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雨讀書

    壞習慣能否改正,還在於是否有心。

    一、養成固定地方放置東西的習慣。

    鑰匙、手機、錢包等,在外面時,用完放回手提包。回到家,固定一個位置放這類瑣碎又常用的物件。

    二、轉移位置時數一數重要物品。

    我一個朋友也是丟三落四的,每次他從一個地方準備離開時,念一句“錢包”拍一拍上衣兜裡,念一句“手機”摸一摸褲兜,念一句“鑰匙”晃一晃鑰匙,再拍一下腦袋“我”,齊了就走了。看著好玩,挺有效的。

    三、備忘錄

    備忘錄可以是小筆記本,便利貼之類,也可以是手機提醒。按緊急重要排個序,一段時間看一看,忘事的壞毛病能解決一大半。

  • 2 # 使用者60306532361

    這個問題,孩子拿東西丟三落四,首先家長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家長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小孩子在對一切的環境不熟悉時最先開始學會的就是模仿,模仿大人的行為動作。所以,如果家長本身就有各種不好的習慣,那麼絕大多數的孩子也會一樣,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想要教育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自己做好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

    一旦孩子已經養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那麼改正就要麻煩一點了,除了家長做榜樣以外,可以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設立考驗,比如出門前先問他要帶什麼東西,衣服鞋帽手套、鑰匙包包水杯等等,忘了哪樣要馬上提醒他下次記住,幾次下來孩子就會形成思考的慣性了。要培養他做每件事情前都要竭盡所能思考的能力,個人不建議使用便利貼之類的方法來提醒他,那樣的話孩子總是會形成依賴性,並不有利於他自己用大腦來記憶和思考。

    總之,養育一個孩子,要分養和育兩部分,教育乃是重中之重,從小在萌芽期就培養他各種好的行為和習慣至關重要,對他以後的人生受益匪淺。

  • 3 # 使用者80249203112

    首先做家長的應該瞭解自己孩子丟三落四的原因:

    (1)依賴性強:孩子上學做家長的什麼都操心,包括孩子自己的書包,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家長親手做周全。不能養成這種習慣,習慣成形了,孩子長大了,家長力不從心了,怎麼辦?不是家長的問題嗎?小事變成大事的。

    (2)家長一次給孩子交代的事情太多,小孩子記不住。這些事情的出現家長是明白的,應該怎麼改變呢?要看家長的想法了。

    (1)慢慢去掉孩子依賴情緒:比如:孩子明天上學了,家長就要問:寶貝兒;明天是什麼日子,上學你得需要什麼啊?好的,去把自己用的東西準備好,我想看看,你能找到並且準備好嗎?這樣的關心才是正確的;最後變成、孩子知道明天上學能提前準備好自己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家長操心。

    (2)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用品要整潔,有固定位置,用完放回原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己的課本、書具、玩具有自己的安排性,放些孩子喜歡的物品,喜歡自己的小世界。

    〈3)當孩子,忘記或丟失了一些東西,幫孩子回憶:讓孩子原路找回,找不回的,應說明白,從他的零花錢裡出,不夠的家長支付;然後用孩子的零用錢分期付款,或用家務來償還。家長請放心,這才是真的關心。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長大,做家長的才會感覺到,你的孩子才是最優秀的,那種驕傲的感覺是無可替代!和我有同感的人是你嗎?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人民網

  • 4 # 家庭教育智慧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好方法!

    孩子丟三落四,如果不是記憶力的問題,通常他就是沒養成責任心,或者稱之為負責任的習慣。

    太小的孩子,當然沒有這個責任心,但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在這方面也是不操心的話,那就是大人太勤快了,或者是大人也不太操心。

    我家孩子現在九歲,生活當中的事情挺操心,自己的東西、自己的事基本不用大人關心,反而他還經常關心家裡的事,像個小大人。

    我的教育方法就是:大人經常假裝懶一些、假裝笨一些、假裝傻一些。所謂假裝,就是大人不親自去做,但是要先想到了,然後想辦法讓孩子去做這件事。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一個對自己負責、對家裡負責的態度和習慣。

    就拿上學戴紅領巾這件事來說,孩子經常早上中午上學時就忘了,但是大人記著出門的時候要提醒孩子“有什麼事還沒做?有沒有忘了帶什麼?”孩子會從頭到腳檢查一番,然後就會發現紅領巾沒戴再去戴好。有時可以問“今天有沒有美術課?有沒有足球課?有沒有需要帶什麼?”……

    還有,在週末去外面的時候和孩子一塊出門,走上幾百米後就故意問孩子“你記不記得我們剛才出來鎖門了沒?”孩子會仔細想一想,說他有沒有注意。有時可以問“家裡的燈關了沒?車鎖了沒?”像這樣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養成一個留意身邊事物的好習慣,再也不會丟三落四!

  • 5 # 流逝的一瞥

    幼兒園小學的孩子丟三落四很正常,但是必須引導,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初中生還這樣,說明這孩子你照顧的太好,他還沒長大。首先,低年齡的主要是引導習慣養成。

    為什麼低年齡小孩子都丟三落四,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他關注的東西是有限的,丟東西很正常。但對於他喜歡的東西,孩子可是看的死死的,從來不撒手。所以你得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上引導。

    給他的東西都寫上名字,讓他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他的,要求他照顧好。讓他和你一起整理衣服,讓他獨立整理自己的書包。

    給他買一個記作業的本,你事先寫好科目,他填頁碼,省得他不會寫字。

    給孩子慢慢長大的空間,更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管理自己。

    第二,大孩子,你就放手吧!

    初中生還這樣,真是爸媽奶奶們做的太好了。

    這樣的孩子一般就知道一件事,玩。而周圍同齡人已經開始情竇初開了,他還邋里邋遢,穿錯了襪子,作業本亂七八糟的,甚至頭髮都亂糟糟。

    沒有媽媽,不知道該每天換衣服,沒有媽媽不知道吃飯,沒有媽媽更不知道收拾書包,急急忙忙一塞就是了。

    少年他娘,孩子大了,再不自己管自己,孩子就廢了,放手吧!

    剛開始肯定飛得不好,飛一段就好了!

    最後,有一些人是天性如此。

    給孩子買個手帳,每天和孩子記流水日程,計劃好,照本執行,有一段時間就好了!

    別和孩子急,別發脾氣,有辦法,就能解決問題。

  • 6 # 雨後山林靜

    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有的時候講多了道理並不起作用。那就讓孩子去體驗吧!讓孩子知道自己要對自己負責,樹立責任感。想想看,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家長是不是經常幫助他收拾東西呢?孩子的書包、孩子床鋪的整理、孩子的衣服,我們都會為孩子準備好,他不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當家長把這些事都承擔下來後,孩子就沒有這種責任意識了。他根本不需要去記住他要做些什麼?還有哪些事情沒有準備好?當孩子總是出現忘記帶東西了,家長沒必要馬上為他服務,而要讓他自己去承擔自然後果。

    二、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細心的品質。平常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辨別相似事物間有什麼區別?觀察細微的差別可以讓孩子變得細心。讓孩子參與一些需要細心才能做好的手工活動。比如:剪紙活動、線描畫。還有一些手部的操作活動。生活中,可以幫媽媽做點家務活。比如:媽媽可以一次性向孩子說出三件事情,然後再問問孩子:媽媽剛剛說了哪些事呀?你能提醒一下媽媽嗎?讓孩子有意識的回憶事情。並可以對孩子提出要求把三件物品放在三個不同地方,以此來訓練孩子不要放錯了。

    三、要讓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後,都要提醒孩子,檢查一下做對了嗎?還有漏掉的事情嗎?讓他養成習慣。比如:孩子每天寫完作業後,也要求孩子檢查一下,做對了沒有?以後在考試的過程中,他也就形成了檢查的習慣了。我的孩子在讀小學的時候也是很粗心的,我後來就要求她每次都檢查一下。至少可以減少很多錯誤。出門前,提醒一下孩子東西都帶好了嗎?長期如此,孩子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以後就會很自然的形成要再檢查一遍的習慣了。當然,我們大人也要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榜樣。

  • 7 # 家有小學娃

    1.家長照顧的太周到了,孩子都不用操心的

    當家長什麼都替孩子想的很周到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的事情有爸爸,媽媽,奶奶幫忙,當孩子不把他的事情放心上時,有很強的依賴感,當家長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想的不周全,甚至會找不到,也會出現不是忘記這件事,就是忘記那件事。 比如,你讓孩子找一個東西?平時孩子根本就沒做過的話,他不知道從哪裡去找?即使找東西,也是在大的範圍內找,不會找的那麼精細,想的不周到。

    2.交代的事情太多,孩子沒記住

    在同一時間關注多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不夠專注,記事較單一,也不會像成人具備有效地分配注意的能力,常常是記住了這件事情,忘了那件事。

    我家兒子一年級是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你讓孩子下樓去超市買東西,如鹽,糖,本子,零食,孩子可能會有遺憾的,但是唯獨不會忘記買零食,因為孩子只對他關心的事情記憶深刻,對他不在意,或者不感興趣的,儲存的記憶會消失。不僅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的,除非這件事情,他看的很重要,否則也不會記的。所以最好家長拿紙寫下來或者讓孩子寫或者畫,一件一件的完成。 一年級的作業,老師都讓家長給孩子準備作業記錄本,讓孩子把每天的作業記錄在本子上,然後一個一個對照完成的。

    3.家長什麼東西都亂放,到用的時候又找不到

    這叫耳濡目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不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就奇怪了,所以即使家長以前存在東西亂放的習慣,當你有孩子後,你就要改變下了。

    那麼如何改正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 1.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能不提醒就不提醒

    我家剛入小學的時候,要收拾書包,開學第一週我們是幫助孩子一起收拾書包的和提醒孩子的,第二週讓孩子獨立收拾的,孩子在上學期的時候,有時也會出現丟本子,丟書,丟跳繩,丟畫畫本等 但是每丟一次,下次就不會再丟了,家長要讓孩子體會一下丟三落四的後果,這樣便於他加強記憶,不要覺得孩子丟了某個東西,會被老師批評之類,要讓孩子記住收拾書包不是家長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丟了,就要為後果負責任的。

    2.如果交代的事情多,讓孩子用筆記錄或者畫出來

    如果交代的事情較多,就用這種方法來,如果事情少,提醒孩子完成事情後,會有獎勵後,那孩子的興趣就會來了,哈哈,時間長了後,孩子有興趣辦你交代的事情,那他就會用心記憶,同時也會想出他自己可以記住事情的辦法的。

    3.家裡整潔些,不要太亂,孩子拿過的東西,也要讓孩子歸還原地

    針對家庭環境雜亂無章,父母隨便亂放東西導致孩子丟三落四的情況,家長務必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既要把家裡整理得有秩序,每次用完東西及時放回原位,還要制定規律化的作息時間。讓孩子頭腦裡有規範,有秩序,這樣他做事時就不會那麼浮躁了。

  • 8 # 小布點mami

    記得大女兒上小學時,書本常常忘家裡,每次上學我都不斷的提醒,但似乎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即使提醒她後,書也會忘家裡,好多次,我都是給她送到學校,給老師打電話,讓她到校門口拿,最後還不忘說一句,這是最後一次,下一次再忘掉,絕對不給你送了。就這樣沒完沒了的最後一次,總在不斷的發生。

    再和朋友的一次抱怨中,朋友告訴我,孩子既然總忘記拿東西,乾脆就不提醒,不給她送,讓她承受自己疏忽帶來的後果。這個方法還真不錯,我開始照著朋友說的開始實行,我不再提醒她忘記拿什麼東西即使把書本忘在家裡,我也不會給她送去學校。一段時間後她自然形成自己收拾書本的習慣,丟三落四的毛病也好了許多,最重要的是在考試中,她也學會了仔細認真。

    孩子丟三落四,大多數是我們替孩子做了本該屬於他們自己做的事,我們的幫助讓他們形成了依賴的習慣。

  • 9 # 巧妙媽育兒

    在孩子上學的時候經常丟橡皮擦,開始丟了就給買,買了幾次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改正這件事,首先是告訴孩子怎樣管,每次用完之後立即放進文具盒裡。丟失的原因是,很多時候是用完隨手一放,再用就不知那去了。再告訴孩子我只給他提供三塊,三塊之後還沒管好就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這一招對孩子很管用,後來丟失的狀況大大改善。

    再後來就是女兒帶碗筷,開始我幫收,後來讓她自己每晚收好。在她自己收拾時,每晚我會悄悄檢視一下,如果沒收第二天早上會提醒,提醒過三次後我就告訴她下次我不再提醒了。我依然會提前看一下,但是強忍著不說。那天中午女兒打電話回來說碗筷忘了,讓我送。我告訴她,現在媽媽沒時間來不及送,自己想辦法,雖然有小點不高興,最後還是去廚房借了。從那以後,女兒沒再忘記,我也不再檢視。

    所以,丟三落四誰都會犯,只有教給他們管理的方法和自己承擔後果,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減少到儘量克服。

  • 10 # 你和春風皆過客

    孩子丟三落四,只有一個辦法讓他為此付出代價,教訓深刻了,他一定會改,他一丟鑰匙你就去送,他有指望了,反正有人替他收拾殘局。你藉口走不開讓他自己看著辦。一次準改。有些時候我們扮演慈母,慈父是沒法讓孩子真正獨立的。古訓都說慈母多敗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浣溪沙古詩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