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隔1

    最怕理財的概念不正確,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理財的本意,防止通脹,資產縮水閒置。注意這裡說的很清楚,不是掙錢,別告訴我防止通脹也是掙錢,這樣的言論容易把人帶偏。同樣重要的是資金資產的安全,不是誰誰誰的承諾,也不是高收益的誘惑,而是隨時可以兌現賠付使用的安全。在這兩點的基礎上,再考慮行業發展,專案的回報率,職業經理人的道德操守及能力。如果你本著賭一把高回報的想法搞理財,恰恰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盤中餐,成孕育騙子的沃土。理財最理想的方向是,優質資源短期缺少資金,這就需要自己 財運及機會甄別。總之理財需要知識與見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的活動。

  • 2 # 錢道財經

    個人理財,最怕本金都虧完了。大多數想透過個人理財的,都不會選擇去存銀行定期,覺得跑不贏通貨膨脹,嫌利息低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地方企業債等,這些大多在產品發行宣傳DM單上印刷出8%,9%,甚至12%以上的高年化收益率,很多人就信以為真了,殊不知,有的產品最終不僅沒有實現正的收益,而出現虧損,甚至連本金都拿不回來的情況。就好比過去的P2P網際網路金融一樣,有的專案主資金鍊斷鏈跑路了。

    接下來,炒期貨,炒黃金,炒外匯,炒股票。先說炒外匯吧,國內正規的可以炒外匯的渠道只有正規銀行的外匯實盤,有的銀行還有外匯期權,如下圖:

    但是國內絕對沒有正規的外匯期貨平臺,很多所謂的外匯期貨(常說的炒期貨)是歪平臺、虛擬盤。即使國內的外匯實盤風險還是比較大,只不過比股市的波動小的多而已,但是外匯期權風險就非常大了,可以做多或做空貨幣對,方向錯了,合約沒有到期就可能為0了,也就是說,買錯了本金都沒有了,如下圖:

    而且外匯期貨的手續費很高,只是銀行收取的,說白了,你炒外匯期權就好比把銀行作為對手盤,你要贏了銀行是很難的,當然,通常還是有一些機會,但是要善於等待。

    再說炒黃金,國內最正規的就是炒銀行的紙黃金。其次就是期貨公司,炒期貨黃金。市場面還有一些炒現貨黃金(所謂炒貴重金屬的平臺)的,但大多也是歪的。

    至於,炒期貨,很多人一聽都覺得這個好可怕,所以炒期貨的人比炒股票的人多的多,而實際上,炒股票虧錢的人,太多太多,畢竟A股不能T+0,不能做空,對多數散戶來講,沒有對沖工具,在我看來,或許炒期貨遠比炒A股的好!

    最後說說炒股票吧,中國股民上億,而股民作為韭菜一輪一輪的被收割,都是報著發財夢來,最後發現自己的股票是底下還有底,層層上套,越套越深,底部下還有18層地獄。很多個股被骨折了又打折,如下圖:

    總之,對於理財,我的觀點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莫要輕易個人理財,讓更專業的人去做!

  • 3 # 觀殊

    個人理財最怕的是跟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跟風去做投資的大多數都虧了。

    說一個真實的例子吧,2014年7月左右,當時有一個人問我,說現在能不能開戶炒股,我說可以,現在指數大概在2000點左右,如果能啟動一波牛市,可能會漲到3-4000點。可能是我說的有點多,畢竟意味著翻倍嘛,於是這個人開始有牴觸情緒,說:“我才不信呢,現在2000點,根本沒什麼人買股票,你告訴我要到4000點,怎麼可能。”於是第一次見面後,此人訕訕離去,嘴上還唸叨著我是騙子。當然,我一笑了之。

    2015年2-3月份的時候,這個人又來找我,問我現在能不能做股票,我說現在指數已經漲到3200點了,可能還能再漲一點,暫時還可以做,然後這個人又開始和我說,“我聽身邊的朋友說近期做股票都賺錢了,我才不相信賺錢那麼容易呢,我不上當。從2000點漲到3200點了,都漲了這麼多了,還能漲到哪去?”這個人第二次離開,我第二次一笑了之。

    第三次,在2015年5月份左右,當時指數4300多點了,這個人終於心動了,準備開戶,我說,“哥,我建議你別來炒股了,現在已經到了比較危險的時候,指數漲到這個位子隨時可能要調整向下了。”這個人很生氣,依然嘴裡嘟囔著我是騙子,說,“別人都在賺錢,你不讓我賺錢,我找別人開戶去。”

    後來這個人再也沒有出現過,結果大家都知道的,2015年牛市最高漲到5178點。這個人本來有機會在相對低點(2000點的時候)進場,可惜他錯過了,中間依然有機會,但依然還在觀望,等實在按捺不住的時候,就是去接盤的時候了。

    另外一個案例,2015年我去母校參加畢業十週年聚會,同學聽說我的職業都來問指數漲到什麼時候會到頭,那時候股市已經漲的很高了,我當時就指了一個同學,這個同學前一天晚上告訴我,這輩子絕對不買股票。關係好,所有說話沒有顧忌,我直接指著這個同學告訴另外的同學,說“當XX買股票的時候就是高點。”

    這位宣稱絕對不買股票的XX同學,在某天問我,中國中車從快40元跌到20元了,我能不能去買點?我說,“別去,還要跌,一般這種從哪漲起來,就可能要跌回哪去。”

    過了段時間,我聽別的同學說,這個XX還是買了中國中車,成本20元附近,然後XX決定一直拿到回本,大家可以看看中國中車現在的價格。

    上面的兩個例子都是十分真實的案例,為我親身經歷,同樣的,大家應該也聽說過當年中國大媽奔赴香港搶黃金是吧,結果呢?那時候金價最高450左右,至今都還沒有解套吧。

    投資,說白了就是供求關係,當大家都去做某一類投資的時候,雖然剛開始供不應求,但很快就會形成生產過剩,一旦出現拋盤,最後接盤的必然遭遇很多損失。先知先覺的資金早已賺得缽盆滿滿,後知後覺的人進去接盤那些先知先覺的人就止盈離場了。

    更加常見的是,很多人聞基金色變,一聽說基金就說不買不買,之前買的基金沒賺錢的。對啊,為什麼不賺錢?都是4500-5000點看著別人買了基金賺錢後才去買的,那麼高的位子不虧錢才怪。

    所以,個人理財最怕的就是跟風,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別人賺錢後在去做那一類投資的,結果大機率會虧,只有提前一步,在某個投資還沒有太火之前去參與,才有機會賺到錢,大家可以回顧一下自己的投資史,自己在投資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上面所說的一些情況呢?

    想要投資成功,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或許大家當下都不敢的投資才是勝率最大的投資,老話不是說了嘛,股市什麼時候見底?當散戶都不敢買股票,聞股色變的時候,就是最佳的買點。早些年也有文章說過,上交所外面賣報紙的大爺怎麼賺錢?買報紙的人多了就不能買,當某天沒人買報紙了,交易所裡沒人了,就說明股票可以買了,都是一個道理啊,只是這天下有幾個聰明的投資者呢?希望看完我的文章,你能成為這個聰明的投資者之一。

  • 4 # 牛大晶

    若論“最”的話,我覺得最怕“跟風”。

    別人都說好的未必適合你

    俗話說得好,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王者榮耀選個英雄還要考慮陣容搭配,根據對面英雄決定出裝順序。咋做個理財這麼謹慎的事就非覺得別人買的都好呢?

    再舉個真實的理財案例

    同樣做的基金定投規劃,一位客戶僅投了1期就開始觀望,後面不再按期投入;另一位客戶則持續定投。在2019年7月15日這個時點上,前一位客戶本金1000元,虧損12元。後一位客戶收益如下:

    當然這種不瞭解投資原理,僅僅看到別人投資收益好就試探性小額跟風的行為還是比較謹慎的。(在此鄭重建議,做基金定投要堅持,想試探性跟風,可以採取降低定投金額的方式,而不是把定投直接改為一筆投入。這是兩種投資方式。)

    更要命的是“我看見別人都買了,我也要買”的這種跟風。前陣有位姐姐,跟我說投資了在公園宣傳的某私募基金公司,到現在好多人本金未收回,她也很擔心自己的本金。我問她知不知道這筆資金的去向,她說可能是去做專案了,具體什麼專案不太清楚。最後告訴我說“我連銀行理財都不買的人,買什麼私募基金。”

    講真,衝動決策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有,但是做一個大額的理財決定,一定要先找信任的專業人士分析一下,比如說我。不是某一種投資方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比如養老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等。也不是適合別人的投資方式也適合咱,比如1萬對人家來說是個零花,對咱來說是全部身家。

    最後我想問問,理財跟風這塊,你都有啥慘痛教訓呢?說出來讓大家慘痛一下…

  • 5 # 孫志平o

    個人理財首先要使用個人的,先前不能借錢離開,畢竟很多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如果理財產品發生虧損,這時會嚴重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在理財的時候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只有心態好才能賺到錢。

    理財要根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選擇理財產品,市面上基本理財產品有基金,國債,股票期貨,黃金白銀,原油等等吧。還有那些高風險理財產品收益也高。一樣風險低的,收益低,風險高的肯定收益就高。

    理財的時候。要注意看清楚理財產品有沒有封閉期,在封閉期內使用者是不能把投資款取出的,必須到期後才能結算。所以說大家使用閒錢理財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過不過大多理財成天還是可以隨時收回了據具體的看合同怎麼約束的。

    普遍理財產品有幾種形式有穩健型平衡性普遍理財產品有幾種形式,有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機進行投資時,風險是依次升高的。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必須透過正規的途徑。

    任何一種理財產品都是有一定任何一種理財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該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實際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不要說因為看到收益盲目買風險大的,有時不能看高收益理財就買進,詳細情況要了解清楚,不要貿然買進,畢竟都是大家辛苦錢。

    投資有風險, 理財需謹慎。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6 # 金聖命理學

    個人理財,最怕眉毛鬍子一把抓。也就是不能亂投資。

    在理財之前首先要搞明白兩點。

    第一點就是要對自己的風險偏好型別作個測試,比如自己到底是屬於保守型,還是激進型,還是穩健型。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在理財之前也一樣,先把自己的性格各方面瞭解清楚。

    第二點就是要清楚自己手上的資金可以運用的時間長短。比如可以投資一年,或者是十年還是幾天?

    時間和風險偏好都瞭然於胸之後就可以設計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比如資金可以長達十年以上且是穩健型,則可重點配置指數型基金加價值投資類股票。如果是激進型,則可配置成長類股票加期貨。保守類則可配置債券等等。

  • 7 # 康愉子

    我覺得最怕的是還沒準備好就開始隨便買。

    很多人說到理財,先想的是有什麼產品,可以買什麼產品。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誤區吧,被推銷的琳琅滿目的產品,弄花了眼,看不到自己真實的需求了。

    理財和投資其實是兩個不太一樣的概念,我覺得理財更是一種綜合的財富管理。培養理財能力,首先要改變的是生活習慣,尤其是與消費相關的習慣。

    做什麼事情,都是先從存錢開始的,有了本金,也有所謂時間和複利的魔力。

    而在最開始的財富積累階段,消費顯得尤其重要,知道錢應該花在什麼地方,能在未來帶來增值的機會;知道哪些錢花出去就是打水漂沒了。

    然後是賺錢的能力。有時候我們容易把投資能力和賺錢能力混為一談,覺得,只要有了一些本金,那就透過股票,自然能賺到更多。

    但其實,很多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可能更有潛力,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也應該瞭解自己的能力範圍。投資這件事,入門看起來很容易,但最後真要賺到錢,很難,要求很高。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在牛市了賺了,再熊市又還回去了。

    所以,理財概念裡的投資,往往是在專業能力之外,培養做一些基礎的資產配置的能力,比如透過基金、理財產品、債券、黃金等各個大類品種的配置,賺到不錯的收益,抵禦通貨膨脹,而不是一開始就說自己去買股票,去做創投。

  • 8 # 生哥理財

    個人理財最怕的是踩雷,顆粒無收。

    理財是錢生錢的遊戲,你盯著別人的利息,別人卻盯著你口袋的本金。現如今理財工具花花綠綠,數不勝數,但本質不變,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許多人不願把錢存在銀行,通貨膨脹使得存款縮水。但自身金融理財不足,被銷售人員一忽悠就下重金購買理財產品,結果本金打水漂。

    以P2P理財為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半年各地監管機構及行業協會已公佈清退、失聯網貸機構289家。機構一不對勁就跑路,老年人的退休金,中年人的養家錢,青年人的老婆本一下子就被帶走了。即便後續追回來,往往被機構揮霍了,受償比例往往不到一半。以高額的收益做誘餌,很多人自動上鉤。我們事後分析下,承諾年化率12%的收益,加上公司每年正常的經營成本,投資人資金的回報率往往要超過20%,才能覆蓋成本實現盈利。回報率如此高的專案只有在高利貸和股市中才能實現,因此在A股漫漫熊市中,這些理財產品一個個接著爆雷。

    相信這樣的道理,很多人事後都懂。我還是說點乾貨,把我自己的理財方法分享下:

    一、激進型風格投資者:A股的大門為你敞開,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等任君選擇,這種理財方式只適合極少數投資者,我不推薦;

    二、穩健型風格投資者:家庭收入除去日常支出後有剩餘資金,標重點,剩餘資金;將這部分資金分成三份,一份用於購買年化率在3%到5%的理財產品,這種理財產品可以直接在銀行櫃檯諮詢;第二份資金分成三份,用於購買年化率7%到12%的短期理財產品,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最好不超過半年;第三份資金作為長期資金,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最好是完全複製的指數基金,以滬深300、中證500為投資標的,投資原則:分散投資、定期投資、低位加倉位,高位減倉位。以滬深300為具體例子,在4000以下每月加倉位,在4500附近加倉位同時適當減少倉位,在5000以上只減倉位,不加倉。

    三、保守型風格投資者:以老年人為代表,一半資金用於購買銀行定期存款,一半用於購買年化率在3%至5%的理財產品,不要跟著年輕人瞎折騰,穩健投資才是正道。

  • 9 # 禪壹

    個人理財,最怕是什麼呢?我認為對於個人來說,理財的款項,都是辛苦錢,血汗錢,好不容易攢起來,存銀行利率太低,都願意去做其他理財產品。因為大家賺錢都不容易,所以資金的安全性則成為了大部分人的首要選擇。

    那麼理財應該注意什麼呢?

    1、不要被高收益理財產品所誘惑

    大家要切記,高收益的背後往往是高風險。從來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投資理財也是一樣。你不要被高收益的噱頭所誘惑,這些高收益往往是誘餌,只要你把錢一轉入到他們賬戶,你就徹底上鉤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超過1分的利息,也就是年利率12%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年利率超過24%,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現在實體生意大部分利潤沒有多少,除去各種成本費用,能有10-20%就已經相當不錯了,這還只是生意好賺錢的,要知道,很多行業現在是不賺錢甚至賠錢的。

    另外很多P2P產品都是高收益的,但是幹不下去跑路的佔了絕大多數。即便是那些號稱有什麼什麼投資,什麼什麼背景的平臺,也經常被暴雷。

    因此,大家要擦亮雙眼,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欺騙!

    2、儘量不要選擇不熟悉的行業投資

    隔行如隔山,你投資的行業最好是自己熟悉的。熟悉的行業你才有一定把握,這樣就好把風險講到最低的程度,而不至於血本無歸。

    說到這裡,我想講一下股票。很多人認為股市裡賺錢簡單,開個戶,一買一賣,錢就賺到手了。尤其是牛市裡,賺錢效應讓大多數人處在 盈利的狀態中,人們忘乎所以,只看到了利潤來的簡單,卻忽視了風險。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A股市場2000年以來又是牛短熊長,這讓大部分不懂炒股技術沒有實戰儲備經驗的散戶一旦遇到牛市結束,往往會出現利潤大幅回吐,之後甚至被深套的局面。

    不是說股市不能投資,其實股市的風險和收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比起期貨市場要平穩很多。但大家開始不熟悉不瞭解的時候,儘量用少了資金去嘗試,等到有一定經驗之後,再考慮增加投資金額。

    3、可以選擇風險低的產品

    大家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產品,比如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在4%左右,雖然收益率不算高,但是相對來說安全係數更高一些,一般不超出現什麼風險,而且還有保本理財產品供大家選擇。

    也可以選擇 一些收益較好的基金去投資。

    總之,不管是什麼投資理財,都會存在一定風險,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承受能力去選擇。切記不要被高利潤所誘惑,其背後的風險往往更大!

  • 10 # 路人蟻

    1 期望太高,風險意識太低

    移動網際網路的十年,也是金融擴張的十年,這十年我們的是簡單的儲蓄過渡到把錢拿出來理財投資的一個過程,大家理財意識都在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缺乏基礎理財嘗試,很容易陷入騙局,總想著各種高收益,希望錢投出去保本還能高收益,而且不但風險。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期望太高,貪圖高收益,導致本金虧損和被騙的情況。對於個人理財最怕的就是貪心。我們要時刻記住風險和收益是伴隨的,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2 孤注一擲,不懂分散風險

    我們都說放長線釣大魚,投資也是如此,很多人都過於關注短期暴利,而不懂的耐心等待市場回報。最後往往成了賭徒。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除了保本型存款理財等比較保守的理財方式外,對於長期價值投資,一方面資金少,一方面缺乏判斷能力,最好的選擇就是配置週期性回報的投資品種,用時間換空間的辦法,去獲取長期回報,比如基金定投等,傻瓜式定投,時間換空間,等待市場的長週期回報。成本低,風險分散均攤。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做投資首選是要用閒餘資金,不能動用急用錢,要把急用現金,保障資金解決了,再考慮進行安全理財和風險投資,要懂得把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分散和對沖風險。

  • 11 # 浮雲財經觀

    浮雲君覺得個人理財最怕的莫過於:盲目跟風投資。人家都在熱火朝天買股票,收益可觀,我也摻和一腳;大家都在買黃金,看著行情好,我也跟著買一些。。。

    跟風投資即便能在短時間內賺到錢,很快也會在行情調整中悉數回吐,甚至自己的本金最後也守不住。

    不論是股票、黃金、基金還是原油,他們的走勢都是具備週期性的,跟著大部隊“追漲殺跌”的結果就是遭遇虧損。要知道資本市場可不是過家家,數百萬的人都盯著行情螢幕的走勢攥緊了自己的籌碼,想要賺到別人手中緊握的積蓄。

    投資理財看似參與的門檻很低,像支付寶之類的第三方理財平臺甚至不少基金類產品都是一元起投,只要有錢就可以參與。。。不過真正能透過市場的“殘酷廝殺”,獲得盈利的投資者卻是屈指可數。

    股市中有著著名的“一二七定律“,站在金字塔頂端 10% 的人盈利,20%的投資者收益持平,多達 70% 的投資者是成就10%盈利者的”炮灰“。。。資訊渠道單一、不及時、資本薄弱,想要和財大氣粗的機構抗衡,基本上是”痴人說夢“。

    既然多達 70% 的普通投資者參與股票交易都是虧損的,那麼我們跟著大部隊參與投資買賣能獲得盈利嗎?

    顯然,沒有投資的主見,選擇隨波逐流,實現不了盈利,虧損才是大機率、普遍性的。

    越是參與門檻低的買賣,想要賺錢越困難,就像遍佈大街小巷的餐飲店、服裝店,擁有個十幾二十萬的資本就能去開店,但是激烈的競爭之下,又有幾個能脫穎而出?

    或許,我們也應該嘗試轉移注意力,與其冒著風險參與回報率未知的投資,還不如多花費些時間、精力、金錢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上,透過自己專業能力的提升、沉澱,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

    10萬元投資,一年想要獲得 1 萬元的收益很難,但是月薪 5000 ,想要透過努力變成月薪 8000 卻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抵禦通脹,使得我們積蓄貶值的速度變得慢一些。不過財富的增值、階級的跨越,主要依靠的還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事業。主次可不要混淆了。

  • 12 # 太行君

    “你不理錢,錢不理你”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都抱著錢生錢的心態一頭扎進理財領域,卻不知道理財平臺魚目混珠,投理財稍有不慎便血本無歸。個人理財最怕以下幾點:

    1、一味追求高回報,想靠理財暴富。抱有這種心態的,勸你最好不要做理財,理財能讓錢財增值保值,但幾乎沒有靠此暴富的。個別理財平臺許諾高出市場很多的回報率,投資人遇到時一定要慎重,高風險高回報,高出銀行貸款利率很多的理財專案數不靠譜。有句俗話,你貪人家的高回報,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很有道理的!理財還是要以穩健第一。

    2、不動腦子分析研究,人云亦云跟風投理財。如果你是一個只想躺著不動腦子就想賺錢的人,最好也不要做理財。要想在理財市場生存還賺錢,就不能只聽身邊朋友的介紹,更不能聽信理財平臺的單方面宣傳,要從回報率、專案可行性以及平臺的綜合實力來評估分析,事實上大部分人的理財行為都是盲目的,一不留神就被人帶進黑豆地裡了。

    3、理財需要長期堅持,切忌三分鐘熱度。理財不是短期投機,制定理財規劃的時侯,應按照短中長期分別制定理財目標,選擇不同的投資週期理財產品。短期的盈虧不一定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能否在理財實踐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和最佳組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中磊擬減持華誼兄弟375萬股,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