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風說史

    說到黃巢就必須說一首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從這首詩中就可以看出黃巢的志向有多大,真的是非常有氣勢的一首詩,作為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家,黃巢前後歷經十年的時間,建立了大齊政權,從而登基成為皇帝。但是這,黃巢最終還是失敗了,這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政治方面的,經濟方面的,軍事方面的,那我們就看看這黃巢失敗的各種原因有哪幾種。

    首先我們看看軍事方面的。在軍事方面,黃巢採取的是流動作戰,並沒有建立根據地,這也是後來很多人評價黃巢失敗的重要原因,認為黃巢如果有足夠大的根據地實行,朱元璋時期的高築牆,打下一片深厚的基地,從而有資本爭奪天下。但是黃巢卻採取了流動作戰,就像李自成一樣,成為了四處征戰的起義部隊。

    黃巢率部隊渡過長江,打到了廣州地區,但是我們要看看黃巢當時所面臨的局勢是怎樣的。其實當時唐朝已經成為,中央政府和藩鎮共同治理的天下,當時黃巢起兵,反對的是唐朝中央政府,而當時藩鎮勢力確實十分強大,為了避開藩鎮勢力,黃巢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這樣可以避實就虛,從而讓唐朝許多藩鎮保持了中立政策。

    畢竟流動作戰可以很好的補集軍隊的軍需物資,畢竟哪裡富有我們去打哪裡,打下來然後就地補充,確實是很好的適應了當時農民起義。流動作戰確實是黃巢前期節節勝利的重要原因,但是,黃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之後,應該是有固定的根據地,發展自己的實力。在佔領長安之後,建立了大齊政權之後,仍然長期採取流動作戰方式,這就讓大家很是不解。

    黃巢建立政權之後,首先不是穩定發展自己的政權,而去採取流動作戰方式,沒有足夠的軍事基地,這是兵家之大忌。反而在有了長城之後,黃巢的部隊勝利越來越少了,可見採取流動作戰,在建立政權之後,就確實是不合適了。

    從經濟方面我們看一看,黃巢當時提出的政策是均平制度,當時提出這項政策是,財務均平而並不是,田地的平均分配。在黃巢起義前期,他提出這樣的經濟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發動貧苦老百姓,不交稅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均平政策在黃巢起義前夕是非常重要的,增強了黃巢實力。

    但是在建立政權之後,黃巢還是實行的均平制度就非常的不合適了,這項政策引起了長安強大的反動勢力,以及藩鎮軍閥將領的反感,你想想藩鎮將領投降之後,財產竟然還要和別人均平,那自然是不願意的。損害的這些將領的利益,導致已經投降的發藩鎮從而又叛變出去。大齊政權內部根據均平政策,對內應平分財貨,這對於當時來說根本就是異想天開的事情,政權建立之後,肯定有階級之分,你不能一下全部合併起來,平均主義肯定實行不了。

    大齊政權採取的均平制度,並不是平分地產,只是財務方面的平均,土地並沒有進行這樣的發展,這就要當時的政權陷入了缺糧困境當中。一個新興建立的政權,如果缺乏足夠的糧食,那就意味著這個政權不可能長時間的存在,在建立政權之後要養兵又要養民的政權,出現了缺糧危機,這也是導致了黃巢失敗的重要原因。

    後來就是因為缺糧了,黃巢的手下大將朱溫也叛變了,這朱溫隊中可是滅掉了唐朝啊,因為缺乏軍糧導致起義軍內部的不穩,朱溫對爭也是叛變而出。

    在政治方面,黃巢佔領長安之後就立馬稱帝了,這對於當時來說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情。因為當時唐朝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鎮勢力,很多藩鎮在後期是投降了黃巢了,但是在稱帝之後,黃巢就要對原有的勢力進行改革,在建立了不同的政權結構和官員分封。但當時,根本就沒有消滅逃到四川的唐朝中央政府,由於經濟政策的出現原因,又導致了藩鎮的叛變。可見,黃巢稱帝的速度有點快,在根基不穩之前,不應該和藩鎮為敵,建立政權之後,就要對抗中央政府和藩鎮,地方發展壓力確實很大。

    以上只是從幾個方面分析了,黃巢失敗原因,其實黃巢自身對於人才的使用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陷。畢竟黃巢自身也是個讀書人,但是對於農民起義軍當中的讀書人重視程度卻不高,在建立大齊政權之後,黃巢重用的很多官員都是唐朝投降過來的,當時你建立新的政權,必須有自己的班底,但是黃巢確實缺乏這樣的人員配置,確實是有一些問題的。

    怎麼評價黃巢呢?我個人認為成王敗寇吧。黃巢作為一個科舉考試並沒有成功的讀書人,也有自己曾經的夢想,但是當時並沒有實現,所以在有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那黃巢也是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前後起義長達十年,人家也當上了皇帝,不過最終失敗了,確實是有可惜的成分。和他同樣的農民起義將領,朱元璋卻避免了以上的失敗原因,最終稱帝成功。

  • 2 # 歷史大學堂

    唐代詩人秦韜玉有句詩叫“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用這句詩來形容黃巢真可謂貼切。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也讓垂死的李唐王朝大傷元氣。他辛辛苦苦南征北戰卻沒有滅掉唐王朝,而另一個人卻不費吹灰之力就登上皇帝之位,這無疑是為別人做了嫁衣。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先回到黃巢所生活的年代,看看黃巢為什麼要起義以及他為何會失敗。

    圖1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人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勉強維持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早已是苟延殘喘。中間雖經歷過幾次改革,但由於宦官和藩鎮的阻撓,都一一流產,這就註定了大唐從此一蹶不振。到了唐僖宗時,局勢更惡,君不君,臣不臣,老百姓流離失所,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根據《新唐書·五行志》記載:“關內大飢,人相食”,局勢混亂到如此程度,簡直就是人間地獄。《舊唐書·僖宗本紀》也說道:“京師食盡,賊食樹皮,以金玉買人於行營之師,人獲數百萬。山谷避亂百姓,多為諸軍之所執賣。”連軍隊也做起了買賣人肉的“生意”,老百姓可以說是沒有活路了。

    而朝廷呢?朝廷三令五申,說如今災難紛起,老百姓度日維艱,一定要愛民如子,不能強加賦稅。“本是平人,迫於饑饉,驅之為盜,情不願為”。朝廷也體諒老百姓的難處,因此所下達的聖旨可謂是合情合理。可是有誰聽呢?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好的政令一旦到了基層也會變了樣。官吏哪管百姓死活,該盤剝,該貪汙的一樣不少,反而變本加厲。

    圖2 李儇(862年―888年),即唐僖宗

    面對如此惡劣的形勢,唐僖宗當時也不過是十二歲,根本不省人事,只顧貪玩。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人出來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局面或許會有轉機。但是“國無良相,軍無良將”,這就註定了大唐氣數將盡。災荒不斷,賦稅沉重,老百姓不得不鋌而走險,落草為寇。正如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所言:“是以唐民迫於必死而揭竿以起也”。當時,韓秀昇造反,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擒,問他為何要反?他說:“天下無復公道,紐解綱絕。今日反者,豈惟秀昇!”

    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蝗災更加嚴重。自東向西,所過之處,顆粒無收。根據《資治通鑑記載》,京兆尹上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而宰相聽到這個訊息後,卻相互慶賀,可見這些大臣腐朽到何種程度!

    圖3 唐末藩鎮圖

    面對如此的局勢,天災人禍,朝廷根本指望不上。那麼,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就輪到黃巢出場了。黃巢以販私鹽為生,善騎射,喜任俠,屢舉進士不第。乾的是殺頭的買賣,屢次名落孫山,對朝廷早就心懷不滿,於是便揭竿而起。由於老百姓都沒了活路,一下子就有幾千人跟隨黃巢,以期能找條活路。與安祿山不同,黃巢沒有兵強馬壯的勢力,也沒有圖謀已久的野心,只是希望朝廷能夠封自己個節度使,能夠找條出路。可是朝廷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一口回絕,就這樣雙方僵持達十年之久。

    由於沒有既定的目標和遠大志向,因此黃巢只能像流寇一樣到處亂竄。只能像一股旋風一樣對唐王朝起到掃蕩作用,根本構不成致命一擊。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感慨道:“若黃巢,則陷廣州旋棄之矣,蹂湖湘旋棄之矣,度江淮旋棄之矣,甲、蔡、卞無尺地為其土,無一民為其人,無粒粟為其饋,所倚為爪牙者朱溫、尚讓,皆非素所統御,同為群盜,偶相推奉爾。”唐朝雖然腐朽,但黃巢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推翻它。

    圖4 黃巢起義示意圖

    你也許會在想,黃巢為何會這麼弱。我們不是讀過他的詩嗎?充滿豪情壯志,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可是歷史總是經不起細推,我們所熟知的黃巢關於詠菊花的詩共有兩首,即《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這兩首詩皆見於《全唐詩》,後人一般認為是黃巢所作。根據宋人張端義《貴耳集》下記載:“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為至,巢信口應以“堪與百花為總首”云云。巢之父怪,欲擊之,翁乃令巢再賦一篇試之,巢便以‘颯颯西風滿院栽’一篇應之。”當時黃巢只有五歲(虛歲),一個乳臭未乾的兒童能夠作出這樣的詩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且趙與時《賓退錄》引黃巢的“記得當年草上飛”的《自題像》,也是後人肢解元稹的《智度師二首》而成。總之,一個五歲的孩子,能夠做出這樣的詩是值得令人懷疑的。如果黃巢真的是天才兒童,那麼為何會屢試不第呢?即便是朝廷腐朽,考試環節存在問題。那麼,在後來的起義中,為何沒有兒時的那般志向,卻像個流寇一樣到處亂竄呢?

    中和二年(884),黃巢去世。關於他的死,坊間有種種傳聞,或被斬,或自殺。有的乾脆說,他沒有死,出家為僧了。

    圖5 後梁周邊形勢

    黃巢起義儘管轟轟烈烈,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王夫之感慨道:“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群盜,而群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是啊,這些都是為他人做嫁衣的人,黃巾起義儘管興盛一時,但不過是撼動了東漢的根基,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群盜反隋,如瓦崗者,雖盛極一時,但天下最終還是歸了李唐。那麼黃巢反唐呢?他究竟是為誰做了嫁衣?

    如果我們知道唐朝滅亡後,誰做了皇帝,那他就是坐收漁翁之利之人。唐朝滅亡後,繼之而起的正是後梁,其建立者是朱溫,也就是說黃巢是為朱溫做了嫁衣。何以如此說呢?

    首先,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唐朝也沒有滅亡,但畢竟也是元氣大傷。其次,朱溫當初是黃巢的部下,當黃巢攻入長安時,他感到前途渺茫,毅然而然地棄黃巢而去,投降唐朝。朱溫降唐之後,朝廷賜名“全忠”,他便和黃巢反戈相向,但他異常精明,總是有意儲存自己的實力。

    圖6 朱溫(852年—912年)

    唐僖宗去世後,即位的是唐昭宗,儘管他很想振作,有所作為。但命運掌握在朱溫手裡,可以說是迴天無力。朱溫逼迫他遷都洛陽,想要昭宗禪位給他,但又不想背上弒主的惡名。昭宗心裡雖然明白,卻並無此意,始終認為人心向唐,天下就還是李唐的。後來,朱溫的手下殺了昭宗。李唐至此滅亡,於是朱溫也就稱帝,順理成章地成為後梁太祖。可是後來,即位不久的朱溫也被殺了,而殺他的正是他的兒子朱友珪。

    還是那句話,“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黃巢終其一生都在反唐,卻沒有成功,反而身首異處。政治投機者朱溫則先反唐後降唐,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天下,穿上了黃巢為他做的“嫁衣”。可悲的是,這“嫁衣”沒穿多久,就被他的兒子殺死了。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讀通鑑論》《賓退錄》《資治通鑑記載》《新唐書·五行志》《舊唐書·僖宗本紀》

  • 3 # Zh上善若水W

    說起唐朝,有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也有過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的大動亂,而真正終結唐王朝的還是唐朝末年爆發的由黃巢統領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史稱“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為何會失敗?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人黃巢領導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殘酷統治的農民起義運動,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黃巢(?~884)唐末農民戰爭領袖。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稍通書記,屢舉進士不第,以販私鹽為業。家富於財,善擊劍騎射。

    唐懿宗鹹通(860~873年)末至僖宗乾符(874~879年)初,連歲凶荒,黃河以南尤其嚴重。農民起義紛紛爆發。 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發動起義,唐末農民戰爭爆發。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接著王、黃兩軍會合,協同作戰,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就西向進攻洛陽周圍地區。唐統治者急調大軍夾擊。王、黃乃於乾符三年十月間南趨唐州(今河南泌陽)、鄧州(今河南鄧縣),以後又活動於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覆衝擊敵人。

    同年底,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刺史裴偓對王仙芝進行誘降,仙芝動搖,欲受唐官職。黃巢指斥他說:起初我們共立大誓,橫行天下,現在你獨自取官降敵,廣大群眾何所歸宿!因怒擊傷仙芝首。仙芝畏眾怒,不敢受唐命,遂與黃巢分兵作戰。黃巢率軍北上,攻克鄆州(今山東東平北)、沂州等地。以後王、黃雖曾一度臺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不久又分兵。

    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戰死,尚讓率餘部奔亳州(今安徽亳州)與黃巢所部會合,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建元王霸,署置官屬。從此,黃巢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導人。兩支義軍會合後,勢力又見壯大。黃巢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後沿黃河南岸西進,“欲窺東都(洛陽)”,唐朝急調軍隊增援東都。 黃巢知攻東都無望,於是引兵南下,渡過長江,東趨下游。在越州(今浙江紹興),遭到鎮海(今江蘇鎮江)節度使高駢部將張璘、梁纘的阻擊,義軍乃轉由浙江南進,開山路七百里,進入福建,攻克福州(今屬福建)。

    黃巢在福州大力打擊官僚,地主,殺了頑固不化的“處士”周樸。 後率大軍沿海岸南進,於六年九月攻佔嶺南重鎮廣州。經過大約兩個月的休整,黃巢在這年冬又率領大軍北伐,自號“義軍都統”,並發表文告,宣佈即將打入關中,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綱紀紊亂,朝臣與宦宮勾結,賄賂公行;還宣佈義軍禁令,禁止刺史廣殖財產,縣令犯贓者全族處斬。他所指責的都是當時極弊,深得群眾擁護。義軍擁眾數十萬,從桂州(今廣西桂林)出發,乘大筏沿湘江順流北上,攻克潭川(今湖南長沙),又下江陵(今屬湖北)。本欲乘勝進兵中原,直趨關中,但至荊門(今屬湖北)為唐將領劉巨客所敗,乃轉而東進。

    於廣明無年(880)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斃淮南(今江蘇楊州北)節度使高駢的驍將張璘。 七月,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東岸)飛渡長江。高驕與唐廷有矛盾,又懾於義軍聲威,雖擁兵十幸萬,但保境而已,不敢出戰。黃巢渡江後門破竹之勢跨越淮河,於十一月佔領東都洛陽。進軍途中,義軍“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沿途群眾紛紛參加義軍,眾達百萬。入洛陽城後,義至勞問冒民,間裡晏然。

    黃巢北攻時,還特意轉牒唐朝各鎮兵將:你們各宜守壘,勿犯我兵鋒。我將入東都,到京師向皇帝問罪,與你們無涉。這些話分化了敵人營壘,所以兵行無阻。黃巢在東都並未久留,隨即轉旗西指,於年底突破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天險,最後攻下了京師長安。 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義軍入城之日,向貧民散發財物,並由大將軍尚讓向群眾宣佈:“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黃巢即位於含元殿,國號大齊,改元金統。

    原唐朝官員,四品以下酌情留用,三品以上全部罷宮。其中樞主要官員有: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原唐官崔理和楊希古並同平章事(即宰相);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客使(掌管近衛軍隊);翰林學士中還有著名詩人皮日休。黃巢在長安執行嚴懲皇族、公卿的政策,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義軍查獲降官張直方夾壁中隱藏的高官顯貴百餘人後,全部處死。大齊政權還沒收富豪的財產,號稱“淘物”,宮室皆赤腳而行。

    次年,唐軍曾一度攻人長安,義軍暫時撤出,當夜反攻,將唐軍驅逐出城。 但黃巢既未派大軍追擊唐僖宗,也沒有首先全力殲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大齊政權也缺乏必要的經濟政策,生產、財政均無著落,這樣,敵我力量對比就逐漸發生了不利於義軍的變化。關中地主堅壁清野,使大齊政權陷入嚴重的缺糧困境;中和二年(882)大齊的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朱溫叛變降敵;沙陀族李克用應唐朝的乞援,率勁旅一萬七千人南下;敵方軍力大大增強。

    這時,黃巢發現困守關中已很不利,乃於三年四月東撤,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投降黃巢。六月間,義軍開始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守將趙犨頑抗,義軍久攻不克,朱溫和李克用又先後前來增援趙犨,黃巢遂於四年四月解圍,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節度使時溥的阻擊,作戰不利,最後退至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於六月十七日兵敗自殺(一作為甥林言所殺)。歷時九年餘的農民戰爭至此結束。不久後,唐王朝即告滅亡,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黃巢有一定的軍事才華,卻因為性格原因走上了一條墮落之路。他的思想也逐漸變得狹隘,濫殺無辜,生命在他這裡如同草芥。一個輕視他人生命的人又怎麼能夠成為領袖呢。黃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 4 # 青雲不孤

    一、沒有建立穩定的根據地

    黃巢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其本質仍只是一群流寇作亂。起義軍雖佔領了很多地區,但始終是流動作戰,在佔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從來沒有建立一個穩定根據地的想法,沒有穩定的財源和兵源,這是黃巢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沽名學霸王

    “宜將剩勇追窮寇”,然而黃巢對消滅舊政權的認識不足,沒有乘勝追擊。起義軍在攻佔了長安之後,以為起義已成功,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就停止了對唐朝政府的軍事追擊,從而使逃到四川成都的唐僖宗有了喘息的機會,得以重整旗鼓、整肅軍隊,將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重新集中起來,同時召喚各地藩鎮勢力勤王,最終撲滅了這場叛亂。

    三、沒有佔領江淮重地

    唐朝舊政權沒有丟失江淮經濟重地,沒有失去財力支援。當時的江南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糧食財物透過大運河北上供給北方。起義軍流動作戰,放棄了江淮,那裡的糧食、賦稅能夠源源不斷地運輸到成都,於是唐僖宗又有了捲土重來的本錢。

    四、戰略失誤

    黃巢起義軍攻打陳州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陳州刺史早在黃巢東撤以前,就興築碉堡,廣積糧食,招募士兵,訓練士卒,準備和黃巢決一死戰。黃巢圍攻陳州300多天,發動大小戰役數百次,卻始終沒有取勝,導致農民軍傷亡慘重、士氣低落,也給了唐軍反擊的契機。

  • 5 # 朝史暮想

    就事論事地講,不帶有任何政治觀點,封建歷史的農民運動,其實也分好幾個層次的。最初級的,就是一群農民暴動,推舉幾個首領,一路流串,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到哪吃哪。最高階的,就是有地方士族的加入,然後開始有自己的根據地和執政綱領,去爭奪天下。

    黃巢顯然沒有達到最高階的層次。雖然黃巢起義轟轟烈烈,影響十數省,但充其量仍然只是流寇的做派。甚至說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也並不為過。

    我們可以看到,黃巢的農民軍,沒有長遠的軍事戰略規劃,沒有完備的後勤保障,沒有科學的群眾路線,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沒有與時俱進的起義綱領,沒有地方士族的支援就沒有穩定的財源,兵源,糧源,也沒有所謂的國家組織架構來完善各種分工

    黃巢只是運氣好,遊離在各個地方割據勢力和中央之間,其對手也是各懷鬼胎,各自算計,才能讓黃巢折騰這麼久。

  • 6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英勇奮戰十年,轉戰人江南北,經過山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二個省區,行程數萬裡,席捲大半個中國。義軍人數由數千發展到五六十萬,攻佔帝京長安,建立政權,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在農民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

    關於黃巢起義之所以失敗,大體上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進入長安後,沒有立刻向四川進軍,窮追猛打,斬草除根,徹底推翻唐王朝的統治;也沒有積極進攻關中諸鎮,消滅唐軍的有生力量。

    二、受到物質引誘,義軍的領導分子意志不堅強,混進來了不少野心家,在關鍵時刻背叛起義事業,投降官軍,起到了分化瓦解義軍的作用。

    三、盲目打擊,軍事上沒有通盤計劃,結果不能分化敵人,且促使敵人合力討伐義軍

    四、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退出長安以後,卻沒有采取流動作戰的方式,反而去圍攻防守堅固的城池,從而失去了主動權,被唐軍主力追上擊潰。

    五、在經濟上大搞平均主義,結果卻適得其反,落得自身無糧,到了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地步。

    關於這次起義的歷史意義,一般學者都認為是打擊了藩鎮割據勢力和唐廷的統治,特別是盪滌了魏晉以來殘存計程車族地主勢力。在政治上,促使門閥觀念消除,五代以後取士、婚姻不以家世、門閥作為標準;經濟上,削弱了大土地所有制,使土地高度集中的情況有所緩和。而且在唐末的農民戰爭中,農民軍領袖都在自己的稱號上冠以“均平”兩字,這雖然不是明確的鬥爭綱領與口號,但畢竟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農民均平意識的第一次表達,對後世的農民戰爭的影響意義深遠。

  • 7 # 西府趙王爺

    黃巢起義,發生於唐朝末年,大唐王朝因此名存實亡。

    如果說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開端,黃巢起義則是敲響了大唐王朝的喪鐘!

    唐朝末年,在亂世中偏安一偶的有志青年“黃巢”,在大唐國力每況愈下的時候看到了為國效力,大展宏圖的時機。

    黃巢出身鹽商世家,祖上三代都是山東地區富甲一方的鹽商,黃巢本可以繼承無數的家產,舒舒服服的做一個闊少爺,但黃巢偏偏惦記著入朝為官,躋身仕途。

    也許是衣食無憂的生活讓他感到無比空虛;

    也許是沉浸在白日夢中有些發飄;

    也許是鹽吃多了鹹的蛋疼;

    大學渣黃巢腦門一熱,參加了大唐的科舉考試,但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幹,自信人生二百年的黃巢在科舉考試中不幸翻車,憤憤不平的黃巢向著蒼天發出了一聲震驚人間的怒吼!“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我自己修條路!”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一天,胸懷大志的黃巢踏上自主創業的征程,黃巢給自己訂了一個小目標,“先當個皇上玩玩”!! 當時的社會環境十分複雜,唐朝末年,天災不斷。北方的旱災、蝗災搞的農田荒廢,赤地千里,餓殍滿地。

    南方的水災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民心大亂。

    掌控國家的大唐王朝有限公司,因為缺錢賑災,而破罐子破摔,索性對民間的災情視而不見, 各路豪傑藉著百姓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紛紛起義,黃巢在亂世之中看到了商機……

    正所謂“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黃巢依仗著富裕的家境,漫天撒錢籠絡民心,創立了“黃巢戰略集團公司”,舉起大旗,在山東菏澤興兵起義。

    黃巢和“水泊梁山有限公司”的CEO宋江極為相像,都是面善心黑的奧斯卡影帝。

    黃巢遇到窮人,二話不說就是發錢發糧食,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農民兄弟心甘情願為他賣命。

    黃巢在亂世中建立起了不俗的企業口碑,部隊的規模越來越大,管轄的地盤也越來越多,山東、浙江、安徽、廣東、湖北、河南……等11個省市都有“黃巢集團”的分公司開業。

    一時之間,“黃巢集團”成為了唐朝末年最大的民營企業。

    公元880年,黃巢率領各部門打進了長安城,軟萌的唐僖宗被嚇的落荒而逃,黃巢稱帝,國號大齊。

    男人有錢未必會變壞,但是有權一定會變壞。 黃巢的部隊在收服其他省市時,殺人放火,強搶民女,劫掠百姓,百姓們怨聲載道,黃巢卻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一些耍筆桿子的文人墨客,在民間傳播譏諷黃巢的文章詩詞,黃巢一氣之下殺了三千文人,之後又因為部隊作戰勢利,而屠殺了整整八萬男丁!

    黃巢集團在民間的口碑急轉而下,瞬間股票暴跌。 這時,被嚇跑的唐僖宗幡然醒悟:“乖乖,我為什麼要跑?打電話叫人,揍黃巢,往死裡揍!”。883年,唐僖宗的金牌打手李克用領兵一路殺進長安,瘋狂屠殺黃巢的部隊,被打服的黃巢率幾十萬大軍退往陳州。

    陳州是趙犨的地盤,趙犨的祖上是幫助李淵開國的將領,趙家世世代代沐浴皇恩,趙犨更是心甘情願的為唐僖宗賣命。

    趙犨率領幾萬部隊,愣是和黃巢集團的幾十萬大軍打了整整一年!

    黃巢圍攻陳州的中後期,部隊斷水斷糧,士兵們飢腸轆轆,天殺的黃巢竟然命令士兵去吃人!

    於是乎,“白天抓人,晚上燉,男女老少一口吞”便稱為了黃巢集團新的業務口號。

    數十萬大軍,一天要吃掉上千人!陳州十幾萬百姓被搗成肉糜,活活的燉成了碎肉湯!

    黃巢犯下如此滅絕人性的罪行,他的下場註定不會圓滿,隨著唐軍的大舉逼近,黃巢決定和唐軍正面剛,結果可想而知……

    黃巢的部隊被全殲,黃巢也被砍成了“人棍”。 黃巢起義就此結束,黃巢集團就此倒閉。

  • 8 # 腦洞歷史觀

    黃巢起義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太難了。

    唐末已經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各地名臣實王。黃巢之所以能夠打進長安,是鑽了各地自保的空子,等於讓開大路,讓黃巢殺進長安,當了皇帝。

    黃巢沒進長安,沒當皇帝之前,誰也不管他,誰也不惹他。他一當皇帝,就成為眾人的目標。誰都要收拾他。他太難了(這裡需要長嘆)。

    很快,黃巢就被合圍起來。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唐亡之後,想真正建立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其實非常困難,因為你需要打掉一個接一個的盤踞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藩鎮,宋朝建立用了多少年,從唐亡算上進心是七十年,把各地割據的底子打破之後才有可能建立一個統一王朝。何況,宋朝還沒有完成大一統。

    至於評價黃巢,那就是類洪秀全吧。

    唐朝懿宗年間,黃巢到長安城考公務員,他騎著高頭大馬,身著青色儒裝,身材挺拔,英氣過人,明顯與一般的才子有些不同。

    進了城門,黃巢跳下馬來,放慢腳步,信馬由韁。

    老馬識途,領著他左轉右轉地找到了一家旅館。

    黃巢是熟客,旅館小二一見就熱情上前牽住了馬,道了一聲:同學,今年又來啦。

    不知道這是黃巢的第幾次趕考,但從後面往前數是第一次。

    對於這次考試,黃巢很慎重,他做了充分的準備,總結了教訓,讀了更多的書,熬了更多的夜,指不定使上了頭懸樑,錐刺股的老招數。

    成功則為官,失敗則為寇。來之前黃巢已經打定了主意。

    黃巢家是販私鹽的。按大唐的定義就是挖我天朝牆腳,破壞經濟秩序,唐朝政府稱他們為盜。所以,黃巢家有錢,但名聲不好聽。

    不知道黃家是哪輩開始走上了販鹽的道路,我相信,他們的那代祖先一定有萬不得已的苦衷,甚至可能是不販鹽就沒活路。所以,一旦賺到錢,他們這個家族就無時不在考慮著鹽盆洗手。

    這個東西,現在的江湖行話叫漂白。

    功名就是淡水,科舉就是道路,希望在黃巢身上。

    黃巢很聰明,是個神童,小時候就會吟詩,流傳下來的黃巢光屁股時期的詩作有兩首,一為: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另一首: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在黃巢的童聲響起時,黃父兩眼發光,他從兒子這裡看到了希望,家有此子,祖宗顯靈啊!他日兒子金榜題名,我們黃家就能脫離鹽道,成為書香門第,更指不定還能成為相門世家,光宗耀祖。那時,黃老爹決想不到,黃家不止是相門世家那麼簡單,在很多年以後,老黃家也能造就帝王之業。雖然時間不長,史學家亦是打死也不承認。

    這些詩裡潛著躁動與異象,宋朝大士周敦頤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菊花是給退隱之士栽種的,可小小年紀的黃巢從菊上看了權力(天賜赭黃衣),甚至是變革(他年我若為青帝)。

    黃父不覺,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只是一個勁兒地對兒子說:讀吧,讀吧,狀元會在前面等著你,家譜就等著你出息好重新裝修。

    黃巢很聽話,苦讀經書,終於長大後獲得了唐朝地方政府的推薦,得以去長安城參加科舉大考試。可唐朝進士不是人人都是可以考得上的,錄取率很低,也就百分之一,黃巢考了數次,每次都是屬於那百分之九十九。

    黃巢沒有氣餒,他誠實的將落第歸於自己書沒讀到位,雖然,他曾經也風聞科場黑暗,但他總是天真地認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走後門考上唐朝進士的,總有些名額是給大眾的。

    努力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但不努力肯定什麼也得不到。

    現在,黃巢要做最後一次努力。

    此時的唐朝皇帝叫唐懿宗,唐朝非著名昏君,天下的百姓都在暗地裡議論當今皇上的荒淫無道,但黃巢並沒有覺得這是最壞的年代。至少,這還是一個可以做夢的年代,有夢可做,就不能說是最壞不是?黃巢的唐朝夢很簡單很典型,他要金榜題名。這個夢不僅僅是他的,也是他家族的夢。

    黃巢住進了客棧,他的房間靠著街道,開啟窗子,就將喧譁擁進懷內。

    長安城是花繡景砌的繁華都市,這裡有一切新奇的玩意兒,亦有一切讓人娛樂的場所。青樓當然是長安服務行業翹楚。

    長安的娛樂業老闆很會做生意,他們將娛樂場所開到了考場的附近。

    從黃巢住的客棧往外看,東邊是貢院,再往西看,是一間青樓,一間雕花刻鳥,紅簷白壁的大青坊,名字已經失考,如果放到今天,當是天上人間一級。

    姑娘亦是漂亮得很,紅豔的是熱情,青翠的是婉約,粉紅的是曖昧,白紗的是清純,而擁紅抱翠,淫笑陣陣的是才子。大考之年,青樓的一大半生意都要靠這遠到而來的赴考學生們支撐。

    杜秋娘有《金縷衣》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同學們,要認真讀書啊,光陰飛逝,年華易老。在這青春張揚的時候,當是苦讀求功名,但亦當勞逸結合,鬆弛有度,當花開如此妖豔,春色如此豔麗,不如進來放鬆精神,與奴共銷萬古愁。

    黃巢望著春樓前酥胸微露,玉手如凝的佳人,聽聞這撩人心庠的鶯歌燕語。熱血卉張,難以自制。直要一躍而下,摟個香玉,做成好事,貪那一晌歡娛,圖個半日銷魂。

    可他忍住了。可硬時能堅挺如柱是為男人,不可硬時能偃旗息鼓才是好漢。

    且讓他人快活去吧,等自己金榜題名日,再來俱懷逸興淫思飛,欲上青樓攬小月。

    他關上門窗,靜下心思,抬起書卷,之乎者也雖是枯燥,但成功的路不就是由枯燥組成的麼。

    沒多久,考試終於開始了。

    很快,考試結束了。

    張榜那天,黃巢到長安桑拿房洗了個熱水澡,又穿戴一新,他自認發揮上佳,這次考中當是無疑了。

    黃巢來了,他的心裡充滿希望,亦緊張得很,悄悄一人走向放榜處,口裡默唸:不成功則成盜,不成功則成盜!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就像不成功就成仁,似乎此句一出,他的成算又加了兩分。

    到了,抬起頭,仔細尋找,從頭到尾,從上到下。

    失望,沮喪,繼而是憤怒。黃巢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終於固定成鐵青色,豆大的汗從額上冒出,兩手緊握成拳,身體微微顫抖,雙目血紅,人家雙目紅紅是日夜哭泣,他是雙瞳之後燃燒著沖天怒火。

    為什麼又沒有我的名字?!黃巢仰天大叫。

    唐朝的科舉,英雄的墳,黃巢同學,洗洗睡了吧。

    史書上寫著哥哥你粗通筆墨。只是粗通的程度,當然就考上不,考不上就不能怨政府。

    可是,黃巢瞪了我這一眼,別人玩樂我苦讀,別人笨蛋我神童,現在不該中的人都中了,我為什麼不中!

    這回的黃巢不再老實,他已經認定自己考不上,是因為沒有背景,缺乏人脈。

    我且同意黃巢的判斷,考不上並不一定代表才學低,比如李白壓根就不去考,杜甫走了明經。而另一詩壇大神孟浩然考了,竟然沒中。

    孟浩然沒中,沒什麼關係,可能還更好,沒有官場所累的孟大神肆意灑脫,詩詞為伴,遊歷江湖,為我們留下“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此類平淡見奇韻的絕妙詩句。

    可黃巢不中的結果卻很嚴重。

    現在,黃巢出離憤怒,他把憤怒全都放到長安城中皇宮內的那些頭頭身上。

    他恨他們,恨他們給了自己希望,卻又將希望當面掐破。

    現在,黃巢要離開長安這個讓他夢碎的地方。

    自己一開始走科舉這條路就是錯誤的,可笑的,愚蠢的。黃巢含著淚水將書撕碎在客棧裡,隨手扔出視窗。

    從那刻時,一個老實的書生已經死亡。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江湖淪落人。

    走吧,黃哥,他們欺負人,咱不跟他們玩了,好嗎?

    黃巢點頭。他騎上了自己的高頭大馬,依舊像來時那麼灑脫。也許因為摻雜了憤怒與不滿,又或者看透了長安的黑暗,所以他的腰挺得更直了。

    當放下幻想,我們會走得更輕鬆,更穩健。

    出了城門,黃巢回頭望長安,對著巍巍城樓撂下一句狠話,準確地說是一首狠詩《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又見菊,殺氣橫溢的菊!

    長安,今天我不能用才華讓你折服,但總有一天,我會用另一種方式讓你顫抖伏首。

    當年,唐太宗站在端門之上,看中舉的才子們魚貫而入,得意道: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他不知道,二百多年之後,他的後代在這次取士時,漏了一個英雄才子在外面。

    這是一個危險的角色。沒錄取黃巢這個極具野心的不安定分子將是唐朝科舉工作最大的失誤。

    樑子已經結下。

    1.2鹽幫新雄

    在淮河兩岸,在泰山腳下,在河洛大地,多了一個身手矯健的江湖商人。他領著一夥人揹著重重的鹽包,穿州走縣,翻山越嶺,跨江渡河,行走在死亡與富裕之間。

    他正是我們的黃巢。

    他曾經是個失敗的知識分子,可現在卻是一個成功的盜。

    他武藝高強,善挽強弓百步穿楊。他好召亡命,仁似宋公明,義比小旋風。加之領導能力很強,手下左右護法堂主香主之類的是一大堆,簡直十足的幫主胚子。這麼一個人,加上會文化,懂謀略,遲早會讓大唐政府吃盡苦頭。

    說到這裡,瞭解一下大唐鹽政,其實也沒什麼煩瑣的東西,就是兩點,一是壟斷,朝廷開公司專營,官員當公司經理,國家支出全靠老百姓吃鹽啦,史書記:開元盛世年間其大唐收入,鹽上面的要佔一半。要是沒這些錢,什麼日本小學生,海外屬民打著進貢的旗號來大唐要錢要物時,大唐朝可就擺不了闊了。更別提辦什麼萬國來朝大會,以示天朝威嚴。

    二是高稅,唐朝末年,鹽稅漲得比石油期貨還快,而且一直高位徘徊,從不回撥。到了後面,鹽價飛漲,老百姓的鍋裡淡如水。要是出了汗,用帕子擦了先別洗,回去擠到鍋裡當鹽水用。

    鹽價一高,利潤就出來了,利潤有了,黃巢這樣世代販私鹽的家族就冒了出來。

    在後面的歲月裡,從鹽販子這個行業裡湧出許多殺神來,他們或割據,或稱帝,把天下搞得風殘雲黑。

    從他們的行為模式看,這不是偶然。

    他們呼朋喚友,持刀負弓,他們像哥倫比亞毒販子拿著AK47跟政府軍掃射一樣搞武裝走私,他們要提防黑吃黑的江湖敗類。

    他們背的不僅僅是鹽,還是身家與性命。當行至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郊野古道,他們背的卻不是寂寞。

    因為一路上,有許多官差與他們纏綿。

    大唐政府一半公職人員都在辦緝私鹽的事,大唐緝拿私鹽的巡捕士卒遍於州縣,中間利害的,能如獵犬般隔著物品就能聞到鹽的味道。而且他們工作很敬業,沿路設關卡,半夜搞突查,甚至採用臥底,釣魚等各種刑偵手段。其目的就是把像黃巢這樣破壞國家財政的盜們抓出來。

    滿頭大汗皆為利來,抓住了是有提成的,抓住販一斗的,能賞千錢。

    抓到鹽販之後,大唐有著嚴厲的法律對付這些經濟罪犯,販了一石的夠死刑,按這個演算法,黃幫主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後來皇恩浩蕩,改流放至天德(內蒙古草原),如此開恩,黃巢的量得送到西伯利亞喂北極熊。

    這說明黃巢是販鹽的大戶,他靠著走私發財致富。

    可是,他滿足了嗎?沒有,絕對沒有!他已經厭了用白色的鹽換取黑色的錢,他更記得唐朝科舉給他的傷。

    當年,他落泊在長安大街上,看著高中的才子歡呼雀躍,望著狀元騎披紅大馬,頭戴寶帽,趾高氣揚,在長安朱雀街巡遊。而他卻垂頭喪氣,坐於酒店一角,借酒澆愁。

    是大唐,讓自己不能做一個好公民!

    望著眼前燦燦的金子,黃巢又想起了當年離開長安時作的詩:我花開後百花殺。

    什麼時候,李家這朵花開敗了,輪到我黃某人香透長安啊?

    機會馬上來了。他的江湖朋友王仙芝造反了。

    1.3 王大幫主

    唐僖宗乾符元年末(874)

    這一年註定會是個多事之秋,在這一年的春天,大唐翰林學士盧攜就看出來了,他給皇帝發了一個檔案說:天下大旱,多地歉收。各地百姓已經窮到極處。這時應該開啟義倉,賑濟災民,免徵稅收,安撫百姓。不然,只怕要釀成大禍。

    皇上欣然採納,並就此發了一個紅標頭檔案,要地方政府遵照執行。可政策是一回事,執行是另一回事。到了下面,義倉無糧可發,倉鼠們早就將糧食轉移了。免除稅收?大唐的官員們還指著這個發工資呢。

    於是,眼睜睜地看著災難一步步擴大,流民越來越多。

    大禍終於在年尾的時候兌現了。

    河南長垣縣。

    在一座宅子裡,聚集了很多人,在他們的中間,坐著一位七尺大漢,身強體壯,一望便知是個終日打熬筋骨的練家子。

    這個人姓王名仙芝,是一位鹽幫大幫主。王仙芝實力雄厚,號召力強,據說下面有票帥十多人,所謂票帥就是剽悍的首領,你可以理解為香主。

    無論是輩分資歷聲望之類的軟實力,還是幫眾財力這樣的硬實力,王仙芝都比黃巢要高了那麼一點點。

    這會兒,王幫主在開幫會,主要議題是當年經濟危機情況下如何渡過難關。

    難關難過,這一年,天下大飢,各地官府雖沒有救民的心,卻有救民的理由,他們組織了一些大規模的緝私活動,美其名曰:募集救災款。

    王幫主的生意就吃了大虧,損失還不少,被抄了貨物,折了老本。

    怎麼辦?香主們圍了上來叫道:再這樣下去,我們就沒活路了。

    王仙芝注視著這幫手下,他們曾跟自己出生入死,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可是,這總是小打小鬧,要是大床分嬪妃,大印分江山該多好。

    反吧,放下鹽包,沒有活路,我們就闖出另一條血路來。

    販鹽的不賣鹽了,要買賣天下。

    接下來,他們很忙,造反一般來說都是體力活,但數千年的造反史證明,沒文化的造反企業是沒有前途的,樹立企業文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樹立旗幟。

    王仙芝不愧為江湖大佬,馬上將合夥做生意,得利均金銀的思想移植到了造反事業上。他的旗幟很鮮明,口號很響亮。

    看看前輩們的思想創作,陳勝、吳廣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行,你行,我們都行。這是華人對自我認識的大突破。

    黃巾張角搞了點創意: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他們借行醫濟世,組織了非法門道會,搞起了封建迷信,忽悠了許多不明真相之群眾。

    可他們都比不了王仙芝的,王幫主的口號是:天補平均。

    平均!多麼好的理想,萬惡的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沒實現,共產主義的萌芽在千年之前由王仙芝提出來了。這是中華綿綿造反史上第一次提出平均天下的口號。這個當然要寫進歷史書,以證明我華人品種優過洋人。

    王仙芝算是開了平均這一造反流派,後面的宋朝王小波,明末李自成,大清洪秀全基本是他的徒子徒孫。

    有了口號,王仙芝還寫了篇檄文,裡面有言有據:唐朝從上到下,已經腐敗到不行。是該把天下劃拉劃拉,大家均分了。

    他擊中了大唐的痛處,一個王朝的滅亡往往是從腐敗開始的,商周漢唐宋清,哪一個不是呢?

    王仙芝還給自己定了稱號: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從字數上看,具韋小寶的風範。意思是天下造反兵馬大元帥,從這點看,又有孫猴子齊天大聖的韻味。

    他給自己定了這麼高的,造反團隊卻很低調。部隊號草軍,草民之軍。

    小小的草,迎風在搖,在狂風暴雨之中挺大唐的腰。

    王仙芝領著部下席捲數州,許多饑民加入到草軍當中,可在人聲鼎沸之中,王仙芝倍感寂寞,他急切盼望著一位江湖朋友能與自己一起仗劍闖天涯,那時,他認為這個人會成為自己的最佳拍檔。

    1.4蛤蟆努眼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造反半年後,曹州(山東定陶縣)。

    王幫主翹首以待的當然是黃巢黃幫主。

    這會,黃巢正在睡覺,天氣太熱,他敞開了胸口,可以看到一撮黑黑的毛從胸口一直延伸到肚臍,在胸毛經過的地方是一塊塊微微隆起的腹肌。

    他的身材很好,是塊造反的料。可是,我們知道,這一天距離王仙芝鬧革命已經過去快半年了,作為王仙芝的同道好友,他實在不應該還在家裡睡大覺。再睡下去,黃花菜都涼了,就別提香透長安。

    其實,黃巢並沒有睡著,蒲松齡有篇寫狼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是前狼假寐。黃巢就在假寐,外面看上去睡得死死的,可腦袋裡面翻江倒海,把黃大幫主的腦海攪的這麼亂的只有造反兩個字。

    反還是不反,這是一個問題。

    在後人的史料分析裡,黃巢很有可能參與了王仙芝的前期策劃,就是選題工作。可是,等帶頭大哥按捺不住率先起兵後,他倒是冷靜了一段時間。

    造反是一項風險投資,還是中國市場上的風險投資,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還是讓大哥先去探路吧。

    不能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道德經》

    過了許久,日近西山,黃巢猛地睜開了雙眼,像一頭睡醒的雄獅,在那深陷的眼窩裡射出駭人的光線來,

    他終於拿定主意了。經過無數次演算,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時機。是時候跟唐朝算算當年屢試不中的賬了。

    當然,我們知道他比他的導師王仙芝要聰明一些,他在這段時間裡密切關注草軍動向,知道草軍屢戰屢勝,聲勢浩大。猶太人開店做生意要看前三個月,他們認為這是創業最困難的時期。草軍無疑已經度過了這個階段。這時當然是加盟的好時候。

    在加盟之前,黃巢還幹了一件事,他做了兩句詩。

    在決定參與造反研究後,他發現王仙芝的口號雖好,但亦有不足:沒有跟玄幻的東西連起來。

    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老百姓們認實惠,更認神奇,因為實惠往往實在,而幻功夫往無邊。所以這個世界上彩票才能暢銷。

    黃巢要補齊這個缺陷。

    於是,黃巢又躺了下去,身體的放鬆可以使精神得到充分釋放,讓大腦細胞調到最活躍狀態。

    整整過了一夜。

    這些事情本來難不倒他,年輕時好壞看過成箱的書,只是這些年,拿刀的時候多了,捧書的機會少了,殺人的事幹多了,吟詩作對的雅事幾乎停擺。於是,用了這一夜,他把舊日才氣拾了回來。

    天亮時,他趁著朝陽,吟了一首詩。

    詩成,迅速交給了心腹。這首詩馬上沿著鹽路傳播了開來。他們是鹽幫,有龐大的銷售網路,員工遍佈鄉村城市。

    透過這條人體廣播線,一首歌謠憑空而出,婦孺皆知,這是一首很簡單的歌謠,像一副對聯。

    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赤裸裸的反詩!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它其實與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調調差不多,只是這首詩更反動,更下里巴人。黃巢不是沒才,他的這首新作如此小白,正是要讓天下人都能讀懂。

    平均天下,這是百姓的訴求,蛤蟆在努眼,這是上天的暗示。

    一切準備妥當,是該大展身手了。

    王前輩已經開練,他在數月之間,已經連下數州,還擊退唐朝前來鎮壓的軍隊,眼下,草軍聲勢日隆,人員數萬。

    到了這一年的夏天,王仙芝或是聽到了那首歌謠的召喚,領著部隊打到了黃巢的家鄉曹州,要應謠將曹州攪個天翻地覆。

    黃巢苦苦等待香衝長安城的時機到了。

    他們開完這個非常務會議,一致透過:起兵響應!

    黃巢的號召力也是不錯的,不過數天,聚起了數千人。數千人裡面,有一些是他的幫派弟子,大多數都是為了黃巢的那碗飯去的,饑荒年頭,在上風處豎起一粥鍋,都不用加香料,四方饑民就能雲集。

    黃巢爬上高臺,振臂一呼:大家吃飽些,我們反了。

    肚子決定腦袋。沒有了活路的饑民只有造反一途。

    黃巢領著這數千人匯入王仙芝,草民聲勢更盛,一時之間,橫行天下,無人能阻。

    而這時,大唐的局勢很是搞笑,搞笑得荒唐。草軍們橫行中原,政府官員膽戰心驚(時議畏之)。大唐眾頭頭臉面掃地,深以為恥(宰相恥之)。可是,大唐的最高領導皇帝竟然一無所知(僖宗不知也)!

  • 9 # 黑水布衣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他家連著幾代以販賣私鹽為生。販賣私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屬違禁之業,為能使販賣私鹽得以進行,販賣者多有自己的小股武裝,故在一定程度上已與政府構成了對立。從而可以說,黃巢之所以會較早參加起義,能成為起義領袖,其先前的立場與鬥爭經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黃巢本身來看,確實是個地道的亂世英雄,他能文能武,文能通達翰墨,武能擊劍騎射,且能言善辯,喜交結豪傑好漢。雖有這些亂世英雄的特徵,但他起先並不想當亂世英雄,而是有著強烈的功名念頭,希望從科舉考試中博得一官半職。以光宗耀祖、封妻廕子。可他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經多次重大打擊,他的希望落空了,變成了失望,失望之後對社會政治結構產生了極度的不滿。這種不滿,幾乎每個時代的文人都有,他們大多隻能發發牢騷而已,可黃巢卻遇到了亂世,從而命運拉著他成了亂世英雄。

    事實證明,黃巢確實是個英雄, 從唐嘻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他響應王仙芝句舉兵開始,轉戰大江南北,到廣明元年(880年),僅僅五年時間,黃巢的軍隊就攻陷了西京長安,唐僖宗如同當年的唐玄宗一樣,放棄了長安,向巴蜀逃亡。同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登上了帝位,宣佈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建立了政府。對唐朝舊臣,黃巢採取了區別對待的政策:三品以上官員免職,四品以下官員留用,有重大民憤的貪官和宗室處死,招降各藩鎮。黃巢的人生達到了巔峰。

    不過他失敗的也很快,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春,在長安僅呆了四個月的黃巢,安於享受勝利的成果,犯下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即沒有及時派兵追擊唐廷殘餘力量。由此,逃進巴蜀的唐僖宗,利用當地的豐富物資,組織了反玫。鳳翔節度使鄭敗率先糾集關中數萬軍隊,向長安攻來。同時,沙陀、党項應唐僖宗之邀,派騎兵前來助戰。  

    雙方的形勢驟然一變。陷入被動的黃巢,為了反被動為主動,撤出了長安,屯於溺上,待唐軍進城後,殺了個回馬槍,重新奪得長安。然而,唐諸道兵已從四方趕來,對長安形成了包圍圈。大齊政權控制的地盤,已東不過華州(今陝西華縣),西不過岐州(今陝西鳳翔),南不過渭水,北不過北山。黃巢曾經積攢下的優勢瞬間蕩然無存。

    客觀原因,在這關鍵時刻,被黃巢委以重任的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朱溫,叛降了唐軍,獻出同州這個長安的橋頭堡,長安由此暴露在唐軍面前。  

    經過長期苦戰,拖到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黃巢在長安已支撐不下去,便再次放棄了長安,經藍田向中原退卻。  

    到了中原的義軍,己失去了從前的戰鬥力,成了強弩之末,兵圍陳州(今河南淮陽)三百天而不能下。沙陀李克用部會同唐軍,馳救陳州,先後擊敗尚讓等部。黃巢被迫從陳州撤圍,然在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渡河時,遭到李克用的衝擊,部隊損失大半,尚讓等將領投降。  

    中和四年(884年),黃巢轉而退向山東,然李克用緊追不捨,黃巢的部隊消耗殆盡,退到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走投無路,他拔劍自刎(這是《新唐書》說法,《舊唐書》說被外甥殺)。

    黃巢起義和中國歷史上諸多的起義失敗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取得一定成績後,不思進取,加上內部出現問題,迅速走下瓦解。至於那些教科書上的話,我也就不在複述了。

    黃巢起義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極大的動搖了唐帝國的根基,要知道,大唐的掘墓人朱溫就是從他手下走出來的。黃巢覆亡的時候,距離距唐朝滅亡僅剩二十五個年頭。

  • 10 # 鄧海春

    中唐和晚唐時期,唐王朝外有藩鎮割據和異族入侵,內有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一度強大的唐王朝在無休止的內外消耗下,日漸虛弱。最終,在唐僖宗時期,當王仙芝領導的農民運動正在興起之時,黃巢也在家鄉聚眾數千,參加起義軍行列。隨後,黃巢起義就此爆發,徹底敲響了王朝喪鐘。黃巢起義軍經過近七年的浴血奮戰,瓦解了唐朝根基,趕走了唐僖宗為首的李氏王朝統治者,建立了大齊政權。然而,新政權在長安僅維持了二十八個月,就被迫撤出都城,在經歷了連續的大大小小敗仗後,最終以失敗收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黃巢起義大軍走的是“流寇主義”路線,長期流動作戰,未能建立起穩固的起義根據地。響應王仙芝的農民起義運動以後,黃巢所帶領的起義大軍便以破竹之勢迅速縱橫大江南北,黃巢所帶領的起義軍先後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屢屢突破唐軍防線,佔領了很多地區。面對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軍,朝廷還想提出一項經常使用的“懷柔政策”來鎮壓黃巢起義運動,並想用特使職位來交換黃巢叛軍的罷兵,但最終遭到了拒絕。但是,就是這樣戰鬥力十分強的黃巢起義軍,卻始終堅持著流動作戰,在佔領了新的地區後,就把原有的地區放棄了。領導人黃巢從來沒有想過要建立一個真正的農民起義根據地,便就此失了良機。

    二、佔領長安後的黃巢未能很好的預見局勢,讓起義軍失去了乘勝追擊的機會。廣明元年(880)黃巢佔領長安後,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黃巢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未能及時清理留在關中的數萬唐中央禁軍,黃巢卻並沒有選擇派軍消滅他們,就此讓他們獲得了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並且黃巢也未能及時追趕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甚至已經全然不把唐僖宗以及唐朝的一些殘餘力量放在眼裡,任由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再加之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就此讓黃巢放鬆了警惕。然而,鄭畋雖然表面投降了,暗中卻秘密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絡,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共同抗拒起義軍,最終打了黃巢一個措手不及。

    三、黃巢起義軍奪取政權速度較快,未能做好完善的執政準備。黃巢起義軍從躲開唐軍圍剿開始,僅用不到二年時間就奪取了政權。勝利對於黃巢起義軍來說來得太快了,快到黃巢根本沒有時間做好執政的思想準備。然而,當時的長安一片亂象,急需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穩固人心,重建長安。但是,黃巢起義軍進入長安後,雖然的確是向貧困的勞動人民散發了財物,並且向群眾宣稱“汝曹但安居無恐”,但卻並沒有拿出可行的安撫方案。唐朝之前所固有的藩鎮割據等問題黃巢都並未能從源頭上找到解決之策,反而任由其越來越嚴重。在執政上的種種問題都讓黃巢變得被動起來,新興的大齊政權雖然表面風光無限實則漏洞百出。

    黃巢起義率眾十幾萬,轉戰十幾省,歷時十幾年,的確堪稱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宏偉熱烈的農民革命戰爭。這場唐代歷史上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直接打擊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衝擊了封建最高統治者,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滅亡。然而,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場起義的不成熟性,由於流動性作戰,執政意識的缺乏等原因,最終黃巢所建立的大齊王朝也走向了衰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介紹給自己的男生,從沒見過面,還要不要繼續?