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縷陽光茶業

    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雙遺產地”,“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這裡儲存著最原始完整的茶樹基因庫,素有“茶樹品種王國”之稱,這裡生產的大紅袍,被譽為“茶中之王”。

    武夷巖茶「性平味和」最適合修身養性,巖茶透過傳統手功所產生的茶韻也就是“巖韻”。

    華人喝茶都講究韻,聽起來很玄乎的東西。

    鐵觀音要有觀音韻,太平猴魁要有猴韻,凍頂烏龍要有喉韻,作為巖茶,自然要有巖韻。

    我師傅是一個老茶人,和巖茶泰斗姚月明老先生是故交,在他的茶室裡現在還掛著一幅姚老的親筆字:淡非薄,濃非厚。經常喝巖茶的人應該會懂得箇中意思。

    巖茶注重茶湯的厚重感,這也是正巖茶的巖韻之一。

    有人說巖韻是太陽曬在岩石表面的氣息,有人說是土地香味,粽葉香,品種香,豆漿香。

    古代提出巖韻的是才子袁枚,他把武夷巖茶和西湖龍井、陽羨貢茶做比較:始覺龍井雖清香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

    梁章矩在《歸田瑣記卷七·品茶》一文中曰:“···而武夷焙法,實甲天下···餘嘗再遊武夷,信宿天遊觀中,每與靜參羽士夜談茶事。靜參謂茶有四等,茶品亦有四等……···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清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

    這些古人提出來的韻,袁枚說巖茶香且水厚,梁章矩說“香清甘活”。

    韻是什麼概念,韻是對美的感知度,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巖韻。

    這款茶,喝了給你的身心帶來極大的愉悅感,是一種美的享受,自然就是韻。

    就比如說女人的女人味,男人的男人味,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女神或是男神,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化的框架,套進去了,你就是很有女人味或者男人味。

    韻字的本意,就是和之美。

    當然如果想對武夷山的巖茶有更多的瞭解,多喝,多品味,你會更接近巖韻的味道。

  • 2 # WetMan

    “巖韻”玄之又玄的東西,正面不好解答,——264個人從側面詮釋一下。

    什麼品質的武夷巖茶才會被大家誇讚“這茶有巖韻”

    ①工藝合格且優秀的茶。武夷巖茶的製茶環節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出錯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只能從其他環節去彌補,尤其以做青和焙火環節尤為重要。——工藝優秀的巖茶,沒有雜味異味,只有最純真的茶味。

    ②正巖產區的茶。正巖產區土壤以岩石風化土為主,溝壑縱橫,生物多樣性豐富,氣候溫和溼潤,非常適宜茶樹生長。綜合以上因素,才形成特殊的山場氣息。

    ——綜上所述,只有正巖產區(或者相似環境)的茶葉結合優秀的武夷巖茶製作工藝的茶才配“巖韻”二字,二者缺一不可。

    正巖產區+優秀巖茶工藝=“巖韻”

    高山產區+優秀巖茶工藝=“高山韻”

    正巖產區+普通巖茶工藝=“山場味”——264

  • 3 # 五月說茶

    巖韻,是一個很中國化的詞。

    很多人以為巖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有一些商家把巖韻說得神乎其神,讓新入巖茶圈的茶友深感高深莫測。

    其實,巖韻是一個十分恰當描述武夷巖茶品質的詞彙。在國家感官審評標準裡,對武夷巖茶的等級標準設定就直接引用巖韻這個詞。

    把這個詞說文解字拆開解釋:

    巖,指的武夷巖茶的物質屬性,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主要指武夷巖茶獨特的生長地理條件而形成的巖茶的特點。

    韻則是武夷巖茶的精神屬性。是品飲巖茶時的個人感知。

    巖韻二字形象表達了物我相融的境界,巖茶特有的韻味,形成人茶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麼試著從物質角度和精神角度解釋巖韻。

    物質角度,就是巖韻到底說明武夷巖茶什麼特點?怎樣的口感風味?

    因為武夷山獨特地理位置和小氣候特點,形成了武夷茶樹鮮葉內含物,不同於生長在其他產區鮮葉的。

    舉個最大眾的例子,水仙是一種小喬木,在福建各個產區都有水仙。在武夷山地理範圍種植加工的叫武夷水仙,屬於武夷巖茶,武夷水仙加工工藝沒問題的條件下就會有巖韻。而在福建北部茶區,建陽建甌等地也都種有水仙,即使採用同樣加工工藝,這些茶區的水仙也只能叫做閩北水仙,沒有巖韻。

    當你把兩款水仙茶同衝,審評喝時,在武夷水仙茶的落水香與回味中找到的不同,就是巖韻。

    具體來說,武夷巖茶具有的芳香物質明顯多於其他茶區,因此,即使閩北水仙同樣採用了武夷技法炭焙,因為茶園的不同,在焙火後芳香物質一部分體現在茶湯中,就是鼻後嗅覺才能感受到的香氣明顯弱於武夷巖茶。這個就是張天福老人詮釋巖韻中的“花香”。

    閩北烏龍大多采用重萎凋重焙火工藝滿足潮汕地區厚重的口感需求。但缺乏落水香。

    除了香氣,在茶湯中,同樣武夷巖茶因為內含物質的豐富,在加工無誤的情況下,茶湯的濃醇是達到一定比例的。也就是張老所說的“巖骨”,民間通俗地說茶湯煞口。

    因為巖茶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豐富,無論氧化程度高低焙火程度高低,醇度如果差些的一定有強烈濃度厚度,苦澀感強。醇度高的也能在茶湯中找到一定的收斂感和之後的回甘鮮爽。

    而其他茶區因為鮮葉內含物質不同,茶湯的濃與稠平衡度上基本有一方面欠缺。例如閩北水仙,大多醇滑度高於武夷水仙,但口腔濃度刺激感就弱。如果很苦澀的就失去了醇厚度。這就是武夷巖茶的巖骨。

    以上兩點合起來就是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就是巖韻。這樣的總結真的太高明而且美妙了。不能瞭解其內涵的人,往往會認為巖韻太深奧,當你瞭解巖茶內質獨特之處時,你會覺得巖韻簡單兩個字總結得實在精妙。

    從文化角度分析巖韻,是指品飲武夷巖茶的個人精神感知,審美情趣。韻這個字從字面上理解,表示韻律的節奏與平衡,表達一種和諧美好的感受。

    按照姚月明先生所說,香清甘活,也是一種清晰的詮釋。

    其實,讀再多的文字解釋,聽再多大師專業人員的解釋,最終只有一個方法理解什麼是巖韻,就是多喝一些正規的武夷巖茶,用心感受茶帶給你的感受,總有有一天,當你再喝其他茶區的烏龍茶時,便能感受和領悟究竟什麼是巖韻了。或許那時你已經不糾結這些個名字字眼了。

    茶,品到自己心中的感受,在茶湯中享受那一份美妙,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 4 # 醉品春秋

    在品飲武夷巖茶時,總會聽到“這個巖韻不錯”、“巖韻不足”之類的評價。對於剛接觸巖茶的人,“巖韻”這個詞可謂是一臉懵逼啊!虛心請教大佬,得到的大概是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麼神秘的回答。

    武夷巖茶獨具的“巖韻”,是衡量武夷巖茶品質高低的專用術語。甚至在2002 年6月國家批准確認的《武夷巖茶地理志保護產品》的感官標準中,“巖韻”是否明顯,成了武夷巖茶品質優次的重要標準之一。

    但是,感官感受是最難以捉摸的,所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表述也是有道理的。其實“巖韻”就是武夷巖茶的“茶韻”

    所謂“茶韻”,著名茶文化專家寇丹認為:“茶韻,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國的歷史、地方風土、審美標準和個人修養體驗的總和,非僅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種精神境界,屬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指人在品飲茶湯之後產生愉悅、空靈、瞬間的迷幻和浮想聯翩的境界,餘味不盡,茶外之味。凡因茶賦予的,故稱茶韻。”

    所以,結合“茶韻”來看“巖韻”,就是指在品飲武夷巖茶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以感官體驗、化學特徵、哲理表徵與精神特徵及審美特徵為內容的,從生理感官到精神審美的綜合感受。

    感官體驗、哲理表徵、精神特徵、審美特徵,這些都太過主觀,與品飲者的自我感受相關,但是化學特徵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可以去研究一番。

    一、生長環境

    武夷巖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土壤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岩、紅沙岩、貢巖、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組成。

    正巖茶園土壤含砂礫量達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效能良,土層好,各種金屬元素含量較高,酸度適中。

    以綠茶作為對照,對不同茶種金屬元素含量進行分析。

    根據表中的資料,巖茶中鎂、錳的含量明顯多於綠茶、鐵觀音。鎂能啟用茶氨酸合成酶,而且對飽和或者不飽和脂肪族的羥類、醛類、酮類以及酸類的合成有非常大的影響,對茶葉的呈香物質有直接的影響。而錳可以促進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提高茶葉的品質。

    因此,茶葉中金屬元素對武夷巖茶的獨特風味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呈味物質

    在哲理表徵、精神特徵、審美特徵上,每個品種的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抽象感受。但是除了這些,武夷巖茶在滋味上一定是不同於其它品種的茶。

    茶湯的滋味主要和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含量有關,黃健安等6位茶學專家曾取4個產自武夷的巖茶和4個產自福建的鐵觀音,進行了一個對比分析。

    可以看出,巖茶系列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而氨基酸含量稍低,這是滋味厚重的物質基礎;而其酚氨比大,使滋味濃厚,所以就有巖茶一個濃重苦澀,充滿剛勁“霸氣”的口感。

    關於“巖韻”,其實是虛實相結合的,我們只能客觀的解讀它的生長環境和茶湯的呈味物質,而因品飲者個體的文化積澱的深淺與審美品味的高下而產生的詩性精神、審美享受、哲理覺悟的“虛”感受,真的只能任憑自己感悟了。

  • 5 # 茶中君

    武夷巖茶是茶界普遍公認的“中國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國家批准確認的《武夷巖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感官標準中,“巖韻”是否明顯成了品質優次的重要標準之一。但長期以來,如何認定、表述“巖韻”,很不一致,成了非說不可的問題。 “巖韻”的由來

    在筆者所讀到的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茶著、茶文中,至今尚未發現有論述武夷茶的“巖韻”。 據武夷山茶界前輩及茶農的記憶,“巖韻”二字廣泛應用於巖茶的品評之中,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巖韻”二字由來,可能是從1943年福建示範茶廠林馥泉茶師《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第七章“科學之審評”中的“山骨”、“喉韻”及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不知何人出此高度概括之語)中的“山骨”、“巖骨”中衍化昇華而來的。 由此筆者又追溯到元代武夷山茶名“石乳”見趙孟兆頁《御茶園記》、張喚《重修茶廠記》。元代以前武夷山茶名,多為擬人化、泡後的狀態、造型來命名:如葉嘉、晚甘侯、蠟面、研膏、龍團、鳳餅、粟粒等。元代茶人將武夷山茶譽為“石乳”,就字面釋之,就是將它比作岩石中溢位的乳汁,此當是極為珍貴的奇品。元代善詩詞、音律的武夷山人趙若的《通仙井》詩有“石乳沾餘潤,雲根石髓流”(見董天工《武夷山志》)。後人的“巖骨”、“山骨”是否引伸於它尚無法考定。歷史上的名叢譜中,帶有“石”字的也不少,有“石中玉”、“石鐘乳”等多個說明武夷茶與巖、石關係密切。“石乳”、“巖骨”、“山骨”等而論之,都是一種美好的天然東西,這是其與它茶之區別,須細品之才得要領。後來不知怎麼昇華為“巖韻”,就使人感到玄乎、奧秘了,引得世人考證、探討。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巖韻”?如何認定、表述之,眾說不一。有的說它有品種香,有的說它是地土香,有的說它具有風土香,有的說它具“香清甘活”,有的說是石頭味,有的說是粽葉香,有的說是青苔味,有的說是“杯底香”,凡此等等。

    武夷巖茶的獨特風格

    其實,武夷巖茶之“巖韻”是有其具體表現的,更可以透過口鼻感官體味出來,並非虛無縹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在武夷山茶鄉,自古以來茶農就用“巖味”厚薄來區分巖茶的優次。當然“味”是比較好感覺和好表達的。經專家、文人上升為“巖韻”後,就出現了各種版本的詮釋。 “韻”字按辭典解釋,當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好東西。如詩韻、文韻、風韻、氣韻、神韻、餘韻,等等。如今在不少名茶中,也嵌上了“韻”字,如安溪鐵觀音之“音韻”,普洱茶之“陳韻”,潮安鳳凰水仙之“山韻”,臺灣凍頂烏龍之“喉韻”,嶺頭單樅之“蜜韻”,黃山毛峰之“冷韻”,西湖龍井之“雅韻”,等等。這些茶韻當都有其內涵,只是有的易於感覺,有的難於言傳而已。 以鐵觀音與武夷巖茶較之,前者既是一種茶樹品種,又是一個商品茶品牌,其“音韻”當以品種香味為主,安溪茶人黃建璋作有概說。武夷巖茶則以生長獨特地域為主,因為巖茶一是界定了生長範圍(在武夷山市內),二是此範圍內自然環境獨特,三是武夷巖茶是個總稱,包含了多個品種有的滋味、香氣不同,所以說“巖韻”當是武夷巖茶共有的獨特風格。

    “巖韻”源於巖茶

    巖茶在古時的定義,當是指生長於武夷山之茶。清代武夷山僧人釋超全,縣令王梓、陸廷燦,邑人董天工等都有文字記之。且分之巖茶、洲茶,“附山為巖,沿溪為洲”,說明當時巖茶概念主要是指生長地。由於採用炒揉焙之製作工藝,巖茶又成為烏龍茶。在當代巖茶明確是指生長於武夷山市內、且用烏龍茶工藝製作出來的茶葉。由此說明不管古今用哪種方法制出的武夷山所產之茶,都有其獨特的巖骨風味,尤其是以烏龍茶工藝製出者,更為明顯,此味當即是“巖韻”吧?

    “巖韻”的最初啟示

    最早說及“巖”、“骨”之類的,當系明代吳拭。他在《武夷雜記》中說:“武夷茶自蔡君謨即蔡襄,始謂其味過於北苑、龍團,周右文極抑之。蓋緣山中不諳制焙法一味計多苟利過也。餘試少許,制以松羅法,汲虎嘯巖下語兒泉烹之,三德具備,帶雲石而復有甘軟氣。”見清·陸廷燦《續茶經·茶之源》此處說的“制以松羅法”,雖系炒青綠茶,但也具有“雲石甘軟氣”。此“雲石”二字可否理解為後人說的“巖骨”、“巖韻”呢? 清代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領會就更深了。他在《冬夜烹茶》詩中寫到:“清夜迢迢星耿耿,銀檠明滅蘭膏冷。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雜進士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葵花玉蘄舊標名,接筍峰武夷峰名頭髮新穎……”見清《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三十卷》詩中之“骨鯁”之“骨”當可理解為“山骨”、“巖骨”吧?所以這位好品茶的皇帝認定“就中武夷品最佳”的理由,是它“氣味清和兼骨鯁”。筆者認為“氣味清和”之茶易找,“兼骨鯁”之茶則不多,這當是“巖韻”之力吧! 武夷山茶農、茶人評論武夷巖茶的感覺有:“不輕飄”、“有骨頭”、“厚重”、“長久”、“齒頰生香”、“過喉潤滑”等,這是樸實的表達。總之,武夷巖茶有其獨特風格。烏龍茶泰斗張天福高度歸納其因果是“由於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環境的薰陶,遂使巖茶品具特殊的‘巖骨花香’的‘巖韻’”。見張天福《福建烏龍茶》

    種種說法的釋疑

    對今人有關 “巖韻”的幾種說法,筆者認為: 品種味之說:很難概全,因為武夷巖茶包含多個品種,且香、味有差異,若以品種味來劃定,巖茶之“巖韻”,當以哪個品種味為準? 風土味之說:“風土”既包含地理環境,又包含地方風俗,後者是難以用“韻”味表現出來的。 地土味之說:“地土”當指一定範圍土質吧?雖比“風土”更直接。如能說明武夷山的地土味是什麼?作用到巖茶上又產生什麼樣韻味就好了。如果籠統說地土味還是沒說出“巖韻”的具體表現。 “香清甘活”之說:此係清人梁章鉅對武夷巖茶的全面評第(見梁章鉅《歸田鎖記》)已成爾後至今上品烏龍茶的主要特徵。姚月明先生言及“香清甘活”時,曾說:而今各地已有所側重,如安溪以“香”為首,臺灣以“清”為首,武夷以“活”為首見《姚月明武夷巖茶論文集》。所以此說已成了所有佳品烏龍茶的標準,不是專指武夷巖茶之“巖韻”。 另外,對“巖韻”最通俗、最直接的說法:如石頭味、青苔味、中藥味、粽子葉味、蜜桃味、蜂蜜、杯底香,等等筆者認為難以概全。

    “巖韻”的表現和形成

    綜合武夷山茶界前輩林馥泉、陳書省、葉先順、姚月明等茶師和茶農以及黃建安、施兆鵬等的“安溪茶與巖茶的比較”說法,要體味“巖韻”,先要掌握武夷巖茶之特徵: 巖茶形為眉狀,條索緊緻;色呈褐綠,火功高者烏潤;香氣清正幽遠,以具花香、果香為佳,杯底香顯;茶水色澤清澈鮮麗,多為橙黃,也有金黃;滋味醇厚芬芳,略有苦澀,入口後很快甘甜,齒頰留香,過喉潤滑,滯留長久。巖茶品質優次,主要取決於茶水滋味;泡次要“八泡有餘味”水色淡而味尤存,曰厚;葉底軟亮,有部分有紅邊或紅點,即“綠葉紅鑲邊”。武夷巖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因此品評時應以茶水為主。 筆者認為,在以上巖茶特徵中,最為突出、最優異,和別於其它烏龍茶的感官味覺概括起來,即是武夷巖茶的“巖韻”,即:茶水厚重潤滑,香氣清正幽遠,回甘快捷明顯,滋味滯留長久。 很多人認為,武夷山中“爛石加青苔發出的氣息”是“巖韻”最直接、最明白的感覺。 “巖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武夷山獨特的地理環境此外品種、製作上也有關係。獨特的地理環境包含地形、溫度、雨量、溼度、日照、土質等因素。適宜的品種才能吸收武夷山的地氣,孕育出“巖韻”。製作工藝是否精良到位,也是關係到“巖韻”能否充分顯示的環節之一。

  • 6 # 清格茶寮

    “巖骨花香”和“巖韻”

    以上兩個詞是對武夷巖茶讚美的高度概括。兩者應該說是不同表達方式的統一體。

    “巖骨花香”更多的是我們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滋味、香氣等美感的表達。

    巖骨主要是指滋味,就是指茶湯裡有厚度,有層次。厚度就是滋味的飽和度,層次就是滋味的豐富性,也是滋味的永續性。

    花香主要是指茶在沖泡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種種香型。如:花香、果香、奶油香、焦糖香、炭火香等。

    我們講巖骨花香描述的是我們感官能夠感受到的美感。

    而巖韻則是我們用心靈去感受的內容了

    看不見、摸不著,是對武夷巖茶品種特徵、山場氣息、製作工藝、巖骨花香等綜合資訊的整體把握的感受。

  • 7 # 新知識的探索者

    什麼是巖韻?這應該是一個人對茶的綜合體驗,從色香味昇華為精神的全新體驗。

    而武夷巖茶追求的是"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品巖骨花香

    古人常用活、甘、清、香四字來形容“巖韻”。

    “活”是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冽。

    “甘”是回甘時間短而快,清爽甘潤。

    “清”是茶湯清純不雜,清快舒適,葉底清麗明亮。

    “香”是口含茶湯,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飲後有齒頰留香之感。

    而這種對茶的綜合體驗是,有武夷巖茶的品質和製作工藝而來的。

    正巖茶:產於武夷山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即“三坑兩澗”等地的茶;

    中巖茶:產於三坑兩澗以外和九曲溪一帶之巖山的茶;

    半巖茶:產於丘陵地、星村、企山一帶的茶;

    洲茶:產於崇陽溪和九曲溪側的沙洲地的茶;

    外山茶:產於不屬於上述範圍和黃柏、洋莊、興田等地的茶。

    由於這不同品質的茶葉,構成了茶的底,這是茶的基礎,然後再由好的工藝去製作

    巖茶製作工序:

    採摘:採摘的茶葉開面需均勻,不同品種的採摘標準會略有區別,但一般情況下,鮮葉若採嫩了,製作出來的茶,水重,容易出苦水。若採老了,茶味可能不會那麼足,茶水略顯單薄,但口感比較醇。採茶青除了決定內質滋味,還決定了外觀,同樣嫩葉做出來的成品茶就細小,老葉則粗壯。

    曬青:教科書上叫日光萎凋,利用日光讓茶葉失去一定水分,變軟,促進多酚類物質變化和香氣形成。如果是沒有太陽的天氣,只能靠機器在搖青桶中進行萎凋,時間則要比日光萎凋長。所以說做茶青是要看天做青。

    搖青:現在製茶多為機器搖青,但手工搖青也依然存在。搖青主要是讓茶葉碰撞,茶葉邊緣互相磨擦受損,使其發酵形成“綠葉紅鑲邊”,而茶葉的香氣也在搖青的過程中漸漸散發出來。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搖青是十分考驗做青師傅本事的,做青做得好不好,關鍵看搖青。如果是手工搖青,搖青力度、走水控制、室溫,都十分講究。

    殺青:也叫炒青,在高溫下破壞茶葉中的酶的活性,停止發酵,穩定做青的品質,還有讓茶葉變得柔軟,便於下一步揉捻。殺青現在一般都是在機器中進行,殺青最早是手工在鍋中翻動,現在用的是半機械的滾筒,後面還需燒著柴火或液化氣。

    揉捻:揉捻很好理解,就是在揉捻機上將茶葉揉捻成條索。烘乾:基本都是用烘乾機了,需要烘焙幾道才能乾燥。以上就是整個做青過程,製作出來還是處於毛茶階段,屬半成品,要做成品茶還需精製。做青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任何一個環節不到位,都會影響品質。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武夷山有句話叫“看天做青、看青做青”,除天氣因素外,做青過程發生的變化,製茶師傅得隨時掌握,隨時應對,這些都是要有經驗純熟的技術。把毛茶做好,是為下一步精製打下基礎。毛茶做完,就開始做精製,挑茶梗、黃片(老葉,揉不成條索,烘乾時就成了枯黃的葉片,也可以喝,只是有香、味淡不耐泡),風選,以達到茶葉淨度,然後走水焙(去除表面水分),放些日子,再精焙,最後才是成品茶。從做青到精製,整個製作週期很長,急不來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精製焙茶:毛茶做得好,技術得當的前提下,焙出來的茶自然也就不差。焙茶同樣也是個需要經驗的活,不同的茶,焙法也會不同,因材施教。比如巖茶中的黃觀音、金觀音這類品種,特點是香,既然要突出特點,就不能用過高的火焙,否則香氣會失去,只能用輕或中火來焙茶,所以不能算是耐焙的茶。而像水仙、肉桂這類傳統品種就比較耐“吃火”。具體什麼溫度,焙多長時間,完全是依靠經驗判斷,不同的火功,產生的滋味特點則不同,湯色、葉底也會發生變化,簡單的說下,輕火茶(香高鮮爽,但不耐放,輕火茶水分含量高,容易返青,需及時喝完,不然會出青澀、雜味),中、足火(香氣沉穩,口感醇厚,可存放久,在巖韻的表現上相對明顯)。焙茶的目的是穩定和提升品質,茶若焙好,能在原有的品質基礎上得到提升。

    由於這二者的合力共同溝通了茶韻的底,需要由人去體驗整個茶的韻味。千里馬也需要伯樂來賞識,提升自己的見識能力,才能更好的品茶。

    當然喝茶是一個獨立的個人體驗,過多的追求對於外界看法,反而失去了喝茶的本味。

  • 8 # 光輝歲月4d4l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

    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武夷巖茶名巖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區內面積70km2。

    武夷巖茶味甘澤而氣馥郁,不同巖茶品種有不同的喉韻特徵,“巖韻”由此產生。同“觀音韻”一樣,巖韻也因其不可言傳的特徵而流傳在廣大愛茶者的口碑裡。

    一般地說, 武夷巖茶具巖骨花香韻味特徵,在沖泡七八次之後依然有濃重的茶香,這種現象就叫巖韻。

    武夷巖茶 巖韻的出處: 

    乾隆皇帝生於1711年,卒於1799年,號稱茶皇的乾隆有詩《冬夜烹茶》恭錄如下——

    清夜迢迢星耿耿,

    銀檠明滅蘭膏冷。

    更深何物可澆書,

    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城雜進土貢茶,

    一一有味須自領。

    就中武夷品最佳,

    氣味清和兼骨鯁。

    葵花玉誇舊標名,

    接筍峰頭髮新穎。

    燈前手擘小龍團,

    磊落更覺光炯炯。

    水遞無勞待六一,

    汲取階前清渠井。

    阿童火候不深諳,

    自焚竹枝烹石鼎。

    蟹眼魚眼次第過,

    松花欲作還有頃。

    定州花瓷浸芳綠,

    細綴慢飲心自省。

    清香至味來天然,

    咀啜回甘趣逾永。

    坡翁品題七字工,

    汲黯少憨寬饒猛。

    飲罷長歌逸頭豪,

    舉首窗前月移影。

    1:骨鯁二字被學界認為是巖韻的原形,乾隆也被認為是悟出巖韻的第一人。

    “巖韻”就是巖茶品具“巖骨花香”之勝中所指的“巖骨”、俗稱“岩石味”,是一種味感特別醇而厚、而能長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又稱“茶底硬”亦是茶樹立地條件好,一般都生長在礫質沙壤的茶園中更為突出。

    “巖韻”是指烏龍茶優良品種、生長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內、經武夷巖茶傳統栽培製作工藝加工而形成的茶葉香氣和滋味。

    “巖韻”是武夷巖茶獨有的特徵;“巖韻”的有無取決於茶樹生長環境;“巖韻”的強弱還受到茶樹品種、栽培管理和製作工藝的影響。因此同等條件下,不同的茶樹品種,巖韻強弱不同;非巖茶製作工藝加工則體現不出巖韻;精製焙火是提升巖韻的重要工序。

    巖韻特徵的體現和感覺描述:滋味有特別的醇厚感、人說“水中有骨感”就這意思;飲後回甘快、餘味長;喉韻明顯;香氣不論高低都持久濃厚、冷聞還幽香明顯;茶葉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質穩定(茶葉耐儲藏)。

    高明的茶師把武夷巖茶的“巖韻”歸納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裡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純辛銳,幽雅文氣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湯色清澈豔亮,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異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巖茶種的凡品。

    甘:指茶湯鮮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為“苦茗”。

    活:指的是品飲武夷巖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辯之”,並注意“厚韻”、“嘴底”、“杯底留香”等。

    一般的巖茶都可體現“香”,等而上之才體現“清”,再上之才表現出“甘”,最佳者才表現為“活”。後者都包含有前者的特徵,有前者的特徵就未必能體現後者的特徵。所以真正好的武夷巖茶應該是以“活”為上。正因為武夷巖茶具有”活、甘、清、香”,妙不可言的“巖韻”,所以蜚聲四海,譽滿九州,令古往今來的茶人愛的如醉如痴。

    武夷巖茶受到國內外眾茶企茶民喜愛,與其高深莫測的巖韻特徵密切相關的,然而,到底哪些因素促成了巖韻的形成呢?

    與氣候、土質的關係

    武夷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18-18.5℃之間,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間常年雲霧,年平均相對溼度在80%左右,日照較短,既無風害,更無凍害。

    武夷山土壤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岩、紅沙岩、貢巖、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組成。茶園成土母巖,絕大部份為火山礫岩,剖面發育頗不完全,具有母巖的棕紅色,徑風化、沖蝕,表面呈棕色鬆散狀,厚度1m以上,pH值為4.5-5.2之間。

    據省茶科所對武夷山土壤調查,正巖茶產地: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等地號稱“三坑兩澗”,由於巖谷陡崖,遮蔭條件好,谷底滲水細流,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氣溫年變差和日差較小。正巖茶園土壤含砂礫量較多,達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效能好,土層好,鉀錳含量高,酸度適中,製出如巖韻顯。半巖茶產地:青獅巖、碧石巖主要是厚層巖紅土,土層較薄,鋁含量高,鉀特少,酸度較高,質地較粘重,製出的巖韻微顯,馬頭巖一帶主要是黃壤土,獅子口、九曲溪畔是沖積土,土壤中鈣含量高,土壤肥沃,製出的茶韻不明顯。

    與樹齡的關係

    根據眾多研究者多年對“三抗兩澗”等地採下的武夷巖茶鮮葉進行加工,發現幼齡茶,尤其是水仙,她的香氣容易做出,但韻不明顯。樹齡短的茶樹則少有巖韻,20年樹齡以上的老茶樹,採製的茶不僅香氣高,且巖韻十分明顯。

    與加工技術的關係

    武夷巖茶加工工藝獨特,做青時採取“兩曬兩涼”,重輕結合,看青做青,雙炒雙揉、去漚提香、成條為主,初焙、復焙,熟化香氣,色味俱全,是“巖韻”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與武夷耕作方法的關係

    由於武夷茶區地形複雜錯綜,巖茶區大部分利用幽谷、深坑、巖隙、山凹和部份緩坡山地,以石砌梯,填土建園,另有竣險石隙,砌築石座,運填客土,以土代肥。在“武夷耕作法”中較突出的是“深耕吊法”、“客土法”,八九月挖山深翻時,將近根部有效養分吸收吊向行中,根部經日光曝曬、起除蟲滅病和土壤熟化的作用。客土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Fe、Cu、Mg、Zn、Mo、Cl等是形成巖韻的重要特質。

    注意事項

    不易形成巖韻的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我們特別注意:

    A:採茶時間提早,鮮葉過嫩,製做不易形成巖韻。

    B:大量施用化肥,採製的鮮葉不易形成巖韻。

    C: 一些老齡茶樹臺刈改造後又成了“幼齡”茶園。製出的茶也無明顯巖韻。

    D:初制工藝簡單,茶葉洪峰期到來時,茶葉做青時間不夠,製出的茶也無明顯巖韻。

    產於武夷山的烏龍茶,通稱為武夷巖茶。因產茶地點不同,又分有正巖茶、半巖茶、洲茶。正巖茶指武夷巖中心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品質 高味醇厚,巖韻特顯。半巖茶指武夷山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巖韻略遜於正巖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巖兩岸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籌。

    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巖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

    大紅袍

    武夷山大紅袍為武夷巖茶四大名樅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具有顯著的健胃養胃藥理作用。大紅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質溫和,適合四季飲用,還有突出的健胃養胃功效,腸胃不好和寒氣重的人可飲用。此外,還有防輻射和防日曬的作用。巖茶之王——大紅袍

    鐵羅漢

    武夷最早的名叢。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1886年)記載:"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傳說原產地在慧苑巖內鬼洞和竹窠巖長窠。據傳,惠安施集泉茶店於19世紀中葉經營武夷巖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有療熱病的功效,極受歡迎。

    白雞冠

    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早於大紅袍。白雞冠樹高1.75米,分枝頗多,該樹葉色呈淡綠,嫩葉淺綠微黃,葉面開展,春稍頂芽微彎,茸毫顯露似雞冠。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

    水金龜

    原產於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巖上,後被洪水衝至牛欄坑坑底的蘭谷巖。1919~1920年間,為此樹曾引起訴訟。

    品質特性

    外形彎條型,色澤烏褐或帶墨綠、或帶沙綠、或帶青褐、或帶寶色。條索緊結、或細緊或壯結,湯色橙黃至金黃、清澈明亮。香氣帶花、果香型,瑞則濃長、清則幽遠,或似水蜜桃香、蘭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潤甘爽,帶特有的“巖韻”。葉底軟亮、呈綠葉紅鑲邊、或葉緣紅點泛現。

    武夷巖茶主要藥理功能:明目益思,輕身(減肥)耐老(延緩衰老),提神醒腦,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輻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等等。

    武夷巖茶所含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豐富,如鉀、鋅、硒的含量較多。1847年羅萊特在茶葉中發現“單寧”(兒茶素)並從武夷巖茶中分離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證實武夷酸乃是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黃質等的混合物。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有十大功效:

    1、提高免疫力: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保護和調整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脈(MNNG)導致免疫功能,提高體內抗病性。

    2、抗衰老:茶中有茶多酚,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於清除體內生物自由基,減少傷害,從而延緩了人體的衰老。

    3、防癌:茶崔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脈(MNNG)對誘發腸道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變。

    4、防治心血管病:茶可減少主動脈內膜質斑塊和含量,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抗性增強。茶多酚類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含量,減少脂質沉積,並對血液粘度下降、減少血液高凝狀態、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顯的影響。

    5、保護泌尿器官:茶中含黃酮醇類及苷類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腎小管再吸收,促進氟化物排洩。同時還有6.8-二硫辛酸對心臟性水腫、肝臟性水腫和妊娠生水腫都有治療作用。

    6、對消化器官的保健:茶中的兒茶素對胃粘膜起收斂作用,適當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對胃起著保護作用。

    7、對牙齒的保健:茶中氟的含量為27.3-146.6PPM,這種適當含量氟,能防治齲齒,增強骨骼堅韌度。

    8、防止眼病:茶中胡蘿蔔素B-紫蘿酮是維生素A原,它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防治上皮組織角質變性增殖淚腺細胞病變,防止角膜角質增厚,防止眼疾。

    9、減肥和美容:由於降低血脂、膽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進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達到減肥和美容的效果。

    10、除了上述功能外,武夷巖茶還有止渴、除疾、清涼解毒、興奮神經中樞、消減疲勞、醒酒、解除酩酊、沉澱有害離子、消炎殺菌、抑制病毒、抗輻射、治輻射內外損傷等功效。

  • 9 # 懂茶帝

    "巖韻"是指烏龍茶優良品種,生長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內,經武夷巖茶傳統栽培製作工藝加工而形成的茶葉香氣和滋味。“巖韻”就是巖茶“巖骨花香”之中所指的“巖骨”,俗稱“岩石味”,是一種味感特別醇而厚、能長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喉韻明顯,“水中有骨感”就是這個意思。

    武夷巖茶“巖韻”是透過口鼻感官體味出來的,並非虛無縹緲對的東西。武夷巖茶的“巖韻”歸納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字:

    1.香:武夷巖茶的香包括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裡如一,是純香;不生不熟,是 清香;火候停均,是蘭香;雨前神具,是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使 得茶香清純辛銳,幽雅文氣香高持久。

    2.清:指的是湯色清澈豔亮,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 異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巖茶的凡品。

    3.甘:指茶湯鮮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飴。香而不甘的茶為“苦茗”。

    4. 活:指的是品飲武夷巖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 辨之”,並注意“厚韻”“嘴底”“杯底留香”等。

    一般的巖茶都可體現“香”,等而上之才體現“清”,再上之才表現出“甘”,最佳者才表現為“活”。所以真正好的武夷巖茶應該是以“活”為上。正因為武夷巖有“活、甘、清、香”,妙不可言的“巖韻”,所以蜚聲四海,譽滿九州,令古往今來的茶人愛得如醉如痴。

  • 10 # 跟著強哥學茶道

    我是強哥我來回

    巖韻是指武夷巖茶所具有的巖骨花香之韻,,好多人說巖韻很難懂,通俗簡單的說,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夷山特有的地質地貌養出來特有得茶,只要是正山的,加上正確的工藝,就會出現特有的韻味。

    首先必須是生長在武夷山風景區內的烏龍茶優良品種鮮葉,經武夷巖茶傳統制作工藝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巖韻”是武夷巖茶獨有的特徵,巖韻的有無取決於茶樹生長環境,巖韻的強弱還受到茶樹品種、栽培管理和製作工藝的影響。

    不同的茶樹品種,巖韻強弱不同;非巖茶製作工藝加工則體現不岀巖韻;精製焙火是提升巖韻的重要工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G修改開心消消樂教程(無限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