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包強中

    貌似滿口道德摳心之言的儒家學派傳人:〝已欲立而人先立,已欲達而人先達,己所不欲無施於人〞。的夫子之言,於實際相悖,出口傷眾,求一花獨放,獨霸天下文壇,實在丟人之極,孔孟之道有其所長,亦存其之短,墨翟揚朱亦有其長而見其短,文壇百家應揚長避短和諧前曕,非販石灰者敵其售面者致互不能存,更有甚者儒派惡言謗眾,責難推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求和諧其識可共,以實證證實有效者為勳。

  • 2 # 三教一家共華夏

    謝邀!孟子罵人為什麼要用禽獸這兩個字呢?在這裡,我們誤會孟子了。孟子不是罵楊朱、墨翟這兩個人,而是說,如果全天下的人,都效法楊墨,都以楊朱、墨翟的話為其行為準則的話,則很容易使天下人,上無君,下無父。而一個人,如果真是上無君,下無父,那不就變成了一個禽獸了嗎?

    並且,我們不但誤會了孟子,也誤會了楊朱、墨翟!楊朱:“古之人,損一豪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則天下治也。”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謹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不欺你,你不欺我,好似老子“老死不相往來”似的,則天下不就治了嗎?而人人不就皆得生活美滿了嗎?楊朱主要是這個意思,出發點還是很好的!

    至於墨子,墨子:“兼愛,愛無差別,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墨子的這句話本身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理解他的人,從這裡也知道,墨子確實是儒門一派。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墨子明白孔子教化的真正含義。

    儒家孔子,真正推崇的是禮法制度嗎?

    不是,一切仁義、禮法,都只是外在教化的需要,都只是方便人們學習的需要,都只是順便照顧一下統治者的需要。孔門心法,根本是使“人人皆為堯舜”。既然希望人人皆為堯舜,那就從根本上說,其實我們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應該相愛的;而仁義、禮法的出現,只不過是在修行成為聖賢的過程中,保全自己和國家的暫時的需要罷了!

  • 3 # 中孚鑑

    孟子不是說墨翟楊朱本人是禽獸。而是指他們的學說思想。

    墨翟是墨家的,講的是兼愛思想,人人平等,父子平等。君臣平等。

    楊朱的學說是利己學說。不拔一毛而利天下。就是說。對我沒有利的事不做,同時也不做自己出力而利天下的事,就是一個利己不利人的思想。

    而儒家講的是仁義,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是受禮重義的。

    在孟子看來,一個君不君。臣不是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思念簡直是大逆不道。君是天子,臣子怎麼相提並論。怎麼能沒有尊卑。父子怎麼能平等。

    世人要都這樣沒有尊卑。在孟子看來,跟禽獸一樣。

    同樣孟子對楊朱的思想。不拔一毛而利天子,只做利於自己的事,對自己不利的不做,這種見利忘義的人,在孟子看來同樣跟小人一樣,跟禽獸一樣。

  • 4 # 典藏6

    這麼理解吧,用現在的思維就是網路噴子,墨朱兩家的學說正與孟子的學說相反!而且兩家當時是顯學有一大批的擁躉,奶奶的,這讓孟子很不爽,直接開罵。只是大家是文化人,不能如潑婦罵街,上來就豬狗不如,所以選擇比較有上檔次的詞禽獸。“禽獸”在當時語境就是你們全是豬狗。所以中國從春秋開始,文化人就失去君子之風,為關注度為粉絲流量開罵,罵得很精彩,比現在一上來就問候你家人,形容你為腦殘,要有語言藝術。其實,孟子的儒家也被罵很慘,說他們比較虛偽。這也啟發了民智讓老百姓知道,偽君子和禽獸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豐富了娛樂語言的詞彙!

  • 5 # 平靜64643908

    古代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學說的正確性;一樣會斷章取義。不以一毛利天下後面還一句。兼愛非攻,後面也有話說。從孟子第一章就看出孟子是個固執的老頭;叟;不遠千里;何以教?說明他的性格根本不適合混社會。現在這個社會就已經是不以一毛利天下了;大家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是為天下的嗎;捨棄父母妻兒外出?只是為了能賺到錢,過上好日子。莊子中有惠施與梁惠王;卻根本沒有孟子去見梁惠王之事;應該同時代人;孟子中也沒提莊子。列子書說;不能自食其力的是雞狗;靠武力搶食的是禽獸。

  • 6 # 墨學本義

    墨學是一個以民眾為主體的社會基礎學

    以興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為基本的文化衍生和行為推進準則

    是唯一對民主 科技和社會道義有闡釋和追求的國學

    墨學非家國忠恕體系 對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及主張是墨學的重點 也是現代文明的重點

    墨家強武重本非儒 墨者崇尚文化獨立 精神自由 反對極端思想和行為 否定鉅子制度 質疑鑽營文化 拒絕專治 追求社會道義 兼愛平等生命

    墨家主張人皆天子 人皆天臣 人人都可以參天悟地 時刻對生活和社會秩序提出主張和進行參與的權利

    根據墨學原理

    墨家否定馬列階級論 承認每一個自生的社會獨立身份都具有天然的正義性 合法性 平等性

    墨家反對暴力 愚化和獨裁的殖民統治

    天本無志 靈性聚焦 而生天志

    天志以天下為芬 天的意願就是 滋養萬物使其盎然生長

    天志所示 天下每一個 有生命的個體 都有平等的 生存權 發展權 尋求支援 和不受外力迫害的權利

    天志立民 生命至尊 墨子聖行 興利除害 天下無人 墨者猶在

    《墨子經義釋詁》。目前唯一訓詁 言墨,不篡改墨子書的作品

    《墨子經義釋詁》pdf_免費高速下載|百度網盤-分享無限制

  • 7 # 北門猿

    這段話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閒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首先看孟子對楊墨的批評

    這是個三段論。

    1.無君無父是禽獸

    2.楊朱無君,墨子無父

    3.所以楊朱和墨子的學說是禽獸(不過這句話他沒明說)

    關於大前提。父子關係和君臣關係是儒家思想中社會穩定的基礎。一個社會是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建構聯絡的。所以儒家認為,這兩種關係被打破了,社會秩序就會崩潰,陷入混亂狀態(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因此無君無父,對於儒家秩序的打擊是巨大的。

    關於小前提。為什麼說楊朱“為我”是無君?

    因為那句著名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我們大多數人對楊朱可能有一些誤解。其實楊朱的核心思想是這樣的: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即便拔一根毛能有利於天下,也不幹;即便能用整個天下來供應一個人,也不幹。說白了,是人與人之間的絕對獨立,切斷了所有的社會關係。這當然和儒家的君臣體系完全對立。

    為什麼說墨子“兼愛”是無父?

    墨子的兼愛,講究:“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也就是對於所有人,不分遠近親疏,一律平等地去愛。而儒家講究的是“愛有差等”,對人的愛是按照血緣關係遠近,依次遞減的。

    所以兩種理論在根本上衝突。墨子講兼愛,原因是他認為只有天下之人互愛,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鬥爭。這想法是好的,不過在實際層面,還是儒家的理論更有可操作性。

    再看這段批評的背景

    有人問:“夫子為什麼這麼喜歡辯論?”孟子說:“我也不想啊!不得已啊!”

    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各種思想同時存在,激烈競爭,並且各自認為自己的正確的(廢話),因此不可避免要對其他理論進行批駁,或者說攻擊。孟子認為,楊朱和墨子的言論流傳很廣,對於社會風氣是十分有害的,因此自己有必要把這股“歪風邪氣”打壓下去。

    換句話說,在這裡孟子就是來開噴的,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

    (P.S.雖然我理解,但我覺得孟老夫子未免罵得有點過了……)

  • 8 # 程先生1976

    孟子斷章取義,諸子百家學說,關心的是整體社會。

    許多人都知道,在一個密閉房間(空間)內,開啟冰箱門,門口的人會感覺涼爽,但是,冰箱本身是耗電的,密閉空間內的總體溫度在上升。

    所以,推崇儒家的朝代,都是窒息滅亡。儒家批評墨家、道家,就是因為,儒家不懂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儒家只懂個頭與個體,不懂什麼叫系統。

  • 9 # 無極行者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白玉也有微瑕。墨子是博愛,但並未否定家庭之愛;楊朱是獨立、自修、無為,也沒有否定君臣關係;孟子是根據戰國實際強調家庭、君臣倫理關係,也沒錯。至於罵,也許是逗你琓,也許是強調重點,也許是考驗對方肚量,不必在意,一笑了之。都是思想家。

  • 10 # 鍛彰趣義

    孟子號稱“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但實際上是很不會聊天的,喜歡扣大帽子不說,還喜歡詭辯。

    《孟子》開篇就是詭辯。梁惠王問孟子:“老人家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將會有利於中國吧?”孟子一上來就懟人家:“何必說利呢?有仁義就好了呀。大家都說‘何以利’,那必將‘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明眼人看一眼就知道問題出在哪,梁惠王說的“利”和孟子的“利”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孟子是偷換概念。

    扣大帽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罵墨子和楊朱。墨子主張兼愛,儒家強調“愛有等差”,墨子就反其道而行之,把互愛和互利統一起來。

    楊朱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這種思想乍看自私,其實有其時代背景。戰國時諸侯交攻,驅使民眾互相征伐,往往還打了為天下的旗號,弱勢人人貴己、重生,不信那套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鬼話,仗怎麼打?諸侯們還怎麼作妖?

    墨子和楊朱就被孟子貶斥為“禽獸”。理由是什麼?“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這是攻其一點不計其餘。楊朱說為我,可推導不出無君,只是不服從無條件的徵召,為了打著公義旗號的私利賣命罷了,若說這是無君,那是不是君說什麼都得聽,讓幹什麼就得幹什麼?

    墨子說兼愛,可也推導不出無父,相反,他的兼愛下的父子關係可能更和諧,比儒家壓倒一切的孝要健康一些,因為互愛還要互利,你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孝順你?孟子不過是將兩個人的學說推到一種極端情況,怒而攻擊之而已。要說“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倒是尊儒之後經常見到。

    為什麼孟子這麼恨這倆人?或者說孟子打著“仁義”的幌子,非要貶斥此二人的本來目的是什麼?一是戰國後期墨子和楊朱在民間極有市場,“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高喊“民貴君輕”都沒人理他,因為他沒提出根本的解決辦法,人們也能看明白他說的“民貴君輕”出發點還是社稷、還是王權,和老百姓沒什麼關係;

    二是倆人的觀點都動搖孟子立論的基礎。既然愛有等差,那愛兄弟、愛父母、愛國家、愛天下,是遞進的嗎?也就是說人應該最愛身邊的人,忠反而是最末?還是人應該最愛天下?這可就和孟子駁斥墨子說的人有私慾相矛盾了。忠孝不能兩全的問題,就是理論上的矛盾點。何況儒家最喜歡拿聖君說事兒,動輒就是堯舜,墨子也說堯舜,說的還和儒家不一樣,這就很要命。

    楊朱的理論要解決的問題,孟子也回答不了。既然愛有等差,人性又本善,那人為什麼不能最愛自己,兼愛他人?為什麼愛自己這件事,在儒家的理論中不存在(在儒家,愛自己為的是孝、忠、傳道,就是不為自己)?而且楊朱是很反對法先王的,這就很要命了,堯舜那點兒事不讓說了,孟子能不生氣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期肝硬化患者還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