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鉤的鉤沉

    誰跟你說宋朝“積貧積弱”本是事實?作為一名宋史研究者,我自信對於宋代“積貧積弱”一說的瞭解,要比題主深入。

    “積弱積貧”評之說最早便出自錢穆先生著作:《國史大綱》“兩宋之部”的第一個標題便是“貧弱的新中央”,題目下分述“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亦稱:“(宋王朝)養了武的又要養文的,文官數目也就逐漸增多,待遇亦逐漸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國家負擔一年重過一年,弱了轉貧,貧了更轉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轉這形勢來。”

    經錢穆先生肇始,“積弱積貧”已成大眾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宋朝形象。

    但揆之史實,錢先生之說真的言過其實了。

    先來看看宋朝是否“積弱”之問題。平心而論,宋朝的軍事力量與戰場表現雖不如漢唐強盛之時那般令人矚目,但也談不上“積弱”。試想一下,趙宋立國之初,中原尚未統一,割據政權林立,如果宋朝軍事力量很弱,它又是如何統一中原的?

    再看南宋後期,有人統計過:“蒙古軍團征服中亞霸主西遼、蕩平花剌子模帝國,都不過用了一年的時間;馴服斡羅斯聯盟,滅木剌夷國、黑衣大食,都是用了不足五年的時間;滅西夏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搗毀大金帝國用了二十幾年時間”。那征服南宋用了多少時間?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南宋能堅持這麼長時段的抵禦,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宋朝的悲劇是碰上北方草原民族最強盛之時,它們此時已不是漢唐時的部落文明,而是有了國家建制,動員能力與技術水平都遠遠強於以前。而且,中國在殘唐時失去了長城防線與西北養馬地,導致宋朝立國之後,騎兵的力量比較薄弱,又無法靠天險禦敵。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才是硬道理。可以說,宋朝的軍事防線與進攻力量因為這先天不足的原因,給我們的印象,便顯得有點弱了。

    再說所謂的“積貧”。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宋朝非但談不上“積貧”,而且財富之多,堪稱歷朝之冠。不管是從政府的歲入總量、國家的鑄幣數量(貨幣量往往意味著市場經濟規模的大小與貨幣化、市場化的深入程式)、國民收入水平,還是從國家財稅的結構(是以實物稅為主,還是貨幣稅為主;是以農業稅為主,還是以非農業稅為主)、城市化的程度、海外貿易的發達與否等角度來看,學者透過研究估算出來的資料,均顯示宋代經濟水平處於中國歷史最高峰。

    網路上流傳過好幾個關於宋朝GDP 的版本,從佔世界50%至佔80%,當然都是胡說八道,估計是某位通俗歷史寫手信口胡扯出來的,而許多網友則以訛傳訛。不過,也有嚴肅的歷史學者在研究宋朝的GDP。儘管他們估算出來的具體資料或有爭議,但都是基於史料,不算離譜。我這裡可以提供三位學者關於宋朝GDP的統計:

    一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光臨先生,據他的統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於歷代最高峰,為7.5兩白銀,遠遠高於晚明2.88兩的,要到十九世紀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北京清華大學的李稻葵團隊,曾系統測算和研究了北宋、明、清的GDP總量、經濟結構、增長格局與公共財政,結果發現,“北宋中國生活水平世界領先,但到1300年左右(元朝)已落後於義大利,1400年前後(明朝)被英國超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庖丁解牛的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