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勾勒歷史的世界
-
2 # 三觀粉碎機
實際上這個問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那就是兩國建交關係以及這幾次戰爭發生的因素。而這些,跟敢不敢碰,還有哪個朝代國力強不強,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唐朝我們就不需要解釋了,唐日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百濟、新羅和高句麗這三個被譽為“北韓三國”之間的恩怨。如果不是這塊在北韓半島上的利益糾葛,唐朝和日本之間也根本不會發生軍事戰爭。
記住,北韓半島對中日關係非常重要,下面還有。
到了宋朝,由於唐朝的基礎在先,日本也進入平安時代,所以兩國是保持比較友好的外交關係。特別吳越等地,由於安史之亂後的“衣冠南渡”,吳越直接承載了之前中原所有高度發達的技藝,以至於日本使用的高階瓷器、絲綢等皆需要吳越供應。
當然了,由於早期網際網路流傳著南宋滅亡時,天皇和大臣以割耳表示哀悼的說法,這毋庸置疑是假的了。根據日本史料記載,即使兩宋時期,宋日有來往的官方正式“牌牒”也不過9份而已,也就是來回5次。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民間商貿之間的來往。
說到為什麼日本不攻打宋朝,這裡其實我們把唐元明清的中日戰爭拿出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唐明清三朝,中日戰爭都是在北韓半島打響的,而宋朝的時候,這塊地根本不在宋朝的管轄之內啊,連戰場都沒有了,還打個什麼呢,對吧。
我們接著往下看,先不說“戰場”沒了,當時忽必烈曾為了掠奪日本的白銀率領橫掃歐洲的蒙古鐵騎兩次攻打日本,結果都是大敗而歸,連登陸都登陸不了日本,更是在海上就直接折損了一半。
換句話說,以宋朝時期的航海技術,日本根本沒有能力直接跨越日本海和東海直接打到宋朝。
所以並不是因為宋朝多牛逼,日本才不敢打,而是技術和距離限制了宋日之間產生衝突。
當然了,如今國內還有一些人懷著日本人就是到處侵略,美華人就是全球掠奪,國外勢力都是壞的,資本主義都是天生邪惡的,對於這種思想的人,我不想多說話。
-
3 # 明空火兒
主要是日本非常仰慕中華的文化,而且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宋朝在與日本的貿易交往掌握著完全的主動,甚至控制了東南亞的外貿經濟。再說了,當時的日本如果真要入侵北韓半島,根本就打不過遼、金這兩個軍事強大的王朝。
-
4 # 瀛史拾貝
宋朝對應的是日本的平安時代和鎌倉時代前期。平安時代基本上是藤原北家的攝關政治,也就是《源氏物語》的時代背景。這個時候日本掌權的公卿都躲在平安京醉生夢死,不是偷情玩別人老婆,就是請陰陽師作法,哪有外侵野心?平安時代後期,武士階級崛起,透過源平合戰,最終建立鎌倉幕府,架空了京都朝廷。這樣一來,日本總算有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武人政權。但源賴朝死後,幕府內鬥激烈,最終源氏將軍絕嗣,外戚北條氏竊取幕府實權。北條氏忙於加強集權,打擊政敵。等到北條得宗獨裁體制確立,忽必烈的元寇就打過來了。兩次元日戰爭,既增強了幕府北條氏的權力,又使得武士們漸漸對北條氏離心離德,為五十年後鎌倉幕府覆滅埋下伏筆。
所謂南宋亡國,日本舉國茹素很可能是誤傳。因為當時日本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是北條時宗,他不發話,誰敢大舉紀念南宋?而幕府的考慮一向很實際,不會太多計較宋儒的大義名分之類虛頭巴腦的東西。幕府不向忽必烈稱臣納貢,並不是顧及天皇面子,而是怕影響幕府在武士和民眾中的權威。南宋亡不亡國跟幕府沒啥關係,老趙家又不是北條氏親戚。
-
5 # 納蘭談史
歷史上的日本比較好戰,亞洲的鄰居基本上都跟它打了個遍,咱中國也不例外。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唐朝之後,日本跟中國曆朝歷代戰火不休,但是唯獨沒有和軍力稍弱的宋朝紅過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縱觀歷史,日本對北韓半島的控制權和對侵略中國的野心從未泯滅過,但是不外乎就兩點主要的動因:第一是拓展日本疆域連通陸地,從而獲取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廣闊的生存土地;第二就是與外界的貿易往來,透過進出口來補充該國所需的商品,以及填充自己國民的腰包。中國宋朝時期正值日本的平安時代和鎌倉時代,日本國內情況亂成一鍋粥,權力交替頻繁政局不穩,而宋朝也面臨著遼金等國的軍事威脅。與此同時,宋朝依舊把對外開放當作基本國策,自宋朝丟失燕雲十六州後,無力涉及北韓半島的局勢,便和日本沒有了什麼大的利益衝突,並且還對和日本的貿易往來格外重視,日中關係頗為和諧,日本也沒有什麼和宋朝較勁的理由。
我再說明一下大家對宋朝軍力的誤解。宋朝軍隊戰力不強,陸戰屢敗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是個複雜的國家體制問題,而非將士或統治者個人原因導致。宋朝的統治者也意識到了軍隊戰力的短板,所以在不斷地提倡強兵革新的同時,還試圖尋找新的捷徑。宋朝包括之前的中國甚至放大到世界的範圍,都處於冷兵器的時代,一直以來多是靠短兵相接的近戰拼人力來取勝。宋朝的統治者也不傻,看到北方遊牧民族人高馬大蠻力十足,再加上北方馬匹的品種優良和騎兵的驍勇,南軍根本就不佔任何騎兵步兵的優勢,所以不能硬剛,於是便採取火器興國的捷徑來實現自衛。
唐朝無休止的煉丹活動給中國送來了火藥這項偉大的發明,這一點被宋朝很好的繼承了下來。比如霹靂炮、震天雷、鐵火炮不僅應用到了陸地軍事作戰,還引申到了海戰當中來,而且宋朝的造船水平也堪稱世界之最,宋軍水戰的本事比陸戰強太多了,令日本人也是對宋朝的這項新興的火器技術又驚又懼。反觀日本幾次的封建時代侵華史,雖然謀劃許久準備充分,但還是被唐朝、明朝無情的吊打。尤其是在宋朝之前的日唐戰爭,唐軍在白江口海戰中不費吹灰之力就團滅了日本的精銳水師,令日本國內上下震驚,以致近一千年的時間裡,日本未敢再對中國開戰。宋朝的海外安定也算是藉助了一點大唐的餘威。
宋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水平舉世震撼,此外,在文化上的地區影響力也是有目共睹,令亞洲各國敬佩誠服。雖然趙宋王朝無征伐天下的雄心壯志,但也算獨鎮一方自保有餘,並進行了長達三百多年的繁榮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
-
6 # 清風自若
這個問題的問的好。
宋朝相對於唐明清來說,針對於疆域和軍事的範疇是較弱的。而且宋朝一直面臨著北疆的壓力,對日本的武力威脅是最小的,但是日本對宋朝是畢恭畢敬的,而且還對宋朝甘心的稱臣,年年納貢,禮遇往來。具相關史料記載,日本還送日本女人來宋朝播種,選擇宋朝高大威猛的男人受孕後回到日本,進行基因的改善。對此,肯定會有很多人不解,當時的日本為何不敢和比較弱的宋朝鬧事。
首先,當時宋朝雖然軍事實力比較弱,但是宋朝的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在當時是處於世界領先的,甚至比盛唐還發達。宋朝的商業發展程度空前絕後,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算是最繁榮的朝代了,宋朝有的就是錢。更何況當時的日本對於優質的宋朝銅錢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說宋朝算是掌握著日本的命門。其次,就是唐朝當時無休止的煉丹,在宋朝時給中國帶來了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這一點被宋朝很好的繼承利用了下來,造成了霹靂炮、鐵火炮等武器裝備。而且當時宋朝的造船水平也是世界領先的存在,所以說宋朝的水戰力量是比陸戰強大,日本對此是又驚又俱。綜上所述,正是宋朝的經濟、銅錢、文化、造船能力以及火藥的偉大發明所在,致使日本唯獨不敢和宋朝鬧事的原因所在。
-
7 # 士說新語
兩宋所處的時間段是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而這一時間段,日本大致上處於平安時代和倉廉時代。
兩宋時期的日本經過了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向唐朝學習先進科技文化知識的日本,封建農業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到了平安時代,日本土地開始私有化,在莊園制度下讓開墾耕地的人永久擁有耕地,這些擁有耕地的人結合成為利益集團,用武力兼併莊園,逐漸成為各種武家實力的來源。到了10世紀以後,莊園主們把莊園進獻給中央貴族和大寺社,奉之為領主,稱之為“領家”,分給莊園年貢的一部分,自己則保留莊園的的管理許可權。
而這一時期,日本天皇政治下的律令制危機四伏,早在奈良時代末期,僧侶政權垮臺後,貴族勢力開始膨脹,中臣鐮足因為功勳卓著,被天皇賜姓藤原氏,到9世紀下半期,藤原氏建立了攝關政治,獨攬朝政,隨後演變為關白政治這一特殊政體,藤原氏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時作“攝政”,天皇成年後作“關白”的政體。
但是這一時期的日本,國內矛盾重重,除了皇室和攝關家的矛盾,藤原氏內部的矛盾,以及跟新興的清和源氏、桓武平氏兩大武士集團的矛盾,同每一個武士集團內部的矛盾糾纏在一起,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先後經歷了“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隨後日本來到了平氏政權的時期,之後平氏又被源氏擊敗,源賴朝成為“徵夷大將軍”,之後源賴朝建立了以鎌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
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日本,非常的亂,從天皇式微的奈良時代開始,武家勢力逐步崛起,日本就成為了一個各個武士集團之間互相敵對,爭權奪利的國度,根本談不上軍政的統一,又何談對外用兵?
日本與唐朝的戰爭日本與唐朝的戰爭,也就是白江口之戰,事實上這場戰爭,日本並非針對的唐朝,當時的日本學習唐朝,透過大化革新,加強了中央集權,才能夠參與到外部的戰爭中去。而這場戰爭的矛盾主要是百濟和新羅之間。當時日本在北韓半島上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即任那郡。本來當時的北韓南部有三個國家,即新羅、百濟、伽耶,但是伽耶被新羅滅了,順帶著新羅也把任那給攻佔了。
於是剛剛實現中央集權,權力回到天皇手中的日本,決定出兵新羅,一則是拿回任那,二則也存著侵略的意思。當時的日本跟百濟是好基友,而百濟跟新羅打了很多年。雖然百濟有日本的幫忙,但是新羅抱上了唐朝的大腿。所以這樣戰役最終以唐新聯軍的勝利而告終。
怎麼說呢,當時的日本並沒有染指唐朝的意思,它也沒有那個膽量,從第一任遣隋使小野妹子到後來不斷的派遣遣唐使,日本的統治階層是深刻認識唐朝的強大的,而當時北韓半島上的局勢也是比較複雜。北邊一半被高句麗佔著,南邊一半三分天下的局面維持不下去,新羅百濟必有一戰,而日本也想火中取栗分一杯羹,只是沒有想到唐朝會倒向新羅而已。其實唐朝之所以罩新羅這個小弟,是因為三韓之中,只有這個小弟第一個來拜碼頭,而且作為唐朝但是最大的敵人高句麗,新羅不失為一個在後方牽制的棋子,同時唐朝也可以從海陸走新羅出兵高句麗,存著這樣的心思,才使得唐朝加入了這場戰爭。如果唐朝不加入這場戰爭,其實日本根本不可能會跟唐朝爆發戰爭。
這場戰爭奠定了此後一千多年的中日韓關係,使得北韓半島自此成為中華藩屬,日本再也不敢涉足大陸,直至豐成秀吉時代。
日本與明朝的戰爭爆發自萬曆二十年到二十六年之間的北韓之役(文祿慶長之役),是豐臣秀吉統一多年戰亂的日本之後,眼見日本已經安定,萌發的一個建立亞洲大帝國的夢想。他想要先征服北韓,再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
雖然這場戰爭,明朝聯軍打得比較吃力,但最終使得日軍損失慘重,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的一個重要伏因。縱觀這場戰爭的起因,其實說到底是日本經過長時間的內亂,終於實現統一之後的一次野心冒險,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也是走的豐成秀吉這個戰略。
縱觀日本的歷史,真正形成一個統一的能夠一致對外的政權的時期,其實很短,飛鳥時代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時期,雖然天皇拿回了權力,國家也逐步走向中央集權,但是這一時期的日本真的很落後,實力有限,大概也就是跟百濟差不多,所以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北韓半島蹭點好處,可惜被唐朝大兵暴打了一頓。之後日本就不再跟唐朝敵對,成為了唐朝老師的死忠,可遺憾的是接近學習了唐朝200年,它的天皇中央集權律令制還是瓦解,武家的興起,又將日本推向了一個四分五裂的時代,一直到了豐成秀吉重新將藩閥打趴下,短暫統一了各方勢力後,才有了對外作戰的能力。而這一戰,又再次輸給了明朝,豐臣秀吉的失敗,給後來的德川幕府帶來了足夠的教訓,整個明朝時期,日本幕府再也沒有覬覦過大陸,說到底一是認識到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二是幕府也不是團結一心,各藩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直到明治維新倒幕之後,日本重新回到中央集權,加速向近現代化國家過度,終於再次有了勇氣跟大清掰掰手腕,這一次,終於一戰而勝之,不僅使得日本國力開始膨脹,也徹底宣告中國主宰東亞的時代成為歷史。
-
8 # 這些歷史要讀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宋朝勢力範圍太小,日本夠不著;
要知道,日本與唐朝、明朝和清朝之間的戰爭,都是從北韓半島開始的。因為,北韓半島是日本入侵大陸最理想的跳板。而且,需要要注意的是,明代的抗倭戰爭,嚴格來說不算是中日之間的正式戰爭。
所以,古代中日兩國要直接爆發戰爭,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中國王朝的勢力必須覆蓋北韓半島。基於這個客觀條件,那麼弱雞的宋朝根本就沒可能與日本產生直接衝突。
其次,宋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對當時的日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說到對日本古代影響最深的中國王朝,很多網友都會想到唐朝。因為,日本在唐朝時期不斷派遣唐使遷往大唐學習,並且促成了日本古代重要的政治改革運動——大化改新。
但實際上,宋朝對日本的影響同樣很大,尤其是在經濟文化領域。兩宋時期的商品貿易和程朱理學,都對日本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再次,平安時代的日本,正好處於一段相當和平的發展時期;中國的宋朝時期,正好對應的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那時的日本早已透過學習大唐,推行大化改新運動,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社會制度。與此同時,吸收和消化了唐文化後的日本,開始在這段時期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
平安時代的日本,著名的文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比如: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隨筆《枕草子》等。
這些經濟文化上的進步,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日本國內發展的穩定和繁榮。既然自身日子也能過得好好的,那也就沒必要遠渡重洋,跑去找宋朝開戰了。再說,宋朝雖然也不怎麼強,面對遼國和金國基本上都只有捱打的份。但是,宋軍要對付當時的日本,也還是問題不大的。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當時還沒有形成武士集團;說到日本的侵略性,不得不說的就是武士道精神。事實上,日本的武士道是隨著武士集團的形成逐漸發展起來的。而日本的武士集團則是在平安時代後期,才發展起來的。最終,日益強大的武士集團,完全左右了日本的走向,把其帶入到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
-
9 # 人皆可為舜禹
日本與中國古代的戰爭
第一次戰爭發生於唐朝時期。唐高宗六年,高句麗與百濟進攻新羅(新羅當時是唐朝小弟),新羅打不過只能向老大哥唐朝求援,唐高宗一看這麼行,打狗還要看主人吶!唐朝派兵。百濟一看也不行了,求援吧,百濟乞援於倭國(小日本)。於是在龍朔三年(663年),五國在北韓半島上打成了一鍋粥,殺得天地為之變色,日月為之暗淡。
第二次戰爭發生於元朝時期。起因是宋朝滅亡後,日本統治者北條時宗以中華自居,不臣服於元朝。忽必烈一看就不願意了,小樣我祖先向西從中國打到了德國,西南打到了埃及,征服土地無數,一個小日本不聽話,打。公元1274年,忽必烈集結十萬大軍再次出征。在征討日本中互有勝負,但是元軍統帥是個草包,居然害怕日軍夜間偷襲,將部隊撤回船上休息。當夜,海上就狂風大作,波浪滔天,元軍戰船大部分被掀翻,官兵傷亡1.3萬人。剩下的元軍灰溜溜的逃回了本土。忽必烈一看這個氣啊,不打難消心頭之恨。於是經過幾年的準備,1281年元軍集合十萬大軍(北韓人佔三萬人),從寧波出發,結果在去日本途中就船毀人亡了。忽必烈知道後揚聲長嘆,天意啊。當朱元璋奪取天下後,便頒佈了三不徵,其中便有日本。
第三次戰爭發生在明朝時期。日本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向北韓發動了侵略戰爭。先侵略北韓,再征服中國。1594年4月,日本傾全國20多萬入侵北韓。很快日軍迅速佔領北韓京城和大片領土。北韓實在打不過了只好向大哥求救了,於是本著小弟被欺負,大哥要幫忙的原則,明朝出兵了。明朝應北韓請求派李如松率領5萬人援朝,在小弟的配合下,明軍連戰連捷,打的日本人看見明軍叫爸爸。1597年戰爭再起,明軍總司令李如松就說了,1597年1月,日軍再次進攻,黑田長政在稷山被明朝軍隊擊敗,海軍也被李舜臣在鳴梁海面重創,明朝援軍繼續入朝,進擊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部隊。由於前線戰爭的失利,豐臣秀吉病逝,同時日本國內也開始動盪不安。
那日本為什麼沒有跟宋朝開戰呢?有哪些原因?第一,宋朝並沒有大家印象中的那麼弱,相反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強盛王朝之一。人們總是說宋朝的歲幣議和可恥,可是,想想當時宋朝的周圍地理環境和周圍的外敵虎視眈眈,足足撐了300多年生生耗死西夏、大遼、金,不得不說不容易。 各種苦衷使宋朝只能選擇防禦應戰,用偏弱的步兵對抗北方強大騎兵,與此同時讓遼金拿完東西就跑,沒有膽子一直待在中原,而且,遼金其實沒有佔領宋朝多少土地。遊牧民族的重甲騎兵強悍,讓宋朝的步兵不敵,但是,日本人在那時也是步兵,其步兵與宋朝步兵相比,確實是不堪一擊,所以這點令日本人非常崇拜。並且,宋代的軍事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宋朝以前仍處於冷兵器時代,從宋朝開始火器登上戰爭舞臺,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毬、鐵火炮、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第二,宋朝的經濟發達程度是中國其他朝代不可超越的,宋朝的交子是全世界通用的。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輕商”的王朝就是宋朝,國家推行商業政策,指引幫助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讓國家和人民一起富裕起來。反觀其他王朝,只知道富國家不知富人民,資本掌握在掌權者手裡,人民勉勉強強溫飽。 一個國家的強大,就少不了經濟的繁榮,少不了經濟做支援做後盾,這也是宋朝與西夏等國打消耗戰勝利的原因之一。宋朝經濟的發展在那個時代,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也一點都不為過。國家扶持百姓,讓百姓富起來了,以此再增加國家的稅額,百姓並未覺得稅收重,富了國家還富了人民,做到了雙贏。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民並未覺得自己受到了壓迫,反而增加了其對國家的支援與愛國情懷。因此,宋朝的國庫之充足,稅收之高,極為罕見,稅收最高時可有1.6億貫,相當於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60%。
還有就是,宋朝的文化繁榮,古人有云:“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半數中國歷史上的發明都出於宋朝,如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眾人雖知日本遣唐使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當時的日本遣宋使更多。來宋學習的學者虛心求教,恭謙尊師,又怎麼會有學生對老師持刀相向呢? 日本人自詡華夏正統血脈,但是,其敬仰崇拜宋朝,甚至超過了華人自身,幾乎到了神化的地步。甚至還有一點在這裡不得不提,那就是當時的日本人以宋朝為華夏正統血脈,很多日本少女偷渡到宋朝,用盡方法與宋朝男子同睡,以求讓少女懷孕從而得到正統華夏血脈和優良的基因。可以說宋朝還是很厲害的,當時的宋朝是現在的美國也是無法比的。日本還是比較尊敬不敢來犯的。
-
10 # 尋覓跡尋蹤
日本和唐朝,明朝和清朝發生戰爭主要是為了爭奪北韓半島,而宋朝是沒有和北韓半島接壤的,他和北韓半島中間隔了個遼國和金國,所以日本和宋朝直接發生戰爭的機率是不大的,就算日本在北韓半島發生戰爭,宋朝也不可能越過金國和遼國去和他打仗。另外當時一些其他的原因也制約著日本和宋朝開戰。
首先是當時宋朝是日本的重要貿易伙伴,宋代時期中國的經濟非常發達,商品也是數不勝數。而日本正是我們商品輸出的重要地區。雙方的貿易為兩國的經濟都帶來了不小的收益。日本為了本國利益考慮當然不會去得罪這個財神爺。
其次是日本當時國內還處於一個社會動盪時期,日本統治階級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以源平兩家為首的武家勢力開始崛起。他們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將天皇推翻,而且當時也是百廢待興,根本無力對外發動戰爭。
再次就是當時的中國有蒙古這個強悍的民族在,日本也是不敢貿然行動,如果日本對宋朝發動了戰爭,蒙古肯定會趁機直接滅掉南宋。一旦南宋被蒙古滅掉,日本人就得不到一點好處,而且蒙古肯定不會容忍日本一個外族在南宋的土地上,到時候日本也免不了被滅的結果。
最後就是當時宋朝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強的,那他的海上運輸能力自然也就非常強。如果日本敢於侵略宋朝,宋朝也完全有能力將兵力投送到日本。日本人最怕的就是自己本國國土受到侵略了,所以忌憚於宋朝的海上運輸能力也是不敢輕易進攻宋朝。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比較好。
比較熟悉的就是明朝的東南打擊倭寇海盜和援朝抗日,清朝的就是日軍侵臺事件和中日甲午戰爭。
唐朝的不是很熟悉,唐朝時候日本學習唐朝。
日本呢,是個海島國家。類似英國,但它的條件和英國比差遠了,日本多山多火山地震,即便是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日本地震海嘯啦。
日本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很差,所以從日本人知道外面有個塊風水寶地時候就想獲得了。
這是日本骨子裡夢寐以求的事情。
一開始人比較少,生活條件差,資訊閉塞,大家不怎麼了解。
漢朝的時候,看到有個天朝,想去。發現匈奴人都被胖揍了,自己也就乖了。
隋唐時候,中日交流加深,日本就越發覺得大陸才是風水寶地,當然被唐朝打回去了。
唐朝的自信是打出來的。
日本本身也不好過,小部落很多一盤散沙,這個時候比不多就是宋朝時候,自顧不暇,不是不想而是力不從心啦。
這個時候日本的,秦始皇,楊堅,能夠統一日本的人物出現了,織田信長。
他還沒來得及擴張就死了,繼位的豐臣秀吉就想透過北韓入侵明朝了,當然明朝的火炮把他打回去了。
日本的單兵素養比明軍單兵厲害,明朝引進的弗朗機厲害,日本捨不得弄大炮,即便是抗日戰爭時候,日本大炮還是以輕小為主,省材料,日本資源匱乏。
當然戚繼光訓練的軍隊還是很厲害的,我是說總體平均看。
至於東南倭寇,很多人說是中國一些亡命之徒在日本亂世時候僱傭的日本浪人掀起的風波。
清朝那兩次中日戰爭,日本已經到了個統一國家了,西方列強已經讓清朝害怕了。
日本人蓄謀已久,準備充足,特別是甲午戰爭日本賺大發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日戰爭,日本的優勢還依賴於三十年前賺的本錢。
二十世紀前半期,日本是東亞老大,直到二戰結束。
所以結論是日本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而是國內混亂沒有機會。
看看現在日本的手段,藉助媒體制造假想敵,轉移國內矛盾。
讓敵人削弱的辦法就是讓它分裂,分化瓦解是致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