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學卜卜為贏

    孔子者,繼承並發展了老孑的“無為思想”。

    無為思想,是政治思想——自然是執政當權者才適用。而不是給普通百姓大眾的!

    無為者,即拋棄自我的意志,“以百姓心為心”。——老子語。

    無為者,即“慎終返遠”,即“學而時習之”。——孔子語。

    無為無不治,即:執政者無為,百姓無不為也。

  • 2 # 色即是空710

    一個是入世修行,正人心。一個是遁世修行,立己以立人。行為有異,修行皆以一為宗,殊途同歸。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行善積德不動心,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動念,這個境界非凡夫所能為,是我等修行的途徑。

  • 3 # 你幾樓呢

    無為而治就是告訴你,如果你想好,就往好的方向去努力,如果你想壞就往壞的方向去發展。不要想好做壞事,想壞做好事,做事要有與目的正方向的影響力。如果你覺得你控制不了你的行為帶來的影響,那就什麼都不要做。或者事物本身和你沒有關係,就最好什麼都不要做。取自己所需,莫貪多奢侈浪費時間空間精力資源。

  • 4 # 河東來

    老子的“無為而治”是宗教化的完全理論。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世俗化的應用理論。

    其實他們闡述的是同一個事物,一個是抽象的去說,一個是具體的在描述。

    老子與孔子的理論核心就是不能違背客觀規律,老子“無為”的核心要求是對“神”(部落聯盟首領)來說的,就是說“神”不能輕易使用暴力來治理國家,只要“神”控制自己的暴力性不表現出來,國家就會獲得大治;孔子“中庸”的核心要求是對“人民”(普羅大眾)來說的,就是說“人民”處事必須不偏不倚,不過不及,不溫不火,恰到好處,不讓“神”產生施加暴力的想法和壓力。

  • 5 # 魯卡爾

    一個樸素唯物主義,還有辯證法;一個唯心主義先驗論,主張人格內修復古。一個講物道,一個講人道,一個講“道德經″,一個講"復辟經"。老子的"無為而治",其實就是順其自然,也即道法自然,不搞什麼頂層設計而為之,搞無為而無所不為。

  • 6 # 使用者三玄子

    淺識,老子的思想以道為主,他認為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規律,教導人們不可違背。孔子的思想是以德為主,他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德性,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德又是道的具體實現,二聖又是珠聯璧合,規範了天地萬物的道和德。

  • 7 # Nick8354

    這樣理解如何?孔子是“人定勝天”,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而老子是“天道酬勤”,即在勞動面前人人平等。。。

  • 8 # 有話少說

    無為而治,孔子曰,《論語衛靈公篇》: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者?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聖人之治,老子言,在《道德經三章》: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國內學者,大多以訛傳訛,張冠李戴,將孔子曰“無為而治”強加給老子言。

    面對春秋禮崩樂壞的社會,孔子主張回到西周的禮樂社會,老子走的更遠,主張回到結繩而用之的原始狀態。

    孔子為推行自己的主張,周遊列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無功而返,但有堅持到底的精神。

    老子則不然,看到無力迴天,隱居避世,一走了之。

  • 9 # 趙日金141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主張回覆西周禮樂制度,老子則主張回到結繩記事的社會。

    孔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老子推崇“聖人之治”:“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會其腹,弱其志,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老子絕學無憂。

    孔子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老子絕聖棄智。

    值得一提的是,“無為而治”,是孔子曰的,國內學術界卻絕大多數張冠李戴說成老子言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悲哀啊。

  • 10 # 使用者1313712681644

    孔子是個思想極不正確的人被稱為聖人,他輕視勞動,羨慕富貴,視人民如草木,何以為聖?老子無為而治,上善若水何其偉大?

  • 11 # 河圖3456

    老子與孔子的區別:一是研究範圍有區別,老子研究的是陰陽對立統一的關係,是哲學,而且老子的思想偏陰,認為陰能勝陽,核心思想是主張收斂、無為;孔子研究的是人與社的關係,是社會學,核心思想是主張仁政與禮制,而且孔子的思想偏陽,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二是研究物件有區別,老子研究的物件是聖人,成功人事,是聖人之學;孔子研究的物件主要是君子,是普通人,是君子之學。三是研究的內容不同,老子講的內容是奉勸聖人,不要做得太過了,要收斂,要少為,主張無為而治;孔子學說講的內容是如何培養國家人才,如何培養管理人員,要建立仁政與禮制。因此,老子主張成功人事、聖人要收斂,要無為而治,而孔子則要求君子要努力學習,升官發財,報效國家。老子與孔子他們兩個說的都對,是因為說話的物件不同,因此不能同時用在一個人身上。許多人把老子的話與孔子的話放在一起對比,出現了矛盾和困惑,就是這個原因。

  • 12 # 毛彥民

    老子講的是大道的原理,是萬物之宗。孔子講的是大道在人文領域的具體運用。好比是文學原理和文學的區別,電子學原理和電子學應用的區別。

  • 13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禮”,他主張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尊重、愛護,不要強迫別人做自己不願乾的事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統治者應“克己復禮”“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從而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這一學派以虛無的“道”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無為”“逍遙”為處世方法。老子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演變。他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律,蘊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張,意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運動變化的規律,人應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才可達到與天地萬物為一的境界。老子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抱著消極悲觀的態度,幻想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他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 14 # 井蛙言海

    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而老子的則是道家思想。

    我們先賢的三種思想:道家,法家和儒家是有本質的區別的,說的比較淺顯一點,比如說做一件事,道家的無為而治就是你想怎麼樣做就怎麼樣做,為不管你;法家的是,你必須這樣做,不然我殺了你;而儒家的則是,我告訴你要做一件事,同時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和和怎麼這樣做。

    這三種思想綜合比較起來,很明顯的是儒家思想更適合,所有漢朝的董仲舒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徹底被尊崇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最正統思想哲學,一直延續了幾千年,至今依然是儒家思想做為社會的主流思想。

  • 15 # 阿鋒有聲

    老子是道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有本質區別。

    道家提倡適應自然規律,無為而治。儒家提倡修己為本,行中庸之道。

    無為而治不是啥也不幹的意思,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就是道,無畏而治就是要順道而行,利用自然規律辦事,不能亂作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詩句與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