗示。

    只不過,當時的王掞並沒有充分理解康熙皇帝的意思,直到後來再行勸諫之事,進而遭到康熙責備並被罷黜的時候,王掞才最終理解了康熙賜予他“續斷”這劑藥的真正含義,而王掞也就此下定決心,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雍正的順利繼位。

    王掞第一次勸諫康熙立儲,康熙卻以“續斷”予以了暗示和迴應。

    王掞欣賞雍正不是一天兩天,早在胤礽還在皇太子之位的時候,他就對於雍正頗有好感。當然,這個時候最令王掞感到歡喜的還是雍正對於太子胤礽的支援,除此之外,雍正的為人剛正,辦事公允,也讓王掞欽佩不已,畢竟,與其他不是養尊處優、就是相互傾軋的康熙皇子相比,雍正的確算得上的一股“清流”,而這也被王掞看作是隻有雍正“才真的將整個國家裝在了心裡”。

    於是乎,當自己用盡一生心血培養的太子胤礽遭到了康熙皇帝廢黜,並且甚至胤礽再無被複立為皇太子的希望的時候,王掞就此選擇站在了雍正一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掞也愈發的緊張和不安起來,原因就在於自從康熙“二廢皇太子”之後,便對於再立儲君一事閉口不談,並且也沒有流露出對於哪位皇子有著特別的關照,即便是面對張廷玉、馬齊這些柱國大臣的反覆勸諫,康熙依然不為所動。

    可畢竟歲月不饒人,康熙的年齡是越來越大,身體狀態也是每況愈下,王掞便認為立儲之事不能再耽擱了,所以他向康熙第一次保舉了雍正。

    這段劇情在《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中並沒有進行演繹,而在原著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就在康熙即將到達“千叟壽宴”會場的時候,他遇到了王掞,而王掞也向康熙皇帝上疏,希望康熙能將雍正立為儲君。然而,康熙對於立儲之事依然是絕口不提,反倒是將話鋒一轉,問起了王掞的用藥情況:

    “朕賜你的藥用了嗎?這個藥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藥不見效。”

    康熙的這句話猛然點醒了王掞,而他這才想到康熙賜給他的藥名字就叫做“續斷”,而康熙實際上也就是在向王掞暗示了他的想法。

    康熙此前已經多次命令禁止官員再言立儲之事,然而王掞的這次勸諫康熙皇帝並沒有生氣,反而是心平氣和的關心起了王掞的身體和用藥情況,這無疑就是對於自己想要讓雍正繼位的一種預設。

    與此同時,康熙還專門強調了一下,這個“續斷”是需要“火候”的,“火候不到,藥不見效”,這無疑就是在說,現在就公開宣佈雍正為儲君,並不是最佳的時候,康熙也在等著一個合適的機會,同時也還有許多的事情沒有做到,這才沒有讓康熙下定最後的決心。

    當然,至於這個“火候”究竟指的是什麼,王掞也已經想到了,這便是正鄭春華,而所謂“續斷”,就是有“斷”才有“續”,“斷”的是鄭春華,“續”的是雍正。

    此時的鄭春華,無疑是雍正所面臨的最大隱患。

    原本其樂融融的“千叟壽宴”,卻被一隻“斃鷹”攪擾,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而康熙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所擊倒,就此臥床不起。所有人都知道,康熙大限將至、命不久矣。

    而王掞也在這個時候主動找到了雍正,闡明瞭自己的想法。

    “我快死的人了,未必能夠得上侍候下一代主子,但我心裡就一個念頭,盼望四爺您能夠繼承大統。四爺,聽老臣一句話,在這個時候您得站穩腳跟,做好準備呀。”

    其實,王掞在這個時候才向雍正表明自己的心意,也是有著自己的苦衷的。

    一方面,儘管王掞深知太子胤礽已經再無復立的可能,但是他對此仍舊抱有最後的幻想,他也在期盼著奇蹟的發生,只不過這樣的想法終究只是徒勞,王掞也只得放下了他最不忍心放下的太子胤礽。

    另一方面,王掞勸諫雍正主動爭奪皇位,是在之前向康熙皇帝坦露此想法並且得到康熙的預設之後,才對雍正提及,如果在沒有得知康熙的意見就貿然扶保雍正,那麼這就不是在幫助雍正,而是在害雍正了。

    緊跟著,王掞也向雍正詢問起了鄭春華。

    “四爺,我問您一句話,您得照實告訴我,那個鄭春華是不是讓您給保起來了?”

    雍正聽到此事不禁大驚失色,特別是在得知八阿哥胤禩等人也知道了鄭春華尚存活於世的時候,更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其實雍正將鄭春華安置在自己的府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在此之前,太子胤礽本是要借鄭春華之事脅迫十三阿哥胤祥,同時也能借此控制住雍正。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和胤祥便將鄭春華暗中保了下來,目的就是要以此來防備著太子胤礽有一天“翻臉不認人”,從而借鄭春華來自保。

    可隨著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廢,鄭春華也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只不過,胤祥俠肝義膽、為人忠義,他非常同情鄭春華的遭遇,同時也不願意做這種“卸磨殺驢”的事情,所以才將她繼續留了下來。而雍正深知這是胤祥的囑託,如果他貿然辦掉了鄭春華,勢必會讓胤祥覺得他是無情無義,從而影響到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就這樣,鄭春華也一直留在了雍正的府上,被雍正保了起來。

    然而,這樣一個“公開的秘密”,也就成為康熙口中的“火候”。

    鄭春華與太子胤礽之間犯下如此不倫的事情,而雍正卻將她保了下來,這本來就是有違禮法,更是對康熙的極大不敬。即便是康熙對此事可以不予計較,但是事情一旦暴露,那麼必然會遭到朝堂上的巨大非議,那麼屆時雍正將陷入巨大的輿論漩渦之中。

    而如果在這件事情沒有徹底解決之前,康熙就貿然將雍正冊立為儲君,八阿哥胤禩等人便會以此事彈劾雍正,那麼即便是康熙再喜歡雍正,再想要讓雍正來繼承皇位,也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這件事情直接衝擊的是雍正日後登基的“合法性”根基,而雍正也將就此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於是,康熙非常清楚,在鄭春華沒有妥善處置之前,雍正必然是與儲君之位無緣的,這就是康熙想王掞表達的“火候不到,藥不見效”的真正含義。

    王掞“羞死”鄭春華,為雍正登上皇位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在與雍正進行完一番交談後,王掞第二次向康熙勸諫,應該立雍正為儲君,然而這一次,康熙的態度卻與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康熙五十一年,朕就有旨意,不再設立太子,以免邪佞之人借擁立之功,紊亂朝政。渠料王掞在朕體欠安之時,又妄言奏立太子,其心殊不可測。著即免去王掞一切職務,限明日遞解回原籍。”

    康熙如此嚴厲的旨意,既是對王掞的怨恨,同時也是對王掞的再次暗示。

    康熙五十一年,正是太子胤礽二度被廢的時候,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鄭春華被雍正保了起來。康熙故意要將這個時間提示出來,無疑就是告訴王掞,鄭春華就是關鍵,鄭春華還在,雍正就沒有繼位的可能。而王掞在明知道康熙的心思與想法,卻依然在沒有處理好鄭春華的情況下,就向康熙再度進言立儲,康熙只得將其罷官議罪,這無疑也是康熙再向王掞強調事情的嚴重性。

    至此,王掞終於明白了一切,同時也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與鄭春華一番交流後,使得鄭春華就此自盡,同時也為雍正掃除了最後的障礙。

    其實,對於王掞“羞死”鄭春華之事,雍正的心中還是有一絲欣喜的。

    要知道,雍正府上戒備森嚴,如果沒有雍正的指示和默許,王掞一個外人,怎麼會在雍正府上自由出入,並且找到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鄭春華的住處,所以這一切本就是雍正暗中安排好的,畢竟鄭春華之死對他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況且,鄭春華是被王掞一番“羞辱”後,自盡而亡,並不是雍正主動將其害死,因而即便是在面對十三阿哥胤祥的時候,雍正依然可以將所有的責任推脫掉,從而不會影響他與胤祥之間的關係。

    只不過,唯一令他感到難過與愧疚的,便是王掞在這之後也服毒自盡了。

    而在臨終前,王掞向雍正做了最後的交代。

    “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這一輸一贏,我是不輸不贏啊!四爺,老臣要走了,您的路還很長,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要鬆勁,您要好好的把它走完。”

    對於王掞來說,他所提到的兩步棋,其中走輸的那一步,是沒有看到太子胤礽繼承皇位,他此前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這是他人生的失敗;而他走贏的那一步,就是能為雍正的登基做出最後的努力,哪怕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在他看來,雍正的繼位,這是整個國家、整個大清王朝的勝利。

    這樣的王掞,只得叫人他覺得非常的可憐,但同時也會讓人對其是肅然起敬。

  • 11 # 周遊天地間

    電視劇看多了 胤礽要是做皇帝也不一定有那麼多冤案 進四十年的太子 做到這個時間不容易了 我要是太子估計都到不了四個月

  • 12 # 大馬哈魚12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一個是太子殿下的父親,一個是太子殿下的老師。

    這兩個人在一起,對於沒有把太子培養成一代帝王,他們都在找原因,不過相對於追責,還是如何補救最重要。

    管仲說過一句話,“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康熙都要油幹燈盡的時候了,發現接班人是爛泥扶不上牆了,除了失望透頂,他應該是在想新的繼位者。但是對於皇帝來說,不讓下面的人察覺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琰歲數大了,他作為太子的師傅,可以說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但是結果呢?皇子的所作所為,讓他覺得自己對不起皇帝。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的老師,這兩個老人之間有一個交點就是太子啊!如今這個太子不能用了。為此王琰在見到康熙就開門見山

    希望康熙將來,讓四爺繼位。要是皇帝一怒之下,豈有完卵,那麼皇帝陛下沒有改弦更張之意。

    但是皇帝陛下把話岔開了,說起“藥的續,斷”,說的是過去的藥,是藥三分毒,為此改變藥性,必須要有藥引子,

    這個藥引子就是王琰,一個人需要“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以前太子殿下是康熙大帝封的太子,為了讓太子殿下有治國安邦的能力,為此給他選了一個師傅,王琰。

    如今,這位太子殿下的師傅王琰和康熙大帝想到一塊去了,為此,康熙在現太子還在考察階段,

    如何讓四爺表現出來才幹,讓自己選他做繼位者,這個事情需要有人做。

    這個人就是王琰。但是對於這個不希望其它人知道。

    所以康熙用藥續斷,來告訴王琰,把好了“脈”就需要照方拿藥。藥吃了管不管用,藥引子很關鍵。

    “作為一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皇帝也是一個人,他知道響鼓不用重錘。雍正得到王琰的點播。

    會把不利於他的一切都清理乾淨,因為一旦參加奪嫡,那麼就是你死我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大家誰有獲得貴人相助的經歷?他如何改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