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哨兵小虎

    關於戰鬥機的分代,美國和蘇聯體制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劃分標準。我們國家由於冷戰前和前蘇聯關係走的比較近,前期的劃分標準是按蘇聯體制的;2000年以後,由於中國軍工科技的迅猛發展,戰鬥機的劃代上逐漸向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制看齊。下面我著重介紹下中國的戰鬥機分代。

    第一代: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

    這一代戰鬥機主要是能突破音速。代表機型有殲–5,殲–6。目前全部都退出現役。

    第二代:高機動性戰鬥機。

    這一代戰鬥機主要是能超音速飛行,良好的機動性,側重高空高速。並具有一定的掛載導彈攻擊能力。代表機型有:殲–7,殲–8。目前還有多型在役。並將按計劃退出現役。

    第三代:航電、雷達、火控等系統全面升級,並具有良好機動性的戰鬥機。

    這一代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航電操縱由機械師向電傳式升級,雷達火控功能更強大,代表機型很多:蘇–27,殲–10,殲–11,蘇–30等等。目前是現役中的主力。

    第四代(三代半):在第三代的基礎上,效能更加優越,主動體系優勢。

    這一代軍迷們應該多少有所耳聞,比如殲16,殲10C等。主要是換裝相控陣雷達,注重體系致勝優勢。國內軍迷通常劃代為三代半戰鬥機。

    第五代:注重隱身效能和超機動效能。

    代表殲20。這個就是大國重器了,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第六代:應該是無人控制的只能戰鬥機。

    未來人工智慧,AI技術大規模使用,軍工當是前沿的前沿。所以大家翹首以盼吧。

    總之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永遠立足於世界強盛民族之列。也願世界和平,中華民族永享幸福安康。

  • 2 # 銀杏智庫

    戰鬥機的劃代標準是什麼?

    目前戰鬥機的劃代比較混亂,有俄羅斯的一套標準,也有美國已經放棄了的一套標準。 但是都比較混亂,令軍友們苦惱不堪。因此這裡銀杏特此推出《戰機劃代之銀杏標準》,以供軍友們理解和品評指點。

    第一,簡介戰鬥機劃代的道理。

    軍事目的是以利益原則為指導的,武器做來是為了用的,是為了具體的任務而設計。要評判一種武器,甚至劃代分級,就要根據其完成任務的能力。 也就是銀杏分析武器一貫的思路,先定任務性,再評勝任度。 由於戰機種類很多,因此我們選擇其中戰鬥機的對空任務,來評判其勝任度。 從而對其依據空戰理念做出的設計進行劃代。 一個是分析對空任務的時代環境,一個是分析理念的完成度、技術搭配協調性。一旦出現了理念導致的戰機用法階梯性變化,就是新的一代。 簡單說,就是分析空戰能力,理念戰法劃代。

    第二,簡介美俄標準:

    1,俄國標準:

    第1代: 機炮是主要作戰武器;基本沒有雷達,主要依靠地面雷達引導才能完成任務;裝備第一代渦噴發動機,多為離心式壓氣機。 代表機型是德國的Me262,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等。

    評價:高速和速度都比活塞式提升明顯。 (F86)(米格17)

    第2代: 近程格鬥導彈成為作戰武器;裝備測距雷達;裝備軸流式壓氣機的渦噴發動機,具有超音速平飛能力。 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100、F104,前蘇聯的米格19、米格21等。

    評價:這一代俄國遠距離察打能力進步比較小。 (F104)

    第3代: 中程導彈成為作戰武器,有超視距作戰能力;裝備脈衝雷達,具有多工能力;裝備渦扇發動機或者第二代渦噴發動機,可變後掠翼佈局。 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14,前蘇聯的米格23等。

    評價:把增加航程的變後掠翼技術又看作了一個重要的技術臺階,作為三代機的標準,,是因為蘇聯國土廣大,需求緊迫。而實際上美國更好的F14自己都沒看上。 (米格23)

    第4代: 超視距作戰能力加強,裝備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有下視下射能力,裝備大推比渦扇發動機。升力體氣動佈局,亞跨音速機動能力加強。 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15,前蘇聯的蘇27等。

    評價:這一代氣動升力體比美國優越,但是結構、材料、電子和武器設計又有滯後。

    第4代半: 具備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有限的散射截面降低屬性,發動機更加先進有裝備向量噴管,低速段機動效能更好。 代表機型是蘇35、蘇37。

    評價:這半代只是細節打磨,並無突出進步。

    第5代: 低可探測性,具有超機動能力,超級情態感知和資訊力。 代表機型是俄國的蘇57,中國殲20、殲31,美國的F22、F35。

    評價:這個就是隱身為核心,基本沒有爭議了。

    2,美國曾用標準:

    第1代: 具有高速高空(相對於活塞動力機,0.8馬赫左右)近程格鬥能力的戰鬥機。 代表機型為前蘇聯的米格15,美國的F86。 評價:和俄國一樣,都是活塞動力基礎上的躍升。

    第2代: 裝有火控系統和使用導彈格鬥的戰鬥機。 代表機型是前蘇聯的米格25,美國的F104、F4。 評價:獲得了火控雷達和導彈的察打能力。 (米格25)

    第3代: 具有超視距遠端打擊作戰能力的戰鬥機。 代表機型是前蘇聯的蘇27、米格29,美國的F15、F16、F18、法國的Phantom2000等。 評價:察打距離進一步發展,察打角度進一步拓寬。 (F15)

    第4代: 具有雷達低可探測性的戰鬥機(所謂4S標準目前實際並沒有戰機達到)。 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中國的殲20、殲31。 評價:這一代都是隱身機的理念。但是細節差異沒有體現。(殲31)

    然而,美國目前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劃代標準,轉稱隱身機為第5代,可是又沒能給出前面4代分別是什麼標準。這就是美國標準之迷茫。 需要說明的是,歐洲聯合研製的颱風戰機提出的就是西方標準的4代,由於沒有美國隱身理念耀眼,沒有了位置。後來被歸入4代半,可是又不知道是哪個標準的4代半。

    那麼綜上,美俄的標準是比較混亂的,說不清楚為什麼如此劃代。 美國標準是說不清每一代的特徵和道理,以及忽略了一些重要理念的地位。 俄國標準中由於超視距作戰所需的火控雷達和中距導彈進步比較晚,因此結合可變後掠翼需求劃定了一個第三代。而且四代半隻是對四代的細節打磨,歐洲的高速角度機動理念反而沒有了位置。

    因此銀杏為了方便軍友理解戰鬥機發展脈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講清楚用法的理念差異。

    第三,《戰機劃代之銀杏標準》:

    1代:自然穩定佈局;有測距器;武器用機炮;渦噴發動機的噴氣式戰機。

    評價:比活塞動力戰機具有高度、速度上質的躍升,因此掠過打法體現明顯優勢。

    2代:自然穩定佈局;換上軸流式壓氣機的渦噴,有平飛超音速能力;有測距雷達、火控;武器用格鬥彈。

    評價:高度、速度上進一步升級,並提高了察打距離,因此進入遠近結合打法階段。同時這種空戰理念的設計,適合兼職截擊轟戰機、偵察機。

    3代:靜穩定佈局,翼身融合升力體,用能量機動理論設計,極大提高亞跨音速能力,高速上沒有提升;換渦扇發動機;有脈衝多普勒雷達,能夠下視、遠視;武器用中距彈和格鬥彈。

    評價:氣動設計的提升,獲得了更好的載彈、航程和亞音速機動效能、機動持續力。打法上,察打距離進一步增加,下視下射能力提高,減少了俯衝需求,轉而側重盤旋能力和大迎角能力。具備了長時間持續制空的戰術能力。氣動和耳目兼具了優秀的對地對艦打擊潛質。而這個時期的轟炸機和偵察機速度很快,這種理念設計兼職截擊任務並不優秀,也就是不適合。

    4代:靜不穩定佈局,側重角度機動並結合能量機動協調設計,側重超音速效能,以渦流控制為增強巡航、機動的手段。

    評價:這種理念設計,兼顧了亞音速航程和超音速效能;側重超音速佔位與大離軸空空彈結合,搶奪開局優勢;中盤纏鬥能力略遜(可用向量噴口彌補),末段過失速機動還有翻盤一擊。因此該理念的設計高速段優秀,適合兼職截擊任務。

    5代:使用低可探測的隱身佈局、材料和雷達,一般會採用靜不穩定佈局。

    評價:核心理念是隱身,也就是隱身機。降低對手的反應時間。

    6代:靜不穩定佈局,使用低可探測的隱身佈局、材料和雷達。側重角度機動並結合能量機動協調設計,兼顧高速和低速效能,以渦流控制兼顧航程和隱身能力,並具有超長彈倉。

    評價:由於兼顧了航程與隱身、高速與低速,就可以使用刺客戰法,執行刺殺對手重要節點的任務,比如預警機和波盾艦。超長彈倉的優勢,又可以兼顧遠距離對空打擊與對艦失能的任務。屬於專職刺客,遭遇敵機也善戰。

    7代:目前還沒有實機服役,但已有兩種理論在探索和試驗。

    一是使用組合動力變衝壓煤油發動機的雙三戰機,也就是3萬米高空3倍音速飛行。初期減速開艙扔導彈,對艦或對空。隨著發展再探索使用微波武器、鐳射武器攻擊。結合隱身設計。 特徵是對手難以發現就捱打了,即便發現也來不及反應,即便反應了也打不到它。

    另一種並非追求高速,而是追求高機動的無人機。初期由有人的“蜂王”機指揮機群作戰,隨著智慧系統的發展,或者量子通訊技術的發展,可以獨立作戰。 特徵是低成本高機動。

    這兩個技術路線在並行發展,具體哪一個先一步成為第8代,或者同時出現,或者搭配前代戰機同時作戰,都還有待於觀察。

    需要說明的是:一代戰機並不一定會被後面一代所取代,因為任務還有細節差異,而且還可能把兼職任務拓展為主業。

    另外,可變後掠翼佈局由於複合機動能力差,適合於轟炸機之類的大型飛機,因此就沒有在對空任務劃代中出現。

  • 3 # 核子獵潛艇

    戰鬥機中外劃分不太一樣。該問題幾乎沒有人回答準確過,我來為大家解惑。

    戰鬥機自誕生以來各國都有自己的劃代標準,也就是各自的工業標準,而非軍事標準。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戰鬥機迎來了劃時代變化,也促使全世界軍用航空工業最為輝煌時代的開始。

    由於美俄相對接近的軍用航空能力,逐步形成全新的工業標準。也把目前全世界已經服役的戰鬥機做了系統分級,一共五個。

    第一代:螺旋槳時代。把所有螺旋槳戰鬥機全部劃分到這一範疇;

    第二代:噴氣式時代。從德國研發第一款噴氣式飛機開始,到蘇聯米格-15,美國F-84。都劃分到這一範疇;值得指出的是中國殲-5,殲-5是有中國根據蘇聯授權仿製而來。殲-5也開啟了中國戰鬥機製造的工業標準,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把這類戰鬥機叫第一代。這一時期也叫渦噴時代。

    由於中國戰鬥機製造沒有經過螺旋槳時代,而是從噴氣式戰鬥機開始,因此中國標準是噴氣式戰鬥機為第一代。這也是造成軍迷們混亂的主要問題。我看到很多的解釋沒有一個準確,主要是把戰鬥機劃代使用軍事標準。其實準確的劃分是按照工業標準來的。

    第三代:超音速時代。其代表為美國F-4和蘇聯米格-21。中國為殲-7為代表。這一代戰鬥機特點是以機炮為武器初期型號逐步過渡到後期型號在機載雷達指引下使用短距空空導彈。中國叫第二代。

    第四代:戰鬥機小涵道發動機迎來革命性技術,也就是渦輪增壓器。在加力狀態下飛機接近或者超過兩倍音速。中國叫第三代。

    戰鬥機大型化開始,全重超過15噸-20噸,重型戰鬥機超過25-30噸。經管如此,前所未有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能把重達幾十噸的戰鬥機在空中做靈活動作,高機動時代開啟。高功率發動機帶來的好處是可以裝備更大功率機載雷達,尤其是火控雷達。中距空空導彈可以在戰鬥機上普遍使用。精確對地彈藥和攻擊手段層出不窮。

    第五代:這個我就不多介紹了,中國叫第四代。目前世界上能設計生產的就三個國家五種機型。中國:殲-20、殲-31戰鬥機;美國f-22、F-35戰鬥機;俄羅斯蘇-57戰鬥機。最後指出一點不管是中國四代還是國外五代,其劃代並不衝突和矛盾。只不過中國起步較晚,但起點相對高而已。

  • 4 # wangan1

    現代戰機分類印象是近代(有稱現所謂4、5代機時代)才提出,且感覺前幾代的劃分是現今對曾有戰機的倒溯分級分類,也讓人感覺俄、美二國分類又有不同,產生了因國或因人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認識與不同的結果。分類只是一種表述的比較並無深刻內涵與意義,現實各類分層斷代看客無需過分咬文嚼字,只是內心認同或選擇認同某種劃分罷了,哈哈哈。

    個人理解戰機的分類以中美俄三國為例:螺旋槳為動力戰機與現代噴氣戰機效能對比及發展關係看,它們間差異太大,且世上最早的第一代戰機,與二戰後期螺旋槳成熟技術運用時,前後戰機之效能差距巨大己無法比較,且該螺旋槳動力與嗣後噴氣動力相比,效能差距又是本質上的顛覆。既然分代是後人對之前戰機的一種鑑別,為此本人認為旋槳類動力戰機完全不歸屬現代戰機劃代範疇,以此認識思維作基礎,那現代戰機劃代就從噴氣式飛機開始喔。

    第一代為初級噴氣機至研發出最高2馬赫止,它是建立並區域性完善噴氣發動機作為戰機動力,並發展顯示出了基本效能的一個過渡發展過程,此時後期追求高速是它的最大特點,如該劃代後期的產品有,米格21,FIo4、105,我朝強5、殲7等。第二代更追求高速及更強調高速截擊功能,同時也開始追求裝裁一定效能的機載雷達,並提升了載彈能力,同時也提升了相應更強的機動性,掛載了有一定程熟度的空空格鬥導彈,如米格23、25、(31)、蘇15,F4、F5E、(SR71),我朝殲轟7、殲8等。第三代機追求全功能適用各類戰鬥,高機動大航程及高科技遠端雷達,還有了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的設計運用等,其作戰效能比前代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說如果與前代機交手可謂有以一擋十之氣概與威武。其配載高效能格鬥導彈嗣後有的還可配掛中距空空導彈,如米格29、蘇27、30、35,F14、15、16、18,我朝殲1O、11等。第四代就是現研發的耳熟能詳的隱型戰機了。

    針對米格31與SR71劃代感覺比較棘手。31依其強大功率的機載雷達應歸第三代,但其機動性及作戰效能單一(高速截擊機)與第三機差別過大,為此仍將它劃歸二代。而SR71更是個特例,以其近3馬赫的巡航速度,再看它機體與機翼的溶合設計,它肯定也具有不錯的(機體外型之)隱身效能,從某方面講它甚至於可擺入第四代噢,只怪它是戰略偵查機單用途無戰鬥力並己退役多年,且其根本不具有戰鬥機之所謂機動效能,為此也只能退歸二代了哈。

    以上純粹個人認知和想法,不認可駁可批但勿噴哈!

  • 5 # 一葉楓流

    戰鬥機劃代的結果是要分出檔次來,把技術、效能接近的飛機歸納在一起。如果分不出來檔次,技術性能接近,就應該歸入同一代。

    決定戰鬥機效能的技術裡,最重要的是發動機。渦輪噴氣式是一大類,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另一大類。

    其次是效能上的,是否能超音速飛行,是否持續超音速飛行。

    第三就是機載電子裝置,雷達探測和隱身效能。

    渦輪噴氣戰鬥機分兩代:

    第一代亞音速戰鬥機,

    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都要安裝了雷達和導彈。雷達主要是單脈衝雷達。第二代戰鬥機比較重視遠距離導彈攻擊,不重視格鬥效能。

    變後掠翼和垂直起降不改變速度效能,不宜作為劃代指標。

    渦扇發動機的戰鬥機也分兩代:

    第三代只能短時間加力超音速飛行,第三代戰鬥機重視近距離格鬥效能,強調機動性,要攜帶近距離格鬥導彈。雷達是脈衝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放寬靜穩定性加電傳操縱也是為了提高機動效能。

    第四代可以不加力持續超音速巡航。第四代要具有雷達隱身效能。雷達是相控陣雷達。

    主要效能不能達到下一代標準的只能算半代。

    第一代半就是跨音速戰鬥機,勉強達到1.3馬赫以下的。米格-19,F-100,F-102,F3H,F4D,F11F,超神秘。

    第二代半就是換裝渦扇發動機,重視航程不重視機動性的。JH-7,SAAB 37雷,日本F-1,米格-25。

    F-14也應該屬於二代半,F-111主要是作為轟炸機使用,

    三代機現在普遍改換相控陣雷達,純粹的三代機已經不多了。Phantom2000,大黃蜂,米格-29。

  • 6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戰鬥機劃代的物件是二戰末期後出現的噴氣式戰機。目前噴氣式戰鬥機發展到隱身戰鬥機時代,劃代標準主要有歐美標準、俄羅斯標準和中國標準三種。本來歐美標準和中國標準一樣,都是採用四代劃分方式,但是俄羅斯耍心眼弄出個五代劃分標準,把與F-22、F-35同代的蘇57劃分為五代機,在宣傳上比F-22高一代,佔了口頭上的便宜。心高氣傲的歐美國家當然不能讓毛熊佔這個便宜,與採用了俄羅斯的五代劃分標準。中國不愛參與美俄之間的口水仗,還是按照自己對裝備的理解採用四代劃分法,把殲20成為四代機,實際上跟美俄的五代機是同樣技術水平。有些半吊子軍迷拿這個理由黑殲20落後F-22和蘇57,是智商欠費的表現,不值一駁。

    筆者建議羅列一下各代戰機的特點,也穿插著說一下中國標準與美俄標準的差異。

    第一代:亞音速噴氣式戰機,主要代表機型是德國的ME262、英國的流星和獵人、美國的F80/84/86、蘇聯的米格9/15/17、法國的神秘戰鬥機、瑞典的J32等等。

    最經典的第一代戰鬥機合影,不打不成交

    第二代:突破因素的超音速戰鬥機,極速在1.5馬赫左右,仍以機炮為主要空戰武器,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100、蘇聯的米格19、法國的超神秘、瑞典的龍式戰機等。需要說明是,中國的殲6作為米格19的仿製型號,中國在自己的戰鬥機標準中將其劃分為與殲5(米格17)同代,都是第一代噴氣式飛機。

    中國的殲6.

    第三代:極速超過2馬赫,主要突出高空高速效能,以空空導彈為主要空戰武器。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4、蘇聯的米格21/23、法國的Phantom3/5、英國的閃電、瑞典的雷式戰機、而中國這邊是把殲7/8等成為二代機,與美俄的三代機同代。

    中國的殲8,號稱是最好的二代機(美俄三代)。但是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最好的二代機(美俄三代)應該是誰。

    第四代:採用電傳操控、先進多普勒雷達等先進航電裝置、高推重比發動機、採用邊條翼、鴨翼等先進氣動構型,主要突出跨音速機動效能,一般都有良好的多用途能力。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14/15/16/18、蘇聯的米格29、蘇27系列、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瑞典的鷹獅、印度的LCA等。其中有些四代機透過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先進航電效能獲得很大的提升,被稱為四代半。中國的殲10、殲11系列按照中國劃代標準是三代,與美俄的四代是同代。

    最經典的四代機F-16,恐怕也是最成功的噴氣式戰鬥機

    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代表機型美國的F22/35、俄羅斯的蘇57、殲20.

    五代機的王者F22。中國的殲20我們叫四代機,就是美俄標準的5代機

  • 7 # 聯合防務

    謝謝邀請。戰鬥機劃代主要是針對戰後的噴氣式戰鬥機而言,最早是美國提出來的。不過,美國提出的劃代主要是為了向國會要錢研製新戰機。因為戰機的技術指標雖然是軍方提出,但是錢袋子捏在國會老爺們的手裡。而國會老爺們可沒有幾個懂軍事,要是拿著厚厚的一摞技術資料說一款新戰機如何好,估計國會老爺們都會看瞌睡。於是美國空軍就採取了簡單明瞭的介紹辦法——劃代。好啦,高出一代牛吧。這樣,國會老爺們審議新戰機的研製費用時就能聽懂,會比較爽快的批錢。

    美國將戰後噴氣式戰機分為四代:第一代是亞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是注重高空高速,第三代是主動中低空、跨亞音速機動性,第四代主要是隱身。本來世界上已經接受了美國的劃代,然而俄羅斯提出了五代的分法,其中多出來的一代就是把美國所稱的第二代戰鬥機分成了兩代,其中航電簡單的超音速戰鬥機,如米格21分為第二代,航電覆雜的超音速戰鬥機,如米格23分為第三代。俄羅斯不停嚷嚷,五代總比四代多,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面前,俄羅斯都有五代了,美國才四代。最後搞得美國也鬱悶了,廢棄四代標準,也分五代,但是把俗稱的三代半分成第四代。

    實際上,沒有必要對戰鬥機的劃代過於看重,還是老老實實看戰鬥機的那些技術引數,這些才是體現戰鬥機效能的真東西。(S)

  • 8 # 晨曦談兵

    一般苦於戰機劃代問題的,前期主要是對“到底什麼是3代機、FC-1梟龍算不算3代機”的爭論和困惑,後面又牽涉到美俄劃代方法的差異而引起的混亂。

    FC-1的01架原型機

    李莉有此誤解,可能是源於其對FC-1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其01架原型機的狀態:整體廉價低端的要求、常規的進氣道、常規的邊條、電力+機械混合式的電傳,實在有點不太符合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高大上”的3代機的感覺。

    FC-1的正式服役的構型

    不過自04架原型機開始,FC-1在氣動、航電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比如DSI進氣道、大邊條設計、更好的翼神融合、全新的航電系統等。按其總設計師楊偉的話,FC-1已經是標準的3代機。

    對於一款戰機來說,由於航電、發動機、武器等方面都是可以進行較大幅度升級的(雖然基礎不同,可升級的幅度有限制),所以劃分戰機代次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標準是氣動設計理念:第一代是指最大速度在音速附近的戰機;第2代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效能;第3代追求的是亞、跨音速格鬥效能;第4代追求的是以隱身為核心,同時具有優異的過失速效能(所謂的超機動)、超資訊感知能力的戰機。

    超巡能力並不是4代戰機的硬性標準

    俄羅斯有自己個性的劃代方法,那就是他認為像米格-23(以及其衍生型號)這種使用可變後掠翼技術,具有良好的航電系統、武器系統的戰機,比米格-21這種要先進很多,應該劃為新的一代,也就是第3代,所以蘇-27、米格-29這種原本被劃為第3代的戰機順延成了第4代,而F-22這種就成了第5代。後面美國也認同了這種劃法,只是在國內,很多人還習慣於原先的劃法,比如筆者。

  • 9 # 紅龍軍團長

    一、戰鬥機為什麼會劃代

    戰鬥機劃代不是一個人為主觀臆斷,而是後人根據戰鬥機效能革命性進步的後定義,評判的標準就是:下一代戰機在戰鬥中完全能“秒殺”上一代戰機,以這一標準為著眼點,我們就可以更加科學地探討第六代戰機的戰鬥技術指標了。

    二、戰鬥怎麼劃代的

    戰鬥機劃代有西方、蘇聯兩個體系。

    西方標準:

    第一代:追求更高速度,突破音障,實現了1馬赫以上速度飛行,裝備空空導彈,但主要作戰武器仍是航炮,主要作戰方式仍是近距離格鬥。代表機種有蘇聯米19、美國F100、F104、中國J-6等。

    第二代:追求高空高速效能,採用後掠翼或三角翼、梯形翼面,更強勁的渦輪噴氣發動機,超越了兩倍音速和20000米的飛行高度。以空-空導彈為主要武器,航炮作為輔助武器,空戰還是“視距”內作戰。代表機蘇聯米格21、美國F4鬼怪、法國PhantomIII、中國J-7。

    第三代:追求機動性和超視距空戰,採用氣動最佳化外形設計、大量採用複合材料減輕機體重量、增加機身強度。最高飛行速度、最大升限較第二代略有降低,但機動性被大大加強,被稱作“高空高速高機動性戰鬥機”。使用先進航空電子裝備,中距、遠距空空導彈,具備較強超視距空戰能力。代表機:蘇聯的米格29、蘇-27系列,美國的F14/15/16/18系列,法國Phantom2000、英國狂風等型號,中國J-10。

    蘇聯:第一代:這一代的特點是:硬質金屬機身、單翼、後掠翼、噴氣發動機、亞音速。主要武器為機槍、航炮,作戰方式為近距離格鬥。代表機:蘇聯米格15、米格17、美國F86。

    第二代:是美國的第一代。

    第三代:是美國的第二代。

    第四代:是美國的第三代。

    第五代:是美國的第四代。

    三、何為第六代戰機

    坊間流傳第六代戰機爭論不斷,一是有人與無人之爭;二是效能之爭。如所謂公認的六代機的關鍵技術包括:變迴圈發動機;新一代可靠性更強的複合材料;機載作戰輔助;二元向量噴管;主動氣動彈性機翼。

  • 10 # 20028hk

    所謂四代五代,是美俄標準不同。一代機亞音速為標誌,代表f86,mig15。二代機高空高速,代表mig21,f4。問題出在第三代,美國三代是f15,f16。而蘇聯把su27,mig29之前的mig23,27變掠翼算三代,su27,mig29算四代了。f22,su57自然是五代。美華人受不了嘴上吃虧,也開始降f22,f35改五代。

  • 11 # 一葉楓流

    戰鬥機主要有兩種劃代方式——美國式和俄羅斯式。

    俄羅斯把自己的劃分成五代:第一代亞音速戰鬥機,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第三代變後掠翼戰鬥機,第四代空中優勢戰鬥機,第五代隱身戰鬥機。

    美國最早是劃分四代:第一代亞音速戰鬥機,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第三代空中優勢戰鬥機,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後來看自己的飛機比俄羅斯低一代,覺得吃虧,就也改成五代。把第二代分成兩代。

    劃分依據主要是速度(亞音速、超音速)、發動機(渦噴、渦扇、推力向量)、隱身性、機動性、機載武器(機炮、近程紅外導、中程導彈)、雷達(單脈衝、脈衝多普勒、相控陣)、操縱系統和穩定性(電傳+靜不穩定)。

    嚴格來說,第一、二、三代戰鬥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區域性變化,始終是不完善的戰鬥機,還在發展中。前三代戰鬥機之間可以進行空戰,損失比也要看飛行員技能。而前三代和第四代戰鬥機作戰,即使飛行員很優秀也基本沒有勝算。第三代戰鬥機形成了體系作戰,單機效能是以前的戰鬥機無法比擬的,達到了常規戰鬥機技術的巔峰。所以才有延續40年的服役期。前三代戰鬥機總共用了30年。

    第五代戰鬥機對第四代戰鬥機也是革命性的,擁有絕對優勢。實現了質的飛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中秋景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