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作家起跑線
-
2 # 贏在高三
陪還是不陪,這是一個問題!“做作業前,母慈子孝摟摟抱抱;做作業時,天崩地裂鬼哭狼嚎”!這一句流行語的出現,其實是眾多陪讀家長的真實寫照!
“陪讀”生活,催生了眾多“段子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中國式教育”。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家長的教育很難保持平和的心態,雖然我們也知道“吼孩子”是不對的的,但是,關鍵時候確實控制不住情緒,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本身在工作上就面臨很大的壓力,爆發的觸點很低,孩子一點不是,都會引發家長的怒吼甚至打罵,所以,陪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無論如何,小孩子的學習,還是需要家長的陪伴的,如果家長實在忍不住,就學學這位媽媽吧,別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
3 # 微雨潤苗
題主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經常向微雨請教的一個問題。一直陪著孩子做作業吧,怕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得不償失;不陪孩子做作業吧,孩子做的作業很可能就無法保證質量,兩難選擇,很讓人頭疼。基於此,我覺得陪孩子做作業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講究方法,咀嚼細節,方能事半功倍。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適當陪同,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就很可能“加大油門”,“換擋提速”。反之,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到最大,或者在大廳裡大吵大鬧、或者在孩子身邊肆無忌憚地玩手機遊戲,那麼,孩子的做作業效率必定會大打折扣。
所以,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最好能夠用心陪同。如何用心?我覺得應該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精心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做作業環境。當孩子要做作業的時候,要為孩子排除所有的干擾和雜音,手機、電視、零食、玩具......所有可能干擾孩子做作業的因素都要遠離孩子的作業桌,家長應該最大限度讓孩子在一個相對較為安靜的氛圍裡心無旁騖地做作業。
其次,針對孩子作業的難易程度,限定孩子的寫作業時間,達到既定目標可以進行獎勵(可以是口頭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沒有達到要求的,該有的懲戒必須有。為什麼要做到這一點呢?因為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會拖拖拉拉,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做一道題目,做完了,就算是正確答案也會用橡皮擦擦掉,擦完後再寫,如此迴圈,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最初孩子只是覺得好玩而已,到最後,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很可怕的壞習慣。
故此,用獎懲結合的方式讓孩子改掉一些低階錯誤,對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大有裨益。當然,在保證速度的同時,還要保證孩子作業的字跡整潔美觀,實現做作業做得又快又好。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家長要當好孩子的榜樣。當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作業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拿出自己感興趣的書來潛心閱讀。家長良好的態度,會傳染給孩子;同樣,家長漫不經心的態度,同樣會傳染給孩子。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用手機也同樣可以閱讀。話雖沒錯,但你的孩子可不這麼認為:“我看書的時候爸媽都可以看手機、玩手機,我是不是也可以像他們那樣玩手機呢?”
對於這一方面,很多家長都忽略了,結果導致陪孩子做作業的效果不太理想。
-
4 # 一直在等待ing
首先講初期確實需要陪的,一般孩子筆畫順序,握筆,坐姿都需要監督,而且從幼兒園進到一年級對作業品質也有要求,而且孩子的專注力並沒有一下子形成,
拿我家一年級小學生舉例,上學期幾乎天天雞飛狗跳,老師為了加強孩子基礎,曾經週末的作業是把三四課的生字按拼音,筆畫分解,而且每個筆畫都要彪拼音,然後組詞,結果那個週末的作業寫了將近一個生字本,
下學期好很多,作業沒那麼費勁了,但是因為認識的字多了,語文作業也要求會寫的寫字,但有些字,孩子甚至不知道筆畫順序,老師也沒說,導致有些孩子照葫蘆畫瓢,樣子對了,順序錯了,所以一年級的孩子我認為還是要看著的。
另外,有些作業基本是給家長留的,比如清明節畫畫,還要貼手工做的白花,學校環保要求做什麼環保標,一年級孩子做手抄報,老師曾經讓孩子寫200字觀後感,對於表達不是很清楚的孩子來說只能家長口述孩子來寫。所以還得看著。
我也想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可是有些作業只能按老師的規定來,而且老師說了錯一個字罰寫五行,也就是30個,所以為了避免孩子出錯或者第二天被罰,怎麼也得看著,在家寫錯了自己罰,頂多一行,認識到錯就好了,放到老師那裡錯四個字就120個字,還是家長自己走心吧,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
-
5 # 水寒雅芙
老師不是萬能的,他們的工作是在學校,在教室,在課堂之上。課後老師沒有義務陪伴孩子做作業,畢竟老師也是凡人,也需要過家庭生活。
回家之後,孩子學不學習,做不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學習是孩子的義務,與老師家長沒有任何關係。不過,孩子是否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跟家庭教育悉悉相關。為人父母的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你有輔導能力的話可以適當的為孩子答疑解惑。
學校有時佈置作讓家長孩子一起做,是考慮讓孩子學會動手動腦,因為有難度所以求助家長一起完成也無可厚非。畢竟學習不僅僅是讀死書,死讀書,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動手作業中學會觀察、學會創造才是真正的學習能力,也利用他們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
6 # 老年童心
學生在家做功課,你要出去還有我,家是用陪著,還有我老婆,是你在考我,今天到外找就是找不著,明天奧體見,今天又錯過,千萬不生氣,這錯全是我,還到生我氣,我今回家找不著,今天在講沒有用,明天見面話多說,現在說句對不起。,希望你就不生氣,我沒有您心裡想的那麼好,見面才能把心,想來你能園量我,董青收173441743回答
-
7 # 看穿明暗
視情況而定,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效率高的孩子不用陪也關係不大。而那些學習習慣不佳,好動,磨蹭時間 拖拉的孩子,家長儘可能陪伴讀書,而且可利用這樣一個機會發現他的不足,培養他的興趣,突破知識的難點。
回覆列表
首先,題主好像在質疑,家長陪著孩子做作業,老師好像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其實,老師的教育責任在學校,而孩子在家裡做作業,自然該由孩子和家長來負責。要知道,孩子可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好好管,把希望全部寄託在老師身上,這樣可是不行的。
孩子的教育,必須由三方面結合才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教育必不可少。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家長陪同完成作業,而到了高年級,孩子大了,也有了自主性,則家長不用陪同,可以放心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因為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還不太多,有些題目還需要家長給他講解。再者,孩子剛進入小學不久,學習自主性不強,還沒有建立起自覺學習的意識,也沒有養成一個認真學習的好習慣,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對孩子可以起到一個引導、鼓勵和監督的作用。
只要讓孩子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年級,家長就不需要陪同了,如果孩子有不明白的問題,自己再給予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