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年天津大叔

    多背,多聽,多看,儘量養成能用英語說的就別用漢語,哪怕是一個單詞也好,隨時隨地用英語思考,比如,電視怎麼說,一張嘴就先用英語,而不是漢語!多讀英文著作,哪怕不懂其中的意思,不會讀就查字典。把文章讀到非常流利的程度,把一些經典的句子背下來,先不要去管什麼語法,把英語當成繞口令,讀的多了自然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還有就是多看英語原版電影,形成習慣!

  • 2 # 半米英語康文捷

    多聽原聲音訊,例如:BBC,VOA,,多看原版電影或者美劇,例如:摩登家庭,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多看原版書籍,例如: 老人與海、傲慢與偏見;也可以看看Taking sides, 純英語辯論。

  • 3 # 一路走來de隨手記

    英語是線式語言,重邏輯。而我們漢語是點式語言,重意象,比如我們的唐詩宋詞,注重韻律,達意。

    如果想培養自己的英語思維,以下為個人建議:

    1.平時說話得多注重邏輯,理清前因後果,不用迂迴說太多,簡單明瞭表達自己的想法即可;

    2.多看一些邏輯推理類的小說或電影,有意識地去理解其中原委。

    3.理解英文文章時不必糾結於某個單詞的意思,先通讀試著理解全篇,個別單詞不會太影響文章的理解,理解大意後可嘗試結合上下文語境猜測該詞意思。這樣也能一定程度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當然,還是建議平時多學習積累一些常用詞彙,畢竟單詞是基礎,詞彙量大了,理解文章更容易,有利於激勵自己不斷學習哦~

  • 4 # 印象派英語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培養好英語思維對更深刻的理解英語文章內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透過直譯(中英對譯)有時候難免會扭曲英語的原意。例如:she is an apple of my eye,表面意思好像是,“她是我眼中的蘋果”,實際上是“她是我的掌上明珠”。

    1.多讀多背。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沒錯的 ,跟中文一樣,平時多讀英語,把英語語感培養起來,一開始一句話可能要想幾分鐘才能把意思想通,以後一句話一兩秒鐘搞定,長時間累計,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這個絕不是開玩笑的。

    2.多聽多說。多聽有兩個大好處,第一是把聽力提升起來;第二是能準確的把握單詞的正確讀音。光聽還不夠火候,同時,我們還得培養一個習慣,表達你想表達一句話之前,你先思考一下這句話,用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是什麼?千萬不要用中文對著翻譯下來,不然就會鬧出把“好好學習”翻譯成“good good study”的笑話了。

    3.積累總結。小編覺得這一點是重中之重的環節,如果你不去積累一些詞彙和句子,特別是對自己不好理解的句子,那麼,你會每一次都摔倒在同一個地方。意思就是說,把那些難句,或者易錯的具體找個本子記錄下來,經常性的去讀讀背背,你的基本會紮實地很快的 。

  • 5 # 觀察日本

    簡單說說吧,我高中時候英語還算可以。講講我自己的小心得。我覺得語言類學科,光靠死記單詞,英語思維我認為很難培養。

    我初中的時候,英語也很爛 ,後來遇到一個特別喜歡讓我們背書的英語女老師,是整篇整篇得背哦,說是要讓我們培養語感。剛開始不相信,心裡還有點怨恨,想想十幾歲的小孩子怎麼可能喜歡背書呢。但是沒想到到了初二下個學期,我的英語就明顯上升了。背書還是非常有作用的啊。

    寫得不好,就不求關注了。すむません

  • 6 # 英格LISH

    謝謝邀請,英語思維thinking in english,就是看到英語直接在大腦中進行英語分析然後輸出英語,還要做到靈活生動正確的分析表達。這就是native speaker 的水平了。這個程度在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度還算比較難,不過中國有句好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專治難證。下面我從兩方面回答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首先最為一個成年人,母語漢語也深入骨髓,想要直接用英語思維邏輯來表達英語肯定有一定的難度。在某個時間段內達到肯定沒問題,比如我在閱讀一篇難易適中的英語文章時,就會有一部分簡單的句子直接在腦子用英語思維跳過了,遇到生的單詞,難語法的句子這就馬上又是翻譯漢語然後在理解,在進入英語中閱讀,通病又出來了就,這就說明單詞語法肯定要學要記而且還要做到融會貫通的,這是基礎的基礎。如果長期看到英語就啟動英語思維思考就比較難。如果做到單詞量大,語法都已摸的透徹,標準發音,連讀規則也已經熟記於腦,聽到一段英文就能馬上知道意思,那就離純正的英語思維越來越近了。

    其次,假如作為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或者是牙牙學語階段,英語的思維還是比較好有的。這個階段比較重要的是語境,大人用英語給寶寶介紹東西, Look, this is an apple. 然後做出吃的動作,說delicious,tasty,yummy。這樣寶寶就知道這個東西是蘋果能吃而且好吃,而且寶寶首次接觸的是英語思維,就肯定不會再在腦子裡翻譯成漢語在用英語表達出來。不過這個語境也要是有正確的讀音,正確的語法,正確的理解來支撐。肯定不能用chinglish來培養英語思維。比如這樣說,baby, come come, this is apple, say, i like eat apple. 這樣肯定就不對了。要用正確來潛移默化,不用中國式英語和漢語思維來破壞語境。

  • 7 # 英語思維

    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現在摘錄如下,供參考: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那麼我們為什不能說的像老外一樣地道? 無他,單詞一塌糊塗,語法一塌糊塗。

    就單詞而言,有幾人敢說把初中的單詞學透的?

    知道人家美華人詞彙量有多大?

    下圖為美華人的詞彙量:

    人家這些詞彙是一個一個揉碎了,嚼碎了,天天用才有了這樣的語言能力。

    關於語法,我們傳統所學的語法比較凌亂,沒有體系,也沒有真正觸及到語法的原理本質,只是把語法當語法來學,機械生硬,沒有把語法真正和現實世界聯絡起來(語言是用來描述和反映這個世界的),也沒有和中文一一映照對比。所以語法成為我們英語學習中的空中樓閣,凌亂糊塗的語法反而成為我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學透語法後就可以精看美劇了。

    什麼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臺詞,吃透每一句臺詞,不放過每一個生詞為“精看”。 精看一遍勝於泛看10遍。 精看一集勝於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結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爛看透。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美劇呢?

    因為美劇給我們提供了最原生態的美語環境,最地道的口語、最實用的單詞、精彩的情節、想看幾遍看幾遍、想停就停、想回放就回放,同步聽說,反覆聽說,其價效比遠超外教,遠超出國!

    最後,重中之重,語法一定要通透,精深! 語法精通可以保證你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會被語法所牽絆,不會因為語法和思維障礙阻擋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花一個月理順打通你的語法,系統化你的語法後,在全面開始美劇精學。 可以說語法學透了,你才算獲得了進去英語學習高速公路的入場券。

    更具體的解答請搜“高效的英語學習順序和方法及相關語法概念問答”一文。

  • 8 # 橄欖谷英文

    首先要說的是,培養英文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閱讀!閱讀英文原版書籍。

    在西方國家,他們的初等教育非常重視閱讀,為了幫助孩子閱讀,學到適合自己的書籍,也有一些分級閱讀系統。比如著名的藍思閱讀分級系統和AR分級閱讀系統。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我們孩子太小,不適合看英文原版書吧?其實不然,閱讀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如果你覺得閱讀原版的太難,那可以試試改寫版。比如使用牛津《書蟲》系列讀物。他也是分級讀物,大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級別。

  • 9 # 我在美國等你來

    你意識到了培養英語思維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單是這一點的思考超過了80%學英語的人。所謂思維模式,就是我們下意識的思考方式,表達時脫口而出的話。

    這是一個個習慣的累加。作為一個母語是中文的學生,想要馬上變成英語思維這是比較難的,所以要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至少得6個月以上。不要急,從將來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麼接下來的重點是,怎麼培養自己的英語思維呢?

    第一步,停止之前的中式英語學習法。

    比如,背單詞書,比如拆分語法知識點,天天大聲朗讀美劇的英文稿。為什麼應該停止?因為這些方式都是在模仿,模仿只有像和補像的區別,潛意識裡並沒有真正變成美華人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很刻意的練習,這樣回到日常的時候,還是該怎麼忘記單詞,記住很多語法點,依然寫不出地道的句子。停止錯誤的方式是第一步。

    第二步,儘可能長期地沉浸入英語環境,在日常點滴的使用中逐步養成這種思維。

    去美國留學,或者是參加夏令營,又或者是遊學。並不是說在國內不行,而是在國內想創造這樣的環境太難了,一不小心就需要面對兩種思維模式的切換,在初期是很不利於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要去美國留學,哪怕去的是不太知名的大學,長期泡在那樣的語言環境裡,你去超市買東西,去租車,去參加朋友聚會,去上課,大家表達的都是英語思維,你在這樣一點點的交流中就會知道,噢,要表達想法要這麼說,憤怒時這麼說,這樣說比較順,自然而然就會了。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普通話,爸媽一字一句地教,理解,自然而然就會了。

    為什麼我們要去留學,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學會這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它會讓我們的思維更開闊。這樣看問題的時候不至於陷入盲點而不自知。越多元化的文化和經歷,可以讓我們成為更成熟的人。這就是成長。

    總之,目前比較好的方法還是融入英語環境中去。

  • 10 # 基礎教育論壇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英語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因此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但是目前中學階段英語教學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課堂只注重學生詞彙量的記憶以及英語語法的講解,英語成績好,並不代表真正理解英語的內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西方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第一方面,透過詞彙理解滲透

    詞彙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只有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彙才能熟練運用英語。但是僅僅擁有海量的英語詞彙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明白詞彙的意義。我們知道詞彙的含義往往與國家的文化有關,就像中國的漢字帶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因此用我們國家的觀念去理解英語詞彙的含義往往是不準確甚至是相悖的。因此作為英語老師,在給學生們講解英語詞彙時,要有意滲透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指導學生對詞彙辨別能力。

    例如,有一次我讓學生們翻譯“亞洲四小龍”這個詞彙,許多學生都翻譯成了“Four dragons of Asia”,看到學生們翻譯,我明白他們是根據字面意思用中國的文化翻譯出了“亞洲四小龍”這個詞彙,他們顯然還沒有形成跨文化意識。於是我就為學生講到,你們用“dragon”翻譯出“龍”表面上並沒有錯,我們知道“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神聖、吉祥和權利,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龍”卻是兇物、罪惡的代名詞。因此“亞洲四小龍”的正確翻譯是“Four tigers of Asia”,學生們在聽到我的解釋後都非常震驚,因為他們以前都認為“龍”在所有的文化中都象徵著權利與神聖,並沒有想到一個在中華文化中被神一樣崇拜的物件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截然相反的含義。在學生們的震驚中我又為學生列舉了許多由於文化差異而含義有天壤之別的詞彙,如white、dog、green-eyed等。透過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例子讓學生們明白了文化對於一個詞彙的含義有多重要,並且使得他們以後在理解和應用詞彙時更加註意詞彙的內涵和辨析。

    詞彙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詞彙的含義滲透著民族特有的色彩,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的跨國文化意識就應該從詞彙辨析出發,讓學生們真正體味到英語詞彙的真正含義,而不是根據本國的文化片面理解詞彙意義。

    第二方面,透過閱讀強化體味

    一篇文章有它的寫作背景,同樣也可以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所以,老師如果想要培養學生們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還需要指導學生閱讀英文文章,從文章中讓學生體味西方的文化意識,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逐漸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久而久之,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瞭解西方的文化傳統,對文章分析得更加透徹深刻。

    例如,我在講《Know yourself》這一單元的reading部分時,我在為學生們詳細解讀這幾段介紹之前後,先讓學生們通讀文章,讓他們能夠熟練地閱讀出來,並且讓他們體會用英文介紹自己或他人時的語言特點,在學生們閱讀的差不多了之後,我為學生們出了幾道練習題,讓在不看書的情況下進行解答,如Wu Wei,the young artist,( ) ( ) the whole country with his creative work.透過之前的大量閱讀,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於是,在看到這道題之後,他們很快回答出括號中應填入has和impressed。透過我有意識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學生們的英語語感不斷提升,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也漸漸瞭解了西方文化與文章的聯絡。

    透過讓學生閱讀大量的英文文章,讓學生們瞭解文章的內容、寫作背景、寫作技巧以及文章蘊含的文化內涵,從而使得學生們逐漸形成英語語感,最終提升學生們的英語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三方面,透過演講得以訓練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讓學生會做英語習題、讀懂英文文章,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讓學們學會應用英語進行交流。老師想要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口語演講不失一個好的訓練方式,學生在準備英語演講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選擇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主題,還要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使得演講深入人心,而這需要學生熟悉英語的語言文化。因此老師應該適時讓學生進行口語演講,讓學生形成應用英語交流的好習慣。

    例如,在學習完“Know yourself”這一單元后,我組織學生們進行一場關於介紹自己或他人的演講。其中在一位學生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I like reading, drawing and playing breakfast.”而另一位學生的演講中也介紹了自己的愛好,他是這樣寫的“I have a lot of hobbies which includes reading, dancing and listening music.”透過這兩位學生的對比,明顯感受到前面這位學生的表達內容顯得比較蒼白,後面這位學生的語句就更吸引人,並且後面這位學生已經認識到在西方的語言文化中喜歡用各種從句進行表達。透過學生們的這次演講,讓學生再一次加深了對西方英語文化的認識。

    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演講的過程中,要適時引導學生在演講中滲透一些英語的文化,切不可使得學生用中式思想去將要演講的主題機械地翻譯為英語,如果這樣學生不是在學習英語,而是在簡單的翻譯,所以老師一定要著重強調語言文化的滲透。

    第四階段,透過辯論得到昇華

    辯論要求學生事先根據辯題查閱大量的資料支援本方的觀點,反駁反方的觀點,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要進行深度研究思考,在辯論過程中學生要聚精會神聽對方辯友的觀點並進行快速思考以進行反駁。但是僅有思考是不夠的,學生還要熟練英語的運用,並且要熟悉英語的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英語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完“Colours”這一單元之後,為了使學生提升跨文化意識,我在班級中組織了一場關於“顏色”的辯論。正方的觀點為“yellow”是褒義詞,而反方的觀點是“yellow”是貶義詞。正方認為在中國前有“黃帝、黃袍”,並且我們的母親河被命名為“黃河”,中華文化也起源於“黃土高原”,所以“yellow”象徵的則是權力政權、崇高,因此正方認為“yellow”是褒義詞。而反方則認為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想到背叛耶穌的猶太人穿的衣服,讓人有憂鬱、厭惡、膽小之感,並且形容低階趣味的報刊會用“yellow press”,所以反方結合西方文化認為“yellow”是個不好的詞語。透過這場激烈的辯論,學生們發展了英語思維,也充分認識到了想要真正瞭解英語的內涵,還需要結合西方的文化。

    老師抽出英語課堂的講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英語辯論,並沒有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減少了,相反還會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瞭解西方語言文化,讓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英語的內涵,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但是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秩序,否則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師應該具備足夠的耐心,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具體差異,並結合教學目標和任務,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在英語課堂上透過多種方式將英語文化滲透到教學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10系統玩穿越火線調16色位不能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