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采苓女

    過年說年

    年來啦!年來啦!當春晚節目主持人開始新年倒計時之際,四面八方已經鞭炮齊鳴煙花盛放,普天同慶這嶄新而神聖的時刻。

    此時,也只有這爆竹聲聲還是兒時的記憶,幅幅春聯還是舊時相識。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更多更新鮮的事物及興趣愛好,取代了傳統的風俗民情。很多東西都在不知不覺中變淡或消失。倖存下來的已經很少。

    春晚結束,家人陸續去睡。我一個人圍著爐火不願去睡,烤著爐火開始回憶、留戀起兒時的年味。

    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平時根本吃不到餃子這樣奢侈的東西,只有過年才能吃到,所以,“過年”對我來說是最期待最幸福最快樂的的日子。剛入冬就盼望著過年,經常數著距年的日子,總覺得年太遠日子過得太慢。一放寒假人就開始興奮起來,年味也漸濃起來。那倒也是,過了臘月二十,整個村莊隨處可見迎年的氣氛,家家散發著迎年的氣息。大街小巷走上一圈就會看見不是東家正在推磨就是西家在烙煎餅。要不就是打掃雞鴨羊圈或者往地裡清理這些家畜家禽的糞便。家裡家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懷著隆重且虔誠得心去迎接新年。

    臘月二十四祭灶。這天灶老爺(灶神)要到天上去彙報,這一年來在各家各戶看到的聽到的所作所為。快到傍晚時分,大人會讓孩子們到放高粱秸稈的柴垛處,取一根粗壯的高粱秸稈,把秸稈的皮和瓤分開,根據需要,把瓤掰成長短不等的小節,再把秸稈皮彎曲插成馬的形狀。天一黑,就把灶老爺像從貼上的牆上慢慢取下來,儘量不要破損,摺好放在馬背上,再放些火紙錢,還要用一個器皿拌上麥麩和水當作飼料喂喂馬,馬兒吃飽了好在路上跑得快些。就這樣在炮仗聲中點燃火紙,邊燒邊唸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少說是非多說吉祥”。等馬和灶老爺像燃盡再磕頭恭送,完畢。

    到了臘月二十六七人們更忙了。走親戚送節禮的,趕集買年貨的,找人寫春聯的,出出進進忙的不亦悅乎。

    閨女帶花兒放炮,老頭要個破氈帽。有女兒的人家一定會給每個女孩子買一兩朵紅花、兩根新的紅頭繩,等過年這天扎頭用。紅花是用蠟紙做的,黃色的花蕊碧綠的葉子,非常鮮豔喜慶。男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會得到一些小炮仗,留著過年時和小朋友們一起比著放。總而言之,大人儘量滿足孩子們的願望,讓家人心情舒暢穿戴整齊乾淨迎接新年。

    這個時候在村頭巷口寬敞的地方,你會發現一口正在燒水的大鍋,幾個男人們圍在那裡,不用看就知道那一定是在殺豬。我看過殺豬的經過,既驚心動魄又慘不忍睹。首先,選中誰家的豬,一夥男人拿著繩索、槓子去人家豬圈逮。受到驚嚇的豬在絕望的嚎叫中被逮住並被抬走。一路哀嚎不止的豬很快被抬到屠宰點,這時候大鍋裡的水已經沸騰,就等著這夥人的到來。眾人把五花大綁的豬小心翼翼的放在堅固的木架上,豬頭下方放一個大盆,屠戶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對準豬的脖子,一刀下去,鮮紅的血汩汩的流進盆裡,豬的呻吟漸漸微弱繼而沒了動靜。緊接著一瓢一瓢的開水澆在豬的身上,屠戶快速的颳著豬毛,不一會毛茸茸的豬被收拾的乾乾淨淨,開膛破肚等待眾人瓜分。不知道哪家幸運的孩子有時候會得到一個被吹大的豬膀胱,像一隻大氣球牽在半空中,引來眾多孩子羨慕的眼光。

    更熱鬧更吸引孩子的是有炸花子(爆米花)的地方。那時候窮,沒有太多太充足的糖果可以盡情的吃,爆米花就成了必備好吃且充足的零食。每到年前,都會有走村串巷炸花子的人推著獨輪車來炸花。那個炸花機像個丫葫蘆,每炸一次稱為一鍋,一鍋手工費好像是五分,不放糖精的三分。孩子們端著盛滿玉米的茶缸或瓢一個挨著一個在那裡排隊等候。輪到膽子大的孩子都還會哀求炸花人多放一點糖精,好讓米花更甜些。放完玉米、糖精、蓋好蓋子,炸花人就左手拉著風箱右手飛快的轉動炸花機,火苗呼呼作響。時間一到炸花人就會嚷著讓孩子們離遠點,別讓爆出的米花蹦著。然後就把機子挪到盛花子的入口處,一手提著機子把手另一隻手的扶著另一端,用腳使勁一踩,隨著震耳欲聾的一聲巨響,一股濃濃的熱氣瞬間擋住了視線。熱氣散盡就會看見滿滿的一箱爆米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孩子們呼啦一下都圍過來在鐵箱周圍撿拾蹦出箱子外面的米花吃。那份香甜那份快樂是現在的孩子無法理解的。到了年三十上午就有人開始貼春聯。貼春聯是有講究的,春聯要用簸箕盛著,從大門外“出門見喜”開始貼起,最後連扁擔籮筐、碓窩子、磨刀石等等都貼上“到有”。“到有”不是具體的字只是一個符號,代表著春福到處有。貼完春聯還會在大門口、堂屋門口放上寬出門的木棍說是叫攔門棍,攔著金馬駒銀馬駒不讓往外跑,就是留住財的意思。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起包初一早上的包子。這回包的和之前不同,首先包幾個特別的包子,包餡要用麩皮、糖塊、錢幣等五樣象徵性的物品。誰要是第一碗第一口吃了這幾樣包子,預示著這一年有福氣、過得甜、有錢花等等。

    睡前大人會交代小孩,初一早上起來不要梳頭,梳頭會有蚰蜒掉進脖子裡,。所以女孩的辮子都是頭晚上紮好,早上起來再帶上花的。如果家裡有屬龍的也不要動針、剪子之類尖銳的東西,怕戳了龍眼。也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否則會帶來黴運。現在想想這些真是無稽之談,小時候卻真的信以為真,唯命是從。

    包完包子已經半夜,孩子們個個都去睡覺,大人則要洗刷或準備明早上供用的餐具及供品、香燭等等。迷迷糊糊中被鄰家的放炮聲驚醒或被父母叫醒。洗把臉(洗淨手臉是尊敬神靈)再到擺著供品的香臺前給神仙磕頭,並許下自己的心願,祈求上天保佑都能實現。然後每人喝上幾口熱氣騰騰的糖茶,預示著這一年都過得甜蜜幸福。吃完早飯,除了未出嫁的女孩家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好不熱鬧。等拜完年很多小孩的兜裡會裝滿拜年掙的糖塊果子等賞賜,個個滿心歡喜好不開心。

    在我們村還有個自然形成的習慣,拜完年就去村外麥場裡學騎腳踏車。那時候村裡沒有幾輛腳踏車,誰家買了新車也都是等到麥場閒置人也清閒的時候才學。因為除了一條公路外,鄉間都是土路又窄還高低不平,沒人敢去路上學。所以,過年就是最好的時機,寬敞平整的麥場也是最好的練車場地。這時候跟著玩的人多,能幫忙扶著、拽著不至於摔車摔人。有些膽子小的初次摸車的,需要好幾個人保護著,有幫忙掌車把的、有在車尾逮車後座的,等練到技術嫻熟時幾個保護人才退下。也有很多蹭車學的,之前主動要求幫忙逮車跟著車後一圈一圈跑的,現在提出要求也不好意思拒絕,只好把車讓給對方。就這樣,一輛車能學會好幾個人。傍晚時分在你追我趕的歡笑聲中各自回家。

    到了初二,各家趁著有過年備的年貨趕緊“請媳婦”。“請媳婦”就是把當年家族中新娶的媳婦請到家裡吃飯,認認門也認認人,以便分清長幼遠近厚薄。有的家族大,你家請他家請新媳婦要一連吃好多天。陪新媳婦吃飯的基本都是本家未出閣的女孩子,她們也跟著新媳婦沾光,天天好吃好喝的特別高興。

    “五捏嘴、六挑旗、七麩、八沫、九鯉魚、初十吃個擀麵皮。這是初五到初十的吃法習俗。也就是說初五要吃包子,包包子要捏褶的就是說把罵人的話不吉利的話都捏住。六挑旗就是初六喝麵條,七麩就是喝帶麩皮類的湯,八沫就是喝豆錢等有沫沫的湯,九是最大的日子,這天吃魚寓意年年有餘,到了初十雞魚肉蛋差不多都吃了了,只能吃麵皮了,麵皮就是面葉吧,至於為什麼是這個吃法,有待考證,因為我也記不清了。

    過了元宵節就是正月十六,是所有出嫁閨女帶孩子回孃家的日子。不論是二三十歲小閨女還是七八九十歲的老閨女這一天都要帶著小孩回孃家,說回孃家是好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還沒出正月,勤勞的人們就陸續來到田間地頭,開始了新的耕種,期待新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聊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