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段笑旭

    因為有趣,平凡的人生本來就是波瀾不驚的,但王小波的文字總能掀起陣陣波瀾,為平凡的生活帶來一絲的變動。雖然無法從本質上改變生活的現狀,但是饒有趣味。比心靈雞湯更真實,比嚴肅文學更活潑。

  • 2 # 安小鍋

    有樂趣唄。我讀他的書有一本就叫《思維的樂趣》。

    我把書中篇什串聯一下,變成一段話。《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在研究《花剌子模信使問題》,而《關於崇高》它《拒絕恭維》。《沉默的大多數》,完成不了《人性的逆轉》。《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如果可以《跳出手掌心》,也就不難體味到《思維的樂趣》啦!

    為什麼推崇王小波?我覺得不是推崇這個人,而是推崇他的自由人文主義思想。

  • 3 # 香風飄玉蕙

    王小波(1952——1997),生於北京。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時代三部曲》即《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數》。

    為什麼王小波的文學思想如此受文化人追捧?因為他自己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就像在寫他自己。

    1、王小波的思想隨筆,常常在幽默詼諧之中,談論嚴肅乃至沉重的主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初讀使人覺得好笑,甚至有些滑稽;再讀不僅會發現它蘊含著嚴肅的思想內涵,還會讓人品味出其中的辛辣甚至悲憤。說的是豬事,實則講的是人世。作者與相關影片繁的生活瑣事做譬,引出重要的思想論題,這也是作者的議論深刻而不想枯燥的原因之一。全篇蘊涵著令人警醒的主題,即對聽任權勢和命運擺佈的否定與批判,對理性主義和獨立自由精神的讚賞。

    2、王小波本身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這隻豬其實就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這隻豬身上,體現了作者自嘲中的自許,又寓諷刺和批判於幽默詼諧之中。文章以夾敘夾議、虛實間雜的方式,談論作者在插隊期間所遇見的那頭“特立獨行的豬”,透過對豬與豬、豬與人的反諷式對照,凸顯和批判了文革時代荒誕的現實,並體現了超越歷史時代的啟示意義。文章語言犀利幽默,妙趣橫生,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

  • 4 # 文染墨冢

    “中國寫小說的,也就紅樓夢能及格。”14年前,老炮兒王朔復出,逮誰咬誰,曾扔出這樣狠話。有一天,別人跟他說,在你沉寂的這幾年裡,出來一個叫王小波的,人家都說把王朔給蓋了。

    王朔想也沒想脫口而出:“小波是好樣兒的。”半秒過後,他嚥了口吐沫接著道:“我也是好樣的,我們倆不存在誰蓋了誰。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著他更牛逼。他好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

    01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四歲過後,天真可愛逐漸從他臉上消失。

    九歲時,他就大概長成了岳母李克林口中“小波實在太醜了,我拿不出手”的樣子。從那以後,岳母與孔孟一樣,被列入到他小說裡經常調侃的物件。

    王小波有個脾氣暴躁,吼聲如雷的父親。他從很早就不讓孩子們學文科,理由顯而易見——在孩子們成長的時代裡,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風關了監獄,王實味被槍斃了。當然,他老人家也是屋內飲酒門外勸水的人,自己本身就是文科教授;但他經常坦白地承認自己擇術不正,不足為訓。

    就此,小波兄弟姐妹五個全學了理科,只有他哥哥王小平例外。

    七八年考大學時,哥哥是北京城澗煤礦最強壯的曠工,據說吼起來比他爸爸王方名的音量還大。無論是動手揍他,還是衝他吼叫,他爸爸自己都挺不好意思的,就任憑他去學了哲學,在邏輯學屆的泰斗門下當了研究生。

    王小波從小到大,身體不算強壯,吼起來音量也不夠大,所以一直本分為人。儘管如此,身上總有一股要寫作的危險情緒。

    13歲時,王小波開始跟著哥哥到父親的書櫃裡偷書看。那時候政治氣氛緊張,父親把所有不宜擺在外面的書都鎖了起來,在那個櫃子裡,有奧維德的《變形計》,朱生豪譯的莎翁戲劇,甚至還有《十日談》。櫃子是鎖著的,哥哥對他說,“我去捅開,你去承認,你小,身體也單薄,爸爸不好意思揍你。”

    哥哥王小平自認為閱讀速度奇快,有一次,他把王小波叫來,二人比賽閱讀,後來發現自己讀過一大半,小波已經讀完,兩人經過計算,發現原來王小波的閱讀速度,是常人的7倍。

    16歲那年,有天晚上大家都睡了,王小波從蚊帳裡走出來,用鋼筆在月光下的一面鏡子上寫詩,寫完趁墨水不幹又塗了,然後又寫,直到鏡面全部變藍。

    02

    同是16歲那年。

    上級號召青年到廣闊天地裡,“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王小波直到四十幾歲,也沒想明白自己的心臟是否因此更紅了一些。總之,他插隊去了3000公里外的雲南。

    農活間隙,王小波的手總是忍不住伸向彆著書的腰間。

    當年,插隊知青大多會在自己偷看的書外包一層“魯迅著”的書皮。不幸的是,王小波遇上一個無惡不作的軍代表,便是連“魯迅著”也不能看。為此,他給壞領導編了一個故事,描寫他從尾骨開始一寸寸變成了一頭驢,以洩心頭之憤。

    後來王小波發現卡夫卡也寫了類似這樣的事,有些不好意思,就學著卡夫卡,把那些作品燒得一乾二淨。

    王小波是自帶優秀作家氣質的人,敏感中夾雜幽默,孤獨中蘊含憂鬱,他總想和世界談談。

    插隊時,王小波已經長到了一米八四。大個子撅在水田裡,像沖天炮。姿勢已經夠奇怪了,還得插一整天的秧,腰都累斷了卻說是“後腰像是給豬八戒築了兩耙”。

    有一陣子,他每天要用獨輪車,推幾百斤重的豬糞上山。他以為這活難不倒他,哪知道幹了才三天,膽汁都差點吐出來。

    他仍不忘調侃道,“好在那些豬沒有思想,不然它們看到人類不遺餘力地要把它們的糞便推上山,肯定要笑死。”

    自少年起,王小波便看到這是一個無趣的世界,而有趣卻暗含其中,而他能做的就是把有趣講出來。

    愚蠢的人於世界曖昧,而聰明人於世界冷眼。

    在他的記憶中,這一段別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灰黑色時期,卻被他稱為自己的黃金時代。”

    03

    1978年恢復高考,26歲的王小波進了人大。

    在高考之前,小波面臨選科的問題。一般人多半沒有這個問題,大家或者擅文,或者擅理,可以擇其擅者而從之。而小波兩者都擅長,且兩者都喜歡,怎麼選就很傷腦筋。

    當時小波已經在和李銀河處朋友,銀河認為小波在文學上有極高天賦,力主他學文科,甚至跟他說“好好寫,將來諾貝爾文學獎是你的”。但這一主張違背王小波的家訓。他父親王方名鄭重地告誡孩子們:

    如果不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儘量離意識形態遠一點。

    後來小波去徵詢哥哥王小平的意見,哥哥說:“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如果得了假傳,在萬卷書間忙得屁滾尿流,還要當一輩子糊塗人。無論什麼時候,理工科的東西基本上屬真傳,而文科則未必如此。

    現在看來,王小波當時的選擇不無道理,倘若他入了文科,畢業後會一路進到文壇。

    像他這樣的“文壇外高手”,一旦被放到文壇內栽培,以他的心高氣傲,恐怕會覺得很不自在,也許會像魯智深上五臺山出家,動不動拿狗腿往和尚嘴裡塞,有時候再玩一出醉打山門,沒準會惹是生非。

    王小波彷彿能看到自己的未來,總之,他最終選了理科專業。

    什麼樣的靈魂就要什麼樣的養料,越悲愴的時候人就會越想嬉皮。

    而書便是王小波靈魂的全部養料。

    踏進大學門檻後,他發現有個同學跟他很像,都長得人高馬大,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而且都能言善辯,巧舌如簧。課間抽菸時,王小波主動過去搭話,後來才知道,這人叫劉曉陽,剛從內蒙插隊回來,二人不僅同班,還同宿舍,兩人老婆也竟然是中學同學,於是關係格外要好。

    此後的日子,每天吃完晚飯,王小波都要在校園裡散步,劉曉陽必在路口等他,伸出手臂說:

    “王兄請!”

    王小波嘴上說著:“請”。手臂已挎上劉曉陽的胳膊,二人像一對兒情人在校園裡遛起彎來,一路走,一路高談闊論,一度讓學校裡的人以為他們是同性戀。

    現在看來,卻有點古人坐而論道的意思。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百廢待興,“天下作家一浩然”的出版局面漸次打破。王小波和劉曉陽就像傑克倫敦小說《熱愛生命》裡那個剛被營救起來餓瘋了的生還者,不顧一切地尋找和藏匿食物,如飢似渴地到各處搜尋可讀的書。兩人每個週末回到宿舍,都帶回一捆捆剛買的書。宿舍裡放了幾個架子,擺的全是書。

    劉曉陽博古通今,擅長引經據典;而胡扯則是王小波的專長。晚上沒事的時候,總有人提議“走啊,咱聽王小波說書去啊。”

    晚上,王小波編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小羊,最後大家說把羊都殺了,老羊就喊“留小羊,留小羊是我兒。”劉曉陽是我兒。大家楞了半天,哈哈大笑。

    對於愛書的人來說。手裡有本好書在讀的日子,天天都像節日,王小波的四年大學,就如同過年一般。

    王小波一生除了身邊的李銀河,大概也就劉曉陽一個知己,兩個人的友誼一直持續了一生。

    04

    如果聊王小波,就繞不開李銀河,這是一個想抽菸,根本離不開打火機的問題。

    聊李銀河,時間要退回到王小波考上大學的前一年,1977年。

    當時的李銀河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胸大有腦,前程似錦。而那時王小波只是一名街道工人,說“前者居廟堂之高,後者隱市井之巷”一點兒也不為過。

    當年,25歲的王小波下鄉回城已經五年。先後在儀器廠和半導體廠做了五年的工人,但心中那股子寫作的慾火卻從未熄滅。

    有一天,王小波把剛寫的《綠毛水怪》寄去《光明日報》,經手的女編輯是李銀河的同事。沒出幾分鐘,看得她直掉眼淚。李銀河在旁邊納悶兒,接過來一讀,登時心中一緊,心口像是被什麼東西揪住,30年後,她還清晰記得那一瞬的感覺:

    “寫作手法雖然稚嫩,但卻有什麼東西深深撥動了我的心絃。”

    從此,她記住了這個名字——王小波,一個娃娃臉的名字。

    接下來,李銀河藉著一次工作當口兒到王小波家。明裡去問小波父親一個學術問題,實際卻是會會這位光是文字就讓她揪心的王小波是誰。

    這一面,不說是失望透頂,起碼也算斷了李銀河心裡那點悸動的念想。後來,據李銀河回憶:

    “當時真是嚇了一跳,沒想到這麼醜。”

    “不但醜,醜中還帶著一點兇樣。”

    可沒成想,幾天之後,王小波找上門來,以還書為由,堵在光明日報門口。二人見面後大談文學,天南海北。正談著火熱,王小波來了一句:

    “你有男朋友嗎?”

    李銀河當時剛分手不久,只能如實相告“沒有。”

    王小波接下來一句話,生猛了得,幾乎是嚇了李銀河一跳。“你看我怎麼樣?”

    李銀河一回頭,滿眼裝滿的都是那張醜臉,嚇岔劈了。

    多年以後,李銀河每想起這件事,還會羞澀:“那才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呀!”

    之後的日子,李銀河不斷收到小波寄來的情書。

    “你的名字美極了。真的,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世的了。”“小波望著滿天星斗,念著“銀河”的名字:“滿天都是星星,好像一場凍結了的大雨。”

    李銀河念著念著,淚水淌了一臉。王小波在追女孩方面,像寫小說一樣天賦異稟。

    最終,李銀河沒能扛住小波的熱烈和率真,兩人就這麼相戀了。

    在一起後,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兒,李銀河就跟王小波提分手。王小波一直不懂為什麼,追問下去,李銀河憋不住了說:

    “你確實長得太難看了。”

    王小波卻說:

    “我要去爬蟲館和那些爬蟲比一比,看看我是不是真有那麼難看。”這一下子可把李銀河逗樂了。

    一來二去,王小波總是能用自己的有趣,讓李銀河化掉心底那些對長相的不滿,從而讓李銀河愈發地崇拜起王小波來。

    這個世界,好女人都異常矯情,有人被才華吸引,有人被有趣吸引,還有人被內心坦蕩吸引。而王小波長相比內心坦蕩、才華出眾、有趣天成,李銀河扛不住。

    說句不負責的話,他們如果不在一起,那就太傷天害理啦!

    大學期間,王小波和李銀河結為夫妻。二人沒有辦酒,雙方父母各自擺了一桌,就草草了事。

    既然靈魂都可以當飯吃,那還要啥腳踏車呢。在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中,兩個人從不在乎形式。

    05

    到了1982年,李銀河申請去美國學習。

    當年的出國政策,是大學畢業後至少服務兩年才能申請,也還沒允許夫妻二人同時出國。夫人一走,小波成了留守丈夫,過回光棍的日子,只得終日以書為伴。

    屌絲青年寂寞多,那兩年,王小波坐在臺燈下,熬夜寫作,苦悶上頭,最後把長相弄得更加坦蕩了。

    兩年後,王小波終以伴讀身份去美國尋老婆。

    1984年,剛到美國的王小波英語慘不忍睹,經常聽不懂人家在說什麼,只好灰溜溜去錄影店裡租影碟,回家苦練,看了將近一千部美國電影。

    後來,英語說得稍有長進,學業卻不順暢。在語言學校時,外國老師告訴他:

    “你不是要上學,而是要資助!我們系要削減,現在連同事的飯碗都保不住,沒錢管華人。”

    之後,王小波聯絡了一大批學校,只等來四個回信,三個拒絕,一個同意,且自掏學費。沒有錢,他動了打零工念頭——去餐廳做服務員。

    到了餐廳後,王小波什麼也不會,只能在後廚刷碗。下班後,他看見美國服務員像一群豬一樣吃剩菜,且吃的津津有味。

    “即使在叫作天堂的美國,依然有那麼多的人活得沒有尊嚴。”

    王小波不願意過這種生活,他厭惡極了,與豬同行,你會覺得走到哪裡,都像是豬圈。

    回到家,王小波很失落,而李銀河不聲不響走過來,捧著他的那張醜臉,對王小波說:

    “你踏實在家寫小說吧,我來想錢的事兒。”

    那個年歲出國留學的人,除了像劉索拉那幫被國家送走的,沒幾個能拿的出錢來上學。當年王小波兩個人在美國期間的生活費,還是全靠李銀河的400美元獎學金,日子過得真難。

    有一段時間,哥哥王小平也看不下去了,對李銀河說:“小波靠寫小說沒法維生啊。”而李銀河卻很堅定:

    小波是天才,文學才能荒廢了太可惜,而文學是他的命,不寫小說,他就是行屍走肉,那樣的話,即使物質生活水平再高也沒有任何意義。

    在李銀河的庇護下,王小波的美國4年,大把的時間都在積累知識素材。他先是看遍了羅素著作,後來又讀遍西方哲學,終日沐浴在“歐風美雨”。

    之後,王小波看書專挑野的看,再後來,他雜文出版後,一些老朋友問他是哪裡聽來的這麼多有趣故事,他說“都是在美國圖書館的禁書區看的。”

    此外,這4年裡,他還寫出了《唐人故事》,完成了大量《黃金時代》的寫作架構。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銀河的堅持是值得的。

    06

    青年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勇氣,和他們的遠大前程。

    1988年春,王小波夫婦回國。李銀河去了北大當博士後。小波在北大當幫閒講師,教研究生使用社會統計軟體。

    三年後,王小波又厭倦了,扔下一句“在北大混的沒勁,我要到人大去。”便離開了銀河所在的學校,回自己的母校任教。

    那段時間,小波自己都覺得活得窩囊:

    “我老婆當教授,我狗屁不是。哀樂中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罷。”

    每到這時,李銀河又會像母親一樣,用情地捧起他那張醜臉:

    “小波,好好寫小說吧,你是無價之寶。”

    人世間真的就是一種庸俗勢力的大合唱,誰一旦對它屈服,那就永遠沉淪了。

    當時也許李銀河自己也沒想到,她庇護的不只是自己的愛人,還有中國的文學。事實證明,不論她對王小波的愛,還是她對中國文學的期待,都沒有讓她寒心。

    到了1992年初,《黃金時代》終於在臺灣發表並獲獎,獲得了聯合報25萬臺幣。在過去的十幾年,王小波好像是個在黑夜裡趕路的人,前方沒有一點燭火,只有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

    《黃金時代》發表好像給他看到了一點希望。拿到錢後,他馬上從人大辭職。

    此後,便一門心思在家寫作。

    之後4年,他並沒有得到他應有的成功,相反的是挨在臉上的巴掌遠比響起的掌聲要多。

    這個自立山頭兒的自由撰稿者,始終是個遊離在文壇之外的局外人。在香港,《黃金時代》被改名為《王二的二三情事》,被當作黃色小說刊登。後來幾年裡,大陸的出版社更是隻發表了小波的幾篇雜文。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俗人,你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越久,就越會發現大多數人的一生如同夢遊。審美如此、讀書如此、人生亦如此。

    07

    到了1996年,一個叫李靜的研究生畢業被招到文學雜誌社。上任第一天,她就打了雞血似的給王小波寫了一封信。

    “王老師:我可能要從您的作品愛好者升格為文學責編了。我已到《北京文學》當編輯,把最好的小說留給我吧!”

    同年8月,她來到西單老教育部大院一座筒子樓,王小波頭髮很亂,依然愛笑。

    當時王小波寫了幾個長篇,試過幾家出版社,都不接受,還有的被認為思想有問題。“有一編輯說我在小說裡搞影射,還猜出了在影射誰,我有那麼無聊嗎?”

    聊天時,王小波總愛苦笑。

    可李靜很堅持 ,問能把“思想有問題”的小說給我看看嗎?我怎麼專好這一口兒呢?”王小波樂了:“行,你拿去看看,發不發都沒關係,長篇哈,光這篇幅你們那就夠嗆。”

    王小波用針式印表機把書稿打印出來,從紙頁摺疊處輕輕撕下,交到李靜手裡。李靜低頭一瞧,扉頁上寫著:

    “紅拂夜奔”。

    李靜把書稿抱回家,邊看邊怪笑不止,最後竟然笑出了豬聲。

    幾經周折後,李靜所在雜誌社終於妥協到發表,提出的條件是字數需要從18萬刪到3萬。

    王小波忍了,一口氣刪下了“王二”所在的主線,留下紅拂的故事,遞交上去。

    而李靜心有不甘,私藏下《紅拂夜奔》全稿,交給在文學系讀研究生的朋友傳看。那哥們讀完,聲稱“三月不知肉味”,又給同宿舍的哥們傳看,一時間在那個小範圍內,“無人不談王小波”。

    可兩週後,連三萬字的書稿也被退回,理由是書裡內容出現了牙籤和避孕套。

    當時,王小波大量壓箱底的作品,都和《紅拂夜奔》有著相同的命運。比如同性戀題材的《萬壽寺》,舞臺劇《東宮西宮》,《似水柔情》……每一部都巧思密佈,心血用盡,結果都是一樣,發不出來。

    王小波說:人活著都是為了要表演,所以才失去了自我。即便無處可去,也要永不屈服。我堅決不改了。我寧可寫有滋有味發不出來的東西,也不寫自我約束得不成樣子的文章。在此我毫不謙虛地說,我是個高層次的作者,可是有些人卻拿我當十六歲的孩子看待。”

    小說發不出來後,王小波一個人去考了個貨車司機駕照。他自嘲道:

    “以後活不下去,就當個貨車司機吧。”

    08

    可他終歸連貨車司機都沒有當成。

    1997年4月10日,晚上11點半,鄰居突然聽到小波屋裡傳來兩聲慘叫。第二天下午,鄰居還不見小波出門,覺得不妙,便趕緊推開了小波房門。只見小波倒在地上,身體已經冰冷。

    第二天,去美國做訪問的銀河接到了姐姐的電話:“小波出事了,快回來吧。”

    從機場回家路上,李銀河腦海裡跳出的畫面,全是小波去年10月在機場送別時的樣子。

    “他用勁摟了我肩膀一下作為道別,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小波去世後,李銀河找了許多墓地,悉數橫平豎直,都不能令她滿意。後來,她找到昌平佛山靈園的一塊天然大石,天然,不羈,恰似王小波的性情。

    王小波生前一點名頭,是靠著雜文打出來。但對於他自己來說,你要是評價他“王小波是個雜文作家”,相當於拿鐵棍子戳他的肺管兒,因為小說才是王小波的命根子。

    更荒誕的是,王小波去世一個月後,他一生最看重的時代三部曲得以發表,只是小波已經長眠。

    一切都來得太晚了。

    人世間最可憐的人,最可憐的事,莫過於當他躺在墳墓裡,而他的作品卻得以流傳。

    其實說來並不誇張, 20年內,太多人喜歡王小波,喜歡王小波相當於喜歡那個叛逆、特立獨行、恪守內心、追尋自由的自己。

    前兩年,有人問李銀河:"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問王小波一個什麼問題?"

    李銀河說:早上我去給小波掃墓的時候,有一些讀者在墓前放了鮮花、二鍋頭或者煙,有一個人放了一篇王小波的文字,一隻蝴蝶就一直貼在上面。我很想問問小波:你走得太急了,你走後,時代裡每一個人都在變,太多人沒有靈魂,而你呢?你的靈魂還在不在?

    人的外表,其實什麼都不是,皮囊而已,在時間裡,皮囊終會老去,最後所有的光鮮都會被褶皺吞噬,而靈魂不會,這靈魂裡包括你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還有你一生的思考。

    就像王小波生前對人生的註解:

    我活在世上 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 遇到些有趣的事情 倘若我能夠如願 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 5 # 曉曉vicky

    王小波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最特立獨行和最具有獨立思想和獨立精神的一位文學大師,他的很多作品都讓人耳熟能詳:《黃金時代》、《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界》等,都講述了一個個懷抱朴素哲學態度的主人公,在不同時空中所遭遇的荒誕遭遇和灰暗處境。他們智力超群,求知若渴,內心叛逆而與世無爭,只想在平淡的人生中,做自己想做之事。這些主人公並沒有多麼高大的志向和多好的道義美德,但生活中發生的種種荒謬和滑稽之事讓他們悲觀失望,但也欣然接受。

    王小波

    1952年王小波生於北京,曾經當過知青、農民、教師和工人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浪潮中,很多人都受到運動的衝擊,特別是知識分子遭遇到嚴峻的政治考驗,他們很多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以致失去社會地位和個人尊嚴。王小波以一個觀者的身份,對當時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他的作品語言樸實無華,但真誠而不造作,非常能引起讀者共鳴。

    透過王小波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對人性的複雜和幽暗給予了細緻入微的刻畫,他的作品充滿強烈的批判意識,深處灰暗又無奈的境地,同時又不失幽默和樂觀精神。這可能也與他本人所受的教育和他自己的經歷有關。

    王小波和李銀河

    高曉松曾說:王小波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

    王蒙說王小波是“難得明白”,說他“能用書本上的知識廓清實際生活中的太多的糊塗,明白真實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又說“他爭的是個明白,爭的是一個不要犯傻不要愚昧不要自欺欺人的問題”。這個“明白”很不容易,它有一個哲學基礎,主要就是羅素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義傳統。許多看似艱深的問題,王小波能用最平常最好笑的話講出來,而不是板著面孔,讓自己和讀者隔著遙遠的距離。對於日常生活當中的謬見,他就用歸謬法、類比法,引申出其荒唐與可笑之處,而真理就在讀者會心的微笑中顯現出來。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可見這種評價之高。

    王小波

  • 6 # 孤崖青松

    提起王小波,總會掛著若有似無的笑意。他的臉醜的,讓人發笑,他以一種自嘲有趣的方式打出自己的旗號。

    很難想象,有思想,睿智和自由的氣息,混雜搞笑幽默的非正經,能如此完美的結合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不一樣的王小波,思想特立獨行,遊走於非主流邊緣。

    西方文化的影響

    主要受羅素經驗理性主義和福柯的權利理論影響。

    王小波大量閱讀過西方文學,包括奧維德,薄迦丘,拉伯雷,奧威爾等等數不勝數的優秀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明顯的後現代主義特徵,非線性敘事,空間敘事,自我意識凸顯等風格,探索了文字創作的新形式,影響了很多知識分子。

    羅素的經驗理性主義和科學相對應,平等自由理性,反對一切權力的束縛。在他的《紅拂夜奔》《萬壽寺》時代三部曲中都有所體現,這裡就不一一分析了。

    福柯的權利理論,成為王小波批判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一塊強有力的離石。他深刻思考當代"權利"的執行方式,由傳統的對人的壓迫轉變為對人的控制。獨特的思維方式,刻畫出一個個怪異荒誕的場景,離不開權利理論的指引。

    知識分子的困境

    任何作家的創作都根植於當代社會和時代的土壤。王小波深受"文革"的影響,文革是非理性的,而代表智慧和理性的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和前途遭遇很大挑戰。無論是《白銀時代》還是《黑鐵時代》,王小波揭示出了傳統文化荒謬的生存體現,並做出了批判。

    傳統文化以儒家道德倫理為主,用道德的價值觀看世界,缺乏科學理性的態度。他認為,知識分子有責任幫助社會,宣揚自由和理性,而不能"建立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

    對於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令人羨慕的情話

    王小波還有一個天賦異稟的功能,就是會撩妹。他的情話,讓我歎為觀止,連呼大神。

    我把我整個的靈魂都給你, 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 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它真討厭,只有一點,愛你。

    不服不行啊,這境界,望塵莫及。

    總之,王小波思想獨特,又比較黑色幽默,正如他妻子所說,一個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

  • 7 # 天碼星文史趣談

    記得我最早看王小波文字的動機是聽人說他的情書寫的好,我覺得很好奇,就搜了他寫給李銀河的情書看了一下,結果這一看讓我一晚上都笑出了豬叫聲。他的情書不像很多文人寫得那麼詩意,也不像大多數人把情感寫的那麼隱晦,他是直接赤裸裸的表達,再加上自嘲式的幽默,把那份真摯而又單純的情感表達的蘇到骨子裡。

    “你的勇氣加上我的勇氣,對付這個世界應該夠了吧”“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我現在不壞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我們應當在一起,不然就太傷天害理了!”“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我只求你告訴我,我到底能不能得到你。我還不算太笨,還能幹好多事情。”

    然後我迫不及待翻了他其他作品,看了他《沉默的大多數》散文集,這一看又讓我愛不釋手。他的那份幽默,那份對心靈的通透是那麼的純潔,嚮往自由的渴望是那麼的強烈。他是理性的,理性得很透徹,對當時社會上的不理性進行了強烈的諷刺。在他的人生觀裡,自由、有趣、理性就是人生的意義。

    “假如一個人每天吃一樣的飯,幹一樣的活,再加上把八個樣板戲翻過來倒過去的看,看到聽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一輩子很長,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什麼樣的靈魂就要什麼樣的養料,越悲愴的時候我越想嬉皮。”“人該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別人手裡的行貨。”“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而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我們的生活有這麼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這輩子我幹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如果說這個世上只有2種人,一種是有靈魂的,另一種是沒有,那麼王小波無疑是前者。

  • 8 # 實在是看不慣了

    王小波這一代的文化人大都是以時代的受害者和西方文化的跪拜者思維和寫作的。王小波算是比較幽默和深刻的,年輕時也驚為天人,後來才慢慢意識到其偏見之重,把個人的經歷和一個時代的印跡當作文化和民族的劣根性。正如金燦榮教授點評日本人,把暫時的工業化的優勢當作文化的優勢,進而發展到種族歧視。可悲的是國內一批所謂的知識分子還在賣力的為這種言論吶喊助威,查詢各種文獻來論證中國文化的低劣。這些人終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中國文化則涅槃重生後大放異彩,證明這些人的眼光之狹隘和侷限。

  • 9 # 面壁者執劍人

    一輩子很長,要跟一個有趣的人在一起。

    有趣的生活才值得一過。

    ——王小波

    王小波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特立獨行的作家,他以獨特的語言書寫了生活的省思、時代的荒謬,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王小波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小說作品,如《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萬壽寺》、《革命時期的愛情》等,可是他生前卻無人知曉,直到死後才名聲大噪,在文壇上掀起了一股“王小波熱”,引發了“王小波研究熱潮”。

    王小波的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作品的有趣性,可讀性,是吸引無數讀者的重要因素。其趣味的獨特性在於作品中獨特的知識構成,思維的樂趣和澎湃的詩意想象。除了有趣他的作品還富有深刻的哲學意味,比如他的那句: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前顯赫,死後無名。另一種是生前寂寞,死後哀榮。 而王小波屬於後者,他生前特立獨行,完全遊離於體制之外,並不算一個真正“作家”,只是業餘作者,幾乎默默無聞。

    生前世人欠他的,故後得到償還。他受到無數人的頂禮膜拜,不論喜歡他的、支援他的,還是揶揄他的、非議他的,至少世人重新審視了他。 如今,有點文學常識的,說不知道王小波這號人,會被人鄙視的。

    高曉松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稱之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且甩開第二名很遠。” 林少華將他稱作“真正敢講真話的人”,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曾經採訪過他的李靜說:“我敢打一百萬的賭,他的作品將是被後世反覆閱讀的不朽之作。”

    王小波的文學主張是追求有趣,他是這麼做的,而我們也從他的作品裡感覺到了有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你會時不時的掩卷大笑,因為確實很多的時候有的情節太有趣,文字太幽默。

    透過不斷的努力王小波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創作理想,完成了自己追求有趣的文學主張。

  • 10 # 獨上蘭舟

    追捧王小波的人很多,真正讀懂他的人不多。我曾經說過:“在我的認識中,莫言是鄉土作家,餘華是市民作家,殘雪和王小波一樣,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作家,他們的作品是寫給知識分子讀的。”王小波是中國作家中難得的高學歷,他的文學風格嚴謹風趣,文學品味和格調遠超常人,受到文化人的追捧也是自然而然的。

    要說王小波,可以說很多,這裡,只我用幾個關鍵詞來闡述我對王小波作品的理解。

    一、語言文字

    讀書是要講究的,文字是分“質地”的。一篇優美的文章,首先是文字美,能讓讀者迅速的進入閱讀狀態,沉浸其中。王小波的語言文字是被公認的白話文精品。高曉松說過:“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王小波自己也說:“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彷彿來自星星。”王小波的文章,習慣用短句子,跳躍著一種節奏,同時追求語音的美感,讀起來像詩,完全可以做現代漢語言的教科書。

    “什麼樣的靈魂就要什麼樣的養料,越悲愴的時候我越想嬉皮。”

    二、邏輯

    王小波的小說風格是黑色幽默,和他人不同,他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維,別人寫小說是用想象,而他卻用邏輯推理。最出名的是《黃金時代》,就是幾道證明題:“陳清揚是不是破鞋”“王二是不是存在”等等。

    陳清揚要王二證明他們清白無辜,王二說要證明這點需要以下兩點成立:“一,陳清揚是處女;二,我是天閹之人。這兩點都難以證明,所以我們不能證明自己無辜。我倒傾向於自己不無辜。”王二的說法像個無賴,但他確實是邏輯推理。

    這樣的邏輯當然很荒誕,不過正是那樣荒誕的歲月才會存在這樣荒誕的邏輯。王小波就是用這樣的邏輯來建立悖論,形成他自己的黑色幽默。就像他說的偉大友誼,你說真的就是真的,你說假的就是假的。

    三、有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眾所周知,有趣是王小波的又一個標籤。王小波在《思維的樂趣》中寫道:“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他的文字讓人感受到有趣生動。

    這種有趣不僅表現在文字上,更是在他所有的文章內容裡,他所展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都是追求自由和新奇,反對低智、偏執、思想貧乏。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情,倘若我能夠如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整體而言,王小波的文章首先能讓人在閱讀中獲得快感,並在快樂後陷入思考,他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價值都是當代中國少見的,所以才會受到那麼多文化人的追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持式電能質量分析儀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