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棣的廟號由宗升級為祖,這其中有什麼樣的故事啊?
19
回覆列表
  • 1 # 炒米視角

    《明史》裡講,朱棣原本的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直到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皇帝把朱棣的諡號改成了”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在現在人的眼裡,那麼長的諡號都記不住,還要該來改去,還有祖宗祖宗,分那麼清幹嘛?但實際上,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內涵機理關係到權力和命運!

    首先我們看下”祖與宗“的區別!所謂開創為祖,守成為宗!朱棣在歷史上比較特殊,他似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最終做成皇帝的,所以從他守成朱元璋的基業的角度,可以叫宗。但是他其實也是一刀一槍打下的 江山,所以叫祖也能說得過去!

    但是嘉靖皇帝為什麼要改朱棣廟號呢?從來都是活人拿死人做文章,問題的根子在活人身上。我們知道嘉靖皇帝他和其他兒子繼承老子位置的情況不一樣!他也是藩王入京,他的堂兄正德皇帝無嗣。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他入京繼位!關鍵是正德皇帝連個嫡親兄弟都沒有,只能找堂兄弟。內閣像楊廷和那幫老頭子,千挑萬選,選了興獻王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他們覺得你的皇帝位子幾乎就是撿來的,一個小屁孩,還不得千恩萬謝,我們說啥你就聽啥!可是、但是玩了一輩子鷹的一幫老頭子被鷹啄了眼。

    嘉靖皇帝是個少年老成的權謀高手!他為了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力,他懂得在什麼地方著手,而且進退有據,懂得什麼是底線,堅決不能讓步;什麼是可以妥協的,不至於撕破臉皮!正是因為正德皇帝的爹不是嘉靖的爹。所以一幫內閣老頭逼著嘉靖叫自己爹媽為叔叔嬸嬸!著實沒把皇帝當皇帝,完全就是在欺負小孩子!所以嘉靖皇帝知道,此刻一旦認慫,這輩子都要被這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最終一手策劃了著名的”大議禮“事件!為了給自己給自己的父母爭名份,活生生地把自己鍛鍊成了一個禮學大家!其實是他對禮學感興趣嗎?當然不是,而是他要為自己的統治權找法理、找道德依據,從而鞏固其對明帝國的統治地位!嘉靖的前半生幾乎都在做著這樣一件事情,所以當內閣當百官都最終臣服於他的時候,他就開始煉丹修道,以求長生不死,繼續榮華富貴!

    而那個讓他認為徹底找到合法依據的點就在為一個死人改廟號!這個死人就是朱棣。改朱棣”太宗“為”成祖“,那麼像他這樣藩王繼位就有了合法依據了!這個對於我們現在禮學知識淺薄的人,感覺完全沒有邏輯合理性。但是在儒家的禮學體系下,這叫“根正苗紅”!

  • 2 #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為什麼朱棣會從明太宗變為明成祖呢?

    如果是一般的皇帝,如果有子孫給立祖,那麼肯定高興壞了,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均有作為,並且開創了大唐盛世的皇帝,都沒能稱“祖”。但是,朱棣要是泉下有知的話,肯定得把嘉靖帶走。

    要知道朱棣是篡位登基當皇帝的,登基之後不承認朱允炆的皇帝身份,而是千方百計的說自己是嫡子身份,連生母都不認了,非說自己的馬皇后所生,開口閉口就是我皇考皇妣,以正自己的法統。

    到嘉靖的時候,嘉靖把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關於嘉靖為朱棣改廟號的原因很多,下面就來分析分析。

    因為嘉靖是旁支奪嫡,所以他的父親沒當過皇帝,但是古時候都講孝道,自己當了皇帝,肯定要追封自己的父親啊,在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后,嘉靖還想讓父親進太廟,在明朝只有稱“宗”才能進太廟,而嘉靖又是一個十分迷信的皇帝(嘉靖之死就是因為吃丹藥中毒造成的)。

    但是,當時的大臣都不同意,當時的權臣嚴嵩還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嘉靖的父親可以稱宗,但是不能進太廟,嘉靖還是不滿意。

    而且,太廟中的名額已經滿了,依次分別是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機制如嘉靖,靈機一動,將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這樣自己的父親也能進太廟,而不用把太廟中的某一位給挪出來了。

    按照嘉靖的說法:我太宗當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壞復興起之,便是再創一般。今同太祖百世不遷此,乃報崇之正。然稱號太宗未免無異於列聖,當以祖字列之,庶見其宜也,此人情之真焉。夫何謂古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令概以宗尊之,太宗所謂有功者焉可同宗稱之,此當別之者也雲。

    於是朱棣就成太宗改為成祖了,還有人說,嘉靖本身就是旁支奪嫡,怕別人非議,於是就把朱棣的太宗改為成祖,表面上是尊稱,其實暗示咱大明王朝早就有旁支奪嫡了,我這也算正統了。

    不過,祖有功,宗有德,以朱棣的文治武功,都北京,修大典,下西洋,徵四夷,興盛世,說他為“祖”也並不為過。

    就如同後來的康熙,已經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了,雍正還是稱他為“聖祖”。

  • 3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的人物和一個關鍵的時間那就是明嘉靖帝朱厚熜和大禮儀之爭。

    嘉靖帝當上皇帝以後,大臣和皇帝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問題發生了爭議和鬥爭,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繼嗣“要求世宗改換父母。嘉靖帝不同意,非要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雙方就為此時爭鬥了三年之久,最終大禮儀事件以嘉靖帝的勝利而告終。

    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第二次以小宗入大宗的事件,第一次就是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以燕王身份繼成大統。為了讓自己更加的名正言順,合理合法,索性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嘉靖帝將朱棣的廟號由太宗改成成祖,之後世人稱呼朱棣由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

  • 4 # 幾葦渡

    綜合來看是個禮制的問題。

    按周禮,天子建七廟,供奉四親(高祖、曾祖、祖、父)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但王莽還建過“九廟”。至魏晉,每廟一主變為一廟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魏有四室,晉為七室,東晉增至十室至十四室。至唐代,定為一廟九室。明清亦沿襲一廟九室,另立祧廟之制。親盡則祧遷。

    注:建文帝和景泰帝是沒有廟號的。太子朱標追認的皇帝稱號,也被四弟取消了。

    在大禮議之爭中,以藩王入嗣大統的嘉靖帝,極力提高生父興獻王的政治地位,但爭得廟號是十七年以後的事情了。

    「嘉靖三年加稱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建廟奉先殿西,曰觀德殿,祭如太廟。七月,諭去本生號。九月,詔稱孝宗皇伯考,稱獻皇帝曰皇考。四年,修《獻皇帝實錄》,建世廟於太廟左。六年,以觀德殿狹隘,改建崇先殿。七年,加上尊諡曰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十七年九月,加上尊諡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祔太廟,位次武宗上。明堂大享,奉主配天,罷世廟之祭。」

    這時嘉靖帝把生父興獻王的睿宗牌位放入太廟,按九個小室來分析,恰好還有一個位置。但他死後,太子繼位則會面臨尷尬。因為按照親疏遠近,要把太宗朱棣給請到祧廟中去。但朱棣是造反奪的皇位,沒有這位祖宗,也就沒有後來他們這些兒孫皇帝了。於是才有了改宗為祖,萬世不祧。(推測原因,沒有明確書面記錄)

    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帝下詔:“中國家之興,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艱難,則我皇祖文皇帝也,二聖同創大業,功德並焉,宜同稱祖號。……我皇考獻皇帝躬備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薦宗稱矧”。 於是為朱棣改上尊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圖是明末的一張太廟圖,可以看出來,把仁宗和宣宗給遷到祧廟了。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因為嘉靖要讓自己的父親稱宗袱廟,搶朱棣的明堂祭祀,就必須要把朱棣的“明太宗”改成“明成祖”,而他的父親朱祐杬作為一個沒什麼功勞,甚至沒當過皇帝的人,去與朱棣爭奪明堂祭祀,這實在有違宗法。雖也是藩王,但一生愛好詩歌和書法,在功績和作為上,可以說狗屁不是,文治武功半點都欠奉,偏偏迷信的嘉靖就是要扳倒明太宗再把自己的父親推上位,這就發生了:

    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大禮議”,張璁就是籍此脫穎而出,深受嘉靖聖眷的,我可以理解為張璁是拍馬上位麼(調侃而已),張璁的能力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並且名節要比張居正乾淨很多。嘉靖為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確定尊號與群臣相爭,嘉靖給太宗改廟號就發生在“爭廟”這一過程中。

    這時嘉靖生父已經尊為獻皇帝了,但是因為生前沒當過皇帝,不能稱宗入太廟,只好單獨弄了個世廟,單獨祭祀。可是嘉靖還是想找機會讓他爹稱宗袝廟,機會說來就來了: 《明史》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疏言:“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

    上圖:嘉靖。

    就這個問題,嚴嵩就說啦~

    萬物成型於上帝“老天、天帝”,就好比人成型於父親(當然,也有母親),所以呢,在農曆九月秋季大享祭天,並配祀祖宗,取其中的萬物成熟季節的意思。

    嚴嵩又說啦~你要是非得配你爹,那也沒問題,但是宋代的時候,錢公輔、司馬光這幫人可是說啦,得有功德的人配祭(打臉吶,暗指嘉靖的父親什麼東西)而且程頤、朱熹都支援,所以配太宗(暗指,問題是現在除了你自己,有人支援你麼)。

    所以呢,你豁出去不要臉了我也沒辦法,但要看朱祐杬配不配,如果你非說你爹也配,那沒啥子問題,但即便你爹他配,就非得稱“宗”麼?這個主意你自己拿,臣要臉,臣不參合。

    嘉靖一下子不高興了,氣焰更盛,配誰必須給個說法,我皇考稱宗,何為不可,再給我議。說白了就是這個結果已經定下了,我還就真不要臉了,不單如此,理由還得你們給。

    上圖:嚴嵩。

    而嚴嵩認為咱們太祖、太宗功德並盛,太祖相當於后稷(周族始祖,天帝之子),太宗相當於文王,怎麼輪也輪不到你爹。

    嚴嵩援引一大堆古書說,皇考有至高的德行和昭顯的名聲,在天上秘密佑護,按其德行宗奉是可以的。而且之後聖子神孫,傳授不絕,都是皇考一人繁衍廣佈,按其世次宗奉也可以。

    嘉靖還是不滿意,因為根本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明確表示,稱宗還必須祔廟。可是這樣一來,嘉靖自己也覺得吃相有點難看,崇私親,明朝無太宗······大臣是不會滿意的,索性太宗改廟號為成祖,二祖郊祀並配天,相當於朱棣死後提幹了,這樣再讓自己親爹佔了位子,大臣們就不會說啥了吧······

    算是皆大歡喜吧,嘉靖十七年九月,朱棣升級為成祖,而朱祐杬也升級為睿宗。

  • 6 # 歷史研習社

    中國歷史上君王死後皆有廟號,一般開國之君為太祖、第二代君主為太宗。如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為太祖,後繼位的李世民為太宗。宋代,趙匡胤建國為太祖,趙光義為太宗。明朝雖然在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後由其孫子朱允炆即位,但很快便被其叔朱棣推翻。朱棣上臺後將朱允炆在位期間幾乎所有的起居注、實錄等資料抹去。甚至不給建文帝加諡號與廟號,否認其合法地位。

    所以照常理而言,在朱棣死後,他應該會被後任皇帝順理成章地加上“太宗”的廟號。但熟悉歷史的我們都清楚,如今提起朱棣,多稱其為明成祖而非明太宗,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朱棣死後的廟號

    朱棣死於公元1424年,翻看《明史》我們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其死後的廟號改易過程。《明史》卷三《成祖紀》曰:“秋七月庚辰,……次蒼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九月壬午,上尊諡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嘉靖十七年九月,改上尊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圖一 現存明實錄中關於朱棣統治時期的部分仍稱“明太宗實錄”

    可見朱棣死後確實被明仁宗尊為太宗,但嘉靖十七年時其廟號又從太宗改為了成祖。這不禁令人生疑,為何在一百多年後的嘉靖朝皇帝要突然改了自己先祖的廟號?這就不得不提到嘉靖皇帝的身世與“大禮議”之爭了。

    二、嘉靖的身份與“大禮議”事件

    嘉靖皇帝的皇位繼承自明武宗正德皇帝,但他並不是正德皇帝的子嗣或是兄弟,而是堂弟。正德皇帝一生耽於享樂不僅不務政事,生兒育女的正事也耽誤了。他一生風流自在卻未留下子嗣,再加上他是明孝宗的獨生子,並沒有兄弟以承襲皇位。因此,皇位傳給皇室旁支就成了無奈之舉。在正德皇帝彌留之際,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果斷將皇位繼承人選定為明孝宗兄弟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

    按照禮法,嘉靖皇帝朱厚熜是由旁支小宗入繼大統的,因此朱厚熜不能將自己的親生父親稱為皇考,而需要奉明孝宗為皇考,以尊正統。原本楊廷和等大臣也是這樣安排的,他們以為這個14歲的老實孩子應該會乖乖聽話。但偏偏朱厚熜本人並不想這麼幹。他堅持要認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而拒絕遵循禮法入繼為明孝宗子嗣。並且他還要追尊自己親生父親為皇帝。

    這下子群臣不幹了,這一舉動對禮法是極大的挑戰。於是形成了群臣同嘉靖帝對於皇帝該尊誰為皇考問題的爭議,史稱“大禮議”事件。這起爭執絕不僅僅是禮法上的分歧那麼簡單,這一行為的背後是年輕的嘉靖帝並不甘心做楊廷和等人傀儡的決心。同時將自己的父親尊為皇帝又可以大大加強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表面上禮法的爭執,其實是嘉靖帝登基立威的方式,這意味著他並不屈從於楊廷和等人的安排。

    同時,朝中又有以張璁為首的一批大臣支援皇帝的這一行為,嘉靖帝也在利用這種形式扶持大臣以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挑戰著楊廷和等人的權威。

     圖二 在“大禮議”事件中站在嘉靖帝一方的張璁等人日後多飛黃騰達

    最終,持續三年“大禮議”事件以嘉靖帝一方獲勝,楊廷和一方的大臣要麼被罷免,要麼被降職,有的甚至死於梃杖。嘉靖帝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但相關禮法的爭議其實並未結束。

    三、嘉靖帝對皇權合法性的進一步構建與改易朱棣廟號

    雖然“大禮議”事件嘉靖帝獲勝,但是實際上嘉靖帝並沒有完全稱心如意。他還是做出了妥協。嘉靖帝稱自己親生父親為皇考,但並沒有完全達到最初追尊自己父親為皇帝的目的。其父親由於從未即位,因此不可能稱“宗”而進入太廟被祭祀。

     圖三 2014年在北京行知實驗小學附近發掘出的明代明堂遺址

    不過嘉靖帝想出了另一個主意——恢復早已廢止的明堂祭祀,在祭明堂時以自己的父親配天。這樣就可以稱“宗”以入太廟。

    不過這裡有一個小問題,就是明堂祭祀時並不一定以皇帝父親配以上帝。按《禮記·明堂位》:“祀帝於郊,配以後稷。天子之禮也。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也就是說在古代郊祀禮時以後稷為配,明堂配以周公。《後漢書》又載漢章帝時期:“宗祀五帝於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陽明堂禮。”可見東漢章帝明堂祭祀時配以爺爺光武帝。

    這種情況到了宋元時期有了變化,以宋代為例,明堂祭祀時常以當時在位皇帝的皇考為配。如《宋史·禮志》載宋仁宗嘉祐七年七月:“詔復有事於明堂……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仁宗死後“英宗即位,禮官議仁宗配明堂。”所以這之後的明堂祭祀多配以當朝皇帝的父親。

    不過明代一開始是沒有明堂制度的。但既然有政治需要,這種東西就自然會被重新抬出來。但是出於明堂制度在歷朝的變化以及《禮記》中明堂以周公以配上天的記載,群臣們肯定是不會那麼輕易讓嘉靖帝這麼輕鬆地將自己的父親放入明堂祭祀的。於是很多大臣上議稱恢復明堂祭祀應該配以明太宗朱棣而非生前未當過一天皇帝的朱祐杬。

    這些大臣裡有明面上反對的,還有打太極和稀泥的。前者以唐胄為代表,他直接陳說如果要恢復明堂之制就需要以太宗為配,而不能配以皇帝的父親。結果嘉靖大怒,將他抓進了錦衣衛的大牢裡。嚴嵩則屬於和稀泥的一派,他上疏的用語十分值得玩味。《明經世文編》載嚴嵩如是說:

    “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聖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德者配焉……其所當配之帝、亦唯二論而巳。若以功德論。太宗文皇帝。再造家邦。功符太祖。當配以太宗也。若以親論。則獻皇帝陛下之所自出也。……伏乞聖明裁定”

    下面我來大致說一下嚴嵩的意思,他首先把明堂之制的來龍去脈先說了一通,後來直接說以太宗為配或以皇帝之父為配都可以。至於如何定奪,就看皇帝了。這等於把皮球又踢回給了嘉靖帝。嘉靖看後大怒,他下令讓群臣再議以統一說法,確定到底應該讓誰配以明堂之祭。

    雖然,嘉靖帝盛怒之下讓許多大臣害怕。但嘉靖帝心裡也清楚自己幹出這種不太符合禮法的事情是不會讓士大夫們滿意的。於是,嘉靖帝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將明太宗的廟號改為成祖,在郊祀的時候與太祖並配。而在明堂祭祀的時候配以自己的父親。這樣既沒有委屈朱棣。也使得自己能稱自己父親為“宗”。可謂是一個兩全之策。

    所以,朱棣之所以由太宗改為成祖,是嘉靖帝為加強自身皇權合法性與士大夫階層做出的妥協。他想要讓自己的父親在明堂之祭中以配上天,並且稱宗,就繞不開為何不以功勞更大的朱棣配天的問題。而且嘉靖帝時期郊祀改制,已經將之前太祖、太宗並配郊祀改為太祖獨配。此時如果明堂之祭中不以太宗為配,士大夫們明顯會反對。所以,朱棣的廟號看似簡單的改動,其中暗含著皇帝與士大夫階層的角力。

    參考文獻

    《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陳子龍:《明經世文編》中華書局1962年。

    趙克生:《明代郊禮改制述論》,《史學集刊》2004年第2期。

    張一兵:《明堂制度研究_明堂制度的源流》,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 7 # 幸乾偉350

    大家好,我是一個在工廠上班的工人,平時喜歡閱讀書籍,尤其是歷史書,我經常在晚上的時候看書,所以對於上面這個問題,我有一點了解,以下便是我的觀點。

    朱棣的廟號為什麼從太宗改為了成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得位不正。我們知道朱元璋指定的皇位接班人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的孫子。

    朱棣透過造反的方式奪取了皇位,一直讓別人心中不服。所以在朱棣去世之後,別人將朱棣的廟號改為了成祖。

  • 8 # 這就只是個名字

    朱棣稱“祖”不稱“宗”指的是朱棣的廟號明成祖。

    漢到宋元之間開國皇帝一般用高祖,而宋元以後多稱太祖,這裡只是指規模大小當然也有例外,所以祖一般指開國皇帝,宗是守成皇帝。

    朱棣為了穩定北疆,先後五次遠征蒙古。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但是明世宗嘉靖改朱棣廟號為明成祖,諡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簡稱文皇帝。因為廟號是皇帝死後新皇帝和臣子對老皇帝的評價,所以可能有的就有些拍馬屁的嫌疑或者因為政治因素把老皇帝廟號稱祖,朱棣就是被後世隔代改為祖的,清朝更厲害太祖世祖聖祖都有了。

  • 9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1424年8月,永樂帝朱棣於北征班師途中病逝,其子朱高熾即位,尊大行皇帝為太宗。

    按“祖功宗德”的上諡法,太宗已是稱宗祔廟的皇帝最高追尊。後繼之君和永樂重臣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突出永樂登極後的仁德,盡力遮掩朱棣在二十二年的奪立醜劇。

    朱棣登極,是透過發動靖難一役,造反篡位,而取得皇位的。兩次失去入承大統機會(朱標為皇太子後,朱元璋再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的燕王世系,獲取大明江山的豐功偉業,形同再造。但是,朱高熾們不敢拔高追尊,他們忘不了朱棣登極前,太祖舊臣方孝孺大罵“燕賊篡位”。

    如果將朱棣登極,視為再創之功,那就等於公開承認朱棣是燕賊,是篡位。這會讓很多經歷過這次內亂的人,重新記起朱棣的奪立。

    當時間推移至1538年,嘉靖帝為了將沒做過一天皇帝的生父朱祐杬,稱宗祔廟,而已有七廟的情勢下,他沒有接受禮部尚書嚴嵩的建議,將朱祐杬奉入孝宗廟,而要單獨設立一廟,於是,他想起了朱棣靖難成功,可以稱祖。

    尊朱棣為祖,萬世不祧,正好為生父騰出一廟。雖然他在朱棣篡位一事上做文章,反其道而行之,但在一百多年的歲月裡,朱棣的功勞和盛名,已在天下臣民的心中,成為了一座足以與太祖同輝的豐碑。大家即便明白朱棣原系奪立,但仍以為他與同樣反元肇明的太祖一樣,都是一個功勞煊赫的偉大皇帝。

  • 10 # 雲談青史

    永樂皇帝朱棣,原本是太祖朱元璋分封在北平的燕王,因建文帝削藩,朱棣打起“奉天靖難”的旗號起兵反抗,並於建文四年成功的攻入京師應天(南京),奪取了皇位。朱棣在位期間多有建樹,五徵漠北,南征安南,組織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等等,文治武功彪炳史冊,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一代雄主。

    明成祖

    永樂二十二年永樂皇帝第五次北征漠北,七月十八日在回師途中駕崩於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東南)。九月,皇太子朱高熾繼位,上諡號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所以永樂皇帝也就成了明太宗文皇帝。

    諡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這在禮法嚴明的古代是非常嚴謹莊重的事情,尤其放在去世的皇帝身上更是如此,畢竟這可是評定其在位時成就作為的概括性評價。比如諡法中的“文”的解釋有“經天緯地曰文”,所以朱棣諡為文皇帝是一等一的美諡,僅次於開國皇帝諡的“高”字,而太宗通常是第二代皇帝的廟號,比如唐太宗、宋太宗,而朱棣廟號定為太宗也表明了其繼承太祖朱元璋法統的合法地位,這對於一生致力洗清得位不正罵名的朱棣來說,是最希望得到的廟號。

    原本朱棣就這樣應該被後世一直稱作為“太宗皇帝”的,可誰知過了一百來年,到了他的六世孫嘉靖皇帝在位時,因大禮議事件,被明世宗嘉靖帝重新追諡,改成了明成祖,這個廟號看起來是拔高了朱棣的地位,但無形中卻否定了其繼承太祖江山的法統地位,朱棣若泉下有知,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那麼這大禮議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波及到永樂皇帝的廟號呢?這起因還得從嘉靖帝繼位時說起。

    明世宗

    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其無子皇位空懸,張太后召集閣臣商議新帝人選,首輔楊廷和認為孝宗皇帝(即弘治皇帝,武宗朱厚照之父)也沒有其他子嗣,這一脈傳承已斷,便建議迎立孝宗的兄弟興獻王(明憲宗第四子)世子朱厚熜入繼大統,楊廷和還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文來表明,這是最合乎法統的,內外大臣沒有異議。

    於是遠在湖南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本應承位為興王的朱厚熜(興獻王朱佑杬正德十四年已經去世)便被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此時的朱厚熜年僅十五歲,雖然年幼卻異乎尋常的聰慧,在他剛到達京師郊外時就給主政的首輔楊廷和出了難題,朱厚熜拒絕按照禮部的安排,以皇太子繼位的禮儀,從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即位。朱厚熜認為他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的,“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看到未來的小皇帝如此有堅持,楊廷和不得不退讓,最後張太后令群臣就在郊外勸進,十六歲的朱厚熜接受勸進之後,當天中午他依天子禮從大明門入奉天殿,隨即登極。

    朱厚熜的強勢還不止如此,他對禮部原擬的年號“紹治”不滿意了,因其含有繼承弘治帝位之意,自改年號為嘉靖,並命群臣議定興獻王的主祀與封號,堅決反對大臣們讓他成為明孝宗朱祐樘的嗣子,不能當了皇帝,就得把自己的父親變成叔叔,這算哪門子事。

    幾度交鋒後群臣只能同意把興獻王尊為“本生父興獻帝”,生母蔣妃尊為“興國太后”,雖然大臣們退讓,可嘉靖皇帝畢竟剛剛即位,帝位不固,身邊也無什麼嫡系人馬,他也不得不做出妥協,仍尊孝宗為“皇考”,這“皇考”在禮法上可要大過“本生父”,這意味著嘉靖帝此時還是以孝宗兒子的名義嗣位。

    在禮儀方面如此堅持的嘉靖帝,著實令朝臣側目,大臣開始意識到這位少年皇帝必定成為強勢君主。禮儀之爭暫告一段落,但這卻僅僅是開始。

    嘉靖三年,帝位穩固的嘉靖帝開始尋求將其父親追封為真正的皇帝,楊廷和無奈致仕,朱厚熜追尊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則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並於嘉靖三年七月,令禮部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這下大臣不幹了,都紛紛跪在左順門,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這便有了著名的左順門案,嘉靖帝暴怒命錦衣衛抓人,四品以上官員罰俸,五品以下官員廷杖,共打死十六人。

    左順門事件發生後,大臣們無人敢再反對皇帝。七月,將興獻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九月,嘉靖帝更定大禮,改稱孝宗為皇伯考,生父為皇考,並編纂《大禮集議》和《明倫大典》,至此朱厚熜終於在帝位繼承法統上脫離了孝宗一脈,自成一系,同時也徹底擺脫了前朝舊臣對朝政的掌控,將權利收歸到自己手中。

    興獻帝被追尊為皇帝,王墳自然成了皇陵,更名為顯陵,嘉靖五年時,嘉靖帝還專門在京城為興獻帝建了世廟,將其神主迎了進去時時祭祀。可比起真正的皇帝來說,還是差了點,興獻帝沒有廟號,自然也不能入太廟奉祭,這對嘉靖皇帝來說當然不能忍受。可將沒當過皇帝的興獻帝迎入太廟並不容易,這可不是一句話的事,嘉靖帝不得不玩起了曲線戰略,先拿已經滿員的太廟說事。

    嘉靖初太廟九室圖示

    太廟的主體建築為前、中、後三大殿。前殿為享殿,用於祭祀儀式,中、後殿為寢殿、祧廟,分別用於供奉先祖和遠祖的神主,祧廟與享殿、寢殿有一牆之隔,三大殿面闊均為九間,到了成化皇帝去世時,太廟九間已經是滿了,於是朝臣商議將德祖(朱元璋的高祖父被追尊為德祖)定為始祖,作為不遷之主,自德祖以下依次遷往後殿的祧廟,這就是“奉祧”,所以到了嘉靖朝時,已經依次將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神位都祧出了太廟。

    現在嘉靖帝為了將興獻帝祔廟,就不得不先提前挪走一位祖宗,德祖之前定為始祖不讓動,排順序該輪到太祖了,這就尷尬了,太祖皇帝是開國皇帝沒人敢動,太祖以下的也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帝,不可能為他這位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父親給奉祧,法理上說不通啊,於是嘉靖十年正月,明世宗下詔立太祖為不遷之祖,將德祖奉祧,從太廟正殿和寢殿中就給興獻帝騰出了一間位置。

    但沒有廟號稱宗的興獻帝還是不能入主太廟,嘉靖帝還只能從禮儀入手給生父祔廟鋪路。

    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疏,奏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明堂祭天與郊祀一樣是古代禮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在宮殿裡進行的“堂祭”,祭昊天上帝,並需要有功德的祖先配祭。

    更有大臣言道,參照周禮,周代明堂配祀的是文王,以此來論太祖皇帝相當於周的始祖后稷,那太宗就是文王,明堂配祀也應該是太宗皇帝。

    嘉靖皇帝見重臣都不贊同,懲處了言辭激烈的朝臣,可即使這樣,作為禮部尚書的嚴嵩雖說趕緊上書,引經據典贊同興獻帝稱宗,可至關重要的神主入太廟一事絕口不提,這畢竟太過驚世駭俗,歷朝歷代也沒這樣幹過,嚴嵩也沒膽量開這樣的先河。

    沒辦法,事情到了這一步,嘉靖皇帝只能赤膊上陣,親自寫了一篇《明堂或問》明確表示,稱宗必須祔廟。同時為了解決明堂配祀的禮儀問題,又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升格為成祖,與太祖朱元璋一道成為大明的二祖,同時出現在每年的郊祀祭天典禮上,配祀天帝。

    在完美解決了禮法問題後,明世宗朱厚熜終於在嘉靖十七年九月,為其生父獻皇帝追尊諡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神主祔太廟。

    明睿宗

    就這樣自嘉靖十七年後,耗時多年的大禮儀事件終於完結,永樂皇帝廟號也由大禮儀的牽扯,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成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閱讀識字教案謎語月亮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