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東歷史

    最主要的原因是:馬援有政治汙點。馬援是被光武帝劉秀判了有罪的。作為光武帝兒孫的漢明帝,不大可能給公然稱讚他老子認為有罪的馬援。

    另外,馬援進入劉秀的時間比較晚,而且馬援缺少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馬援的功勞主要是在後期平定邊疆,不是劉秀主要作戰的時期。

    關於馬援的一生和結局,可以參考李廣。

    之前專門寫過一篇伏波將軍馬援,請參考

    馬援,可能是跟著劉秀建國將領中最有名的一個了,雖然最後沒能進入雲臺二十八將。倒不是說馬援的功勞很大,只是東漢的歷史太冷門,能說出的人物實在有限。開始聊馬援,還是延續之前介紹人物一貫的風格,先說說這個人的來歷。

    馬援的祖上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

    馬援雖然姓馬,但是人家的祖先並不姓馬。而是姓趙,邯鄲趙氏。這個姓來自於趙奢,趙奢號馬服君。那老馬家為啥改姓了。這主要是拜趙奢的兒子趙括所賜。趙括大家都知道啦,紙上談兵,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幾十萬。雖然趙括的老媽早有防備,趙氏家族並沒有因此受到大規模牽連。但是有血性的趙氏子孫們,一致認為,再姓趙,就是一種侮辱。一致改姓馬。漢武帝時期,改姓之後的邯鄲趙氏家族遷移到了扶風茂陵。馬援就是出生在這裡。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在漢武帝時期因功被封為重合侯。自趙括之後,老馬家本來可以藉助馬通再光宗耀祖一會,可是這時候馬家出了個不肖子孫:馬何羅。此人是馬通的哥哥。馬何羅犯了謀反的罪,因為這個事情,老馬家算是上了漢武帝的黑名單了,自此開始老馬家再也沒出過牛人(馬何羅是因為想替江充報仇而造反的,江衝是因為誣陷衛子夫和衛子夫的兒子的事情敗露而被殺的)。這種形式一直持續到了王莽時期,王莽時期馬援的三位哥哥都是兩千石的高官(兩千石在漢朝是太守的俸祿),在此之前只有馬仲做過600石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吧),馬仲就是馬援的父親。看來老馬的家族的復興就得靠馬援爺們了。

    遇到劉秀之前的馬援

    馬援的幾個哥哥都是高官,家裡自然是衣食無憂。衣食無憂的生活,自然給了馬援任意發揮特長的機會。《後漢書》記載如下: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誰都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不用為為了衣食之憂而迎合社會,去學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技能。

    還沒找到人生目標的馬援,很快贏得了一次當官的機會。這個時候馬援的大哥馬況去世了,長兄如父,馬援盡心守孝,侍奉寡嫂也是殷勤周到,合乎禮節。在講究孝道,以孝治國的時代,再加上朝廷裡有人。馬援就被舉薦做了官,很快到了督郵的位置。督郵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名詞,三國演義裡面,張飛鞭打督郵,讓督郵這個名稱家喻戶曉。督郵不是人名,而是一個官職。督郵這個官還不小,負責巡視地方,監督政策的施行,是一個跟刺史差不多的官職,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省政法書記(政法書記的大小可以參考最近大熱的人民的名義)。在督郵的任上,馬援幹了一件任性的事情,因為哀憐牢裡的重犯,馬援開啟牢門,把這些犯人都給放了。因為這個事情,馬援只能跑路,跑到了北部邊疆。

    在北部邊疆小心躲藏,遇赦之後,開始了類似於陶朱公的生活。北部邊疆有草原,有牛馬。馬援就在此做買賣了,買賣還做的很大:因處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胸中有大志向,而且身處亂世,怎能做個商人。馬援也耐不住了,將全部家產都分給了親戚朋友。馬援選擇了投軍。

    馬援剛開始並沒有去投靠光武皇帝而是跟了隗囂,此時的馬援已經到了不惑之年。隗囂對馬援很是敬重,封為綏德將軍,遇到大事都與馬援商量著來。雖然受到了禮遇,可是馬援在隗囂這裡並不快樂。總覺得缺點什麼。

    投奔劉秀

    馬援得到了隗囂的信任,隗囂自然要委以重任。給馬援派出的任務相當重大:考察公孫述和劉秀,為隗囂找一個可以依附的人。

    馬援首先到了公孫述那裡。馬援和公孫述是老鄉,以前認識。馬援本來覺得公孫述會熱情招待。可是公孫述先給馬援來了個下馬威。公孫述擺出了一副皇帝接見外藩使臣的禮儀。這讓馬援很不受用。在這之後,雖然表面熱絡,內心還是高高在上的。馬援很快就結束了成都之行,回來向隗囂彙報。馬援給自己這次出差做出的結論是:子陽(公孫述的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馬援和隗囂是好基友,自己基友的建議,自然全盤接受。那下一步,隗囂就派遣馬援出使劉秀。馬援見到劉秀之後,終於明白自己以前覺得不舒服的原因了。那就是沒碰上明君啊。而劉秀就是這個明君。自此之後,馬援就成了隗囂和劉秀兩個人共同的說客。奔走於這兩位牛人之間,為這兩位牛人找中間的平衡點。

    這兩位牛人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最終還是劍拔弩張。此時的馬援很明智,毅然的站在了劉秀這一邊。劉秀對馬援也沒有任何的懷疑。馬援被拜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參與了西征隗囂的戰鬥。

    此時的馬援已經四十五歲了,投靠劉秀之後,馬援總算迎來了作為將領的機會。

    平定羌族

    燒當羌(羌族的一支)一直盤踞在涼州,大概是今天的甘肅地區。隗囂在的時候,利用這種力量作為自己的盟友。隗囂失敗之後,這支隊伍算是沒了能管的住的主子。開始在西北作亂。馬援最初跟隨來歙一起評定了初期的燒當羌叛亂。這次行動,馬援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來歙的認可。在來歙的大力舉薦下,馬援出任隴右太守,開始駐紮,專門對付羌族。

    西北打戰,打的是錢糧。西北遠離中原,劉秀的政策是:已安撫為主,不主動出擊。而馬援極力主張,解決問題要徹底。僅以數千兵力就平定了整個西北。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西北平定。此時馬援已過了知天命。建功立業是不亂年齡,不分先後的。

    建武十七年(41年),馬援被徵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平定嶺南

    馬援在朝中乾的不錯,得到賞識,再加上在西北打的漂亮。國家有事自然會想起這位牛人。這不,南方又有事了。嶺南交趾叛亂,是的,就是今天的越南。馬援又出發了。

    公元40年,劉秀接到交趾叛亂的訊息,劉秀並沒有馬上出發。因為交趾實在是太遠了,沒有路,軍糧也很難運送,還有瘴氣。劉秀準備了兩年。終於在公元42年,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率領兩萬人,開始對嶺南進攻。

    戰鬥進行的很順利,同年出發,同年就消滅了地方主力,第二年的正月就將敵首:徵側、徵貳這倆姐妹的人頭送到了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此時的馬援已經56歲了,快到60,終於被封侯了。比李廣好多了。

    徵側、徵貳姐妹死後,殘餘勢力在都羊的帶領下,繼續戰鬥。馬援帶領兩千人,大小戰船2000艘進行最後的清剿行動。這次打的更順利。沒了徵側、徵貳這倆首領之後,叛匪實在不經打。很快就投降了。至此,亂了三年的嶺南徹底平定。

    平定烏桓

    馬援回到洛陽,屁股還沒坐熱,北邊的匈奴、烏桓又亂了。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受到侵掠、長安不能保全,馬援請求率兵出征,劉秀同意了。同樣打的乾淨漂亮,僅用了三千兵力,就搞定了這次禍亂。

    何必馬革裹屍還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覺得馬援年老了,不忍心讓老將受苦。但是馬援一番“馬革裹屍”的慷慨陳詞(馬革裹屍的成語就是出自這裡),秀了一番肌肉。劉秀被這位老將軍感動了,最終同意馬援出征。

    在進攻敵人根據地的路線上,馬援和另外一位將領耿舒發生了分歧。此時的行軍路線有兩條:

    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但道途平坦。

    馬援認為應該走壺頭山,因為走另外一條戰線太長,消耗太大。而耿舒認為走另外一條。馬援是主將,當然得聽馬援的了。不過這次馬援失策了。

    漢軍遇上了對手,進步緩慢,再加上瘴氣,天氣炎熱。大軍寸步難行。雙方陷入了僵持。雖然馬援以老邁之軀,與戰士同甘共苦,感動了除耿舒以外的所有人,就是沒能感動耿舒。

    耿舒發揮了小人的本質。給劉秀上了一本。數落了馬援不講實際情況,不聽建議。現在遇到了瘟疫,大軍寸步難行。

    劉秀看到奏報很關心,派了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調查。梁松還沒到前線,馬援就病逝了,時年63歲。

    身死蒙冤

    誣陷馬援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耿舒以外。最大的黑手是劉秀的女婿梁松。

    馬援跟梁松的父親關係很好,在劉秀跟前又得寵。馬援對這種外戚很是不放在心上。因此在言語間得罪了這位駙馬。梁松一直悔恨在心。在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之後。梁松又將另外一件事情加以修改,變成了攻擊馬援的利劍。

    一向清廉的馬援原來是這種貨色,劉秀很生氣。劉秀一生氣,馬家遭殃了。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之後,都不敢在祖墳安葬。只能在城西找了一塊地方草草掩埋。同僚都不敢來祭奠送行。

    馬家人不明不白,馬伕人到劉秀跟前請罪,光武皇帝出示了梁松的奏章,馬家人這才明白原因所在。雖然經過多次上書伸冤,但是都沒啥效果。直到一個局外人朱勃給劉秀上書,總結了馬援的一生,總結了馬援被冤的經過,劉秀這才明白,馬援是被冤枉的。還將朱勃的奏章給梁松看了一下。算是給梁松一個警告,老子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得以昭雪

    劉秀雖然知道了錯誤,但這事情是劉秀最後裁定的,天子是不能認錯的。一直到劉秀去世,劉秀也沒有給馬援平反。只是將馬援的小女兒立為太子妃,算是一種肯定吧。劉秀去世之後,漢明帝劉莊繼位。劉莊以“勾結藩王,圖謀不軌”的罪名殺了梁松。算是替馬援徹底平反。

    馬援未進入雲臺二十八將也與光武帝對他的否定有關。

    好了,馬援的一生介紹完畢。

    看《後漢書》馬援傳的時候,總讓我想起李廣。馬援在劉秀統一天下的時候,率軍出征。最大的功勞都是在平定邊疆。所率領的軍隊最多是兩萬人。最後一次帶了四萬人,還戰敗。因此,馬援沒有大集團作戰的經歷。按照漢武帝時期封侯的標準,或許馬援未必能封侯。馬援在歷史上是以一把白鬍子,四處征戰的戰神形象熠熠生輝。

  • 2 # 中孚鑑

    雲臺二十八將,凡跟皇室有關係的,是皇親或是國戚,無論功勞大小。為了避嫌,就不能進雲臺二十八將裡面的。

    馬援是著名的伏波將軍,所以人稱馬伏波。馬援雖非光武帝開始就跟著他的。而是半路才從隗器那裡投奔劉秀的。但是並不因為如此,他的功勞就小,反而很大。

    到後來,馬援一直在外在邊疆爭戰。直到自己高齡之時,在戰爭中因感染而死於疆場,正應了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現壯。

    在永平時期,馬援的女兒立為皇后,為皇親國戚,為了避嫌,馬援就沒有進去雲臺二十八將。

  • 3 # 月望與東山

    東漢開國功臣馬援之所以沒有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不是別的,而是因為他晚年被人陷害,留下了一個冤假錯案的結果。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頭慢慢說起。

    情況是這樣的,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馬援率軍抵達臨鄉縣,恰逢當地蠻民圍攻該縣,他見狀迅速組織反擊,打敗蠻人,並俘殺兩千餘人,其餘蠻人見敵不過,便跑到山裡躲起來了。馬援沒有放棄,而是乘勝追擊,並派人向劉秀報告作戰計劃,很快的劉秀也批准了馬援的進攻計劃。

    當時的情況極為複雜,大軍不斷深入,可蠻人因為堅守高山險要,又因為山裡水流湍急,船艦無法前進。恰好逢上熱天,瘟疫大作,很多士兵突然病死,而身為主帥的馬援也不幸被傳染,他只好在溪河沿岸開出石窟,躲在裡面,暫時休息。可是蠻人因為漢軍不能前進,趁機反擊,馬援面對敵人的一次次強攻,都要掙扎起身,觀察敵情。

    當漢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境時,跟隨馬援作戰的的副將耿舒開始發洩不滿。耿舒是名將耿弇的弟弟,他給哥哥耿弇寫了一封信,指出了馬援指揮不當的行為。他這樣說:“此前,我給皇上上奏,力主先攻充縣,糧雖難運,但人馬安全,多數將士也都爭先恐後,願為前鋒。可如今被困山裡,不能前進一步。將士憂愁,不久恐怕就要死亡殆盡,使人著急痛惜。本來嘛,蠻人突然間集結在大營之前,如果乘夜攻擊,完全可以將他們消滅,化解眼前危機,可馬援卻做一個做小生意的西域商人,每到一處,都要停下來看行情,所以導致挫敗。現在又發生瘟疫,被我不幸言中了。”

    耿弇是劉秀身邊得意名將,他看到信後就將信轉給劉秀看。劉秀一看,心裡不爽,然後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前往追查馬援的責任,並充當監軍官。而就在這時,馬援也病逝了。

    劉秀派誰不派,偏偏派這個梁松,而就是梁松誣陷馬援,從此讓他抬不起頭,進不了雲臺二十八將之列。

    梁松為什麼要害馬援呢?因為倆人有仇。

    梁松是劉秀的女婿,但是馬援一直都瞧不起這個後生,梁松已經懷恨在心了。後來,馬援又寫信給自己的兩個侄兒,說杜保一代豪傑,儘管我敬重他,但是建議侄子還是不要學他,因為如果氣質不像,學起來就容易變壞。杜保是梁松的朋友,杜保的仇人獲悉了馬援的信,就送給劉秀,告了杜保,連梁松也一起告了。劉秀將信交給梁松看,梁松一看是馬援使的壞,恨入骨裡,從此雙方勢不兩立了。

    如今,風水輪流轉,皇帝劉秀派梁松來問責馬援,當然不能錯過報復機會。所以,梁松一到戰地,不問馬援生死,而是到處羅織罪狀,陷害馬援。等罪狀羅好以後,梁松就送給皇帝劉秀,劉秀一看馬援犯了這麼多條罪,一氣之下,就收回了馬援新息侯的爵位。

    這時候,又有人檢舉說馬援從南方帶回滿車珍珠和有紋彩的犀牛角,劉秀更是火上加油,準備開斬馬援家族。

    事實上,馬援從南方運來的不是什麼珍珠,而是一種果實。這種果實治瘴氣很有用,馬援想移植中原。可是中原人不識這種植物果實,看他長得像珍珠,以為是南土珍怪,所以妒忌得不得了。如今馬援又被人陷害,於是便踩上一腳。

    後來,馬氏家族面對這場突來變故,毫無辦法,正陷入走投無路之時,馬援的一箇舊交上書替他辯訴,這才化解劉秀心中怒氣。

    但是,馬援的政治汙點並未就此洗去。後來,馬援女兒當了皇后,她又為了避嫌,也不提雲臺二十八將的事。於是,馬援就此跟二十八名將絕緣了。

  • 4 # 司馬長史

    伏波將軍馬援,以其戰功完全可以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但是最終卻沒有被評為雲臺二十八將。

    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一:受到其他武官集團的合夥打擊,馬援將軍能力很強,受到耿舒等武將的嫉妒。

    二、被小人陷害。馬援將軍在邊疆作戰時,軍隊發生了瘟疫,作戰不利,耿舒等人對馬援不滿,想趁機報復,耿舒派其弟上書劉秀將罪責推給馬援,漢光武帝劉秀派人去查,可恰恰派了個記恨馬援的人——梁松,梁松到了不久,馬援將軍便病逝了(馬革裹屍的主人公便是馬援將軍),梁松連死者也不放過,藉機誣陷了馬援。

    三、東漢開國,吸取西漢滅亡的經驗,嚴防外戚,評“雲臺二十八將”是漢明帝評的,此時,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為了避嫌,沒有將馬援將軍位列“雲臺二十八將”!

    馬援將軍的戰功,完全足夠位列“雲臺二十八將”,最後沒能位列的最大原因就是為了避嫌。

  • 5 # 看遍山川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繼位後,將在當年建國過程中功勳卓越的將領二十八人,彩繪他們的英姿肖像懸掛於南宮雲臺閣,稱之為“雲臺二十八將”。

    之前西漢宣帝時,把往昔有功之臣十一人的影象畫於麒麟閣以示紀念表彰,稱之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後又有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三組人物彪炳史冊,為歷代文武追慕目標和榜樣。

    “雲臺二十八將”中沒有馬援,是因為馬援的小女兒嫁給了劉秀的四子劉莊,後來劉莊繼位,女兒最終成了皇后,馬援成了國丈。漢明帝列二十八將名單時,皇親國戚岳父馬援就得讓出名額。

    雖然馬援未列光榮榜,但他的功績與名望絲毫不讓任何將領,人們最多記住了“馬革裹屍”的馬援,他留下威名的同時,為中華成語庫也做了貢獻。

    馬援在寫給侄子馬嚴,馬敦的文書《誡兄子嚴敦書》中勸誡兩位侄子向春秋的賢人學習,至少“刻鵠不成尚類鶩”,千萬別“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考察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後,認為他不切實際,不想辦法收羅人才,“反修飾邊幅”,矯揉造作,將來必敗,這也是“不修邊幅”的來歷。並認為公孫述“井底蛙耳,妄自尊大”,一不小心又添了個“井底之蛙”。

    馬援跟隨劉秀後招降軍閥隗囂部眾,為平定隴右出謀劃策,之後諸羌叛漢,西羌犯邊,建武十三年狼羌叛亂,都是馬援領兵平叛。建武二十四年,六十三歲的馬援遠征武陵五蠻溪,第二年病死壺頭山,最終“馬革裹屍”而還。

  • 6 # 小院之觀

    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漢明帝為了避嫌所以未將他列入。二是馬援生前遭人誣陷,身後境況十分悽慘。

    歷史上有過許多伏波將軍,大漢伏波將軍馬援是其中最成功的一個。

    馬援是陝西扶風人,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趙奢受封馬服君,趙國滅亡後,他的後代遂以馬服為姓,後來改成單姓“馬”,也是現代馬姓的重要先祖。

    馬援天生是個大器晚成的人,少年時讀書讀不進,差點去邊境放牧,被他兄長馬況拉住,說他有大才,不要在意眼前的窘境。到了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亂,四方刀兵,馬援在這亂世中應對自如,最後選擇了投靠光武帝劉秀,並在平定陝西軍閥隗囂的戰爭中立下大功,從此開始嶄露頭角。

    而他伏波將軍的稱號,是來自於交趾郡(也就是如今越南)姐妹花徵側與徵貳造反時,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去討伐,這兩姐妹不知腦子哪裡進了水,竟然自封為王,目無中原,公然對抗漢朝。

    馬援大軍一到,勢如破竹,順利平定二人。兩姐妹被活捉,乞求饒命,馬援正色曰:“無知賤婢,也想抗拒天朝,今日還想求生麼?”言畢喝令推出斬首。

    馬援一生,戎馬生涯,南征北戰,大部分時候是在邊境抵禦外敵,這也是他之所以被後人稱道的原因。相比名將衛青、霍去病,馬援也不遑多讓。

    建武十一年,馬援率步騎三千在臨洮擊敗先零羌,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風歸降。

    建武十三年,武都參狼羌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平定。從此,隴右安定。

    建武十七年,馬援出征皖城,斬殺叛亂的李廣及其徒眾。

    建武十九年,馬援平定交阯姐妹花徵側、徵貳叛亂。

    建武二十年,馬援班師回朝,大家為他慶功,在宴席上,誕生了著名的成語“馬革裹屍”。

    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建武二十一年,馬援率三千騎兵出塞,遠征烏桓,烏桓不敢交戰,主動退散。馬援兌現了他自請出擊烏桓的承諾。

    建武二十五年,武陵郡五溪蠻夷叛亂,武威將軍劉尚出擊,全軍覆沒,馬援主動要求帶兵出征,劉秀覺得他老了,但馬援披甲上馬錶示還能出征,光武帝同意了他的請求,馬援率兵四萬遠征武陵郡,平定五溪蠻叛亂。

    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鑠哉是翁也!”

    但嶺南酷熱,暑疫流行,很多士兵得病而死。當時馬援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人,這在漢朝已經是高齡了。雖然馬援意氣風發,壯志不減,無奈年齡不饒人,還是感染了疫病,最終病死在軍中。“馬革裹屍”一語成箴,對馬援來說,也算死得其所。

    可以看到,馬援大器晚成,自從被光武重用,就一直頂在最前沿,作為軍中之矛,直到病亡軍中。不管是在隴西還是嶺南,馬援都是威震天下。烏桓哨兵發現馬援帥旗,紛紛喊道:伏波至矣。不戰即望風而逃,可見其威名。

    可惜的是,馬援去世後,由於被人誣陷,導致劉秀對馬援震怒,導致馬援身後境況十分悽慘,只敢草草掩埋在城外。連馬援女兒被漢明帝立為皇后之後,他所定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中,都沒有馬援的名字,當然後世有人說,那是因為馬援是他老丈人,他是為了避嫌。不過馬援入選實在是實至名歸,再說當時馬援早已去世,此說法也並不讓人信服。

    直到永平十七年,馬援夫人去世後,朝廷才為為馬援聚土為墳,建築祠堂。這是,馬援已經去世25年了,然後再過了四年,到了漢章帝即位後,才追封馬援為忠成侯。

    馬援的後人也堪稱顯赫,三國時期名將馬超,乃至近代的馬英九,都是馬援之後。

  • 7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名將馬援在南征武陵苗蠻時遭遇疫病而死,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軍人之志。如此烈士,朝廷本應大加褒獎,但朝中權貴梁松等人因與馬援有隙,竟聯名上書誣告,說馬援以前南征時從交趾載回來一車珍珠全自己私吞了。但事實上,那只是個頭比較大的薏米而已。馬援老妻和兒子們惶恐畏懼,最後只得用草繩自縛,串在一起,齊刷刷跪在皇宮門前請罪,叩頭出血,哭聲連天。劉秀這才稍息雷霆之怒,勉強同意將馬援棺柩運回其老家扶風祖塋安葬。後來劉秀漸漸發現了馬援受到了冤屈,這下總該為馬援平反了吧,奇怪並沒有。馬援之子仍然不得嗣封爵位,馬援葬後亦無朝廷一言贈恤明文。齒冷至此,究其原因,不過又是劉秀帝王權術在作祟罷了。

    馬援死後,馬家失勢,地位一落千丈,屢為京師權貴所侵侮。他的小女兒本已許配竇家,此時也被迫辭去婚約。憤懣之下,馬家便想碰碰運氣,將她送進宮去,服侍諸王,或有出頭之日。劉秀對馬援本已歉疚,同時又想在洛陽權貴之間求得勢力平衡,於是心生一計,決定培植馬家為新外戚!結果,馬小姑娘入選太子宮成為侍妾。這位馬小姑娘可不得了,不僅遺傳了父親優良基因,長的方口、美髮,非常之漂亮;同時又繼承了父親的道德品質,為人孝順婉靜,聰敏好學,文化水平極高(能頌《易》,好讀《春秋》、《楚辭》,尤善《周官》、《董仲舒書》,後來還親自編撰了一本《顯宗起居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史家),所以雖然不能生育,但仍得太子劉莊寵愛。事情已然內定,所以馬援也就別忙著平反了,一切盡在不言中,拖下去吧!

    說到底,馬援的冤情不過是洛陽各大政治集團鬥爭與妥協的產物吧!而馬家的失勢與得勢,也盡緣自於此。

    十餘年後,劉秀去世,太子劉莊即位為漢明帝;又過數年,至永平三年(公元60年),馬小姑娘竟被太后陰麗華親點為明德皇后。這下馬援總該平反了吧,還是沒有。當時,明帝為紀念東漢中興功臣,而以宣帝麒麟閣故事,在南宮雲臺畫上二十八位將領的肖像,這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雲臺二十八將”。奇怪的是,這二十八將中連馬援的副將劉隆、馬武之輩都赫然在列,卻偏偏沒有馬援的名字。這下連皇弟東平王劉蒼都覺得說不過去了,於是問明帝:“伏波將軍功勞甚大,何故不畫影象?”明帝笑而不答。

    原因嘛很簡單,不過還是抑制外戚的帝王權術老套路罷了。

    在劉秀父子看來:外戚就該夾起尾巴做人,不能讓他們太威風。選個已失勢的馬氏家族為外戚,其深意正在於此。

    至少歷明帝一朝,馬氏外戚都沒有得到重用,而由於馬援的緣故,他們也都顯得還算本分。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糾結了劉秀一輩子的東西:讖緯。

    原來,“雲臺二十八將”本是附會強華所謂“赤伏符”的,即“四七之際火為主”,所以在列者必須是輔助劉秀在鄗縣登基時的功臣。而馬援乃之後歸漢,自然不能列入。此讖緯之術,玄妙不可言,所以劉莊笑而不答。范曄《後漢書》說劉莊這是避親示公,明顯史家春秋筆法。

    這樣又過了十幾年,劉莊去世,其子章帝劉炟即位,這才開始為其養母馬太后家平反,派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馬援為忠成侯,以諡法曰:“危身奉上曰忠,安民立政曰成”;不久,馬援的二兒子馬防也得到重用,而立平羌大功,得拜車騎將軍,銀印青綬,位比三公;其餘數子也得到封侯。至此,馬援死後二十六年,他的冤屈才徹底昭雪而大白於天下。說到底,還是權力主宰一切。

  • 8 #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馬援絕對算得上東漢時期的名將,在投奔光武帝劉秀之後,馬援戰功累累。

    隴右割據勢力頭領隗囂原本是馬援的老上司,他在已經歸順漢朝之後,聽信人言,竟然起兵扯旗造反。

    馬援向光武帝劉秀上書,陳述平復隗囂之建議,劉秀索性放權給馬援,委託馬援遊說、分化隗囂麾下將領。

    東漢建武八年,也就是公元32年,光武帝劉秀親征隗囂,就在戰事前途未卜,將士們鬥志不堅的時刻,馬援趕到,透過“堆米為山”,也就是現在的沙盤模擬戰術推演,給光武帝及其手下將士講清了戰役前景和戰術要求,鼓舞了大家的鬥志,經過全軍上下努力,剿滅了隗囂主力,平復了隴西。

    東漢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馬援做為來歙的副職,鎮守長安,當時長安以西多有羌人擾亂,來歙就曾經上書光武帝劉秀,說隴西一帶每次發生禍亂,除了馬援,沒有人能解決得了。

    兩年之後,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這期間,馬援為了對付羌人的不斷騷擾和入侵不遺餘力,親自上陣,腿肚子都被流矢射穿。

    光武帝劉秀每次賜給馬援的數以千計的牛羊,馬援馬上就分給手下將士。

    馬援鎮守隴西6年,壓定羌人氣勢,保得隴西無恙。

    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人徵側、徵貳起兵造反,並且得到其它各地響應,徵側自立為王,試圖脫離東漢王朝。

    於是,光武帝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南征交趾。

    次年年初,漢軍在馬援的指揮下,擊潰叛軍,將徵側、徵貳斬首,傳首洛陽,平定了嶺南地區。

    為宣揚漢朝威勢,馬援在交趾立下銅柱,上有銘文“銅柱折,交趾滅”,並以此為漢朝以南界標。

    嗣後,馬援北擊烏桓,兩平嶺南,為東漢王朝的興盛立下了不世之功。

    那麼,“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臺二十八將?”

    所謂的雲臺二十八將,乃是在東漢永平三年,漢明帝劉莊為了紀念漢光武帝劉秀以及當時扶助劉秀一統天下的二十八位功勳卓著的將領,命畫工細心描畫了二十八位將領的畫像,懸掛在洛陽南宮雲臺閣。

    可是,這28人當中,卻百尋不見鼎鼎大名的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

    子由認為,這其中,有三個因素;

    其一,馬援在做為太中大夫,鎮守長安的時候,來歙是馬援的上司,來歙這個人,不但待人厚道,而且家世顯赫,光武帝劉秀的祖姑母劉氏就是來歙的母親。

    來歙經常上書稱讚馬援的才能,足見其人厚重待人。

    但是,來歙後來引軍征戰蜀地,在河池等處進軍迅速,蜀人震恐,派出刺客,深夜刺中來歙。

    來歙連夜帶傷給光武帝劉秀上書,做好一切交代,然後拔出刀子,從容死去。

    光武帝劉秀以及劉氏宗族對此極其悲傷,所以,到了列序雲臺28將,顧忌馬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來歙的副手,而且,來歙尚且沒有列入雲臺28將,所以沒有把馬援列入。

    其二,畫像紀念28將,是漢明帝劉莊所為,而馬援的女兒正是漢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援屬於純正的外戚勢力代表,縱觀雲臺28將,都不屬於皇親國戚,漢明帝劉莊也可能有避嫌的考慮。

    其三,馬援晚年,得罪了一些朝中顯貴之人,其中一件事很典型,那就是一次馬援生病,光武帝劉秀的女婿梁松來探望,人家梁松這邊正式的施禮問候,馬援卻大刺刺的沒有回禮,事後連馬援的兒子都覺得不妥,馬援卻自己認為,和梁松的父親是一個輩分,不用還禮,可是,卻很不應該的忽略了梁松的帝婿身份。結果到了後期,就是這個梁松,在馬援已經病死軍中的時候,還揭發馬援的車裡裝滿金銀細軟,濫用軍用資源。

  • 9 # 我來讀歷史

    馬援,東漢開國名將,官拜伏波將軍。他大器晚成,為國立下了卓越的功勳。縱觀馬援的一生,其最光輝的時刻要數鎮壓爆發於今天越南北部的蠻族暴動,他將越南的獨立足足推遲九百年之久。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將軍,在其為國“馬革裹屍”後,卻受到了素有善待功臣之名的光武帝劉秀的迫害,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

    論戰功、論政績、論操守,與二十八人相比,均屬上乘的伏波將軍馬援,不但沒有進入雲臺閣中興名臣畫像之列,反而受到讒人陷害,死後蒙受冤名,真讓人納悶。

    馬援死後蒙冤這件事,不論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異口同聲的把劉秀的女婿梁松作為罪魁禍首,是因為多次得罪駙馬爺才引發的。但在筆者看來,造成這一冤案的元兇,應該是深得馬援之力的光武帝劉秀。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作為軍閥隗囂的下屬,深得隗囂的信任,後來覺得劉秀本領一流,勸隗囂歸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但耿舒卻在此時寫信給其兄好畤侯耿弇,告了馬援一狀:“上次我上書建議應該先攻充縣,糧草雖然難以執行但是兵馬卻可以排開使用,數萬軍馬可齊頭奮進,今天困在壺頭無法行進,大家都很抑鬱,將領也死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上一次到臨鄉,賊軍前來如果連夜追擊,必然可以一舉消滅。然而伏波將軍用兵就像西域的賈胡,到一個地方就止步了,因此失利。今天果然在這困於病疫,都和我預料的一樣。”耿弇收到此信,當即上奏劉秀。劉秀就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並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梁松到時,馬援已死。梁松舊恨難消,乘機誣陷馬援。劉秀大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

    梁松對馬援歷來便十分怨恨,原因有二,一是馬援寫信告誡晚輩,梁松受其牽累。

    馬援當年南征交趾,在前線聽說侄兒馬嚴、馬敦到處議論,譏刺別人,而且跟一些輕狂不羈的人物結交往來,便立即寫信勸誡他們:應當學習謹慎之人,杜季良雖然他可以議論,但是你們貿然效仿,會畫虎不成反類犬,顯得輕佻。信中舉杜季良之例。杜季良當時正任越騎司馬,他的仇人以馬援此信為據,上奏章控告杜季良,說他:“行為輕薄,亂群惑眾,伏波將軍從萬里外寫信回來以他訓誡兄子,而梁松、竇固與之交往,將煽動輕佻虛偽,敗亂我中華。”劉秀覽此奏章,把竇固、梁松召來責罵,並且把奏章和馬援的信給他們看。二人叩頭流血,才免去罪過。結果杜季良被罷官,龍伯高則被升任零陵太守。因此梁松可以說是狠狠的記恨了他。

    其二是:

    馬援的家人因為皇帝震怒,不敢將其埋入祖墳,只能買了幾畝皇帝,草草下葬,甚至無人敢去弔唁。葬完馬援後,馬援的家人去請罪,劉秀拿出奏章後,馬援夫人先後六次奏請皇帝哭喊冤屈,劉秀這才下令安葬馬援。

    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馬援為國盡忠,殞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床簀的志願。他忠勤國事,令人欽佩。馬援進身朝廷,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為國。後來居於高位,也不結勢樹黨 ,堪稱一代良將。

  • 10 # 關東俠客

    伏波將軍馬援是東漢初期著名的軍事家,一生大部分時間征戰在邊疆上,後來病逝於徵伐五溪蠻的大營中,享年63歲。真正做到了馬革裹屍還。馬援的歷史地位非常高,唐代古今64名將之一,宋代祭祀72名將有其名,清朝時陪祀在歷代帝王廟中。馬援這樣的歷史地位竟然沒有列入雲臺二十八將中,原來這裡有複雜的政治因素。

    馬援(公元前14年一公元49年,字文淵,陝西撫鳳茂陵(興平)人。馬援少有大志,不喜歡讀書,在邊境地區耕牧,成為大財主。王莽末年,任新城太守,軍閥割據時在隗囂手下做綏德將軍,深處器重。後來,隗囂派馬援出使洛陽,和光武帝一見如故。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劉秀率大軍討伐隗囂,馬援正式投靠劉秀,成為帳下先鋒,順利平定西北地區。馬援是西北人,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做為陝西守,順利平定羌人叛亂。馬援最大功績是平定文趾二徵叛亂。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交趾徵側,徵貳姐妹倆起兵造反。九真,日南等地響應,連下六十餘城。

    交趾即今天越南河內一帶,這一地區在秦朝時巳成為中央王朝領土。漢武帝滅趙武越國,重新納入中國版圖,到東漢時期己近二百年了。馬援出兵屬於平定內部叛亂。馬援率大軍沿著海邊開進,破了二徵姐妹的象軍,把二徵生擒活捉,打木籠,裝囚車送到洛陽斬首示眾。

    馬援在交趾地區安撫百姓,戰後重建,做了許多貢獻。為了警告交趾人,馬援在邊界上立一銅柱。上寫"銅柱折,交趾滅。”交趾人不敢損壞銅柱,路過時,拋一石塊,久而久之,競堆起一座石丘。馬援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因戰功封伏波將軍,授爵息侯,食邑三千戶,實現了一個軍人封侯,封妻廕子的夢想。

    馬援一生大部分精力在邊疆地區征戰,他最後一次掛帥出征時己六十三歲,終於病死在征討五溪蠻大營中,實現了馬革裹屍還的願望。

    馬援最大的不幸是遭到誣陷,爵位被奪,直到漢章帝劉炟時期才平反昭雪。

    雲臺二十八將是漢明帝劉莊紀念東漢開國功臣設立的,他把二十八個主要開國功臣畫像掛在雲臺宮牆上,受後人憑弔紀念,因此,稱為雲臺二十八將,小說《東漢演義》中則衍生為三十六員雲臺大將。

    出於政治目的,並不是每一個開國功臣都能入選。劉莊明文規定,凡是皇族和外戚都不能入選。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劉莊的明德皇后,所以,馬援雖功績無數,沒有選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深層原因,劉莊有打壓馬援勢力的考慮。劉秀接受歷史教訓,嚴禁外戚干政,馬援親朋故吏遍天下,根深蒂固。如果,劉莊給馬援平反,他這一糸勢力會做大做強,所以,劉莊‘打壓馬皇后家族勢力的考慮,沒有給馬援平反,進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

  • 11 # 尋根拜祖

    這個問題不光現代人有疑問,當年東平王劉倉就曾經當面質疑漢明帝:伏波將軍為何不能名列雲臺功臣榜?

    漢明帝是怎麼回答的呢?史書記載是“笑而不言”。

    馬老將軍戎馬一生,為大漢帝國“馬革裹屍”,死後又遭遇陷害,葬身荒野近十年無人問津。彼時馬援的女兒已經被漢明帝冊封為皇后了,按理來說,漢明帝給老丈人一個公正的待遇不算為過。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漢明帝忽視了馬援的功勞呢?他那神秘的一笑究竟有什麼深意呢?

    我們從馬援的生平來揭開老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

    漢武帝晚年曾經遭遇過一次行刺,兇手是馬通、馬何羅兄弟。由於金日磾的機警,哥倆的計劃功虧一簣,馬家兄弟被誅殺。

    馬通就是馬援的曾祖父。

    都說漢武帝殘暴,他居然沒有將馬氏滅族。馬援的祖父和父親甚至還在朝廷為官,由此可見,所謂株連N族的說法也未必靠譜。

    早年馬援幹過兩件亮眼的事。

    二十多歲他出任督郵(監察官),卻知法犯法,在押運途中私自放走了重刑犯,理由居然是他覺得此人很可憐。

    受“善心大發”的牽連,馬援只好棄官逃往,跑到偏遠的北地郡當起了羊倌,一不小心,把自己幹成了畜牧業大亨。

    北地郡地處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交界處,馬援在這裡如魚得水,他一邊放牧,一邊收留流亡人士,結果居然聚攏了數百戶人家,名下的牛羊數以萬計、穀物數萬斛。

    當然,馬援不是守財奴,他後來將這些財產全都分給了親戚和追隨他的兄弟們。

    請注意,這個經歷史書雖然交代得很簡略,但它至少透露了三個資訊:

    其一、馬援很懂經營之道,散財才能聚財,這是商道也是人道。其二、馬援很懂人土風情,那裡漢羌雜居,擅長處理民族關係是他的法寶。其三、馬援很懂人心向背,一手利,一手義,行商如此,治國亦如是。

    不久改朝換代了,王莽當了皇帝,馬援結束了逃犯身份。經王莽的堂弟推薦,馬援出任新城太守,一躍成了新朝的地方大員。

    那時候馬援才三十多歲,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很可惜,這次馬援押錯了寶,不久新朝滅亡了,作為前朝的“餘孽”,馬援兄弟再次逃往偏遠的北地郡一帶避難。

    建武元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哥哥馬員決定投奔劉秀,而馬援則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投靠當地隴西軍閥隗囂。

    事實上我們還真不能粗暴地譏笑馬援不識貨,那時候劉秀雖然稱帝了,但那時候皇帝一籮筐,論實力劉秀真的算不上大咖,比如跟隗囂相比,劉秀的團隊更像是山寨版的朝廷。

    不過隗囂這個人屬“藤蔓科”的,他一生都跟自己糾纏不休,搞不清想幹嘛,一會兒想投靠劉秀,一會兒想投靠公孫述,又一會兒想關門稱霸,腦子發熱的時候又想自己做皇帝。

    總之,這是一個把自己活活糾纏死的傢伙,白瞎了他的一手好牌。

    建武元年,隗囂放出風:俺決定在劉秀和公孫述之間選一位真主,馬援將作為我的特使分別前往兩地考察。

    毫無疑問,隗囂將是左右天下走勢的最大一筆風險投資。

    公孫述採取的策略是兩個字——顯擺。

    他擺足了譜,用最豪華的禮儀來接待馬援,給馬援賺足面子的同時,又顯示了“成家帝國”的超強實力。

    很可惜,馬援並不買賬,他的結論是:公孫述是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

    其實公孫述跟馬援是老鄉,還是好友,公孫述為了拉攏馬援可謂煞費苦心,為何就適得其反了呢?

    理由很簡單,馬援認為這是朋友之間的見面,你得顯示出親密,而不是擺譜。你搞這麼大陣仗給誰看吶?瞧不起誰吶?裝屁驢子吶?

    很顯然,公孫述擺錯了二人關係的根本,也不懂馬援的心思。

    劉秀跟馬援唯一的交集就是馬員,雖然史書沒有講馬員的作用,但我覺得劉秀一定透過馬員,在馬援身上做足了功課。

    劉秀的策略也是兩個字——真誠。

    他接見馬援時很隨意,距離拉得很近,談話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場面很淡,感情很濃,可見劉秀摸透了馬援的脾性。

    果然馬援很開心,說話也很放肆,他居然直言: “陛下您這麼隨意接見我,就不怕我是刺客嗎?”

    劉秀一點皇帝的架子都沒有,他哈哈大笑說: “你不是刺客,你是說客。”

    二人談話過後,劉秀絲毫不避諱馬援,帶著他四處考察,甚至到前線打仗也帶著他,對他毫不設防。

    這一考察就是一年多,回到隴西馬援就勸隗囂:劉秀是真主,此人真誠坦率,有大格局,咱就投他了!

    隗囂有點小吃醋: “你把劉秀誇得這麼好,他跟高祖劉邦相比又怎樣?”

    這個問題很刁鑽,馬援卻靈機一動: “高祖那是神,怎麼能比,但劉秀擅長處理政務,孜孜不倦,又不喜歡飲酒。”

    你聽懂了嗎?劉邦的短板是什麼?不擅長政務,是個酒徒。馬援明著誇劉邦是神,又暗指劉秀其實比高祖還要完美。

    按理來說考察的結果已經定了,隗囂該決定投資方向了,可這傢伙又糾纏上了,在公孫述和劉秀之間兩邊放電。

    馬援一生氣:沒見過你這樣的,也不跟你玩了。他一扭身獨自跑到洛陽,改投了劉秀。

    說到這裡,我們該回過頭來審視一下馬援了。

    不知道您是否看出來馬援的弱點:他太感性,不夠理智,還缺少必要的大局觀。

    比如他與公孫述的關係,其實人家公孫述也沒錯,可問題是馬援有點小心眼了,他把公孫述的禮遇理解成了成功者對舊友的顯擺,而不是首先從公事角度考慮二人的關係。

    就馬援和哥哥馬員相比,他明顯沒有哥哥的識人之明,僅僅因為與隗囂的私交,就輕易地選擇了隗囂。

    在他認定劉秀之後,本來他應該利用自己的橋樑關係,去積極引導隗囂,而不是負氣背叛隗囂。事實上,因為馬援的背叛,惹怒了隗囂,直接斷送了隗囂與劉秀的合作可能性。

    估計劉秀很可能因此生氣,他竟然沒有給馬援一官半職,而是在長安賞了他一塊地,自個兒當地主去吧。

    馬援在劉秀陣營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建武八年的“二伐隗囂”。

    那次的戰爭打得很艱苦,漢軍已經很難支援了,劉秀被迫親自上了前線。在路過長安時,劉秀帶上了馬援。

    劉秀的初衷是,馬援長期生活在隴西,對地形熟,也懂隗囂,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資訊,卻沒想到馬援給了他一個巨大的驚喜。

    一到前線,馬援立刻興奮地大叫:快拿米來!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他用米“築成”了隴西地區的山山水水、關隘險阻。

    “往這兒招呼!”他一指北面的高平第一城。

    頓時劉秀兩眼放光:就這麼幹了!結果,按照馬援的建議,漢軍從高平開啟缺口,把隗囂幾十年的老底掀了個光光。

    因為這次戰功,馬援於建武九年才正式穿上了東漢朝廷的官府——太中大夫。這一年,他已經47歲了。

    建武十一年,49歲的馬援又出任隴西太守,再次回到他“夢開始的地方”。在這裡他一干就是六年,並且第一次率兵上了戰場,多次平定西羌之亂。

    建武十七年,55歲的馬援入朝,官拜中郎將。此後三年,馬援率軍先後平定了皖城李廣叛亂、交趾徵氏兄妹的叛亂。

    尤其是征伐交趾的戰爭,馬援率軍兩萬,歷時三年,徹底平定叛亂,並在當地推行漢律,恢復農耕,贏得了當地民眾的擁戴。

    馬援因此被冊封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刻,時年馬援58歲。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郡五溪蠻暴動,62歲的馬援請求出徵。誰也沒想到,這次出征成了馬援的滑鐵盧。

    自古征伐西南諸夷,最大的天敵就是自然環境,一是瘴氣傳染疾病,二是地形不熟寸步難行,三是路途艱辛供應困難。

    但反過來說,如果能掌握基本規律,選擇合適的季節,弄清楚地形,那些蠻兵的戰鬥力根本不堪一擊。

    很可惜,馬援犯了錯,他被困在壺頭山的地方進退維谷,又不幸染上了疾病,竟然病逝于軍中。

    老將軍的一生介紹完畢,下面就可以回答問題了,我個人認為,馬援不能位列雲臺功臣榜太正常不過了。

    首先,雲臺功臣榜單是早年追隨光武帝劉秀起兵的一群功臣,馬援根本沒參與。

    雲臺二十八將中,最後一位到位的是馬武,那時候劉秀剛剛發動平定河北的戰爭,還沒有稱帝。

    這些人,有的從劉秀起兵就開始追隨身側,有點是在河北從龍,都是一群跟著劉秀經歷了九死一生過來的革命同志。

    雖然那時候的戰鬥沒有後來的規模,很多功臣的戰績確實遠不如馬援,但他們都是劉秀最堅定的支持者,是經過白色恐怖錘鍊出來老革命。

    馬援那時候還在隴西避難,連隗囂還都沒有單幹呢,他怎麼有資格入選雲臺功臣榜?

    其次,馬援的戰功其實被後人拔高了,事實上,像他這樣的將軍太多了。

    透過馬援的生平我們可知,他最主要的戰功有兩部分,一是在隴西當太守期間,數次平定西羌的叛亂,二是針對皖城和交趾的妖民叛亂。

    客觀講,馬援那段時間的表現確實很精彩。不過話說來,不用說跟開國名將相比,即便在同時期,像他那樣的後起之秀一抓一大把。

    比如耿弇的弟弟耿舒、耿國,祭尊的弟弟祭肜,竇融的弟弟竇友,甚至包括劉尚、來歙,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比馬援的戰功顯赫。

    所以,馬援自始至終就是個雜號將軍“伏波將軍”,官職都沒有達到九卿。

    東平王劉倉為何要質疑漢明帝呢?理由很簡單,馬援的女兒畢竟是皇后了,照顧面子也應該有馬援,可以擴容功臣嘛。

    最後,人們把馬援的精神感召力,錯誤地移植到戰功上,也給與了他太多的同情。

    馬援的精神感召力在那個年代確實是一個特殊符號,他的“馬革裹屍”感動了中華兒女,時至今日依然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裡的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要去誇大他的實際戰功。事實上,馬援在劉秀心目中的分量很輕。

    尤其是馬援的悲涼身後事,讓後人同情。

    馬援這個人是性情中人,很直率,這種人當朋友行,可身處政治圈那就是短板。

    比如,有一次他病了,劉秀的女婿梁松前去探望,給馬援行大禮。可馬援卻不還禮,他認為梁松是小字輩,卻忽視了人家是皇帝最寵信的女婿。

    再後來馬援又因為家信裡私下議論梁松,搞得梁松差點遭到劉秀的處罰,由此梁松跟馬援結下了仇怨。

    這種性格的人,註定會四處樹敵。馬援死後,耿舒首先狀告馬援軍事指揮失誤,梁松又誣陷他搜刮錢財。

    劉秀一怒之下剝奪了馬援的封爵,嚇得馬家人將馬援草草安葬,親朋故舊沒有個人趕去弔唁。

    如果不是後來,馬援的侄子將馬援的幾個女兒送進宮,其中一位偶然得寵於漢明帝,馬援這一生或許永遠就是個無人知曉的悲劇人物!

    虛幻的東西往往是最美麗的,真相卻往往不忍直視,這也是讀歷史的一種痛苦,您怎麼看待伏波將軍的虛幻與真實呢?

  • 12 # 丁丁寂寞

    舊時大家族在亂世,為了生存,幾個兄弟分別投幾個勢力。如三國孔明3兄弟分別魏蜀吳都有人做官。民國時期,國共很多兄弟分屬兩方撕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甥結婚送什麼好,適合送小輩的結婚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