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風踢碎鬼門關
-
2 # 顏二哥有言23
美國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還沒到時候,可能性很小。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的目的,以及此後一系列的威脅的行為不過是特朗普慣用的“極端施壓,索取更多的談判籌碼”伎倆罷了。目的是逼迫伊朗按美國得要求來重新簽署一份新的伊核協議。如今距離美國啟動正式全面制裁伊朗的期限2018年11月還有約三個月。還沒到最後攤牌的時間。再說,如果坊間報道的“特朗普超過十次主動無條件的想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屬實的話,說明特朗普想坐下來與伊朗談判的心態比魯哈尼還急!
由此可見,在今年11月以前,除了動武之外的什麼事都可以發生。別看特朗普表面上這麼強硬,他最終目的是與伊朗簽署一份有利於美國的“妥協的生意合同”,而不是破壞整個“生意”。這就是這個美國商人總統與歷屆美國總統最大不同之處。
特朗普目前確實有些頭痛,英法德等歐洲盟友似乎在與他對著幹,不配合他全面制裁伊朗的政策。相反,日前還在旨在反擊美國貿易制裁的條款裡新增了“保護在伊朗投資的歐洲企業和保證伊朗石油出口”附加條款。讓相關涉及伊朗投資的歐洲企業有法可依,可以在美國製裁下造成損失時向美國提出賠償。賠償方法包括凍結美國在歐洲的資產。可以預期,特朗普仍然需要時間來評估他將採取的對伊朗全面制裁可能造成的後果,而這些後果也只能在11月份的全面制裁以前,甚至開始制裁後的一段時間內才有可能做出客觀切實的評估。這就意味著美國在2018年內對伊朗施行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其他突發事件發生。比如說伊朗封鎖霍爾姆斯海峽,或對以色列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或伊朗連現在的“伊核協議”也不遵守,高調啟動核武計劃。在此之外,暫時看不出有什麼其他理由會讓特朗普決定對伊朗核設施進行精準打擊。
當然,事事都有意外,一個大意外就是"如果特朗普真的瘋了",為了釜底抽薪的報復和破壞歐洲盟國和伊朗的合作,徹底斷絕歐洲國家個企業與伊朗的經濟來往,透過以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作為手段,把伊朗變成“戰區”,逼迫歐洲盟國“重新歸隊”。只有在這種不正常狀況下,才有美國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但願他不會採納我在這提出的這一下下策。
-
3 # 毛開雲
美伊關係目前確實緊張,但美國要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精確打擊,暫時可能性不大。
二者,作為特朗普而言,不是尋求伊朗的滅亡和政權的更替,事實上特朗普也做到這樣。特朗普只是希望美國與伊朗,或者伊朗與伊核協議國重新簽訂伊核協議,以達到對美國更有利的目的。只要伊朗同意這一點,特朗普會非常高興的;但伊朗顯然不會同意,只能令特朗普失望。即使特朗普失望,也沒有精力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精確打擊,畢竟特朗普現在首先要考慮的是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因為這事關特朗普的“位子”和“帽子”——如果特朗普“半期考試”成績不好,中期選舉之後可能遭彈劾下臺。
三者,儘管美伊關係空前緊張,但國際道義在伊朗一邊,很多國家明確選邊站在伊朗一邊,所以,美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一方面,伊朗人民非常團結,同仇敵愾,如果美國胡來,必將遭到伊朗人民猛烈還擊;另一方面,俄羅斯早就警告,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很可能引發核戰爭。此前,美國動輒對小國動武,但這次面對的伊朗是大國,至少是中東大國,而且有俄羅斯的支援,美國必須核算成本、權衡得失。
任何時候、任何國家在沒有聯合國同意和授權的情況下,不能以任何方式對其他主權國家動武。雖然美國屢屢以自己的方式對其他國家動武,但久走黑路必然遇到鬼,美國這一套早就吃不開了。當下,世界各國反美情緒非常強烈,美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小,如果美國再肆意胡來,真有可能引發N:1的世界大戰,美國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
4 # 狼煙火燎
特朗普這個人是一個生意人,當了美國總統後感覺他的套路就是生意人那一套,先掄起棒子給你一棒,然後再給你一顆糖吃。對歐洲如此,對中 國如此,對伊朗大概也是這樣吧!伊朗現在還執行者美國退群的《伊朗核協議》,美國沒有理由應該也不會突襲伊朗核設施,要幹那也是支使以色列去!
就在昨天美國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給人感覺引爆了中東的一顆炸彈,是不是伊朗就要封鎖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航道“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對美國的迴應?美國會不會突襲伊朗的核設施?
從之前美伊的關係上看,美國是希望進行談判對話的,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將徹底斷絕談判的機會!特朗普就曾發出了9次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對話的意願,全部被拒絕,而且伊朗就在前幾天還以“保護霍爾木茲海峽國際水道的安全為由”搞了一次軍事演習,其實就是藉助軍演向美國喊話:“霍爾木茲海峽可在我的控制之下,你不讓我賣石油,我就不讓全世界買石油!”在石油地位這麼重要的海峽進行軍演,鬼都知道伊朗打的什麼算盤!
而美國還是對伊朗實施了制裁,但是留了一手,至少第一輪沒有對伊朗的石油進行制裁,只要制裁的是一些非能源行業,個人感覺更有些試探歐洲的味道,不過美國算是大獲全勝,美國的那些企業們在制裁後紛紛開始從伊朗撤退,沒有人願意為了一個伊朗而去得罪美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因此即使歐盟嘴硬也沒用,整個歐洲的威信恐怕在這一輪的較量中蕩然無存了,伊朗估計也明白歐洲是靠不住的了!但是歐盟那些大國領導們沒有鬆口
沒有制裁伊朗的石油就說明美國還是希望與伊朗做下來談判的,特朗普的老本行本來就是商人嘛,談判那是基本功,只要伊朗願意!美國這招是逼著伊朗就範的意思,只要伊朗願意談判,那麼主動權就握在了美國手裡!而伊朗也是老謀深算,他知道伊朗問題那是國際問題,只要控制著這個霍爾木茲海峽,那麼伊朗就牽扯這整個世界,他想拉更多的國家參與並向美國施壓,而且魯哈尼在接受採訪時說:“制裁就是心理戰!”伊朗總統還是看得很透徹的,但是同時也表示:“我們支援外交和談判,但是談判需要誠意!”伊朗並沒有關閉談判的大門,但是美國擺出的“鴻門宴”,伊朗也不會這麼傻!
-
5 # 鴻哥iouyh福小鋪
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益處。
以色列打伊朗的核設施那只是恫嚇式的威脅,雖然過去打擊過伊拉克的核設施,但那也是因為中東戰爭的緣故,雙方處於戰爭狀態或者還未正式簽署和平條約,可以隨時發起攻擊。
所以用此類言語表達激烈反應實屬正常,但美國呢?套用一句老話,它是屬於區域外的國家,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決心很難實現,且理由不夠充分。
前段時間已經回答過美國會不會對伊朗開戰,我的結論是不會,因為美國也不可能去打一場無把握的戰爭,縱觀美國的戰爭歷史,無非就是打一些老弱病殘的國家,孤立無援,衰敗不堪之流,像伊朗這樣算是完好的國家,即便區域內的最躍躍欲試的以色列都再三思考後果,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更是審慎,說句大實話,要打也是先打北韓。
但美國還是會想盡辦法去影響左右伊朗,譬如制裁啦,軍事威脅啦等手段。
自然伊朗發展核武也不是為了所謂征服阿拉伯世界或者全球,它純粹是為了自保。
只要能坐下來談,雙方還是有意願的,但舞刀弄槍還是免不了,擦槍走火是不會引發戰爭的,以前就有例子,美國大兵被俘,或者幾艘導彈快艇或一兩枚飛彈發射,美國艦隊都會保持理性剋制。
總結一下: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就已經處於宣戰狀態,伊朗註定被迫反擊,這個局面不但是美國和伊朗不想看到,全球各國也不希望如此。
-
6 # 一線天
如果美伊發生了正面的軍事衝突,伊朗的核設施應該是美國精確打擊的首選目標。因為美伊的衝突就是由伊核問題而產生的,這也是特朗普政府打擊伊朗的主要理由了。至於精確打擊的效果怎樣,就很難說了。有些伊朗的核設施肯定已經被美國的軍事衛星給定位了,自然逃脫不了被摧毀的命運。但是,伊朗政府也不是隨便被人宰割的羔羊,肯定把一些重要的核設施給隱藏起來了。伊朗是一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的國家,在深山老林、高山岩洞裡藏一些關鍵的軍事物資裝備什麼的,還是安全可靠的。所以,即使美國給予了精確打擊,未必能徹底摧毀伊朗的反擊力量,特別是伊朗現有的核武器。鑑於這種情況,美國不會對伊朗輕易動武,否則,伊朗會成為美國的第二個阿富汗或伊拉克,這是美國國會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
7 # 銘蘇先生
美國目前對伊朗的政策是透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妥協讓步。特朗普:美國和談的大門始終向伊朗敞開,只要伊朗想談隨時都可以。魯哈尼:美國要想和談,先要把制裁取消,不能一邊制裁你,一邊又要跟你和談,連點誠意都沒有。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想和伊朗和談,但是被伊朗拒絕了,因為伊朗認為美國根本沒有和談的誠意。
(那個誰,你過來,我們談一談)
美國現在重啟對伊朗經濟制裁,先是非能源行業,11月份才是對石油出口的禁令。從美國的表現來看,美國根本就沒有軍事打擊伊朗的意思。因為軍事打擊不但會激化矛盾,同時威脅到世界能源供應的安全。一旦美國採取軍事行動,以伊朗的秉性必然會反擊,伊朗怎麼反擊呢?首先就是切斷霍爾木茲海峽,其次就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因為伊朗想打擊美國本土也夠不到。
(哥還要開會,沒空,一邊待著去)
美國與其與伊朗發生戰爭,不如經濟制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小。所以,目前美國主要透過不斷加碼的經濟制裁來向伊朗極限施壓。如果伊朗頂不住美國經濟制裁的壓力,那麼伊朗就不得不向美國妥協;如果伊朗能夠頂住美國製裁的壓力,那麼經濟也會因制裁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也不得不在對外政策上做出收縮和調整。
(不談就別想賣石油)
綜上,目前美國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還是以經濟制裁的手段來向伊朗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就範。
-
8 # 東義義
目前看來美伊‘博弈’的口水戰不斷,另世人眼花繚亂。但是最終走向‘談判’可能性極大,但是美國這個‘大嘴’總統給美伊關係又增加了許多的不確定性。雖然,美伊都有‘談’的意思,但是美對伊動武的可能性也存在的。
¯¯¯¯¯首先看看美國在伊朗周邊地區的軍事力量,美國在伊朗周邊地區存在著大量的軍事力量,軍事基地幾十個,最重要的有;巴林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駐地,一艘航母戰鬥群,可以憑藉航母艦載機,驅逐艦,巡洋艦和潛艇等各種平臺發射巡航導彈打擊伊朗目標。卡達美軍空軍基地駐紮美軍120多架格式戰機,可以透過f15,f16等平臺發射精確制導炸彈打擊伊朗目標。此外,在科威特,沙特,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都駐紮著美軍武裝力量,在伊朗鄰國阿富汗也駐紮著大量美軍事力量,其中臨近伊朗邊界的代得空軍基地也駐紮著大量美國戰機,這些也可以隨時發起對伊朗精確打擊。
___伊朗也不是‘軟柿子’,最讓美國忌憚是一千多枚各式導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流星’系列彈道導彈和‘泥石2’系列導彈,威懾力大,最大射程可達2000多公里,輕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輕鬆打擊以色列全境,可以打擊歐洲大部分國家。這是美國最‘頭疼’的,所以美國不會輕易向伊朗開戰。假設美伊開戰,霍爾木茲海峽遭到封鎖,伊朗石油不能正常出口,世界原油供應量就會減少三分之一,石油價格立即暴漲,世界經濟會遭受重創,會造成世界動盪不安。這是美國也不願意看得到,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美國不會軍事打擊伊朗。
-
9 # 聽濤觀雪973
謝邀回答。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原本是想逼其他簽約國廢棄伊核協議,推倒重來。這種做法是近乎於孩子似的天真,讓大家圍著你轉,可以換個法子,怎麼可以拿大家一致透過的協議當兒戲呢?這真的是在開國際玩笑,不單是挑戰伊朗,而是在挑戰整個國際社會。如果美國繞開聯合國對伊核設施實施打擊,他必然受到一邊倒的國際輿論譴責,輸了道義,又搞得孤家寡人,這樣的後果美國不能不考慮,再就是美國十一月份就進行中期選舉了,特朗普哪能騰得出手啊。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是黔驢技窮,就按老套路,先用大話恐嚇一下再說,說不定伊朗怕了呢?但事實可能是適得其反。
-
10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自4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特朗普終於在昨天(8月7日)啟動了對伊朗的制裁。美國的下一步動作是到11月份,再啟動針對伊朗的能源、航運等領域的制裁。至於更大的動作,特朗普沒說明過,只是自稱是獅子的尾巴,不讓伊朗摸。
可見,美國沒有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或者說,還沒提到日程上來。
本來,特朗普啟動對伊朗的制裁,除了美國自己失去伊朗市場外,其它的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這也是言利不言義的特朗普失算的地方。
如果美國悍然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那麼局勢就走出了可控的範圍。
失去控制有多可怕?雖然伊朗的軍事和美國無法比,但伊朗可以轉入暗地裡和美國死掐,那麼美軍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以及臨近伊朗的地方都屬於伊朗報復的物件,這樣與其打擊了伊朗的核設施,最後被伊朗報復的不敢在中東呆下去,是最直接的後果。這就是戰術上可以,但戰略上具有巨大風險。
當然,既然攻擊了伊朗的核設施,美軍就要增加戰爭軍費了,而且那將是天文數字,特朗普能不能拿出手都是個問題,這就從經濟上限制了美國的野心。
雖然棄核是全世界的共識,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支援美國採用手術的方式去解決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核設施,必然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
更主要的是,美國製裁伊朗的目的,就是讓伊朗內亂起來,讓伊朗四分五裂。但如果精準打擊伊朗的核設施後,將激勵伊朗空前團結,達不到阻滯伊朗的發展,反而給伊朗提供了摒棄前嫌共敵外辱的精神食糧。
總的來看,正常情況下,特朗普不會悍然發動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的。但是不排除特朗普失去理智後的魯莽行為。
不過,這次特朗普發起的伊朗問題,無論後來伊朗能作出多大讓步,美國都不僅丟了面子,而且還丟了裡子,更讓越來越多的愛好和平穩定的人認清了美國霸權的真面目。所以美國即使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也不足為奇了,畢竟這是弱肉強食的國際格局。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美國實行精確打擊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們要知道伊朗的核設施是聯合國認可的,已經被檢查透過的。聯合國都認為沒有毛病的,美國實行精準打擊的理由不充分,而且美國已經退出伊朗核協議一段時間了,國際上對美國的牴觸也是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實行打擊會招來大量的批評。
其次,對於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對世界發出的威脅,對和伊朗交易的國家和個人實行的制裁,已經引起公憤,歐洲一些公司懾於美國的壓力退出伊朗,已經對一些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影響。而這幾天歐盟透過的協議說,除非證明歐洲公司退出伊朗市場是必要的,否則就要和伊朗繼續交易,這已經是以協議的方式公開和美國叫板,再加上日本也表示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美國在世界已經四面樹敵,此時在精確打擊核設施,會對歐盟的公司在伊朗的安全造成影響,也會使美國在國際上進一步孤立,美國再強大也要考慮這些吧。
最後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的應對可以說是有章有法,在國際上得到了很多的支援,和以前的孤立狀態有所區別,英法德和歐盟,俄羅斯和中國都對伊朗表示了支援,這也讓伊朗和美國對抗的底氣大增,美國就更不可能對伊朗實行打擊了。
在最後,美國不同以色列,美國的基地遍佈全球,幾乎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美華人。如果美國悍然發動打擊,伊朗的報復也會隨之而來。伊朗在中東耕耘多年,培養了很多仇美武裝,一旦發生精確打擊,這些反美武裝的對美國襲擊會愈演愈烈,考慮這個後果,美國也不能實行打擊。
總結就是,所謂的精確打擊是會傷及美國自身利益,美國的地位已經江河日下,不能像以前為所欲為了,特朗普在不靠譜也會考慮這些的,所以這事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